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你随时随地脱颖而出的技能全修炼:最炫的7大基本功
 
 
 

  《让你随时随地脱颖而出的技能全修炼:最炫的7大基本功》


  成功从来不是想出来的,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么怎样又能从渴望升级到已经成功呢?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从一步一个脚印中锻炼出来的,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技巧,哪能有光环的背后呢?

  平庸与杰出只是一瞬间的事,就看你有没有掌握这7种基本功。

  基本或智殿

  如果我们把英文的26个字母按A到Z的顺序,依次对应1到26的百分比值来相加,以此来比较决定人生成功各因素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

  Hardwork(努力)= 8+1+18+4+23+15+18+11=98%

  Knowledge(知识)= 11+14+15+23+12+5+4+7+5=98%

  Ability(才能)= 1+2+9+12+9+20+25=78%

  Chance(机会)= 3+8+1+14+3+5=34%

  Luck(幸运)= 12+21+3+11=47%

  Money(金钱)= 13+15+14+5+25=72%

  看到这儿,我们很自然地会产生一个疑问:到底什么才是决定成功的100%条件呢?

  答案是Attitude(心态):

  Attitude=1+20+20+9+20+21+4+5=100%

  当然,这只是一个有趣的巧合。然而,无数成功的事例表明,心态的确是决定一个人前途命运的首要因素。同时,科学家的研究也表明,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无限潜能,都是一座有待开发的金矿,而决定我们“人生含金量”的,恰恰是我们的心态。心态,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我们可以凭借改变自己的心态,进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记住,你的心态是你唯一能完全掌握的东西,练习控制你的心态,并且利用成功心态来引导你的行为,坚持下去,你的奋斗就一定能够成功。

  现在,就让我们迈出第一步,从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做起吧!

  心态是最根本的竞争力(1)

  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

  他甚至将积极的心态列为十二大财富之首,这是因为,所有的财富,物质的或其他方面的,都始于一种内心状态。

  心态是命运的控制塔,它决定人生的成败。一个人,要想在激烈的人生竞赛中胜出,首先要修炼自己的心态,培养有利于自己走向成功的积极心态。

  在世纪之交,国外一家杂志社举办了一次征文比赛,题为《世纪展望——21世纪我最想要的》,奖金高达一万美元。征文广告刊载出去以后,世界各地的稿件如雪片般纷至沓来,有近两万人参加了这次征文比赛,他们都在文章里表达了对新千年的美好憧憬。

  杂志社对所有稿件进行了分类,结果得出这样的统计结果:最想得到金钱的占57%,最想获得家庭幸福的占21%,最想掌握权力职位的占8%,最想拥有美丽贤惠人生伴侣的占5%。

  然而,最终的评审结果却出人意料:一篇不足三百字的文章——《我想要一个积极快乐的心态》,赢得了这次竞赛唯一的大奖。评审专家们对此评价道:“无论你想得到金钱还是权力,无论你想拥有幸福的家庭还是香车豪宅,如果你具备了积极快乐的心态,你就什么都可以得到。在未来的人生和世界里,心态是最根本的竞争力。”

  这样的比赛结果,又怎能不令我们感触良多呢?心态,是新世纪最珍贵的“稀缺资源”,也是现代社会最有力的竞争资本。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每天大约会产生五万个想法、念头。如果你拥有积极的态度,快乐而富有创造力地生活,这五万个想法、念头,就会渐渐转化成你迈向成功的能量和动力;如果你的心态是消极的,你就会在沮丧与抱怨之中,把你所有的想法、念头都变成阻碍你成功的困难和荆棘。

  消极的心态,会让人陷入可悲的恶性循环:越觉得自己“不行”、“无能”,面对现实就越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于是自己就越发不自信,甚或自暴自弃。积极、正面的心态,却能使一个软弱、消极、优柔寡断的人,成长为一个正直、果断、富有魅力的人生强者,由心志柔弱变为意志坚强,由懦夫变成英雄。

  美国权威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凭借改变自己的态度,进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有一位先生,他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总是不相信自己的力量,低估自己的能力。在他平常的谈话中,总是充斥着悲观和否定的语言。他常常这样说:“好像不会顺利。”“他应该做得到,我不行。”“我做不好这个工作。”等等。

  在业绩优秀的同事获得公司奖励时,他会表现出典型的消极心态:“我是不可能得奖的。”他从来没有想象过自己成功的样子。

  有一天,他在早餐时和往日一样悲观地发牢骚。

  这时,听惯了他悲观论调的妻子一反常态,认真地反驳道:

  “请你听我说,每天听你发牢骚我已疲倦了。我了解你,你是个优秀的人才,但每次都自己欺骗自己。够了,我已经厌烦你悲观的论调了。如果这是事实那我也只好忍耐,但你对自己的抱怨明明都是谎言,请你不要再说了。”

  丈夫想阻止妻子数落,但妻子还是继续说下去:

  “我的话还没说完。我是爱你的,我很了解你,也相信你。所以我不准备眼看着你因为无意义的自卑感而成为庸才。像个男子汉那样和自己决战吧!以后如果你再说消极的话,我一个字也不听了。”

  她连珠炮似地说完这些话,才停了下来。这一番话,终于打动了丈夫的心。他知道妻子是对的。为了不再说消极的话,他不得不改说积极的话。慢慢地,他开始做积极的思考,进而开始积极行动起来。

  经过努力,他终于获得了成功。

  他很骄傲地对别人说:“能有一个了解我,能激发我潜能的妻子,实在是太幸运了。”

  就像这位先生一样,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总是听任情绪对自己的控制,经常无来由地陷入消极郁闷中。好不容易鼓起勇气,为了改变命运、实现自我价值进行一些尝试,但稍微遇上点挫折,就又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事实上,把精力浪费在苦恼和哀伤中,却不去积极想办法解决困难,这是懦夫的行径。孰不知,世上没有一番风顺的事情。若想不为失败、挫折压垮,就要轻松自如,笑对生活,把危机、压力、苦恼化为成功的助力,而这些恰恰来自你积极的心态。

  你应牢记,抱怨与不满并不会改变现实,但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却可以改变一切。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能使人在面对困难、麻烦、危机时仍然是轻松愉快的,并能神奇地将困难、麻烦、危机转化为崛起的助力。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积极的心态。也就是说,但凡成功者,在精神上都有一种坚定的成功信念,他们常常在潜意识里形成了自己成功者的形象。

  因此,我们必须从“心”开始,挖掘“心”的力量。只有注重自己“心”的管理,完善自己“心”的修炼,才能真正获得人生的核心竞争力。

  直面自我,克服消极心态(1)

  生活中,我们总会承受一些苦恼、挫折和遗憾,面对这一切,是沉浸在消极的心境中不能自拔,还是坚强地投入新生活,为自己、为他人、为生活、为将来做点什么?

  答案,不言自明。

  每个人都期望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人生的强者。然而,压力来临时,却又很少有人能真正“挺得住”。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正是我们内心深处的灰色地带——消极心态在作怪。

  消极心态主要包括自卑、嫉妒、虚荣、失落等,它们就像心理上的肿瘤,妨碍我们做出积极的努力。

  心态消极的人,总是用放大镜看自己的缺陷,对自己、对环境有着太过苛刻的要求,过度自卑,过度虚荣,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翻来覆去,轮流主宰着他们的内心世界。因为自卑,他们嫉妒别人成功,却没有勇气迎接逃战,害怕失败,害怕“丢面子”,于是自己给自己设置了很多障碍。

  心态修炼的第一步,就是要摆脱自卑(也是去除虚荣和嫉妒),因为它是所有消极心态的根源。

  一天,一个高傲的武士,前来拜访禅宗大师。他本是一个出色且颇具威名的武士,但当他看到大师俊朗的外形,优雅的举止,猛然自卑起来。

  他对大师说道:“为什么我会感到自卑?仅仅在一分钟前,我还是好好的。但我刚跨进你的院子,便突然自卑起来。以前,我从没有过这种感觉。我曾经无数次面对死亡,但从没有感到恐惧,为什么现在感到有些惊恐了呢?”

  大师对他说道:“你耐心地等一下,等这里所有人都离开后,我会告诉你答案。”

  一整天,前来拜访大师的人络绎不绝,武士等得心急火燎。

  直到晚上,大师终于对他说:“到外面来吧。”

  大师指着院子里的一片树林,说道:“看看这些树,这棵树高入云端,而它旁边的这棵,还不及它的一半高,它们在我的窗户外面已经存在好多年了,从没有发生过什么问题。这棵小树也从没有对大树说:‘为什么在你面前我总感到自卑?’”

  武士说道:“因为它们不会比较。”

  大师回答道:“那么你就不需要问我了。你已经知道答案了。”

  心理学家指出,世界上不存在生来就胆怯、害羞、自卑的人,这些心理都是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形成的,都是在不断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形成的。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就必然把人带入自责、自恨、自缚、自气的怪圈。

  所以,不要和别人比较,因为永远都会有人比你强。你会发现张三比你漂亮,李四比你聪明,王五比你健康……你必须警惕起来!避免自卑对自己造成伤害。

  与其跟别人比,不如自己和自己比,战胜了自己,取得自己不曾拥有的进步,这就是成功。

  在心理学家眼中,精神健康的标准,首先是对自己保持一种接纳的态度,而且是一种愉快而满意地接纳。也就是说,对自己的一切,要充分地了解,正确地认识,并欣然地接受。

  所以,一个人必须直面自己,认清自己,理性地看待自己。这样,才能在人生地图上找到自己正确的位置,做一回真正精彩的自己。

  消极心态的表现,还在于过度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和期待,与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和期待,往往并不一致。过度在意他人眼中的“我”,往往给自己带来巨大的苦恼。

  多年前,作家艾迪初次到纽约,马克·吐温请他吃饭,陪客有30多人,都是当时的显贵。吃饭的时候,艾迪越想越害怕,并表现出很恐惧的样子。

  “你难道不舒服吗?”马克·吐温见状问到。

  “我怕得要死,”艾迪说,“我知道他们会要我演讲,也知道到时候我会站不起来,即使站起来脑子也不会听我使唤。”

  “艾迪,”马克·吐温说,“只要记住一点,你就不会害怕了,他们并不指望你有什么惊人的言论!”

  从此以后,艾迪便不再害怕当众讲话。

  其实,很多时候,别人眼中的“我”,并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重要。西方有句谚语说:“20岁时,我们顾虑别人对我们的想法;40岁时,我们不理会别人对我们的想法;60岁时,我们发现别人根本就没有想到我们。”

  因此我们说,决定一个人幸福与否,在于他如何看待自己,而不是别人如何看待他。

  心态消极、自卑感强的人,为了取悦别人所进行的各种努力,总会使“我不如别人”这一错误观念更加牢固。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禀性和天赋,每个人都有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切入点,你只要按照自己的禀赋发展自己,不断地超越心灵的羁绊,你就不会忽略了自己生命中的太阳,而湮没在他人的光辉里。

  每个人都应牢记:只有正确认识自我,不断超越自我的人,才是一个真正聪明的人,才是一个快乐的人。

  瞄准成功,找回自信心态(1)

  当你接受一项新的工作任务,或者计划去做某件事情时,你是对自己说:“我一定能行!”还是勉为其难、畏首畏尾地只是去“试一试”?

  我想,多数人会选择前者,当然,选择后者的人亦不在少数。

  假如连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行,你怎么能做成一件事呢?如果不是从内心深处暗示自己要胜利,你又怎能取得真正的胜利呢?

  这就是自信的力量!

  自信与人生的成败息息相关,无论在任何场合,它都能为你的表现增添绚丽的色彩。

  著名的网球明星大威廉姆斯曾经这样对记者说:“有时候我并不是100%自信,当然,这时候会变得很艰难,尤其是我准备比赛的时候。不过,我通常是很自信的。我知道我拥有很多球员都没有的能力,我在场上和场下都拥有很多祝福,所以我没有理由不相信自己。”正因为“没有理由不相信自己”,大威廉姆斯走出了运动生涯的低谷。

  培养自信,是心态修炼的关键内容。

  其实,从我们生下来,“自信”这堂课就已经开始了。在我们迈出人生的第一步之前,我们就相信自己能学会走;在我们说出第一句话之前,我们就相信自己会说话……

  然而,随着我们渐渐长大,一些失败的经历,会无情地在我们内心深处打下恐惧和自卑的烙印。这时,如果我们不加以控制,恐惧和自卑的阴影就会无限扩张。甚至,我们越是想逃避,它们就越是如影随行。

  所以我们必须明白:当你失去了自信的时候,才是你真正失败的时候。

  《改变千万人的一堂课》的作者奥里森·马登说:“如果我们分析一下那些卓越人物的人格特质,就会看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在开始做事前,总是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排除一切艰难险阻,直到胜利!”

  英国前首相威廉·皮特还是一个孩子时,就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就一番伟业。在成长过程中,无论他身在何处,无论他做些什么,不管是在上学、工作还是娱乐,他从未放弃过对自己的信心,不断地告诉自己一定能够成功,应该一定能出人头地。

  这种自信的观念在他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中生根发芽,并鼓励着他锲而不舍、坚忍不拔地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做一个公正睿智的政治家——前进。22岁那年,他就进入了国会;第二年,他就当上了财政大臣;到25岁时,他已经坐上了英国首相的宝座。

  凭着一颗自信的心,威廉·皮特完成了自己的飞跃。像他这样的“强者”,都拥有一种非常执著的自信,每次面临困境,都是用自信把自己解救出来,用自信赋予自己更大的动力。因为他们坚信:拥有自信,就已经成功了一半。这就是自信的神奇之处。

  自信,是乐观、积极、进取等一切正面心态的基础,是我们必须具备的积极心态,是我们一辈子都要坚持修炼的人生基本功。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上好这一课呢?

  其实,这并不太难!

  要想真正拥有自信,我们只需分清“可能”与“不可能”就可以了。犹太人有这样一则古老的祷词:“上帝允许我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事,给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事,并给我智慧去区分它们的不同。”这就是真正的自信与盲目自信的区别所在。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分辨出自己该在何处用力,该在何处适可而止。实际上,人生中有些限制是真的,不是靠你的毅力就可以改变的。

  尼尔·奥斯汀天生一双变形的手,他的父亲说:“儿子,你是绝对没办法靠你的双手维生的,所以你最好尽力发展你的脑子。”尼尔接受了自己的限制,成为了图书馆界的领导者和受欢迎的作家。

  那些愤怒地跟天生限制过不去的人,经常会变得刻薄和有挫折感,慢慢失去自信。因为他们怀有对自己不真实的理想,经常会有“方桌腿放进圆洞中”的感觉。他们把一生的时间都花在无力改善或只能有限改善的事情上。这样,经常的失败就会把他们打垮,使他们失去起码的自信。

  这种人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在“不可能的梦想”上,遭受打击是难免的。当然,“不可能的梦想”有时是伟大的和令人振奋的,然而,如果穷尽一生去追求一个不可能的梦想,那将是非常愚蠢的。因此,我们必须学会用“实际的梦想”来代替那种“不可能的梦想”。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每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潜能。当你相信自己能做出最好的成绩时,你最终就能做出最好的成绩。也许你会经历各种磨难,但这些挫折在勇敢者的眼中,是提升能力的路径,是伪装之后的机遇。自信,将使你最终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有些开窍了?

  记住: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理想的实现,总需要假以时日。

  调整你的目标,找回你的自信,摒弃自卑、失落、抱怨……你就可能成功。因为,所有成功者都是这么做的。

  情绪有改变命运的力量(1)

  凯斯特是一名普通的汽车修理工,生活虽然勉强过得去,但离自己的理想还差得很远,他希望能够换一份待遇更好的工作。有一次,他听说底特律一家汽车维修公司在招工,便决定去试一试。他星期日下午到达底特律,面试的时间是在星期一。

  吃过晚饭,他独自坐在旅馆的房间中,想了很多,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都在脑海中回忆了一遍。突然间,他感到一种莫名的烦恼:自己并不是一个智商低下的人,为什么至今依然一无所成,毫无出息呢?

  他取出纸笔,写下了4位自己认识多年、薪水比自己高、工作比自己好的朋友的名字。其中两位曾是他的邻居,已经搬到高级住宅区去了;另外两位是他以前的老板。他扪心自问:与这4个人相比,除了工作以外,自己还有什么地方不如他们呢?是聪明才智吗?凭良心说,他们实在不比自己高明多少。

  经过很长时间的反思,他终于悟出了问题的症结——自己性格情绪的缺陷。在这一方面,他不得不承认比他们差了一大截。

  虽然已是深夜3点钟了,但他的头脑却出奇的清醒。觉得自己第一次看清了自己,发现过去很多时候自己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例如爱冲动、自卑,不能平等地与人交往等等。

  整个晚上,他都坐在那儿自我检讨。他发现自从懂事以来,自己就是一个极不自信、妄自菲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人;他总是认为自己无法成功,也从不认为能够改变自己的性格缺陷。

  于是,他痛下决心,自此而后,决不再有不如别人的想法,决不再自贬身价,一定要完善自己的情绪和性格,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

  第二天早晨,他满怀自信地前去面试,顺利地被录用了。在他看来,之所以能得到那份工作,与前一晚的感悟以及重新树立起的这份自信不无关系。

  在底特律工作了两年后,凯斯特逐渐建立起了好名声,人人都认为他是一个乐观、机智、主动、热情的人。在后来的经济不景气中,每个人的情绪都受到了考验,很多人都倒在了情绪面前。而此时,凯斯特却成了同行业中少数可以做到生意的人之一。公司进行重组时,分给了凯斯特可观的股份,并且加了薪水。

  看了这个故事,你的内心会不会有所触动呢?

  成功,首先来自于情绪的完善,而非才能。因为,如果没有情绪的完善,才能将难以发挥作用。

  这个世界上,成功的“天才”太少,而被宠爱坏了的“天才”却太多。很多有才能的人,往往对自己的才能过于自负,而忽略了对情绪智商(EQ)的培养。他们不善与人沟通,在面对困难与打击时,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时抱怨自己“怀才不遇”,结果落得个一事无成。

  美国心理家南迪·内森指出:一般人的一生平均有十分之三的时间处于情绪不佳的状态,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消极情绪做持久的斗争。

  人之所以会产生不良情绪,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把问题极度扩大化了。其实,这个世界只有两种问题,一种是能解决的问题,另一种就是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你应该立刻以最实际的办法,着手解决你能解决的问题。至于那些你无法解决的问题,立刻忘掉它吧。

  或许,当你听说一次本该到手的晋升机会被一个同事抢走时,开始,你会暴跳如雷,进而你又悲观失落,觉得自己的一生都没指望了。但实际上,你根本不需要如此。你失去的仅仅是一次小小的晋升机会而已,你要知道,当造物为你关上一扇门时,又悄悄为你打开了很多扇窗户。不要放大消极情绪,不要听任情绪的发展,你应该做的,只是把这次晋升忘掉,开动你的创新思维,去争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弱者听任情绪控制行为,强者让行动控制情绪。

  关上通往恐惧和担忧的门,你就有机会打开希望和信心之门。不要让心中藏有任何消极的记忆,也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法改变的事情上。

  你必须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今天,甚或现在,我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你不妨从这里做起。

  ★ 多看美好的一面

  调节情绪与控制相机镜头是一样的,假如你把镜头对准垃圾,相片上就会留下垃圾的画面;假如你把镜头对准鲜花,你就留下美丽花朵的影像。情绪也是如此,总是看积极的方面,就会产生乐观的情绪;如果总是看消极的方面,就会产生灰色的情绪。

  ★ 适当的情绪宣泄

  找知心朋友释放一下自己的委屈、忧愁、牢骚和怨恨等等不快,有时候,情绪一但宣泄出来,就烟消云散了,而压抑反而使不良情绪越积越多。

  ★ 不要苛求

  现代人对自己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导致对自己不满,对环境也不满。我们要理性地看待自己,适当地原谅自己。

  ★ 转换思维的角度

  所有的绊脚石都是垫脚石,就看你怎么用它。创痛能教导我们某些事情,帮我们学到安逸的状态下学不到的东西。创痛帮我们克服困难,发现自身的力量。强者善于运用失败与挫折的创痛,作为成功的动力。

  你能做到吗?相信你是可以的。

  不如现在就开始吧!

  换个角度,问积极的问题(1)

  泰戈尔曾在诗中写道:“如果你为失去太阳而哭泣,你也将失去星星。”

  生命中,总是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当太阳的光辉沉下西山,就会有满天星星给我们带来光明。任何事情都有利弊两面,关键在于你怎么去看待。换个角度看问题,结论就会不同,心情也会不同。所以,当失去太阳时,我们就应该去拥抱星星。

  发明家爱迪生想从植物体中找出天然橡胶的新原料,为此,他和助手做了无数次的实验。当他在第五万次实验失败后,他的助手泄气地对他说:“爱迪生先生,我们已经做了五万次的实验了,都毫无结果。”

  “有结果!”爱迪生激动地叫出声来。“我们有了不起的结果呀,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有五万种东西是不行的!”

  经历了五万次的失败,仍然充满热情,并能够把失败化作成功的助因,这大概就是大发明家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

  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你也能换个角度,你就能从失败中发现成功,创造成功。

  因为,换个角度,你看到就是机会,而不是障碍。

  当然,换个角度,绝不是阿Q式的自我安慰,而是用积极的问题向自己发问。

  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就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所谓“心想事成”就是这个道理。比如,清早起来,就有人突然问:“你生活中最悲伤的事是什么?”,你一定会陷入痛苦的回忆中。而如果有人问:“你生活最快乐的事是什么?”相信你一定会变得兴高采烈。俗话说“求则得”,只有提出积极的问题,才能得到有意义的答案。

  如果你总是在心理问“我为什么这么倒霉?”其实是你在命令自己的大脑,搜索出“我是一个倒霉蛋”的证据。与其千百次地追问自己“为什么别人不喜欢我?”不如改问自己“我如何做一个受人欢迎和尊敬的人?”连续积极地自我提问,肯定会有神奇的效果。

  傍晚,一位巡回推销员行驶在荒僻的公路上,却发觉自己汽车的轮胎破了,需要更换,可他手上没有千斤顶。他看见一个农舍透着光,于是他走去借。

  但他一边走却一边这样问自己:

  “要是没有人来应门怎么办?”

  “要是他们没有千斤顶怎么办?”

  “就算有,他们不肯借给我,又怎么办呢?”

  他越想越焦躁……

  于是,在农家门打开时,他一拳打了过去,嚷道:“你留着你那千斤顶好了!”

  事情还没发生,就想象成最坏的结果,用消极的问题缚住了自己的手脚,这看起来是有些可笑。然而在生活中,这种可笑的思维方式,不是也经常发生在你我身上吗?所以,我们应该多加注意自我提问的方法,尽可能向自己提积极的问题,比如:

  “这件事的背后有什么积极的信息和机会?”

  “机遇总是躲在问题、挫折甚至失败的身后,我应该怎样发现它?”

  “我从这次错误中要吸取哪些教训?今后应该如何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我应该如何积极地应对眼前棘手的问题?”

  “这个困难真的是如此困难吗?”

  帕瓦罗蒂刚开始在音乐界声名远扬时,就产生了这样一个顾虑:总觉得他用来唱歌的嗓子不堪重负,并且,整个人因此变得非常紧张。

  有一次,他刚做完一场演出,非常疲惫。由于第二天还有演出,所以他不得不早早回到酒店休息。然而,他翻来覆去,却怎么也睡不着,生怕自己再唱下去,嗓子会支撑不住。

  这个时候,隔壁的客房里有个婴儿在不停地哭闹。帕瓦罗蒂烦恼极了。他越睡不着就越烦,越烦就越睡不着。突然,帕瓦罗蒂想到一个问题:这个小婴儿哭了几个小时了,为什么声音还那么洪亮?

  帕瓦罗蒂立刻转怒为喜,急忙将耳朵贴着墙壁,认真倾听婴儿的哭声。很快,他有了新发现:婴儿哭到临界点时,会把声音拉回来,这样声音就不会破裂,这说明孩子在用丹田发音,而不是喉咙。于是帕瓦罗蒂也开始学着用丹田发音,试着唱到最高点再慢慢地拉回来。就这样,帕瓦罗蒂练了一个晚上,第二天的演唱会,他以饱满洪亮的声音征服了所有观众。

  试想,如果当时帕瓦罗蒂一怒离开酒店,或去找孩子的父母抱怨一番,又会是什么结果呢?

  因此,不论我们处在何种尴尬苦恼的境地,如果能把质问“为什么”转变成思考“怎么办”,我们就能把困境变成成功的机遇。我们不应该总是自问:“为什么不幸偏偏降到我头上?”代替这话的应是面向未来的问题——“既然这一切已经发生,我应该做些什么?”

  如果你更多着眼于机会,你会鼓励自己表现得更好;相反,如果你看到的主要是坎坷,你的生活也将走向那个方向。

  换个角度,问积极的问题,你就能从困境中发现机遇,从失败中创造成功。

  活在当下,享受过程(1)

  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宫本武藏和柳生又寿郎。

  当年,柳生刚刚拜宫本为师时,就迫不及待地问:“师父,您是过来人,慧眼如炬,您看,根据我的资质,要练多久才能成为一流的剑客?”

  宫本答道:“最少也要十年吧!”

  “十年,是不是太久了!”柳生问道,“师父,我是个意志坚强的人,假如我加倍苦练,多久可以成为一流的剑客呢?”

  宫本答道:“那就要二十年了。”

  柳生一脸狐疑,又问:“假如我晚上不睡觉,夜以继日地苦练呢?”

  “那样的话,就是三十年你也不会成功。”

  柳生非常吃惊:“为什么越努力反而用的时间越长呢?请您告诉我,这是什么道理?”

  宫本平和地答道:“你的两只眼睛都只盯着成功,怎样还能成为一流的剑客呢?记住,要当一流剑客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永远保留一只眼睛注视自己,时时反省自己。”

  柳生听了,茅塞顿开,终成一代名剑客。

  正如柳生,生活中的多数人,总梦想着享受“成功”,两眼死死地盯着“成功”,却忽略了成功也需要过程。他们把目标看得高于一切,却忘记了成功的所有意义和快乐,其实正藏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

  人生是不断求索、不断前进的旅程,所有我们想要的东西,都不会立刻如愿呈现,只要不断地努力,脚踏实地地做事,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来到我们的身边。有时,我们更需要的是“忘掉”目标,去耐心欣赏沿途的风景,因为最美的风景在过程中。

  佛家常劝世人“活在当下”。一句“活在当下”,从人生现实的角度来说,这也是提醒我们坦然无求地面对现实。不必后悔过去,不要强求未来,认真对待生活的每一刻,“当下”才是生活的真实状态。

  未来是由现在所产生的,如果我们能照顾现在,那么我们就是照顾未来。如果这个片刻很美好、很愉悦,下一刻也会很美好、很愉悦。生命的质量取决于每天的心态。眼下心情好,才能今天心情好;今天心情好,才能每天心情好;不苛求未来,不后悔过去,每天心情好,你才能体悟到别人体悟不到的人生精彩。

  1871年春天,年轻人威廉·奥斯勒拿起了一本书,读到了对他前途有莫大影响的一句话:“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是做手边清楚的事。”

  他是蒙特瑞综合医科的学生,生活中充满了忧虑,担心通不过考试,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事情,怎样才能开创事业,怎样才能生活……

  然而,这位年轻的医科学生自从看到那一句话后,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最终成为一代名医。他创建了全世界知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学院,成为牛津大学医学院的讲座教授——这是学医的人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他还被英国国王册封为爵士。他死后,需要两大卷书——达1 460页篇幅,才能记述他的一生。

  这句由汤玛士·卡莱里所说的一句话,帮他度过了无忧无虑的一生。

  可是,很多人,比如你我,常常忽略了“现在”。我们总是被过去的问题和未来的忧虑控制着,要么急切而浮躁地渴盼着一切,要么像祥林嫂一样不厌其烦地“重温”过去的不幸,却忘了最重要的东西——现在的幸福快乐。

  人们总是逃避现在,幻想着将来,以为现在一切生活都是为了将来某一天而做的彩排,经常说服自己,“有朝一日”会比今天更好。就像约翰·列农曾说:“生活是在我们忙于制定其他计划时所发生的一切。”

  我们幻想在将来的某一刻,自己的生活将得到改观,所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找到了幸福的感觉。这一特殊时刻,比如是毕业典礼,是洞房花烛夜,是孩子的降生,是获得晋升通知的那一刻,到那时,自己“真正的”生活才开始了!然而,当我们忙于制定“未来计划”时,我们错过了现在的生活。

  其实,憧憬、希冀和后悔,是最常见也是最有害的“策略”,最好的策略便是学会将我们的注意力拉回到现在。尝试一下,专心致志于自己的“现在”,专心致志于原先被你逃避、忽略而白白流逝的美好时光,你的体验会变得格外美好。

  被称为“今天”的这一天,其实充满了机遇、喜悦、趣味和成功。过去已过去,未来是幻影,只有“今天”完全属于自己,所以要创造性地度过这美好的一天。只有把握每一个“今天”,心里描绘的那幅“远景”才能付诸现实。

  事实上,再也没有比“今天”、比“现在”更适于快乐的时间了。如果不是现在,那又是什么时间呢?我们的生活中永远充满挑战,最好让自己承认这一点,并决心去享受快乐的现在。

  脚踏实地,养成务实心态(1)

  当一个人脚踏实地的时候,他会发现,他眼前的路变得开阔了。

  如果人总徘徊在梦想中,他的思考、行为都不免越来越僵化。空想家往往是自我封闭的人,他们处于闭塞的世界,生活在自我陶醉中,将自己置于一个虚妄的世界中。只有做个实干家,投入真实的生活,才能跨进一个新天地,才能领略到那些不断向你展开的风景。

  现实中,有两种人是注定难以成功的,一种是完美主义者,他们想得太多、太深,力求每件事都在自己的“算计”之内,害怕出任何差错,白白错失机会,终将一事无成;另一种是冲动主义者,做事单凭一腔热血,看到别人都在做了,头脑一热就跟着上来,其实对自己该做什么都不懂,结果只能落得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人生的成功,不在于等待拿到一幅好牌,而是怎样将现在的牌打好。

  有一个刚毕业的研究生,满怀理想地进入了一家大公司工作,却发现公司里不如人意的地方太多,而自己所做的工作也是任何人都能胜任的日常性工作,对于平时自视甚高的他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打击。

  他到处发泄他的不满,但好像没有人理睬他。有一天,他认识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和他交上了朋友。这位老人看上去很不起眼,每天同大家一样上下班,风雨无阻。可后来别人告诉他,他是赫赫有名的卡普尔先生,公司总裁是他的儿子。老人并没有因为这个特殊的身份就摆什么谱儿,一切都是那么平常,这让年轻人觉得无法想象。

  交往一段时间后,老人对年轻人说:“小伙子,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坚持下去,你就会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了。”

  他记住了老人的话,开始很认真地做每一件事情,无论自己多么不情愿去做,都尽心尽力地做好。虽然有时他的心里仍然感到不平衡,但他不再像过去那样浮躁了,而是努力地去做自己手头的事情。后来他在职场上如鱼得水,做出了很大的成就。他的座右铭,就是卡普尔先生的那句话,“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坚持下去”。

  再伟大的理想都要从现实做起,脚踏实地才能把控未来。所有成功者,都是从小事做起的。当一个人懂得务实,就说明他已经成熟起来了,并为他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千万不要轻视每一件小事,因为它们都是你成功的资本。

  戴尔·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人生成功与幸福的根本,就在于稳扎稳打、积累经验、务实地做好现在的工作。肯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务实,是走向成功的必备心态。

  20岁那年,汤姆进入了制造工厂。他当时就想:如果自己要在汽车制造这一行做出成绩,就要对汽车的全部制造过程,都能有深刻的了解。于是,他主动要求从最基层的杂工做起。杂工不属于正式工人,也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哪里有零星工作就要到哪里去。

  在当了一年半的杂工之后,汤姆申请调到汽车椅垫部工作。不久,他就把制椅垫的手艺学会了。后来汤姆又先后到了点焊部、车身部、喷漆部、车床部去工作,每到一个部门,他都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不到五年的时间,这个厂的各部门他几乎都工作过了。

  汤姆的父亲对汤姆说:“小子,你工作已经五年了,总是做些焊接、刷漆、制造零件的小事,太低级了吧?”

  “爸爸,这你就不懂了。”汤姆笑着说,“我现在的干法有我的道理。我以整个工厂为工作的目标,所以必须花点时间了解整个工作流程。我是把现有的时间做最有价值的利用,我要学的,不仅仅是一个汽车椅垫如何做,而是整辆汽车是如何做出来的。”

  当汤姆确认自己已经具备管理者的素质时,他申请到装配线上去工作。决定在装配线上一展身手了。由于汤姆在生产流程的各部门都干过,懂得各种零件的制造情形,也能分辨零件的优劣,这使得他在装配工作中如鱼得水,没有多久,他就成了装配线上不可缺少的关键人物。很快,他就被升为经理。

  某些看起来很偶然的成功,实际上只是我们看到的表象。这背后,必定是无数脚踏实地勤奋工作的积累。

  空想家总是稀里糊涂地令机遇擦肩而过,只有务实的人才能发现机遇、抓住机遇。有句谚语说的好:“做过一件小事,胜过一百个空想。”不付出行动,空想永远是空想。务实地去做,把热情投入到自己份内的工作,比起一边空想天上掉馅饼,一边抱怨自己的处境,要有用得多。

  你必须明白:改变那些成功者命运的,绝不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偶然机遇,而是一件又一件看似无关紧要的具体事务。

  心存长远,一切付出都值得

  爱默生说:“只有肤浅的人相信运气,坚强的人相信凡事有果必有因,一切事物皆有其规律。”

  所以,如果你现在还没看到希望,请你千万不要气馁,因为有付出必有收获;如果你觉得自己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越来越多,似乎已经到了身陷绝境的地步,其实,你已经到了成功之前的“关口”,只要冲过了“黎明前的黑暗”,你就会看到天地间已经为你铺满朝霞。

  有一个青年人,他出生在农村,从小的理想就是当个作家。为此,他不懈地努力着,十年如一日,每天写500字,写完之后满怀希望地寄给报刊杂志。但是,他的努力并没得到丝毫的回报,他的文章从来没有一篇被采用,甚至连退稿信都没有收到,他几乎绝望了。

  终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封退稿信,是被他的毅力所感动的杂志编辑寄来的。信上说:“看得出你是一个积极进取的青年,你的坚持确实令人感动。但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因为你的经历和知识面的原因,你的文章总是显得过于浅显和苍白,所以我们一直无法采用你的稿件。但从你多年的稿件中发现,你的钢笔字越来越出色了……”

  编辑无心的话,却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他考虑再三,决定放弃写作,转而练起了书法。果然进步很快,最终获得了成功,他就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张文举。

  假如没有当初为着文学梦而进行的努力,张文举就不会为他后来的书法成就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实,人只要努力过,早晚会发现,这些努力都不会白费。一个人如果选错了目标,还可以调整,但如果一个人不肯努力、不肯坚持,那么成功就永远不会向他走来。

  正是有了“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努力,才能有“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也许你最后的收获与你原先的设想不尽相同,但只要付出了,必然会有收获。

  当一个人面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总是先考虑“我这么付出是否值得?”时,恐怕这个人就要倒霉了,因为没人愿意与这样的人共事,没有上司愿把重要任务交给这样的人。害怕付出是一种自私,而自私会导致人缺少远见。如果时时只是算计着自己索取了多少,不愿意为工作付出,不愿意为家人付出,也不愿意为社会付出,这样的人,只能越活越失意,越活越卑微。

  成功的人从来不怕付出,不论是为工作付出,为他人付出,为社会付出,还是为命运付出。因为一切看似与最后成功没什么关系的努力,其实都是为了最后成功所做的铺垫。

  肯德基炸鸡的创始人哈兰·山德士上校,创业时已经四十岁,最初他经营一家加油站,然而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加油站倒闭了。第二年他又开了一家带餐厅的加油站,自己制作各式小吃,生意虽然兴隆,但一场大火把餐厅烧了个精光。然而他并没有倒下去,他振作精神,又开了一家更大的餐厅,可是老天就像在和他作对,厄运又找上门来——餐厅旁边新建了一条高速公路,噪音影响了客源,于是他不得不售出这个餐厅。

  当时上校已经66岁了,但他觉得自己还年轻,不能靠社会福利金过日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真正的优势在于一份专利——自己研制的炸鸡配方。于是他不再自己创业,而是走访印第安那州、俄亥俄州及肯德基州各地的餐厅,出售自己的炸鸡配方。不久,第一家授权经营的肯德基餐厅正式建立。令人惊讶的是,短短五年的时间,山德士上校在美国及加拿大便已发展了400家的连锁店,这就是世界上餐饮加盟特许经营的开始。

  一切播种总会收获结果,一切走过的“弯路”都有价值,一切失败都是提高自己的好老师,一切努力迟早会有回报……

  只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踏踏实实地做好现在的一切,不计较成败得失,认真地做好眼前的一切,你早晚会收获到成功的甜蜜。

  摒弃抱怨,学会感恩

  哲人们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那么,假如你把抱怨给了生活,把抱怨施加给社会和他人,你又指望能收获到什么呢?相信,那一定是更多的抱怨、更大的麻烦。

  抱怨其实是逃避责任的体现。比如在工作中,当你抱怨同事没有配合好时,你该想想,是否自己也该为工作的失误承担责任?如果你正抱怨老板或上司不给自己加薪、提升,那就该自问,你是否为公司做出了贡献?

  如果总是抱怨别人给自己找麻烦,或者抱怨环境不好、没有机遇,其实就等于放弃了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主观努力。

  聪明的人,总是坦然面对挫折,于是把原本不幸的自己变成了幸福的自己。而喜欢抱怨的人,实际上是在潜意识中给自己套上枷锁,为自己设下很多主观限制。终日愁眉不展、满脸哀怨,让别人反感倒是其次,更重要的是,抱怨堵住了自己通向幸福的道路。

  抱怨会带来连锁反应,形成“抱怨越多、麻烦越大、麻烦越大、抱怨越多”的恶性循环。比如在企业中,经常会看到老板和员工互相抱怨,同事之间互相抱怨,甚至能把一次工作会议变成无休止的批斗会。抱怨的结果,是大家都受损失,谁也得不到好处。

  一位青年踏入社会前,他的父亲什么也没有多说,只是告诫儿子三句话:“遇到一位好老板,要忠心为他工作;假如第一份工作就有很好的薪水,那算你的运气好,要努力工作以感恩惜福;万一薪水不理想,千万不要抱怨,要懂得在工作中磨练自己的技艺。”

  这位父亲是睿智的,他给了儿子生活的真谛。

  摒弃抱怨,转而以感恩的心看待生活中的一切,你的眼界便豁然开朗。

  感谢你的工作,因为它是你的带薪学校;感谢你的上司,因为他们是你严格的老师;感谢你的客户,因为他们是你的衣食父母;感谢你的同事,因为他们是你的亲密战友;尤其是要感谢你的对手,因为他们是你的动力之源。

  一位大学教授外出办事,由于时间紧迫,他叫了一辆出租车。为了了解社会,他就和司机聊了起来:“最近生意好吗?”

  “糟透了!”司机说,“油价疯涨,政府光说补贴就是不见动静,这生意真是没法做了!哪像你们整天那么悠闲,钱还不少拿!”

  教授只好换个话题:“噢,你的车坐着挺舒服的。”司机却立刻打断了他:“舒服个屁?让你一天坐12个小时试试?”

  教授的心情也很受影响,他不愿再和这位司机说话了。办完事,在回程路上,他本不想打车,无奈时间紧张,只好招手又叫来一辆“的士”。这次是个女司机,一脸灿烂的笑容,用轻松愉快的声音问:“您好,请问您去哪儿?”

  教授也被她的微笑感染了,不由问道:“看来你今天心情不错?”女司机笑着说:“我天天都是这样。快乐也是一天,烦恼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快乐呢?”

  教授又问:“听说最近出租车行业不景气,油价也涨了。对你们收入有影响吧?”

  “影响当然有一点,”女司机说,“可要看怎么说了,比起那些下岗、失业的人,我们尽管辛苦点,日子过得还不错,我也知足了。”

  “你天天这么辛苦,怎么还挺开心呢?”教授对这个女司机的好心态发生了兴趣,他进一步追问道。

  她说:“其实也没那么辛苦,当成顾客付钱、自己出来兜风,感觉不就好多了?我就是这么想的,所以总是感谢顾客给我的机会,尽心尽力服务好。现在,我每月至少三分之一的顾客都是回头客。”

  快到目的地时,女司机的手机响了,听得出来,是位老顾客要去机场。

  同样都是出租车司机,一个抱怨,一个感恩,却是两种心境两重天。感恩之心是一颗美好的种子,假如我们懂得收藏,并适时播种,那么我们就能给他人带来爱和希望,也会给自己带来收获!

  千万不要忘记感谢你身边的人,他们确实做了很多值得你感谢的事。如果你能经常记得或者说出对他们的谢意,就能得到他们更多的信任和支持。感恩,会使你的境遇越来越好。

  你只要快乐就好(1)

  美国一家调查机构在全世界22个国家调查人们的快乐水平,结果显示,美国人的快乐水平最高,有46%的美国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快乐;其次是印度,37%的印度人乐呵呵地生活着;而中国人的快乐水平最低,只有9%的中国人觉得很愉快。

  美国人的工作效率不可谓不高,职业竞争不可谓不激烈,工作压力不可谓不大,为什么美国人还那么快乐呢?调查结果显示,美国人的快乐来自于他们积极的生活和工作心态。他们相信“磨难中也有快乐”,不少靠领救济金生活甚至乞讨度日的人,照样能自娱自乐。

  美国人讲究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欣赏,夫妻之间互相称呼对方为“蜜糖”(honey)。美国人主张财富是快乐的资本,而不是快乐的累赘,他们不喜欢把钱和时间用在大吃大喝上,而更多地用于休闲、旅游、健身、慈善活动等方面。对待工作,美国人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你要是不快乐,为什么要去做那份工作呢?”在他们看来,事业所带来的名利与快乐是两回事,工作是创造快乐的手段和工具。

  为什么中国人不快乐呢?互联网上流传过的一段顺口溜,足以解答这个问题。

  “身无分文时不快乐,腰缠万贯后也不快乐;被人使唤时不快乐,使唤别人后仍然不快乐;当学生时不快乐,打工挣钱后还是不快乐;在国内不快乐,折腾到国外后同样不快乐。一句话,活得太累!”

  在心态已经成为21世纪核心竞争力的今天,国人的“快乐指数”这么低,“活得太累”成为一句口头禅,这样的现象怎能不令人担忧?看来,与补钙、补锌、补维生素相比,国人急需“补快乐”,也就是我们必须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快乐、制造快乐的能力。

  我们不能用狭隘的眼光去看世界,更不能用苛刻的视角看待自己,否则,我们只会看到自己没有蒙娜丽莎的动人,没有赫本的魅力,没有高官的地位,没有富翁的金钱……

  其实,令人筋疲力尽的,往往不是要做的事情本身,而是事前事后患得患失的心态。多少人埋怨社会不给自己机会,世道不公平,责怪别人冷漠无情,恨自己生不逢时……然而,他们却没有想过:不论在何种环境中,总有人充满希望、快乐和幸福地生活着。

  快乐,还来源于对成功的理解。成功本身,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和标准。但是,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片面的一元化成功模式成为影响人们自身发展的死胡同。因为,如果仅以“成绩”和“名利”来衡量人,这个社会上99%的人都注定是失败的。然而,现实真的如此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成功方式,不要重复他人的成功之路,也不要用别人的标准来评价和衡量自己。只要你质朴而饶有兴致地做你擅长的、喜爱的事情,你会发觉,造物主对一切自有安排,你的成功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一个上午,爱因斯坦刚要走出办公室,助手过来告诉他:“有人想请你周末去做一次演讲,报酬是一万美元。”

  爱因斯坦没有丝毫犹豫,便一口回绝:“我周末有安排,没时间。”

  “难道你不能少给苏菲补一次课吗?”

  “不能。我还想着她的糖果呢。”爱因斯坦笑眯眯地说道。

  “她的糖果就那么甜吗?”助手不明白,爱因斯坦对那个偶然认识的、并且不知道名字的小女孩为何那样用心。

  一天,刚从苏菲那里回来的爱因斯坦,看起来兴高采烈,助手忍不住问他为什么那样高兴。爱因斯坦说:“今天,苏菲的老师夸奖了她的进步,说她找了一个优秀的家庭教师。小姑娘也特别高兴,奖励了我一把糖果,这让我感到特别的愉快。”

  在这位大科学家眼里,小女孩灿烂的笑容和一把普通的糖果胜过一万美元的报酬。可能很多人觉得:大科学家太天真了,天真得难以理解。然而,只有最“天真”、最纯粹的心灵,才善于发现快乐;只有善于发现快乐,才善于创造成功。

  正如一位哲人说:“成功,就是得到了你想要的;而快乐,却是喜欢你拥有的。”世界上最幸福、最快乐的人,是擅长从生活中发现幸福、发现快乐的人。快乐的人永远充满希望,无论是在顺境和逆境中都抱着积极的态度。只要拥有平衡的人生目标,用豁达的态度对待竞争和压力,不管天气是晴空万里还是阴云密布,你的心中总是能充满阳光。

  所谓“上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下等人,没本事有脾气。”这一语道出了做人做事的真谛。那么,你到底选择做哪一等人呢?

  心态修炼基本原则

  ● 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可以改变人生观;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心态。

  ● 不要由于没有成功就责备这个世界不够完美,你要像所有成功者那样发展自己火热的谋求成功的愿望。

  ● 从你的字典中剔除“消极词语”,用积极的词语暗示自己,经常说:“我相信我能!”

  ● 每一种逆境都含有等量的或更大利益的种子。有时,那些似乎是逆境的东西,其实是上升的好机会。

  ● 遇事都往好处想,你的生活就会真的越来越好。

  ● 请把这当做生活赐予的无价礼物:欢乐的劳动、为人们服务、寻求工作的意义。

  ● 用积极的心态,指挥你的思想,控制你的状态,掌握你的命运!

  基本功智典

  负责,是一切成功的起点。每个人,只要生存在这个世上,都不可避免地要承担自己相应的责任,放弃了责任,就等于背弃了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

  发明家爱迪生说:“责任心将你的身体与心智的能力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厌倦。大多数人都在做事,从早忙到晚,也很努力。但是假如将你们的责任感都用在一个确实的方向、一个目标上,你们一定能够成功。”

  一个负责的人,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一个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人,才会在人生的赛场上胜出。

  责任是与生俱来的使命(1)

  你是否已经习惯了用冷漠作为自我保护的武器?

  你是否从来不给老人和需要座位的人让座,仿佛他们跟本不存在?

  当你看到身边发生了不愉快的事,如打架、抢劫,你是否装作没看见?

  对自己无关的事,你是否从来不感兴趣,当别人谈论他们的事情时,你便离开?

  从早晨上班打卡到吃午饭,你是否又是沉默不语,好像办公室没有你的存在?

  开会时,你是否又是一言不发,也不用脑子思考,觉得单位的事和你无关。当主管点名时,你才词不达意地敷衍两句?

  公司组织的晚会,你是和同事们一道,兴高采烈地去参加,还是找个借口悄悄溜掉?

  你是否只关心自己的事情,和别人保持一定距离,认为这样就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

  上面这些事情,与你能否获得更多机遇、充分发挥才能,能否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真的有关系么?

  答案是肯定的——不仅有,而且有着极大的关系。因为它折射出一项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责任。

  在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着一群大象。有一年夏天,雨很少,而大象需要的水却特别多。它们生活的地方已经没有多少水了,这一群大象开始了迁徙,四处寻找新的水源。就在这时候,一头母象产下了一只小象。整个大象群都很开心,它们不时地用鼻子发出喜悦的声音。但是,母象却很担心,因为她担心小象支撑不到找到水的那一天。非洲的夏天热得不得了,大象们无精打采地走啊走,它们已经没有多少力气了。

  很多大象已经慢慢地倒下了,还有一些大象趁着自己还没倒下,就悄悄地离开了,因为它们不忍心让别的大象看到自己死去的样子。

  这些大象找到水,就让小象喝,因为小象比它们更虚弱。但是,每一次的水都太少了,小象没喝几口,水就没了,所以很多大象一直都没有水喝。

  象群里的大象越来越少了,但是剩下的大象并没有放弃,一旦找到充足的水源,它们就得救了,为了小象,为了彼此的伙伴。

  坚守责任的本能,能够使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不断繁衍生息下去。对人类而言,只有承担责任,才能实现生命的最高价值。

  将责任感根植于内心,它会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一种强烈的意识,在日常行为和工作中,这种责任意识会让我们表现得更加卓越。

  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曾说:“当我们的公司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时,我突然不知道什么叫害怕了,我知道必须依靠我的智慧和勇气去战胜它,因为在我的身后还有那么多人,可能就因为我,他们从此倒下。我不能让他们倒下,这是我的责任。所以我在最艰难的时候,才变得异常的勇敢。当我们走出困境的时候,我对自己的勇敢难以置信,我会这么勇敢吗?是的,那一次遭遇让我真正明白了,唯有责任,才会让你超越自身的懦弱,真正勇敢起来。”

  正如这位企业家所言,责任使人坚强,责任使人勇敢,责任也让人学会关怀和理解。责任能让一个人充满信念地生活,能让家庭充满爱,能让社会平安、稳健地发展。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是英国护理学先驱、妇女护士职业创始人和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被誉为“护理学之母”。

  在1854年—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她带着护士小分队来到战场为双方伤员服务。在她负责的第一个星期,一切都需要从头做起。常常是几个小时之间,就运来了成百上千的伤员。南丁格尔的任务就是要在这个痛苦嘈杂的环境中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为了分派任务,有时她需要连续站立二十多个小时。

  “我曾经和她一起做过很多非常重大的手术,她可以在做事的过程中把事情做到非常准确的程度……”一位和她一起工作过的外科医生说,“特别是救护一个垂死的重伤员,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她穿着制服出现在那个伤员面前,俯下身子凝视着他,用尽她全部的力量,使用各种方法来减轻他的疼痛。”

  一个士兵说:“她和一个又一个的伤员说话,向更多的伤员点头微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看着她落在地面上的那亲切的影子,然后满意地将自己的脑袋放回到枕头上安睡。”

  另外一个士兵说:“在她到来之前,那里总是乱糟糟的,但在她来过之后,那儿圣洁得如同一座教堂。”

  正是在对她所热爱的护理工作的强烈责任感的驱使下,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她使伤员的死亡率从42%迅速下降到2%,创造了当时的奇迹。

  南丁格尔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来到世上并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

  事实上,只有那些能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大的荣誉。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甚或一个不负责任的人,首先他将失去社会对自己的基本认可,其次将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甚至还会失去自身的立命之本——信誉和尊严。

  因此,请时刻牢记: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勇于负责的精神,才会产生改变一切的力量。

  肯负责,你才有更多机遇

  社会学家戴维斯说:“自己放弃了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生存的机会。”人生的因果法则首先排除了不劳而获,因此我们必须要为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负责。

  在商业化的现代社会中,不管在哪个行业、哪种场合,负责的人总是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并获得更多的机遇。他们有一种开拓精神,能够在各个领域创造出效益;他们更能够给人一种信赖感,人们愿意与他们交往。

  美国总统杜鲁门上任之后,首先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摆了个牌子,上面写着“Bucket stop here.”“Bucket”本意是“水桶”,在此可以引申为“问题”、“麻烦”,因为在美国西部拓荒时代,需要靠传递水桶来运水。这话翻译成中文就是:“问题到此为止。”杜鲁门以此警示自己负起责任来,不要把问题丢给别人。

  一切成功人士,正是像杜鲁门那样,敢于负起责任,所以他们在困难时能够坚持,在危难时绝不放弃,在成功时保持冷静。

  当一个人承担起责任,并时时保持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会让其他人受到感染,也树立起自己的责任感。这就是责任不可思议的影响力。

  台湾“塑料大王”王永庆有一个做人的基本准则,就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他说:“责任感乃企业家精神之核心。”

  王永庆是这么说的,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在他十六岁时,自己开了一家米店。他对顾客的服务尽职尽责,做了很多“份外”的事。比如,主动为顾客送上门,还注意收集顾客的情况,比如用米的多少、家里有几口人、每天大约要吃多少米……估计哪家买的米快要吃完了,他就主动把米送到那户人家里。他还免费为顾客提供服务,如掏出陈米、清洗米缸等。

  他的米店开门早,关门晚,每天要比其他米店多营业4个小时以上,随时买随时送。有时顾客半夜里敲门,他也总是热情地把米送到顾客家中。经过王永庆的艰苦努力,米店的营业额大大超过了同行店家,越来越兴旺。

  后来,王永庆又先后经营碾米、木材、塑胶等生意,由于他比同行更加负责,他总是比竞争对手获得了更多的机会。王永庆发迹以后,把负责的观念,融入到自己的管理中。他认为,要从单调无聊的台湾农业生活状态中抽离出来,就要工作,工作是幸福的全部。他成功地把握了这一时代规律,让劳资双方形成了这样的默契:“干吧,他会对我负责的!”

  评价一个成功人士时,我们经常会听到“幸运”、“命好”这样的说法。然而,这种评价往往只关注别人成功的偶然因素,而没有看到这些成功者做事待人的基本态度。

  一位记者去采访某国有企业的领导时,发现了这样一个细节:经过会客室时,这位领导发现里面没有人,但灯亮着,就推门进去,把灯关掉。其实,为单位节省的电费也到不了他自己的口袋里,但他举手投足,自自然然,只是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记者后来说:“一个关灯的动作,却透出了他长期养成的责任心和敬业的做事态度。”

  责任,是成功者们共有的“基因”。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他的人生和事业发展的成绩是可以预期的。

  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在联想的第一个职位是销售代表,要蹬着自行车四处“扫街”推销联想产品;神州数码总裁郭为,刚进入联想后,是从给公司领导拎箱子、开车门做起的。但是,他们并没有小视眼前的工作,而是以强烈的责任心投入平凡的工作中,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把本职工作做好,从而为自己赢来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那些具有伟大建树的人,无论他们的成就看起来多“辉煌”,也都是从“打杂”、做“小事”的时代走过来的,只是他们比别人更负责一些。

  如果你也想像他们一样,做一个成功者,为自己创造一个完美的人生,那么,你还在等什么呢?

  赶紧让自己树立起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的人吧!

  敬业是成功的通行证

  松下幸之助说:“勤劳敬业、诚恳待人,是迈向成功的唯一途径。”

  那么,什么是敬业精神?敬业精神就是指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做好某项工作的态度,是从事自己的主导活动时表现出的个人品质,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把它做好,不能马马虎虎,不求甚解;更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敬业精神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它不仅有益于公司和老板,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一个人的职业责任感和对事业高度的忠诚一旦养成,你就会成为一个值得老板信赖的人,并会被委以重任。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远行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非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这是一件谁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者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华、能力都在他之上,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

  敬业,是一项为人处事、安身立命的必备基本功。

  敬业,来源于对一个职业的喜好、挚爱、甚至痴迷。能够“爱一行,干一行”的人是幸福的,他们往往信念坚定,不随意摇摆,愿意为自己所钟情和信奉的事业献身,无怨无悔。

  当一个人迷上一件事的时候,就容易献身投入,逐渐形成习惯,表现在行动中,融化在意识里。敬业便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品格。

  罗伯特·德尼罗是当今美国影坛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演员之一,被称为“美国文化的代言人”。当年他接拍《愤怒的公牛》一片,表现了拳击运动员坎坷的一生。为了达到表演真实自然,找到角色的准确感觉,在拍前半部戏时,他跟拳王莫塔本人学了一年拳击,学到连莫塔也很难击败他。

  而拍到主人公退役后的戏,他又利用停机数月的时间,不顾血压升高和患心脏病危险,每天半夜猛吃鸡蛋面条,使体重狂增60磅。他说:“我就是不能演假戏,我知道电影是一种假象,也许演员的第一个规定是假装,但我不能这样,我需要处理一个角色的切身体验,胖或瘦。”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要想发展自己,必须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不干则已,干就干出个样子,干就干出个成绩,干就干出辉煌来。无论你从事哪种职业,都应该树立敬业精神,精益求精。

  有这样一个天才面包师,自出生以来,就对面包有着无比浓厚的兴趣,闻到面包的香气就如醉如痴。长大后,他如愿以偿地作了面包师。他做面包时要求甚高,要有绝对精良的面粉黄油;要有一尘不染、闪光晶亮的器皿;打下手的姑娘要令人赏心悦目;伴奏的音乐要称心怡人。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酝酿不出情绪,没有创作灵感。

  他完全把面包当作艺术品,哪怕只有一勺黄油不新鲜,他也要大发雷霆,认为那简直是难以容忍的亵渎。哪一天要是没做面包,他就会满心愧疚,因为馋嘴的孩子和挑剔的姑娘,只能去啃别人做的那些粗制滥造的面包了。他从来不去想今天做了多少生意,然而他的生意却出奇地好。

  世间的许多事情都如此,当你刻意追逐时,它就像蝴蝶一样振翅飞远;当你摒去表面的杂念,为了社会,为了他人,专心致力于一项事情时,那意外的收获已在悄悄问候你。

  在自己的事业中自得其乐,不讲回报、不论前程,这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

  为了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打造你的完美人生,赶快树立起敬业精神吧!

  价值,来自对职责的履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往往把时间花在说人长短、毁谤他人上,如果你与他们交谈,你会发现他们充满了抱怨、痛苦和诽谤;吹毛求疵的性格使他们摇摆不定,他们与自己的工作单位格格不入,总觉得别人欠自己的;尽管有天赋、聪明能干,但成功总是和他们擦身而过……

  为此,他们常常哀叹命运不公、抱怨怀才不遇。他们搞不懂,自己为什么不能成功,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输给了别人?

  其实,他们输给别人的,只是负责的精神。因为不愿意对眼前的本职工作负责,所以工作中经常出现一些小疏忽,或者虽无大疵漏,但总是做得不够完美,结果让自己逐渐平庸下去。

  任何人都有追求荣誉的天性,都希望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要把这种意愿变成现实,履行责任是唯一的途径。歌德说:“尽力履行你的职责,那你就会立刻知道你的价值。”

  创造价值的人,都是在面对每一件本职工作时,认真地履行责任的人。

  莱特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大师之一,在他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也许要算坐落于日本东京、具有抗震功能的帝国饭店了。

  1916年,小仓公爵率领了一批随员,代表日本政府前往美国,聘请莱特建一座不畏地震的建筑。莱特随团赴日,实地考察一番后,发现日本的地震是继剧震而来的波状运动,于是断定许多建筑物之所以倒塌实际上是因为地基过深、过厚。过深、过厚的地基会随着地壳移动,这样建筑物就势必坍塌下来。

  他决定将地基筑得很浅,使之浮在泥海上面,从而使地震无从肆虐。

  莱特设计的地基系由许多水泥柱组成,柱子穿透土壤栖息在泥海上面,可是这种地基究竟能不能支持偌大一座建筑物呢?莱特费了一整年工夫,在地面上打了很多洞孔做实验。他将长度8英尺直径8英寸的竹竿插进土里,随即很快抽出来,以防地下水冒出,然后注入水泥。又在这种水泥柱上压以铸铁,测验它能负担的重量。就这样,根据帝国饭店的预计总重量,他算出了地基所需的水泥柱数。

  在各种数据准确的情况下,大厦动工了。

  1920年帝国饭店正式完工,莱特返美。

  3年之后,一次举世震骇的大地震突袭东京与横滨。当时莱特正在洛杉矶创建一批水泥住宅,闻讯,他焦急地等待着关于帝国饭店的消息。

  一连数日毫无消息,到了某天凌晨3时,莱特的旅店寓所里电话铃声狂鸣:“我是洛杉矶检验报的记者,我们接到消息说帝国饭店已被地震毁了。”

  数秒钟后莱特坚定地回答道:“你若把这个消息发出去,包你会声明更正。”

  10天之后,小仓公爵拍来了一封电报:“帝国饭店安然无恙,从此成为阁下天才的纪念品。”在整个灾区中,帝国饭店是唯一未受损害的建筑!

  莱特坚信自己设计的帝国饭店不会倒塌,是因为在设计工作中,他尽了全部努力,充分履行了设计师的责任。

  没有人天生就是赢家,财富、成功和幸福的获得,并不是靠那些所谓的运气,而是长久努力的结果。没有尽到更大的职责,就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所以,真正的负责,就是一种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的态度。

  尽职尽责、全力以赴,是一个人必备的品格。如果做任何事情都能全力以赴,将会大大地影响你的性格、品行和自尊心,使你迅速进步。

  我们成功的希望,不在遥远的未来,而是在我们当下做的事情上。不要管别人做得怎么样,事情一到了自己手里,就要全力以赴地做好。只有这样,未来才会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讲诚信,才有好前程

  有一家报社对多家猎头公司进行采访之后,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年薪越高的人,他们的诚信度越高。

  这家报社还发现,猎头公司在猎寻CEO级人物时,都要进行详细的背景调查,以此来辩别他们的诚信度,所涉及的调查项目甚至包括他们的为人处世、人际关系、适应能力、精神状态、家教背景等。

  分析这些高薪人士的共同点,报社的记者认为:高薪人士往往会有明确的价值观,有相当强烈的规则意识、大局意识和整体利益感,他们决不会因为自己的个人利益做影响公司发展的事。

  古人云:“民无信不立”“朋而有信,人无信而不交”“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讲诚信,是一种负责任的体现,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根本。

  实际上,诚信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反映,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讲诚信更是一项基础性的行为规范。没有了诚信,人们的生活就失去了基本的维系和支撑。

  在职场,信守诚诺,不出卖自己的雇主,是最基本的良知。面对诱惑,那些坚持原则、甘做“傻瓜”的人,却往往成了最终的胜者。这是否让你觉得不可思议?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说明你要在“诚信”二字上多下工夫了。

  马尔蒂斯是一家金属冶炼厂的技术骨干,由于工厂准备改变发展方向,马尔蒂斯觉得工厂不再适合自己,他准备换一份工作。

  鉴于原工厂在行业上的影响力,以及马尔蒂斯自身的能力,他要找一份工作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很多公司很早以前就邀请过他,但是都没有成功,这次是马尔蒂斯主动要走,很多公司都想抓住这个机会,对马尔蒂斯都给出了很高的条件。

  但是马尔蒂斯觉得这种高条件后面一定隐藏着另外一些东西。因此,马尔蒂斯拒绝了很多公司的邀请。最后马尔蒂斯决定去全美最大的金属冶炼公司应聘。

  负责面试马尔蒂斯的是该公司负责技术的副总经理,他对马尔蒂斯的能力没有任何怀疑,但是却提出了一个让马尔蒂斯很失望的问题。

  “我们很高兴你能够加入我们公司,你的资历和能力都很出色。我听说你原来的厂家正在研究一种提炼金属的新技术,听说你也参与了这项技术的研发,我们公司也在研究这门新技术,你能够把你原来厂家研究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告诉我们吗?你知道这对我们公司意味着什么,这也是我们聘请你来我们公司的原因。”那位副总经理说。

  “你的问题让我十分失望,看来市场竞争确实是需要一些非常手段,但是我不能答应你的要求,因为我有责任忠诚于我的企业。尽管我已经离开它了,但任何时候我都会这么做,因为信守诚诺比获得一份工作重要得多。”

  马尔蒂斯身边的人都为他的回答感到惋惜,因为这家企业的影响力和实力比他原来的工厂要大得多,在这里工作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但是马尔蒂斯却放弃了这个绝好的机会。

  就在马尔蒂斯准备放弃这个工作机会时,那位副总经理给马尔蒂斯来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说:“马尔蒂斯先生,你被录取了,并且是做我的助手,不仅是因为你的能力,更因为你时时刻刻都想着为自己的企业保守商业机密,你是好样的!”

  在马尔蒂斯看来,金钱的诱惑远远比不上做人的良知更重要,这也恰恰应了那句古话:“想学会做事,先学会做人。”

  不能做一个“好人”,绝不会做好事。谁会愿意与一个毫无诚信的人交往?谁会希望与之成为朋友?谁会期望这种人获得成功?没有人愿意这样做!相信你也不愿意。

  坚守做人的原则,承担起别人不愿承担的责任,这样的人,也许暂时会吃点小亏,但收获的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坦荡与欣然,同时也会得到更多的支持与助力,最终获得别人难以企及的成功。

  责任是第一能力(1)

  五岁的汉克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到森林干活,突然间下起雨来,可是他们只带了一块雨披。爸爸将雨披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汉克。

  汉克问道:“为什么爸爸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我呢?”

  爸爸回答道:“因为爸爸比妈妈强大,妈妈比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强大呀。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这是我们的责任。”

  汉克左右看了看,将雨披撑开挡在了一朵风雨中飘摇的娇弱小花上面。

  真正的强者,并非一开始就拥有强大的力量,或者有钱有势,而是因为对人对事负有责任,于是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潜能挖掘出来,变得越来越强大。

  优秀的人,往往只比普通人多了一点负责的精神。然而,正是责任心,使他们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所以我们说,责任是人的第一能力。

  责任能够让人战胜懦弱和恐惧,因为在责任面前,人们变得勇敢而坚强。

  一个民间登山队,要对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发起进攻。

  第一天,攀登很顺利,队员们互相照应,没有出现什么问题,高原缺氧的情况也基本能够适应,在预定时间,他们到达了1号营地。大家都很高兴,因为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第二天,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风很大,还下着雪。尽管环境很恶劣,但是队员们征服自然的信心并未因此动摇,大家仍然小心翼翼地向上攀登。

  “队长,你看!”一个队员大喊,大家循声望去,在离他们很远的地方发生了雪崩。虽然很远,但雪崩的巨大冲击力波及到了登山队,一名队员突然滑向另一边的山崖,还好,在快落下山崖的那一刻,他的冰锥紧紧地插进了雪层里,他没有滑落下去。但他随时有可能被雪崩的冲击力推下去。

  形势严峻,如果其他队员来营救山崖边的队员,有可能雪崩的冲击力会将别的队员冲下山崖。如果不救,这名队员将在生死边缘徘徊。队长说:“还是我来吧,我有经验,你们帮我。大家把冰锥都死死地插进雪层里,然后用绳子绑住我。”

  队员们都劝队长别这么做,因为这太危险。但队长毫不犹豫下了死命令。他系着绳子滑向悬崖边,死命地拉住了抱住冰锥的队员,其他队员则使劲往上拉。就在下一轮雪崩冲击到来之前,队长救出了这名队员。

  最终,登山队征服了珠峰。当他们把队旗插在山峰的那一刻,也把他们的荣誉和责任留在了世界上最纯净的地方。后来,队长说:“当时我也非常恐惧,随时可能尸骨无存,但我知道,我有责任去救他,我必须这么做。责任的力量太大了,它战胜了死亡和恐惧。”

  面对责任,我们无从逃避,只有勇敢地迎上前去。

  卡耐基说:“有两种人绝对不会成功。一种是除非别人要他做,否则,绝不会主动负责做事的人;另外一种则是别人即使让他做,他也做不好的人。那些不需要别人催促,就会主动负责做事的人,如果不半途而废,他们将会成功。”

  一个最简单的事实是:在工作中你要负起责任——为职业负责,为团队负责,为企业负责。尽管你或许只是一个受雇用的员工,你的职责既不伟大,也不具有什么英雄色彩,不像故事中的登山队长那样,在生死的考验中炫亮登场。但只要你尽职做好本职工作,你也同样能够取得很炫的成就。

  因此,如果企业需要的话,如果顾客需要的话,你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去做。

  一旦树立了这样的想法,以前认为低俗的工作就开始变得有意思起来,越是认真负责地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从中学到的东西和完成的东西也就越多。

  巴顿将军在他的战争回忆录《我所知道的战争》中曾写到这样一个细节:

  “我要提拔人时常常把所有的候选人排到一起,给他们提一个我想要他们解决的问题。我说:‘伙计们,我要在仓库后面挖一条战壕,8英尺长,3英尺宽,6英寸深。’我就告诉他们那么多。

  我有一个有窗户或有大节孔的仓库。候选人正在检查工具时,我走进仓库,通过窗户或节孔观察他们。我看到伙计们把锹和镐都放到仓库后面的地面上。他们休息几分钟后开始议论我为什么要他们挖这么浅的战壕。他们有的说6英寸深怎么能当火炮掩体,其他人争论说这样的战壕太热或太冷。如果伙计们是军官,他们会抱怨他们不该干挖战壕这么普通的体力劳动。最后,有个伙计对别人下命令:‘让我们把战壕挖好后离开这里吧。那个老家伙想用战壕干什么都没关系。’”

  书中,巴顿还告诉大家,那个伙计得到了提拔。

  巴顿这一举动,其实正是考验和培养士兵的责任意识。我们在工作中,也要牢记这样一点:忠诚和责任是在工作中脱颖而出的法宝,不论在哪里工作,都要把工作当成自己份内的责任。

  不要推卸责任

  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曾说:“逃避责任,难辞其咎。”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有些责任是与生俱来的,有些责任是因为工作、朋友而产生的,这些责任是每个人都推脱不掉的。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需承担责任的工作,相反,你的职位越高、权利越大,你肩负的责任就越重。不要害怕承担责任,要立下决心,你一定可以承担任何正常职业生涯中的责任,你一定可以比前人完成得更出色。

  20世纪末,在美国德州瓦柯镇的一个异端宗教的大本营内,发生了邪教徒自杀事件,其中有20多名儿童被其邪教徒的父母杀害。同时,还有10名正在查案的联邦调查局的探员遭到杀害。为此,当时的美国司法部长珍纳·李诺在众议院遭到众多议员的愤怒指责。要她为该惨剧负责,并促其辞职。

  在众议院里,一些众议员不是在趾高气扬地指责,就是在做着一些无以名状的咆哮,纷纷要求珍纳以辞职向死难者谢罪。面对“千夫所指”,珍纳悲痛地说:“我从没有把孩子的死亡合理化。各位议员,这件事带给我的感受远比你们想象的要强烈得多。的确,那些孩子和探员的死,我都难辞其咎。不过,最重要的是,我不愿意加入互相指责的行列。”

  珍纳独自扛起了所有责任,接受公众的谴责。这一举动,让众议员们为之折服,传媒也深受感动而对其大加赞扬。那些对政府的指责声减弱了,一些本来对政府打击邪教政策抱有怀疑态度的民众,也转变观念,开始支持政府的工作了。

  由此可见,面对指责勇于承担责任,显然是处理危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我们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关系单独存活,所以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在的团队负责任。团队中的成员固然有不同分工,但团队整体的事情,也是每一个团队成员的份内事。

  然而,推卸责任的现象还是频繁发生,尤其是在同事和上下级之间。总是有人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是别人的失误影响了自己的业绩,是别人没有配合好自己,是别人抢了自己的功、抢占了自己的应得利益……却很少有人想到:自己该为工作承担什么责任?

  莎拉刚刚进入一家工作节奏快、压力大的公司,她忙得没有及时将自己的“新进员工登记表”交给处理薪资的部门。于是,到了第一次发工资的那天,莎拉没有领到工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的主管打电话到总公司。总公司的人质问他:“谁在处理文件时犯了错?”听到这句话,主管的回答非常简单:“我不能确定,但你非要知道是谁的错,那就是我的错好了。我们应该讨论的是,下面怎么让莎拉拿到工资。”

  与其追究是谁犯的错,不如研究如何解决问题。假如我们都主动承担一些责任的话,工作就会顺利得多。

  即便本来不是我们的错,而我们却能帮别人一把的话,受益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所以,对人生中所发生的任何事情都要勇于承担责任,这是人格健康的基础。当一个人承担了更多责任之后,他的个人能力就会增强,就会变得无往不胜。这时,责任就成了一种习惯,一种人生境界。

  无论你是谁,请不要再推卸责任。在人生中,无需任何借口,失败了也罢,做错了也罢,再妙的借口对于事情本身也没有丝毫的用处。许多人生中的失败,就是因为那些一直麻醉着我们的借口。

  爱心+责任=成功(1)

  责任缺失的根源,是缺少“为他人着想”,是爱心泯灭的冷漠。冷漠的人对他人怀有恐惧,不敢为别人付出爱心,担心自己被利用,害怕同情心使自己上当受骗,怕自己的好意得不到回报。这么多的“怕”,其实毫无意义。

  实际上,责任与爱心是不可分的,爱心+责任=成功。有爱心的人,会觉得付出本身才是最大的价值和快乐;履行责任才是人生最大的使命。

  一家很有名气的公司,准备招聘一个年轻的部门经理。广告一打出去,来报名的人络绎不绝,每个人都为自己准备了一份充分展示自己的材料。

  没想到的是,应聘者一个个满怀信心地进去,又一个个垂头丧气地出来。这时只剩最后一个应聘者了,然而,时间都过了5分钟,她还没有来面试。

  原来,这位面试的姑娘在快进入面试室的地方,被一位老奶奶拦住了,老奶奶说:“姑娘,你能帮我找到我的儿子吗?我的儿子就在这家公司做事。本来他是要来接我的,可我提前一天到了。这么大的公司,我怎么找呀?”

  姑娘听着老奶奶的话,不时焦急地看着手表。老奶奶说:“我刚才遇到很多人,可他们都说有重要的事,没有理我。今天我要是没有找到我儿子,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望着老奶奶焦急的脸,姑娘答应帮他找儿子。路上,她看到墙角有一张不起眼的纸团,她顺手捡起,扔进了垃圾桶里,在经过卫生间时看到拖把倒在了地上,她顺手把它扶正了。

  找到老奶奶的儿子后,姑娘发现面试时间已经到了。她连忙冲进面试室,这时,全场的评委都站了起来,董事长笑着说:“恭喜你,你被录用了。”顿时,房间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董事又说:“你能在自己抉择事业时,仍不忘帮助人,足见你的爱心;你能顺手捡起一张纸,随手扶起一把拖把,足见你的好习惯与责任心,我们公司正需要像你这样的人。”

  对社会没有责任和爱心的人,就看不到真正的人生,看不到本来的希望和曙光,看不到挚友和知音,有的只是内心深处的孤寂、凄凉和空虚。

  当你把爱心付给你的朋友、同事和亲人,或者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那么社会也会相应地付给你同样的爱心,从此你不会感到孤独和空虚。付出爱心、帮助他人,是社会中每一份子共同的责任。

  丽莎和凯琳是一对姐妹。在一个风雪交加的下午,丽莎从家里的邮筒中取出了一封信。可是这信不是她家的。

  信上赫然写道:K市大河沿路60号,而丽莎的家是在K市小河沿路60号。爸爸妈妈不在家,姐妹俩一时也不知该怎么办?送去,外面风雪交加,两个孩子有些胆怯,因为丽莎才9岁,凯琳也只有11岁。不送,要是人家有急事耽误了可怎么办呢?

  想了半天,姐妹俩觉得她们有责任把信送去,就这样,两个小女孩穿好衣服,带着这封信就走进了风雪中。

  丽莎和凯琳深一脚浅一脚扶着往前走,雪太大了,她们看不清前方。她们俩也不知道大河沿路到底有多远,她们俩一路走一路打听。

  终于来到了大河沿路60号。姐妹俩高兴极了。开门的是一位年轻的女人。“你好,孩子,你们有事吗?”年轻的女人问。

  “是这样的,我们家住在小河沿路60号,邮递员把你家的信送到了我家,我们给您送来了,怕您着急。”凯琳说。

  年轻的女人向外看了看,“就你们俩,没有大人吗?”她感激地看着这两个孩子,不停地说谢谢。

  这件事情过了一个月之后,有一天,一个陌生的男子来到了丽莎的家。爸爸妈妈并不认识这个来访的人。这个陌生人说:“我是住在大河沿路60号的,一个月前,我的信被误送到你家,是你的两个孩子冒着大雪给我送回家的,多亏了这两个孩子,当时我的父亲病重急需一笔钱,那封信是让我寄钱给家里的,晚了我的父亲就活不了了,太感谢孩子们了。”

  爸爸妈妈笑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做了一件这么伟大的事情。

  “还有一封你家的信。”这个男人掏出了一封丽莎家的信,“如果没有这两个孩子的这种责任感,我想我是不会给您送过来的,而是要等到邮递员来取走,你的孩子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

  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事情。当然,并没有人规定我们一定要去做,我们完全可以不去做,然而责任心却要求我们去做。这种责任心,堪称为人处事之本。如果我们做到了,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心中的坦然与安慰,这种精神也会感染到别人,由此,形成一种责任和爱心的“传递”,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爱心是责任的基础,责任是爱心的发展。付出爱心会让你得到另一片重要的天空;如果只考虑自己,你将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世界。

  责任修炼基本原则

  ● 一个优秀的人才应该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履行责任的人。

  ● 工作,就意味着责任。

  ● 责任胜于能力。如果能力差一些,却忠于职责,这样的人注定不会平庸。而逃避责任的“聪明人”却不可能成大器。

  ● 一盎司的责任感胜过一磅的智慧。

  ● 现在就干,马上就干。这就是负责。

  ● 严格杜绝疏忽大意,重视工作中的每个细节。

  ● 不要把责任推给别人,勇于做“负责人”。

  ● 每件事都要用心去做。

  基本功智典

  《心灵鸡汤》的作者杰克·坎菲尔德说:“如果你希望出类拔萃,也希望生活方式与众不同,那么,你必须明白一点——是你的习惯决定着你的未来。”

  那么,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研究者曾发现一个惊人的数字:我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是出自习惯的支配。可以说,几乎在每一天,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习惯使然。

  所有成功人士都具有良好的习惯。正是这些好习惯,帮助他们开发出更多、更大的潜能。他们并不见得比其他人聪明,但好习惯让他们更有教养、更有知识、更有能力;他们不一定比普通人更有天赋,但好习惯让他们训练有素、技巧纯熟、准备充分;他们不一定比那些不成功者更有决心、更加努力,但好习惯放大了他们的决心和努力,并让他们更有效率、更具条理。

  人生路上最重的一件事情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全心全力去实行。

  好习惯是成功的基石

  人就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调查表明,人们日常活动的90%源自惯性。我们几点钟起床,怎么刷牙、穿衣、读报、吃早餐等等,都已成为一种习惯。

  然而,习惯还并不仅仅是日常惯例那么简单,它的影响十分深远。正如达尔文所说:“习惯的力量如此巨大,这恐怕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

  根据人们的经验,凡事变成习惯就容易做。多次重复一个行动,那你就会逐渐掌握做这件事的诀窍,找出做这件事的最佳方法。无形中,习惯便成了左右我们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习惯一旦形成,即使你具有无比强大的力量,也很难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其一生也无法改变。

  一天,一位睿智的教师与他年轻的学生一起在树林里散步。教师突然停了下来,并仔细看着身边的4株植物。第一株植物是一棵刚刚冒出土的幼苗;第二株植物已经算得上挺拔的小树苗了,它的根牢牢地扎在肥沃的土壤中;第三株植物枝叶茂盛,差不多与年轻学生一样高;第四株植物是一棵巨大的橡树,年轻学生几乎看不到它的树冠。

  老师指着第一株植物对他的年轻学生说:“把它拔起来。”

  年轻学生用手指轻松地拔出了幼苗。

  “现在,拔出第二株植物。”

  年轻学生听从老师的吩咐,稍微使了使劲,便将树苗连根拔起。

  “好了,现在,拔出第三株植物。”

  年轻学生先用一只手进行了尝试,然后改用双手全力以赴。最后,树木终于倒在了筋疲力尽的年轻学生的脚下。

  “好的”,老教师接着说道,“去试一试那棵橡树吧。”

  年轻学生抬头看了看眼前巨大的橡树,想到自己刚才拔那棵小得多的树木时已然筋疲力尽,所以他拒绝了教师的提议,甚至没有去做任何尝试。

  “我的孩子”,老师叹了一口气说道,“你的举动恰恰告诉你,习惯对生活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啊!”

  在习惯由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习惯被重复的次数越来越多,存在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它们也越来越像一个自动装置,越来越难以改变。

  因此,根深蒂固的习惯往往令人生畏,让人不敢尝试甚至不敢想象去改变它。

  坏习惯与好习惯都是如此,也就是说,一旦好习惯养成了,它们也会像故事中的橡树那样,牢固而忠诚。

  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对我们的人生之路有很大的影响,事实上,已经失败的人和已经成功的人之间,唯一不同之点,在于他们有不同的习惯。

  好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它为我们的成功之路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让我们越来越趋近成功;坏习惯则是成功的绊脚石,它让我们的成功之路布满荆棘,变得坎坷不平,甚至我们穷尽一生的时光都难以抵达成功的终点。

  因此,培养一些“不重要”的小习惯、好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实际上,它具有非凡的意义。养成下面这些小习惯,将让你受益终生。

  ★ 永远信守承诺。

  ★ 开会和约会不迟到。

  ★ 下决心之前再思考一下。

  ★ 写下来,不要依靠脑袋记忆。

  ★ 从来不忘记回复电话。

  ★ 积极倾听。

  ★ 控制情绪和脾气。

  ★ 把每月收入的十分之一用于某种投资。

  ★ 随时利用零碎的时间。

  ★ 发言时,声音开朗有力。

  ★ 不用训斥、指责的口吻跟别人说话。

  ★ 时常运用“头脑风暴”。

  习惯虽小,意义非凡。不要再犹豫了,赶紧着手培养你的好习惯,让我们到习惯的海洋中畅游去吧!

  把必要的事情坚持下来(1)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

  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哪!三千二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

  这时,另一只旧钟对它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摆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

  每个人都希望梦想成真,而成功却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放弃努力。其实,我们不必想以后的事,只要想着今天我要作些什么,明天我该作些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就行了。就像那只钟一样,每秒“滴答”摆一下,把该做的事坚持下去,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浸润我们的生命。

  实际上,坚持只是做无数个“一次”而已。而无数个“一次”的累积,就会形成震惊世界的伟大工程。

  罗斯福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身体最健康、意志最坚定的领导人,他也常常自诩为“自我塑造的人”。

  但是,这位政治家并非“生来如此”。小时候的罗斯福被哮喘病缠身,而且视力欠佳,异常瘦削,他身体的状况糟糕得让他的父母不敢肯定他是否能活下去。

  罗斯福回忆道:“由于既虚弱又笨拙,所以我对自己毫无信心。我需要艰苦地训练自己的身体,更需要强化自己的意志和精神。”罗斯福明白,要想成为自己希望的那种人,必须通过磨练来塑造自己。

  罗斯福曾对记者说过这样的话:“关于我一生经历的各种战役,人们谈论很多。其实,最艰难的一场战役只有我一个人知道,那就是战胜自己的战役。”

  罗斯福对自制力的训练贯穿了他的一生,也融入了他的日常活动中。即便是在总统任职期间,他也仍然坚持自己的实践训练。在他入主白宫的那些日子里,他总是在下午尽量抽出几个小时进行体育锻炼——打网球,骑马,有时也行走在崎岖的乡间小路上。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罗斯福写道:“今天上午,在白宫接待处,我与6 000个人握手;下午,我与4个孩子以及他们的十几个表兄弟和朋友们一起痛快地骑马两小时。我们跨越栅栏,穿过山丘,一起在平地上飞奔。”

  罗斯福这样看待习惯:“只有通过实践锻炼,人们才能够真正获得自制力。也只有依靠惯性和反复的自我控制训练,我们的神经才有可能得到完全的控制。从反复努力和反复训练意志的角度上而言,自制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习惯的形成。”

  罗斯福的自制力也得到了周围许多朋友和同事的认同。罗斯福的一位拳击搭档形容罗斯福为“人造的机器”。历史学家莫里森说:“他的精力和天赋并没有在出生时就得到某种自然而和谐的统一;相反,经过多年持久而大量的意志锻炼之后,它们得到了有效的组织和引导。”

  罗斯福开始只是一位“父母不敢肯定他是否能活下去”的人,但是因为坚持,日复一日从不放松的顽强坚持,使他成为一位传奇人物。他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他曾经连续骑马超过100英里,亲身为军队示范他们应该具备的身体素质。

  习惯的养成不是难事,它需要的只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坚持。当然,一次又一次的坚持做起来却并非易事。就像很多人都知道锻炼身体有益健康,但没有比清晨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更难的事了。但是,一旦养成了好习惯,你做起事来就会像时钟的钟摆一样富有惯性,轻松自然,因为这件事已经成了你生命中的一部分。就像罗斯福,体育锻炼已经成了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习惯”,这种习惯带给他的,不仅仅是体育锻炼本身的好处,还使他意志更坚强,更有自律能力,更能在方方面面把握自己的习惯。

  各个领域的杰出人士——成功的运动员、律师、医生、企业家、艺术家、推销员……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把有必要的、有益的事情坚持下去。正是因为坚持,它们才能变成良好的习惯;正是因为坚持,它们才能“为我所用”。

  所以,如果是必要的、有益的事情,那就坚持下来吧!只有坚持下来,你才能驾驭你的习惯,进而驾驭你的人生。

  去习惯你“不喜欢”的事

  国外有这样一句谚语:“所谓的健康之道,就是吃你不爱吃的食物,喝你不愿喝的饮料,做你不想做的事情。”

  实际上,很多时候,“不喜欢”的事情往往对人最有利。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能妨碍一个人实现理想的是各种不良习惯,恰恰源自那些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的“舒适感”。

  所以,每天都尝试去做一点儿你原本不喜欢的事,你便迈出了养成有益习惯的第一步。

  杰克是一位长跑爱好者,每天早上都会做5公里慢跑。然而,在学生时代,杰克曾经十分厌恶早起,每天早晨都赖在被窝里,为起床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也同样不喜欢跑步,尤其是长跑,觉得它又艰苦又乏味,还会让人腰酸背痛。早起跑步,对当时的杰克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那么,杰克是靠什么力量改变了自己呢?

  答案要追溯到他的祖父。

  杰克的祖父非常喜欢马克·吐温的一句名言:“关键在于每天去做一点自己心里并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样,你便不会为那些真正需要你完成的义务而感到痛苦,这就是养成自觉习惯的黄金定律。”他将其称为“磨练法则”。他鼓励杰克说,只要杰克能够坚持一个月,杰克一定能体会到其中的好处。杰克听从了祖父的建议,并选定了晨跑这件对身体有好处的“苦差事”,开始亲身实践祖父的“磨练法则”。

  一开始,从家门口到40码开外的信箱,往返一趟就让杰克气喘吁吁了。但这表明,杰克确实是需要这种提高心肺功能的运动。另外,杰克有时会感到无比的畏惧,每天的早起,换来的是腰酸背痛的“奖励”,他觉得这种“磨练法则”对自己很难生效。

  虽然如此,但杰克并没有忘记自己和祖父的约定,所以他强迫自己坚持一个月!

  杰克做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也就开始发生了。

  随着身体状况的慢慢变好,跑步逐渐变得轻松起来,起床也变得不再那么艰难了。一个月后,跑步这份苦差事似乎不再那么恐怖了,尽管早起仍然有点儿困难,但似乎可以克服。这让杰克很高兴。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变得越来越容易,越来越自然,最后,杰克竟然不自觉地渴望晨跑!这时,杰克才开始真正感觉到,原来清晨长跑是一种享受。

  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却是一次战胜自我的伟大成功。

  改变不良习惯,抛开让你沉溺其中的“舒适感”,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件苦差事。然而,这种苦差事的最大受益人却是自己,而且这种改变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它需要的只是一开始的坚持,当它变成习惯后,你就会爱上它。

  每天做一点自己原来不喜欢的“苦差事”,最终将会使我们获得意志力、自信心和活力。

  改变旧习惯,确实是一个不舒服的过程,就像蛹变成蝴蝶的过程,充满了痛楚,要求你不得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但想想看,那些比你强壮、比你更有精力、业绩比你优异、家庭比你和睦的人,其实他们并没有什么地方明显地优于你,也不见得有什么过人的优势,只不过他们身上保留着一些有益的好习惯罢了。为此,你还不该尽快改变自己吗?

  试着做和自己的惰性恶习相抵触、却有益于身心成长的事情,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项自我修炼。假如你成功地改掉不良习惯,你就是一个真正的强者。这样,一个收获丰饶的人生,离你还会远吗?

  先做最重要的事

  教授在桌上放了一个玻璃罐,然后拿出一袋鹅卵石放进罐子里,他问学生:“这个罐子装满了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满了。”“真的吗?”教授接着拿出一袋碎石子倒进罐子里,再问学生:“这个罐子装满了吗?”这次学生们犹疑地答道:“可能没满。”

  接着,教授再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进罐子里,倒完后他问学生:“这个罐子是满的,还是没满?”学生们学乖了,都回答:“没有满。”

  最后,教授拿出一大瓶水,倒进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碎石子、沙子填满的罐子里,然后问学生:“从这件事上我们学到了什么?”一阵沉默后,一位学生回答说:“无论我们多忙,行程排得多满,总是可以再挤出时间做更多的事。”

  教授听完后,点了点头,微笑着说道:“答得不错,但这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重点。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石子放进罐子里,也许以后就没机会放进去了。”

  培根说:“敏捷而有效率地工作,就要善于安排工作的次序,分配时间和选择要点。只是要注意这种分配不可过于细密琐碎,善于选择要点就意味着节约时间,而不得要领地瞎忙等于乱放空炮。”

  一个人若能养成把其注意力移转到重要事实上的习惯,并根据这些重要事实来建造他的成功殿堂,那他就为自己获得了一种强大的力量。

  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在查理斯·舒瓦普早年曾会见过效率专家艾·维利。会见时,艾·维利说自己能帮助舒瓦普把他的钢铁公司管理得更好。舒瓦普却说:“应该做什么,我们自己是清楚的。如果你能告诉我们如何更好地执行计划,我听你的,在合理范围之内价钱由你定。”

  艾·维利说,他可以在10分钟内给舒瓦普一样东西,这东西能把伯利恒钢铁公司的业绩提高至少50%。然后他递给舒瓦普一张空白纸,说:“在这张纸上写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过了一会又说:“现在用数字标明每件事情对于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次序。”这花了大约5分钟。

  艾·维利接着说:“现在把这张纸放进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是把纸条拿出来,作第一项。不要看其他的,只看第一项。着手办第一件事,直至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方法对待第二项、第三项……直到你下班为止。如果你只做完前五件事,那不要紧,因为你总是做着最重要的事情。当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深信不疑之后,叫你公司的人也这样做。”整个会见历时不到半个钟头。

  几个星期后,舒瓦普给艾·维利寄去一张万美元的支票,还有一封信。信上说,从钱的观点看,那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课。

  5年后,这个当年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而原因,只不过是工厂的员工养成了把握住了“要事第一”的好习惯。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时间不够用,觉得事情千头万绪、无从下手,觉得面对各种意见、各种信息不能立刻决断……其实,这是因为我们被无关紧要的事情牵扯了过多的精力。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从诸多的小事中抓住大事,从大事中把握、做好最重要的事,就成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必修课。

  这样,想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我们就必须把问题分成两种: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或是有关系的和没有关系的。

  所以,我们要改变过去的习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遇到事情时,直接质问自己的内心:“我最需要做什么?什么能给我最高回报?”我们应时刻牢记:只有“我”,才是自己的主人,才是自己最好的老师。

  不必质疑,更不要有丝毫的怀疑。

  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你只要把握住一点:先做最重要的事情,就可以了。最重要的事情解决了,其他事情自然水到渠成。

  养成“有计划”的习惯(1)

  有研究表明:制定计划将极大提高目标实现的成功概率。制定计划的人,其成功概率是从来不制定计划的人的倍。具体数字为:

  在成功实现目标的人群中,事先制定计划者高达78%;

  在成功实现目标的人群中,事先没有制定计划的人仅为22%。

  除了制定计划外,坚持执行计划也是成功的一个关键要素。那些坚持执行计划的人,其成功概率是那些中途改变计划的人的5倍多。具体数字为:

  坚持计划的人,实现目标的成功概率为84%;

  中途改变计划的人,实现目标的成功概率为16%。

  可见,是否制定计划,是否能够坚持计划,将直接影响目标是否能够实现。

  世界最喜欢制定计划的,当属一个名叫约翰·戈达德的美国人,他简直把制定计划当成了一个习惯。在他15岁时,就把自己一生要做的事情列了一份清单,他称之为“生命清单”。在这份排列有序的清单中,他给自己列出了必须攻克的127个具体目标。比如,探索尼罗河、攀登喜马拉雅山、读完莎士比亚的著作、写一本书等。

  44年后,他以超人的毅力和非凡的勇气,在与命运的艰苦抗争中,终于按计划,一步一步地实现了106个目标,成为一名卓有成就的电影制片人、作家和演说家。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吃不穷,喝不穷,计划不到就受穷。”可见,没有计划,就会一事无成,甚至连谋生都成了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学会有计划地做事,这样才可以提高效率,快速实现目标。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计划地做事呢?

  养成凡事有计划、并按计划坚持下去的习惯,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 把你的计划大声说出来 ★

  一旦我们把自己的目标或意向告诉他人,我们就产生一种受监督的感觉,这样更利于我们按计划行事。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告诉别人自己的计划,来帮助自己坚持下去,而不轻易放弃。

  ★ 写下自己的进度 ★

  把自己的打算和每一步进展用笔记录下来,将有助于我们坚持实现自己的目标。书面记录的存在,可以时时提醒我们:向目标努力是自己无法推卸的责任。

  有人曾对哈佛大学的某个毕业班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0%的毕业生不曾有过明确的目标或抱负;15%的毕业生曾为自己设定了目标或抱负,但仅仅是想过而已;只有5%的毕业生书面记录了自己的目标和抱负。毕业30年后,书面记录了自己的目标和抱负的这5%的毕业生,不仅实现了自己书面记录下的目标,而且,他们作为一个整体所拥有的净资产,也远远超过了其余95%的班级成员所拥有的资产总和!

  ★ 提醒自己:立刻就做!★

  “立刻就做”,应该成为你的座右铭,它将让你成为一个实干家。

  有了一个好创意,就要马上付诸实行;有了一个宝贵的时机,就要即刻抓住;有了一个周详的计划,就要提醒自己:立刻就做!

  ★ 把大的计划化整为零 ★

  任何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与其试图向前迈出一大步,不如现在就迈出第一步。每迈出一步,你就离成功近了一步。

  成功是什么?无非是有了宏伟的大胆的梦想,然后立即行动,每天做一点事情。

  化整为零,常常是最有效的手段。

  1968年的春天,罗伯·舒乐博士立志在加州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教堂最终的预算为700万美元,这对当时的舒乐博士来说,远远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但是,这些并没有让舒乐博士放弃他的梦想。于是,他做了一番这样的计算:寻找1笔700万美元的捐款,不过等于寻找700笔1万美元的捐款,或者卖掉10 000扇窗,每扇700美元。

  60天后,舒乐博士用水晶大教堂奇特而美妙的模型打动一位富商,他捐出了第一笔100万美元;第65天,一对倾听了舒乐博士演讲的农民夫妇,捐出了第一笔1 000美元;第二年,舒乐博士以每扇500美元的价格请求美国人认购水晶大教堂的窗户,6个月内,一万多扇窗全部售出……

  1980年9月,历时12年,可容纳一万多人的水晶大教堂竣工。水晶大教堂最终的造价为2 000万美元,全部是舒乐博士一点一滴筹集来的。

  ★ 多做准备工作 ★

  假如你计划“每天早晨跑步”,那么在头一天晚上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就能避免计划落空。比如,你可以在晚上睡觉之前,把自己的运动服、运动鞋、耳机等物品放在床头。这样一来,当闹钟响起的时候,你需要做的准备就少之又少了。你做的准备工作越多,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我们必须记住这句话:任务的不断重复,即便只是脑海中的演练,也有助于我们把任务变成习惯。

  做到上述几点,对你来说,有计划的做事就不再是什么难事了,因为,你已经将它变成了自己的习惯。

  做点“职责以外”的工作

  对艾伦一生影响深远的一次职务提升,只不过因为他自然而然地做了点额外的事。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一位律师(其办公室与艾伦的同在一层楼)走进来问他,哪儿能找到一位速记员来帮忙,他手头有些工作必须当天完成。

  艾伦告诉他,公司所有速记员都去观看球赛了,如果晚来五分钟,自己也会走。但艾伦同时表示自己愿意留下来帮助他,艾伦说:“我的球赛随时都可以看,但你的工作必须在当天完成。”

  做完工作后,律师问艾伦应该付他多少钱。艾伦开玩笑地回答:“哦,既然是你的工作,大约1 000美元吧。如果是别人的工作,我是不会收取任何费用的。”律师笑了笑,向艾伦表示了谢意。

  艾伦的回答不过是一个玩笑而已,但出乎意料的是,那位律师竟然真的这样做了。

  六个月后,就在艾伦已将此事忘到了九霄云外时,律师却找到了艾伦,交给他1 000美元,并且邀请他到自己公司工作,每月的薪水比原先高出1 000多美元。

  艾伦并没有责任放弃自己的休息日去帮助他人,但他养成了一个习惯,一个在职场上非常有益的习惯,就是积极、主动和负责。这个习惯,让艾伦多做了一点额外的事,但就是这点额外的事,为他带来一个比以前更重要、收入更高的职位。

  成功的人都具有成功的习惯。乐于做点看似与自己无关,超出了自己工作范围或工作时间的“额外事情”,就是这样一种习惯。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仍然还抱着“自扫门前雪”的心态,他们认为只要完成本职的“100%”就可以了。但成功者与我们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们多做了1%。养成习惯,将额外的事视为自己份内的事,只要有能力、有闲暇,就帮别人一把。不仅绝不会把你累垮,还会让你更健康、更有活力。因为劳累和压力往往来自患得患失和孤立无助,而自然而然地“出手”帮助别人,当你应付不暇时,别人也会自然地出手相帮。

  卡洛·道尼斯先生最初为杜兰特工作时,职务很低。后来却成了杜兰特的左膀右臂,担任其下属一家公司的总裁。道尼斯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秘密就在于“每天多干一点”。

  在为杜兰特工作之初,道尼斯就注意到,每天下班后,所有人都立刻回家了,但杜兰特先生仍然会留在办公室里继续工作到很晚。因此,他决定下班后也留在办公室里。“并没有人要求我这样做,但我认为自己应该留下来,在需要时为杜兰特先生提供一些帮助。”道尼斯这样说。

  工作时,杜兰特先生经常找文件、打印材料,最初这些工作都是他自己做。很快,他就发现道尼斯随时在等待,并且逐渐养成招呼道尼斯去办的习惯。

  甚至到了后来,即使人手充足时,杜兰特也习惯性地把工作交给道尼斯。

  这样做获得了更多的报酬吗?没有。但是,他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使自己赢得了老板的关注。道尼斯后来的提升,就再自然不过了。

  如果你建立了“每天多做一点”的好习惯,与四周那些尚未养成这种习惯的人相比,你已经具有了优势。这种习惯使你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会有更多的人要求你提供服务。

  我们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无法确认。答案很简单,因为机会总是乔装成“麻烦”和“问题”的样子。当别人用“额外的事”麻烦你时,也许正为你创造一个难得的机会。

  少一些狭隘,少一些斤斤计较,养成习惯,多做点“额外”的事,成功和快乐就会与我们相伴。

  养成全力以赴的习惯

  一天,猎人带着猎狗出去打猎。突然,猎人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地奔跑。而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也飞快地去追赶受伤的兔子。可是,追着追着,兔子离猎狗越来越远,终于不见了。猎狗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

  见猎狗放跑了兔子,猎人大骂道:“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反驳道:“我已经尽力而为了呀!”

  这时,带着伤的兔子终于跑回了洞里。它的兄弟们都围了过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很凶呀,你又带了伤,是怎么从它面前逃出来的?”

  “它是尽力而为,可我必须得全力以赴!他没有追上我,回去顶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全力以赴的话,早就没命了。”兔子意味深长地答道。

  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这样说:“管它呢,我们已经尽力而为了。”其实,不论做人还是做事,仅仅“尽力而为”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只不过是你为懒惰开脱的借口。只有全力以赴,用必胜的心去扫清一切障碍,才能超越自我,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心理学家兼哲学家詹姆斯说:“与我们应有的表现相比,我们其实只发挥了一半的潜能。因为,我们都没有全力以赴。”另据科学家估计,人类有90%的能力从未动用。有的专家甚至说,人类潜藏未用的能力高达95%。

  当我们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开脱时,是否反思过:自己到底做了那只尽力而为的猎狗,还是那只全力以赴的兔子?

  英国著名的政治家福韦尔·柏克斯顿爵士,把自己一生的成就归功于“在一定时期不遗余力地做一件事”。他坚信《圣经》的训诫:“无论你做什么,你都要竭尽全力!”

  柏克斯顿总会谈起他的校友——就读于牛津大学时结识的圣·里奥纳多。在两人的通信中,里奥纳多曾谈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解释自己成功的秘密,那就是学习任何东西都全力以赴。这对柏克斯顿影响很大。

  圣·里奥纳多在信中说:“开始学法律时,我决心吸收每一点获取的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在一件事没有充分了解清楚之前,我绝不会开始学习另一件事情。我的许多竞争对手在一天内读的东西,我得花一星期时间才能读完。而一年后,这些东西,我依然记忆犹新,但是他们,却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

  这里的全力以赴是指一种习惯,是让我们在做每一件“小事”时,都尽可能把它做到最好的习惯。就像圣·里奥纳多对待自己的学习一样,不只是及格、过关就够了,而是要尽最大努力掌握所有的知识。

  人生中的每一步,都必须全力以赴。这是许多成功人士的座右铭。当然,这也就是很多资质一般的人终获成功、而很多曾被视为“天才”的人最终碌碌无为的原因。

  不要再为自己开脱了,任何借口都只能证明你的软弱无能。赶紧行动起来,全力以赴地做好每一件事吧!

  凡事多考虑三分钟

  爱迪生在谈到自己做事的原则时说:“有许多我自以为对的事,一经实地试验之后,往往就会发现错误百出。因此,我对任何事情,都不敢过早地决定,而是要经过仔细权衡后才去做。”

  再看看现实中的我们,有些人在遇到事情时,不加考虑就急于去做,结果后悔不迭。那么,如果在遇事之初他能多考虑一会儿,仔细权衡一下,结果会不会有所不同呢?答案是肯定的。他的成功率会高很多。

  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所以很多事成功与否,常常取决于你是谨慎小心还是鲁莽草率。有些人之所以失败,就败在缺乏思考,没有养成“凡事多考虑三分钟”的习惯。

  一位年轻的报社记者受上司之命去采访一个事件。本来这次采访工作有一定的难度,然而,当上司问他有没有问题时,他却不假思索地拍着胸脯说:“没问题,包你满意!”

  过了三天,没有任何动静。上司追问他进展如何,他才老实说:“不如想象的那么简单!”当时上司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对他已经形成了做事草率的印象,并且开始对他有些反感。

  由于他工作的延误,导致整个部门的工作都无法正常完成。后来,上司再也不委任他重要的工作了。

  这就是做事欠缺思考的结果,如果他当初仔细分析一下困难在哪儿,提出比较好的采访方案,即使晚几天,上司也会理解。可他没有那么做,轻率地答应下来,才落得工作没有做好而又被冷落的下场。

  所以,当你遇到问题难以立刻决定怎么做时,就不要盲目行动,而应仔细考虑一番。等到你对那个问题已经完全了解,对于解决方法也有了充分的把握之后再做决定,因为这时你已经考虑周全了。

  美国有个家庭主妇,她的朋友介绍她到某个银行去存钱,她对朋友说:“这家银行的信用如何我不大清楚,让我考虑一下好吗?”

  这一期间,她非常注意搜集有关这家银行的信息,并在一个聚会上见到了这家银行的董事长。主妇发现,这位董事长精神不振,不是一副事业得意的样子。

  经过这一系列的分析,她认识到这家银行不景气,于是,把钱存进了另外一家银行,过后不久,朋友介绍的那家银行就倒闭了。

  如果这位主妇遇事不思考,轻率地把钱存到那家快要破产的银行,其结局可想而知。

  做事的成败,往往就取决于对实际情况的掌握程度。所以,千万不要在事实还不允许做决定之前,便急躁不安,草率行事。许多时候,遇事多考虑三分钟,就能避免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差错。

  习惯的养成要靠坚持不懈的自我醒示,当你急于做出决定时,最好赶快问问自己:“我是否考虑充分了?”

  改变习惯只需21天

  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阶段:7~21天左右。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变。

  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的稳定期”。一旦跨入此阶段,你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项习惯就已经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为你“效劳”。

  好习惯,坏习惯,均是如此,都是在不断的重复中慢慢形成的。

  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一项看似简单的行动,如果你能坚持重复21天以上,你就会形成习惯;如果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如果能坚持重复365天以上,你想改变都很困难。同理,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的想法。

  这样看来,改掉不良的旧习惯,养成好习惯,也就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了。

  任何一种行为只要不断地重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同理,任何一种思想只要不断地重复,也会成为一种习惯,进而影响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我们的行为。

  这就是“21天好习惯培养法”的设计原理,其具体要点如下。

  ★ 坚持这个习惯21天。

  ★ 让自己清楚地了解到新习惯带来的好处,因为感情远远比理性的强迫更有动力。

  ★ 把它当作一个试验。像一位科学家一样,把培养习惯当作一次尝试,而非一个心理斗争。这将有助于集中对待,随时调整和正确对待结果。

  ★ 远离危险区。远离那些可能再次触发你旧习惯的地方。

  ★ 用更好的东西替代你失去的东西,如果你戒掉了烟,虽然你失去了香烟的享受,但是你却得到了无价的健康。

  ★ 将计划写在纸上,并告诉你的朋友,给自己一种压力。

  ★ 保持简单。建立习惯的要求只需要几条就可以了,保持简单,从而更容易坚持。

  ★ 不要追求完美。一步一步地做起,不要指望一次就全部改变。

  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反复地做。之所以有人不成功,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去做那些简单而重复的事情。

  所以,只要你开始做,并一天一天地坚持下去,你就会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

  不要疑惑,马上开始行动吧!

  我们坚信:只要你坚持21天,你就一定会爱上它。

  学会适时地奖励自己

  也许你会问: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有没有什么捷径呢?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没有!当然,有些“小窍门”也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这样的效果,但是,必须建立在正确运用的基础上。

  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奖惩,就不失为一个“小窍门”。

  有位年轻人,总是做事拖拖拉拉,推三阻四。后来,他给自己做了一项规定:如果今天按时完成了任务,下班后,可以尽情地用MP3听自己爱听的歌;如果办事又拖延了,就把MP3锁在抽屉里。大约过了三个星期,他逐渐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快速做事、先做重要的事。并且,慢慢地他将此养成了一种习惯。

  适时奖励自己,能够促使自己去完成那些不太情愿做的任务。

  做自己厌恶的工作时能够不走神,才是对你自律能力的真正考验。所以,当自己有了一些进步时,可以给自己一些有趣的奖励。

  劳拉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她说自己有一个老毛病,就是对人太无礼了。比如有一天,她到杂货店买东西,收银员把一个面包放在6听啤酒下面。劳拉脱口而出:“如果你中学物理不是学得那么烂的话,你应该知道6听啤酒的密度比一个面包大。”事后,劳拉很后悔,她觉得自己的话一定伤害了收银员的自尊心。她痛下决心,要改掉这个毛病。

  于是,劳拉时常想着自己的目标——养成善意的说话习惯,做一个不用语言伤害别人的人。如果成功了,就奖励自己一下。

  当她想对自己的助理说“琼,你这件衣服与你的身材气质太不适宜了,看上去简直有些滑稽”时,她马上警醒,咽下到了嘴边的话。思索之后,她采取了既可以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又不会冒犯琼的说话方式:“嘿!琼,你只要穿一些适合你的衣服,你的美丽外表就成了一种优势。”

  因为这一次成功地克制了自己,她奖赏了自己一块小甜饼。

  一段时间以后,劳拉发现她的人际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与下属、同事、客户沟通时也更加轻松自在。这样一来,她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最后,她已经不用再刻意考虑怎样去说话了,她的话语充满亲和力。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改掉一个坏习惯为什么会这么困难呢?其实,那不过是因为人的思想意识总是处在矛盾中,旧习惯有着无比的诱惑力,使人有种快感,所以它变得难以抗拒。

  所以,我们必须明白:坏习惯并非我们与生俱来的,只是在某种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我们遇上了它们,然后迷上了它们;而好的习惯,也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我们激发自己的目标欲望,让我们改掉一个坏习惯的欲望比坚持它更强烈,这样我们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世界上所有吸引你的事业,总是由你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小事情构成,如果你被自己讨厌的小任务卡住了壳,你最终的理想就无法达成。

  所以,要接受不喜欢但又必不可少的东西,并把它变成习惯,你就需要给自己设想新的快感——那就是对进步的奖励。

  你不必担心自我奖励会让自己变得贪婪,如果你做得够好,将其形成一种习惯,那么你将受益无穷!

  习惯修炼基本原则

  ●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 很多时候,我们过于在意那些优秀人士所表现出的天赋、智商、魅力和工作热情。实际上,他们的成功源自一个简单的事实:习惯,这才是我们最应关注的。

  ● 你的成功在于你每天的习惯。为了主宰自己的生活,我们要积极地行动起来。

  ● 时刻提醒自己:再坚持一会儿,再多坚持一天。

  ● 没有改变不了的习惯,只有你“不怎么想改变”的习惯;没有改变不了的性格,只有你“不怎么想改变”的性格;没有改变不了的命运,只有你“不怎么想改变”的命运。

  ● 你还在等什么?今天就付诸实际行动吧!设定你的方向,再利用行动的力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功人士的22种习惯与风格
改变你一生的30种关键习惯
【处世哲理】锻炼和达成心理健康的七个方法
人生哲理的句子经典,人生哲理经典语录!【263】
改变生活的66种方式
有一本书叫 让生命选择卓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