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昔日战国争霸看当今中华崛起

作者:骠骑飞将军 
   战国,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以来最大的一次全社会范围内的大变革。这些大变革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为思想启蒙,以各战国的变法图强为基调,涉及到政治、军事、生产、经济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呈现出一副生机勃勃又各领风骚的大争之势。 
   最先进行变法的是从三晋分离出来的魏国。魏文侯即位后,任用李悝进行变法。主要内容有四:1、尽地力之教,即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力,以提高粮食产量,增加收入。同时,为了防止谷价大起大落,还实行了《平籴法》作为补充,这样既可防止商人抬高粮价,又能做到“取有余以补不足”,从而保障了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物价的稳定,发展了生产力; 2、“食有劳而禄有功”,即把爵位赐给有功于国家的人,对于那些于国无功的则剥夺其爵位,打击了旧贵族,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利益;3、制定《法经》,为了确定封建法制,进一步巩固封建政权,作《法经》六篇,即“盗、贼、囚、捕、杂、具”以法制取代人治,使社会更为稳定,更有利于国力的积累和发展;4、与吴起一道建立了新的军制,训练的精锐步兵“魏武卒”,开启了步兵的兵祖,天下闻武卒而色变。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三十年来,吴起率领魏武卒攻下函谷关,大大小小历经六十四战,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魏武卒是当世的步战士兵最为精锐和彪悍的。 
    这四项变法措施,使魏国一跃而成天下第一强国,历经文侯、武侯、惠王前期数十年之威,列国未敢辍其樱者。从其变法内容可以看出,魏国变法有一不足,未能将氏族封地列入变法使国力进一步增强并统一在中央手中。而在战略上又四面出击,其地理上也是四战之地,加之惠王好大喜功,骄奢淫逸,用人不淑,未能在祖辈和父辈的基础上将变法的成果进一步巩固和发扬,最终葬送掉了大好前景。笔者叹曰:可气! 
   第二个变法的是楚国。吴起逃楚后,恰遇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楚悼王。吴起被楚悼王任为令尹(相当于其他国家的相),主持变法。吴起变法的主要内容还是来自李悝的思想,并以此为蓝本,具体内容是:第一、限制封君,“三世而收爵禄”。封军即分封的宗室、贵族、外戚、功臣,他们高官厚禄,世代相袭。吴起取消了他们的特权,规定:凡封君之子孙三世无功,则取消他们的封君之号,不再享有封君的特权;第二、“损不急之官”,针对楚国官员冗滥,官俸过高的弊病,精简机构、裁汰臃员、削减官俸,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保证了改革的进行;第三、强兵。到建立一支像魏武卒式的军队,加强对军队训练,严格赏罚。吴起的上述改革,使楚国由弱转强,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的强盛局面,各诸侯国均为之震惊。但是,正当楚国改革处于高潮时,支持改革的楚悼王病死,一些旧贵族便乘机反扑,群起围攻吴起,吴起无处躲藏,便伏在悼王身下,结果被乱箭射死,随后又被车裂支解。吴起变法失败后,楚国的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楚国虽然地大物博,但屡败于邻国。国势日衰,再无出头之日。由上述可见,吴起在楚国的改革是以魏国为蓝本,也同样没有触及封地这个核心,并且这样的变法完全依赖于一位明君,一个强臣,而没有唤醒国人的奋发,所以其结果甚至不如魏国的力度大,时间长,最后功亏身死,笔者叹曰:可悲。 
    第三个开始变法的是韩国。同为三晋出生的韩国,由于国家实力过于贫弱,长期被魏国压制。同根同源的魏国变法而强的事实是韩国也同样不甘落后,在韩昭候时任用法家术派开创者申不害开始变法图强。 
    法家大致分为三派:主流是以李悝、商鞅为代表的法治派,主要思想是,依法治国,法不徇情;以申不害为代表的术治派,主要思想是以督察臣下之术治国,说白了就是以肃清吏治为重心,展开变法;还有一派是以慎到为代表的势治派,主要思想是,绝对君权,以此为势治国,说白了就是人治。 
    韩国申不害的变法造就了一个以吏治高度清明,国家机构高效运转的“劲韩”,使各大国一时不敢进犯。但是由于其没有将变法深入到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根本上,所以只能强一时,而非一世。最终还是被处于强弩之末时的魏国起兵攻打,魏武卒与韩国新军激战于新郑。虽然保住了国都,但十万韩国新军全部损失殆尽、申不害自杀谢国,韩国的变法成果与前途付之一炬。笔者叹曰:可哀! 
    其后开始变法的是秦国,时间与韩国几乎同时开始。变法前的秦国由于穆公之后四代乱政陷入了内忧外困,六国卑秦已是不争的事实。献公赢师隰即位后,为了收复失地,连年对魏发动大战,结果还是越打地盘越小,越打越穷,直到最后国力衰退,耕不养战,内斗消耗比外战更甚,可以说到了快要国破家亡的时候。献公也在其最后一次发动的少梁山战役中身受重伤,最后不治身亡,传位于孝公。 
    孝公即位后,割地求和,忍辱负重,任用卫鞅为左庶长实施变法,于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分两次进行了改革。其主要内容大致为:1、在政治上,彻底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2、在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逐步实施土地私有制,重农抑商,发展国家经济根本;3、在社会方面,奖励耕战、废除爵位世袭;施行小家庭政策,以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等。 
     由此可以看出,秦国变法中最重要的是将国家的力量统一集中到了中央,改变了奴隶分封权力和国力过于分散的问题,使一个国家形成了一个拳头。孝公死后,虽商鞅被贵族势力处死,但其君臣二人使秦日益强盛的现实唤醒了全体国人,致使变法的制度被进一步得到执行与发展,并没有半途而废。至前261年,长平之战爆发时,已历经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四世99年的努力,此时的秦国已是拥有巴蜀和汉中两大粮仓,拥有兵力近100万的超级大国。其历代君王的和朝野的共同目标就是崛起于西方,统一六国,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其后虽经历了孝文王、秦庄襄的短暂低迷,但国本尚在,嬴政即位后,前期有商旅大相国吕不韦的不辍积累,后有始皇帝的励精图治,锐意进取,文有李斯、郑国等一帮能臣,武有王翦、蒙恬、尉缭等一群干将,终在其超强国力的支撑下,统一六国,终成正果。 
    秦国之后开始变法的是赵国。战国七雄中的赵国无论从疆土、人口、实力上来看都不是最强大的。甚至连三强都数不上,楚——地方千里,带甲百万,地处南方,战略地位可攻可守;齐——雄占东方,国家财富居战国之首,民众且粮足;魏铁甲步兵(魏武卒)称雄七国,数次攻赵甚至占据邯郸3年之久;只有燕,韩实力稍逊。并且赵地处各国之要冲,可谓争地也!北有胡林、匈奴,东有强齐,南有悍魏,西有虎狼之国——秦。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赵似乎只有招架之力,事实上武灵王改革前都是如此。 
    然而,秦国的变法自强让包括赵国在内的东方六国看到了强大起来的希望。赵武灵王志向远大,眼光不凡、意志坚定。即位之后在前307年,立排众议大胆推行移风易俗,以“胡服骑射”为起点选练精锐弩弓骑兵,在六国中率先组建起了强大的骑兵部队,进行了相当彻底的军事改革。从前307年至前296年的十二年间,赵国西破林胡、楼烦、北灭中山,拓地千余里。走上了一条与其他各国都不同的“先强军,后强国的变法强国之路”。 
    赵国原本就是以武立国,民风骠悍、崇尚气力、慷慨悲凉之士甚多,又得兵法之教,故在变法后迅速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北方军事强国。其崛起速度之快,出乎天下人意料之外,足令六国为之侧目。在战国中后期,东方三强(魏、齐、楚)相继衰落,秦国之威独步天下之时,赵国时为中流砥柱,其作用可谓是举足轻重。此时的赵国不仅是秦国东出一统天下的最大障碍,也随时有可能成为秦国争夺天下的最大竞争对手。并且,秦军自变法后不可战胜的神话便是在阏与之战毁于赵军刀下。 应该说,赵国的器局远高于其他山东五国,是惟一一个与秦国同样具有天下之心的超强战国。 
    至此,秦国独大演变为两强争霸。然而强盛一时的赵国,在没有完成变法,就屡次和秦军作战。秦赵一百年,总体上秦攻赵守,虽然也胜过秦军无数次(其他五国加起来也没有胜过秦军3次)。于是赵国成了其余五国抗秦的屏障,连年大战,没有机会进行第二次变法,从根本上使国家强大起来,活生生的被拖垮。 
   赵国之亡,其根本原因有二:第一、没有完成二次变法,将国家权力集中于中央,最终亡于其根深蒂固的内乱、政变、兵变;其二、过早与秦国进行战争,一方面国力被长期消耗;另一方面,国家精力被战争牵制,无法从根本上进行固本培源,发展生产力,完成真正的变法图强。笔者叹曰:可惜! 
    其后齐国在齐威王时,任用邹忌为相进行改革。广开言路、整顿吏治,使“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他在国都临淄设立稷下学宫,招揽各国人才,让他们著书立说,为齐国所用。重视武备建设,任用孙膑为军师负责训练军队,先后在桂陵、马陵打败魏军,齐国军威大振。齐国还派兵击败赵、魏、卫等国,收复了被侵占的土地,成为东方强国。 
    齐国是战国七雄中最为富庶的国家,本来有一个很好的基础。然则,这种富庶也使君王、百姓安于现状,虽变法却不图强,长期执行偏安一隅的鸵鸟政策。在战国这个战乱频发的动乱岁月,居然无视外部世界的激烈,而成就了五十余年无大战,直到国破家亡的危亡关头依然放弃抗争的奇迹。“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应该是对其最好的注解。用现在的话讲:齐国一直在等死,最后安乐死。笔者叹曰:可怒! 
   最后一个是燕国。燕国是惟一一个由周武王分封天下以来一直延续到灭亡的诸侯国。至战国时,其国势日衰,被诸侯讥笑为“弱燕”。到战国中期,燕王哙任子之为相,进行改革。后来又被迫把君位禅让给子之,结果引起了旧贵族的内乱。齐国乘机出兵,子之被杀。经过这次动乱,燕国更加虚弱,燕昭王时筑黄金台招揽贤士,得到乐毅等人的辅佐,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燕国国势又逐渐强大起来。战胜齐国,夺回失地。之后又迅速陷入内乱,再次衰弱下去。 

燕国,这个具有古老天子血统的诸侯国,一直在执着的追求大而无当的王道。在一次次被打到在地,不得不以变图存的关头,总能去改变。然而当危机过去,又会很诡异地回到传统之中。于是,其亡国也就在这种迂腐的反复中不可避免的来临。笔者叹曰:可笑! 
    以上便是战国之时各大国变法图强的大致经历,其功过成败皆在其中。成功者诸如秦国,失败者赵、韩、魏、楚、燕、齐,总结起来无非有三: 

    第一、成功来自于坚持深入、彻底的变法。七雄中,只有秦国彻底完成了二次变法。二次变法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将氏族封地由实封变为虚封。一方面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另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消弱了氏族的权力,从根本上稳定了国家的政局。 
    第二、秦国之强还强在其统治阶层具有非常高的政治眼光和智慧,同时还具有超过其他六国的忍耐力。其一点好理解,忍耐力不好理解,那就在此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1、秦孝公即位,为了变法成功,秦国庙堂割地求和,忍辱负重,为商鞅争取了20年和平时间。使得秦国一次性完成了所有变法工作,真正从根本上强大起来,而最终统一六国。这是其他六国没有的。 
    2、长平之战后,秦赵两大超级强国同时陷入战后的低迷。秦国认识到以当下国力还做不到大出东方,还需继续积累国力。在此认识下,让出上党,割地求和,其后又是近20年不打大战,专心积累。能屈能伸,天下能不尽归其所有? 

第三、人才辈出。自孝公以来,每一个秦王皆能做好知人善任,招揽士子之心,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个就不多说了,看看下面的表就明白了。 

姓名
出身
官职

卫殃
卫国人,先在魏国为官
大良造,总领国政

张仪
魏国人
相国

魏冉
楚国人
相国,封穰侯

范雎
魏国人
相国

蔡泽
燕国人
后继范雎为相国,封刚成君

吕不韦
卫国人,商人
相国

李斯
楚国人
相国

郑国
韩国人,水工
大司农

蒙骜
齐国人
大将军,其子蒙武,孙蒙恬、蒙毅皆名将

尉缭
魏国人
国尉

   而其他各国呢?有如信陵君、廉颇、田忌、乐毅之如炬人物哪一个没有流亡他国?有如屈原之忠者也只能含恨西归?高下自判。 
    现在国际大势犹如战国,我堂堂中华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各位网友自有明判。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个人认为,中国目前的状况个人认为有三个趋向。 
    1、忍不住周围列强的步步紧逼,贸然出击,逐渐演变成赵国那种局面。内部问题尚未解决好,就陷入苦战,从而失去崛起的可能或者崛起步伐更加艰难; 
    2、继续“韬光养晦”但是,“韬光养晦”只能是手段,而不能是目的。怕就怕“韬光养晦”久了,最后错将手段变成目的,使崛起之路像齐国:长期执行偏安一隅的鸵鸟政策。在战国这个战乱频发的动乱岁月,居然无视外部世界的激烈,而成就了五十余年无大战,直到国破家亡的危亡关头依然放弃抗争的奇迹。“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应该是对其最好的注解。用现在的话讲:齐国一直在等死,最后安乐死; 
     3、学习秦国。始终紧盯世界发展大的趋势,对内加紧改革步伐,确立先进的生产力,和与之匹配的生产关系,肃清吏治,进一步增强内力。同时,要做到这点,就要最大限度的忍辱负重,保证足够的和平时间。当然,这要靠政治、外交、拼死举国一战,玉碎瓦全的决心和勇气来共同完成,这需要大智慧、大勇气和大视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国初期的魏国到底有多牛?
三分钟,看遍战国风云,读懂七雄的实力变化
秦国一家独大?带你盘点战国七雄的至强时刻!
战国七雄的变法图强之路,七国变法不同,取得的结果也不同
战国时期,楚国连出了四位明君,却依然被秦国所败
战国初期的魏国吊打秦国, 为什么不先灭亡秦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