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十四节气养生篇-----夏季六节气
一、立夏

   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

    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

    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清晨当人们迎着初夏的霞光,漫步于乡村田野、海边沙滩时,你会从这温和的阳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忙种、夏至、小暑、大署六个节气。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孟夏(夏之初),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

    《医学源流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在中医文献中对心解释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血肉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神明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医学入门》曰:“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

    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心主血脉包括了主血、主脉两方面。血指血液,脉指脉管,又称经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周流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而血液运载的营养物质能供养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以及整个全身都得到营养,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心脏功能正常则脉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面色红润光泽;若心脏发生病变,则会出现血流不畅,脉管空虚而见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结、代或促、涩。

     主神志,既是心主神明,有称心藏神。所谓的神,中医学对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涵概了人体的形象、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的姿态等;而狭义的神,即心所主之神志,多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神的形成在藏象学中认为,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

    神由先天之精气所化生,胚胎形成之即,生命之神也就产生了。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神依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正如《灵枢·平人绝谷》中所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心主神志得生理功也包含了两个方面。一,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和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其二,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之中居于首要地位,五脏六腑皆在心的统一指挥之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活动。

    心的生理特性表现出:其一,心为阳脏而主阳气。也就是说心为阳中之太阳,心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使之生机不息,故喻之为人身之“日”。《医学实在易》称:“盖人与天地相合,天有日,人亦有日,君父之阳,日也”。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但维持了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

    “心为火脏,烛照万物”故凡脾胃之腐熟运化,审阳之温煦蒸腾,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谢、汗液的调节等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其二,心与夏气相通应。即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关联、相互通应的。心通于夏气,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

    立夏节气常常衣单被薄,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瘀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

    具体到膳食调养中,我们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下面给大家介绍几款适宜食谱。

  二、小满

   “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这是说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太阳黄经为60度。它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节气。所谓物候是指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这种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他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萌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是受气候变化制约的,人们把这些现象叫做物候。

   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如若贪凉卧睡必将引发风湿症、湿性皮肤病等疾病。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我们要特别提出“未病先防”的养生观点。就是在未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在未病先防的养生中仍然强调: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和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病理观。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并提出人类必须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体内外环境的协调,才能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中医学还认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与邪气两个方面的因素。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而人体的正气不足则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但不否定外界致病因素在特殊情况下的主导作用。因此,“治未病”应该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

   由于小满节气是皮肤病的高发期,按未病先防的养生观,我们重点讲讲“风疹” 的防治。《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说:“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古代医家对此病早已有所认识。“风疹”的病因病机不外乎三点:一,湿郁肌肤,复感风热或风寒,与湿相博,郁于肌肤皮毛腠理之间而发病;二,由于肠胃积热,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来;三,与身体素质有关,吃鱼、虾、蟹等食物过敏导致脾胃不和,蕴湿生热,郁于肌肤发为本病。风疹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发病迅速,皮肤上会突然出现大小不等的皮疹,或成块成片,或呈丘疹样,此起彼伏,疏密不一,并伴有皮肤异常瘙痒,随气候冷热而减轻或加剧。当我们了解了发病的机理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加以预防和治疗。

   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三型:(一)风热证 其疹色红赤,痒甚,遇热加重,脉见浮数,此为感受风热之邪;(二)风湿证 皮疹色白或微红,兼有身重,脉见浮缓,身受风湿之邪郁于肌肤:(三)胃肠积热证 疹色红赤,兼见脘腹疼痛,大便秘结或泄泻,脉多见数风疹色红为热,腹痛便秘为腑气不通,胃肠积热之征。在治疗上应以疏风祛湿,清泻血热为原则。

   饮食调养上对各种类似的皮肤病人,均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蛇肉、鲫鱼、草鱼、鸭肉等;忌食高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鱼、虾、蟹各种海鲜发物、牛、羊、狗、鹅肉类等。

   随着气温升高,人们易烦躁不安,出现睡眠不好、血压升高等症状,此时人们最需“平心静气”;特别是老年人,此时的身体容易因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出问题,宜晚睡早起,中午适当午睡能使人拥有饱满的精神状态。随着气温上升,人们容易出汗,“汗”为心之液,老人不可过度出汗,每天需补充水分,保持机体平衡,尤其是运动后更要适当饮用温水,补充体液。再则要注意防晒,避免日光性皮炎。

   小满过后,雨水多起来,天气闷热潮湿,中医称之为“湿邪”。据专家介绍,人体的脾“喜燥恶湿”,受“湿邪”的影响最大,很多南方人一到雨季就会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还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乏力、不想喝水、舌苔白腻 或黄腻等,中医叫做“湿邪中阻”

  三、芒种

   每年太阳到达黄经75度时定为芒种节气,时值公历6月5日或6日。意即有芒的作物(主要指麦类)开始成熟收割,也是夏播作物播种时节,如晚谷、黍、稷等。由于此时已进入真正的夏季,农作物的收种多以这一节气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收成就会越来越差。所以,芒种是一年中农事繁忙的时节,需要及时进行夏收、夏管、夏种。农谚"芒种忙忙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芒种前后我国最主要的气候现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阴雨,雨量增多,气温升高,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十分闷热,各种物品容易发霉,一般人称这段时间为霉雨季节。因为此时正值梅子黄熟之时,故"霉雨"又称之为"梅雨"。梅雨对我国的社会、经济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由于此时天气越来越热,蚊虫孳生,容易传染疾病,故5月有"百毒之月"之称。古时门楣悬艾草,为的是驱赶蚊虫。又因为此节气正逢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前后,家家户户在门楣悬挂菖蒲,藉以避邪驱毒。所以,古时又称五月为"蒲月"。

   此节气里,我国有许多习俗,其中端午节是最重要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天中、朱门、五毒日。端午节有喝雄黄酒、吃粽子、吃绿豆糕和"尚红"的食俗。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大型活动。端午节到现在仍然是同春节、中秋节一样受到老百姓重视的三大节日之一。芒种时节还有煮梅的习俗。由于梅子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根据芒种时节雨量增多、气温升高、空气潮湿的气候特点,健身养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精神调养上应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忌恼怒忧郁,这样可使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起居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旺盛的阳气,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晚睡早起,所以中午小憩是必要的,有助于解除疲劳,利于健康;天热易出汗,衣服要勤洗勤换;中国有句老话,叫"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芒种后要常洗澡,但出汗时不要立刻用冷水冲澡。此外,在这个节气里老年人不要贪凉而露天睡卧,不要大汗而光膀吹风,心情宜静,所谓"心静自然凉"。

   芒种以后,尽管天气已经热起来,但由于我国经常受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影响,气温仍不稳定。拿6月来说,东北的沈阳还可出现4℃以下的低温;华北的北京可出现10℃左右的低温;即便位于长江下游的南京还出现过12℃以下的低温。故我国民间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说法。此话告诉人们,端午节没过,气候还会有冷的时候,御寒的衣服不要收藏起来,以免受凉。

   历代的养生家都认为,夏三月的饮食宜清补。从营养学角度看,饮食清淡在养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如蔬菜、豆类可为人体提供所必需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及大量的维生素。夏季,各种水果陆续上市,可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不同的水果,因为水果有寒、热、温、凉、平5种属性。

  四、夏至

   夏至时斗指乙,太阳黄经为90度,时值公历6月21日前后。“夏至”,顾名思义:阳极之至的意思。夏至正是盛阳覆盖其上,而阴气始生于下,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表示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而喜阳的生物将逐渐死去。夏至与冬至是最早被人类测得两天,我国远在以土圭测日的时代,便测到一年之中有一天日影最长而有一天日影最短。但“夏至”这两个字,却在《淮南子》一书中才有所记载。

   太阳在黄经90度“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此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动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从夏至日起我国气温开始进入最热的阶段。由于夏至后的天气局部地区对流强,降雨范围小,所以有“夏雨隔田坎”的说法

   夏至三候为:“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第二候的“蝉始鸣”的蝉,在古代写作“蜩”,蝉的种类有很多有:良蝉(五彩蝉)、唐蝉(大蝉)、寒蝉(秋天而鸣)、夏蝉(夏天鸣叫)等很多种。夏蝉也叫知了,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夏至第三候“半夏生”的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也是一种阴性的植物,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盛夏了,这一年中最难熬的暑热关,气温可高达40℃左右。俗话说:“夏至一阴生”。这说夏至节气中,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经开始有所生长,因为此正处于八卦中的天风卦,卦象中上面五阳爻,最下面一阴爻表示阴气的开始生长,因为这一阴的生长使人此节气中便显得极其脆弱容易患有各种疾病,所以这一节气中合理的养生保健非常重要。

   盛夏中,大多数人会有乏力和头痛头晕的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这些症状的原因,首先是由于气温高,人体为了实现降温,通过汗腺排汗达到散热降温的效果,使身体丢失大量水分。这时,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则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因此而供血不足,故此产生头痛。其次是人体出汗时体表血管扩张,血液向体表的流量增多,血液的再分配会使血压偏低的人更加降低,从而产生头痛,此类头痛人们称之为低颅压或低血压性头痛。其三是人们因睡眠不好,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而引起头痛。该类头痛的原因是由营养不良、血糖偏低,致使大脑缺乏所必需的能量而产生的头痛,还有是夏天人们习惯喝冷饮。冷饮甘甜爽口,沁人心脾,但有些人开怀畅饮后即可产生头痛。这是因为,热的口腔和胃粘膜经不住骤然而来的低温刺激,致使粘膜下血管发生痉挛,同时反射性的引起脑血管痉挛,这种痉挛虽为时短暂,但它确使大脑忍受不了突如其来的血液断流,而迅速做出应激反应,于是让人产生头痛,这类头痛人们称之为冷饮性头痛。

   天气炎热使人体排汗量增加,如没有及时补充水分,集尿系统内便会有结晶物产生,进而造成结石。典型症状是疼痛、血尿及尿路感染。结石的治疗必须依据其大小、位置、临床表现而定。可以利用体外震波碎石机或内视镜加以击碎、进而排出。真正需要开刀取石的并不多,预防之道仍在多喝水、因为结石的生成与尿液浓缩有关。一般户外工作者、司机、上班族及外勤业务员等均较易患有尿结石,所以从这一节气开始,这些人应当注意做好预防。

   此是也是冬病夏治的大好机。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气肿等疾病一般在冬季发作频繁,而到了夏天则发作较少或基本不发作。显然,夏季的气候条件充当了自然医药,也应验了“天人相应”的道理,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相对那些因寒冷而发而到夏季转轻的疾病,提出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是十分有意义的,这些患者夏天针对自己的疾病采用吃中药食疗或气功疗法均会受到很好的疗效。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五、 小暑

   “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淤极点,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05度。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时至小暑,已是初伏前后,到处绿树浓阴,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30度,时有热浪袭人之感,暴雨也时常在小暑节气光顾我国的大部分。由于这段时间的雨量集中,所以防洪防涝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大署小暑,灌死老鼠”之说。更有“小暑南风,大署旱”“小暑打雷,大署破圩”的经验总结。小暑若是吹南风,则大署时必定无雨,就是说小暑最忌吹南风,否则必有大旱;小暑日如果打雷,必定有大水冲决圩堤。

   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包括台湾地区的小暑节气,正是台风来临之际,《台湾府志》记载:“风大而烈者为飓,又甚者为台……台则常连日夜,或数日而止。……五、六、七、八月发者为台。”

   小暑时节,正是萤火虫开始活跃的季节,芦苇下、草丛中都是萤火虫的发祥地,只要有绿草、露水的地方,夜晚便可见到那忽明忽暗的点点白光,就像天上的星,闪闪移动,在徐徐的风中,伴随着人们度过漫漫长夜。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也都在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正因为是忙季,我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其一定规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然,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 “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就是这个道理。

   俗话说,“热在三伏”。按照中医理论,小暑是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霍晓清提醒,高温天气下,心脏排血量明显下降,各脏器的供氧力明显变弱,一定要注意养“心”。起居有常,适当运动,多静养。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利用午睡弥补夜晚睡眠之不足。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夏季人体能量消耗很大,运动时更要控制好强度。运动后别用冷饮降温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六、大暑

   大暑时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度,值公历7月22日前后。大暑一年中最热节气,比小暑还要热,所称之为大暑。此正值二伏前后,长江流域许多地方经常出40℃上高温天气,这酷热难耐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这节气雨水多谚语说“小暑大暑淹死老鼠”所这一节也要注意防汛防涝!

   《管子》中说:“大暑至万物荣华”,此节正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期,大暑的气温高本正常的气候,但过高的气温农作物反而受到抑制,因此也要注意防止高温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农谚说“大暑若不逢酷热定三冬多雨雪”,由此可见大署节的气候反常会对冬天的气候有所影响 。

   大署三候为 “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萤火虫卵化而出所古人认为萤火虫腐草变成的《红楼梦》中最短的一迷语便“花”答案为“萤”即取其“草化为萤”之意第二候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说常有大的雷雨会出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此节气中,炎热的程度到达高峰。中暑人数明显增多,当出现持续6天以上最高气温大于37℃时,中暑人数会急剧增加。天气太热,我们要以预防为主,常收听当地天气预报是十分有益的,在家也好,外出活动也好,应巧妙地避开最高气温段。中暑的诱发因素很复杂,但主要原因还是气温。此节气是心血管疾病、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一大危险关头。所以心脏病、糖尿病和前列腺炎等患者,在此节气中要格外小心。

   中暑的诱发因素很复杂,但主要矛盾还气温当相对湿度大于85%,气温30一3l℃;或相对湿度50%,气温38℃;或湿度小气温40℃,人体的体温调节机便会发生困难,一类因高温高湿使汗液不易蒸发,另一类高温低湿造成汗液渗出过多,使人体水分得不到及补充。预防中暑最重要的改善小气候环境,通过凉棚、水幕隔热,通过自然和机械通风环境降温,对于高温作业者应进行合理的营养补给,防暑降温的饮料和药品也必备的

   发现中署者应立刻进行急救:首先,要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然后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也可将患者躯体呈45度浸18℃左右的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然后四人同用毛巾擦浸水中的患者身体四周,把皮肤擦红,一般擦15—30分钟左右即可,把体温降至37-38℃,大脑未受严重损害者多迅速清醒,要注意的对于老年人体弱者和有心血管病的中暑患者水温不可过低

   此节气还要预防阴暑伤人,由于酷暑难当,人们常常喜欢晚上到庭院或溪流河边纳凉休息,或当劳动运动出汗后立刻用凉水洗澡,有的则大量喝冷饮,更有甚者干脆室外铺上凉席睡觉,一觉醒来后却出现恶寒、头痛或伴沉重感鼻塞流涕,喉痛咽干,四肢酸痛,肌肤发热而无汗,或伴有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等,这患了伤暑症中暑的一种中医学称之为阴暑

   人们夏季对中暑的预防较为重视,但对阴暑证往往认识不足,正如《病论》所说“暑热逼人者,畏而可避,可避者犯之者,少阴寒袭人者快而莫知,莫知则犯之者多,故病暑者阴暑居其八九”于阴暑祖国医学这样论述的“静而得之”“避暑乘凉得之”意思指:夏天酷暑之人们往往贪凉露宿太过或久卧空调房间或饮用生冷瓜果甜腻之品无度而患此病症

   阴暑的致病原因不单纯暑邪而兼有寒和湿,所以阴暑不像中暑那样明朗化和发病急骤,阴暑病程比较长,湿邪缠绵,治疗不对路患者也极为苦恼的。现代医学认为发生阴暑的原因:炎热的气候条件下体内新陈代谢旺盛,体力消耗大,抵抗力减弱,当遇到气候突然转凉或突然受到寒冷刺激后,病原微生物会乘虚而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呕吐腹泻,甚至造成口眼歪斜,诱发中风及半身瘫痪等病症。预防阴暑的发病切不过于贪凉露宿或通宵达旦地使用电扇空调,还要节制生冷饮食和大汗之后冷水淋浴

   此节气也心血管疾病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一大危险关头,所以心脏病糖尿病和前列腺等患者此节气中要分外小心,日常生活中要做好身体的保养,情绪上一定要保持乐观愉快,切不可急躁或大怒;饮食上要注意清淡而富有营养不可过食太成的食品;睡眠要充足不可过于困乏才睡,应当微感乏累便开始入睡,并且睡眠前不可做剧烈的运动,睡要先睡眼再睡心,逐渐进入深层睡眠,不可露宿,室温要适宜不可过凉或过热,房中也不可有流的空气,即所谓的“穿堂风”,早晨醒来要先醒心再醒眼,并床上先做一些保健的气功如熨眼叩齿鸣天鼓等。早晨可到室外进行一些健身活动,但运动量不可过大以身体微汗为度,当然最好选择散步或静气功为宜,气温高的中午不要外出,而居室温度亦不可太低,不但要做好午睡,白天只要微感困乏即可小睡片刻,一天也不无所事事,应当有意地进行一些活动如下棋练书法绘画观看演出等,但嗜好不可太深应适可而止,对于有公务身的患者要把工作安排得井然有条并且工作量不宜过大

   对于身体健康的人们,加强饮水合理饮食及睡眠充足的前提下,可以多做些运动让身体发发汗,对身体也有益的,只根据每人的身体素质不同运动量亦应有所差异,一般来说:身体健康的人做一些较大的运动后大量的出汗会使身体有一种舒服的畅快感,运动量应该以此为度,值得注意的停止运动后不可用冷水给身体降温,也不过量地喝冷饮,最好喝些热茶或绿豆汤等防暑饮品,刚刚做完较剧烈的运动也不可马上卧床休息,并且也不立刻用餐,当然,如果你不怕脏,运动后躺地上伸几懒腰再站起来对身体不会有什么害处的

   按照中国的八卦五行理论,此节气人体正处于脾脏的旺盛期,所以此人体的消化功很旺盛,顺应的养生原则,应多做些体育运动并可适当进行轻补,此肝肾处于衰弱状态中,所以应注意加强肝肾的保养,调养情志保持心情的愉乐,惜精啬神节制房事对身体会有很大好处。

   大暑节气大热天,民俗中人们往往吃狗肉羊肉等属于热性的食物。据医家称大暑节气梅雨季节刚过后不久的月份,此天气虽热但署主阴,人体容易为暑湿邪所侵,甚至发病,吃了这些食物增强机体抗病的力,以驱除暑湿,由此可见民俗中的这种饮食方法科学的

   暑天运用饮食的营养作为养生益寿减少疾病防止衰老的有效保证,夏季的饮食调养以暑天的气候特点为基础,由于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黄帝内经》有“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点,著名医家李珍尤其推崇药粥养生,他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虚弱者都适宜的,所以古人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医药六书》赞“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可见粥养对人之重要,药粥虽说对人体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据每人的不同体质疾病选用适当的药物配制成粥方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洛养生
小满三不宜,三步养生很重要
节气养生丨今日秋分,气温下降燥气盛,这些养生规矩要守好~
24节气的气候及健康提示
『二十四节气养生食疗』处暑食疗养生篇 第7页
二十四节气气候变化与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