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社会公德与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公德与精神文明建设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收集
邓小平同志号召我们:“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我认为这其中的具体事件就是要着眼于现实,着眼于社会的每一件事,对社会,对个人,要求从起码的为人之道做起,遵守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建设只有从社会公德抓起,才易于着手,才有措施、有方向。
一、社会公德的范畴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应当遵守的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它指社会事务、公共角色、公众行为中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如职业道德、社会角色道德、管理决策和组织方式的道德。具体来说包括:维护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合作互助的规范,如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救死扶伤、尊老爱幼等美德和风尚;保护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的行为规范,如诚实、正直、守信、公正等规范;保护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公共设施、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保证人们礼貌交往、友好沟通感情的规范,如谦逊恭敬、和睦互爱、不说粗话脏话等。
社会公德规范,就其社会意义而言,马克思所说的“简单的道德和正义的准则”是“人对人的关系的简单原则”,列宁也称之为“在一切处世格言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型公德规范具有最为基础的社会性和最广泛的群众性,不再带有狭隘的阶级性和理论的抽象性。它已是人人可以得而行之的新型的现实道德准则。因此,上述公德原则实行时也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互利性,即在公德范围内不可能不计较个人利害,换言之,它要维护每个劳动者正当的个人利益,不允许损害他人正当的个人利益。
二、社会公德现状
目前整个社会缺乏基本的道德共识和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人们在不同的社会领域、社交场合和社会群体中的活动各自分别按照不同的、往往是互相矛盾的道德规则行事,就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必须学会在不同的环境或场合中采用不同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则,否则你就会寸步难行。应当说,目前中国社会这种道德上无序的状况正是我国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运行方式和行为规则均处于一种无序状况的真实反映。社会经济活动中规则的多样化,它使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失去了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而是随机应变,见风使舵,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规则的多样化导致了人的行为的不可预测性,进而又导致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忌,互不信任,于是乎说谎、欺骗、背信弃义、见利忘义等违反社会公德的事层出不穷。虽然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观念和风尚,如民主与法制意识、自由与权利意识、竞争与效率意识等,但一般的社会公德水准却下降了,如公共场所不讲秩序、大声喧哗、高声谩骂、制假售假、损公肥私等等现象不断在全社会蔓延开来,成为人们生活中时时难以避免、处处防不胜防的生活内容。市场经济在使人的独立性和主体意识增强的同时,应承担的道德责任也增多了。然而许多人只在利益驱动下行动,对是非善恶淡漠,甚至根本不考虑所作所为会不会给心灵留下阴影,根本没有一点公德可言。
社会公德的好坏,已成为一个社会是否文明、进步和是否进入现代化阶段的重要标志。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打破了过去人与人之间分散孤立和封闭的状态,广泛的社会分工、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因此,维护公众利益的准则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切身需要。而公民良好的公德意识则反映了公民的文化道德修养,也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所以弘扬社会公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
三、社会公德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精神文明建设应当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境界去讲,要从每个人提高自身境界做起。每个人的思想道德境界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实现全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过去我们常见的情况是,一般性的全局性的大道理讲得多,国家、社会的道理讲得多,家庭、单位的道理讲得少;阶级性的道德讲得多,公共性的道德讲得少,等等。这不是说这些内容不该讲,相反,这些内容有一个必须长期坚持讲下去的问题,而是说,如果只讲大的、抽象的方面,忽略小的、具体的方面,就容易造成一种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试想,一个不遵守公共道德的人能说他有集体主义道德觉悟?一个有集体主义道德觉悟的人能够斤斤计较于个人的细微得失?这些小的道德问题,不起眼的“小善”“小恶”,其实是很能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水平高低的,从大善着眼、从小善着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应是我们今天提倡社会公德所坚持和发展的一个方向。
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从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固然必要,但从目前对广大群众来说,如果没有社会公德意识作为基础,高层次的道德观也就难以形成。社会公德在道德结构系统中属于基础工程,它决不是“小事一桩”可以等闲视之。因为它是社会对所有公民提出的应当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要求。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说得好:“积善成德。”讲的就是积“小德”为“大德”,量的积累引起质的飞跃的辩证关系。所以模范地遵守社会公德是形成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是形成良好精神文明的首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必需的,它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常秩序和公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能使公民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实现社会风气好转的切入口,也是每个公民完善自我人格,实现人格社会化,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以往,在道德建设领域,我们非常重视英雄人物、先进模范事迹的宣传教育,大力号召人们学英雄做模范,这种高标准的要求虽然是积极的,但由于在公德的教育和规范方面有所忽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上述活动的效果。因为英雄模范也是从凡人中涌现出来的,离不开广泛的群众基础。凡事要从实际出发,脱离群众基础的良好愿望就容易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不抓社会公德只能产生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好高骛远。因此,我们必须把道德建设的重点转移过来,下大力气加强社会公德的建设,正如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才可能构筑宏伟的大厦。
四、社会公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明确了社会公德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那么就当前急需狠抓公德建设而言,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确定社会最高的道德目标和最低的道德行为限度。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主体是多元化和多层次的,人们的价值追求也随之出现多元化取向。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社会成员可以自行其是,随心所欲。一个社会要维持正常的运行,就必须有一套社会全体成员共同认可的最高价值目标和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而在这最高和最低之间可以为人们留出相对自由的空间。我们社会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应该是社会和个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它既包括物质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它提供满足社会先进成员道德要求的原则,这就有了评价各种行为的依据,但这还不够。目前重点应在建立最低原则上,必须强化人们的规范意识,建立起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使人们在最基本行为上遵循共同的准则,以保证人们在最低限度内不违背最高的价值目标。这些规范大致包括遵纪守法、平等公正、诚实守信、职业道德、人道精神、爱国忧民、保护生态环境、好学礼让、劳动面前人人平等为基本原则的互利互助的公德体系。
第二,社会公共规范是社会公德的最明确的表现,遵守公共规范就是尊重公德。要使各行各业、各种角色和地位上的人们都尊重与自己所相关的社会公德,如干部重“官德”,教师重“师德”,医生重“医德”,商人重“商德”,每一个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的人都尊重、珍惜自己的“业德”,是公德建设的第一步,是最重要、最起码的一步,也是目前似乎难度最大的一步。我们目前最需要的道德建设主体目标应该在这里,而不是不加以分析地向一切人直接提出一些很高的普遍道德要求。因为那是只有在具备了一定道德基础的时候才能够提出并实现的更高阶段的目标。在当前情况下,先做到使全社会公德得到社会上大多数人不折不扣的遵守,不仅对于恢复和形成新的良好社会风气有直接的决定作用,并且也对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第三,公德建设应有一定措施。由于公德主要诉诸人们的自觉性,那就必须着重加强思想教育和宣传工作。社会公德终归是人去制订、维护和遵守的,因此,它的实行和巩固必须借助于作为人的内在精神的支持。社会公德原则只有转化为千百万人的信念、情感、心理、品德、传统、风尚,才能在一个社会真正扎下根。但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必须辅以各种形式的社会监督(包括奖惩),促进道德“他律”向“自律”的转化。社会监督作为主要的他律手段,是一种外在的制约方式,但实际上它具有基础性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道德思想工作启发自觉是重要的,但不是万能的。因此,要从“他律”抓起,也就是首先制定完整的公德规范体系,建章立制,使每一个公民都明确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应负的道德义务,并为承担这一义务接受必要的监督,有了这一重要保障,公德建设才能既有序又高效地健康发展。
第四,发挥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要求他们不能混同于普通老百姓,必须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同时坚决清除腐败,杜绝失德行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这样一大批先进分子起模范带头作用,群众就会跟上来,这道理也是不言自明的。今天,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角逐中,主要是人的素质和在整个民族素质基础上的人才领域的竞争,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就包含着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人非生而知晓善恶,之所以能依照社会道德标准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控制,能承担行为的社会后果,正是受长期的社会道德教育、道德历史传统的影响。总之,只有抓好上述几个环节,社会公德才能普及。
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要从实效方面考虑,从实际可行的许多看得见的具体事件抓起,也就是要从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公民、怎样做一个尽职尽责的职业工作者、怎样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入手,提倡“从我做起”,明确社会对每个人的道德义务、行为规范的要求并养成习惯,进而向道德取向、价值目标、高层次行为规范系统过渡,才能在全社会使人们懂得反对什么、提倡什么、鼓励什么,从而形成一种人人都需要遵守的善恶是非标准,使人们的道德水平切切实实地不断得到提高,沿着这条途径不懈努力,待以时日,我们坚信,社会风气好转之日方能指日可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会更加蓬勃发展。
随喜恭请
本图文转载 智慧人生网
音图框引用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公德意识·公共伦理·公共精神
道德文明
当前公益广告传播的基本情况及对策研究
社会公德与个人品德
青少年社会交往礼仪(一稿)
社会公德的主要规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