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亲子关爱VS理性

——亲情关系随想之二

文/老庄友华

不少朋友爱说,家里就不是讲理的地方。也有朋友明说,自己奋斗就是要让子女及身边的人,都能过得好一些。这些话里含有满满的亲情关爱,还透出一份男人的担当,我听下来是感动的尊重的。

父母关爱儿女天经地义。我只是有点担心,对子女太多出于情感的呵护和帮助,有可能弱化出于理性的指导和要求。父母更有责任与义务,以自己的生活经验、理性逻辑,尽可能帮助儿女走好人生的路。

徐小平先生在《我的儿子想当厨师》一文中,讲述了孩子想学厨艺,自己从纠结矛盾,到决定“尊重孩子的选择”之间的心历。其爱子之殷、从善如流,都是值得点赞的。

不过,文章中的儿子才十三岁,“想当厨师”也只涉及“课外教育”的业余爱好,前因后果都不复杂,问题也就不大。但是,等这儿子长大成年了,面对一些事关人生走向的重大选项,父母是不是还应该完全“尊重孩子的选择”?

我们不妨演绎一下:

徐公子成年以后,学业不大理想,工作高不成低不就,一直没有稳定下来,他爹资助的创业尝试也不见成功。后来,这位儿子又提出:请父亲投资,为自己开一间餐馆。

儿子的要求诚恳而迫切:自己虽然没有学好厨艺,但热情从来就没有离去。要是能开个餐馆,不光有益于提高厨艺,还能学习管理厨师、经营餐馆,这正是自己多年来的人生梦想!

这样的要求,就已经从“学专业”,升级成了“做项目”,不再是兴趣喜好的问题,而是工作与生活的现实安排。这等于说,既然打不好工,那就别打了,干脆直接去做老板。也可以说,徐公子是想凭借父亲的财力实力,而不是自己的能力努力,来变更自身的生存方式、生活层级。

这段演绎,并不是凭空臆想。现实生活中,我就没少近距离的见识过诸如此类事情。

假定徐公子果真如是选择,不知道徐先生以加拿大的眼光该怎么看。我却肯定无法接受:没有打好工,干脆当老板——世界上哪有这种道理?

在我看来,作为合格、负责的父母,既要尽量尊重孩子的选择、满足孩子的愿望,又不能只看当下、更要考量长远的后果。年轻人刚踏入社会,最要紧的应该不是眼下过得好些,不是急于梦想成真,而是要选对方向,并且踏实、持续的走下去。

徐公子要开餐馆,很可能只是出于改变生活的想当然。但做项目并不像打工那么简单:试试看不行再换。项目不只需要投资,还要能够长期坚守。

一个项目,如果不经过调研策划,说不出技术含量、商业模式方面的亮点,也谈不上管理团队、人脉关系方面的优势。贸然实施下去,大概率只能血本无归。而且后续的亏损,更可能成为一个无底洞。这样的后果,这种经济损失、精神折磨的双重打击,徐公子接得住么?

想唱戏固然需要舞台,但只搭个台并不够。演出能不能成功、够不够精彩圆满,最终还要取决于表演者自身的努力与实力。这是任何其他人都无法帮助、替代的。反过来说,表演者经过努力,有一天火候到了真有戏了,也应该不难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年轻人有志于创业,如果自身具备基本的条件,投资也在家庭的承受范围,试试看也未尝不可。而从业经历、专业训练和知识积累,也都可以逐渐弥补。最可怕的是,这位创业者如果没有亲历亲为、踏实肯干、持之以恒的决心与行动,指望着碰运气、靠别人,习惯于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怨天尤人……那么他的成功梦,永远都只能是空中楼阁。

徐公子如果类似这种状况,当务之急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改变自我。我看,徐先生这时就不宜“尊重孩子的选择”,就不如省下这笔开餐馆的钱,按照投资的安全与效率原则,去选择更好的项目。就该让这个儿子先变做孙子——放下急于求成的创业冲动、不切实际的成功幻想。也大可以让这孙子追随投资的流向,去摔打磨砺,经历一番增长见识、积累经验、培养素质的过程。

年轻人经过一番历练,然后再去追逐梦想,应该并不晚,而且更可行。

父母有很多责任是不容回避的。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我们应极尽所能。在这个人情社会,帮子女争取工作、事业的基础平台,我们也责无旁贷。儿女如果遭遇无力摆平的突发事件,父母更应该挺身而出。

我却也十分坚持:儿女的财富地位之类,一定不能完全离开自身的努力。父母应该支持儿女的事业追求,但不能支持那种不努力就当老板的梦想。父母应该照顾儿女的生活需求,但不能照顾那种不吃苦就成富人的奢望。

父母对成年儿女的生活,并无干预的权力,成年人应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自主选择的权力。他们的某些行为,我们看起来即使近于荒唐出格,也只能善意提醒,只要没有丧失道德、违反法律,我们就无权硬性介入,剥夺属于儿女的自由与权力。

父母对成年儿女的选择和要求,却有拒绝的权力,也就是我们至少可以不鼓励不支持。假如我的儿子,也像徐公子那样要求开餐馆,我会明确告知:我不同意。我当然不能强迫你做还是不做,就像你也不能强迫我支持或者不支持。

我认为对儿女坦诚的说清看法、表明意见,是一份十分重要的长辈责任。虽然听与不听,那是儿女的权力。但身为父母,就该无条件的为晚辈们提供自己的知识、经验。

这些想法做法,似乎也算合乎情理,可以问心无愧吧。但换个角度,转念想想,又会感觉:这种思维也有可能过于理性,欠缺了情感的因素。

老子对儿子,总不至于不讲感情亲情吧?太执着于理性,会不会缺乏了改善儿子生活状态的实质性帮助?缺少了父亲为儿子着想的设身处地?缺失了亲情之间应有的温情关爱?这样的冷静理性,是不是已近于冷酷无情?

家庭教育对人有着终身影响。传统文化强调“子不教、父之过”,甚至流传下来“养子不教如养驴”这种近乎粗野的古训。现实中,将子女养成“废物”的,已然很可悲。而将子女惯成“祸害”的,也并不罕见。

所谓男人的贵族精神,女人之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包括我们日常所见或高贵、或猥琐的各色人等,都不可能与家风、家教撇清干系。老家说人“缺家教”、“家教不好”,那是充满鄙夷不屑的骂人话。而像个样子的家教,总该要求晚辈们明白些事理、有点文化教养吧?

家里不是讲理的地方。这话不是没有道理,但推敲起来,似乎至少还要补充一句:家里也不能完全不讲理。

我们处理亲情关系,确乎没有必要去斤斤计较的钻牛角尖,在“清官难断”的家务事上,非要说出个子丑寅卯、分出个是非对错,完全可以退一步海阔天空。然而,是不是只要回到家里,我们对人对事,就该抛弃基本的道德标准、理性判断,完全不顾应不应该、合不合适呢?

每个人都存在由亲及疏、层层展开的人际关系。虽有远近亲疏的不同,情感成份存在天壤之别。但是人伦常理,却应该是相通相同的。我们为人处世,无论对家人与亲朋好友,还是对同事熟人以至其他人,同样都不能悖逆基本的道德准则。比如尊老爱幼,言而有信,以及“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是将遇到事情,是检讨自己、还是只会埋怨别人,当作了划分人品人格的标准。老夫子自己坚持了“日三省吾身”,所以才能够“不怨天、不尤人”。

古希腊哲人把人规定为“理性的动物”。是否具有理性,正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如今,被称为"缺脑巨婴"、"人形生物"者大量涌现、层出不穷,也在提醒我们,这个社会十分缺乏、亟需重建的,不止是道德,也还有理性。

近几年,我也意识到,太喜欢讲理认理,太执着于把事情想清楚说清楚,实在是自己一种长期的习惯、特点或曰毛病。这对于家庭和睦,显然不是什么正能量。随着年龄增长,自己不是没有反思,不是无意作些调整改变。只是俺这觉悟提高的实在不快,至今也没太闹清:倒底改成哪样才好?

李嘉诚等一众富豪,都曾经让儿女在留学期间,去打工赚生活费。这不能是因为他们家差钱吧?据说在自然界,老鹰为了让小鹰尽快学会飞翔,甚至会残忍的将小鹰强行推下悬崖。

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们,都是将遗产不留子女而裸捐社会。港商余彭年,也将40亿身家,全部捐给了慈善机构,并公开告诉记者:“儿孙要是有办法的话,你不留钱给他,他依然有办法;要是他没有办法,你留钱给他反而害了他。”

富豪们这样做,能说是对子女缺少爱心、对家庭不负责任么?这里折射出的,是一种思维理性,一种价值观人生观。

当然,每个人都有权力按照自身的逻辑去选择生活。大千世界各色人等,不可能都有条件、都有必要去学习那些超级富豪。但是,明白值得追求的方位在哪里,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也不是一点都不重要吧?

在现实生活中,究竟怎样的关爱,更有益于儿女的人生?对待儿女到底应该情感为上、还是理性优先?我们每个人,也只能根据各自的知识阅历、现实条件,作出不同的理解,以及“自以为是”的选择。

我认同“再富也要穷孩子”的观念,也认为亲情关爱是不能缺失理性的。作为父母,帮助儿女走好人生的路,相对于抚养子女的基本义务,当属层级更高的责任,也正是一种大爱。

原作:2012-4-12 修改:2019-8-1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放弃主宰,拥抱亲情
长大后,对父母没有亲情
事实证明:和父母关系越亲密的人,越过不好自己的一生,别不信
亲人之间(散文)
【甘肃甘南】散文|亲情之间|蔡吉成
王志文说,到了中秋节,兄弟姐妹聚一聚,就会明白三个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