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值得关注的“小杂志”
值得关注的“小杂志”
徐雁 北京日报2013-01-21第二十版

   我作为一个大学老师,对所有的读书类报刊都有阅读兴趣,尤其是民间读书类的“小杂志”,不仅自己看,还要介绍给学生们看。如今这方面的报刊,发育得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态了。作为一种“小众读物”,无论是老树新枝的《博古》(上海),还是新绿一片的《芳草地》(北京);无论是高雅的《读书人》(成都),还是时尚的《可一》(南京);无论是简朴的《秀州书局简讯》(嘉兴)、可人的《书友》报(十堰),还是大气的《清泉》报(呼和浩特)、清贫的《日记报》(济南);无论是《开卷》为代表的《书人》(长沙)、《阅读》(昆明)、《博一》(合肥)等一个系列,还是拥有大量书迷网友的“天涯·闲闲书话”,种种民间文化的轨迹,始终还是离不开倡导“读好书、读书好、好读书”这一大宗旨。读书是一种行为科学,没有具体的阅读行为,所谓“书香社会”的建设、“读书人口”的培育,都必然是很遥远的目标。

  我在首发的《开卷文丛》中,发现有九十高龄的王辛笛先生的《梦馀随笔》。在《梦馀随笔》中,又偶然发现作者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写的《小杂志与新精神》这篇文章。我们因此知道,所谓“小杂志”完全不是开本上的概念,而是一种文艺精神领域的标示。上个世纪前叶的欧美国家的“小杂志”,是关注文艺新人新作的、可以不发稿费的一种杂志,编者和投稿者都不是为了求利的动机而存在的,双方都可以不在乎杂志的发行,可以说是毫无功利性;在倾向上应偏向于时代精神的表现;另外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它们往往也是“短寿”的。至于南京《开卷》这样的小杂志,可以说是纯然“中国特色”,它的倾向不是“激进”的而是“激退”的,在价值观上是偏向于“文化保守”的,发掘的“新人”也往往不是最大名头的“文坛老人”,“文坛老人”至少也要六七十岁以上的……好像在自觉维护着的,是文坛书林的某种生态。中国的“小杂志”,很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否则,几十年后价值凸现了,刊物资料却难以找到了。(作者为南京大学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雁“阅读新概念”:左书右网,前语后文
爱上阅读
徐雁先生论文索引(下)
同样是读书,为什么人家读出了前途,而你只读走了时光(实用性阅读指南)书评
精神科医生教你如何让阅读过目不忘
图书馆学界原来这么有乐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