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琴理论】另一个时代的声音——刘少椿先生琴韵遗响感言

                                                老桐 

    天下之妙,无若琴者。余生也晚,当先生辞世,余尚未开蒙;然由先生之琴韵遗响,自觉与先生之心亦未尝远也。平生所好,唯琴道佛学。觉王赐我以光明,琴道予我以喜乐。红尘浊浪,茫茫三十年,得闻古音,已过而立矣。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自八年前于名山道院偶闻古琴妙音,为其恬淡清虚、沉静旷远之音声所慑,生隔世之想,亦复有人生无憾之感也。

    尝闻琴乃道器,为古人修身理性之具,非今日音乐艺术之乐器也。古君子以琴养心、独处无闷,盖因琴器妙音冲虚恬淡、宁静悠远,最契本元心地。在中华文化中,七弦古琴与负有传承文化使命之“书”居同等地位,所谓“君子以琴书自娱”,“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书以文字载道,谓圣贤之书;琴则以音声达道,谓大雅之琴。琴之与书,乃中国文人数千年来精神所寄、不可离者。七弦古琴,义岂浅小哉!

    近世以来,国门打开,西学东渐,继之以新文化运动,在音乐艺术领域,西洋观念浸浸然而为主导。中华古琴既被归为音乐艺术一类,传统琴道遭受巨大冲击,数千年之琴道传承几近中断。一九三七年,《今虞琴刊》问世,即为琴界精英为中华古琴存亡续绝之努力。彭祉卿先生以如椽之笔撰《从现代音乐上论琴》一文,深入乎内而妙发乎外,就琴之音声、声律、曲操及琴之本质内涵诸方面全面回应当时,于今仍有振耳发聩之效。惜乎知音者稀,时经半个多世纪,仍应者寥寥。

    当其时也,中国数千年之农业社会已近尾声,中华数千年之传统文化正处于“东西”“古今”之推排激荡之中。然而,在民间,中国琴人仍一如既往地以传统方式操琴,琴艺极高而无闻于音乐艺术界者颇不乏人。江苏扬州刘少椿先生,以经营盐号为业,后又曾做过公司职员、图书管理员等。其琴艺传承自广陵名家孙绍陶。个人兴趣极广,凡书法绘尽、诗词、昆曲、武术养生乃至佛道之学均有涉猎。以琴视之,亦无非琴之修养也。先生天性质朴,为人忠厚,乐善好施。当其盐号隆盛之时,凡生活困难、求助于门者,无不慷慨解囊、有求必应。富而好施,可谓贤矣。一九三七年,外敌入侵,抗战爆发,中华民族陷于危亡,刘少椿先生也开始颠沛生涯,避难乡里。急难之中,家中财物尽弃不顾,唯抱一琴随身,可见其以琴为生命也。视琴如命、可以生死予之,此境界在古时琴人或有所闻,然亦不多见。观先生行谊,实有古风。不慕荣利、琴不离身,以琴为生命之所寄,古谓之“琴士”,少椿先生当无愧其名也。

    琴如其人。听先生之广陵遗响,琴风厚重沉稳、跌宕大度,一如先生之为人。尤以《樵歌》之奏,古拙雄浑,气韵饱满,有正始之风。余于琴曲之中,最喜《渔》、《樵》二曲。《渔歌》悠悠,烟波浩渺,水光接天,逍遥适意,一派天趣;《樵歌》拙拙,空山古木,苍劲雄伟,有遗世之响,诚非凡品。琴有清越者、有沉雄者。姑苏吴兆基先生之《渔歌》,得清微淡远之妙趣,取其清越。广陵刘少椿先生之《樵歌》,凝重深远,则取其沉雄。《樵歌》音韵奇特,先生之操弄,以拙御巧,寓中正于奇特、寄大度于跌宕,无有广陵曲操易流于奇巧绮丽乃至有怪异之声等病,堪称大家。高昂处,如在深山空谷,樵者巨斧重斫之声毕现;幽静处,又如漠漠原野之上,武林高士之重剑挥击无声、无物可挡。古木荒山,遗世独立,有当世不作第二人想之慨。一吟一猱,似有饱满之“气”贯注其中,力度之强直欲喷薄而出,精微妙处令人摒息。中有旷远之音、沉古之韵,似发自原始洪荒的深山幽谷,又似来自百万年前的太古时代。古琴向被称作“太古遗音”,听刘少椿先生之奏,于“遗世之响”、“太古之声”始有真切感受。《琴况》谓操缦当以“贞、静、宏、远”为度,在刘少椿先生之琴韵遗响中,鼓琴之中正、沉静、宏大、深远尽得之而无余,令人叹为稀有。建国前后之鼓琴大家,臻此境界者,窃以为唯管平湖先生与刘少椿先生二人而已。
    少椿先生成长于中国长达数千年之农业社会的末期,兼之天性质朴,极少受到现代社会及现代音乐观念的薰染,故其琴韵中仍保存著纯厚的古风。在他同时代的琴家及后来的琴人中,这“另一个时代的声音”已几不可闻矣。思想文化界有将梁漱溟先生称为“中国最后个儒家”者,盖因梁先生之学问精神与传统儒士品格在现代学术文化中恐再难有继矣。就传统琴道而言,在物质文明日趋发达的现代工商社会,古调难复、古音难再。我们是否也可以将刘少椿先生看作是“中国最后一个古琴家”呢?

    建国后,一九五六年,先生自扬州来宁,始有机会传授古琴。后经北京查阜西先生等来宁录音,先生之名才渐为全国琴界所知。然先生未有名欲功利之心,朴实为人、严肃教琴,为免古曲走样,自己常“熟曲生弹”,可见其平实与严谨。相较于因现代电台广播等方便而名满天下的其他琴家,先生可以说是终其一生仍默默无闻的,这与管平湖先生前曾多年清贫无闻正相彷佛。而先生素朴与之,唯弹琴教琴,尽一琴人本份而己。

    历史似有灵性,珠玉终不因尘埃而蜕其光华。至九十年代,先生外孙陶艺不忘祖业,拯救遗存,努力搜集整理外祖父之音响资料而出版,先由江苏音像,后由香港雨果公司,不仅告慰先人之灵,亦乃对中国古琴文化事业之一贡献也。刘少椿先生《广陵琴韵》出版后,恰逢九十年代国内琴界复苏,年轻一代琴人操缦听琴之素养逐渐提高,少椿树先生之知音也日渐增多。今香港龙音制作有限公司欲重新制作先生之遗响,并配以图文资料出版,将为新世纪中国古琴界之一大盛事也。承陶艺先生之雅意,仅欣乐为文以记之。愿先生之琴韵遗响,带给众多古琴知音以深度的喜乐,老桐在此合十随喜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陵张子谦
〖中国古琴〗-琴学之博
弹琴录要
琴人往事|“琴痴”​刘少椿的琴艺生涯——琴心无浊俗,出音圆润清
唐健垣:刘少椿——广陵之山林逸老
琴谱旧影中的古琴流韵余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