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圣心源:精华滋生;糟粕传导。

我,学徒11,被黄师“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思想深深折服,立志学习《黄元御医学全书》。我自学为主,这是我个人汇总的学习笔记,为了不误导大家,建议大家多多看原著。如确实想参考这个学习笔记,建议你结合《黄元御医学全书》。

我在学习过程中,非常希望有人可以一起探讨黄元御学说,故虽才疏学浅,切冒昧组建了“感悟黄元御”的微信公众号与微信讨论群,希望借此拜会学习黄师之学的各路英雄,相互切磋,相互帮助。组建了“感悟黄元御”的微信公众号与微信讨论群,最终目的就是形成文档“《黄元御医学全书》读注笔记”,以汇总大家对黄师学说的一致理解。希望大家一起来为这个文档努力,为推广黄师学说努力。我负责将大家一起学习的心得规整、发布。我当前手上有《黄元御医学全书》电子版与“《黄元御医学全书》读注笔记”半成品,加入微信群可以获得。

交流微信公众号:感悟黄元御(从公众号菜单加入微信群就可以得到电子版文档)。

                           

交流联系地址:3077767324@qq.com


《四圣心源.卷一天人解.精华滋生》

阴生于上,胃以纯阳而含阴气,有阴则降,浊阴下降,是以清虚而善容纳。阳生于下,脾以纯阴而含阳气,有阳则升,清阳上升,是以温暖而善消磨。水谷入胃,脾阳磨化,渣滓下传,而为粪溺,精华上奉,而变气血。

气统于肺,血藏于肝。肝血温升,则化阳神;肺气清降,则产阴精。五藏皆有精,悉受之于肾;五藏皆有神,悉受之于心;五藏皆有血,悉受之于肝;五藏皆有气,悉受之于肺。总由土气之所化生也。

土爰稼穑,稼穑作甘,谷味之甘者,秉土气也。五谷香甘,以养脾胃,土气充盈,分输四子。己土左旋,谷气归于心肺;戊土右转,谷精归于肾肝。脾胃者,仓廪之官,水谷之海,人有胃气则生,绝胃气则死。胃气即水谷所化,食为民天,所关非细也。

 

要点(1)  水谷精气纳入到人体一气三个主要步骤:水谷入胃,脾阳磨化,手太阴肺散其精华而入各经。

我们来回顾一下《四圣心源.天人解》迄今为止的内容,从人生命开始的“祖气”,然后生成脏腑,然后脏腑流动的气血,五气的主官“精神魂魄意”,以及人与外界打交道的形体、五官、五味、五情,所有的这些都是构成人的组成部分与人原理描述。但是,人与外部的能量交换是还没有描述的,如果将人比喻出一个系统的话,这个系统是需要从外部接收能量来维持系统的运转的。这个就是本节《四圣心源.天人解.精华滋生》要描述的。

(1)   参考《素问悬解.卷二 脉法.经脉别论》:水谷入胃,传输六腑,是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腑,充灌四维,以养五脏之气。而其消磨水谷,化生精气,分输脏腑,散布经络之权,全在于脾,脾以太阴,而含阳气,左旋而善动故也。肺为手太阴,气口者,肺经动脉,亦太阴也,是与足太阴同气。故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自胃而输脾,自脾而输肺,自肺而注本经,变见于气口。气口为脏腑诸气所朝宗,故独为五脏之主也。

(2)   参考《素问悬解.卷二 脉法.经脉别论》:饮入于胃,化为精气,游溢升腾,上输于脾,脾气散此水精,上归于肺,肺气降洒,化为雨露,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成小便,此水滓之下传者。至其水精,则周流宣布,并行于五经之中,合于四时五脏之气,阴阳调适,揆度均平,以为常也,是气口尺寸之由来也。

(3)   水谷入胃,脾阳磨化,手太阴肺散其精华而入各经。总结起来就是两句话:《四圣心源.天人解.精华滋生》水谷入胃,脾阳磨化,渣滓下传,而为粪溺,精华上奉,而变气血;《四圣心源.脉法解.寸口脉法》饮食入胃,腐化消磨,手太阴散其精华,游溢经络,以化气血。

(4)   原理应用:分析一下“一天喝八杯水”的错误。来看看“8杯规则”倡导者宣称的观点:观点1,渴是极度缺水的标志——许多人处于慢性缺水状态,已经不能感知需要水的信号了;观点2,有时他们还说,人们会将渴误以为是饿,所以喝水可以抑制食欲,有助减肥;观点3,人们在每摄取1卡路里食物的同时摄取1毫升水,考虑到普通人每天摄入大约1900卡路里的热量,因此就同时需要1.9升水,接近64盎司,为八杯水。而中医养生健康喝水的原则与方式:觉得渴了才喝水;喝水要喝温热的开水;小口慢喝为最佳。具体原因分析:首先中医认为人渴是因为人体内的“津液”不足,津液不是喝进去的水就可以直接补充的,跟汽车加油不一样;按照上面我们理解,水和食物一样,进入人体之后,需要脾阳磨化,水中精气可以被纳入到人体的津液与一气周流系统中,水中的渣滓部分,则进入膀胱而为小便。不同人体,对津液的消耗并不一样,脾阳消磨的能力也不一样,很多人已经是脾阳衰,再喝这么多水,绝对是增加了五脏的负荷,对身体是有很大坏处的。

 

要点(2)  脾胃为人之后天之本,维护身体必重视脾胃。

大家经常说的人有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人的先天之本我们这里先不讨论,我个人理解是:在脏腑生成之前,是人之祖气,是人之太极;在脏腑生成之后,则为人之肾气。而人之后天之本就是指人出生之后,接纳水谷精华之气以纳入到人体一气的脾胃,故有脾胃为人之后天之本的说法。依据水谷精华(能量)纳入到人体一气的过程可以知道,脾胃在其中起了最关键作用。精神气血者,皆由土气之所化也;脾胃者,仓廪之官,水谷之海,人有胃气则生,绝胃气则死;胃气即水谷所化,食为民天,所关非细也。

 

《四圣心源.卷一天人解.糟粕传导》

水谷入胃,消于脾阳,水之消化,较难于谷。缘脾土磨化,全赖于火,火为土母,火旺土燥,力能克水,脾阳蒸动,水谷精华,化为雾气,游溢而上,归于肺家,肺金清肃,雾气降洒,化而为水,如釜水沸腾,气蒸为雾也。

气化之水,有精有粗。精者入于脏腑而为津液,粗者入于膀胱而为溲溺。溲溺通利,胃无停水,糟粕后传,是以便干。

《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气水变化于中焦,沤者,气水方化,而未盛也。及其已化,则气腾而上,盛于胸膈,故如雾露。水流而下,盛于膀胱,故如川渎。川渎之决,由于三焦。《素问·灵兰秘典》: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盖三焦之火秘,则上温脾胃而水道通;三焦之火泄,则下陷膀胱而水窍闭。

《灵枢·本输》:三焦者,足太阳少阴之所将,太阳之别也。上踝五寸,别入贯腨肠,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以水性蛰藏,太阳寒水蛰藏,三焦之火秘于肾藏,则内温而外清。水府清通,上窍常开,是以气化之水渗于膀胱,而小便利。若太阳寒水不能蛰藏,三焦之火泄于膀胱,膀胱热癃,水窍不开,脾胃寒郁,但能消谷,不能消水,水不化气上腾,爰与谷滓并入二肠,而为泄利。泄利之家,水入二肠而不入膀胱,是以小便不利。所谓实则闭癃者,三焦之火泄于膀胱也。

 

要点(1)  人体受纳水谷的状况描述: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1)   气水变化于中焦,沤者,气水方化,而未盛也。水谷入胃,脾阳磨化,这个是人体受纳水谷的第一步。脾胃在中焦,磨化的过程全凭脾的阳气,阳气为热,故脾阳磨化的过程类似于煲粥的状态,故曰“中焦入沤”。

(2)   及其已化,则气腾而上,盛于胸膈,故如雾露。脾阳磨化水谷之后,精华之气往上走,故为雾状;肺金收敛精华之气而降洒到各经,与雾气凝为露水之状,故曰“上焦如雾”。

(3)   水流而下,盛于膀胱,故如川渎。水谷磨化之后,精华之气上奉则糟粕下传。糟粕之水则为溲溺,糟粕之物则为大便。糟粕之水顺流而下,故曰“下焦入渎”。

 

要点(2)  水之消化,较难于谷:水比谷更加难以消化。

水谷入胃,脾阳磨化,手太阴肺散其精华而入各经,是为水谷精气纳入到人体一气的过程。而脾土磨化,全赖于火,火为土母,火旺土燥,力能克水,脾阳蒸动,水谷精华得以游溢而上,归于肺家。脾阳磨化,全赖于脾中之阳气,阳气者,火也,水克火,故水较难以被脾阳磨化,故曰“水之消化,较难于谷”。

单独说明“水之消化,较难于谷”是为了再次澄清一下正确喝水对养生的重要性。按照我现在的理解,喝水的原则是:渴了再喝水;喝热水;小口喝。而任何冰水、冰饮料、啤酒都是消耗(或者说伤害)脾阳的东西,慎之慎之。

 

要点(3)  川渎之决,由于三焦。

(1)   参考《素问·灵兰秘典》: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盖三焦之火秘,则上温脾胃而水道通;三焦之火泄,则下陷膀胱而水窍闭。

(2)   参考《灵枢·本输》:三焦者,足太阳少阴之所将,太阳之别也,上踝五寸,别入贯踹肠,出于之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而闭癃,虚则遣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泻之。足太阳是膀胱,足少阴是肾,在《四圣心源.天人解.经脉起止》中将解释。

(3)   川渎之决,由于三焦。三焦之火若虚,则遗溺;三焦之火若实,而且随着太阳寒水蛰藏在水中,则小便利;三焦之火若实,但是泄于膀胱,没有收藏好,则膀胱热癃,小便不利,泄利之家,水入二肠而不入膀胱,是以小便不利。

 

要点(4)  “三焦之火”的三焦指的是脏腑的三焦;“上焦中焦下焦”的三焦指的是躯干上的不同部位,这两个三焦是不同的。

现在有两个差别很大的说法:一个是“藏有心主相火之阴,府有三焦相火之阳也”中的三焦相火,是蛰藏在水中的阳根,是木火生长的基础;一个是“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的上焦中焦下焦,也称为三焦。我理解这两个三焦是不一样的,下面分析这个不一样。

(1)   脏腑之三焦与心主都属于无形之脏腑。《难经悬解.卷上.二十五难》二十五难曰:有十二经,五脏六腑十一耳,其一经,何等经也?然:一经者,手少阴与心主别脉也;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故言经有十二也。这说明脏腑之三焦是六脏六腑的一部分,是无形的相火之阳。请参考《四圣心源.天人解.脏腑生成》中对相火的描述。

(2)   上焦中焦下焦之三焦都属于人体部位的描述。《灵枢悬解.卷五 营卫.营卫生会三十七》:上焦出于胃之上口,并咽喉,以上贯胸膈而布胸中,此上焦之部,宗气之所在也;中焦亦并胃中,出于上焦之后,后,下也,此中焦之部,中脘之分也;下焦者,州都之会,水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此下焦之部,州都之会所也,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既成糟粕,俱下于小肠,而成下焦。《素问悬解.卷七 刺法.刺法论五十六》:所谓宜从而不宜逆者,膈与脾肾之处,膈居上焦,脾居中焦,肾居下焦,是皆五脏之位,不可忽也。不知者反之,则五脏伤矣。而膈居心肺之下,三处之中,尤为至要,中膈者,泻其神气,其病虽愈,不过一岁必死,切宜慎之。从这两个引用来看,上焦中焦下焦确确实实指的是人体部位,而且说“心肺膈居上焦;脾居中焦;肾、小肠、膀胱居下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三焦论
三焦乃为元气、水谷之通道 正确处理三焦之火
如何理解上焦有火下焦有寒
祖气、宗气、元气、营气、卫气【转】
疑难杂症找三焦 三焦究竟该怎么理解看完就懂了
<黄帝内经1000问>(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