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家精要丨郑毓琳、郑魁山---郑氏针法经验介绍及30例独家验方(精编)

郑毓琳、郑魁山---郑氏针法经验介绍及30例独家验方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2rAQG9xJic1ILAdCZDlZ7PCTbfUus11ndKvkE5Cyic6lg0qfb6zdBeOLMXREb2jXC07pHgzTKfgr6saHdbrQt5E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编者语:本文及图片摘选自甘肃郑氏针法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部分内容摘自《全国高级针灸进修班教材》。编者语:郑毓琳先生为西北针王郑魁山教授之父。更多内容请查看:郑氏针法工作室


郑氏针法源出《内》、《难》,脱胎自“元、明”,传承于家学,郑氏针法主要创始人和奠基者郑毓琳先生是我国现代卓越针灸家之一,郑毓琳14岁随父郑老勋及舅父曹顺德习针灸,18岁再拜博野县名医霍老顺为师,秉承家学,勇于创新,集众家之长而针技日臻,成功地将内功与中国传统针法相融合,继承发扬了独具特色的郑氏针法,用于治疗眼疾重症等疗效卓著,誉隆四海,为弘扬中医针灸学做出了贡献。
郑毓琳先生的长子郑魁山先生继承父业,在郑老先生学术思想和特色针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不断提高,历经三世传承,形成了独特的“郑氏针法”诊疗体系,并因其疗效卓著而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关注。文革期间郑魁山先生下放甘肃成县,但依然执着针灸并为百姓治病,因其针法精妙,治病屡收奇效,被誉为“西北针王”。1982年筹建甘肃中医学院针灸系担任系主任,开郑氏针法不外传之禁锢,广收学生,授业解惑,赴海外讲学。在甘肃中医学院20余年的医、教、研过程中,培养了一批传承弟子、研究生和千余名国内外针灸实习医生,使郑氏针法在甘肃乃至国内外得到了弘扬和传承。



华北中医实验所合影  一排:(左二)高凤桐、(左三)赵树屏、(右二)李振三、(右四)郑毓琳  二排:(左一)李志明、(右四)肖友三、(左五)孟昭威、(左六)董得懋、尚古愚  三排:(右二)郑魁山、(右三)岳美中、(右四)陈彤云


郑毓琳先生(1896年-1967年)是我国现代卓越的针灸家之一。他一生秉承家学,勇于创新,成功地将气功与中国传统针灸针法相融合,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郑氏针法,治疗眼疾重症等疗效卓著。

郑毓琳出生于河北省安国县北娄村。自幼跟随其叔祖郑云祥学习针药。后拜其舅父曹顺德为师,又拜博野县南白沙村霍老顺为师,霍老对针灸、气功颇有造诣,尽得其传。1953年郑毓琳与长子郑魁山在北京开设中医诊所,1954年3月应华北中医实验所邀请为针灸医师,同年10月至临终一直任原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第三研究室主任。


  郑毓琳注重热凉补泻手法,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出临证针刺八法,施针时重用左手,左手与右手互相配合,认为得气和气至病所是提高针刺疗效的关键,他提倡针刺与气功相结合,主张临证取穴,穴少而精,治疗中风半身不遂、胃脘痛、哮喘、崩漏、小儿积滞等疑难杂证疗效满意,针治眼病尤有独到之处。


  注重热凉补泻手法

  郑毓琳领悟《素问·针解篇》“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之旨,认为针治之要,是辨清虚实,分别施以补泻之法,无犯“虚虚实实”之戒。从实践中,郑毓琳总结出简化的热冷补泻手法。

  1.热补手法

  左手食指紧按穴,右手持针速刺或捻转刺入穴,先浅后深,慢提紧按,务令气至,在酸胀感觉基础上,持针下插1~2分,然后拇指向前捻转3~5次或9次,就有热胀感觉,若无,依前法再做2~3次,多数患者就能出现热胀感觉,出针后揉按穴位。如针刺过程中,患者感觉迟钝,可令患者以鼻吸气,口呼气5~6次,另外也可配用震剖术,拇指向下刮针柄1分钟,以达取热目的。本法适用于脏腑经络的虚、寒证。

      2.凉泻手法

  左手食指紧按穴,右手持针速刺或捻转刺入,先深后浅,紧提慢按,务令气至,在麻胀感觉基础上,将针向上提l~2分,然后拇指向后捻转2~3次或6次,就有凉麻感觉,若无,依前法再做2~3次,多数患者就能出现凉麻感,出针后不揉按穴。如遇到感觉迟钝的患者,可令其口吸气,鼻呼气5~6次,同时亦可配用震刮术,拇指向上刮针柄1分钟。本法适用于脏腑经络的实证、热证。

 

    总结运用针刺八法

  郑毓琳根据《针灸大成》载“赤凤迎源”、“青龙摆尾”、“苍龟探穴”、“白虎摇头”、“龙虎交战”等按动物形象描述的补泻手法,结合临床,不断揣摩,不断实践,总结出了八种临床针刺补泻手法,即二龙戏珠、喜鹊登梅、老驴拉磨、金钩钓鱼、白蛇吐信、怪蟒翻身、金鸡啄米、鼠爪刺法八种手法。

  1.二龙戏珠

  系指施针时操作手法似耍龙灯时二龙戏珠一样动作,故名二龙戏珠。操作方法:施针时使针刺感觉分两条线传导,包围眼珠为目的。如针刺太阳穴时,左手食指紧按穴,右手持针速针或捻转进入穴,针到一定深度,得气后,针尖先向上眼睑的方向提插或捻转,使热胀或凉胀的感觉传到上眼睑,至目内眦处,再使针尖向下眼睑的方向提插或捻转,使热胀或凉胀感觉传到下眼睑,至目内眦处,包围起眼珠。此法用于针太阳穴治疗一切眼病。虚证用热补法;实证用凉泻法

  2.喜鹊登梅

  系指施针时操作手法似喜鹊在梅树枝上歌舞,头尾上下活动一样动作,故名喜鹊登梅。操作方法:施针时用推垫的手法。如针攒竹穴,右手食指紧按穴,右手持针速刺或捻转进入穴,得气后,右手拇指持针柄,中指推垫针体,使针柄、针体和针尖上下的摆动,补法摆动9次;泻法摆动6次,似喜鹊登梅歌舞,使热胀或凉胀感觉接连不断地传入眼内。此法治疗眼病针攒竹、鱼腰、丝竹空穴等;针耳门穴治疗耳鸣、耳聋;针下关穴治疗牙痛等。虚证用热补法,实证用凉泻法。

  3.老驴拉磨

  系指施针时操作手法似老驴拉磨一样的动作,故名老驴拉磨。操作方法:施针时用推盘手法(与古法盘针术相似)。如针头维穴时,左手食指紧按穴,右手持针速刺或捻转进入穴,得气后,将针提到皮下,似推磨一样的推转针体,可连续推转几次。热补法推转9次,推转的角度小;凉泻法推转6次,推转的角度大。此法针头维穴治疗头痛,针期门穴治疗肝气郁滞,针章门穴治疗痞块。虚证用热补法,实证用凉泻法。

  4.金钩钓鱼

  系指施针的操作方法似游鱼吞饵,与鱼钩上提的动作一样,故名金钩钓鱼。操作方法:施针时行小提抖术。如针膻中穴,得气后,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柄向前捻转多些,即得滞针现象,此似游鱼上钩吃食一样;右手持针柄,提着滞针的肌肤微微的拉抖几次。补法连拉9次,泻法连拉6次。此法针阳白、颊车、太阳治疗口眼斜,针膻中、中庭治疗肝郁气滞、胸痹。

  5.白蛇吐信

  系指施针时操作手法似白蛇吐信一样,用两枚针齐刺入穴位中,故名白蛇吐信。操作方法:施针时用两枚针齐刺。如针曲池穴时,左手食指紧按定。右手持两枚针速齐刺捻转进入穴,得气后,行提插术,似白蛇吐信似一伸一缩。二枚针同时上下提插。补法行慢提紧插9次,泻法行紧提慢插6次。此法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痹证、四肢麻木等症,针肩髃、曲池、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大椎、脾俞、肾俞、关元等穴。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

  6.怪蟒翻身

  系指施针时操作手法似怪蟒翻身回头的动作,故名怪蟒翻身。操作方法:施针时行搬转术的操作方法。如针肝俞穴时,左手食指紧按穴,右手持针速针或捻转进入穴,先令气至,有了麻、胀等感觉时,右手拇,中、食三指持针柄,由下向上搬转针柄,使针体呈半圈形角度,由左向右捻转,似怪蟒回头翻身样,行凉泻手法。此法针肝俞、胃俞治疗肝胃不和。

  7.金鸡啄米

  系指施针时的操作手法似小鸡啄米样动作。故名金鸡啄米。操作方法:施针时行小提插术。如针曲池穴时,左手食指紧按穴,右手持针速刺或捻转进入穴,为了催经气速至,行小提插术,寻找感觉,似小鸡啄米样,鸡头上下动作。此法针曲池、合谷、足三里、阳陵泉治疗小儿麻痹;针中脘、关元、气海治疗小儿遗尿症。

  8.鼠爪刺法

  系指施针术后,皮肤表面留下似小鼠爪印的痕迹,故名鼠爪刺法。操作方法:施针时用五枚、三枚或七枚普通毫针,长1寸或1寸5分。将针柄缠在一起或术者右手拇、中、食指持拿五枚或七枚针进行点刺,或直接刺在肌肤的穴位上,或刺在病灶部位,刺后皮肤表面留下5或7个针印,似小鼠爪印一样。此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疾病,如食积、乳积和疳积等,针大椎、肝俞、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针刺与气功相结合

  郑毓琳认为,气功的关键是调心守神,以增强真气,而针刺之要是“手如握虎,远近若一,如临深渊,神无营于众物”;练功者意守于机体某一部位,引丹田之气聚于此处,以刺激、调动机体内在的抗病机能,调整阴阳。气功师发放外气治病,亦是以医者之气补病者之气的不足或调整其紊乱之气,使失调的机体趋于平衡而祛病强身,针刺作用于俞穴上,通过经络的调整功能(经气),调节脏腑经络的阴阳平衡而防病治病。

  郑毓琳非常重视气功和针术的结合,以为练气功是针灸师的一项基本功,强调练三关(肩、肘、腕),以利气的通门,临证多年悟出针刺手法的要领是意气相随,刚柔相济。他在临床施针时,调心守神,以意提丹田之气从胸到肩、肘、腕,经医者手指由针体到病人体内,是医者的内气,通过发放外气,而发挥针刺与气功的双重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起病人机体的自稳调节机能,因而取效迅宏。




前排左起:曲祖贻、邱茂良、孟昭威、马继兴  后排左起:贺普仁、郑魁山、叶庭光、杨廉德


郑魁山(1918年~2010),河北安国人,16岁跟随父亲郑毓林(1896~1967年)学习针灸医术,1947年考取中医师,1951年创办北京中医学会针灸研究班;1954年任华北中医实验所主治医师,1955年合并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受聘于政务院医务室,为中央首长诊疗,并给外国专家班、国际班任教;1970年下放到甘肃成县医院,1982年调入甘肃中医学院,主持筹建针灸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研究会顾问,郑氏针法研究会会长,日本后藤学园、英国东方医学院客座教授。发表学术论文66篇,著有《针灸集锦》、《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针灸补泻手法》、《郑氏针灸全集》等14部著作。   

郑魁山教授,从医60余载,学验俱丰,擅长针治疑难杂症,对针灸学经典理论和传统针刺手法,研用颇彰。在针灸学"理、法、方、穴、术"各个环节的长期临床实践中,以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治疗"八法"为指导,努力探索针灸配穴和针刺手法的应用规律,总结出一套独特见解。笔者有幸跟师研读,悉得传授,兹将郑老临证针刺经验整理如下。


延伸阅读:

针灸丨名老针灸专家经验集---八法治疑难杂症,郑魁山临证经验(独家)

医案丨八法治疑难杂症,郑魁山临证经验医案选(独家)



  1.双手操作,重用左手
  左手揣穴,右手辅助:是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揣摸被针穴位处肌肉之厚薄,孔隙之大小,确定进针的方向和深浅,并将妨碍进针的肌腱、血管等组织分开。遇到关节、筋骨覆盖的穴位,右手握住患者肢体左右旋转、滚摇、屈伸、升降、抬举等活动,使穴位暴露,然后左手拇指或食指指尖切按住穴位皮肤,以备右手进针。
  右手进针,左手候气:为了使进针准确、无痛、得气快,常用"指切速刺法",是以左手拇指或食指切按住针刺部位,右手持针迅速刺入0.1~0.3寸,再缓慢进针,左侧押手保持不动,随时触及针下气至冲动,候到气至,及时施用补泻手法,不可错过时机。例如针内睛明穴创用"压针缓进法",用左手食、中指或拇、食指分开上下眼睑,右手进针,在眼球鼻侧泪阜边缘半月形皱壁处缓慢将针压入0.5~1寸(不做捻转提插)。
  左手关闭,气至病所:右手将针刺入穴位以后,左手一旦触到针下气至冲动,为使针感沿经脉向上传导,左侧押手用"关闭法",按压在针穴的下方,并协同右手与针一起向上推进,两手互相配合,同时努力,才能"气至病所"或使感觉传到预定的处所。此外,使用补泻手法后,当患者有舒适感觉时,要用"守气法",并根据病情需要保持感觉维持一定的时间,这也是应用针刺手法取得疗效的关键。


  2.重视"八法"的应用
  汗法:是选取某些经穴和针刺施用发汗手法,开泄肌表,驱邪外出治疗表证的一种法则。如针治风寒表证,取风池、大椎、合谷等穴,用烧山火手法,发汗解表,驱邪外出。若体虚患者,必须使用汗法时,可先刺足三里补气,或刺照海滋阴,然后再行发汗,以达到驱邪而不伤正的目的。
  吐法:就是利用针刺经穴和催吐手法,引导病邪从口吐出,治疗痰阻咽喉,胸满脘胀的一种法则。如针治中风闭证和小儿惊风,当痰涎壅盛、阻塞气道、欲吐不得时,用左手拇、食指紧按双侧旁廉泉或单指切按天突穴,候至患者作呕时,以"金钩钓鱼"手法速刺该穴[1],激起神经反射作用,上涌作呕,即可将顽痰涌出。
  下法:是利用针刺经穴和泻下手法,以泻实热、消积滞,排除肠胃宿结,除胀止痛,推陈致新的一种法则。如针治胃肠实热,大便秘结等病症,取中脘、天枢、足三里、大肠俞等,用透天凉手法,使其产生凉感下泻。若年老体弱,气血亏耗,肠失润养的虚证便秘,先取次髎、三阴交、照海穴用补法,以清热养阴,润肠通便。
  和法:是利用针刺经穴和平补平泻手法,调和机体之偏盛偏衰,达到扶正祛邪的一种法则。如针治邪在少阳证,取大椎、液门、外关等穴,用阳中隐阴手法,使其先热后凉,治疗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证候。此外,针刺和法还广泛用于调和气血、调和肝胃、调和阴阳,使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平衡状态,印证了古人"平则不病"之理。
  温法:是利用针刺经穴和热补手法,消除沉寒阴冷,补益阳气的一种法则。如针治慢性腹泻,取建里、气海、足三里等穴,用热补手法,使之产生热感,以温阳止泻。
  清法:是利用针刺经穴和凉泻手法,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一种法则。如针治痄腮、咽喉肿痛、多发性毛囊炎,先取风池、翳风、合谷穴,用"进水泻法";继则取大椎、身柱、脊中等督脉穴,采用丛针扬刺法,称为"釜底抽薪"。
  消法:是利用针灸经穴和不同手法,消坚散结,破瘀活血,消肿止痛的一种法则。如采用局部围刺法或施熨艾灸,活血散瘀止痛,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疼痛;或取阿是穴用三棱针点刺,挤出少许胶状粘液,治疗腱鞘囊肿;或在瘿瘤、瘰疬、结节部位用围刺提插法,或使针沿缝隙直刺及针向核边斜刺后用苍龙摆尾法,徐徐拨动,以活血散瘀,散结消瘿。
  补法:是利用针灸经穴和温补手法,补益形体虚弱或气血不足的一种法则。如针治久泻不止、脱肛、阳萎等下元虚寒证,取关元、脾俞、肾俞、三阴交等穴,用热补手法或针后加灸,使腹部和会阴部有温热感,以温肾暖脾,涩肠固脱。针灸补法是调整人体生理功能,调动机体正气,抗御病邪的治疗方法,故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


  3.善用温法治疗疑难杂症
  郑师在临床上常用的针法是温法,运用最多的穴位是风池。温法包括温补法、温通法、温散法。如治疗视网膜出血、青盲云翳等眼疾,用烧山火手法针刺风池,使热感传导到眼区,促使瘀血消散、吸收,称为"过眼热"针法。若耳聋耳鸣及头痛诸疾,也以风池为主穴行烧山火手法,并利用左手关闭配合刺手的推努手法,使热感传到耳中或头顶部位,起到通窍聪耳的作用。另外对风寒湿侵袭所致的上肢麻木疼痛和肩凝症等,取天宗穴为主施用热补手法,针刺时左手拇指揣穴,押在针穴下方,右手持针从冈下肌下缘向上斜刺0.7~1.2寸,得气后推努守气,同时左手加重压力向肩部推按,使热感传导至肩部,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称为"穿胛热"针法。此外,对中风后肢体偏瘫、痿软和风湿痹症等,病在上肢部,取大椎、大杼、肩髃、肩髎、曲池、外关、合谷、后溪等;病在下肢部,取肾俞、关元俞、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足临泣等,治疗时按顺序由上而下依次针刺,用热补手法或针后加灸,使热感传导至肢体远端,起到活血通脉、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的作用,称之为"通经接气法"。


  4.精简操作手法
  郑师认为,针刺手法是临床取得疗效的关键之一,在《郑氏针灸全集》中,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类针法,还将他长期临证实践对手法操作上的心得体会及实验观察,都详细加以说明,如提插、搓捻、关闭、搜刮、飞推、拨动、弹震、盘摇、循摄、搬垫、停留、压按等行针手法的应用技巧和适应病证,并在实践中把传统的"烧山火""透天凉"手法加以改进,删繁就简,创立出独特的"热补""凉泻"二种操作手法[3]。其中"热补法"是在针刺得气后,左手加重压力,右手拇指向前捻转3~5次,提插3~5次,再反复1次后,针尖顶着有感觉的部位用捻按、推努守气1分钟,使针下沉紧,产生热感;而"凉泻法"的操作是在针刺得气后,左手减轻压力,右手拇指向后连续捻提3~5次,候针下沉紧,提退0.1寸,再作慢(轻)插急(重)提3~5次,或再捻提3~5次,针尖拉着产生感应的部位守气1分钟,使针下松滑,产生凉感。这二种操作手法,简便明了,易于掌握和运用,且同样能产生"烧山火""透天凉"针法的效果。


  5.改革研制新型子午流注临床应用盘
  元、明时期的针灸医籍对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的记载,多是用语言叙述和计算,由于内容复杂,运用不便,故长期以来这两种方法没有得到推广和应用。为了使古代针灸医学
  发扬光大,郑师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实践体会,将子午流注"纳子法""纳甲法"及"灵龟八法"与公历六十年日历"六十花甲子"融合在一起,研制成袖珍式"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临床应用盘"。此盘具有结构简单、携带方便、易学易用的特点,包括有"纳子法""纳甲法"和"灵龟八法"三种优选取穴治病的用途,不用繁琐推算即可找到六十年内每日的"花甲子",以及当日当时的开穴,称为"郑氏补穴法"[4]。同时根据传统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理论,增补了脏腑经络辨证候时取穴、医案和子午流注现代研究成果;尤其是对"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诀"中"三焦寄有阳池穴,返本还原似嫡亲……关冲属金壬属水,子母相生恩义深"的订正,不仅合理解释了原文,也为临床应用指明了方向。郑氏临床应用盘的研制,给针灸医、教、研提供了既简便又准确的工具,并将传统子午流注与现代时间生物医学结合起来,为临证针灸治疗优选穴组创造了条件。


  6.小结
  郑师在揣穴、进针、行针候气、守气等几个方面,有独特的临证实践经验,特别注重双手操作,重用左手,注重用温法治疗疑难杂症,善于总结传统针刺手法理论,将"烧山火""透天凉"等手法精简成为易学实用的"热补""凉泻"操作手法;并在继承古代"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理论精髓的基础上,根据个人临证经验,改革旧图,研制出新型的临床应用盘。更为可敬的是郑师将三代人总结出的郑氏家传针法经验,言传身教,授以后学,名扬海外,不愧为当代针灸大师。


30例独家经验方


1、发散风寒方

风池、大椎、风门、后溪。

    手法:风池、大椎、风门用烧山火法,不留针;后溪用当山火法,留针20—30分钟;使其产生热感发汗,以发散风寒解表宣肺。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无汗,鼻塞流涕。

    发散风寒取风池,大椎风门与后溪。

    四穴皆用烧山火,遍体发热汗淋漓。  

  .

2、透表肃肺方

大椎、陶道、肺俞、合谷、列缺。

    手法:大椎、陶道、肺俞用鼠爪刺法,出血;。合谷、列每用透天凉法,使其产生凉感出汗;以疏散风热,透表肃肺。

    主治:风热感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透表肃肺取肺俞,大椎陶道挑血出,

    合谷列缺齐双用,透天凉法高热除。


3、祛风活络方

风池、地仓、人中、下关、四白、合谷。

    手法:患病在3天以内者,针双风池,用烧山火法,使弈感传到前额,出汗,不留针;人中向鼻中隔斜刺,以有泪岁度;针健侧地仓沿皮透颊车;下关,四白、合谷用温散法,信其有温热感,留针15~20分钟,以祛风散寒,疏经活络;患病4天以后者,取以上穴位,用同样手法,针患侧,留针5-10分钟,以通调气血,温润经筋。

    主治:面瘫,口眼喁斜。

    祛风活络取风池,人中地仓下关施,

    四白合谷烧山火,纠正口喁莫延迟。


4、祛风开窍方

人中、承浆、百会、十宣。

    手法:人中向鼻中隔斜刺,以有泪为度,承浆沿皮向下斜刺,百会向后沿皮斜刺,留针10。20分钟。十宣点刺出血,以祛风开窍,苏脑醒神。

    主治:中风昏迷,痰迷心窍,小儿惊风。

    祛风开窍取人中,以泪为度人苏醒,

    承浆百会十宣刺,中风昏厥有奇功。


5、祛风化湿方

梁丘、膝眼、阳陵泉、足三里。

    手法:内膝眼向梁丘斜刺,外膝眼向血海斜刺、梁丘、阳陵泉、足三里用烧山火法,使膝关节和下肢有热感,留针20-30分钟,以祛风化湿,散寒止痛;通利关节。

    主治:风寒湿痹,膝关节肿痛。

    祛风化湿阳陵泉,梁丘膝眼足三里,

    痛痹施以烧山火,通关利节愈有期。


6、导痰开窍方

旁廉泉、天突。

    手法:旁廉泉用导痰法。以左手拇食二指紧切左右旁廉泉,候至患者作呕吐,用指切速刺法点刺左右旁廉泉,欲使其激起内脏反射,上涌作呕,即可将顽痰呕出,如不能呕出,再以左手拇食捏紧双侧旁廉泉,中指抠天突穴,即可将顽痰呕出。

    主治:中风闭证,小儿惊厥,麻疹出而复回,痰阻咽喉,不能吐出与咽下的险证。

    导痰开窍旁廉泉,捏紧速刺莫迟延,

    若是顽痰呕不出,急抠天突见奇功。


7、通结催吐方

中脘、幽门、内关。

    手法:中脘用催吐法。以左手中指紧按中脘穴,其它四指排开,按在左右两侧,让患者吞鼓腹中,右手持针向上刺,和左手压按同时努力,随其呼吸向胸部反复推按、提插几次,使针感向上传导,使其气上攻,激起内脏反射,上涌作呕,促其呕吐,迅速将针拔出。如仍不能呕吐,可用左手食中二指压按左右幽门穴,其它手指按在左右两侧,随其呼吸向胸部反复压按几次,候患者作呕时,点刺幽门穴,即可促其呕吐。

    主治:食物中毒,食停胃脘,欲吐不出的险证。

    通结催吐取中脘,吞鼓腹中幽门通,

    内关提插施关闭,胃脘食物呕吐空。


8、泻热通便方

大肠俞、天枢、丰隆、足三里。    

    手法:大肠俞用凉泻法,使凉感传到腹部及下肢,不留针;天枢、丰隆、足三里用凉泻法,使凉感传到腹部及下肢留针20~30分钟,以泻胃肠积热,通便止痛。

    主治:胃肠实热,大便秘结。

    泻热通便大肠俞,天枢丰隆足三里,

    诸穴均施凉泻法,实热便秘即可除。


9、润肠通便方

天枢、支沟、上巨虚、三阴交、照海。

    手法:天枢、支沟透间使、上巨虚用凉泻法,使腹部有凉感,三阴交、照海用补法,留针10~20分钟,以清热养阴,润肠通便。

    主治:阴虚便秘,习惯性便秘。

    润肠通便上巨虚,支沟照海与天枢,

    三阴交穴明补泻,阴虚便秘即可除。


10、泻热祛毒方

大椎、身柱、灵台、筋缩、脊中、命门、腰阳关、腰俞、膻中、玉堂。

    手法:以上穴位用鼠爪刺法出血,不留针先刺发病开始部位,后刺病的尾端,俗称“截头断尾”,然后刺合谷,内关用凉泻法,留针20分钟,使凉感向肩部传导,以泻热祛毒,止痛消肿。

    主治:头项面部疖肿,带状疱疹。

    泻热祛毒腰阳关,大椎灵台膻中间,

    止痛消肿鼠爪刺,疮疖疱疹即可痊。


11、活血通经方

气海、关元、气穴、合谷、三阴交。

    手法:气海、关元、气穴用补法,合谷、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使上下肢和小腹,产疫胀感,留针20~30分钟,以理气活血,通经止痛。

    主治:经闭、月经不调。

    活血通经三阴交,气海气穴关元窍,

    合谷穴上分补泻,通调月经疗效高。


12、舒肝理气方

膈俞、肝俞、膻中、期门、太冲。

    手法:膈俞、肝俞用平补平泻法,使针感传到胸部,不留针;膻中、期门、太冲用平补平泻法,使针感传到腹部和下肢,留针20~30分钟,以舒肝解郁,理气止痛。

    主治:肝郁气滞,胸肋胀痛。

    舒肝理气取肝俞,膈俞膻中期门通,

    平补平泻太冲穴,胸肋胀痛有奇功。


13、理气定喘方

膻中、百劳、大椎、定喘、列缺。

    手法:膻中沿皮向下刺8分,百劳、大椎、定喘、列缺用金鸡啄米法,使其产生疫胀感,留针20~30分钟,以宣肺化痰,理气定喘。

    主治:咳嗽哮喘,急慢性气管炎。

    理气定喘针膻中,百劳大椎定喘灵,

    宣肺化痰列缺穴,金鸡啄米喘咳平。


14、疏经镇痛方

风池、百会、头维、太阳、合谷。

    手法:风池用温通法,使温热感传到前额,不留针;其它各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以扶正祛邪,疏经镇痛。

    主治:头晕、头胀和各种头痛。

    疏经镇痛取百会,风池太阳及头维,

    合谷穴中明补泻,头痛针效疾如飞。


15、活血明目方

风池、内睛明、球后、攒竹、瞳子髂、肝俞、肾俞。手法:风池用热补法,使热感传到眼底,肝俞用平补平泻法,肾俞用补法,不留针,内睛明、球后用压针缓进法,攒

竹、瞳子髂用热补法,使热感传到眼内,留针20~30分钟,以平肝补肾,活血明目。

    主治:青盲、暴盲、云雾移睛等眼病。

    活血明目内睛明,风池球后瞳子甥,

    攒竹肝俞肾俞穴,青盲暴盲疗效高。


16、开窍聪耳方

风池、百会、翳风、头窍阴、听宫、支沟。

    手法:风池用平补平泻法,使针感传到耳区,不留针:百会、翳风、头窍阴、听宫、支沟用平补平泻法,使耳区和上肢有疫胀感,留针20~30分钟,以疏经活络,开窍聪耳。

    主治:耳鸣耳聋。

    开窍聪耳头窍阴,风池百会与翳风,

    听宫支沟明补泻,耳鸣耳聋有奇功。


17、通鼻开窍方

风池、上星、上迎香、合谷、列缺。

    手法:风池用烧山火法,使热感传到鼻腔或前额,不留针;上迎香点刺;上星、合谷、列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20分钟,以疏风活络,通利鼻窍。

    主治:鼻渊,鼻塞流涕,不闻香臭。

    通鼻开窍上迎香,风池上星合谷当。

    列缺穴处明补泻,鼻塞鼻渊可安康。


18、顺气降逆方

天突、膻中、冲门、内关、公孙。

手法:将针捋成弓形,弓背贴向喉咙,从天突向下压入其它各穴用热补法,使腹部和下肢有热感,留针20-30分钟;以补益阳气、温中散寒。

    主治:虚寒胃痛,消化不良等症。

    温中散寒取中脘,下脘梁门足三里,

    脾俞胃俞用热补,虚寒胃痛把身离。


19、温肾壮阳方

肾俞、关元俞、上髂、气海、关元、三阴交。

    手法:肾俞、关元俞、上髂用热补法,使热感传到腰骶和腹部,不留针;气海、关元、三阴交用热补法,使热感传到腹部及下肢,留针10~20分钟,以温肾壮阳,固摄精关。

    主治:阳痿、遗精、遗尿、腰膝痊软等虚寒证。

    温肾壮阳关元俞,肾俞上髂三阴交,

    气海关元用热补,遗精阳痿疗效高。


20、温经祛寒方

天枢、关元、气穴、三阴交、大敦

    手法:大敦灸20~30分钟;天枢、关元、气穴、三阴交用热补法,留针20一30分钟,使腹部及下肢有热感,以温经祛寒,理气止痛。

    主治:寒滞厥阴,阴囊肿痛,疝气痛经等。

    温经祛寒取关元,天枢气穴三阴交,

    大敦艾灸二十壮,疝气痛经当时消。


21、沮通经络方

肩隅、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

    手法:肩偶、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依次从上往下用烧山火法,使热感传到肢末端,以温经活络,通调气血。

主治:瘫痪、痿蹙、半身不遂等。

温通经络阳陵泉,肩髑曲池合谷连,

外关环跳三里穴,悬钟瘫痪即可安。


22、清心安神方

巨阙、内关、神门、丰隆、公孙。

    手法:巨阙、神门用平补平泻法,内关、丰隆、公孙用凉泻法,使上下肢有凉感,留针20~30分钟,以祛痰降逆,清心安神。

    主治:热犯心包,神昏谵语,喜笑若狂。

    清心安神取内关,巨阙丰隆与神门,

    公孙穴用凉泻法,神昏谵语即离身。


23、清心醒神方

内关、人中、合谷、丰隆。

    手法:人中向鼻中隔斜刺,以有泪为度,内关、丰隆用凉泻法,使其产生凉感,合谷用怪蟒翻身法,以祛风豁痰,清心醒神。

    主治:疯狂、癔病、脏躁症、精神病。

    清心醒神取内关,怪蟒翻身合谷边,  

    人中丰隆凉泻法,疯狂脏躁即可安。


24、清肺止咳方

肺俞、大椎、尺泽、列缺、少商。

  手法:少商点刺出血;大椎、肺俞用凉泻法,使凉感传到胸部,不留针;尺泽、列缺用凉泻法,使上肢有凉感,留针20-30分钟,以清热宣肺,豁痰止咳。

    主治:风热犯肺,身热鼻煽,咳喘胸痛。

    清肺止咳取肺俞,大椎尺泽列缺泻。

    少商点刺几滴血,热咳痰喘即可解。


25、清热理中方

尺泽、委中、中脘、天枢、足三里。

    手法:尺泽、委中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以泻毒热,止吐止泻;中脘、天枢、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以疏导胃气。

    主治:霍乱腹痛,上吐下泻。

    清热理中足三里,尺泽委中血几滴,

    中脘天枢理中气,霍乱吐泻效真奇。


26、清热解毒方

翳风、颊车、合谷、商阳、少商。

    手法:商阳、少商点刺出血;翳风、颊车、合谷用凉泻法,使口腔与上肢有凉感,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痄腮温毒,口唇生疮,咽喉肿痛。

    清热解毒针翳风,颊车合谷凉感生。

    商阳少商几滴血,痄腮口疮见奇功。


27、补中益气方

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

    手法:中脘、天枢、气海用热补法,使腹部及会阴部有热感,足三里用热补法使下肢有热感。留针20。30分钟,以暖脾温中,益气涩肠。

    主治:脘腹隐痛,消化不良,脾虚泄泻等。

    补中益气足三里,中脘天枢气海居,

    热补留针和气血,温脾暖腹最适宜。


28、培元止泻方

中脘、天枢、气海、腰俞、会阳。

手法:中脘、天枢、气海用热补法,使腹部及肛门有热感,留针20—30分钟,出针后针腰俞、会阳,使热感传到小腹及肛门,以暖腹涩肠,培元止泻。

    主治:脾肾虚损,久泻久痢,五更下泻。

    培元止泻取会阳,中脘天枢气海当,

    腰俞适以热补法,脾虚肾泻得安康。


29、升提举陷方

中脘、梁门、天枢、气海、足三里。

    手法:中脘向下斜刺透下脘,梁门向下斜刺透关门,天枢向下斜刺透外陵,气海向下斜刺透关元,足三里用热补法,使腹部及下肢有热感,以温中暖腹,促使胃腑提升。

    主治:中气下陷,下元不固,胃腑下垂。

    升提举陷足三里,中脘梁门透关门,

    天枢气海关元透,胃腑复位效如神。


30、养心定痛方

心俞、膻中、巨阙、内关。

    手法:心俞用热补法,使热感传到胸部,不留针;膻中、巨阙、内关用热补法,使胸腹部及上肢有热感,留针20~30分钟,以补益气血,养心安神。

    主治:心血虚损,脉律不整,心绞痛等。

    养心安神取心俞,膻中巨阙内关补,

    四穴如能明补泻,心痛胸闷即可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魁山教授“温通针法”临证运用规律总结
针灸“八法”(针灸路线)
如何做到针下热感手法(附视频)
针灸“八法”的临床注意事项
“西北针王”郑魁山学术特长与成就(一)
针灸“八法”(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