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跨过鸭绿江,细说中国人民志愿军组织沿革
userphoto

2023.07.01 甘肃

关注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武装干涉朝鲜,派兵侵入中国台湾,并不断出动飞机对中朝边境进行狂轰滥炸,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7月7日,美国政府从其称霸全球的利益出发操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组成“联合国军”的决议,这是使朝鲜战争国际化的开始。

为保卫中国东北地区安全和在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反侵略战争中共中央采取了防范措施。7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兵团(邓华任司令员,赖传珠任政治委员,辖第38、第39、第40军)和第42军(后归第13兵团建制)及炮兵第1、第2、第8师等部队共25.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粟裕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肖劲光任副司令员,肖华任副政治委员(以上3人均未到职,东北边防军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指挥)。

8月上旬,东北边防军全部到达东北指定地区集中整训。8月下旬中央军委决定第9、第19兵团共6个军为东北边防军二线部队,并调至津浦、陇海铁路的机动地区。9月上旬,又将第50军编入东北边防军序列。10月初,美军地面部队越过北纬“三八线”向朝中边境推进,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境危急,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此形势下应朝鲜劳动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请求,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10月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签署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第13兵团所属第38、第39、第40、第42军和炮兵第1、第2、第8师等部队,并以东北行政区为总后方基地,做好向朝鲜境内出兵的准备。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10月25日,中共中央决定,将第13兵团领导机关与彭德怀的指挥所合并,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任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洪学智、韩先楚任副司令员,解方任参谋长,杜平任政治部主任。同时,为加强对炮兵的统一指挥,成立了炮兵司令部,万毅任司令员,邱创成任政治委员。同日,志愿军在开进中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遭遇,由此开始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

10月26日至27日,第50、第66军入朝参战,使志愿军参加第一次战役的兵力达6个军、3个炮兵师、1个高射炮兵团,约29万余人。11月5日,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击退到清川江以南,挫败了“联合国军”企图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11月初,宋时轮率第9兵团(辖第20、第26、第27军)入朝参战。

11月6日,第二次战役开始。志愿军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方针,将“联合国军”诱至预定战场后,集中西线6个军主力在清川江地区、东线3个军在长津湖地区同时向“联合国军”突然发起反击。战至12月24日,迫使“联合国军”放弃平壤、元山等地,退至“三八线”以南地区,从而扭转了朝鲜战局。

12月上旬,经中朝双方协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以中方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以朝方金雄为副司令员,朴一禹为副政治委员(1951年初增补邓华为副司令员)。12月31日,中朝军队联合发起第三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集中6个军,在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协同下,对依托“三八线”既设阵地进行防御作战的“联合国军”全线进攻。战至1951年1月8日,将“联合国军”击退至北纬37度线附近地区。

1951年1月25日,“联合国军”向志愿军发起大规模进攻。中朝军队以一部兵力在西部战线顽强抗击,集中志愿军6个军和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朝鲜人民军第2、第3、第5军团)开始进行第四次战役。战至4月21日,阻止了“联合国军”的进攻,并掩护了后续部队的开进集结。4月22日,志愿军集中第9、第19、第3兵团各3个军和第39、第40军以及3个炮兵师、1个高炮师等部队,在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朝鲜人民军第2、第3、第5军团)的配合下发起第五次战役。至6月中旬,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并迫使“联合国军”接受停战谈判。

在此期间,为加强对志愿军各部的统一指挥,志愿军先后成立了空军司令部和炮兵指挥所、装甲兵指挥所、铁道抢修指挥所等指挥机构。

6月中旬,志愿军为加强对后勤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后方勤务司令部。其间,第47军和第20兵团(辖第67、第68军)先后入朝。至此,志愿军下辖:第3、第9、第13、第19、第20兵团和第47军及空军司令部、后方勤务司令部、工兵指挥所、炮兵指挥所、装甲兵指挥所、铁道抢修指挥所(8月改为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等。

8月中旬,“联合国军”乘朝鲜北方发生特大洪水灾害、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供应困难之机,以其空中优势力量对朝鲜北方以铁路为主要目标实施空中封锁战役(即绞杀战),同时,以地面部队发起“夏季攻势”作战。为此,志愿军第65、第64、第42、第26、第27军积极进行有限目的的战术反击作战,至9月18日,粉碎了“联合国军”的夏季进攻作战。9月,第23兵团(辖第36、第37军)在司令员董其武、政治委员高克林率领下入朝,担负清川江以北地区机场修建任务。至此,志愿军下辖第3、第9、第13、第19、第20、第23兵团和第47、第50军及空军司令部、后方勤务司令部、工兵指挥所、炮兵指挥所、装甲兵指挥所等。

9月下旬,为加强朝鲜东、西海岸的防御作战,以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部兼东海岸防御联合司令部,宋时轮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以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为司令员组成西海岸联合指挥所(后改为指挥部)。

“联合国军”在“夏季攻势”失败后,为实现其在谈判中提出的无理要求,向中朝施加军事压力,于9月29日发起“秋季攻势”。志愿军以第64、第47军在临津江以东至铁原以西,第20兵团第67、第68军在北汉江东西地区坚守阵地,顽强抗击,迫使“联合国军”停止进攻,恢复谈判。11月底,第23兵团完成泰川、院里、南市机场的修建任务,撤离朝鲜回国。

1951年12月以后,为坚持持久作战,巩固已有阵地,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横贯朝鲜半岛250公里的整个战线,构筑了以坑道工事为骨干、同野战工事相结合的支撑点式的坚固防御体系,从而由带机动性质的积极防御转为带坚守性质的积极防御。

1952年4月,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回国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后,由副司令员陈赓在朝鲜前线主持志愿军的全面工作。6月,邓华任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7月,志愿军副司令员陈赓、宋时轮回国任职,杨得志任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韩先楚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19兵团司令员。此间,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因病回国休养,郑维山任第20兵团代司令员。8月,王建安任第9兵团司令员(后兼政治委员)。9月为配合停战谈判和锻炼部队,第23、第24、第46军先后入朝。10月,第20、第27、第42军回国休整。9月中旬至11月下旬,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起全线战术反击作战,并取得了上甘岭坚守防御战役的胜利。

1953年初,第1、第16、第21和第54军入朝(另第33师于1952年12月入朝),参加反登陆作战准备。1月至5月间,甘泗淇回国任职,李志民任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李达接替解方任志愿军参谋长,许世友接替王近山任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员,黄永胜接替韩先楚任志愿军第19兵团司令员,杨勇接替郑维山任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王平接替张南生任志愿军第20兵团政治委员。解方、王近山、韩先楚、郑维山调回国内任职,张南生任志愿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华兼任西海岸联合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志愿军第3兵团部兼东海岸联合司令部,王近山任代司令员,杜义德任政治委员。

1953年5月至7月,第38、第39、第40军先后回国整训。5月13日至7月27日,志愿军集中10个军进行了夏季反击战役,有力地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历时两年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先后共有27个军(含担负机场修建任务的第23兵团两个军)参加了作战。先后有290余万人参战,毙伤俘“联合国军”71万余人,其中美军29.7万余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荣立三等功以上者有30.2万人,有5900多个单位荣立集体功,获英雄和模范称号者有490余人,作战伤亡计36.6万余人。

朝鲜停战实现后,志愿军严格遵守《停战协定》,坚持不懈地为维护《停战协定》进行斗争。在停战后的几年中,志愿军共粉碎美方在地面和空中越过军事分界线的挑衅活动达790多起,捕获美方特务和武装人员700余人,对稳定朝鲜停战局面起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志愿军全力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医治战争创伤。志愿军在朝鲜的8年间,主要是在战后5年多时间里,帮助朝鲜人民修建公共建筑物880余座、民房4.5万余间,修复和新建桥梁4260余座,修建堤坝4000余条(全长430公里),修筑水渠2200余条(全长1200余公里)。各部队还节衣缩食,救济驻地灾民粮食1000余万公斤、衣被58万余件,为朝鲜人民治病188万余人次,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一支具有高度国际主义精神、纪律严明、自觉维护人民利益的人民军队,受到了朝鲜人民的爱戴和赞誉。

1954年9月,彭德怀辞去志愿军的领导职务,邓华接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此后,杨得志、杨勇先后任司令员,李志民、王平先后任政治委员,梁必业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王蕴瑞任参谋长。

为促进朝鲜的自主和平统一,志愿军根据中国政府关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的主张,从1954年9月起开始主动撤军,至1955年10月,志愿军先后分三批公开主动撤出6个军19个师,秘密撤出6个军18个师以及炮兵、高射炮兵、铁道兵等技术兵种部队20个师。此后,为了稳固朝鲜局势,仍有5个军和一些后勤保障、技术兵种部队留在朝鲜。

1958年2月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提出为缓和朝鲜的紧张局势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美军和包括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内的一切外国军队应当同时撤出南北朝鲜。7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完全赞同和支持。2月中旬,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朝鲜,同朝鲜政府就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出朝鲜问题达成一致意见。19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在1958年底前分批全部撤出朝鲜。

1958年3月中旬,志愿军各部队根据《联合声明》的决定,按计划分3批撤出朝鲜:第一批有志愿军两个军和部分技术兵种部队等共8万人,于3月15日至4月25日撤出朝鲜;第二批有志愿军两个军和装甲兵指挥所、部分技术兵种部队等共10万人,于7月11日至8月14日撤出朝鲜;第三批是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炮兵指挥所和志愿军1个军及后勤保障部队等共7万人,于9月25日至10月26日撤出朝鲜。至此,中国人民志愿军除留在朝鲜停战委员会内的代表外,全部撤出朝鲜回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二十三 志愿军持久作战的各种准备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五十四 志愿军实行轮换作战制度
参加过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开国少将:(181—190)
腾讯新闻
抗美援朝运动战初期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表
郑维山在朝鲜金城前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