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代帝王庙

辉煌雄伟的皇家庙宇

历代帝王庙原称帝王庙,位于阜成门内大街路北,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祖的地方,其政治地位与太庙和孔庙相齐,合称为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庙宇。太庙祭拜清朝祖先爱新觉罗氏,孔庙祭拜封建社会思想家孔丘,帝王庙祭拜中华民族历代帝王和功臣,这表示末代封建王朝满清少数民族统治者重视“家事、国事、天下事”治国思想。

在历代帝王庙中,没有清代各皇帝的牌位,只在景德崇圣殿前,当年由雍正帝立下了一块无字碑。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主题歌表达了雍正皇帝这一思想:数英雄论成败古今谁能说明白 千秋功罪任评说 谁不想国家昌盛民安乐 也难料恨水东逝归大海 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看江山由谁来主宰。也许雍正皇帝是希望清王朝的功过是非任由后人评说吧。

历代帝王庙是我国现存唯一的祭祀中华三皇五帝、历代帝王和文臣武将的明清皇家庙宇,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一脉相承、连绵不断的历史见证。

封建统治者自古以来就有祭祀祖先的习惯,三皇一直被视为中国人的祖先,为历代帝王所景仰;而先代帝王,则是后代借鉴和效法的榜样,所以也要祭祀。

康、雍、乾三代皇帝对历代帝王庙都非常重视。康熙曾经留下谕旨:除了因无道被杀和亡国之君外,所有曾经在位的历代皇帝,庙中均应为其立牌位。乾隆几经调整,最后将祭祀的帝王确定为188位和79位历代功臣名将。乾隆更是提出了“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这座宏大的庙宇都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尊重历史、尊重先人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博大胸怀。

每年春秋两季,历代帝王庙都要举行盛大而隆重的祭祀大典,被列入国家祀典中,明、清两代许多皇帝都亲自参拜致祭。从明嘉靖十一年到清末的380年间,历代帝王庙共举行过662次祭祀大典,明嘉靖帝、清顺治帝、雍正帝、乾隆帝、嘉庆帝等都曾亲自主持过祭祀大典。

历代帝王庙始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其原址为元代保安寺。清雍正七年(1729年)重修。

由于是皇家公祭之地,历代帝王庙采用了皇家建筑中的最高等级。庙外街道原称庙街,迎面是皇家大影壁,原来还有石桥、下马石、两座景德牌楼,衬托着帝王庙更显尊贵、庄严。在明清两代,历代帝王庙除了春秋两个祭日,平时大门紧闭,任何人不得进入。而大门对面的影壁,与东西两侧的高大牌楼,组成了一个禁区,同样不得随意穿越。“景德街牌楼”,就是这个禁区东西两侧的标志性建筑。作为皇家坛庙建筑的整体格局的一个重要部分,无论在建筑规制上,还是在艺术造型上,都充分体现了北京皇家建筑的气度和风范。下图拍摄于1910年。

帝王庙是个群体建筑,从布局设计上它有中轴线。中轴线上的几座建筑都是高等级的,从南往北数,先是巨大的影壁,然后是庙门,再往里是景德门,然后是主体建筑景德崇圣殿,殿后是祭器库,正殿两侧有四座御碑亭和东西配殿。

中轴线上的庙门、景德门、景德崇圣殿、祭器库都是坐北朝南。中国几千年的建筑实践,认为坐北朝南是最理想的朝向。古代天文学把星象分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因为古人习惯于面南观察,所以天象图呈上南下北,历代统治者便取面南治天下。

《易经》里说过: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在中国古建筑的布局中,正殿往往处在中心位置。历代帝王庙的布局中心是景德崇圣殿。它的屋顶是最高级别的重檐庑殿顶,使用黄琉璃瓦。大殿殿高21米,面宽九间约51米,进深五间约27间,标志“九五之尊”的帝王礼制。

大殿内立有60根楠木柱子。高大的柱子和巨大的梁架共同支撑着巍峨的殿顶。大殿内天花是旋子彩画,外檐用金龙和玺彩画,格外显出富丽堂皇。每个由宽深两个方向的4根柱子包围的空间叫做一间。间,不是尺度概念,它是建筑平面上的最低单位,建筑物大小就依间的大小和多寡而定。从商代遗址和汉代明器来看,中国早期建筑的开间大多为偶数,正中间必定是柱子,人只能从一侧进出。于是,后来逐渐改为单数。九间是等级最高的。

三皇五帝和历代帝王的神位供奉在景德崇圣殿内。这座正殿的等级规格与故宫乾清宫相同。大殿座落在高大的台基上,殿前有宽敞的月台,石栏板,有雕刻云山纹的御路。历代功臣名将的神位按“文东武西”的布置,供奉在东西配殿中从祀。东西配殿为宽七间的黑琉璃瓦重檐歇山顶建筑。大殿两侧的4座御碑亭,都是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建筑。碑亭内刻有海水江崖图案。雍正和乾隆帝的御碑高大雄浑,雕刻精湛。碑首硕大的圆雕龙头凸现,居高临下,异常威严,为全国同类御碑中的极品。碑下龟趺也异常巨大,古朴雄浑。

历代帝王庙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进景德门向北,是历代帝王庙里最大的一个院落。院落正中的中心位置,是历代帝王庙的主体建筑景德崇圣殿。据《大清会典图》附图,景德崇圣殿,面阔九间,重檐,庑殿顶,栋梁五彩,崇基石栏。南三出陛,中十有三级,左右各十有一级;东西一出陛,均十有二级。景德殿与御碑亭覆瓦原为绿琉璃,乾隆二十九年改为黄琉璃。景德崇圣殿之名,寓意为“景仰德政,崇尚圣贤”。它的建筑,无论在形制上,还是在柱、梁、瓦、彩画等各对象上,都显示皇家建筑的尊贵与气派,属最高规制。只有宫殿、陵寝和皇家御准的建筑才能使用这种形制。

景德崇圣殿坐北朝南,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金砖墁地,栋梁五彩,柱子是60根粗壮的通体金丝楠木柱,比太和殿的金柱的还要粗。殿前有汉白玉月台,东南西三面有石护栏,南面三出陛,中为御路,东西各出一陛。大殿两侧有东西配殿,四座高大的御碑亭和两座焚帛炉。如此高等级的建筑在全中国也只有紫禁城中的太和殿、乾清宫、明长陵中的陵恩殿、曲阜孔庙中的大成殿等不多的几座。

殿内悬有乾隆帝的御联和匾。匾上有“报功观德”4个字。殿内分七个神龛位,总共供奉188名历代帝王的牌位,牌位赤底金书。正殿建在高大的台基上,殿前有月台。东、西、南三个方向有石护栏。台基南面三出陛,中有御路。

景德崇圣殿整体建筑显得凝重肃穆,巍峨庄严,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景德崇圣殿是重檐庑殿式建筑,和故宫的太和殿是一个级别。殿内铺设的是专门为皇家烧制的地砖,也就是俗称的“金砖”。金砖给人光润如玉、踩上去不滑不涩的感觉,其颗粒细腻、质地密实。这次修缮用的“金砖”是在当年苏州的“御窑”定制的,其选料、烧制、加工均有严格的工序,铺设前还要经过桐油浸泡、表面打磨等处理。

历代帝王庙中景德崇圣殿、景德门、东西配殿的主要构件都是明代遗留下来的,而壁画、琉璃瓦等多是清代乾隆时期的。故宫、颐和园、天坛、孔庙等建筑虽然都是始建于明代,但留存的明代构件不多,像历代帝王庙这样保留了大量明代原构件的极为少见。

历代帝王庙的东南部建有神厨、神库、宰牲亭、井亭等一批建筑,另有钟楼一座,没有鼓楼。北京地区流行一则关于历代帝王庙的顺口溜:“有桥没有水,有碑没有驮。有钟没有鼓,有庙没有佛”。有些人常把庙和佛视为一体。其实,没有佛的庙是很多的。古人祭祀自然神要设立社坛,像北京的天坛、地坛、月坛、日坛、社稷坛等等,社坛通常设在室外。而古人祭祀祖先大多在室内进行,祭祖的场所则称之为庙或祠。

坛和庙本来是区别得比较清楚的。后来,有的地方祭祀自然神改在了庙里,比如祭泰山的岱庙。此外,随着由于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传播,这些宗教建筑也往往使用庙这个称呼,比如众多的佛教寺庙以及道教的中岳庙等。这样一来,同一个“庙”字,有的属宗教类建筑,有的仍是祭祀用的建筑。

修复历代帝王庙

从2001年七开始历代帝王庙修缮工程,2003年全面历代帝王庙对社会开放。如今,正式对外开放的历代帝王庙,是严格按照清朝乾隆年间的原貌和格局加以修缮和部分复建的。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将古建筑称为“历史的界标”。北京历代帝王庙正是这样一座“此地无声胜有声”的建筑经典,它向人们倾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主管修复工程的西城区副区长许放说:修缮工程包括对景德崇圣殿、东西配殿、景德门、四个碑亭、山门、神厨、神库、宰牲亭、钟楼等主要建筑进行主体修复、瓦面整修和局部油漆彩绘。据了解,为保证恢复庙宇原有的风采,150多名工匠在施工中严格按照传统工艺做法进行油饰、地仗(古时对殿柱的加工方法)和彩绘,不使用化学漆料而采用桐油熬制的“光油”。涂饰“光油”对外界气温和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要求很高,漆面要经过细致的手工打磨。古建上原有的彩绘长期被风雨侵蚀,有的已经模糊不清,施工人员用宣纸将原图一张张拓下来,以保证重新彩绘的准确性,有关图纸还将作为文物资料妥善保存。正殿60根高大的朱红楠木殿柱油饰一新,殿柱最粗的直径近1米,要两个成年人才能搂得过来。

所幸历代帝王庙原材料都是最好的。60根金丝楠木大柱子,没一根虫蛀腐烂的。我们还有个原则,原材料能用就用,能不修就决不去修。比如景德崇圣殿的瓦,我们采用原工艺制作了一批,放在大殿的后边,原来的瓦,集中起来放在前边,以增强历史厚重感。比如彩绘,凡是能保留的,我们全部保留下来。

下面二张照片是修复前后的东配殿。

下面照片显示出大殿西山墙彩绘前后对比,中间一段是未彩绘的旧景。

我们就是按“忠实历史,恢复原貌”这8个字办的。但要实践这8个字,可不是件容易事。我们满北京找资料,从有关资料库里找到60多张老照片和7张图纸,这批历史资料救了历代帝王庙修复工程的急。有一张竟然是梁思成先生审定的历代帝王庙平面图,竟然留有庙前下马碑正背两面的拓片。24张1925年拍摄的老照片,还有1931年北平研究院以常惠先生为首的北京内城寺庙调查组拍摄的全套历代帝王庙照片,既有历代帝王庙前的大照壁,也有已拆除的祭器库的建筑外景,还有殿内供奉的纪录,为修缮不改变原状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

在各方的努力下,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现在帝王庙已基本恢复了乾隆时期的原状,但是,还没到满意的时候。没有人见过庙内是如何陈列的。想想看,当年的皇家寺庙,普通老百姓哪里有机会进入?所以,描述历代帝王庙内部陈设的资料少而又少。而且,庙内原供奉的帝王牌位无一留存,神位的摆放方式也就无从考究了。我们曾经出资50万元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帝王庙文物,效果却非常小,恢复历代帝王庙内部陈列可参照的线索只有两条,一是孙中山逝世后官方在大殿里举行过纪念活动,中国文物研究所保留了部分照片;二是《大清会典》中对祭祀活动使用的神龛、前案桌、祭器的纪录。目前我们已知道的是,从明代开始,历代帝王庙始终以伏羲炎黄为全庙的祭祀中心,三皇神位位于大殿中央显要位置,清代,雍正皇帝规定皇帝亲临祭拜在三皇位前要行大礼,三上香……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次修缮资料就是尺度。为了寻找这个尺度,修缮3年来,我作为工程负责人,对涉及历代帝王庙的几乎所有资料都作了详细的考察,可是依然没有找到东西配殿里79名大将功臣牌位的陈设纪录。现在,我们所掌握的只是这79名大将功臣的名字,但他们怎么排列,配殿内放什么祭器,却无从查证。

许多人提议要恢复帝王庙的牌楼,告慰梁思成先生。因为1953年拆除牌楼的时候,梁思成先生痛哭了好几天。听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说,当年梁思成先生对着手拆牌楼的人说了这样一句话:“50年后,历史会证明你是错的。”现在正好过了50年,梁思成先生的话就应验了。

许伟,男,1949年12月出生在北京。66届初中毕业生。1968年12月赴东北边疆插队。作为被保送的工农兵学员,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系。毕业后从事夏商周考古教学研究工作。按照当时的知青政策,1992年许伟全家三口返回北京。他先是在西城区文委工作,后来先后历任西城区文委主任、西城区政府副区长、西城区政协副主席等职。其间主持历代帝王庙、白塔寺、李大钊故居、万松老人塔等多处古建的腾退、保护与研究工作。2009年因年满60岁离开领导岗位。现任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北京历代帝王庙保护利用促进会会长、西城文史学会会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历代帝王庙(原创纪实拍摄)
北京闹市这座神秘庙宇!供奉了188位皇帝灵位,为啥没有秦始皇?
逛逛中国历代皇帝的集体宿舍
历代帝王庙:传承中华统绪 追思先人功德
城市印象 | 北京历代帝王庙
“中华统绪”之历代帝王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