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168讲 张胜兵品《伤寒》之阳明病(189条阳明中风千古疑案)
userphoto

2024.03.31 河南

关注


阳明中风胃中热,热熏二焦连肺胆。

口苦咽干腹满喘,发热恶寒兼有表。

误下邪陷腹更满,更至津伤小便难。

先表后里先麻黄,在胃一碗清中汤。

在肠可选大柴胡,若需表里双解方

表寒里热大青龙,便秘通圣一扫光。


1

解读(上)

今天这条条文呢,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争议不断的条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那么今天我来解读的这条条文,也不一定是仲景本意,但是我会解读出我的道理,仅供大家参考。

那么这条条文的内容我们先看一下。我们看条文189条: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那么这里的争议不断呢,还不止一个位置,甚至,处处都有争议。首先第一句话,阳明中风。这个阳明中风,争议就非常大,根本就搞不清楚它是个什么意思。虽然阳明中风在《伤寒论》里出现过好几次,但是每次都表达的不一样,导致了后世医家不知道他究竟在说什么,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由于在太阳病里面有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受着太阳中风的影响,因此很多医家就把阳明中风,认为是阳明经经络中风,是一种外感表证。请恕我直言,这种理解简直太肤浅了,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搞清楚阳明中风仲景表达的意思。还有一些医家认为阳明中风就是一个特定的证型,用小柴胡汤来治疗。他是怎么证明的呢?他是通过本条189条里面,阳明中风后面有口苦咽干这两个字,然后再加上第231条,锁定阳明中风是一个单一的证型,用小柴胡汤。我们看第231条,条文是: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稍瘥。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呵呵,这种医家都有。说阳明中风是个单一的证型,就因为第231条说了小柴胡汤,而我们今天的189条说了阳明中风后面有口苦咽干四个字,那他就认为阳明中风用小柴胡汤来治疗。如果是这样治的话,那小柴胡汤那就治阳明中风喽?那就不治少阳病了,是不是这样的,我们慢慢的分析,他这个说法肯定是错的非常离谱的。

那么,阳明阳明中风究竟是阳明经证的经络上中了风邪呢,还是阳明中风是另外医家所说的,它具备口苦咽干的少阳证证型,因此要用小柴胡汤的治疗呢?这两种说法全错,请恕我冒昧,这两种说法全错。

我个人认为,阳明中风是指阳明中热,这里的风代表热,而这个中不是中,不是读第四声中风,而是中间的中,读中。阳明指胃,中间有风。它既不是指表证,经络上的,也不是指阳明的,这个气分热证或者腑实证,都不是,它只是胃中有热。我为什么这么理解呢?且看第190条条文。

第190条,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若不能食,名中寒。这个地方已经说的很清楚了。阳明病了,如果说他还能吃饭,吃的还很香,就叫做中风,如果不能吃呢,就是中寒,其实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阳明病胃中有热,那么它能吃,因为胃热嘛,胃热是可以消谷善饥的,能吃。如果阳明中,就是胃中有寒,这里是指虚寒。胃中虚寒,腐熟无功,因此它不能食,也就是说它的饭量就不行了。仲景呢,把风指代阳热。为什么?因为风为阳邪,风寒暑湿燥火,风为百病之长,风为阳邪。他之所以把这一个胃里的热称之为胃中间有风,其实我个人认为是因为他的这个胃热,可以熏蒸上中二焦,既可横逆犯少阳之胆,又可以火热上炎犯肺。犯胆之后呢,就出现了口苦,犯肺之后就出现了咽干以及微喘。而这个热弥漫在肚子里,就会出现腹满。之所以仲景称之为阳明中风,是因为这个热在肚子里面到处的跑动,像风一样,所以仲景称之为阳明中风,是指胃中有热的意思。阳明就是胃,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这个中不是中风的中,伤及,中风就伤风,这里的不是伤的意思。中风、伤寒那么中就是伤,伤就是中,是指受到了外面风寒的袭击。而阳明中风,是指胃的中间,胃中容纳了热,而这些热呢,又能熏蒸到其他脏腑,像风一样能够走动,因此,仲景称之为阳明中风。而不能食名中寒。他为什么不说名伤寒呢?既然太阳病有中风和伤寒,那阳明病他为什么不说中风和伤寒呢?他说中寒呢?因为这里的中是指中间,是指中间容纳,是指包含,不是指被伤,所以这里的中不能用伤来解释。中风伤寒可以互文,中风就是伤风,伤寒就是中寒,是一个意思。但是这里的阳明病,这里的中风和中寒是指中间,那么不能食是指胃中,阳明中寒是胃中有寒,是指胃阳虚,有虚寒,不能腐熟食物,就这么个意思。所以根据190条,我们就可以得出这里的中风和中寒是中间有风热和中间有虚寒。

第191条,如果大家不信的话,我们看191条佐证一下。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看到没有,中寒,阳明中寒,就是胃中冷。既然阳明中寒就是胃中冷,那么这个中就是一个方位词,不是一个动词。既然中寒的中是个方位词,那么阳明中风的中也是一个方位词。方位介词,是不是?它不是一个动词。所以我们推导我们今天所讲的条文,189条的阳明中风,根本就不是太阳中风的中风的那个动词,而是一个方位介词,是胃中有风热,有热,像风一样的走动、熏蒸。

那么我们联系前后文,这样一看的话,那些说阳明中风是表证的,请恕我直言,简直对《伤寒论》前后文的理解几乎为零,文化程度实在太低。可以说,就算你病看的再如果这种东西理解不了,你也很难成为一代宗师。因为你解释的东西不能服人。是不是?你看我这样解读了之后,大家是不是就明白了,阳明中风是指,这个中不是动词,是方位介词,是指胃里面有热,像风一样熏蒸其他脏腑,就这么个意思。因为有阳明中寒,这里说的很清楚嘛,可以对比解释嘛,以经解经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那么,有没有阳明经表中风或阳明经表伤寒的呢?当然有。我们不是早就讲过吗?六经皆有其表证,阳明病一样有表。只不过,仲景在阳明这个表证,他没有直接用阳明中风和阳明伤寒这几个词来表达而已,但是它是有条文的。

来,我们看一下真正的阳明经表,阳明表证中风和伤寒是什么样的呢?请看第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这个就是正宗的阳明中风。这是阳明中风,阳明经表中风,而不是指胃里面有热,他用的还是桂枝汤。我们看第二个:35条,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这个是什么?这个就是正宗的阳明伤寒表证,你看还不是有伤寒。但是它就不叫中寒了,它叫伤寒,所以我们一定要搞清楚,阳明病的这个中风和伤寒表证一样用的是桂枝汤和麻黄汤。

而阳明经表中风是指阳明的经表,这个中是个动词,它是伤的意思。中风就是伤风,伤风什么?伤风寒。所以呢,他要用桂枝汤,伤的是风寒。阳明经表呢,伤寒呢,也就就伤及到,是伤的寒,伤的也是风寒。只不过阳明中风中的风寒以风邪为主,阳明表证伤寒,伤的风寒以寒邪为主要矛盾,所以一个用桂枝汤,一个用麻黄汤,没毛病。但是阳明中风和阳明中寒,是阳明是胃中间有热和胃中间有寒。那么和正宗的阳明经表中风和阳明经表伤寒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两回事儿,只是用了同样的两个字,就把大家误会了,而且误会了1800多年。请恕我直言,没有一个人解释对。只有我这种解读才最为合理。这里的阳明中风是指阳明中热,热极生风,太热了之后生风,熏蒸到了其他脏腑,产生了好像类似于少阳证的口苦咽干。

那么这样一来,是不是就明朗了呀?阳明中风是阳明中间有风热,是胃中有热,热极生风,熏蒸到了其他脏腑,引起了熏蒸到少阳胆,引起口苦咽干,熏蒸到了肺,就引起了喘,弥漫到腹部了,就出现腹满,就这么个意思。根本就不是什么三阳合病,有的人说这条条文是三阳合病,不是那回事。

发热恶寒,脉浮而紧,那么这个就有表证了。发热恶寒很明显的太阳伤寒证嘛,是吧,太阳伤寒脉浮紧,但是为什么脉浮而紧呢?是因为他除了外有寒里还有热呢,胃中有热呢,是吧。胃中的热,热的太厉害了,像风一样到处跑,那么由于像风一样到处跑,它是跑在里面的,因此它就出现了什么?出现了紧。那这个紧并不是浮紧的紧,浮紧的紧是指表含这个紧呢,表达了整个三焦,整个胃弥漫了热气之后,热不得出的一种表达,所以他没有说脉浮紧,而是脉浮而紧。这个而字表达了这个紧并不是伤寒浮紧的紧,而蕴含了阳明,就是胃中有热弥漫到了肺、胃、胆这些脏腑引起的一种紧。

那这样其实是个什么?其实是一个表寒里热证,就这么简单。那你可以把它认为是一个太阳阳明病,但是你不能把它理解成三阳合病。

那么我为什么说不能把它理解成三阳合病?因为这里没有少阳,这里的少阳的临床表现是由于胃中有热,热极生风所引起的。如果你把它非要理解成柴胡证的话,那后面的就对不上了。他后面说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

那么外有伤寒表实证,内有阳明有热,这种情况呢,应该先解表后清里,或者是表里同解。但是呢,医生误用了下法,若下之,误用了下法之后,就会出现什么?就会出现引邪入里。本来内面就有邪,你还把外寒引进来,入里化热。那不热更重!热更重,腹更满,那么津液一旦被下法所伤,那么津液就被伤,津液被伤,小便就难。这就非常合理,解释的非常合理。但是你说他有少阳病的话,如果用下法会出现这种情况吗?显然不会。会怎么样呢?会出现结胸或者痞证,而不是出现腹满、小便难。

有没有条文做支撑呢?有!请看条文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说明什么?说明了少阳病的柴胡证,如果用了下法,误用了下法,是有可能出现结胸或者是痞证的,而不是我们本条所说的若下之,腹满小便难也。因此,有医家总结:伤寒,下不厌迟,汗不厌早。意思就是说,用下法晚一点无所谓,但是用汗法呢,越早越好。

那么既然是这样,误用下法会出现腹满小便难,如果我们用正确的治法会怎么样呢?我们已经分析出它是一个表里同病,外寒里热的这么一个证。如果说我们要治的话,可以先解表后治里,解表当然用麻黄汤。因为发热恶寒,脉浮而紧嘛,当然用麻黄汤。用了麻黄汤把表解除之后呢,再来清里。再清里用什么方子呢?如果说仅仅是阳明中风,就是阳明中间有风热有热,有热气弥漫,嗯,那么我们可以用清中汤。清中汤是一个时方,清胃中之热的。

那么如果说解表了之后,他有便秘,解完表之后他出现便秘了,这个时候出现了口苦咽干便秘,虽然说他是胃热引起,犯到了少阳,出现了口苦咽干,但是这个时候如果说我们已经解表,他出现口苦咽干便秘的话,我们是可以选大柴胡汤来下,用大柴胡汤是可以的。当然,你要用大承气汤呢,也可以。因为大承气汤将胃中之热泻掉之后,那么横逆犯这个肝胆的口苦咽干自然也会只不过我们用大柴胡汤之后,用大柴胡汤泻下的话,可能会更快更好。

这个就是先表后里。先表后里,没有便秘的情况下,先用麻黄汤,再用清中汤;有便秘的情况下,先用麻黄汤,后用大柴胡汤或者大承气汤,这都可以,这就解决了。

那么如果说我们表里双解呢,同时呢?那么如果是同时的话,如果没有便秘,我们就可以用大青龙汤合大黄黄连泻心汤在一起治疗。因为大青龙汤,它里面有石膏,能清热嘛。而大黄黄连泻心汤呢,它是可以清中上两焦的热,把热清走。那么如果说用大青龙汤有麻黄能解表嘛,所以说如果说表寒里热的,没有便秘的,就用大青龙汤,或者用大青龙汤和大黄黄连泻心汤。如果说它既有表证,又有里热,还便秘的呢?那么我们既要发汗解表,又要通便,同时进行的话,我们就可以选用什么?防风通圣散。因为防风通圣散里面既有麻黄,又有大黄,是吧,麻黄来解表,大黄来通下嘛,防风通圣散。这个也是表里双解剂,防风通圣散外有寒,而阳明有热,形成便秘的。防风通圣散这个方子,我在新冠期间用这个方子来救治过很多人。只要外面有寒,表寒,而你有大便不通的,都可以用防风通圣散来治疗,它一样可以治疗新冠。

2

解读(下)


这样,我们回过头来看开篇诗。看这个诗,这个时候就很明朗了。阳明中风胃中热,这不很清楚吗?阳明中风就是胃中间有热,热极生风,这个热量很大,像风一样可以跑,所以呢,弥漫到了上中二焦,影响到了肺,影响到了胆。所以第二句话,热熏二焦连肺胆。出现了什么呢?口苦咽干腹满喘。另外呢,它有发热恶寒,因此呢,还兼有表,所以它是一个表寒里热。表寒里热不能用下法,用了下法会怎么样呢?误下邪陷腹更满,更致津伤小便难。你若误用了下法,那么表邪内陷,使里热更甚,出现什么?腹更满。那么你用了下法之后,它就会会伤津液,因为它会拉稀嘛,拉稀呢,水分随着拉稀拉走了,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方面,他体内很有热,热可以熏蒸津液,让津液这样就显得更少。那么津液要么被拉出去了,要么被熏蒸的烧掉了,灼烧掉了,那哪来的小便呢?小便无源,没有源头了。小便无源就是什么?小便难。就这么简单?

先表后里先麻黄。先表后里的话,那就先用麻黄汤来解表,在胃一碗清中汤,如果是胃在这个热在胃里面,就清中汤。在肠可选大柴胡,如果是这个热在肠道,引起的便秘,那么就可以选大柴胡或者是大承气汤。若需表里双解方,如果说你想用一张方子表里双解的话,表寒里热大青龙,那么表面有寒,里面有热的这种大青龙。如果表寒里热形成了便秘的呢?便秘通圣一扫光。如果有便秘就用防风通圣散一扫而光,表里双解。

那么这样一解读的话,是不是非常清晰明了?大家是不是把阳明中风、阳明中寒以及阳明表证中风和阳明表证伤寒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呀?那么这条条文大家还觉得难不难呢?当然就不难了。

那有没有医生或者医家解读的像我这么清晰呀?哎,不好意思,没有,我也没见过。这是我本人通过以经解经解读出来,而且还给出了方药,那么其他著名医家名垂青史的那些人是怎么解读的呢?我们请看《医宗金鉴》,他是怎么说的。

《医宗金鉴》对这条条文说,阳明为阳明里证,中风为太阳表证,口苦咽干,少阳热证也,腹满阳明热证也,微喘,发热,恶寒,太阳伤寒证也。脉浮而紧,伤寒脉也,此为风寒经伤表里同病之证,当审表里施治。完了。往下我们就不看了,大家听完我的解读,再听他的前面几句,就已经错的相当离谱了。什么又有太阳中风,又有这个太阳伤寒,你这不是乱扯吗?他说中风为太阳表证,那就太阳太阳中风。那发热恶寒,太阳伤寒,你又太阳伤寒,又太阳中风,这不是乱扯吗?你根本就没有理解,这里的中风是胃中间有热。他把口苦咽干,又扯到了少阳证。扯来扯去扯一大堆,扯到最后呢,不能自圆其说。

我们看一下《伤寒来苏集》柯琴。柯琴呢,他说:本条无目疼鼻干之经病,又无尺寸俱长之表脉,微喘恶寒,脉浮而紧,与太阳麻黄证同,口苦咽干,又是太阳少阳合病,并兼腹满,又是太阳太阴两感,他经形证互呈,本经形证未显,何以名阳明中风焉?也就是说,他自己搞不清楚了。说了半天,最后来个什么?伤寒中风,但见有柴胡一证便是,则口苦咽干,当从少阳证治。脉浮而紧者,当曰弦矣。扯来扯去扯不明白了,最后扯了一个。这就是这一个少阳病。说白了,他认为用小柴胡汤。脉浮而紧,意思就是浮而紧就是弦,所以这个就是小柴胡汤证。

说实话,柯琴《伤寒来苏集》在《伤寒论》里面占有很高的地位,但是他的这条解读比起我的解读来说,大家觉得谁对谁错,立刻就见分晓。为了推翻他的悖论,我已经举了一条例子,关于小柴胡汤,误下之后会形成结胸和痞证,而不是出现我们这条所说的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那不是,是吧。就算你柯琴说对了,他就是少阳证,请问下了之后会出现什么?会出现大陷胸汤证,或者半夏泻心汤证,那后面若下之就不对啦,我们是有原文的。所以,柯琴仍然没有搞清楚。

我们看一下《伤寒悬解》黄元御。黄元御呢,我个人认为他的地位被吹捧的太高,他作为伤寒派高手,连阳明中风都不知道是什么。他说:阳明中风而口苦咽干,是有少阳证。还在少阳证,还搞不清楚阳明中风是阳明里面有热,热气弥漫形成像风一样而犯到了少阳,热犯少阳而形成的口苦咽干,这点都没搞清楚的话,那后面的就不用再看了,那一步错,步步皆错。

我们再看一下刘渡舟刘老,他是怎么自圆其说的。他说这一条讲的是阳明病的经腑倶病,不能下之太早,阳明中风是阳明受阳邪所伤,这和伤寒不同,伤寒是被阴邪所伤,被阳邪所伤,化热就很容易啦。伤在什么地方呢?就是经也有邪,腑也有邪,经腑俱病。也即是阳明的表里为病。说白了,他认为这个阳明中风,他认为阳明中风也是指和太阳中风的中是一样,是一个动词,他也没搞清楚,所以呢,后面的全错。

那么关于其他的解读呢,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一句话,基本上这个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错法。而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而错误的说法呢,却各有各的错法。

呜呼!尽信书不如无书。哪怕是在中医史上这条璀璨的历史长河当中,像我刚才所说的,吴谦《医宗金鉴》、柯琴《伤寒来苏集》、黄元御《伤寒悬解》、以及我国著名伤寒泰斗刘渡舟刘老,这些人他们在解读《伤寒论》的时候,也会因为理解不到位,或者说对全篇的把握衔接不够紧,甚至文言文基础太差,形成了理解上的偏差。但也正因为有这些前辈在前面披荆斩棘,才有像我们这种后辈,站在前辈的基础之上,继往开来。正所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我是张胜兵,感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节课不见不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粗枝大叶的,没有不出错的
伤寒必背的条文
郝万山讲伤寒论11桂枝汤适应证
伤寒论第189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121条~138条
第11 讲 桂枝汤的适应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