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过这些,你还敢让孩子成为下一个董卿吗?
最近《中国诗词大会》大热,朋友圈里关于董卿的文章也渐渐多了起来。
从董卿口红的颜色到董卿救场的智慧,从董卿成长的经历到董卿父母教育的方式,很多父母都表示,“被董卿圈粉了”,“跟董卿父母学习了”。
不可否认,董卿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她大方知性、专业素养极高,有相当强的控场能力和应变能力。
但是梳理董卿背后的点滴,却会发现,董卿父亲魔鬼式教育,并不是值得全盘模仿的典型。董卿遭受的阴影和磨难,远远大于同龄人,而她身上关于童年的伤口,也一直没有完全愈合。
严格的教育和对孩子适当的管束,本无可厚非,父母督促孩子进步更是再自然不过。
但凡事都讲究方法,过犹不及,当父母的严格超过了孩子承受的范围,当父母的严格缺少了跟孩子之间充分的沟通,缺少了可以被孩子充分感知到的关爱,那么这样的教育,同样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
01
董卿在谈到初中毕业之后想考艺校,而遭到父亲强烈反对的时候说:
“那时我们家住在六楼,我经常会在阳台边写一行字‘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一半是写给自己,一半是写给父母看的。”
无论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当一个孩子只能想到用死亡的方式来争取自己的权利和自由的时候,都可以说,这个家庭一定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的。
她对父亲的形容也一直是“非常非常非常严厉”,“我父母从小对我特别特别严厉”,甚至怀疑过自己是不是亲生的。
童年的董卿,是与父母成分离状态的。因为她出生后不久,父母的工作就被调动到了安徽的一个小县城。为了给董卿一个相对舒适的生活,父母决定把她寄养在外公外婆家,这一寄养,就是整整7年。
所有的教育专家都认同,孩子6岁之前的时间是如同黄金般宝贵的。但是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这段时间里,董卿却只有自己的外公外婆,只有自己的舅舅舅妈。
虽然他们对她如同公主般呵护,但是董卿依然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因为想念父母而偷偷落泪。
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父母的缺位,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往往是难以估量的。
02
7岁时,该上小学的董卿自然的回到了父母的身边,从大城市上海,来到了一叫小淮北的县城。
身为报社总编的爸爸和身为大学物理系教授的妈妈,并没有因为对董卿的童年照顾不周而对她百般宠爱,而是开始了更加严厉的家庭教育。
在家里,还没有洗碗池高的董卿被要求每天刷碗、擦地;被命令不可以多照镜子;董卿的爸爸,甚至不允许妈妈给董卿做新衣服,认为女孩子不该把心思花费在打扮上。
另一方面,董卿也必须每天抄写成语、古诗词、古文,并且大声朗读和背诵。在天亮之前被要求起床,去家门口的中学操场上至少跑够1000米。
董卿回忆说:“那时候学生出早操,我一个人在400米的跑道上跑步,感觉特傻,整个学校的同学老师好像都看着你,像阿甘一样。”
中学以后的董卿,还要在每个寒暑假都去“勤工俭学”。虽然家境完全可以让董卿有其他的选择,但父亲还是会让她从最基础最辛苦的工作做起。
董卿曾委屈的说起15岁去做清洁工的经历:“第一天到宾馆当清洁工,10个房间,20张床,一个人打扫”,“那种席梦思床垫,特沉,我两个手抬都抬不动,还要一手抬着床垫,一手迅速地把床单塞进去,然后再把四周叠成平整的90度角,一上午只干了两个房间,别人都去吃饭了,我还在那儿傻乎乎的干着……”
这些事情,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也许接受起来有些困难,但并不能算十分苛刻。如果父母想让孩子接受历练,效仿这些方法也无不可。
03
然而比起这些,董卿的父亲有另外的一种严厉,却是对孩子极富杀伤力的。那就是永远带着一种挑剔的眼光,看待女儿。
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吃饭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有妈妈做的美味佳肴,有跟父母聊不完的好玩的事情。但是对董卿,却不是这样。
她说,“我小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吃饭。因为一家三口每天聚在一起的时间很短,也就吃饭那点工夫。一上桌,他就开始唠叨,你这个怎么怎么样,那个怎么怎么样,我经常是一边吃饭一边哭。我小时候最高兴的事儿,就是我爸出差了,乐得手舞足蹈,总算有两天能看不见这个人了。”
她也说过,“我就像轮子上的仓鼠,总是忙于满足父亲的各种决定,也总是无法达成父亲的各种期待。”
这种影响甚至延续到了董卿成年之后。现在的董卿即使回家时间超过两天,家里也会一起开会,让她说最近一段时间,自己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做的不好的地方需要怎样提高和改进。
而一个童年时期渴望得到父亲认可,却总是得不到父亲认可的孩子,最终也变成了对自己不认可的大人。
当董卿已经从无名小卒蜕变成了“央视一姐”,当她已经在各类晚会和节目中驾轻就熟,当她已经收获了无数的鲜花、掌声、赞誉。可是董卿对自己,却也还是永远的不满意。
她会说:“当别人在花前月下,陪男朋友去吃个饭,我还坐在沙发那地毯上,反思自己这一天的过错。”
对于董卿来说,自己永远是有错的,永远是需要提高的。只不过儿时的她是被父亲逼着反思逼着认错,成年后的她,是逼着自己反思,逼着自己认错。
“其实我是个内心很没有安全感的人,总是居安思危,老觉得可能我今天拥有的一切说不定明天就没有了——所以,我要自己趋近完美。”
董卿的情路也一直坎坷,虽然真正的美人不恨嫁,但她孤独的原因并不是周围缺少优秀的人或者追求者,而是因为自己的苛刻和不安。
“从小父母的严厉教育产生的负面作用就是我的不安全感,这成就了我,也使我经常会处在比较紧张的状态,会在很多方面苛求自己,常常觉得心里比较累,这对我的一般朋友以及同事来说肯定没什么影响,但我的个性是越亲近越苛刻,对身边亲近的人绝对是个弊端。”
04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都没关系啊,你看董卿现在多成功,而且她也说过自己很感谢父亲当时的教育,认为父亲当时是对的。而且董卿如今的生活也很幸福。
是的,是父亲的教育,培养了董卿出口成章的才情,也是父母的教育,给了董卿独立好强的个性,还是得益于父母的教育,董卿有着常人没有的自律和进取。如今的董卿,也有着让很多人羡慕的生活。
可是这些美好的一切,并不能抵消曾经的伤口。
时至今日,每次在节目中提到关于父母的话题,见惯了大场面,一贯端庄淡定落落大方的董卿,依然总是忍不住泪流满面。
很显然,她所感受过的压抑和委屈,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对父母的理解而烟消云散。
而我们做父母的,在推崇虎妈狼爸的教育之前,在想用同样的方法把孩子打造成下一个董卿之前,是不是也应该想清楚,到底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未来的竞争是残酷的,狠下心来督促孩子进步是没错的,但是除了挑剔指责、高压控制,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式?
05
同样作为优秀的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回忆起童年,总是笑着说自己调皮捣蛋的糗事;白岩松说自己的童年,是在大草原疯玩猛跑的快乐;鞠萍说自己的童年,是有机会就又唱又跳的活泼,孙小梅说自己的童年,是全家人聚在一起唱歌跳舞的欢畅。
央视主持人李梓萌说童年时,更是从眼里从嘴角溢出快乐。她说,一直记得有一次跟爸爸贴年画、挂春联、吹气球,然后爸爸突然说:“这个画面我永远会记得,我和我的女儿一起吹气球,真温暖啊”
她还幸福的回忆说“记得爸爸曾在笔记本上写下一句话:‘从天真烂漫的孩童起,我就喜欢到海边去捡拾五光十色的贝壳。现在我老了,把贝壳和篮子一并交给我心爱的女儿,希望她能经常浏览,并且养成捡拾贝壳的习惯。’”
这些主持人做孩子时,也许父母同样有对他们学业上的要求,但是也从未减少对他们心灵上的在意和呵护。而这些平常的温暖,却是在父亲魔鬼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董卿,永远无法再感受到的了。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父母爱他的方式,将影响他的整个人生。父母可以对孩子严格要求,让孩子进取好学;但也请一定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扬和关爱,让孩子在有爱有温度的家庭中,成长为一个接纳自己,能取悦自己的大人。
文 | 雨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我有个董卿爸爸那样的父亲,我可能会抑郁……
董卿谈原生家庭,你看不到的,是千万个被毁掉一生的“董卿”…
什么72变81难,不过是在利用父母们的焦虑
董卿一句话刺痛无数中国父母:你不逼孩子,将来生活会逼他
董卿:感谢父母的严格教育塑造了我
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残忍,就是在学习上让孩子放任自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