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习数学的关键

· 一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四基

 

· 二   什么是数学思想?

 

· 三    在课堂中怎样落实数学思想

 

· 四    新课程下的好课标准

 

· 五   教师角色的变化

一、数学课程标准:

在数学学习中,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二、什么是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需要符合以下两个特征:

· 一是数学产生以及数学发展过程中所必须依赖的那些思想。

· 二是学习过数学的人所具有的思维特征。

三种基本思想:抽象、推理和模型。

 

三、在课堂中怎样落实数学思想

1.关注抽象经验的积累。(简约阶段,符号阶段,普适阶段即计算法则)

2.关注归纳推理的科学性。

3. 关注转化思想(方法)的渗透

   

(变不会为会——数学知识的迁移)

4.关注符号意识的培养

 

  案例:负数的认识   用字母表示数

5.关注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

(用几何的方法解决代数的问题)

6.模型意识的培养

7. 极限思想的渗透(数的认识    圆的面积等)

8. 假设思想的渗透     (鸡兔同笼问题)

9. 方程、函数思想的渗透

10. 统计、概率思想的渗透

 

四、什么样的课是新课程下的好课?

· 有人说,一节好课,教师要教的轻松,学生学的主动

· 有人说,一节好课,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 有人说,一节好课,要既教知识又教方法,既培养能力又启迪智慧

· 有人说,一节好课,要让学生快乐参与,静心思考

· 有人说,一节好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活动与思考

什么样的课是新课程下的好课?

六凸显  

凸显数学内容的生活化

凸显内容呈现的多样化

凸显学习内容的探究性

凸显学习方式的个性化

凸显独思下的合作与交流

凸显数学本质,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教学的本质

· 教与学互动的过程

· 教会学生数学化的过程

· 问题解决的过程

· 经验整理提升的过程

· 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 教会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五、教师角色的变化

· 从学科知识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学习研讨,由传授者变为探究者

· 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由教材执行者转变为教学智慧引导者

· 从局限教科书到关注学科前沿和学科交叉,由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开发设计者

· 从单纯教学到同时开展科研,由教学实践者转变为教育研究者

做有学科气质的老师

· .爱数学,爱孩子

· (每一位教师从20几岁到55岁,将每天最好的时间都给予了学生,陪伴家人的时间却很少,所以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一定要让自己和学生每天都幸福)

· 2.拥有较高的数学素养,系统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维

· 3.研究学生,读懂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

· (霍华德加德纳曾说,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技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内省智能等。每一个人都有多种智能,并且每种智能的发展都是不均衡的,所以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教师应善于发现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为其展示才华搭建舞台。能考上大学的培养成优秀人才,考不上的培养成高素质的社会建设者)

· 4.拥有教学智慧,通过网络书籍,模仿反思自己的教学风格

· 5.多读书,有终生学习的意识

教学中做到三讲三不讲

· 教师集中力量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易混、易错、易漏点,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知识点,讲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

· 学生已会的不讲,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 要减少教师讲和学生被动听的时间,增加学生说、学生做、学生互动的时间。 

数学老师的三种境界

仅仅停留于知识层面——教书匠

 

能够体现数学的思维——智者

 

无形的文化熏陶——大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如何读懂教材
教师国培心得体会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范文
新课标下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
六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总结
数学新课标中的四基、四能、十个核心概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