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个好妈妈其实很容易

 

  “黄微这本书《做个好妈妈其实很容易》是我读过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中最完整、案例最多也最生动的一本书。”

  这不是一本理论的书籍,而是一本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关于父母和孩子的案例集,它告诉父母:好孩子需要好环境,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什么样,孩子的成长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看护人等等各方面。如何既要对孩子有权威性,又不要让孩子惧怕你,如何指导孩子学习,当孩子犯错时,家长该怎么做,等等。这本书是家庭教育的书籍中最完整、案例最多也最生动的一本书。之所以在网络大热,是因为只要是做父母的,都会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这本书不仅仅是写给孩子的妈妈看的,同时也是写给所有和孩子相关的大人看的。

  教育从来都是在点点滴滴中,悄无声息地渗透进行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孩子就是环境的产物,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都会对一个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儿童时期是决定人一生成长的最关键时期。如何为我们的孩子创造一个美好而健康的生活环境,将是我们必须研究,也必须完成的功课。

  父母的权威性,不是产生于严厉,而是来源于孩子对父母的尊重。

  所以良好的亲子关系,一定不是要让孩子惧怕你,而是要让孩子相信你,尊敬你。只有相信你,他才能像朋友一样,对你倾诉。遇到问题,他才会第一时间,毫无畏惧,非常坦然地向你求助。而只有尊重你,你的话才在他的心中,具有权威,具有分量。

  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夫妻关系,然后才是亲子关系。

  生活环境并不是让孩子吃好喝好不受气,就足够了。对孩子来说,心理的健康成长,更重要。好的品格会带来孩子一生的幸福。

  没有限制的爱,很容易就发展成纵容的溺爱

  给孩子放纵的爱,会让孩子不懂得关心别人,而对父母的付出认为理所应当。

  对于小孩子来说,家庭就是他全部的世界,爸爸妈妈就是支撑这个世界稳固的大山.

  父母没处理好自己对配偶的情绪和态度,会造成孩子心理的失衡。

  婚姻的破灭并不是最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孩子感受不到亲情.

  家庭教育包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包括家长的自我教育.

  多拥抱孩子,多亲吻孩子,可以把你的爱更好的传递给孩子。

  作为父母,你的行动,永远比你的语言,更有说服力。

  如果你想培养出龙凤来,请你一定要先把自己变成龙凤,至少在孩子面前,请你一定是龙凤。

  父母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自己在言传身教。父母的性格,处事方式,都会通过行动有所表现,而小孩子会认真观察你的一举一动,会向你学习,从而把你的行动、你的性格、你的处事方式演变成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处事方式、自己的行为。

  照顾孩子的人很重要

  如果自己没有时间可以亲自看护孩子长大,必须要请保姆的家长,应该事先对保姆做好岗前培训,至少给保姆列出一个工作准则,告诉他们哪些是家长不希望看到的,哪些是保姆要努力做到的。

  你说的话孩子能听懂吗?

  家长的耐心,能换来亲子之间长久的良好沟通。有了耐心,家长才能安静地听完孩子所有的话;有了耐心,你就能发现童真的乐趣;有了耐心,你才能发现孩子的很多真实的想法,远远不是原来你想象的那样;也只有这样,才能鼓励孩子更乐于同你交流。

  作为一个妈妈,我们要做孩子的心理医生,不要做孩子的道德评判者,一个不停的批评孩子的妈妈,除了会让孩子不自信,还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不要苛求我们的孩子,适当地降低孩子的压力,带孩子体会知识的乐趣,而不是让孩子成为知识的容器.

  我们做父母,一定要明白,我们让孩子学习,不是让他去赢现在,而是要让他去赢未来。

  孩子的人生是变化的,孩子的世界是丰富的。所以,永远都不要用孩子人生的一个截面,来试图推导出孩子的整个人生,也永远不要要求孩子在他所有人生的截面都是完美无缺的。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永远要为自己留有“改进”的余地,不要渴望把事情的形式做到完美,很多时候,在教育的过程中,完美的形式意味着程度的过度,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教育行为,也不一定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教会孩子正确认识权威,我们应该告诉我们的孩子,相信权威,但是不能迷信权威,要有质疑的勇气。

  快乐教育的精髓,是要理解孩子的特性,尊重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给孩子爱、鼓励、约束,让孩子拥有更自信,更快乐的生活,使孩子有能力去面对生活中的磨难,帮助孩子成功。而不仅仅是减轻孩子的压力,给孩子快乐。

  教育不是让孩子童年不快乐的最主要的原因。让孩子不快乐的,是成人给的压力。

  好的习惯,能决定孩子投入学习的状态。人不是由于决心才有毅力的,毅力往往来自于习惯,而好的习惯又有可能决定人一生的命运。

  所有的孩子都会犯错误,错误就是孩子成长的阶梯,不犯错误的孩子,长不大!

  很多时候,孩子是在自己的错误行为和父母不断的纠正中,明确自己行为的底线的.

  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我们都有很多的困惑、苦恼、教训和经验,但是,我们几乎没有机会再有一个孩子来弥补我们曾经的失误。

  正文 第一节、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什么样?(1)

  严父慈母VS严母慈父

  好妈妈要牢记:父母的权威性,不是产生于严厉,而是来源于孩子对父母的尊重。所以良好的亲子关系,一定不是要让孩子惧怕你,而是要让孩子相信你、尊敬你。只有相信你,他才能像朋友一样对你倾诉。遇到问题,他才会在第一时间,毫无畏惧、非常坦然地向你求助。而只有尊重你,你的话才在他的心中具有权威性,占有分量。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和孩子都独立平等,父母和孩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成长。中国一向主张严父慈母,认为父亲要严厉,要能保证家长的权威性,可以“镇压”孩子,而母亲要温柔和善。其实,父母的权威性不是产生于严厉,而是来源于孩子对父母的尊重。

  尊重来源于沟通和理解,来源于潜移默化,而由于惧怕产生的父母权威并不能保持很久。

  随着孩子青春期的到来,没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家庭会产生很多问题,孩子会非常叛逆,父母的威信也会瓦解。而且,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会面临很多的困惑和苦恼,如果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他会倾诉无门,他会对父母封闭自己,而父母也无从了解这时的孩子。

  所以良好的亲子关系,一定不是要让孩子惧怕你,而是要让孩子相信你、尊敬你。只有相信你,他才能像朋友一样对你倾诉。遇到问题,他才会在第一时间,毫无畏惧、非常坦然地向你求助。而只有尊重你,你的话才在他的心中具有权威性,占有分量。

  杨锦峰的爸爸很少管他,他性格严肃,好像不太喜欢孩子。

  或许,大多数父亲对孩子的喜欢都是放在心里的,表面上很少会表达出来。

  杨锦峰的印象中,爸爸很少替他开家长会。偶尔妈妈没时间需要爸爸出席家长会,爸爸都会在回来后很严厉地指出杨锦峰的毛病。他从来没有夸奖过儿子。

  杨锦峰很怕爸爸,对爸爸也没有亲近感,两人少有交流。

  杨锦峰在中学时,他最好的朋友有一次受到体育老师的侵扰。朋友不敢告诉父母,自己内心又很恐惧。这种恐惧折磨得朋友寝食难安,于是吞吞吐吐地向杨锦峰求助。杨锦峰同样不知道该怎么做,两个大男孩害怕得要命,想办法逃学,离开学校。这种痛苦折磨了他们很多年。杨锦峰在成年后才明白,其实,他们可以向父母求助的,但是,当时的他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对父母透露一点自己的秘密。父母在他们心中就像严肃的警察,能躲多远就躲多远,而不是心灵停靠的港湾,可以求助,可以获得安慰的地方。

  杨锦峰渐渐长大了,他越来越不喜欢爸爸。他开始觉得爸爸虚伪、好面子,不是一个好爸爸。他同爸爸的关系越来越冷淡。十几岁的男孩子很叛逆,杨锦峰也一样,他开始处处跟爸爸作对。爸爸喜欢的东西,他偏要讨厌;爸爸不让干的事情,他一定要做。生活中,冲突增多了,爸爸对儿子不满意,儿子对爸爸不喜欢。就这样,杨锦峰和他的父母跌跌撞撞地生活着。

  正文 第一节、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什么样?(2)

  到了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爸爸说男孩子要学理科,为了表示自己的抗议,杨锦峰执意要学文科。他不顾爸爸的反对,强行递交了自己的申请。可是杨锦峰自己并不喜欢文科,他讨厌历史地理,然而,有对抗封建家长这个充分的理由,杨锦峰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决定。转眼间就高考了,对父母和孩子来说,志愿是个大事,这甚至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杨锦峰拿不定主意,不知道到底该选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专业,但是,他秉承自己一贯的原则:只要爸爸坚持的,自己就一定要反对。他希望能离爸爸越远越好。

  若干年后,杨锦峰自己也做了父亲,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性格和命运。他发现自己是很渴望父爱的,而爸爸也并不是如自己所想的那样不爱自己。年轻人的叛逆以及父亲的感情不外露,使他们父子没有找到合适的相处模式,自己当年的叛逆现在看来也是十分幼稚可笑的。杨锦峰试图去理解父亲,但是,他们都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很多话他说不出口,爸爸似乎也羞于接受。

  爸爸老了,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百年以后能埋在老家的坟地里。杨锦峰为了表示自己对父亲的爱,他早早就做好了棺木。他太太很不理解:这对平时没有交流的父子,怎么会用棺木来表示自己的爱意呢?可是对杨锦峰来说,除了这个,他想不到还可以怎么做。他内心里依然同父亲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父亲的严肃,永远在杨锦峰的生命中定格了。这成了杨锦峰的遗憾。

  他觉得自己在最需要父亲帮助的青春期,父亲的缺席让他在很多苦恼面前无能为力。他不知道怎么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他不知道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窦初开,他不知道怎么面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他不知道正常的父子关系应该是什么样子,他不知道怎样表达男人的感受……他不知道的东西太多太多。这些东西,是需要父亲来告诉儿子的。

  杨锦峰决心要做孩子的朋友,要保持自己的威严,可是也要同孩子亲近,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他们的依靠,是他们的臂膀,是他们有力的靠山,是他们可以寻求依赖的地方。

  孩子的成长会面对很多苦恼和麻烦,孩子的生命中会有很多的难题和恐惧。父母是孩子的照顾者,要陪伴孩子一点点长大,看着孩子有能力向这个世界迈出有力的步伐,而不是要像警察一样,严格地约束着孩子,用自己身份的威慑力来压制孩子。

  杨锦峰已经成年了,现在的孩子同杨锦峰的生活背景和条件完全不同,他们会面对更多的问题和思想的挣扎,他们更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帮助。然而,孩子到了十几岁的时候,会有叛逆的心理,会挑战父母的权威,如果这个时候,父母不是像朋友一样,能平等地同孩子交流,孩子是拒绝让你到达他的内心的。那样,即便你想帮助孩子你都无能为力,找不到孩子心灵的窗口。

  所以,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不需要人为地塑造严厉或慈祥的角色。做父母的,更需要做孩子的朋友,去体会孩子体会的,去感受孩子感受的。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也只有这样你才能理解孩子,而孩子也能理解和了解你。

  正文 第一节、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什么样?(3)

  然而,要做孩子的朋友,并不是要放弃父母的威严。孩子对父母的尊重是让你们友好相处的基础。尊重不是来自你身为父母的角色,而是你平时的言行。

  教育从来都是要把握好度的拿捏,如果没有掌握好必要的分寸,教育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很可能达不到我们预想的效果。

  所以,在一个家庭中,重要的不是谁扮红脸,谁扮白脸,而是在保持自己的威严时,让孩子靠近你。

  帮你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全国青少年教育研究机构曾经对在校的中小学生做过一项关于家庭教育的调查:

  小学生调查条目 选择比例 中学生调查条目 选择比例

  父母爱自己 81.9% 经常在家挨骂 84%

  父母相信自己 54.2% 经常在家挨打 60.9%

  父母以自己为自豪 28.9% 父母情绪暴躁 56.5%

  父母常常鼓励自己 56.9% 自己有自卑心理 25.7%

  父母理解自己 36.6% 自己不会与人交往 22.1%

  、有离家出走行为和念头 18.7%

  、有过自杀倾向 9.2%

  、有过想和父母拼了的念头 8.4%

  、想长大了和父母算账 6%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重要环节就是沟通。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让家长做到心中有数,既不盲目信任,也不是忽视不管;也只有沟通,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也才能更好地让孩子理解父母。

  1.父母要独立

  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夫妻关系,然后才是亲子关系。

  由于目前的中国,一个家庭一般只能有一个孩子,孩子常常占据家庭中的主要地位。孩子承担了父母长辈太多的爱,也承受了太多的期盼。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我,放弃很多:放弃自我的发展,放弃自我的空间,放弃夫妻的交流……其实,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建立在良好的婚姻关系的基础之上的。这并不是说,离婚的家庭就没有好的亲子关系,而是说,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夫妻关系,然后才是亲子关系。

  好的父母关系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健康的家庭关系,是父母把孩子抚养长大,把孩子带到一个广阔的天地,让他们独立,自己去探索自己的世界,而不是把孩子的世界同自己的生活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如果给孩子赋予家庭中最重要的地位,父母对待孩子的爱就会产生偏差;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会发生爱的误读。这些问题甚至会延续到孩子成人之后,有了自己的家庭,不正确的亲子关系,演变成糟糕的婆媳问题,糟糕的岳父与女婿的关系,然后再衍生出下一代的不正确的亲子模式,再一代代延续。

  正文 第一节、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什么样?(4)

  任何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爱全部都给了另外一个人,并且把自己的前途和希望都寄托在这个人身上,他必然会对这个人寄予很高的期望。他希望这个人会回报自己的付出,回报自己的爱,而这就变成爱的交换,不是无条件的爱。高的期望值必然产生高的压力,并且,每个人对回报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最后,这种爱就会变成两败俱伤的爱。亲子关系同样适用这一情况。

  因此,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第一个关键是:父母要独立。

  父母不需要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一切,父母需要有自己的发展空间,有夫妻正常的相处空间,有自己事业的成长空间,有自己减缓压力的空间。只有自己不断成长,才能不过于依恋孩子,才能适应不断成长的孩子,也才能赢得孩子更长久的敬爱。

  2.让孩子独立

  在孩子小的时候,妈妈们都不把孩子的独立看做大的问题,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可是等孩子长大了,父母对孩子有要求的时候,却发现孩子已经彻底没有独立的能力了。

  美国心理学家派克说:“爱不只是给予,它是合理的给与合理的不给;是合理的赞美和合理的批评;是合理的争执、对立、鼓励、敦促、安慰。而合理,不能只凭直觉,必须经过思考和判断以及有时不怎么愉快的取舍决定。”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中国父母并不很多,大多数的父母给予孩子的是强势的溺爱或者是无原则的放纵的宠爱。

  爱是以孩子的成长为首要任务,根据孩子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自己身为父母的角色。从无条件的爱,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世界,最后,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独立人格的人。但是教育往往在方寸之间发生偏差,天下的父母都会认为自己提供给孩子的就是最好的爱。

  一般来说,一个事无巨细、包办代替,可以为孩子付出一切的家长,更容易成为强势的家长。强势的家长,看起来非常爱孩子。他们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只要孩子听话地遵从照办就可以了;他们代替孩子思考,代替孩子决定,如果能代替孩子去做,他们也一定毫不犹豫。他们希望孩子成为自己心中理想的样子,他们几乎不去探索孩子的内在需求;他们认为孩子还不够大,不能照顾好自己,因此他们在凭自己的意愿为孩子安排。他们不认为孩子有自己的感受,孩子也失去了自己成长的机会,会非常不自信。通过对孩子的照顾和控制,强势的父母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因此,他们在潜意识中害怕孩子有一天会脱离自己而独立,所以他们认为孩子永远都不够大,不能独立处理自己的问题。孩子的任何事情都要自己一手操办,不相信孩子的能力,于是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越不相信孩子,孩子能力越差,越依赖家长,家长则越不信任孩子。

  我见过一个全职妈妈,她不愿意离开孩子。于是,她为孩子寻找了各种理由以逃避幼儿园:孩子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孩子不会自己吃饭,孩子会受欺负等等。她的孩子始终不能适应幼儿园,这似乎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妈妈的担忧,孩子好像真是不具备上幼儿园的能力!这个孩子适应幼儿园适应了整整三年,想起来要去幼儿园了,就送去待几天;孩子哭闹,就赶快接回来,在家由妈妈照顾。妈妈一直为孩子不能离开自己发愁,其实,她没有想到,是她的感情影响了孩子,让孩子顺应了她的情感需求,最终才让孩子离不开妈妈。

  正文 第一节、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什么样?(5)

  在孩子小的时候,妈妈们都不把孩子的独立看做大的问题,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可是等孩子长大了,父母对孩子有要求的时候,却发现孩子已经彻底没有独立的能力了。

  强势的父母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但是更多的强势父母会培养出缺乏独立性的孩子,习惯于受到父母的照顾,生活自理能力差,容易养成强烈的依赖性,难以适应社会的竞争和压力。这样的孩子,成年后面对婚姻、工作和生活,会有诸多的烦恼,而这些烦恼均起源于他们没有能力去解决问题。

  良好的亲子关系的第二个关键是:让孩子独立,尊重孩子的选择。

  孩子是在选择中成长的,他们会在选择中正确认识自我和周围的世界。失去选择的机会,实际上就是让孩子失去成长的机会。教育就是等待孩子成长的过程,成长需要时间和过程,需要孩子自己一点点地去体会。爱孩子,不是给孩子你的思想,而是让孩子拥有他自己的思想和选择。

  可可的爸爸是人类学专家,由于性格乖戾,同周围的同事和领导相处有困难。他认为自己获得的荣誉与自己取得的成就相比,真是少之又少。

  所幸他有一个优秀的女儿,这份优秀是所有同他作对的人都不拥有的。他希望女儿能出人头地,为自己争一口气。他对女儿的培养用尽了心思,只要同女儿的优秀有关的事情,他都可以代劳,不需要女儿分心。可可只要按照他的规划来做,就可以成为他周围无人能敌的成功孩子了。

  可可五岁上小学,是四年制的少年预备班。可可很用功,正式考进了少年班,又用了四年,完成了中学的课程。

  可可几乎没有业余时间,她要弹琴,要学外语,要培养特长。

  可可13岁时要考大学了。可可的爸爸环视整个中国,没一所大学能配得上这么优秀的女儿,他着手为女儿联系国外的顶级学校。可可开始忧虑,她害怕一个人离开家,到遥远的地方独自生活。她一次又一次地对爸爸说,她不愿意出国。她爸爸对女儿的恐惧不以为然,认为可可是不自信,熟悉了情况就好了。他还在兴致勃勃地替女儿写自荐信,联系学校,申请奖学金。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可可莫名其妙的突然开始厌食,进食以后就会呕吐。她渐渐地不吃饭了。骨瘦如柴的可可,最终在医院度过了一年的时间,病情的反复令专家都很无奈。

  可可的爸爸是我的同事。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我的一个心理学的同事帮助了他,心理学认为:可可的厌食症来源于她内心对父亲的反抗。可可尊敬爸爸,崇拜爸爸,但爸爸对她生活的强势主导又令她厌倦。她无力同爸爸抗争,只能以厌食症的表象来表示对爸爸的反感。可可同她的爸爸一起接受心理的辅导。对她爸爸来说,培养优秀女儿的梦破灭了,这让他万分沮丧,但是,如果女儿能恢复正常,他宁愿什么都不要。

  说到尊重,目前非常多的中国家长可能都认为自己给了孩子足够的尊重。确实,目前我们的教育开始反思,主张要给孩子快乐的童年,主张孩子个性的张扬,主张给孩子最大的自由成长空间,给孩子最大的尊重。难道这还不够吗?尊重就是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权利,尊重孩子的成长;但是,尊重不是顺从,不是溺爱,而是协商和引导。尊重的前提是要求行为要有尺度和规矩。

  正文 第一节、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什么样?(6)

  3.没有限制的爱很容易发展成纵容的溺爱

  给孩子放纵的爱,会让孩子不懂得关心别人,而对父母的付出认为理所应当。

  可乐三个月大,他的妈妈就出国留学去了,可乐由教授奶奶照顾。奶奶是一个比较严谨的人,对可乐的教育也是钉是钉铆是铆,可乐有些害怕奶奶。两年后,可乐妈妈回来见到的是一个胆小的孩子,不喜欢同别人玩,经常受欺负。可乐的妈妈心疼万分,她认为是对可乐太严厉了,才会让孩子胆小懦弱。她决定改变对孩子的教育,对可乐要以赏识鼓励为主,不能批评孩子,要让他自信。

  可乐的父母严格地推行自己的教育理念,给孩子最自由的成长空间,只要他想做的,父母很少干涉。可乐做的所有的事情,爸爸妈妈都说:真棒。爸爸妈妈鼓励可乐要勇敢,不要畏惧权威和强权。渐渐地,可乐果然发生了变化。他坚持自己的主见,自己想做的一定要做;自己不原意做的,也没商量的余地。同时,他开始具有进攻性,如果不满意,他就会拳打脚踢,不管是父母还是别人。

  有一次,可乐的姑姑来看可乐,没像以前一样给他带好吃的。可乐号啕大哭,非要姑姑马上去买。从此姑姑再来看望可乐,一定要给他带小礼物。还有一次,爸爸妈妈带可乐参加聚会,爸爸一边抽烟一边聊天。可乐突然大声叫:你给我灭了,你给我灭了。爸爸正在说话,没听到。可乐冲过去,踢了爸爸几脚,嘴里还在说,让你灭了,你没听到呀。爸爸一边熄灭,一边说:好好好,儿子发话了。

  不同的教育会培养出不同的孩子,可乐就是一个例子。可乐的父母给了他宽松的爱,但是,没有限制的爱很容易就发展成纵容的溺爱。有很多时候,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孩子的缺点。在谈到孩子的问题时,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是孩子的个性,有个性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家长的不肯正确面对,造成了对孩子的放纵,同时,也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而这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任性。

  王强就是在放纵的环境中长大的,父母在他眼里根本就毫无威严。在他小的时候,无论是他还是他的父母,都对这种家庭环境非常自豪,认为这是民主的家庭,孩子可以没有任何扭曲地成长。王强有很多缺点,比如不服管束,对所有的规矩熟视无睹,经常嘲笑别人等,但是他父母倒不认为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们认为有个性的人更容易成功。

  麻烦从王强的青春期开始。王强开始叛逆,而父母对他越来越失望,也越来越无能为力。高三时,王强宣布他要考电影学院。父母认为这简直是疯了,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现实一点。劝说无果,无奈的父母开始帮助他做考前的准备,首先从造型开始,要包装出王强的气质。但造型之路并不顺利,理发师把王强的头发弄坏了。一家人急忙扑向另一个理发店,看能不能弥补,可弥补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王强在理发店里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气愤地向妈妈大叫,怪她瞎掺和,害自己成了这个样子。妈妈的解释和安抚只能加剧他的怒气。最后他扬长而去,留下尴尬和伤心的妈妈。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批评家庭教育中“娇惯溺爱和专制严厉管教”这两种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模式。娇惯溺爱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会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正确的爱是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并学会做人,而不是代孩子吃苦。陈鹤琴先生提出家庭教育的两个原则:一是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二是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给孩子放纵的爱,会让孩子不懂得关心别人,而对父母的付出认为理所应当。

  一般来说,孩子年纪越小,家长对孩子越是报以宽容的态度。孩子的一切举动都是可以容忍的,孩子性格或心理的种种端倪也视而不见,甚至觉得非常可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希望孩子能有好的表现。但是,对孩子在儿童时期的放纵在其青少年时期才会被放大。这时家长会觉得孩子比较任性,不懂事。其实,不只是孩子的行为,家长对孩子学习上的态度也是一样的。在孩子年龄小的时候,父母更多的是给予孩子鼓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学习的压力加大,家长渐渐地就会弃用鼓励,而更多地开始批评。

  正文 第二节、该给孩子怎样的家庭环境(1)

  为自己离婚还是为孩子凑合

  、好妈妈要牢记:对于小孩子来说,家庭就是他全部的世界,爸爸妈妈就是支撑这个世界稳固的大山。

  现在的家庭结构比以前的家庭结构要脆弱很多。现在的父母面临的诱惑也比以前的父母更多。家庭似乎随时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侵扰。面对困境,大多数的家庭里,弱者就是母亲和孩子。

  通常来说,孩子小的时候,对家庭的依恋和变化会更敏感。一个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影响是非常大的。孩子都有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他们会在不友好、不安全的环境中把自己包裹起来,使自己适应这个环境,以免自己受到更大的伤害。而这种自我保护,会对他们的性格造成终生的影响,会决定他们以后的生活。所以,很多父母面对婚姻问题中的孩子,非常痛苦,他们不知道是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正确,还是给自己一个正常的生活正确。

  孩子使婚姻变得难以选择。其实,不管大人怎么处理自己的关系,身为父母的角色并不因为婚姻的改变而受到任何影响,只要能认真做好父母,不管是离还是不离,都可以把对孩子的伤害降低到最小。

  桥桥是个聪明伶俐的5岁男孩。他同妈妈一起生活。他的爸爸在国外留学。桥桥很想爸爸。小时候,妈妈带他出去玩,他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有爸爸陪伴,他会呆呆地看上好久。难得他爸爸从国外回来休假,桥桥一定会要求爸爸也带他去楼下玩,然后桥桥会非常骄傲地向他的每一个小伙伴介绍:这是我爸爸!那些天,桥桥一定要等到院子里再也看不到一个人才肯回家。他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他也是有爸爸爱他的。

  桥桥的爸爸终于结束学习回来了,但是,人回来了,心却没回来。桥桥的妈妈敏感地发现了丈夫的变化,从此家里就开始了争吵、谈判、泪水、犹豫、愤恨。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背着桥桥进行的。桥桥的爸爸妈妈都不希望孩子过早地介入这一切。桥桥好像也不知道家里的变化,他还是像以前一样,缠着爸爸,要爸爸这样,要爸爸那样。

  命运似乎嫌给这个家庭的打击还不够,桥桥病了,是恶性母细胞瘤。大夫说,桥桥还能活3个月。在医院里,桥桥异常高兴,他对前来看他的幼儿园老师说:“生病真好,爸爸妈妈不吵架了,爸爸也不会离开我和妈妈了。我真希望我能一直生病。”桥桥的妈妈听到桥桥的话,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在医院的走廊痛哭失声。可怜的孩子,原来他什么都感觉到了。

  桥桥最后的日子来得很快。那天,妈妈让桥桥吃药,药很苦,桥桥不愿意吃。妈妈说,你乖乖吃药,我就亲你一下。桥桥骨碌碌转着眼睛,看着爸爸妈妈说:“爸爸亲妈妈,我就乖乖吃药。”爸爸亲了妈妈一下,桥桥咯咯笑着,想要把他不愿意吃的苦药一口吞下去。药还没送到嘴边,桥桥就不行了。一个月后,桥桥的爸爸还是转身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家。桥桥曾经试图用他的生命来挽救的家,最终还是破裂了。

  正文 第二节、该给孩子怎样的家庭环境(2)

  对于小孩子来说,家庭就是他全部的世界,爸爸妈妈就是支撑这个世界稳固的大山。所以这个世界里一点点微妙的变化,孩子都是能体会出来的。幼小的儿童会在这种变化中手足无措。由于无力改变家庭中的纠纷,他们会把矛盾的起源归结于自己,所以他们会小心地讨好父母,希望能有所改变。当情况没有变化时,他们会非常愤怒,从而对父母产生敌对情绪。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海灵格曾经说过:“孩子是家庭的保护神。”当父母关系出现问题时,孩子会做出一些自我牺牲的事情,希望父母把注意力转移到他的身上,以拯救父母的关系。他说:“健康的家庭宛如平地,孩子会成长为挺拔的大树;而有问题的家庭宛如悬崖,孩子为了保持家庭的平衡,会成长为奇形怪状的树。”

  当夫妻感情出现问题的时候,有很多家庭选择为了孩子维持着婚姻。也许相比夫妻间横眉冷对、形同陌路来说,这样对孩子的伤害暂时小些。但是,夫妻之间的冷漠更让孩子伤心,给他们带来的伤害更永久。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不和谐的家庭环境里,孩子会变得冷漠、没有安全感、性格内向、胆小、渴望拥有爱但又害怕爱会伤害自己。成年以后,他们更容易具有抑郁的倾向。所以对于孩子,和谐的家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我常常看到很多妈妈倾诉说,丈夫背叛了我,是精神背叛,或者仅是身体背叛,或者精神身体都背叛了。我该怎么办?生活中,会有很多的原因导致家庭出现问题,而人这一生中,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清官难断家务事,别人听到我们家庭中的是非纷争,会安慰我们,提供他们认为合理的方案。但是,毕竟生活是我们自己的,家庭也是我们自己的,所有的痛要我们和我们的孩子独自忍受,别人是体会不到的。我认为父母们应该让自己聪明、睿智、冷静,为了孩子,为了自己,真正地经营好自己的家庭。

  父母的婚姻不仅对童年有影响

  好妈妈要牢记:父母没处理好自己对配偶的情绪和态度,会造成孩子心理的失衡。

  甜甜的爸爸妈妈早就离婚了,但是甜甜不太了解详细的情况,因为她爸爸是军官,在外地当兵,本来就很少有机会回家。离婚后,甜甜的爸爸只要有假期,还是会去看望甜甜。

  有一次,甜甜的爸爸看望过甜甜后准备走了。甜甜大哭,要求爸爸留下来。爸爸说,我要上班给你挣钱呀,我不走,怎么给你买好东西呢?甜甜哭着求爸爸,我什么都不要,不要你挣钱。你留下来陪我和妈妈,妈妈会挣钱养你的。

  甜甜的爸爸妈妈其实也没什么原则问题,是两个人生活习惯不同,平时在一起的时间也不多,缺少磨合的机会。

  所以,两人的离婚,赌气的成分更多些。

  甜甜的爸爸还是走了,留下大哭的甜甜。

  正文 第二节、该给孩子怎样的家庭环境(3)

  那一刻,甜甜的妈妈特别恨甜甜的爸爸。很久以后,她讲起来,还是在指责甜甜的爸爸不负责任,对孩子不够好。她说,让甜甜的爸爸最后放弃甜甜的最大原因,是甜甜的爸爸骨子里的重男轻女。如果甜甜是男孩子,甜甜爸爸就不会这样对待她们母女。

  一个聪明人应该是知道怎样化解生活中的矛盾的。单纯在对方身上找原因,对问题的解决于事无补。为了我们的孩子不被家庭的纷争所折磨,我们都有责任学习处理婚姻家庭中的麻烦。而且我们怎么处理家庭问题,会对我们的孩子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一直延伸到他们长大成人后。有了自己的家庭,他们可能都会受到童年时家庭模式的干扰。所以,我们对家庭中麻烦的处理方式和态度,对我们的孩子至关重要。

  甜甜的妈妈无意识地把离婚的部分原因归结于女儿,这会让甜甜很不自信。她会认为自己是造成父母婚姻失败的根源。对于孩子,这个压力太沉重了。在孩子无可承受的时候,她就会憎恨自己,憎恨自己的性别。

  在生活中,我曾经见过好几例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他们中的男孩子很女性化,女孩子则男性化,最严重的则是具有同性恋倾向。任何心理和性格的形成,都有诸多的因素在共同发挥作用,但是,我见过的这些孩子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父母没处理好自己对配偶的情绪和态度,造成孩子心理的失衡。

  家庭的状态不仅影响孩子的心理及性格,还会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

  社会学家发现,离婚也具有遗传性。这个问题曾令很多人不解。把几代人生活中的共性,简单地归结于遗传,都是很轻率的结论。还是我们曾经说过的话题,生活环境会对人的一生都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会继续影响到下一代,甚至更远。直到有一天,生活环境从此改变,性格的影响才会消失。所以,婚姻对孩子的影响不仅仅是他们的童年是否快乐,也不仅仅在于他们的性格是否阳光,而是会影响孩子最终的婚姻家庭观,会决定孩子最终会不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甜甜的姥姥在家庭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她会以自己的意愿为中心,来决定如何同别人相处,而不怎么考虑别人的感受。甜甜的妈妈结婚后,在婚姻中完全是沿袭父母的关系模式,在家庭中要求占据主导地位,习惯性地以自己为中心,而忽略对方的感受。但是,甜甜的爸爸同甜甜的姥爷不是同类型的人,两人对生活的反应也不同。所以,婚姻最终难以维持。当然,婚姻是很多因素在维持,也因为很多因素而解体,但我们剖析婚姻的表层就会发现,父母亲的婚姻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成年后的婚姻。

  一般来说,如果自己的婚姻不幸福,很多妈妈会把感情的重心转移到孩子身上,她依恋孩子,珍惜同孩子之间的感情,她害怕孩子有一天独立而离开她。而孩子也会顺应母亲的这种心理,一辈子都依恋母亲。在孩子的生活中,母亲永远都是最亲密的人,甚至孩子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和配偶,配偶的地位也在母亲之后。当矛盾发生时,成年的孩子本能地要放弃配偶的利益,满足母亲的愿望。因此,这样的孩子成年后,不管他们结婚的对象是谁,都会有很多的问题和矛盾。

  正文 第二节、该给孩子怎样的家庭环境(4)

  孩子的性格很多时候是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的。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总会发现有我们父母的影子。我们或多或少地,都会受我们成长的家庭的影响,会把我们成长的环境复制过来。同样,我们的孩子长大后,也会做同样的事情。抛却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性格的影响,单单就是为了我们孩子以后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为了让他们不会为家庭生活中的不和谐而烦恼,我们都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不和谐的家庭气氛伤害孩子

  好妈妈要牢记:婚姻的破灭并不是最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孩子感受不到亲情。

  迪是我的大学同学。她父母关系非常不好,也许是为了孩子,他们一直这样过,没有分手。其实对孩子,他们也没尽什么责任,迪一直由大她几岁的姐姐照顾。姐姐对妹妹的所有事情都事无巨细,全权代理。但是,姐姐的性格不好,经常会责骂妹妹,也会动手教训妹妹。

  迪很小就知道,不能得罪姐姐。她非常害怕姐姐生气,如果姐姐再不高兴,就根本没人好好对待迪了。迪会千方百计地讨好姐姐。她也很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看姐姐不高兴,要动手教训她了,迪马上就钻进姐姐怀里,像螃蟹一样,紧紧攀着姐姐的手臂不松手,让姐姐没办法打到她。

  迪终于上中学了,她选择了住校,每学期回家一次。等上了大学,她就更不愿意回家了。毕业那年,迪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因为姐姐难产去世了,留下刚出生的孩子。在迪心里,姐姐已经取代了母亲的地位。姐姐的离去让她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在这个世界上,迪不愿意再走进任何人的心中,她也不愿意让任何人走进她的心里。迪主动承担起照顾姐姐留下的孩子的责任,尽管没有任何人要求她这样做。

  这么多年过去了,迪一直就这样生活。对她来说,生活就是一潭死水,不再有波澜,不再有激情,她唯一的希望就是看着姐姐的孩子早日长大成人。

  婚姻的破灭并不是最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孩子感受不到亲情;而失去亲情的生活,会让孩子失去希望;没有希望的生活,还有什么值得期盼的呢?在这样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是最痛苦的,他要面对生活中的无奈、冷酷及折磨,而所有这些负面的影响,都将深入他的骨髓,伴随他一生。

  童年的不愉快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家庭中的纷争,尤其是父母间频繁的争吵,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害。孩子在恐惧、绝望、无奈中封闭自己,缺乏自信和信任。成年后,这些孩子非常有可能沉溺于自己的臆想中来弥补自己的缺失。问题少年多数来源于童年时期的不快乐及安全感的缺失。

  正文 第二节、该给孩子怎样的家庭环境(5)

  婚姻本身没有对错,不管是维持还是分手,都是婚姻中正常的选择,但是,因为婚姻中有了孩子,不管怎样的选择都必然要有所顾忌。在夫妻的纷争中,对孩子的伤害主要在于,夫妻间互相的仇恨、战争、折磨,以及父母对孩子的忽略。所以婚姻本身并不能给孩子造成伤害,伤害孩子的是态度:夫妻之间的态度及对待孩子的态度。所有的孩子都希望看到和睦、互相关爱的父母,父母之间的矛盾会让孩子无法承受。所以,不管家庭生活如何选择,不管父母之间的矛盾如何严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能做到双方互相尊重,维护对方作为父亲或母亲的尊严。

  任何时候,不要在孩子面前撕下温情的面纱,而把争吵和仇恨赤裸裸地暴露在孩子眼前。

  、化解婚姻危机对孩子的伤害

  、好妈妈要牢记:不要互相指责;不要自怨自怜,把责任推卸给对方;不要企图隔断孩子与对方的亲情联系;要鼓励孩子接受父母的新生活。

  孩子在婚姻中是弱者,有父母疼爱的家就是他们的堡垒。把这个孩子赖以生活的堡垒从他们的生活中剥开,对孩子来说是太残忍的事情。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只要能让孩子感受到一如既往的爱,孩子们就可以顺利度过家庭的难关。有很多父母不明智地把对对方的恨发泄到孩子身上,或者希望孩子能为自己主持公道,不停地追问,爸爸或妈妈对不起我们,抛弃我们了,你还爱他(她)吗?你最爱谁?作为父母,自己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希望能从孩子那里获得支持。这种做法对孩子的伤害太大了,会让孩子从此不相信世界上有任何美好的感情。

  其实,不止是婚姻中有问题的家庭,所有的家庭中,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在后面会讲惠惠的故事:由于她的妈妈对她爸爸很失望,言谈举止中会暴露出对丈夫的藐视,造成了惠惠瞧不起爸爸。以后惠惠成年后,会习惯性地如此这般地对待自己的丈夫,不管她的丈夫是富翁还是乞丐。

  正文 第三节、爸爸妈妈的爱不能像母鸡(1)

  无论婚姻中有什么样的矛盾,为了我们孩子的顺利成长,面对幼小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克制,而且父母永远都不要忘了自己有关心和爱护子女的责任,至少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美]珍妮•艾里姆

  爱孩子不仅是保护孩子

  好妈妈要牢记:好的生活环境并不仅仅是让孩子吃好喝好不受气,对孩子来说,心理的健康成长更重要。好的品格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幸福。

  儿童时的成长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命运。孩子在成长环境中会受到很多人和事的影响,比如保姆、比如父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更大,他们给孩子怎样的成长环境,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对父母来说,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更具有挑战性。然而,很多父母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很多父母都说,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是自己最大的愿望。不过,什么样的快乐健康才是真正的快乐健康呢?很多父母自己都没想明白。

  惠惠是妈妈卧床10个月,小心地保胎才生下的心肝宝贝。在这之前,惠惠的妈妈已经经历了四次流产。惠惠从小就独享全家所有人的爱。惠惠真的就像全家人的心尖尖一样,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

  惠惠的爸爸是一个普通的工人,有一天工作时突然发作癫痫病。经过一番努力,劳动仲裁认定,惠惠爸爸的发病诱因是不正常的工作环境,因此算工伤。惠惠的爸爸从此没有了下岗裁员的风险,但是企业不景气,收入当然也高不到哪里去。惠惠的妈妈是一个出纳,在单位应付各种压力,也比较辛苦。他们对自己生活中的烦恼心有不甘,但是又没能力改变。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自己的宝贝女儿能过上高阶层的生活,摆脱他们这样困窘的日子。

  惠惠从小就显得同别的孩子不太一样,她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别人不小心碰了她一下,或说了一句什么不好的话,惠惠会毫不犹豫地打过去或骂人家。惠惠四岁时,跟妈妈去单位玩。有一个阿姨逗惠惠,把橘子皮托在手上,问惠惠吃不吃。惠惠拿起橘子皮就朝阿姨扔去,嘴里还骂:去你妈的。

  但是惠惠并不是对所有人都这样的。她有一个同龄的小朋友不具备的本领:在一群人中,她能准确分清谁是领导,谁的官更大些。有一次惠惠的妈妈带她参加单位的聚餐,饭吃到一半,惠惠突然举杯站起来,大声提议,要祝王伯伯万寿无疆。王伯伯是妈妈的顶头上司。所有人都愣住了,然后笑倒了所有聚餐的人。惠惠非常得意。还有一次,是妈妈单位组织游园。那天王伯伯没去,另外一个女领导带队。惠惠剥好荔枝,很殷勤地送过去,让这个阿姨吃。别的阿姨逗惠惠,说,这个阿姨不喜欢吃荔枝,你给我剥吧,我爱吃。惠惠看着阿姨,很认真地说:滚。

  正文 第三节、爸爸妈妈的爱不能像母鸡(2)

  惠惠毕竟还是孩子,童言无忌,经常说一些让别人吃惊的话。她说:我以后要嫁有钱人,不能找像我爸爸这样的人。我爸爸就是一个没本事的小男人。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她妈妈就在一旁微笑地听着。

  惠惠上学后,学习比较吃力,她妈妈非常着急。她说惠惠不笨呀,所有的老师都喜欢惠惠,可是为什么学习这么让人不省心?惠惠确实不笨,要不然,她也分不清谁的官衔高,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她把注意力都放在领会老师的意图上,她还有多少精力来学习!

  惠惠的父母对她小心呵护,但是惠惠让他们忍无可忍时,他们也会大发脾气。有一次,惠惠的任性让很多人在场的人非常气愤,大家纷纷指责惠惠和妈妈。妈妈恼羞成怒,抓住惠惠使劲地揍了一顿,甚至一脚把惠惠踢出去老远。遭到暴打的惠惠拼命讨好妈妈,不停地说妈妈你别生气了,我不这样了,以求能安抚妈妈的怒气。

  惠惠的父母同样没给惠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并不是让孩子吃好喝好不受气。对孩子来说,心理的健康成长更重要。好的品格会带来孩子一生的幸福。惠惠的父母同别的父母一样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渴望女儿能出人头地,他们希望女儿不像他们这样活得窝囊。但是,他们自己并不知道,给孩子一个怎样的成长环境才是对女儿最好的。

  惠惠的妈妈继续对女儿的成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惠惠小升初时,妈妈担心女儿考不上好一点的中学,求人为女儿写了人、事、景作文各一篇,让女儿背熟应考。但是,以后呢?以后妈妈的势力范围达不到时,妈妈还怎么帮助惠惠呢!

  、爸爸妈妈也要培训上岗

  、好妈妈要牢记:家庭教育包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包括家长的自我教育。

  、任何人不可能没有缺点,但是作为父母需要能早点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不断改进,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首先,父母一定要约束自己的行为。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蒙昧的双眼带来清明,给羸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环境,而孩子就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成熟长大的。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同金钱和权势无关,但对父母或者看护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的成长过程,需要父母约束自己的行为,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孩子个性的形成,社会行为的获得,大多都是在家庭中得到的。早期孩子与父母的相互作用,对孩子以后性格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都是通过父母形成并建立起来的。父母本身的性格特点、价值标准、是非判断等都会强烈地影响到他们的后代。

  其次,父母要不断学习。

  正文 第三节、爸爸妈妈的爱不能像母鸡(3)

  成长的环境对孩子至关重要,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成长环境在孩子身上打下的烙印就越来越明显,而这烙印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影响他一生的喜怒哀乐和幸福。成长是由一个又一个的细节组成的。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就是帮他们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这道路包括孩子的心理、孩子的思想、孩子的行为等多方面。所以成长环境的第一个作用就是选择,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念,选择正确的心理心态,等等。

  任何人的教育都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果。家庭教育包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包括家长的自我教育。做父母的需要努力提高自己,需要不断学习,要不断检查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单纯指责孩子。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家长,才能真正担当起为孩子把关的重任。

  父母该给孩子怎样的爱

  好妈妈要牢记:多拥抱孩子,多亲吻孩子,可以把你的爱更好地传递给孩子。

  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是一件连母鸡都会做的事。

  但是,怎样才能给孩子正确的爱,却不是每个家长都认真思考过的。我们一直在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和家庭的影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和以后的生活至关重要。那么我们究竟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爱?

  我们一直说要给孩子最好的,要给孩子一件能受益终生的东西,那么这个东西就是父母的爱和教育:给孩子比较好的教育,用我们的人格和智慧影响孩子的人生。

  1.要有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孩子小的时候,对父母非常依恋。这种依恋是任何东西都难以取代的,可是现在的父母压力也非常大。身为父母,都希望能给孩子提供比较好的经济基础。于是,很多父母为了工作,牺牲了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实际上,在孩子的成长中,金钱永远不能取代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和爱护。同孩子多相处是孩子最需要的爱。

  女儿两岁时我非常忙碌,有一段时间持续加班,后来索性就住在办公室不回家了。女儿每天最大的快乐就是在我下班时去接我,看着我从班车上走下来,她就高兴地扑过去。那天,女儿又在班车站等我,看到全车的人都下来了也没有妈妈,她非常失望。有很多阿姨跟她说,你妈妈没坐班车,我带你回家吧。她动都不动,还在眼巴巴地看着车门,希望妈妈能走出来。又一个阿姨逗她说,跟我走吧,我带你去找妈妈。女儿就真的要跟阿姨去找妈妈。第二天,我听到同事跟我讲述女儿的事情,眼泪都流出来了。

  在孩子心中,每天都能见到妈妈,同妈妈一起玩耍一会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因此,不管你的工作多么忙碌,只要你为人父母,那么就一定要给孩子留出陪伴他成长和玩耍的时间。物质取代不了你的爱。

  2.不要怕孩子哭,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孩子的哭闹让很多父母非常尴尬,认为孩子哭闹就是淘气、捣乱,或者是故意同父母作对。其实,孩子没有这个概念,孩子心情不好、不舒服、不满意当然就会哭的。哭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运动。

  正文 第三节、爸爸妈妈的爱不能像母鸡(4)

  孩子小的时候,会因为饿了、不舒服了等各种原因哭闹,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哭了就一定表示了孩子的不满意和不舒服,一定要哄好孩子,直到孩子安静为止。孩子渐渐长大后,父母经常会要求孩子一直处在一种正常的状态下,不要哭闹,不要疯笑。可能我们自己成年了,为人父母后已经忘了自己小的时候是什么样。我们小的时候,也经常会有莫名的心情不好,或者心情激动的时候。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能会让童年时的我们心情低落。比如睡觉时被子没盖好,感觉很冷,我们起床后可能就会很不开心。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也有这种情绪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容忍了呢?对孩子来说,哭闹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的表现,当然,我们需要告诉孩子一些原则,而不是纵容孩子的无理取闹。

  3.多拥抱孩子,多抚摸孩子。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来自实际的体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身体的接触,包括抚摸和亲吻。小的孩子喜欢让父母抱在怀里,是因为孩子想同父母保持亲密。在父母怀中,他可以看到父母的脸,而他自己行走的时候,如果他的目光一直留恋在父母身上,他只能看到父母的腿。所以,多拥抱孩子,多亲吻孩子,可以把你的爱更好地传递给孩子。

  4.多带孩子玩耍,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玩对孩子的意义,同大人的休闲放松非常不同。孩子是在玩耍中完成自己的发育和成长。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初步具备了方向感、空间时间感、沟通的技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玩耍的过程也是孩子思维体现的过程。此外,玩耍还同孩子的语言表述能力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很会玩的孩子,讲故事的能力会比一般孩子强,更能够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经历和情感。

  陈鹤琴先生认为:孩子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而孩子的环境无非就两个方面:大自然和大社会。因此,对于学龄前儿童,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大自然包括动物、植物和各种自然现象,如花朵柳絮、雷鸣电闪,蜻蜓荷花、秋菊冬雪等。

  孩子在社会环境中、在与人的相互交往中学习和增长与人交往的经验和知识,并学会与他人情感的交流,进行着对儿童的发展更为重要的社会化过程。因此,社会环境可以教育儿童。社会环境需要适应孩子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符合他们的能力水平,比如各种聚会、节日庆典等。

  但是,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家长的压力很大,时间紧张,经常忽略了孩子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使孩子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少。很多孩子更多地与电脑、电视为伴,这制约了孩子的体能和身体的活跃能力,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以及自我保护。

  5.教孩子一些原则,懂得对原则的敬畏。我们说要无条件地接受孩子、爱孩子、尊重孩子的天性。但是很多时候,作为父母经常会困惑,不知道孩子的哪个行为是可以原谅的,哪个行为是必须要纠正的。太过放任纵容的孩子,在社交活动中会遇到交往的障碍。所以,我们在爱孩子、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要把握好原则,要让孩子学会尊重的原则,并保持对原则的敬畏,而这原则就是父母是否应该纠正孩子的界限。

  正文 第三节、爸爸妈妈的爱不能像母鸡(5)

  这个原则就是不能伤害自己,不能伤害别人。在这个大的前提下,对孩子的一些错误就可以判断是否要严格纠正还是可以原谅。制定了原则就要严格遵守,触犯了原则的举动一定要纠正,让孩子知道自己行动的界限。

  6.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孩子的心理是随着年龄不断发生变化和完善的过程,每个年龄都有其不同于其他年龄的特点。家长如果能正确认识到孩子在每个时期的特定的心理变化,就能更客观理性地看待孩子的成长。

  比如,2岁多的孩子,开始具有自我意识。这个时候,他们会专注于自己的选择,不顾家长的拒绝,坚持自己的要求。同时,他们还开始认识情绪,需要发泄和释放自己的脾气。孩子们对情绪的探索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期间,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就可能激怒孩子,或者父母根本就不知道孩子到底为什么发脾气。总之父母会觉得孩子越来越不好相处了。这个时候,父母同孩子经常会有冲突,很多家长难以控制自己的脾气,会暴怒,会惩罚孩子。但是,如果能正确认识到孩子的心理特点,父母就可以利用孩子对情绪的探索,而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为提升孩子的情商打下比较好的基础。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青春期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普遍认为人生有两个重要时期,一个是青春期,一个是更年期。但是现在,更年期受到更多的关注,更年期的父母也可以得到更多的体谅和照顾,但青春期则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青春期孩子的一些心理变化也经常受到父母的忽视。青春期心理变化非常大,身体、外貌、行为方式、情绪特点、人生观等都同儿童时期不同,而这些变化会让孩子不知所措,会使孩子产生困扰、焦虑等各种心理。同时,这个时候也正是孩子的学习压力大、负担重的时期。因此,青春期是孩子比较艰难的时期。

  很多孩子非常希望能找到知心的倾听者和引导者,来倾诉自己心中的困惑和烦恼,但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这个运气,能找到合适的交流对象。

  现在,高校的学生似乎与以前的大学生非常不同,经常有学生无力面对自己的烦恼,而采取极端的举动。这些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理难题,尤其是中学时竞争压力大的学生,他们在中学时主要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没有机会和时间来完成自己青春期的心理转变。但是到了大学后,功课轻松了很多,尤其在一些人文气息比较浓的学校,孩子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思想和理论。这些思想理论,同他们以前的价值观发生冲击和碰撞,让他们无所适从。这是孩子们心理变化最大,心中困惑最多的时期。很多学校为这个时期的孩子配备了心理咨询员,但是条件所限,不是所有的孩子在自己心理困惑的时候都有机会接受心理的疏导。

  父母应多关注孩子,去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并且及时疏导孩子、安抚孩子情绪的变化,使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7.让孩子有一个终身受益的爱好。爱好就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发泄情绪的方式。

  正文 第三节、爸爸妈妈的爱不能像母鸡(6)

  目前的社会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孩子们的生长环境同我们小时候的非常不同。孩子们可以接触的活动非常多,可以选择的兴趣班和特长班也非常多。很多孩子的业余生活都被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占满了。但是乱花渐欲迷人眼,选择多的时候,孩子和家长往往不能确切地知道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到底是什么。

  学龄前的儿童有爱好兴趣多样性和短暂性的特点,很多时候,孩子能否坚持到最后、能否把这个发展成为自己的爱好要看父母是否坚持。因此我们一再说,很多时候,孩子的选择就是父母选择的结果。

  但是,父母的选择并不是说要父母强迫孩子爱好和喜欢。现在的父母和老师都比较注重维护孩子的兴趣,希望孩子能在快乐的玩耍中学到很多东西,因此,很多兴趣班都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但是,这只是让孩子喜欢学习的起点,保持兴趣还需要持续的努力,需要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成就感,比较少地有挫败感。孩子兴趣的丧失源于压力和畏难以及由此而来的逃避情绪。帮助孩子渡过这个关口,孩子就可以保持长时间的兴趣。

  不过,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很多孩子现在是全面撒网,兴趣班太多了。这样的后果就是挤压了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而且,兴趣太多了也就没有兴趣了。

  给孩子合适的爱,这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

  正文 第四节、妈妈的魔棒很神奇(1)

  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

  ——[美]泰曼•约翰逊

  妈妈的心态决定孩子的状态

  好妈妈要牢记: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父母对孩子的塑造和影响是全方位的。

  我曾经见过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

  这个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有五个姐姐,三个哥哥,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她家是非常传统的中国家庭,父亲一个人挣钱养活一大家人,所以父亲在家里是独一无二的权威。母亲要负责家里的一切,包括做父亲的出气筒,甚至在哥哥们长大后,母亲还要承受哥哥们的指责。母亲觉得自己活着真是非常的辛苦,她最大的愿望就是下辈子能做个男人。

  随着家里女儿渐渐长大,面对着如花似玉的女儿,妈妈非常担心自己的命运会在女儿们身上重演,每天她都会陷入深深的忧虑当中。晚上,她忙完了所有的事情后,都会搬个小凳子坐在女儿们睡觉的炕前,一边依次抚摩女儿们的头发脸庞,一边流着泪喃喃自语,以后你们都出嫁了,就不会再有这样的日子了。于是女儿们就都不嫁人,如果有谁在谈恋爱,家里的姐妹们会联合起来,一定要把事情搅黄。她们会把出现在家里的追求者轰出去,一次次,一年年。母亲去世后,大姐代替母亲坐在炕前那个板凳上,六个女人就这样相继年华老去。她们同哥哥们相处不好,断绝了来往,家里变成了老年女生宿舍,姐妹几人就这样相守着度日。她们顺从了母亲的意志,一辈子都在对男人的戒备和敌意中过日子。

  心理学认为,人的某些行为或习惯动作背后可能埋藏着某种深刻的无意识动机。而这种深刻的无意识,可能从你童年时就开始在你生活中存在,而且,它也将继续以这种方式存在于你的孩子身上。

  很多父母还发现性格和行为方式具有家族延续性。整个家庭的问题,同样会在孩子身上有所表现。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抱怨说:我们家的小孩随根儿,跟某某一模一样。孩子的问题,永远都是大人的问题,还是要在我们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父母对孩子的塑造和影响是全方位的。

  所谓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会在家族中遗传延续是指,由于孩子在某种性格和行为方式中浸泡长大,尽管他可能非常不喜欢这种方式,但是,儿童时成长的环境会给他造成终身的烙印。成年后,他会不知不觉地延续这种方式和性格。

  正文 第四节、妈妈的魔棒很神奇(2)

  妈妈的性格影响孩子的性格

  好妈妈要牢记:作为父母,你的行动永远比你的语言更有说服力。

  甜甜的姥姥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个人,有很多年,我一直试图分析她的心理,追述她童年时期心理的起源。由于对她家祖孙三代非常熟悉,我也目睹了性格和行为方式是怎样从姥姥、通过妈妈、最终遗传给甜甜。

  甜甜的姥姥是一个非常辛苦的人。她辛勤地工作,希望能为自己和家人换来好的生活。但是,生活的压力很大,不如意的事情太多。甜甜姥姥渐渐养成了要强的性格,她需要生活在自己的掌控之内。

  她对自己的女儿照顾周到,管束严格,不容许女儿有一点点自己的主张。从甜甜姥姥的角度来看,她自己是一个尽职的母亲,她用自己的经验和阅历练就了一双慧眼,为女儿密密地织了一道防护网。她决定女儿的前程,决定女儿的婚姻,决定女儿的衣物增减……

  甜甜的妈妈对甜甜的姥姥唯命是从,做什么事情都要看甜甜姥姥的脸色。在她自己的生活中,似乎没有主见,如果甜甜姥姥不发话,很难见她有什么行动。但是,她对待自己的女儿却一改温吞的脾气,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甜甜性格懦弱,如同当年的妈妈,问她什么问题,她都会回答说要回家问妈妈。

  1.性格的起源

  甜甜姥姥那个年代的孩子,很少从父母那里得到爱,感受更多的是威严。甜甜的姥姥有一个极具权威的父亲,在大家族中,甚至在整个村子中都有威信,他可掌控一切,包括甜甜姥姥的一生,当然也包括她的婚姻。婚前,她就认识后来成为她丈夫的甜甜姥爷,她不喜欢,但是父母认定了就是这个人,她无力改变父母的决定。于是,怀着委屈和无奈,甜甜姥姥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当然在她的新家庭中,她不由自主地开始扮演起自己的父亲在生活中的样子,她强势地主导自己的生活。

  一般来说,强势的人的性格特点是:渴望能控制所有可能影响自己生活的人。他们无法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富有进攻性,即便在他们帮助别人的时候,也是通过施加压力来实现。他们还常常把事物极端化,要么是好,要么是坏,没有中间状态。

  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影响了甜甜姥姥的性格,她畏惧父母的威严,但又强烈地渴望被爱。有了孩子后,她把自己的爱全部给了孩子。对她来说,孩子就是她一生的寄托,也是她未来的保障。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甜甜的姥姥是把内心理想的自我投射到孩子身上,因此,她给孩子爱,她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实际上是想要弥补自己童年缺失的爱。她不关心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以及孩子的成长到底都需要什么,她只要塑造出自己理想的孩子。她认为孩子并不了解他们自己,也不需要什么感受,只有她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也只有她才是最能为孩子承担责任的人。

  正文 第四节、妈妈的魔棒很神奇(3)

  2.性格的延续

  甜甜姥姥的强势,影响了甜甜的妈妈一生。她无力摆脱这种强势,索性就依靠在这强势上,逐渐弱化自己的性格,以适应强势的妈妈。但是,在甜甜妈妈的骨子里,她认为强势的母亲是正常的模式。尽管她在生活中很弱势,但她当了妈妈后,她会不由自主地努力扮演强势妈妈的角色。她从没发现,她对自己生活的诸多不满意都来源于她的性格,而她又强迫她的女儿有一个同她一样的童年,最终形成同她一样的性格。

  关于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家族遗传延续性,如果仔细观察,在我们周围就有非常多的案例。很多家长过于轻率地把这种现象归结于遗传基因,其实遗传基因只是非常浅层的一个方面。对孩子来说,后天的生活环境、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最主要的成长养分。

  好的孩子其实不是通过大道理教育出来的,而是训练引导产生的。作为父母,你的行动永远比你的语言更有说服力。我听过很多家长抱怨,说孩子磨蹭、不专心、贪玩等等。孩子身上的问题,几乎都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原型。家长在抱怨孩子的时候,有没有好好审视自己呢?

  妈妈的行为左右孩子的行为

  好妈妈要牢记:如果你想培养出龙凤来,请你一定要先把自己变成龙凤,至少在孩子面前,请你一定是龙凤。

  乐乐三岁,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小男孩,但是,最近他的妈妈发现他有很多问题,比如倔强、顶嘴、大发脾气、经常会打妈妈。他妈妈以为他到了逆反期,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切并没有改变。如果你听到乐乐的妈妈描述她们家一天的情景,你也会非常郁闷的。

  乐乐的妈妈对乐乐的要求比较严格。她说好的习惯是要从小培养的,她要把乐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孩子。所以如果乐乐做的不好,她会训斥乐乐,会惩罚他。比如,乐乐与同学一起下楼,他的妈妈就会跟乐乐说,一个有礼貌的男孩子,应该走在女孩子的后面,并且要本来同小朋友并肩走的乐乐错后一步。乐乐不乐意,她就直接把乐乐拉下来。乐乐的玩具在家里得扔四处都是,乐乐的妈妈让他自己收拾,乐乐说:妈妈你给我收拾吧。乐乐的妈妈很严肃地告诉乐乐:我是你妈,不是你老妈子。然后乐乐一个人哭泣,乐乐的妈妈在另外一个房间生气。乐乐中午同表哥玩得很开心,不想午睡,妈妈说好吧,今天你自己安排时间。乐乐玩到四点钟,终于困了,可他五点钟还有英语课。刚迷糊了一会儿的乐乐被妈妈揪起来去上课,乐乐大哭,他要睡觉。乐乐妈妈一边数落乐乐,一边拉着使劲挣扎的乐乐要出门。乐乐就不出门,他不要上课了。母子间的斗争持续了一个小时,英语课快结束时,乐乐终于到了教室。乐乐母子之间每天冲突不断。乐乐的妈妈说,她要求乐乐对自己所有的事情负责,但是乐乐的不懂事让她非常苦恼。

  正文 第四节、妈妈的魔棒很神奇(4)

  乐乐妈妈可能忘了,法律认为:小孩子是无行为能力责任人。把孩子看做正常的家庭中的一员是没错的,但是,为什么孩子要用比我们小的碗吃饭?为什么小孩子睡的床比我们的短?为什么孩子要先上幼儿园、上小学,而不是一下子就让他们独立?因为孩子还没长大,他还在体会学习中,他怎么可能对自己的全部行为负责呢!

  心理学家认为,生活中很多困扰我们的问题实际都是心理问题。

  乐乐妈妈严格要求孩子,在我们周围非常有代表性。我发现现在两个极端的家长非常多,一边是严格要求的,说要让孩子优秀;一边是放任的,说要让孩子快乐成长。一般严格要求的家长有自己的背景。我自己觉得,家长体会到生活压力大的对孩子的期望值比较高,她通常会严格要求孩子,希望孩子从小努力,等长大了能比自己如今过得轻松;而如果家长生活比较安逸,压力相对不大,期望值也比较低,她会选择让孩子自由成长,不会对孩子的学前教育倾注非常多的心思。当然这不是绝对的,还同家长的经历和教育背景等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成为父母后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很多时候是我们的父母曾经怎样对待我们的经历的照搬。我们父母对待我们的态度,是根植在我们的潜意识里的。当我们的孩子出生后,我们童年的心理会浮现出来,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如果父母有个不愉快、不被尊重的童年,以后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就会暴躁。孩童时期的经历将影响几代人。孩子对不同的行为方式会回报不同的态度。

  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乐乐的爸爸非常爱乐乐。他脾气也很好,总是和声细雨的,虽然乐乐犯错误他会严厉惩罚,但是只要有时间,他都愿意陪着乐乐。乐乐非常不愿意在爸爸面前暴露自己的缺点。爸爸对他说话,稍有一点点批评的意思,他都会哭。乐乐对爸爸说话,也很少顶嘴、发脾气。

  乐乐同爸爸的相处关系反映了,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乐乐的爸爸平时就给了乐乐足够的尊重,乐乐愿意在尊重自己的人面前维护一个好的形象。

  尊重和平等是任何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和珍视的。教育孩子的前提首先是要尊重孩子。任何孩子,不管他是多么的幼小,他都是有尊严的,家长越尊重孩子,孩子越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符合家长心中的形象。为此,孩子愿意付出很多的努力。

  乐乐爸爸和妈妈的教育在他身上拉锯,对待不同的人,乐乐也回报不同的态度。由于妈妈在孩子的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渐渐地,妈妈的性格和教育方式对乐乐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乐乐在更大程度上遗传了妈妈的脾气和秉性。

  一旦乐乐妈妈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虽然世上没有能改变一切的灵丹妙药,但是一个妈妈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做一切。现在乐乐妈妈在努力改变自己,她会在接乐乐时蹲下身子,给乐乐一个亲热的拥抱;在乐乐发脾气时,她会劝慰乐乐,等着他自己平复;在乐乐要求她陪同做什么时,她也不会像以前一样一走了之了。她比以前好像多了很多耐心,她在尽量控制自己。乐乐的改变要比妈妈的改变慢一点,但是只要妈妈在变,乐乐一定也会改变。乐乐不经常发脾气了,他对妈妈说:妈妈,我喜欢你经常抱着我。他开始跟妈妈撒娇了……对乐乐来说,妈妈是一个可爱的妈妈,而他自己也努力可爱起来。

  正文 第四节、妈妈的魔棒很神奇(5)

  父母该怎样正确影响孩子

  好妈妈要牢记:父母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自己在言传身教。父母的性格、处事方式都会通过行动有所表现,而小孩子会认真观察你的一举一动,会向你学习,从而把你的行动、你的性格、你的处事方式演变成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处事方式、自己的行为。

  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的教育目标应该从身体、智力、情感三个方面展开。而教育首先要解决怎样做人的问题,培养孩子具有协作精神、同情心和服务他人的精神。家庭教育是完成儿童教育的重要场所,父母要尽可能给孩子正确的影响。

  首先,父母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自己在言传身教。父母的性格、处事方式都会通过行动有所表现,而小孩子会认真观察你的一举一动,会向你学习,从而把你的行动、你的性格、你的处事方式演变成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处事方式、自己的行为。

  陈鹤琴先生说:“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的第一条原则,就是要遵从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孩子;随着孩子社交圈子的增大,老师也在小孩子那里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但由于孩子与父母相处时间长,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仍然十分大。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

  许露是五岁女孩,她是幼儿园里非常让老师头痛的孩子:攻击性强,欺负别的孩子,上课不遵守纪律,自控力很差。老师几乎天天跟家长告状。家长对老师的数落既无奈又尴尬。于是经常看到暴怒的家长当着老师的面教训孩子。

  有一次,老师又跟许露的爸爸告状。许露的爸爸不顾周围有众多家长和小朋友,大声地怒斥孩子:以后别让我知道你再这样,不然我打你会比你妈还狠,你听到了吗?许露根本就不在乎,笑眯眯地点头说,听到了。

  许露的妈妈家教很严格,经常因为女儿淘气调皮打她。有一次,因为许露说了脏话,妈妈大怒,用缝衣针戳女儿的嘴巴,直到女儿承诺以后再也不这样了才罢手。但是,打是打了,可是没看到效果,女儿依旧无法无天。怒火中烧的许露父母认为还是打得不够狠,因此,许露挨打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许露在幼儿园里是最厉害的孩子。她经常欺负小朋友,会强迫别的小朋友每天给她带糖,否则就打小朋友,每天都有小朋友被她打哭。

  许露的父母在对许露的教育问题上采取了大棒政策。这使许露认识到,打人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式,而且,一个强大的人可以随便打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强迫他服从自己的命令。因此,她在自己的社会交往中就采用同样的方式,用同样的办法来对待小朋友。

  而用打来管理孩子的方法几乎是很少有成效的。习惯性的挨打会带来两种结果,一种是让孩子屈从外来的暴力,不会自我保护,逆来顺受。另一种就是孩子会更加逆反,会以牙还牙。而这两种结果都不是家长想要看到的。

  其次,要给孩子创造和培养一个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饮食习惯、睡眠习惯、户外运动的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等。好的生活习惯会陪伴孩子一生,也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再次,要带孩子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让孩子学习同别人正常交往的技巧。孩子对交往的很多规则是在应用中得以了解和熟悉的,因此,要尽可能地多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这样会让孩子有机会去体验和学习如何同别人交往。

  最后,要培养孩子对科学和知识的热爱,可以带孩子多参加科学活动和艺术活动。一个具有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在社会交往中会游刃有余。当然,很多知识的理解前提都是对语言描述的理解,因此,语文活动也是孩子从小必不可少的。这包括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和儿歌,陪孩子阅读等诸多方面。

  正文 第五节、照顾孩子的人很重要(1)

  脾气大的保姆和大脾气的孩子

  好妈妈要牢记:如果自己没有时间可以亲自看护孩子长大、必须要请保姆的家长,应该事先对保姆做好岗前培训,至少给保姆列出一个工作准则,告诉他们哪些是家长不希望看到的,哪些是保姆要努力做到的。

  小涛的妈妈是医生,平时工作忙,早出晚归的,还要经常值夜班。小涛的爸爸工作也忙,几乎不怎么带孩子。所以,小涛差不多一出生就由保姆全天候地照顾。

  这个保姆是小涛的妈妈在老家找来的,是妈妈的一个远房亲戚,17岁,老实,不爱说话,性格不活跃。妈妈对这个保姆非常满意,因为是自己的亲戚,所以不会对小涛不好。另外,知根知底的,各方面都让人放心。

  小涛两岁时长成了一个漂亮的小男孩,浓眉大眼,帅气十足。但是他从来不叫人,不同除了父母家人以外的任何人打招呼。如果有阿姨拉着他要逗他玩,他就打对方的手,然后骑着自己的小车去轧人家,最后扬长而去。几次下来,院子里就没人搭理他了。

  小涛的妈妈对这个情况一无所知。不过她慢慢发现,小涛很依恋保姆,在家里只有保姆能管住小涛。保姆一板脸,小涛就主动说:“阿姨你别生气了,我错了。”然后凑过去,逗阿姨笑。看着小涛和阿姨之间的这种依恋,妈妈就更放心地把小涛托付给保姆了。

  小涛的妈妈是我的朋友。有一天我去看她,小涛还没回来,正和保姆在外面玩。同住的小涛的奶奶先诉苦了,她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她说她好怕这个保姆呀,经常就不高兴了,总在家里发脾气。儿子儿媳在家的时间不多,平时大部分时间就她们三人在一起。她如果有什么事情让保姆做,要小心地看她的脸色。保姆不高兴了,就一直沉着脸,谁跟她说话她都不理,还使小性子。干什么事情必须按照她的意思办,否则也不高兴。

  我问:“你儿子知道吗?”她说不敢告诉儿子,儿子媳妇工作忙,自己不能给他们帮忙,还要他们照顾,不能再这样那样地给他们添烦恼。保姆能带好小涛就好了。正说着话,保姆回来了。奶奶马上就换上笑脸问小涛:今天有没有听阿姨的话呀,把阿姨累坏了吧……

  小涛对我不怎么搭理,不过我很小心地哄着他,请他带我去看他的动物王国,对他所有的不友好我都不在意。他让我怎么陪他玩,我就怎么做。半个小时以后,我成了他最喜欢的阿姨。一个小时以后,我要离开时他在门边号啕大哭,拉着门不让我走,要走也行,带上他一起走。最后,我许诺很快再来看他,再陪他一起玩才能离开。我同小涛在一起相处了一个小时十五分钟,前半个小时我在讨好他,后半个小时我能感受到他的开心,还有十五分钟,他在用哭泣挽留一个他很难得到的玩伴。

  正文 第五节、照顾孩子的人很重要(2)

  妈妈们知道小涛是哪里出了问题吗?小涛的问题就是成长环境不好。对于小涛来说,他的环境就是每天24小时陪伴他的保姆。

  从小涛***抱怨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保姆脾气不好,她经常会生气,生气后不能自我控制,会把怒火发泄给周围的人,或者是周围弱势的人。由于相对强势的小涛的父母不经常在家,所以深受其害的就是小涛和他的奶奶。而小涛的父母对这个家庭中弱势群体的处境几乎不了解。

  小涛父母看到的小涛对保姆的依恋,其实是因为在小涛的环境中他经常处于保姆的高压下。保姆心情不好时会殃及小涛,为了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小涛会讨好保姆,以免自己遭受更大的麻烦。同时,保姆又成了小涛的榜样,他通过他能看到的,学习如何同别人相处。所以,他会对别人的招呼反应冷淡,他会有些许的暴力倾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不渴望爱,在有人能温柔地陪伴他、对他百依百顺时,他那么希望这样的时间能长久一点。

  心理学认为,如果看护人的情绪不稳定,对待孩子的态度反复无常,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般会努力调整自己的行为,观察看护人的态度,来讨好看护人,减轻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久而久之,孩子会努力隐藏自己内心的意愿,而下意识地讨好所有的人。这些孩子成年后,总是不自觉地看别人的脸色,揣摩别人的心思,为了赢得别人的好感放弃自我。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同别人相处,情商不高,最终他们会敏感、胆小、不信任别人,做任何事情都难以坚持。

  但是,在小涛的事情中,我并不认为整个过程小涛的保姆有什么错误,出了错误的是他的父母和奶奶。对于一个17岁的保姆来说,她自己几乎也就是一个孩子,她不具有我们身为父母所具有的母性。她非常可能十分不喜欢小孩,做保姆对她来说就是一份工作。她的成长经历告诉她,看孩子无非就是看着他,别让他出事,而对孩子的爱和关心对她来说是完全没必要的。她的生活中可能有很多的不如意、有很多的失落,她对人没耐心、没礼貌,这一切都反映在她平时同小涛的接触中。但是,看到这所有的一切,小涛的家里没有任何声音告诉过她,她应该怎么对待小涛。比如请她对待小涛要有耐心,请她在小涛面前要克制自己的情绪等等。没人教她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等有一天一直对此置若罔闻的小涛妈妈突然张开茫然的眼睛看到事实时,她又非常气愤,把所有的怨气都发泄到保姆身上,认为保姆很不合格。问题在于,她事先有告诉过保姆什么才是合格的标准了吗?小涛的奶奶对保姆的一些缺点深有体会,但是她怕打破生活中已有的平衡,所以她小心翼翼地讨好保姆,这无形中是在纵容保姆的坏行为。

  所以,如果自己没有时间可以亲自看护孩子长大、必须要请保姆的家长,应该事先对保姆做好岗前培训,至少给保姆列出一个工作准则,告诉他们哪些是家长不希望看到的,哪些是保姆要努力做到的。

  正文 第五节、照顾孩子的人很重要(3)

  有很多妈妈认为,请保姆就是把孩子无保障地交到保姆手里,所以一定要对他们好,否则保姆会在背地里欺负孩子。这种心情我真是很能理解,因为我也曾经对家里的保姆百般顺从,生怕让她记恨报复在我孩子身上。可是我发现,我越这样保姆越是难以管理。她可以毫无愧色地跟我提各种各样的要求,如果我拒绝她就会非常不高兴。我希望她能有的自觉自律,在她身上根本就看不到。我觉得她既然出来工作了,就是职业女性,至少应该遵守基本的职业规范,可我渐渐意识到,我的这个想法分明是不切实际的。

  目前大多数的妈妈都只敢要求保姆尽心看护好孩子,别出意外,对孩子要好,要温柔,要体贴,要让我们的心肝宝贝健康愉快地生活。如果万一有几个保姆具有一点育儿知识,能按照孩子的心理来对待孩子,那妈妈们真是觉得自己什么时候烧了高香,睡觉都能笑出声来。但是问题在于,每个人对好的标准是不同的。保姆会说:我对孩子够好了,不打不骂,你还要怎么样;家长会说,你对孩子不理不睬,这不就是冷暴力吗!保姆又说:什么冷暴力,就你们事多,我连听都没听过。家长想,我对你这么好,就是要让你对孩子好,让你自觉,替我解决后顾之忧,专心照顾孩子,可是你怎么就利用我的善良,不好好做你的工作呢!保姆心里还嘀咕呢:这些事情不是你应该给我解决的吗?以前你就给我办了,怎么现在就不管了呢?再说邻居家的小芳,同样是保姆,人家享受的待遇比我好多了……

  其实,大多数的妈妈都希望能把保姆从雇佣关系转化到亲情关系的轨道上来,这样似乎就非常安心。但是你找保姆,就是希望她在你们双方都能接受的交易标准内,部分地替代你完成你在家庭中的工作,而不是给自己找个亲戚。如果能做到双赢,她的工作让你满意,你们的关系也处理得非常好,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认为,你还是要想明白你最想要什么,应该事先把相处关系和工作约定清楚。千万不要指望别人去体会你的心意,然后自动做到最好,这种可能性很小,难度也太大了。

  父亲的作用不能被母亲替代

  好妈妈要牢记:父亲的形象是否良好,会影响女孩子未来对异性的认识,进而影响女孩子未来的择偶观以及她的婚姻状况;而对于男孩子,父亲的形象会深刻影响他未来对同性的认知和认同,这对男孩子一样非常重要。

  在整个事情中,大家有听到小涛爸爸的声音吗?如果大家注意观察就会发现,现在的爸爸跟以前的爸爸真是非常的不一样,爸爸们比以前任何一代的爸爸都更爱孩子。他们对孩子充满了柔情,他们喜欢孩子绕膝玩耍的感觉,他们喜欢听到一个小东西满怀爱的感情叫他们爸爸。我一直在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是因为,目前的中国一个家庭只能拥有一个孩子,孩子比较宝贵了。爸爸们对这唯一的后代的感情也会增加;还有就是,现代社会压力过大,男人们回家后在孩子身上可以感到压力减轻后的满足;第三个,我认为是现在的爸爸们对自己成长过程中对父爱的渴望,影射到自己做父亲以后,他会把这种遗憾在自己孩子身上加倍弥补,以补偿自己儿童时感情的缺失。

  正文 第五节、照顾孩子的人很重要(4)

  可是有一点,他们并没有同自己的父辈有什么大的不同,就是在孩子的成长中,父亲的角色基本还是隐藏在母亲之后的。这个可能同家庭的分工有很大的关系。母亲负责照料孩子的全部,父亲渐渐地就丧失了话语权。你看,在交流孩子教育问题的几乎都是母亲。其实有很多时候,父亲看待问题比母亲更直接,父亲解决问题也比母亲更有效。如果父亲能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效果会更好。

  中国的家庭一向讲究明确的分工,女主内,男主外。教育孩子就是母亲的责任,而父亲的责任就是挣钱养家。其实,父亲在家庭中对子女成长所起的作用是母亲不能替代的。一般来说,父亲往往会在自信独立、大胆果断、坚韧豪爽等方面给予子女更多的影响,而母亲则更具有细致耐心、温柔体贴、关爱有加的特点。父亲和母亲的不同特性,平衡了孩子对世界的感知。所以父亲的教育和母亲的教育是不能互相取代的,只能是互相弥补。同样,父亲对孩子未来的性别意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父亲的形象是否良好,会影响女孩子未来对异性的认识,进而影响女孩子未来的择偶观以及她的婚姻状况;而对于男孩子,父亲的形象会深刻影响他未来对同性的认知和认同,这对男孩子一样非常重要。

  根据小涛的情况,我建议他的妈妈减少小涛同保姆的接触,尽快把小涛送到正规的公立幼儿园。之所以选正规的公立幼儿园,是因为这样的幼儿园老师流动性不大,能让孩子尽快适应。而且,老师一般都受到过专业的训练,对孩子的成长和心理会有很大的帮助。孩子需要在专业的老师和同龄的小朋友中学会如何同人相处。

  半年后,小涛全家到我家来玩。小涛同我女儿在一起,不知道两个人在玩什么,反正嘀嘀咕咕的,自有自的乐趣。我还是担心小涛会有暴力倾向,所以很小心地观察他们的游戏。但是,小涛表现非常好,我看到玩耍过程中他们有商量,有分享。小涛的妈妈对小涛的现状非常满意。她说,我们小涛也得叫你妈妈呀,因为听了你的话,我们才知道小涛的问题……我觉得这是对我最大的赞美。

  挑选保姆的几个关键

  好妈妈要牢记:对很多父母来说,把孩子交给保姆是一个无奈的选择。那么怎么才能放心地把我们的孩子交给保姆呢?

  1.选择合适的保姆

  既然我们只能把孩子交给并不熟悉的保姆,就需要我们睁大眼睛,为孩子选择一个好的保姆。选择一个好的保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保姆本人的性格。保姆的性格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性格温柔、开朗、和善的保姆,一定会带出讨人喜欢的孩子,而沉默寡言的保姆带出的孩子一般不善与人交往。

  我曾经见过一个因为换了保姆而性格也发生变化的孩子。一般来说,开朗温柔的保姆能很快拥有朋友,受大人的影响孩子也会有很多可以接触的伙伴。所以为孩子选择保姆,保姆的性格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正文 第五节、照顾孩子的人很重要(5)

  平平的保姆不爱说话,在别的家长带着孩子玩耍的时候,平平的保姆很少带她参与,更多的时候就是带她在小区内外一圈圈地转,转够了回家。所以平平少言寡语,独来独往,见人不打招呼,经常是自己一人独自玩。这个保姆走了以后,新保姆很热情,喜欢说话,很快就同院子里常见的孩子家长混熟了。以后就经常带着平平在院子里聊天玩耍。很快,平平也有了变化,她不再独来独往,学会了如何同小伙伴交往,也有了自己的好朋友。

  ◎保姆是否爱孩子。带孩子同保姆进行一个近距离的接触,通过保姆对孩子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保姆是否爱孩子。一个真心爱孩子的保姆,可以为孩子做很多事情,她考虑事情的出发点也会更多地放在孩子身上。而如果保姆没有对孩子的爱,只是为了工作需要照看孩子,那么她照看孩子就会比较形式化,能不做的就不做了,没有主动性。

  顺利很不幸,他是唐氏儿,他的父母非常痛苦,难以接受这个事实。他们不愿意带顺利出去玩,怕别人不同的目光,他们自己也很少出门。夏日的早晨,顺利的爷爷在五六点钟天刚亮的时候,悄悄地带顺利在外面转一圈,大家陆续起床上班了,他就赶快把孩子带回家。顺利一岁左右时,爷爷奶奶回老家了,只好找一个保姆来带顺利。

  保姆初到顺利家,就觉得家庭气氛非常压抑,没有普通家庭的欢乐。妈妈总是在叹气,任凭顺利一个人躺在床上发呆。保姆觉得顺利非常可怜,她开始给顺利做抚触按摩,有事没事就跟顺利说话,经常带顺利出去找小朋友。顺利的父母吃惊地看到顺利居然有很大的变化。他经常笑,他开始咿咿呀呀了,他会坐了,他看起来同别的小朋友似乎区别并不太大。顺利的妈妈非常感谢这个保姆,因为她给顺利一家人带来了新的生活。现在,顺利妈妈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她在努力让顺利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她希望顺利以后能自立。

  能遇到一个爱孩子的保姆,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一个喜欢孩子的保姆通常愿意与孩子接触,会自然地与孩子进行交流,对孩子比较包容,也愿意让孩子去尝试新鲜的事物;而不喜欢孩子的保姆,对孩子就会缺乏爱心,与孩子很少有情感的交流。不能发自内心地关心孩子、爱护孩子,给孩子以温暖、拥抱和微笑。遇到事情会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保姆的文化修养。保姆除了照顾孩子的吃穿,还有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背诵一些儿歌、学会一点歌曲、听听故事是必然的。一个具备基本文化知识的保姆很轻松地就可以完成这个工作,而一个文化素养不高的保姆不会重视对孩子知识的灌输。此外,由于文化素养不高,眼界比较窄,思想有局限性,在同雇主的交流中也会有一些障碍。

  我曾经用过一个保姆,文化程度不高,小学都没有毕业。她做事情麻利,比较能干,我对她很满意。但是很快我发现她有很多问题,比如她不太注意语言,有时候会说粗话,而我女儿也很快就掌握了她的语言习惯。另外,她有很多根深蒂固的观念,使我们的沟通非常困难。每次我告诉她应该怎样对待女儿时,她都会表示不服气。她说农村那么多人,没用书本这一套,不是也长得挺好吗?事后我想,其实她是对很多东西无能为力,操作起来很有困难,因此造成她心理上的排斥。

  正文 第五节、照顾孩子的人很重要(6)

  ◎保姆的品行、保姆的家庭状况以及保姆同家人相处的融洽程度。我们把家和孩子交给保姆,自然要考察保姆的品行。品行好的保姆才能让人放心。一个保姆是否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也是要考察的重点。保姆同家人的相处状况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保姆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方式和态度。一个家庭融洽的保姆,一般性格开朗,更容易融入雇主家庭。

  ◎保证保姆的来源可靠。不管保姆是通过什么渠道认识的,都要确保对保姆的背景了解清楚。

  ◎保姆的健康状况。选择了保姆,决定要雇用以后,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应该是带保姆去体检,以防保姆有肝炎、肺结核、皮肤病等传染病传染给孩子。

  还有一个可能很多家长都会忽略的问题,就是要查清保姆或者其家族是否有精神类疾病史。把孩子托付给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是有很大的危险性的。

  2.岗前培训

  目前,很多保姆都经过一定的培训。一个受过训练的保姆,工作起来可以更得心应手,让雇主更放心。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家庭,具体到每一个需要照顾的孩子,又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因此,雇主自己的培训也尤为重要。岗前培训可以让保姆更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以及你对她的要求和标准是什么。

  ◎首先要同保姆沟通的是育儿理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和文化素养,大家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家长把孩子交给保姆,就是让保姆部分地替代自己照顾孩子,因此,使保姆的育儿理念同家长保持相近是很重要的一个工作。所以,对保姆的岗前培训,首先就要同保姆沟通你的育儿理念,要保证保姆平时对孩子的照顾方式不要与父母的观念和做法相去甚远。让保姆与你合作,是使孩子的家庭教育顺利进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要教给保姆安全知识。目前我们生活的环境同我们小的时候非常不同,安全隐患也比以前多了许多。对于很多保姆,安全意识不强可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我曾经看过一个调查,中介公司选出比较好的保姆接受家长的挑选时,90%的保姆不知道基本的育儿和安全常识。比如,保姆不知道孩子发烧时应该怎样处理,不知道发烧的孩子不能捂着被子发汗。因此,在保姆上岗前,进行全方位的安全知识培训非常有必要。安全知识包括医学急救常识和日常生活安全知识等。

  比如,孩子气管吸入异物应该如何处理;

  孩子不小心烫伤应该如何处理;

  孩子意外受伤应该怎么做;

  孩子发烧时应该如何降温;

  告诉保姆要避免让孩子接触道绳索、细线等物品,以免意外窒息;

  不要抱孩子站在窗台上或窗口前,一定不要让孩子独自攀爬窗户等容易发生高空坠落的地方;

  不要离开孩子,不要把孩子托付给他人,哪怕这个人是你平时熟悉的也不行;

  让保姆熟悉常用的报警电话,包括110、120、999、家长的电话以及物业的电话等;

  告诉保姆,家里突然失火该怎么处理;

  煤气泄露应该怎么处理;

  电器漏电应该怎么处理;

  电梯突然出了故障该怎么处理。

  正文 第五节、照顾孩子的人很重要(7)

  很多保姆不知道电梯出了事故时自己应该怎么做,要告诉保姆怎样使用电梯内的报警电话,万一电梯发生高空坠落,要冷静地把每一楼层都按亮,希望电梯能停下来。

  告诉保姆,不要带孩子去串门,也不要带别人回家来聊天,不要同陌生人搭话,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约定工作内容。对于保姆,既照顾孩子又做家务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要对保姆的工作事先有一个约定,你希望保姆怎么做,希望保姆完成什么工作,约定范围之外的工作还需要家长来承担。

  ◎可以为孩子列一个时间表。家长对保姆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上班了,保姆独自照顾孩子的时候,对保姆和孩子的生活家长一无所知。其实,很多时候保姆不知道应该带孩子做什么。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看到保姆带孩子在外面玩,就是在家看电视。但是,如果家长把孩子的时间事先做一个安排,保姆就很好操作了。时间表可以从衣食住行几个方面安排。早晨几点吃早饭,几点听故事,几点吃水果,几点唱歌,几点睡觉,几点出去玩,几点听音乐。这样也可以给尽可能为孩子安排一个有规律的生活。

  同保姆相处的N个细节

  1.不要把孩子交给保姆后自己做甩手掌柜。再好的保姆也不能完全替代父母,所以在你的时间和精力允许的范围内,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陪伴孩子,而不是把孩子完全托付给保姆。这样首先可以培养亲子感情,也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

  2.要有时间陪孩子聊天。陪伴孩子聊天的过程,是对保姆工作进行考察的过程,也是亲子交流很重要的环节。任何孩子都非常渴望能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抚,因此,不管家里的保姆多么能干,不管你的工作多么忙碌,作为父母,一定要给孩子留出时间陪他们聊天,给他们讲故事。

  3.请保姆多抱孩子,多抚摸孩子。

  4.与保姆建立良好的沟通,每天要向保姆询问孩子的生活细节。在诸多的生活小事中可能会发现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都是平时保姆忽略了的。而保姆知道你很关注生活小事,她也会尽量细致起来,否则她可能就会粗枝大叶了。

  留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细节可以告诉我们这个保姆是否合格,我们是否需要换保姆。

  1.孩子不喜欢保姆了,哭闹着不愿意离开父母,不想同保姆待在一起。这个时候父母需要注意观察,保姆是否过于严厉,孩子是否受过体罚、责骂、恐吓等。有很多保姆为了让孩子听话,经常吓唬孩子或者打骂孩子,孩子会害怕保姆。这时孩子的表现就是粘着父母,用哭闹阻止父母的离开。

  2.孩子身上经常有伤痕,或者孩子经常生病。小孩子好动受伤是难免的,但是如果孩子经常遭遇意外的伤害,说明保姆对孩子的关注不够,不是个尽职尽责的保姆。小孩子很容易生病,但是如果孩子突然开始频繁生病,说明保姆没有掌握好照顾孩子的技巧。

  3.孩子喜欢打人或骂人。如果父母平时不喜欢打骂孩子,那么就要考虑保姆是否打骂孩子,因为孩子就是看护人的镜子。

  4.如果你同保姆交流时,保姆总能找到很多理由为自己辩解,那么这个保姆不要也罢。一个总是寻找借口的保姆不是一个负责任的保姆,双方也很难顺利沟通。

  5.家里的电话经常占线。煲电话粥的保姆很少有心思放在孩子身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夫妻闹离婚,娃被爸爸扔在幼儿园!别让孩子为你失败的婚姻买单
“那个真正的我,是如何诞生的?”
跟超级保姆学:80后当爸爸妈妈 家规不可或缺
家庭教育心得
4岁孩子被遗弃幼儿园3天,不见家长接,打开书包后,老师傻眼了
四大原因告诉你 为什么会出现“丧偶式育儿”?(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