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学.长物】临时陈列展丨书斋闲赏——苏州博物馆藏明清文房器具展

当今,书房不仅是读书人学习、阅读的一处场所,也是许多社会人士的家庭工作室,其间既可以处理工作事务,也可以静心读书、培养兴趣爱好等等。在古代,书房也是古人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处所。

宋·夏圭《梧竹草堂读书图》局部

追溯书房的历史,我们发现唐人的生活中就出现了书房,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暮年时期在洛阳的宅院之中就有一处专门的书楼,与琴亭、涧亭相隔,周围植绿竹,引清水。

风雅的宋人生活中,更是离不开书房。不过宋人多喜欢用隔断辟出相对独立的空间,并以“小室”、“小阁”称之,比如南宋诗人陆游的“书巢”,小如巢穴,书籍只能乱堆。

(传)宋·刘松年《十八学士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时期,书房设计已然是古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江南那些富闲文人们,邀明月与清风,引溪水与清泉,怎么风雅怎么来。因此书房的装修设计也是五花八门。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听听明清文人们是如何规划、建设自己的书房吧。

浙江嘉兴·李日华

我理想中的书屋要建在“溪山纡曲”处,三四间的样子,但是最好盖成两层,这样还可以看云。书屋的四周要种上许多竹子,这样可以招揽“清风”,南面要种上一株长松,可以悬挂“明月”。

最好还有老梅,它低处的枝条可以“入窗”。台阶下都是芳草和苔藓。书屋内,东房放道家、佛家的书籍,西房放儒家典籍。中间再设几榻,放上一些法书和名家绘画。日常食用白饭、鱼羹、名酒、精茗,还要找一个健壮的家丁驻守,拒绝那些俗客往来。(据明代李日华《紫桃轩杂缀》)

浙江绍兴·张岱

我在绍兴的“梅花书屋”,书屋侧面的耳房用纱橱那样的隔扇隔出来一个休息间,里面安放卧榻。书屋前后都有空地,我在后墙墙根那里栽种了三棵西瓜瓤大牡丹花树,书屋正面台基前种了两棵西府海棠。前院四壁有些高,于是就在墙对面砌石花台,用太湖石竖了几座假山,旁边种着枝干苍劲古拙的西溪梅花,还有几株云南茶花,以妩媚的花树来衬托湖石假山。

梅花下种着卷曲缠绕如璎珞花样的西番莲覆盖地面。书屋窗外有竹子搭建的凉棚,就种了很多宝相花把它覆盖起来。台阶下长着厚厚的青草,草间疏疏地点缀一些秋海棠。书屋前后窗户都很敞亮,窗外宝相花和西府海棠长得茂盛后,绿荫遮住阳光,屋内显得幽静凉爽。(据明代张岱《陶庵梦忆·梅花书屋》整理)

江苏苏州·文震亨

我的书屋中家具的摆放都要有法度,器物的样式要有讲究,摆放的位置也需要规划好。遵循“精致而简便”的原则,但是简洁中要别出心裁,巧妙中又显得自然。(据明代文震亨《长物志》整理)

浙江杭州·高濂

我的书房窗户的四壁要种上薜萝,最好爬满正面墙壁。窗台上要摆上松、桧盆景,或者一两盆建兰,围绕台阶再种些翠芸草,茂密时看上去青葱郁然。台阶旁边还要辟一个洗砚台的池子,靠近窗户的地方,设置一个“盆池”,养五六条金色的鲫鱼,可以观“天机活泼”。(据明代高濂《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整理。)

除了文字描述,明清文人还喜欢用画图表现自己对书房的美好愿景。比如在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的笔下,书房又是何等模样?

江苏苏州·沈周

明·沈周《桃源胜境立轴》局部

江苏苏州·文徵明

明·文徵明《东园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江苏苏州·唐寅

明·唐寅《悟阳子养性图卷》局部,辽宁省博物馆藏

江苏太仓·仇英

明·仇英《梧竹书堂图轴》局部,上海博物馆藏

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是古代文人书房里的主要器具。北宋苏易简在《文房四谱》序曰:“退食之室,图书在焉,笔砚纸墨,余无长物。以为此四者,为学所资,不可斯须而阙者也。”这是第一部集各家之大成,完整系统记载笔墨纸砚的专著,后世称四者为“文房四宝”,亦大致起源于此。

“书斋闲赏”展览的第一单元“文房四谱”展示的便是笔、墨、纸、砚以及墨盒、砚盒等。明清时期的苏州时人聪慧好古,吴中绝技独领风骚,其地所产或时人所有的“文房四宝”也有其独特之处。历史上苏地涌现出了许多能工巧匠,比如善制笔者,清代有吴县王永清,包世臣《艺舟双辑·记两笔工语》曾录其制笔心诀;制墨名家,则有清代四大制墨名家之一“曹素功”,其墨深受康熙帝喜爱,赐其“紫玉光”,其世孙在苏州开设分店,备受苏州士林推崇;

造纸历史更为悠久,南宋《袖中锦》评“吴纸”为天下第一,春膏、玉水两笺为其代表,及至明代,高濂《燕闲清赏笺》卷中记道:“近日可用书者,吴中无纹洒金笺纸为佳。”制砚者,苏州灵蠖村以砚闻名,有苏州顾二娘“所制砚皆仿古式,朴雅可玩”。至民国常熟陈端友,更是集大成者。

这一单元的展品中,又蕴藏了哪些小秘密呢?

笔是古代重要的书写、绘画工具,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土了毛笔的实物。然而它耗损大,易虫蛀,极难保存,所以传世古笔较为稀少。

NO.1 笔尖文人的小情趣

清代 象牙管微雕笔

这件象牙微雕笔通体以象牙制成,质地坚硬,洁白细腻。其上半部精雕细刻山水图,并着赭石、松绿诸色,图上方阴文小楷:“数家云住亦山村,活水流来绕橘园。一片板桥南北岸,四时恒似桃花源。冬花庵句。临溪知有高人往,树木萧疏屋数间。丙戌仲秋中浣于羊石怡然堂之怡然精舍,冯工侠画并刊。”

每字细若绳须,笔法精到,内容描述得亦是山村橘园处的一处文人精舍。此外笋尖式紫羊兼毫,并配有象牙笔套。

墨,是书写、绘画的黑色颜料,后亦包括朱墨和各种彩色墨。明清制墨无论从造形,用料,图案纹饰,到墨色墨香,以及正背面的各种款识和装饰工艺,都堪称鼎盛。

NO.2 墨中玄机

清代 仿古藏烟墨

这款“仿古藏烟墨”,其上刻“孔颖达、杜如晦、姚思廉”等“唐代十八学士”姓名,一盒九个,共两套。

太宗李世民在长安城设文学馆,王府属杜如晦、记室房玄龄、虞世南、文学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参军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咨议典签苏勖、天策府从事中郎于志宁、军咨祭酒苏世长、记室薛收、仓曹李守素、国子助教陆德明、孔颖达、信都盖文达、宋州总管府户曹许敬宗共十八人常讨论政事、典籍,当时称之为“十八学士”。

纸,是书写、印刷的载体。它以植物纤维制造,呈片状,能任意折叠。在中国,西汉初年已见造纸术;东汉,蔡伦进一步改进了造纸术,成为现代造纸术的鼻祖。经过各朝代制纸技术的发展与原料的不断更新,纸的质地产量以及花色品种也更为丰富。

NO.3 宫中纹样

清 描金云龙纹宫绢

绢亦是古代重要的书写绘画材料。整个绢以黄纸托裱朱红色绢,上下留天地头,中央纵列描金云龙纹,龙体曲折,内为灵芝祥云。龙身以金线双勾,龙睛、龙鳞等处以银色映衬。

此绢仿当时粉蜡笺纸的形式,织造在极为细密的绢帛上,涂布带有胶矾并经溶有白粉的各色染料后,再描饰金龙图案此为极其名贵的一种纸张加工形式,始于唐代,是以魏晋南北朝的填粉和唐代的加蜡纸合二为一的加工纸,兼具粉纸和蜡纸的优点。由于制作精细、成本高,所以多用于宫廷内府殿堂的书写匾额及壁贴。

砚,俗称砚台,是中国古代书写、绘画时用来以水研磨色料(墨)的工具。多见石材、瓦料和泥料。汉代时砚已流行,宋代则已普遍使用,明、清两代品种繁多。

NO.4 追贤慕砚

清 端石风字砚

此砚底有阴文隶书:“挠万物者莫疾乎风,吾行四方惟女从。彝尊铭并书。”下钤“朱”印。装于一黑漆盒中,盒盖阴文篆书“朱竹侘先生家藏风字砚。嘉庆丁卯九月廿三日,后学姚鼐题。”钤“姚鼐”方印。

朱彝尊(1629--1709年),字锡鬯,号竹侘,浙江嘉兴人。精金石考据,工诗书。著《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编有《词综》、《明诗综》等。姚鼐(1731--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安徽桐城人,“桐城派”代表人物,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等。

砚盒、墨盒分别作储藏砚台、墨之用,同时又有防潮、防霉的作用。明清时期砚盒、墨盒用材十分考究,明屠隆《文具雅编》云:砚匣“以紫檀、乌木、豆瓣楠及雕红褪光漆者为佳。”

NO.5 便携小物

清 嵌螺钿圆砚盒及墨

器物集砚盒、墨盒为一体。圆柱形,天落盖,底盒除承托一层圆砚外,另有一活层,有边轴可旋出,内可贮墨。

一墨上刻“音田持赠”,由此猜测如此袖珍、收纳之物,可为友人相赠的旅行小物。此外盒盖圆面中心嵌有螺钿“太师少师”图案,两狮双向立,作嬉戏状,各回首相顾,形态逼真。盒盖周壁饰嵌螺钿团花纹,构思奇巧。

NO.6 大英博物馆同款

清 “辛亥亦庵居士铭”青花圆瓷砚

砚的材质众多,石、陶、瓷、砖瓦都可制砚。瓷砚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后期仍多有流行,宋代迎来瓷砚的顶峰,明清青花瓷砚独具特色。

这款青花瓷砚为雍正年间器物,呈扁圆形。鼓腹,矮圈足,口沿内“U”形槽,凸起圆形砚堂,砚堂有边。“U”形槽内,腹部及砚底近圈足处皆绘青花折枝梅、菊间杂纹饰一周。圈足内有青花篆书铭七行:“持片石归,袖有沧海。与人作研,寿以千载。易之陶埏,圆灵月采。即墨策勋,事逸功信。结文自缘,得大自在。辛亥秋亦庵居士铭。”此瓷砚青花色调浅淡,图案纹饰轻描淡绘,线条纤细清晰。

图为大英博物藏青花砚台铭文

此款青花瓷砚与大英博物馆藏一款瓷砚,竟为同款。

NO.7 原生态古拙

清 端石竹爿天然砚

此款砚台砚面随形开浅斜坡砚堂,一端内凹成墨池,池沿浮雕蝙蝠一只。砚面四周雕竹节、鞭、叶和甲虫等纹饰。砚背挖凿如笔竹内芯数段,中间阴文隶书三行“莫嫌苍古,菁华超绝。文川。”

此砚的独到之处,在于保留了大部分端石从矿坑中被剥离凿劈时所造成的各种劈痕、断裂痕等自然纹痕。因料施艺,技法巧妙,宛若天成。

其他器物里的小秘密:

明 端石仿宋式钟乳鹆眼砚

砚盒为宋代木料所制,砚底有四十个大小钟乳石眼柱,参差错落且作支撑,整个砚台有二十四个浅黄色鹆眼,眼晕青绿,内淡黄、深黄为瞳子。

清 澄泥佛手砚

清 树叶形砚台

清 青花四季花卉纹砚

清 “群仙祝寿”墨及墨盒

近代 澄泥端砚台

铭为:“东阁梅花之砚” 与“宋澄泥砚”。

清 彩色描龙双面联纸

你以为文人的案头只有“笔墨纸砚”吗?

那你就错了。除了这文房四宝,文人案头的东西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早在宋代,赵希鹄就曾在《洞天清禄集》中就曾罗列宋代文人的案头之物,并将其归纳为古琴、古砚、古鼎钟彝器、怪石、砚屏、笔格、水滴等十四类。明代文人案头的东西愈发多样起来,屠隆在《文具雅编》中共列举四十三种清玩,如笔格、笔筒、笔洗之类,以及今人已不常见的贝光、麈、韵牌之属,甚至还有剪刀、如意、镜等。

其实,明清时期此类案头文房已超出实用价值,更多被看作鉴赏之物、清玩之物。这些千姿百态的清玩之物与文房四宝共同构筑了古代文人案头上的风雅。

展览的第二单元“案上风雅”便展示是文人案头的“清玩之物”。除了常见的笔筒、笔架、笔洗、砚滴和水盂之外,还有精美的文具盒以及丰富的文人印章。

都有哪些精致的小物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级文物 沉香木笔筒

清·康熙 沉香木雕渔钓笔筒

笔筒,是贮盛笔类的文房用具,形状多为筒状、直壁,材质有竹、木、象牙、瓷、金属等。明清时期,笔筒多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及雕刻艺术相结合,成为文玩中的“无上逸品”。

此件笔筒整块用沉香木雕刻成竹根造型,材质非常珍贵。周壁雕嶙峋石壁,下部高浮雕拳石、松菊、灌木、杂卉、浅滩、蓼草、蒹葭等。图中点缀两人物,一名蓑衣独坐船头者,一名高髻赤膊者,裤腿高卷赤足立于浅水中,作弯腰捕鱼状。

科普知识:沉香木为瑞香科植物在受到伤害后,自我修复过程中树脂纤维分泌的油脂部分。《本草纲目》中记载:沉香木具有强烈的抗菌效能、香气入脾、清神理气、补五脏、止咳化痰、暖胃温脾、通气定痛、能入药,是上等极品药材。

竹刻名家 玩月笔筒

明代 朱三松竹刻“桐荫玩月”笔筒

笔筒浅浮雕一组玲珑剔透的湖石假山,其间植梧桐一株,高入云端,石旁有修竹数株,一轮满月浴于云中,下有二仕女,一个倚石赏月,一个庭中散步,充满了生活情趣。并有刻款“丙午秋日,三松”。

科普知识:朱三松,名稚征,明代竹刻名家,与其父小松(朱缨)、祖松邻合成“嘉定三朱”。

归有光曾孙的笔洗

明 树根随形洗

毛笔使用后必须洗去毫中滞留的墨,于是笔洗应运而生。早期并没有专门用来笔洗的工具,而是借用一般盛水之器。明清时期笔洗种类十分丰富,常见瓷、玉质地,形状仿古或仿生,做工精湛。

此件笔洗以天然树根为材,将其掏空制成,保留了树根的整体形态。底为圈足,阴文行书“恒轩归庄”并钤“字玄恭”方印。

科普知识:归庄(1613--1673年),一名祚明,字尔礼,又字玄恭,号恒轩,江苏昆山人。明代散文家归有光(《项脊轩志》的作者)曾孙,与同乡顾炎武齐名。

成功率极低的剔红臂搁

清代 剔红花鸟搁臂

臂搁在明代称为秘阁,在屠隆的《文具雅编》记载了当时实行的“玉碾螭纹、卧蚕、梅花等样”还有竹雕花、雕人物,以及黑漆如圭者。

此臂搁以竹为胎,采用剔红工艺雕刻花纹。一件其上雕鸳鸯在花丛枝下追逐戏耍,另一件雕水中双雁与花枝上的鸿雁对鸣。均以四角星小方格为锦地,上下两端辅助纹饰为扁形回纹地上雕缠枝,荷花托捧莲蓬图案。图案寓意吉祥、喜庆,或为赠与新人嫁娶之物。

科普知识:剔红,为中国漆器工艺的一种,具体为在器物的胎型上,涂上几十层朱色大漆,待干后再雕刻出浮雕的纹样。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

晚明才子冒辟疆的画竹臂搁

明 竹刻画竹臂搁

此臂搁浅刻竹叶数枝,简约细腻,并印纹行书“玄陈年翁正。巢民冒襄挥汗作。”

科普知识:冒襄,字辟疆,号巢民,明末清初文学家。一生著述颇丰,传世的有《先世前征录》、《朴巢诗文集》、《岕茶汇抄》、《水绘园诗文集》、《影梅庵忆语》、《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等。

印章:文人的“朋友圈”

明清私印文人化,印文由书画家亲自篆刻,并与文人写意画和书法作品相互渗透,形成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中国书画“四绝”。

清 吴昌硕刻寿山石印

印文:双凤双虎砖砚斋。款:瘦羊先生篆丙戌十一月仓石。

印主潘仲瑞,号瘦羊,江苏苏州人。丙戌年(1886年)吴昌硕四十三岁,潘与吴曾于虎丘觞答,潘并赠以石鼓精拓。此印字法带有典型的吴派风格,为吴昌硕壮年精品。

清 吴大澂自用印

清代苏州吴大澂自用黄杨木印两方。此二印为对章,印一朱一白,印文分别为“吴大澂印”与“清卿书画印”。

吴大澂,字清卿,号恒轩,江苏苏州人,精鉴别,富收藏,能山水花卉,工古籀文。此印疑是吴大澂自篆,王冰铁刻。

齐白石刻“希文”兽钮寿山石印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擅书画、工篆刻。

宋 旧玉龟钮方章

印文为“范仲淹印”的宋代旧玉龟钮方章,是否为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自用印有待考据。

清·康熙 釉里三色山水笔筒

清·康熙 青花人物笔筒

科普知识:釉里三色是清代康熙时期创烧的瓷器新品种,以青釉为地加绘青花、釉里红纹饰,器体表面部分有凸起感。烧成率极低,传世数量较少。

元 龙泉窑青釉人物形水注

清 兽头小盂

科普知识:在砚滴出现前多使用水盂。人们在使用中发现,用水盂往砚里倒水时,往往水流过量,由此在使用水盂的过程中,会配上一个小勺;后又出现了砚滴。

砚滴又称水注、水滴、书滴,即可贮水又便于直接掌控磨墨时的水量。

明 青花梵文莲花纹

明·万历 青花牡丹凤纹印盒

科普知识:印盒,亦称印色池、印奁,文人用其蓄藏印泥。明代屠隆在《文房器具笺》中将印泥盒列为专项,印泥盒形式不一,以扁圆矮小者为常见,内盛印泥处十分平浅。

清 白玉粉皮清茶叶洗

清 白玉荷叶笔舔

清 黄杨木刻“季媍鼎”书镇”

清·康熙 紫檀嵌螺钿瓜瓞绵绵文具盘

科普知识:

书镇,又称镇纸,是古代文人用于压书或压纸的文案用具。常见的多为长方条形,有一定的份量,因故也称作镇尺、压尺。材质有铜、木、玉等。其形制多古雅肖生,摩弄可爱。

文具盒,又称文具匣,古代收纳文具用的器物。自明代始盛,在高濂《燕闲清赏笺》和文震亨《长物志》中对其都有详细描述,不仅可存放文具,连“古玩中有精雅者,皆可入之,以供玩赏。”

如果你有了一处书房,做好了墙面、地板、屋顶等空间的硬性装修,接下来便要考虑“软装”了。

书房的“软装”,恰是品味的有力体现。

如何营造“有品位”的书房空间,“书斋闲赏”展览里的第三部分“幽斋陈设”,值得你好好钻研一下。

名人书画

书斋之中,除了案头的文房器具,墙壁之上若有书画相配,方才生趣。然而悬挂什么内容的书画、悬挂在什么位置,如何搭配季节与家具,古代文人都有着非常多的讲究。

此次展品中展出了众多明清名人书画,且内容均反映了明清吴地文人书斋陈设与书斋寄托。

过云楼主人---顾文彬的中堂

中堂,是悬挂在旧式厅堂正中的书画幅式。展品中精选的书房陈设中堂为《顾文彬八言行书对联》与顾文彬题、任薰画《自锄明月种梅花轴》。

书法对联为:一枝粗稳,三径初成;尚略遗编,且题醉墨。

绘画为文人种梅,或取典于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带月荷锄归”或宋刘翰的《种梅》,诗云:“惆怅后庭风味薄,自锄明月种梅花。”表现了文人陶情励操或归田守志的情感。

科普知识

顾文彬(1811-1889年),字蔚如,号子山,晚号艮盒,过云楼主,苏州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官至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自幼喜爱书画,闲于诗词,尤以词名,著有《眉绿楼词》,又工于书法,溯源欧、褚。此外他还酷爱收藏,精于鉴别书画,“自唐宋元明清诸家名迹,力所能致者,靡不搜罗”后建“过云楼”收藏天下书画,传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说,其书画珍品,收录于《过云楼书画记》及《过云楼续书画记》。

曼生壶创始人的书法作品

▼ 清 陈鸿寿七言隸书联

新得园林栽树法 喜闻子弟读书声

科普知识

陈鸿寿(1768~1822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书画家、篆刻家。字子恭,号曼生、种榆仙客等。曾任赣榆代知县、溧阳知县、江南海防同知。其工诗文、书画,善制宜兴紫砂壶,人称其壶为“曼生壶”。书法长于行、草、篆、隶诸体。篆刻师法秦汉玺印,旁涉丁敬、黄易等人,印文笔画方折,用刀大胆,自然随意,锋棱显露,古拙恣肆,苍茫浑厚,为“西泠八家”之一。

海上画派任薰代表作

▲ 清 任薰 《窦燕山教子图》

画面内容取自《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典故。画面场景为书房场景,设屏风、书案等,画面中老者为窦燕山,身着便服,慈眉善目,正在教导身前幼子背诵诗书,旁边的兄长亦在读书论诗。画面设色清淡,人物面部略加渲染,线条多为宛转回旋,画风独特。

科普知识

任薰(1835-1893年),清代画家,字阜长,又字舜琴,浙江萧山人。绘画师从陈洪绶,善山水、人物。尤工花卉、翎毛,勾勒天色,明丽工致。曾寓居苏沪、以画谋生,并与兄任熊、侄子任颐(任伯年)成为“海上三任”。

满人书法家铁保行书

▼ 铁保七言行书联

竹深松古鸣琴处 茶熟香清读画时

科普知识

铁保,字治亭,号梅庵,旧谱姓觉罗氏,后改栋鄂,满洲正黄旗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进士,官至两江总督、吏部尚书。楷书模颜真卿,草法王羲之,旁及怀素,孙过庭。与成亲王永瑆、刘墉、翁方纲,称为“清四大书家”。

▲ 清 无款《彭氏行乐图册》

▲ 清 《华胥拥书图册》

雅事雅物

“琴、棋、茶、香、花等雅事雅物,同样是书房中重要的风雅点缀。

茶器--锡包壶

▲ 清 “石梅”款紫砂胆刻锡壶

此器为锡制半瓢壶。直流上翘,兽形飞把,弧钮平盖,平底,包底圆润,器形古朴浑厚。把、钮镶紫檀木并嵌银丝,有敦实感。壶身一面刻诗云“一瓢半瓢,酌水励操,颜氏之乐,许由之高。石梅为学古二兄铭。”壶内底钤阳文篆书“石某摹古”方形朱印款。方把外侧面篆书嵌银丝“壶史”。

▲ 清 紫砂胆碧玉柄四方合斗锡壶

▲ 清 紫砂胆玉柄锡壶

科普知识

明代饮茶方式此时较唐宋有所变化,不再单一的以团茶、茶末法为主,而是开始出现散茶冲泡。于是,新的饮茶器物应运而生,瓷制茶壶、紫砂茶壶大兴于世。苏州一地,文人锡壶独具特色,以明人赵良璧、归复初较为有名。

香--梅根炉、香筒

▲ 明 铜制“梅根炉”

长44.5厘米 宽9厘米

此炉取梅花树干之形用铜浇铸而成,四周饰梅花与错枝。整件器物黄中带淡红,似杏之色,俗称枯黄色。梅枝内凹,以供香薰烧之用。

▲ 清 竹刻人物香筒

▲ 清 琴形雲香炉

▲ 清 青花八珍香盆

科普知识

焚香是文人书房中的雅趣,香具自然更是书房清玩。明代焚香方式,流行的线香较前代“香饼”、“香粉”的燃烧方式有所不同,所以焚香器具与盛香器具也出现了线香炉与线香香筒。

文房小件

文房小件,品类众多,材质各异,工艺有精巧细腻者,也有自然简朴者。这些小物件的价值往往不在材料本身,而在于文人意趣主导下的匠人之功的神韵。

意趣之物

▲ 清 白玉海屋仙鹤折方盒

材质为羊脂白玉,玉质洁白。器形为长方形,平底,子母口,倭角。盖面雕刻海市蜃景:海面近处矗立一巨石,空中白云飘飘,一仙鹤口衔仙草飞向远处楼阁。此方盒纹饰为“压地”碾琢,凸出阳文线条,如同白描画一样。

▲ 清 白玉双鹅戏莲小摆件

▲ 清 碧玉雕小蟾(左一)

▲ 清 田黄琢卧马

科普知识

有些文房小件选取了动物、植物的形象,其中都寓含着文学意象和民俗文化,比如摆放蟾蜍,取自“蟾宫折桂”寓意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功名;摆放卧马,则有取龙马精神之意,又寓含“马到成功”;而出现双鹅、荷叶等水生植物,则有江南意趣。

怀袖折扇

展品中折扇扇骨材质多元,有竹、象牙、紫檀、漆器,其上雕刻花鸟、吉祥图案以及书法作品,并有嵌螺钿、菠萝漆、剔红等工艺装饰。

▲ 清 紫檀静怡轩制扇骨(设色) 

侍郎画家张若澄(张廷玉次子)

▲ 清 松刻象牙人物扇骨 “赵之谦”绘

(清末篆刻家、海上画派先驱)

▲ 清 剔红花卉扇骨 吴昌硕

(吴昌硕,初名俊,又名俊卿)

科普知识

折扇,承载着文人闲情逸致的怀袖雅物。折扇一说自日本于宋传入中国,明清最盛。文人折扇尚雅,有“以白竹、棕竹、乌木紫、白檀、湘妃、眉绿等为之,间有用牙及玳瑁者。”又有苏地泥金扇工艺配上吴门画派的设色或青绿山水作为扇面画,尤为惊艳。

小惊喜

你知道吗?古人的书房中也是有宠物的。

鹦鹉、金丝雀、蛐蛐、鱼、乌龟,甚至仙鹤等。它们既然是文人最好的陪伴,所以也要享受风雅的待遇,比如说住在讲究的笼子里。

▲ 现代品 颜虎金制冰梅顶葫芦藤绣眼笼

不要小看我们哈,我们可是根据民国照片,一比一复原哦。

民国老照片

“书斋闲赏”展览解读到此结束,下期再会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房雅玩 苏州明清时期文人书房用品展
二十五件书房雅器,是你减压的工具,让你的书房多些乐趣
成为收藏家追逐的文玩杂项 文房小物伴书香
文房清供笔耕丹青
文房清供:书香墨韵
图解《考槃余事》- 文房雅玩四十五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