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01

  

  

  

  

  

  

  

  02

  

  

  

  

  

  ▲ 苏轼《获见帖》

  03

  

  

  ▲ 苏轼《宝月帖》

  

  

  ▲ 苏轼《新岁展庆帖》

  

  

  ▲ 苏轼《跋吏部陈公诗帖》

  04

  苏轼带着一家20多口来到黄州。

  可副处级干部,工资实在太低了。

  “我没法养活一大家子人啊。”

  于是他就去求见黄州太守徐君猷,

  “能不能帮我想个办法。”

  徐君猷刚好也是苏轼的粉丝:

  “那我把东门土坡50亩荒地给你吧!”

  苏轼带着一家人,开始了垦荒种粮大生产。

  这片坡地虽然贫瘠,但足够大,

  种上粮蔬,倒也勉强可解决一家温饱。

  苏轼万分感激这片城东门外的土坡,

  于是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东坡居士。

  一日,苏东坡与友人刘倩叔共游南山。

  友以蓼菜、新笋等野菜相待,

  苏轼品尝后,举箸慨叹:“人间有味是清欢。”

  在经过仕途的起起落落后,

  苏东坡终于悟得——人间有味是清欢。

  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是对生活的超逸,

  不为名权利所困,只讲究心灵的品味。

  “我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人这一生,与其羁绊于名缰利锁,不如在心里修篱种菊。

  

  ▲ 苏轼《东武帖》

  第二年三月初七,朋友劝苏东坡:

  “这片地太贫瘠了,种什么收成都不好。

  离这不远的沙湖,有块稻田要出售。

  卖得也不贵,你可以去买下来。”

  苏东坡觉得这建议不错,便和朋友们欣然前往。

  哪知走到半路,突然天降大雨。

  朋友们东奔西窜,狼狈地找地躲雨。

  苏东坡却悠哉游哉,一边走路一边吟诗。

  回家后,他就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把苏东坡悟道“人间有味是清欢”后的超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拄竹杖穿芒鞋,谁怕啊?

  我依然笑着,“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头望望走过的路,虽然风雨萧瑟,

  但那又如何,我信步归去,

  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一位哲人说过:“人的一生中有两个生日,一个是自己诞生的日子,一个是真正理解自己的日子。”

  苏轼就在黄州迎来了另一个生日——他真正理解了自己。

  苏轼就此死了,而另一个苏东坡就此活了。

  

  ▲ 苏轼《归院帖》

  05

  1082年,苏东坡贬官黄州的第三年。

  这年寒食节,下了一场很久的雨。

  苏东坡凝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帘,

  突然间有了写字的冲动,

  于是研磨挥笔,写下了著名的《寒食帖》。

  这纸《寒食帖》,若论诗意才情,

  在苏东坡三千多首诗词中,实在是平平。

  但那起伏跌宕的书法意象,却震撼千古。

  这张帖,乍一看,字形并不漂亮,

  时大时小,时长时短,时宽时窄,时疏时密,

  似乎完全失去了书法所讲究的规矩和法度。

  但随意率真,恰恰是《寒食帖》的最大特点。

  世人之书法皆追求俊挺华美,

  而苏东坡在经历几番起起落落后,

  终于悟道“人间有味是清欢”,

  所以在艺术上再也不去追求什么法度规矩,

  为文写诗填词作画只强调个人心境的自然流露,

  “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

  “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快也。”

  从此,他所有艺术门类都迈入超级大师境界。

  这纸《寒食帖》,就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第一行书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第二行书是颜真卿的《祭侄稿》。

  

  ▲ 苏轼《寒食帖 》

  不求法度不循规矩的苏东坡,

  就此一举成为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

  在散文方面,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在诗歌方面,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在词作方面,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在书法方面,他被尊为“宋四家”之首;

  在绘画方面,他是中国文人画开创者之一。

  诗、词、文、书法、绘画,样样皆是大师。

  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而苏东坡第一流的作品,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寒食帖》等等,

  大都是他被流放黄州之后的作品。

  这恰恰应了那句话: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都是制订规则的人,而不是遵从规则的人。

  苏东坡不求法度不循规矩,

  不求别人关注,只求自己舒服。

  所以为文写诗作画便如入无人之境,

  敢于用情放胆,荤素雅俗皆不避。

  只为取悦自己的他,没想到却取悦了全中国。

  这就是苏东坡的艺术哲学——在己体道。

  人性都是相通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也属于大家。

  在己体道,其实也是成功之道:

  先要把握住自己,才能把握住别人。

  把握住了自己,也就把握住了别人。

  

  ▲ 苏轼《枯木怪石图》

  06

  苏东坡被调往徐州做知州时,

  刚上任一个月,就遇到黄河泛滥。

  洪水汹涌而来,把徐州城团团围住,

  徐州城就靠一座城墙把洪水挡在外面,

  城墙若一垮,全城百姓都会完蛋。

  百姓人心惶惶,都准备四散逃亡。

  苏东坡却派人在城墙上搭了个草棚。

  他不回家,就住进了这个草棚里。

  “我都不怕,你们怕什么呢?”

  见市长如此无惧,民心就安定下来了。

  民心一定,苏东坡就带领百姓抢修堤坝。

  在城内修一条堤坝,从里面托住城墙。

  修了一月,洪水还是不退,老百姓都累瘫了。

  苏东坡便跑去向城内禁军求援。

  禁军本来只听皇帝号令,地方官无权调动。

  但禁军头领看到浑身泥浆、面容憔悴的苏东坡,

  眼睛顿时湿了:“文官尚如此,我这个武官岂能为了保命而误苍生。”

  他立命禁军跟随苏轼抢修堤坝。

  堤坝修好了,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保住了。

  

  ▲ 苏轼《潇湘竹石图》

  80多天后,洪水退去。

  苏东坡却毫不停息,带领百姓在城外大修水利。

  北宋时,黄河泛滥周期大概是四五十年。

  洪水退了,苏东坡本可以完全不管了,

  因为他的任期内不可能出现第二场洪水,

  但他依然大修水利,他不追求任期效益,只求为老百姓多干几件实事。

  很多官员一遭贬谪一受打击就自暴自弃,

  但苏东坡不,无论遭遇什么不公平对待,

  他都始终坚守一个原则:以出世的态度干入世的事业。

  他有句名言——“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凡事尽力而为,而后顺其自然。

  所以每到一个地方任职,他都活得像雷锋。

  流放杭州,他疏浚西湖,修建了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

  流放惠州,他改善民生,设计了广州最早的自来水供水系统。

  流放黄州,他大兴慈善,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孤儿院。

  …………

  真可谓“苏轼流放三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苏东坡每每离开此地、调任彼地时,

  当地老百姓便夹道相送,涕泪横流。

  苏东坡实在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好公仆。

  他的工作哲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以出世的态度干入世的事业。

  就是“凡事尽力而为,而后顺其自然”,

  成了,固然值得欣喜;败了,我也坦然无愧。

  

  07

  62岁时,苏东坡被贬谪到海南儋州。

  当时的海南,是彻彻底底的蛮荒之地。

  “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

  流放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但苏东坡硬是把这个蛮荒之地变成了“诗和远方”。

  没有好吃的东西,他就开发了牡蛎。

  他给三儿子写信说:“牡蛎这玩意太好吃了,千万不能让朝里士大夫知道哦,他们知道了一定要争着来海南,那我就没得吃了。”

  没有朋友陪我玩,那我就自己找乐子。

  怎么找?他居然办起学堂,教起了书。

  培养出了海南历史上第一位举人——姜唐佐,第一位进士——符确。

  苏东坡就是这么逗逼。

  1094年,苏东坡被流放到瘴气横行的惠州。

  朋友们纷纷写信来安慰他。

  他却回信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要我低头,门也没有。

  苏东坡就是这么逗逼。

  没错,苏东坡的处世哲学就是:我要做一个大逗逼。

  怎样做一个大逗逼?

  那就是“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在贬谪流放中,他开启了一个个逗逼模式。

  

  他有多逗逼,我们随便举两例。

  流放黄州时,苏东坡酒瘾犯了。

  当时政府是不允许私人酿酒的。

  “但苏东坡酒虫蠢动,就偷偷酿了酒。”

  不料酿酒之事很快就被衙门知道了。

  官员责怪:“你怎么不听话啊?”

  苏东坡回答:“余欲听之,而口不可。”

  我脑子已经决定听话了,但我的嘴不听啊。

  私自酿酒且不说,他还嫌没有菜下酒。

  听说一小青年家的耕牛生了重病,

  便鼓动说:“死了只能贱卖,不如早杀贵卖。”

  小青年真把牛给宰了,给他送了一大块来。

  老苏就邀约一大帮狐朋狗友,

  在东坡上搞起了一个大party,

  点篝火,烤牛肉,喝私酒,不亦快哉。

  最后把禁酒官员都吸引来了,大醉而归。

  

  还有一次,老苏喝酒后回家太晚。

  到家已是三更,家里小童早已酣睡。

  苏东坡敲了几次门,小童都没回应。

  他只好跑去江边听了一夜潺潺水声。

  第二天,他回家就写了那首著名的《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写完此词后,他立马想到了一个恶作剧。

  他赶紧让小童把这首词送到城里去传阅。

  太守拿到这词一看,立马吓坏了。

  “江海寄余生,这不是要跑路的节奏吗?

  苏轼要是跑了,我的乌纱帽可就难保了。”

  他赶紧跳上马,直奔东坡住所。

  到了住所一看,发现老苏正鼾声如雷。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这句话,简直就是为苏东坡量身定做的。

  他的处世哲学就是: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我要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大的快乐。”

  于是,他活成了宋朝最伟大的大逗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的行书特色
贬谪黄州3年后,苏轼在寒食节这一天,看着...
苏轼《黄州寒食帖》的灵魂剖析
【明月几时有】书法
苏东坡行书《黄州寒食诗帖》笔法逐字分析
苏东坡的“偃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