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钱鏐铁券收藏考略

(一)钱鏐与金书铁券

在浙江台州历史上民间收藏第一大家当数临海的钱氏。钱鏐铁券、钱氏大铜瓶、金涂塔,世称台州“钱氏三宝”,那都是文物收藏中极其珍贵的藏品,其中以“钱鏐铁券”最著名。

“钱鏐铁券”又称“金书铁券”,是唐代最后一个皇帝唐昭宗李晔(867—904)于乾宁四年(897)八月四日赐给当时担任镇海镇东军节度使钱鏐(852—932)的免死牌。这件国宝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铁券,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钱鏐,字具美,唐杭州临安(今浙江省临安市)人,五代吴越王。唐昭宗景福二年(893)授镇海军节度使,乾宁三年(896)兼领镇东军节度使,统领两浙12州。天祐四年(907)封吴王,后梁贞明二年(915)授诸道兵马元帅,次年授天下兵马都元帅,后唐时又被封吴越王、天下兵马都元帅。五代诗人贯休曾经写诗给吴越王钱鏐,诗中有“一剑霜寒十四州”之句,[1]说明吴越国最强盛时他管辖的有14个州,成为一时之雄杰。

钱鏐本来是自称大越罗平国王的威胜军节度使董昌麾下的一员骁将,乾宁二年(895)二月,董昌在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称王后封他为两浙都将,而钱鏐并没有接受董昌的“伪命”,却反戈一击,擒获董昌并把他献给朝廷。要知道唐朝到昭宗时,已经奄奄一息,各地藩镇的割据势力远远大于朝廷的势力,那时真正听从朝廷指挥的藩镇少得可怜。因此,钱鏐的这一举措让唐昭宗高兴得不得了。为了嘉奖钱鏐忠于朝廷,镇压叛乱,维护东南一方安定的功绩,就决定给予他特别的褒奖——赐予他有许多特权的“金书铁券”。

在铁券上刻的是唐昭宗的诏文:“咨尔镇海镇东等军节度浙江东西等道观察处置营田招讨等使、兼两浙盐铁制置发运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中书令、使持节润、越等州诸军事、兼润越等州刺使、上柱国彭城郡王食邑五千户,食实封一百户钱鏐,朕闻:铭邓陟之勋,言垂汉典,载孔悝之德,事美鲁经,则知褒德策勋,古今一致。顷者,董昌僭伪,为昏镜水,狂谋恶贯,渫染齐人。而尔披攘凶渠,荡定江表。忠以慰社稷,惠以福生灵。其机也氛祲清,其化也疲羸泰。拯瓯越于涂炭之上,师无私焉;保余杭于金汤之间,政有经矣。志奖王室,绩冠侯藩,溢于旂常,流在丹素。虽钟繇刊五熟之釜,窦宪勒燕然之山,未足顾功,抑有异数。是用锡其金版,申以誓词:长河有似带之期,泰华有如拳之日;惟我念功之旨,永将延祚子孙,使卿永袭宠荣,克保富贵。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承我信誓,往惟钦哉。宜付史馆,颁示天下。”

在诏文中,唐昭宗褒奖钱鏐削平董昌的功绩,称赞他“披攘凶渠,荡定江表。忠以慰社稷,惠以福生灵……志奖王室,绩冠侯藩”。他称钱鏐的功劳“虽钟繇刊五熟之釜,窦宪勒燕然之山,未足顾功”。因此,他“用赐其金版,申以誓词:长河有似带之期,泰华有如拳之日;惟我念功之旨,永将延祚子孙,使卿永袭宠荣,克保富贵。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承我信誓,往惟钦哉。宜付史馆,颁示天下”。简单地说,朝廷可以让钱缪永袭宠荣,并且免他九次死罪,免他的子孙三次死罪,而且对他一般的罪过根本不予追究。

当年钱鏐接受这个“金书铁券”时,感动得哭了,他说:“我才46岁,就受到皇上如此厚赏,恩重难报啊!”同年十月,钱鏐请文学家、钱塘县令罗隐起草《谢赐铁券表》,向朝廷表示谢意。这件《谢赐铁券表》流传了一千余年,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浙江省文献展览会时还曾经展出过,后来不知去向。但是这件可以赦免钱氏除谋反大逆以外的所有罪行、甚至死刑的“金书铁券”,一直被钱鏐和他的后代珍藏在吴越国的宫中,被供奉在他的祖庙里。

“钱鏐铁券”是用铁铸成的,形状就像筒瓦,中穹旁垂,质如绿玉,券上刻着唐昭宗的诏书。关于铁券的形制,据明朝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记载:“形如覆瓦,面刻制词,底刻身(指钱鏐本人)及子孙免死次数。质如绿玉,不类凡铁,其字刻用金填。”[2]因为是用金子填刻的,所以又叫“金书铁券”。书中还记有它的规格,沈德符亲自量过,还亲自秤过,他说:“以建初尺度之,高一尺三寸,广二尺一寸五分,厚一分半,重一百三十二两。”清代钱氏后裔钱泳两次看过光彩射目的铁券,在他所著的《履园丛话》中对“铁券”的形制也有确切的记载:“唐昭宗乾宁四年,赐先武肃王铁券,为吾家之宝……其形如瓦,高今裁尺九寸,阔一尺四寸六分,厚一分五厘,重一百三十二两。盖熔铁而成,镂金其上者。”[3]清朝吴任臣在《十国春秋》中称铁券:“晶光闪烁,天语温纯。”[4]今天我们可以知道“钱鏐铁券”纵29.8cm,横52cm,厚2.41cm,上嵌金字一共350个,正文25行,每行14字,全文都是用楷书写的,只是金字已经多有剥落。
(二)钱鏐铁券传入台州

五代时,钱氏家族三代出了五个吴越国王,而且吴越国王钱鏐家与台州有着很深的关系,其中有五人曾经出任台州刺史、台州郡守等职。他的弟弟钱镒在五代天祐年间就出任过台州刺史。吴越王钱俶(929—988),字文德,本名弘俶,钱镠的孙子。他在后晋开元中,做过台州刺史,在任时间不长,但政绩卓著。钱俶之子钱惟治、钱俶之孙钱暄都曾经担任过台州郡守,特别是钱暄在任台州郡守期间,开凿临海东湖、徙筑台州城东城墙等,都可以称之为德政,他也因此深受台州老百姓的称戴。今台州府城有一条路叫“钱暄路”,即为纪念他而命名的。

钱俶在五代汉乾祐二年(949)被授予东南兵马都元帅、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后周广顺元年(951)授诸道兵马都元帅,次年,授天下兵马元帅。宋太祖建隆元年(960),钱俶为了表明归顺的心意,他将台州城墙全部拆除。乾德二年(964)授天下兵马都元帅,封忠懿王。钱俶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最后一位国王,到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他又遵照钱鏐“善事中国,弗废臣礼”的遗训,审时度势,主动将他当时所辖的13州、86县、55万多户、11.5万士兵“纳土归宋”,为大宋实现和平统一作出了贡献,宋太宗封他为南阳国王、邓王。

钱俶迁宫到河南南阳,后来死在那里,但“钱鏐铁券”及历代皇帝所赐的竹册、玉册、诏诰等家传文物仍留在杭州钱氏祖庙。淳化元年(990),杭州地方官将铁券等全部吴越旧物运到汴京献给宋太宗。为了安抚钱氏,宋太宗观赏铁券后下诏将铁券等归钱俶之子安僖王钱惟濬保管,钱惟濬去世后交给他的弟弟钱惟演收藏,当时铁券收藏在京师的昭化坊赐第。钱惟演去世后,“钱鏐铁券”交给他的第二个儿子钱晦保管,继而又转给钱惟演之孙、冀国公钱暄之子钱景臻保管。宋仁宗、宋神宗也都观赏过“钱鏐铁券”。

熙宁八年(1075)三月,钱景臻做了宋仁宗女儿秦鲁国大长公主(1060—1146)的驸马,“金书铁券”开始珍藏在钱景臻的驸马府。钱景臻,字道邃,跟秦鲁国大长公主结婚时,担任右领军卫大将军、驸马都尉。后来官至少师、安武军节度使,封康国公。后又受封太傅、会稽郡王,八十四岁时去世。

秦鲁国大长公主是宋仁宗的第十个女儿,她由宋英宗主持下嫁给钱景臻。公主有四个儿子——钱忱(1083—1151)、钱愕、钱愐、钱恺。长子钱忱,字伯诚,是她自己所生,也最受她宠爱。大长公主曾经不断向宋高宗为钱忱求官爵,公主在生时,钱忱已经累封至开府仪同三司,官至吏、户二部尚书,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公主去世时,钱忱又被加封为少保、荣国公,后又迁升为太师、汉国公、豫国公。

绍兴元年(1131),钱忱奉他母亲之命随宋室南迁,居住到台州府所在地临海。钱氏居住到台州以后,逐渐成为台州的大族、望族,在他的子孙中高居显宦的还有不少,如钱端礼,绍兴三年(1133),做过台州通判,隆兴二年(1164)赐同进士出身,除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进参知政事,著有《诸史提要》、《佛祖纲目》等。他的孙子钱象祖更是累官至左丞相兼太子太傅。

绍兴四年(1134)夏,宋高宗赐大长公主第“一行”宅,并御题“忠孝之家”四个字,让她安享尊荣富贵。“一行”宅的位置在当时临海县的美德坊,大体在今浙江省临海市台州中学老校园的东侧。

南宋建都临安,钱氏曾经进贡台柑,报谢皇恩。绍兴七年(1137),宋高宗又赐钱忱第在临海县治东北的白云山下。“钱鏐铁券”也由钱忱携藏在临海宅第,成为台州钱氏的“族宝”。从那以后,“钱鏐铁券”长留临海达767年之久,世守不坠。著名文学家陆游83岁时写了一篇《跋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文》回忆说,绍兴六年(1136),在他十二三岁时随母至姨母家,拜见了这位老长辈大长公主,看到了铁券、节度使印等宝物,他说:“铁券实藏卧内,状如筩瓦。今七十馀年,乃得见录本于武肃诸孙槱家。后十字,盖文僖手书。某家旧藏文僖书帖,亦有押字,皆与此同。武胜军节度使印,则文僖尹洛时所领邓州节钺也。开禧三年六月乙巳,山阴陆某谨书。”[5]元末明初著名文史学家、黄岩陶宗仪曾经看过铁券,在他著名的《辍耕录》中有记《钱武肃铁券》篇,文中也有“吾乡钱叔琛氏赟,乃武肃王之诸孙也……尝出示所藏铁券,形宛如瓦,高尺馀,阔二尺许,券词黄金商嵌”的记载。[6]

这以后一百多年,“钱鏐铁券”就在临海钱氏家族中收藏递承,倒也平安无事。

(三)钱鏐铁券失而复得

南宋德祐二年(1276),元兵攻破临海时,钱氏祖传的“钱鏐铁券”由钱焘保存,却被他丢失了。钱焘,字君寿,临海人,官朝散大夫、直秘阁太府寺卿等。“钱鏐铁券”怎么丢失的呢?现在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钱焘携带“钱鏐铁券”逃避到黄岩,然而,在匆忙的逃亡中,他把“铁券”投入黄岩县南泽库(今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的水中,以求得安全,却忘记了地点,就这样把“钱鏐铁券”丢失了。

另外有一种说法是钱焘带着他的儿子钱叔澴一起逃避战乱,“钱鏐铁券”在他儿子钱叔澴身上,钱叔澴落水而死。元兵第二次进攻临海时,台州府城被攻陷,钱焘也被俘,并被拘留了好几年才得以归来,所以钱焘也记不清楚“钱鏐铁券”丢失的确切地点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钱氏后裔钱叔澴偷出钱氏铁券南逃。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有家人窃负以逃,莫知所在。”[7]因此,钱叔澴完全有可能就是钱焘的家人。在兵荒马乱中,钱叔澴落水而死,从此铁券不知去向。

时隔56年之后,在元朝至顺二年(1331),有一位捕鱼的渔人在泽库的深水中撒网打鱼时打到了“钱鏐铁券”。他一开始很高兴,以为它是金质的,可是用斧头劈了一角,才知道它是铁质的东西,但不知道它的来历,不知道这件东西的珍贵,以为是不值钱的东西,就把它丢弃在一边。一个偶然的机会,“钱鏐铁券”被钱氏黄岩官渭别墅邻近村里的一个学究看到了,学究知道它是一件宝贝,马上出钱把“钱鏐铁券”买了下来。后来有人把这件事情告诉给钱氏子孙,钱氏十四世孙、钱焘的儿子钱世珪(1276—1346)以十斛谷买回了“钱鏐铁券”。就这样,这一件宝物重见天日后,又回到了临海钱氏的手中。可惜的是,由于浸水太久,嵌在“钱鏐铁券”后半段的金字大多都剥落了。但这是一件传家宝呀,钱氏后裔又小心地把它收藏起来了,一直到元朝灭亡都没有发生什么闪失。

明朝洪武二年(1369)八月,明太祖朱元璋想仿效古代帝王表彰开国功臣的做法,给他的开国功臣们赐以铁券。他与大臣们谈起了铁券的式样,可是谁也没有见过铁券的式样,不知道怎么制作。翰林学士、文学家、书法家危素奏闻临海钱氏藏有“钱鏐铁券”,于是朝廷遣派使者到了台州,让钱氏把铁券送到京城来。钱世珪之子钱尚德(1329—1396),字允一,做过青田教谕,他接到圣旨以后,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立即把“钱鏐铁券”和钱氏五王画像送到京城。朱元璋与丞相李善长、礼部尚书牛亮、礼部主事王肃等观赏后,命礼部照样雕了一个模子,并翻刻制成木刻铁券,仍将“钱鏐铁券”交还钱尚德,让他带回临海以世代宝藏。《明史·舆服志四》中、清朝学者凌扬藻在《蠡勺编·铁券》中、清代考古学家林洋藻在《礼绍篇》中都记载了当时这个情况。

“钱镠铁券”在历史上颇为出名。这次“钱鏐铁券”进京,让朱元璋的朝臣们大开眼界,他们争相吟咏,唱和不迭,当时的文坛领袖宋濂就特地为它撰写了一篇《送钱允一还天台序》来纪念这件事。

从五代到明朝初年,“钱鏐铁券”在临海钱氏收藏了五百年,却一直没有见效过。到洪武二十四年(1391)时,“钱鏐铁券”曾经见效过一次,这也是它唯一的一次见效。当时,“钱鏐铁券”由钱用勤收藏,都察院查勘他在建昌任知府时,在税粮方面出事了,于是朝廷抄没了他的家产。他的儿子钱怞(字汝贤,一字士俊,嗜古,性淡泊,读书善吟,著有《就正稿》)为了救他的父亲,想到了“钱鏐铁券”,就捧着“钱鏐铁券”到京城,引奏唐皇赐券及他的先祖“纳土”的功德。明太祖朱元璋在奉天殿接见了他,并且下令有司发还从他家抄没的全部田产家财。

永乐十五年(1417),朱元璋的儿子明成祖朱棣也曾御览过“钱鏐铁券”。当时,他派遣行人曹闰来到临海,钱氏后代公推钱仕复(1366—1433)奉券入京。朱棣观赏后仍然命钱仕复把“钱鏐铁券”带回临海,这件宝物由钱凤墀家妥善保存。

明朝嘉靖四十年(1561),倭寇围攻台州府城,为了躲避战火,钱氏第二十五代孙钱珍等带着铁券躲进了深山。十几年后,他们才带着铁券重新回到钱家祠堂。

清朝康熙皇帝时,“钱鏐铁券”转藏在钱日耀家。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第三次南巡时想一睹这件稀世古物,于是钱氏后裔武进士钱选等人把铁券及五王画像送到常州,让他观赏。临海钱氏收藏五王画像的时间也不短,这件宝物后不知所终,待考。乾隆皇帝不但御览了铁券,还把他亲题的《观钱鏐铁券歌》刻在安置铁券的木盒宝匣上赐给临海钱氏,连同铁券还给钱氏子孙保管。乾隆皇帝的《观钱鏐铁券歌》云:

表忠观永祀钱塘,铁券却在台州藏。久闻其名未睹物,秋卿同族今呈将。

铸铁如瓦勒金字,乾宁岁月犹存唐。皇帝若曰咨尔鏐,董昌僭伪为昏狂。

披攘凶渠定江表,祲清赢泰保余杭。用锡金版永延祚,克保福贵荣宠长。

恕卿九死子三死,承我信誓钦毋忘。徒观剥蚀字漫漶,铁犹如此人何方。

龙门致诮带砺誓,赵宋转眼为新王。俊杰识时有弗较,善存桑梓功斯良。

其时铁券固不出,南迁后出方羶芗。作歌装匣付珍弆,所嘉谢表撝谦光。

当时一些大臣、名士,如庄有恭、范清供、齐召南、沈德潜、蒋士铨、沈初等都作诗“恭和”,为一时之盛。其中齐召南的诗长达74句。齐召南是台州历史上著名的学者,他另撰有《铁券考》或许也是这件事情触发的灵感。

这以后,“钱鏐铁券”藏到临海东门外五十里的白石山下一个叫岭外钱(今浙江省临海市大田办事处岭外村)的小村子里,由钱文川家保管,钱氏后裔对它爱护备至。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在《潜研堂金石文跋尾》中也提到:“券藏白石村民钱文川家。”[8]

清朝道光年间,钱氏家族渐渐衰落,那时钱永兴兄弟三人虽然都务农,却仍然为藏铁券专门造了三间小楼,并且由族人轮流守护。临海著名学者宋世荦曾经去观赏铁券,并撰《钱王铁券歌》一首:

九百年来一片铁,土花剥蚀银钩缺。几时飞入九渊中,饿蜃馋螭不敢窃。

婆留小儿真英雄,约束蛟鳄弯长弓。纥千山头冻煞雀,临安陌上春融融。

杀宏诛昌霸业盛,两浙河山平似镜。臣鏐再拜捷书驰,争得銮舆遂反正。

十四州土敛霜寒,锦衣玉带万人看。罗刹江头潮已落,婴兰堂里梦初阑。

券高一尺广二尺,锐三角形森铁画。恕卿九死子孙三,三百卅言辉典册。

火龙绕柱困不飞,老臣西望泪沾衣。开门且作节度使,湖山如画迎骖騑。

三世四王依浙水,蹋践羖羊愤欲死。夹马香孩光烛天,使有文孙识真主。

版图收拾去朝天,地下有知定欣然。寻肯梦中还索土,西湖重见草芊芊。

富贵神仙总销歇,带砺铭词券中列。无人更话乾宁年,有客又吊熙宁碣。

君不见,唐家玉册久销沉,寿世谁如此吉金。神物终防破匣去,海山夜夜老龙吟。[9]

清朝道光十二年(1832),临海洪瞻墉(?—1862),字容甫,号少筠,在岭外借来铁券盒,把乾隆皇帝的《观钱镠铁券歌》拓下来,把它与六舟和尚摹写的铁券全文合裱成一个册页,今藏临海市博物馆。洪瞻墉还著有《钱王铁券考》三卷。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的浙江省文物展览会上,洪氏后裔拿出钱王铁券摹本及金石书画多件应征,项士元先生曾经作《七区文物展览会杂咏二十首》(一):

山馆荒凉久化埃,劫余喜有未寒灰。最叹吴越留余迹,钩勒分明摹本开。[10]

晚清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也曾到临海观赏铁券,并留下了墨宝。

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攻入台州,钱氏子孙怕把“钱镠铁券”丢失了,将它沉放在水井中。等到捞出来以后,铁券上的金字剥落得更加厉害了。村里人无知,将这件祖上的宝贝视为“神物”,并且以为它是灵验的“药物”,在小孩受惊吓时,他们就用铁券上的金字来治疗,你挖一点,我挖一点,把铁券上的金子挖去了不少。晚清学者王舟瑶在他编纂的《光绪台州府志·金石略》中说:“今文字完者仅一百八十馀。”

(四)钱鏐铁券归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今藏国家博物馆的“钱鏐铁券”并不是由在临海的钱氏后裔捐献给国家的,而是由嵊县(今浙江省嵊州市)长乐乡的钱氏族人捐献给国家的。这又是为何呢?

光绪三十年(1904),临海岭外钱村发生了一件怪事:钱氏家族日夜派人看守的藏在宗祠里的“钱鏐铁券”不翼而飞,这件宝物的命运又起了波折。不久,“钱鏐铁券”在嵊县出现,时任嵊县县令的常熟人徐印士出400银元购得了这件宝物。好在几年以后,“钱鏐铁券”又归藏在嵊县长乐乡的钱氏后裔手中。

“钱鏐铁券”在徐印士那里收藏没有几年,就被钱氏后裔、清末举人、民国时曾任中国驻旧金山领事馆领事的钱文选知道了。钱文选通过正以观察兵部在浙江办公的哥哥与嵊县长乐乡一大批钱氏族人一起向徐印士力争,终于以原价从徐印士手中赎回“钱鏐铁券”,一起赎回的还有乾隆御赐的那件宝匣。赎回的时候,长乐乡的钱氏族人很高兴,为了表示庆贺,他们演了10天戏。此后,铁券由该乡的钱氏三房轮流保管。每逢正月初二,在三房的房长监护下,钱氏后裔会吹吹打打,用轿子将“钱鏐铁券”抬到祠堂供大家观赏。

1938年,嵊县长乐乡被日军占领。钱氏族人为了防止“钱鏐铁券”遗失,他们决定将它藏在钱赓麟家的深井里。钱赓麟夫妇俩为此忙碌了一番,他们先是给铁券涂上油,然后封蜡,再将铁券用棉线缠好,外面再封上蜡。他们生怕铁券放入水中会浮上来,又在铁券外面绑上铜钱,然后把它投入井里。就这样,“钱鏐铁券”在井里存放了七年。1945年11月,钱赓麟夫妇才把“钱鏐铁券”从井里拿上来,并把它藏到商会会长钱元瑞家中。1949年5月,长乐乡解放了,钱氏族人决定由钱元瑞代表他们将“钱鏐铁券”捐献给国家。1951年,“钱鏐铁券”从长乐乡的钱家祠堂取出,移送到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保管。

曾经“七登天子之庭,一藏深山,三沉深水”的“钱缪铁券”,历经千年沧桑,流传有绪,终于有了最好的归宿。鉴于这件铁券具有重大历史文物价值,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特调藏这件无价之宝,将它以一级文物珍藏。

1957年2月2日,临海大田岭里村有钱姓百姓二人送来盛放“金书铁券”的木箱一只,交由临海文管组保存。这件木箱外刻篆书“天章云汉”四个大字,另一面刻有篆书小字一百多个,说的是同治八年,礼部左侍郎徐树铭督学浙江时,到临海观赏铁券等。这是与“钱缪铁券”相关的在临海保存至今的唯一的一件实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帝王最“硬”的承诺——钱镠铁券,现存古代最早的丹书铁券
流传千年,经六位天子七次御览的最牛“丹书铁券”
唐代开国名将李靖“免死碑”在四川被发现(图)
一块唐朝“丹书铁券”,救了明朝一家人,而且是从朱元璋手里
家谱里的故事——钱镠铁劵
免死金牌到底长什么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