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巨人思维:你的顿悟只是别人的基本功,真正的“悟”在于这四点

佛法中的顿悟VS现代科学中的顿悟

顿悟是什么?
顿悟是指人思维的突变与飞跃。人类几乎所有创造性思维都具有突发性。因此,凡创造性思维都可称为顿悟,例如我们常说的灵感、直觉。
佛教认为,佛是已醒人,人是未醒佛,人人都是有待顿悟的个体,只要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就可以迅速地领悟佛法,从而指导正确的实践而获得成就。
当然这不是唯一途径,顿悟更主要的是通过灵感来完成,就时间来说就是瞬间的功夫。
二十世纪初出现的“天才灵感论”,与佛教对顿悟的理解不同,天才灵感论并不认为人人都具备顿悟的能力,而认为这是天才人物独有的属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顿悟这种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形态。现代心理学家也通过实验(即黑猩猩可以通过几次学习和观察后,开始掌握一项技能——用木箱当成梯子登高,摘香蕉),论证了顿悟这种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普遍都具有的本能的事实。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开始有目的的对顿悟开展研究,并深入探讨创新性思维的内在信息机制,很快“格式塔理论”出现了。
格式塔理论认为,顿悟就是人们思维中的旧逻辑被打破,同时新逻辑被创建的过程。同时,格式塔理论还通过实验证明了相同的结论,即人的顿悟功能具有普遍性、先天性,是无师自通的。
在研究过程中,心理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任何顿悟都是以思考一个问题为大前提;在顿悟之前,人们必须对一个问题有长期、认真、甚至艰难的思考之后,顿悟才可能出现。

在持续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后,顿悟这一人人具备的先天性思维特征不断被人们发现和验证。人们将顿悟的特征总结如下:
1. 顿悟具有突发性、诱发性、偶然性、独特性、不稳定性、情绪性的特征
2. 顿悟与人的潜意识有紧密关联
3. 学习中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一个顿悟的过程

顿悟的原理

如前所说,既然顿悟能力人人皆有,那么如何快速顿悟就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怎样才能快速顿悟呢?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虽然顿悟常常发生在突然间、一瞬间,但实际上,在顿悟发生之前,人们往往已经对一个问题有过长期、认真、甚至艰难的思考。
所以,不思考不顿悟是一定的,现在就是缩短时间的问题。

因为顿悟往往跟随在一个阶段的尝试与错误之后才发生,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地启动“行为假设”程序。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尝试去实验一下自己头脑中的多种假设情况,如果一种假设不成功,就立刻抛弃它们,再去尝试另外的方向。
虽然人们可能会遭受多次失败,但很显然,这些失败往往是顿悟的前奏。而在这个试错过程中,最为宝贵的就是时间。
顿悟,既然是人突然觉察到问题解决的办法,那么,从原理上来讲,其实就是人们在实践中的一种领会。这种领会的内涵包括:自己的行动为什么是这样和怎样进行,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和目标之间是什么关系等等。

只有当人们清醒认识到在整个问题情境中,各种行为决策结果之间的关系时,顿悟才可能真正发生。
所以,顿悟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觉察和认知重新组织的过程
从最开始模糊的茫然的无组织状态,到有结构、有组织、有目的的有意义状态,其过程就是认知的重组,而这一认知重组就是顿悟产生的基础。表现在外部现象上就是,人的连贯行为在停顿之前,往往是在尝试错误,而停顿下来之后,人的行为往往就变得有序而目标明确了。
这也就意味着,人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顿悟与心灵成长

从前,我们会以为顿悟是天才才具备的独特属性,现在,我们明白了,顿悟是每一个人都天生具备的属性。那么问题来了,为何顿悟并不总是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呢?

这就要提到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心灵的成长。而心灵的成长包括知识性成长和智慧性成长。只有心灵得到全面成长,顿悟才可能成为常态。
什么是知识性的成长呢?就是应用所学知识得到的成长,人从小学,中学,大学,然后进入研究所,这样的知识性学习过程我们称它为知识性成长。
而一个人智慧的成长则不像知识性成长这样明显。一个人的智慧性成长从哪里看出来呢?
1. 价值观的改变
2. 志向的改变
3. 人待人处事态度的变化
4. 性格个性的变化
5. 判断事情的方式的改变

当一个人的智慧性成长到了一定阶段,他对万事万物的觉知和觉察能力就变得非常敏锐,可以更为快速的抵达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联,并快速牵引事物之间形成联系,达到自己的目标。
因此,当我们说你的顿悟只是别人的基本功时,我们真正要表达的是,不要寄望于灵光突显,而要对某一事某一问题进行长期的思考、推演,并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不断积聚经验。
这些,才是一个人实现顿悟的基本功。

实现顿悟的步骤

我们前面讲过,顿悟其实就是逻辑思维上的一种创新。旧逻辑被新的逻辑替换了,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式也完全不同了,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那么实现顿悟的具体步骤到底是怎样的呢?
1、准备阶段
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关键,提出问题后就要是为解决问题做充分准备,如人力物力资料收集经验储备及调动等等
2、酝酿阶段
对此前所收集和准备的资料做分析和消化,明确问题的关键,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和方案。
这个阶段非常重要,因为有些问题在这个阶段虽然反复思考和酝酿却仍然无法获得完美解决,思维中会经常出现中断和想不下去的现象。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停止思考和行动,因为这种积累过程会逐渐转化为潜意识,为第三阶段的顿悟打下良好基础。

这个顿悟之前的酝酿阶段有可能非常漫长,有时是一瞬间,有时可能长达几年。只是等到恰当的时机才苏醒和醒悟过来。
3、顿悟阶段
也叫豁然开朗阶段。经过长期的思考和酝酿,突然出现的创新观念会让思考者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通常会表现为灵感。而灵感就是突然的,不期而至的。
4、验证阶段
思维豁然贯穿之后,并不是就万事大吉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还要经过理论与实践上的反复论证和试验,以验证其可行性。总之,通过顿悟和灵感而来的构想,是一定要经过检验的。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1] Mae, L., Carlston, D. E., & Skowronski, J. J. (1999). Spontaneous trait transference to familiar communications: Is a little knowledge a dangerous th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7(2), 233–246.
[2]Wolf, J. R., & Arkes, H. R. (2016). The power of touch.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3(6), 476–48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悟空问答
解决问题的思维
【创新训练微学堂2】创新思维的基本过程
和大家谈谈数学模型之美-我的系列讲座之1 精选<转栽>
浅谈艺术创作中的灵感
杜威所提倡的教学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