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读三毛小说
我读三毛小说 作者:雪拥蓝关  来源:红豆社区  时间:2006-6-7 18:39:50  点击
...

 

1991年1月4日清晨,著名女作家三毛在台北荣民总医院用丝袜结束了自己48岁的生命,震惊了海内外。作为大千世界里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三毛的创作不仅把人生最美好、最诗意的东西加以定格,而且使她的生命跨过万水千山,穿越滚滚红尘,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成为永久的文学存在。

   检视三毛的笔耕道路,品味其作品的无穷魅力,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她的文学追求。三毛的文学价值观,与她的个性、文学道路、以及对生活本身的理解,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三毛没有纯文学作家那种严肃的创作使命感,她也不去刻意追求作品的社会效果。用三毛的话说,她的写作是“游于艺”,“写作只是我的游戏之一”、“用最白话的字来说就是玩。”

  “我承认我的作品并不是什么伟大的巨著,可是我觉得三毛还有她清朗、勇敢、真诚的一面,起码能给读者,特别是较低层次的读者较清新的一面,不能老叫他们在情和爱的小圈子里纠缠不清。”

   三毛又说:“我是游戏人生。……我的人生观是任何事情都是玩,不过要玩得高明。譬如说,画画是一种,种菜是一种,种花是一种,做丈夫是一种,做妻子也是一种,做父母更是一种,人生就是一个游戏,但要把它当真的来玩,是很有趣的。”

这种人生观乃至写作观的形成,基于三毛自己的生命体验。年轻的时候三毛不知道如何游戏人间,成就自我;后来经过千山万水的流浪,目睹了色彩斑驳的人生世相,又身历了情感心路的悲欢离合,渐渐体味到个人生命与时间的有限,懂得了珍惜生活和享受生命。由此,万水千山之中走出了一个旷达、洒脱的三毛,其创作的散文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一、三毛的作品以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的写实为基础,展示出了一幅有人物、有情节、更不乏作者个性色彩的人生图画。它以作者的私人生活和情感心路为线索,从个人经历中撷取素材,真实地再现生活原型。

  一个主张“游于艺”的作家,她的作品不以描写大众人生、揭示社会问题为己任,而是把抒写自我人生作为创作中心。三毛一再强调,“我的文章就是我的生活。”,“我写的其实只是一个女人的自传”,“迄今我的作品都是以事实为根据的”,“就我而言,我比较喜欢写真实的事物,如果要我写假想的事物,自己就会觉得很假,很做作。”

   从三毛作品到三毛自述,可以看出其作品最重要的个性化特色一是纪实色彩,二是抒写自我。就前者而言,三毛没有走虚构的创作之路,她从生活本身受到启发,不去编故事,只去写生活,而她自身奇特、浪漫、新鲜的人生经历,恰恰构成生活中最真实不过的故事。  就后者而言,三毛作品只写自己的故事,篇篇有作者之“我”,一切从“我”出发,由“我”展开叙述,以“我”为归宿。她的作品融纪实性与文学性于一体,以至于读者往往无法区分它是文学作品,还是生活本身。由于三毛成功地运用了写实手法,她的作品由此显得真实、亲切。

   根据“我”的位置,三毛的主要作品又可分为两种情形:

   一类是以“我”为主角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两个集子中的大部分文章,当属于这种情形。作品集中描写的是三毛自己的故事,坦露的是私人性的情感体验。“我”在沙漠中开饭店,我为沙哈拉威人“悬壶济世”,“我”在荒山之夜遇险,“我”与荷西的爱情神话,“我”看沙漠洗浴风俗,“我”与沙漠上的“芳邻”相处……这里,不仅篇篇有我,而且一切的故事因“我”而发生,围绕“我”而表现。作品讲述的是各种各样的人生故事,从中贯穿和最后凸现的则是作者鲜明的自我形象。

 

   另一类是“我”为次要角色的作品。如《娃娃新娘》、《士为知己者死》、《巨人》、《卖花女》、《永远的玛利亚》、《哑奴》、《沙巴军曹》、《哭泣的骆驼》等等。在这些故事中,三毛退居次要位置,以旁观者或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但她并非生活中冷漠的看客,作者无法不动声色地写这个“自我”,她在作品中留下浓厚的创作主体的投影。三毛与作品中的主人公或是命运背景息息相关,或是往来密切、感情相通,或是和周围环境发生着碰撞与矛盾。因此,从“我”这个次要角色身上,照样散发出自我的主体精神和人格光辉,这实际上是从特殊的角度完成了三毛形象的自我塑造。

   作者说:“生命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趟啊!她开始有情有致地去爱人,有滋有味地享受生命,有真有实地游戏人生。她在认真入世、全力“扮演”各种人生角色的同时,学会了从最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有趣的事情,于是就有了《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悬壶济世》、《沙漠观浴记》、《闹学记》等一系列趣味盎然的故事。

    三毛的作品以作者的私人生活和情感心路为线索,从个人经历中撷取素材,信手拈来的文字背后,是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的惨淡经营,仿佛天然自成的故事,却用尽了叙事的苦心。三毛用她的真实感情,打动了读者的心灵,引发读者产生共鸣。

 

   二、三毛更着意于从自我的经验世界里感悟人生的底蕴、情感的价值、人性的层次。更侧重于表现大自然中的“我”,多元文化景观中的“我”,具有一种哲理深度和文化品位,从而能诱发读者的思考,乃至激起读者心灵的震颤。

   三毛说:“我是一个‘我执’比较重的写作者,要我不写自己而去写别人的话,没有办法。我的5本书中,没有一篇文章是第三人称的。有一次我试着写第三人称的文章,我就想:我不是‘他’,怎么会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我又回过头来,还是写‘我’”。

   正是由于这种强烈的“我执”,三毛作品构成了奇特的人生风景。她用生活来塑造自己,用心来诉说自己,赢得了无数的读者。

   就作品的内容而言,“我”所叙述的一切,是三毛长长的生命旅程和情感心路,是三毛塑造的自我形象。从受到老师当众惩罚、走向心灵自闭的少女时代到选择绘画与写作,把自我“滋润浇灌成了夏日第一朵玫瑰”的生命时光,《雨季不再来》这部作品集中呈现的是三毛感伤的雨季人生。从撒哈拉沙漠的定居到万水千山的流浪,在《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等集子里,三毛的传奇人生引人入胜。从处处留情的青春萌动到矢志不移的神仙伴侣,《梦里花落知多少》写尽了三毛的爱情人生。从沙漠上的“悬壶济世”,到“温柔的夜”的热情助人,人们读出了三毛的博爱人生。

   透过23本呕心沥血写成的作品集,三毛的笔耕人生足迹清晰可见。三毛的心向读者洞开,她真实地坦露着自己的一切:世系、家庭、性格、嗜好、信仰、思想、心态、修养、成长过程乃至隐秘的感情生活。读其文,如见其人,如知其心。

   三毛的眼光掠过了社会重大矛盾的捕捉,她更着意于从自我的经验世界里感悟人生的底蕴、情感的价值、人性的层次。更侧重于表现大自然中的“我”,多元文化景观中的“我”,具有一种哲理深度和文化品位,从而能诱发读者的思考,乃至激起读者心灵的震颤。

  在《哭泣的骆驼》一文中,三毛以西属撒哈拉面临瓜分的政治骚动为背景,写了巴西里与沙伊达这一对恋人悲剧爱情故事:在风云突变的时刻,西属撒哈拉正酝酿着一场大风暴,沙哈拉威人要求西班牙人滚回去,而摩洛哥又在虎视眈眈。沙哈拉威游击队领袖巴西里的悲剧不仅在于他三面受敌,还在于他与妻子沙伊达之间的关系。他信奉回教,沙伊达却信奉天主教,这是被沙哈拉威人视作异端的。为怕西班牙人捕捉,沙伊达居于镇中,冒认其小叔子为爱人。坚贞相爱的巴西里与沙伊达最终以悲剧收场,巴西里死于自己人手中,沙伊达却被当作出卖巴西里的异教徒备受凌辱。在这个发生在异域的悲情故事中,三毛通过塑造的特殊政治背景下的悲剧性人物,坦露出她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

   在《故乡人》一文中写到:三毛在异乡的墓园中发现了一座中国人的墓,她除了细心地替这位不认识的同胞(君雄)拭擦碑石之外,还经常到墓园中陪他坐一坐,为他献上一束鲜花,甚至通过报纸与君雄的家属联系上了。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三毛人性闪耀的光辉,以及对祖国亲人热爱的拳拳赤子之心;在《士为知己者死》一文中写的是米盖无奈的世俗婚姻,从中折射的却是三毛追求个性平等的现代爱情观;而在《卖花女》、《永远的玛利亚》中揭示的是人间自私、欺诈、无耻的行为,反衬的却是三毛夫妇的善良、淳厚的思想品格……

 

   透过这些作品的构成关系,可以看出: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均系于“我”一身。似乎所有的人物、事件、物体,乃至风景,都是为了三毛这个东方的奇女子而显形。由此带来的作品的魅力,自然是自叙传的真实和亲切,自我个性的鲜明和生动。

 

   三、三毛的散文有一种内质美,她以至诚至纯的感情,叩响读者的心弦。三毛与荷西之间真诚的爱情故事把荒无人烟的撒哈拉大沙漠变得生机盎然,三毛用她那清晰而又细腻的笔触把荒凉、寂寞的撒哈拉大沙漠描绘成了一个世外的人间伊甸园。

   三毛的散文美,主要体现在内质上,即以至真至纯的感情,叩响读者的心弦。《警告逃妻》是一篇以通讯形式写成的散文,描写了作者与她的丈夫荷西之间真诚的爱情。作品情挚而不落俗套,构思委婉精巧而不露矫饰痕迹。一支自由的笔,写出了夫妻之间自由而有趣的生活,充满实实在在的人情美、人性美。

   一个敏感的少女,在遭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后,离开了繁华的都市,离开了柏林的歌剧院,离开了马德里的五光十色,来到了黄沙滚滚、风声呜咽的撒哈拉沙漠。三毛在《白手成家》里这样写道:“有了人的地方,就有了说不出的生气和趣味。”

   本来,三毛的流浪生活理应与风花雪月沾不上边的,三毛却偏偏要在黄沙上插上一束“天堂鸟”。她用包装棺材的木板钉桌子,用旧车胎做坐垫,把汽水瓶漆上印第安人似的图案和色彩,把一个破旧的房子建成了“全沙漠最美丽的家”——《白手成家》

   三毛不是沙漠中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她也需要钱,那篇《相思农场》写得使人捧腹大笑。因为三毛居然也“财迷心窍”,做起白日梦来,而这个梦却不带半点铜臭味,反而温馨动人。三毛与荷西为了增加收入,想到一个办法——就是打鱼。好不容易卖到一点钱,两个人却在国家旅馆的餐厅里以十二倍的价钱吃自己刚刚卖出去的鱼,还争着为朋友付账——《素人渔夫》。这些趣事,是凡人的趣事,正如三毛所说:“有时向生活中另找乐趣,亦是不缺少的努力和目标”。尽管生活是苦涩的,需要实际的应付,可是何妨苦中作乐,这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就这样,三毛依靠着爱情和坚强白手成家,于是就有了棺材变成的家具,于是就有了旧汽车轮胎装饰成的温馨小座位,三毛凭借着无数个不可思议的创造,在这样一个没有花朵的荒原开出了春天,千千万万个女人骨子里可望不可及的浪漫,让勇敢的三毛发挥得淋漓尽致。正是三毛与荷西之间真诚的爱情故事才让荒无人烟的撒哈拉大沙漠变得生机盎然,三毛用她那清晰而又细腻的笔触把一个荒凉、寂寞的撒哈拉大沙漠描绘成了一个让人神往的世外人间伊甸园。

 

  四、三毛创作的散文语言平实、朴素、亲切、幽默,不事雕饰,一切都顺其自然,素面朝天地面对读者,但却能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灵,引发读者产生共鸣。

   三毛的文字如同她的演讲,不愠不火的情绪,不紧不慢的语速,那样平和,不经意间那一段岁月便如同一条河,静静流过心房,留下的痕迹添满了对往昔的怀念,使每一个人自己的感想也融在其中变成了一种向往。

   在《芳邻》一文中拉布的母亲要把小山似的骆驼尸体放进三毛那鞋盒般大的冰箱里,三毛拒绝了,换来的是拉布母亲的一句话:“你拒绝我,伤害了我的骄傲。”这句精彩的对白,实在使人忍俊不禁。在《沙漠中的饭店》中,三毛促狭地把粉丝称作“雨”,还顺口对荷西吹牛道:“这个啊,是春天下的第一场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冻住了,山胞扎好了背到山下来一束一束卖了换米酒喝,不容易买到哦!”接着三毛这样写下去:荷西还是呆呆的,研究性的看看我,又去看看盆内的“雨”,然后说:“你当我是白痴?”这一连串准确而又幽默的描写把夫妻之情写得跃然纸上。而《亲爱的婆婆大人》一文里,三毛那谐而不谑的笔调更是使多少媳妇会心一笑!

  “签字笔一次次填过刻着的木槽里——荷西·马利安葛罗。安息,你的妻子纪念你。”

  “在那个炎热的午后,花叶里,一个身着彩衣的女人,一遍又一遍地漆着十字架,漆着周围的木栅。”(《梦里花落知多少》)每次看到这些文字,必是眼前一片朦胧,一股既温馨却又心酸的感觉袭上心头。

   在《明日又天涯》中她写道:“我是走了,回到我的家里去。在那儿,有海,有空茫的天,还有那永远吹拂着大风的哀愁海滩。”

  “再说,夜来了,我拉上窗帘,将自己锁在屋内,是安全的,不再出去看黑夜里满天的繁星了,因为我知道,在任何一个星座上,都找不到我心里呼叫的名字……”在更加淡然的文字下却是令人同样心惊心痛的情怀,看到此,我已是泪流满面了。

   在《背影》中当三毛再次面对母亲踽踽独行的背影而触发出深深的痛悔:“……我看见她的样子,自责得恨不能自己死去。荷西去了的这些日子,我完完全全将父母忘了,自私的哀伤将我弄得死去活来,竟不知父母还在身边,竟忘了他们也痛……”这段文字是作者从心底里流泄而出的真情,它把父母情、夫妻情以及女儿情揉合升华,成为了一种爱的永恒,读了使人荡气回肠,沦肌浃骨。

   不事雕饰,一切顺其自然,素面朝天地面对读者,流淌的是一股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情,这是三毛散文语言的一大特色。因此读三毛的散文必须用“心”去读,才能够读懂,才能够体会得到作品的内涵,才能够感受得到作者想传递的信息。

   作文如做人,三毛的作品透出了她对亲情、爱情、友情的理解,也很好的诠释了生活,无论三毛是在人世间还是在天堂里,她留给我们的丰厚的精神礼物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毛
《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式生活”影响一代人
林青霞爱她,鲁豫崇拜她:40年了,没有比她更自由的女人
林青霞爱她,鲁豫喜欢她,40年了,没有比她更自由的女人
《撒哈拉的故事》经典语录_小说语录
撒哈拉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