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孩过动?5分钟搞懂ADHD

如果你以为「过动症」只是小孩静不下来,就划错重点了:

小孩过动? 5分钟搞懂ADHD 

 
 
 

看到小孩顽皮、好动、讲不听的时候,您会暗中怀疑他是「过动症」吗?这个因为「过度简称」而常造成「误导」的病名,全名是—「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为方便阅读,后文皆使用ADHD);病名如此落落长,实在是不得已。原因如下:

ADHD共有「三」大症状

1. 注意力不足(最核心):容易分心、恍神、无法专心、难以维持注意力、抓不住重点、该注意的没注意、无法遵守指令、忘东忘西、没听别人讲话。

2. 过动:多话、乱动乱扭坐不住、静不下来、不该离席时起身走动、任意攀爬或跑跳、常常处于活跃状态。

3. 冲动:没思考就冲口而出、动念就出手、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如果将ADHD简称为「过动症」,那就只抓到比较末节的症状,反倒忽略了核心症状—注意力不足;而误以为只是小孩调皮、不守规矩,是故意捣蛋或是家教不好,自然不会考虑这可能是需要治疗的疾病。

ADHD是「大脑」的疾病

「注意力不足」有两个层面:首先,在「筛选注意对象」上有问题的话,会出现「该注意的不注意,不重要的却紧抓不放」的现象;另外,要是无法「维持注意力」的话,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受影响。

「注意力不足」与「大脑前额叶」(下图绿色区域)的回路有关。   

 
 

 前额叶的神经活性「过低」

所有的讯息一涌而入,但对大脑来说都很微弱,根本分不出轻重大小。在无法辨别哪个是该注意的,需要立即处理; 哪个不重要,可以忽略的情况下,ADHD患者常常卡住、想半天,呈现恍神的状态。

前额叶的神经活性「过高」

当压力过大时,涌入的每个讯息都在大叫着:「选我!选我!」每个都很吵,但是哪一个才真的重要?大脑还是分辨不出来,陷入左右为难。在这种状态之下的ADHD患者常感到焦虑、烦躁、忧郁、失眠,甚至为了舒压而酗酒、抽菸、嗑药。

前额叶负责理性判断与剎车

大脑就像一家公司,部属负责提案,高层负责审查。如果提案送审通过,就会分发执行;如果审查驳回,提案就会不了了之。每当大脑产生出「意念」,执行之前会被送去前额叶审核进行「理性」的审核。

如果前额叶的功能不彰,大脑理性煞车的力道就会不足,以至于无法及时制止不适切的意念,让它一溜烟就直窜到动作执行区去。所以,ADHD的患者除了注意力不足外,也很常见暴冲、过动、白目的言行。

ADHD症状会随「年龄」发展 

 

 ADHD(注意力不足过动症)之症状发展

学龄前(<6岁),常见ADHD患者很皮、讲不听、横冲直撞、打骂也没效...,就像上图中的「过动」(深蓝色)与「冲动」(浅蓝色)两条线,自小就处于高点。「不专心」」(绿色)则是小时候不明显,但随着年纪愈来愈大,愈来愈严重,尤其是进小学开始唸书之后,很难不注意到。

「冲动」与「过动」通常在唸书之后开始下降,青春期之后就不太明显了,以至于很多人误以为ADHD长大就会自行痊愈—可惜,那只是表象。ADHD的核心症状—「不专心」还在,而且,通常终身持续。所以,很多成年人深受着「注意力不足」之苦,却搞不懂自己究竟怎么了;而社会普遍误认ADHD是儿童期的问题,而不太能理解成年ADHD患者的困境。

ADHD的病因

目前研究显示,出生后脑部逐渐发育,到 6 岁时脑细胞与细胞间连接的「突触」 (synapse) 的发展才到达顶点。所以,幼儿因脑部未成熟而无法长时间维持注意力,实属正常,不要太过担忧。往往6岁以后,脑部已成熟到可以「维持注意力」,并且发展出「计划能力」,可以接受正规教育了。

大脑神经突触修剪不当

大脑也像一个园丁,照顾着小树苗,帮助它们茁壮,等树丛长到某种程度之后,就得开始修剪塑型;否则,脑部这个美丽花园,恐怕会变成丛林。所以,即使6岁之后,脑细胞突触还是继续发展,但「修剪」突触的速度会更快。ADHD可能就是大脑在「修剪」时出了差错,没修掉该剪的,却老是剪到不该剪的;目前认为「不当修剪」是ADHD的病因,所以脑部功能受损,以至于注意力不佳、认知与执行能力受损。

ADHD与「基因」有关,与「教养」无关

ADHD是「大脑」的疾病,外在环境顶多影响ADHD症状的表现,无法导致发病。所以,没有人有错,也没有人需要对此负责。目前的研究只有发现,有ADHD家族史的人,得病的机率比较高。或许,要怪就怪「遗传体质」吧!

ADHD 的「药物」治疗

因为脑神经活性不足,脑筋钝钝,无法专心,也无法维持注意力...,这时需要的,就是一点点的「提醒」。所以,治疗方式就以「神经刺激剂」来唤醒脑部,激活脑细胞。 

 

 ADHD 药物 - 短效型刺激剂 

最早的药物是「短效型」的,药效约3~4个小时。所以,早上服用一次,药效接近中午就过了。中餐时需要再补一次,以维持下午的专注力。晚餐以后便不建议再服用,因为毕竟是神经刺激剂,可能会影响夜眠。

由上图的上半部,显示在服药后,药物浓度(橘色线)会迅速提升,然后下降。比对下半部图示,多巴胺(神经传导物质,深蓝色线)被药物频繁激发,叮叮当当着「敲」着大脑,让人保持觉醒。一旦药退了,突然就一片空白,回到原状,需要再度服药。

ADHD的学童早上出门前,因为有家长盯着吃药,通常上午的学习状态良好。问题是中午时分,孩子们往往顾着玩耍打闹,即使药就放在书包里也不记得补服,下午的课程就变得浑浑噩噩,跟早上的表现简直判若两人。

近年来,透过「缓慢释放」的制药科技把药物变成「长效型」,早上由家长盯着ADHD学童服用一颗,中午不需要再服用,药效就能维持到傍晚下课,既方便又有效。(如下图)

 

 ADHD药物 - 长效型刺激剂

ADHD的药物不是「毒品」

有些人自行脑补,说ADHD的用药methylephenidate的结构与「安非他命」 (amphetamine)相似,所以服用ADHD的药物就是在「毒品」,这根本就是严重误导。

ADHD的用药只阻断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正肾上腺素)的回收,使其浓度提升,刚好能激活脑神经功能,让患者保持警醒,增加专注力,提升学习能力。相对上,安非他命不仅阻断神经传导物质的回收,还进入脑细胞里,加速细胞释放大量的神经传导物。如果ADHD用药像滋润土地的「甘霖」,安非他命就是会酿灾的「暴雨」,两者是天壤之别。所以,千万不要再以讹传讹了。

ADHD的药物不是「聪明药」

也有人突发奇想,既然ADHD用药可以改善患者的课业表现,那应该可以当「聪明药」吧?

请大可死心吧,药物只能让ADHD的脑部功能会「正常化」,对于非ADHD的体质者,只会出现身体不适,没有提升脑部功能的效果。所以,请别幻想有「聪明药」了,甚至想要偷吃ADHD的药物,那会有反效果的。

ADHD 的「非药物」治疗

「药物」确实是目前公认「效果最佳」的治疗方式;但是,就是不想要服药,或是希望能够更好的话,有其它的治疗方式可以考虑吗?

以下是非药物治疗法的优缺点与疗效的总整理:

1. 认知心理治疗:「可能」有效。说白话就是「有的人有效,有的人没效」-- 谁有效谁没效,恐怕无法预测,做了才知道。

缺点: 耗费时间与人力。

心理治疗都是用「人」去治疗「人」的,用「专业人员」去治疗「病人」,属于一对一的个别处置,治疗经验无法大量复制,成本相当高。家长、患者、治疗师三方都要耗费很多的时间与心力,要做足心理准备与充分配合,效果才会好。

家长请别要求治疗师提供「夜间」或「假日」时段,以让自己与小孩不需请假。治疗师的工作不轻松,请给予他们应得的休息。所有的心理/职能/物理/统合感觉治疗,都需要家长共同参与,治疗的时段有限,治疗师只能示范该怎么做,家长要跟着学,回家后亲子间反覆演练,效果才会好。

健保对于此类治疗的给付并不宽裕,医院能提供的资源远少于实际需求。治疗师永远有做不完的个案。即使等很久终于排到了,能接受的治疗次数也有限,无法做到满意为止。所以,如果经济允许的话,也可以考虑到专门诊所进行「自费」治疗。

2. 减敏:会不会是「过敏」导致小孩不舒服,才会过动?如果找出过敏原,加以避免的话,效果如何?

学龄前:有可能会改善

不过,ADHD通常也要到学龄期(6岁)才能确诊,学龄前的症状到底是过敏?还是ADHD?恐怕很难辨别。

学龄期:效果不明显

上小学之后,家长不要太期望能够用减敏法改善ADHD的症状。

3. 食疗:

糖:无论如何,少吃为宜
    铁、镁、锌: 效果「存疑」
    鱼肝油: 效果「存疑」

食疗与营养品很多,但通常仅有个案报告,目前尚缺乏大规模研究以证实疗效。

结论

1. ADHD是大脑的疾病,不是教养的问题,也不需要归咎给谁。

2. 如果ADHD的症状严重到影响学习与人际关系,请找精神科医师评估。至于适合哪种治疗,请与医师讨论后决定。

3. 如果想要有效改善ADHD症状,建议优先尝试药物治疗。至少,那是通过药物试验证实有效的,而且别人已经当过白老鼠了。

4. 如果考虑进行心理治疗,请家长与个案都要有心理准备,投入心力与时间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5. 营养品/食疗...等等,各人随喜。因为不算「药」,效果难以确认。

作者简介_赖奕菁医师

现任:(新北市芦洲)福田诊所 身心科医师

学历:高雄医学院医学系
       阳明大学卫福所硕士班
       慈济医研所博士班 毕业

经历: 慈济医学中心精神医学部 部主任
       玉里荣民医院精神部 部主任
       医劳盟秘书长

著作:《美丽心境界》、《守护仁者心》(经典杂志出版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注意力障碍的药物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治疗
【脑科学】:为什么孩子学完就忘,还有救吗?
脑科学与教育 | “熊孩子”不是“熊”,可能是注意力不集中!
家长该如何和孩子沟通ADHD问题?
娃娃很聪明,就是学习不上心,坐不住,是多动症吗?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