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二章 第二节 经络病(是动病、是主所生病)思维与董氏奇穴

第二节 经络病(是动病、是主所生病)思维与董氏奇穴

“是动则病”与'是主某所生病者”原出于(灵枢.经脉>篇,是中医最早的症状学,为针灸辨证论治开创了先河,是学习及临床应用针灸治疗的基础。

“是主所生病”是有别于藏象病的另一种治疗系统,扩大了治疗视野。一般六条阳经的“是主所生病”在临床较为常用。六阳经并不是简单的主六腑所生病,用一个意义较广的字来概括有关病症。根据我用〈内经》思路分析,用其中“是主某所生病者”作为思路,解说及阐述董氏奇穴的应用,极为合拍,而且能发挥得很好。以下就用此思路来看看“是主所生病”与董氏奇穴的应用关系。至于“是动则病”与“是主某所生病者”的详细意义,这里不再做分析,参见我的有关著作,这里只就这方面在董氏奇穴的应用加以解说。

极为突出,足太阳经所出现的病症也是以筋病为主。如“ 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胭如结,喘如裂”等。

临床应用,膀胱经的委中、承山、束骨等穴,及奇穴正筋、正宗都有舒腰腿、缓筋急的远道作用。其他各部穴位也都有治疗邻近筋肉的作用。

杨上善及张景岳都用水生木来解释太阳主筋,但经络所过部位特点即是,着眼于此即可。


二、足少阳经 主“骨”所生病

也应当从本经的循行部位去理解。足少阳经循行人身侧面,所循经部位之骨节较为显著。从头角而下以至胸胁、髀枢、股、外辅骨绝骨等。本经可用表示其部位特点的“骨”字来概括其所主病症。杨上善注:“足少阳脉主骨,络于诸节,故病诸节痛也。”张隐庵注说:“主骨所生病者,为头痛、颔痛、缺盆、腋下、胸、胁、髀、膝外、胫、踝皆痛,乃足少阳经脉所循之部分而为痛也。”张景岳注说:“骨为干,其质刚,胆为中正之官,其气亦刚,胆病则失其刚,故病及于骨,凡惊伤胆者,骨必软,即其明证。

《灵枢.根结》说:“少阳为....枢折则骨繇而不安于地,故骨繇者取之少阳。”根据这一理论,坐骨神经痛可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对于骨节纵缓且摇动不安的病症,可采用少阳方药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取得良好疗效。

悬钟为骨会,即位于少阳经上,悬钟亦能治疗多种骨痛。九里(风市)穴能治疗全身骨痛,而我个人最常用九里(风市)穴治疗颈椎、腰椎骨刺甚效,这都是少阳主骨的应用。董师治疗骨刺常用上三黄,其中央之明黄位置恰与风市相对,是取表里经作用。
三、 手阳明大肠经 主“津”所生病

“津'是指向外分泌的液体,包括汗液、涕唾等。而“液”则主要停留于内部骨节脑髓、孔窍等处,起润滑及滋养作用。

手阳明大肠经主“津'所生病,所述病症有齿痛、颈肿、目黄、口干、鼽衄、喉痹等,其涉及部位为口齿、鼻、眼、咽喉,这些都是手阳明经循行所过,皆为“津'所敷布之处。张景岳注说:“大肠与肺为表里,肺主气,而津液由于气化,故凡大肠之成泄或秘,皆津液所生之病,而主在大肠也。”米隐庵注说:“大肠传导水谷,变化精微,故主所生津液,病则津波竭而火热盛,故为目黄.口干肌知限票清症。”董氏奇穴木穴治疗日干、目多泪、鼻干鼻多说,皆是大肠主津的应用。大肠经的合谷穴能发汗止汗,亦是手阳明大肠经主津之应用。

四、手太阳经主“液”所生病

《灵枢.经脉》所述病症有耳聋、目黄、颊肿颈、额、肩騰肘臂外后廉痛等。(灵枢.口问》说:“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耳、目、关节的病症与“液”的不能“灌精濡空窍”有关,也可说是“液竭”所致。病症所涉部位即为手太阳经循行所至。这些病非小肠腑证,因此不能说成主“小肠”所生病,而以主“液'所生病较为合理。“液'怎样与小肠联系呢?张景岳注说:“小肠主泌别清浊,病则水谷不分而流衍无制,是主液所生病也。”张隐庵注说:“小肠为受盛之官,化水谷之精微,故主液所生病。”皆从“腑”立论,但本经并未及小肠腑病,此解并不合原意。而杨上善编注的《太素》从经脉部位去解释比较能抓住要点:“两大骨相接之处,有谷精汁,补益脑髓,皮肤润泽,谓之为液,于太阳主之。邪气病液,遂循脉生诸病也。”位于小肠经上的几个董氏奇穴,如:眼黄穴治目黄;腕顺二及肠门、肝门皆治肝病(包括眼黄),腕顺一、一也是治耳鸣要穴。维杰最常用董氏奇穴心门穴治疗退化性关节炎,治疗膝盖因滑囊液不足所致之疼痛甚效。

交易担保 看一看+ 董氏奇穴 美式整脊 视频大全 小程序

五、手少阳经主“气”所生病

其所主病中同样是有经病而无腑病,因而不说主“三焦”所生病,而说成主“气”所生病。这里的“气”主要是指与经脉相关的“气”,尤其是上部的“气”,所谓“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的“气”

其外经病,包括耳聋、嗌肿、喉痹、汗出、目锐眦痛等。张景岳注说:“三焦出气,以温分肉,充皮肤,故为汗出。其他诸病,皆本经之脉所及。”也就是说除出汗为手少阳三焦经之功能病外,其他皆为经络病,行于上肢及头侧部。前述临床上有“气脱者目不明”之说,而多数耳鸣、耳聋更是气虚或气闭所致,余常用益气聪明汤治疗耳鸣甚效,用针刺治疗则多运用三焦经的穴位治疗耳鸣、耳聋,如十四经的中诸及奇穴中白、下白均为治疗耳鸣、耳聋的要穴,在三焦井穴关冲点刺治疗嗌肿喉痹皆甚效。支沟(火串)穴里气通便,也都是主“气'所生病的应用。

六、足阳明胃经主“血”所生病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从脏腑理论看,“胃”与“血”的形成有直接关系。《灵枢”决气》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指的就是脾胃。脾胃与血的化生有密切联系。《灵枢.经脉》说:“谷人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都在说明“胃”与“血”的产生有直接关系。“胃为水谷之海”,能受纳腐熟水谷,水谷之精微变化而为血。2.从循行所过看,本经脉循行所过部位,从上至下,动脉分布较为明显。尤其是颈部人迎及足部趺阳,其他还有大迎气冲等,分别是面动脉颈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所在处。阳明经除多气外亦多血,所谓“多血多气”,即与这些部位的特点有关。3.从病症特征看,胃经病症“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狂、疟、温淫、汗出、鼽衄”等多为热人血分的阳证。《素问.阳明脉解篇》解释说:“其脉血气盛,邪客之则热,热甚则恶火”,“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热盛于身,故弃衣欲走”,“阳盛则使人妄言骂置,不避亲疏”等,都在说明阳明经脉病为“热盛”“阳盛”之证。皆属阳明脉“血气盛”的表现。这些病症皆为阳明经穴所主治,因此说胃主“血”所生病。而胃经穴多能治疗热症,如内庭穴常用治热病,胃经上的足三里、四花上、四花中、四花外皆为刺血治血热病要穴。

          扫码进群获取视频资料...

160万人进群关注领取成功

专家课堂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络辨证系列之四:足太阴与足阳明经辨证
五腧穴图表歌
《黄帝内经》:经络,决生死,处百病
五腧穴图表歌诀
络穴
杨维杰先生董氏奇穴及传统针灸研讨题(第三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