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给一点爱,被爱的小孩更独立

在我们的文化中教养小孩是,常常耳提面命「小孩子不要太宠他」、「小孩子不要太黏妈妈」,整天黏着妈妈长大的男孩被讥笑为「娘娘腔」、「长不大」……我们不喜欢孩子过度黏着父母,认为父母要尽早让孩子学习不要黏妈妈、要学独立。

但实际的研究却发现,早年跟父母有很紧密情感连结的孩子,反而能够及早独立。而那些情感需求始终得不到满足的孩子,在将来的人生,反而得不断的在各种关系中,去寻求那个心中始终没有被填满的空缺,所以他的外表和行为虽然独立了,但心理上却一直没有独立。

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安全依附的孩子独立和探索的行为,出现的时间早、量也多;反之那些在依附上不安全、爱没有被满足的孩子,就整天黏在爸爸妈妈身边,因为他深怕一放手这个人就不见了、不要我了,因为他在情感上得不到满足,爱得不到满足,因此探索行为出现得晚,探索行为也少。

所以你如果希望孩子早一点在身心方面都能够真正的成熟独立,其实要给他爱的满足,而不是及早剥夺他爱的需要。

我猜很多父母恐怕对自己的情绪也不太清楚,比如说常常看到父母看到小孩跌倒了,心里明明是担心,但父母当场反应却是生气,「你为什么不好好走?」甚至揍他。这种状况是父母情感表达的不当,他当场应该说,「有没有受伤?」先表达关心,再表达「走路不好好走,受伤让妈妈很担心」,而不是当场以愤怒的情绪去取代焦虑。

父母是最重要的情绪老师

我觉得台湾的父母有个很棒的地方,就是非常重视亲子关系。今天我们要叫父母、成人来为自己进修学东西很难,可是今天如果是为了孩子,很多父母就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换个角度来说,有孩子是值得感恩的一件事情,因为孩子的缘故,父母重新再被教育,重新去修复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失落。父母在想要帮助孩子、教养孩子的同时,其实也在重新教养自己,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棒的互动关系。

父母和教师若是能够体认到儿童情绪能力的重要,适当的给予引导,儿童可以发展出较成熟的情绪能力。孩子小的时候,当情绪发生时,父母可以先描述情境,再以适当的情绪语汇标示出小孩当时的情绪状态。

譬如,「弟弟弄坏了你的玩具,你现在一定很生气。」这时小孩就学到,我目前这种激动的状态叫做「生气」,生气原因是因为弟弟弄坏了玩具,下一次他就会学会告诉父母:「我很生气,因为弟弟弄坏我的玩具,」而不是一味的大吼大叫或是哭闹。

情绪语汇的学习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孩子把内在感受正确而清楚的表达出来,并与他人进行情绪的沟通。

当孩子学会足够的情绪语汇可以进行情绪的沟通时,父母和老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孩子去认识情绪的本质,帮助孩子了解情绪不见得是情境决定,主要关键在于当事人对情境的解读。

父母可以引导小孩去想:「或许我们不能改变情境,但是可以改变自己对于情境的解释,因此,外在事件不能决定我的情绪,反而是自己可以学着去处理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上天给人最美的礼物,不论是喜怒哀乐,都让我们有机会深刻体验人生的滋味,情绪的学习是一生的历程。但愿每个孩子在年幼的时候都可以依照他真实的情感被接纳,得到适时适当的帮助,从爱中得到真正的自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心不当夸耀孩子的反效果
育儿心理:六岁,容易被忽视的小孩转大人阶段!
独立,是孩子一生的必修课——爱看
6岁前不立界限,长大后的孩子往往难独立!疼爱与规则并行
为什么有的孩子不心疼父母?
这种类型的妈妈,养出来的孩子独立又有担当,未来想不优秀都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