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新管理法

创新管理法

什么是创新管理法[1]

  创新管理法是在企业中形成创新环境,挖掘创新人才,推出创新手段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由美国麻省ADL公司(研究技术开发和企业管理的机构)率先提出。该公司认为,创新不限于技术创新或产品创新,应把开发“头脑资源”,培植发散性思维的创新管理活动提到管理日程上来。这种活动投资少,见效快,是企业发展的方向。

创新管理法的内容[1]

  创新管理法包括创新人才,手段,环境管理这三大内容。

  1、创新人才对企业的兴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这种人才的鉴别,欧美国家与日本的标准有所不同。

  欧美国家对人才的概括是:知识,智力和气质。知识是产生和重组观念构架的宝库。智力,主要包括好奇,对问题的洞察力、敏感力,思维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气质,即自信,坚忍和容忍孤独的能力。日本对人才的要求是:十项品德加十项能力。十项品德是使命感、责任感、信赖感、积极性、相容性、忠诚老实、进取心、公平、热情和勇气。十项能力是创造能力、思维决断能力、规划能力、判断能力、洞察能力、劝导能力、对人理解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下级能力和调动积极性能力。

  为让人才激发创新意识,有下列几种方法可供选用:目录法,特定对象法,新观点法,非逻辑激发法,脑力意见卡汇集法,强行代入游戏法,分析理解法,引导诱发法,奇想思考法,参观博物馆法,高登方案法,六—三—五方式。

  2、创新手段是以回收快的特点来加速制造、设计和行销产品,以提高利润。其步骤分创意形态和创意评估两个。

  创意形态一般分为由上而下型或由下而上型两种。前者由企业最高管理者下达指示,后者系由受雇人员或各级经理提出创意,并请主管采纳和裁决。由下而上型的创意形态,称“轻型”的创新,须在良好环境下进行,诸如让企业员工了解上级主管的意图和要求,并有一系列的奖励措施等。由上而下型的创意形态,称“重型”的创新,因为这种创新活动,投资多,风险大,通常由企业的最高级主管下达各种要求,并动员企业的技术人员和工人联合攻关。“重型”创新活动基本上是先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的U字型决策过程。经创意形态确认的创意方案,一般要通过创意评估来进行核定。

  创意评估是根据三项指标加以评估的:

  1)评估企业现有业务及技术能力的指标。从市场或技术方面看,如是企业所熟悉了解的创意,在短期内能创造发展机会,准以优先开发;如是企业新发展的业务,则予以试验。

  2)评估所需财务及人力来源的指标。企业新业务的发展需要财务和管理人员。因为现有管理人员都忙于处理日常业务或眼前的短期性问题,很少有时间用于新业务的开发。该项评估主要是考核称职的各类管理人员。

  3)评估技术开发至产品上市的时间短,是决定产品滞销的重要方面。如果企业有关方面预计技术开发至产品上市有足够的时间,则所需技术和有关人员可在企业内部开发为宜;相反,则通过借调,技术转让和联合投资的方式加快发展。

  3、创新环境是创新人才,创新方法的土壤,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创新管理旨在创新环境不断地得到改善,对有创新能力的人,团体和部门赋与更独立,更自由的开发环境。其主要方法是,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尽一切可能向企业员工提供发散性思维的环境,使有创意的人获得赞赏,声誉以及参与管理的机会。而对那些有知识,有经验,但不一定有创意的人,也提供参与完成计划和积极工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本职工作的好坏与企业经营的成败是密切结合的,从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同时,想方设法形成企业精神,建立整体的创造气氛,摒弃官僚干预,繁文缛节等弊端,使每个人朝着企业规定的方向和目标前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产品的创新与内部管理
屈辉:实用应变与创新能力——企业破茧生存的必杀技
徐进的信念:管理改革大于未来
《华为团队工作法》上篇:人才评选、任用的管理核心
猎头评估人才的软技能有以下几点
当前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