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中学语文阅读

考点讲解

阅读说明文,了解说明文是一种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的文体。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和事理进行解说和阐释,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准确性的特点。

阅读说明文,首先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要弄清楚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即说明的对象和说明对象的特征。要了解这些,就必须注意它在开头写了什么内容,中心是什么;结尾又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什么联系,与开头又有什么关系。这样阅读一篇说明文就理清了文章作者的思路了,也就容易把握这篇说明文的内容了,同时也理解它的主要意思。

阅读说明文,还要运用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对全文进行具体分析。

一是阅读说明文,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

阅读说明文,首先能区分说明文的类型,准确把握说明对象。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性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一般来说,事物性说明文,常从事物的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事理说明文常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分清类型后,就比较容易把握说明对象。

二是阅读说明文,准确掌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或被说明事理的本质。

所谓特征,就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不管是何种类型的说明文,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总是说明的核心,只有把握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更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

三是阅读说明文,理解说明条理,明确说明顺序。包括全文的顺序和各段内的顺序。

说明文为了体现条理性,必须有条理清楚的顺序。这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服务的。理清说明顺序,理解顺序的安排是为说明文内容服务的。说明文强调的是言之有序。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有以下三种。

时间顺序,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次序顺次说明。人物生平介绍、生产流程说明、科学观测记录等,多采用这种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就是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空间位置的转移作介绍说明。介绍建筑物或建筑群,多采用这种顺序。

逻辑顺序,就是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安排的说明顺序。常见的逻辑顺序有:从主要到次要,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部分,从特点到用途等。一篇说明文,可能只用了一种说明顺序,也可能采用了多种说明顺序。

值得注意的是,说明顺序应局部理解,整体把握。我们只有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段落,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去寻找和归纳其顺序。

四是阅读说明文,掌握八种说明方法,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准确判断说明方法,理解说明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八种。

“下定义”:有时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往往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语言简明、扼要、准确。

“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型逐一加以说明。运用分类别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或事理的不同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列数字”:有些事物为了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往往用一些数字来准确地科学说明。

“举例子”:就是用举事实的方法,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说得具体明晰、通谷易懂。

“打比方”: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可以使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形象,有助于人们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作比较”:为了说明某些抽象的或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大家比较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往往能增强说明事物的效果。

“引资料”: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可使说明更具说明力。

“画图表”:指用示意图、表格、插图等来说明事物,增加了直观性,使事物特点一目了然。

总之,把握以上这些说明方法,能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变成具体的、形象的,进一步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

五是阅读说明文,分析说明文语言的严密、准确、简洁的特点。

1.注意理解词语之间的修饰或限制关系;

2.注意作者选择句式的意图;

3.注意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

能力训练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用剪刀剪东西时,一不小心把手给划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我们不会看见鲜血直流的现象,而仅仅看见皮肤里渗出几滴滴血珠,不久便凝结了。同时皮肤划伤处会肿胀起来,逐渐发红。对了,这块区域发炎了。所有入侵的细菌或病毒都会在进入伤口后被消灭干净,到底这块发炎的皮肤表层下面又发生着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呢?

发炎可以算得上是体内的一场火灾。白血球被人们称为人体内的消防员,哪里有险情便会及时赶到哪里,消灭从皮肤表层伤口进入的细菌和病毒,从而消除炎症。而人体的免疫系统正是利用了白血球的这一特征,在皮肤划破时为了引起注意,消灭入侵的细菌,主动放了这把“火”并拉响警报,从而动员消防员——白血球,及时出击。于是,白血球终于从人体的红骨髓中出动了,它们在血管中不断游弋,到处巡逻。

那么,白血球又是怎样定位伤口的所在处,并及时赶到出事地点的呢?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最近研究了白血球这种精确定位的过程和机理。他们认为,体内消防员的工作过程可要比他们客观现实生活中的同事复杂得多。因为现实生活中,消防队员找到并靠近着火地点还是容易的,但是在体内,白血球如果要准确知道哪里出事了并火速赶到,首先要面对复杂的地理问题。因为人体内各种细胞壁层次众多;经络路线错综复杂。白血球如果想抄近道到达皮肤受伤表层,就必须突破层层细胞壁,钻入你受伤手指附近的血管中。

不断横冲直撞的白血球在接近伤口前需要减速,这个减速的过程要分成好几个不同的步骤。在每一个步骤中,白血球的行动速度都会逐渐减慢,直至在伤口处准确停止。导致白血球逐渐减速的是血管内壁上一种被称为粘连分子的化学物质。它可以与白血球表层粘连分子相互结合。免疫系统只有在发生炎症时才会分泌粘连分子。

伤口附近血管中的粘连分子像钩子一样钩住了白血球外壁上的同类。渐渐的,粘连分子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白血球逐渐停了下来。这样,这些白血球牢牢地附着在了发炎区域的血管壁上,消灭外来的细菌和病毒,保护着细胞壁不受外界干扰。或许,你的孩子在皮肤划伤后,你可以给他讲讲白血球的这个故事,告诉他,不要怕,肿胀伤口的皮肤下面,有白血球在与细菌做着英勇的斗争。

1.选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它的特征又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子“在皮肤划破时为了引起注意,消灭入侵的细菌,主动放了这把‘火’,并拉响警报”中,这把“火”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运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各举一例。

答:打比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白血球要尽快进入伤口附近的血管中,必须突破层层细胞壁。

B.免疫系统可以随时指令白血球,使它分泌粘连分子。

C.粘连分子与白血球表层的同类相结合,这种粘连分子是一种化学物质。

D.由于血管中分泌的粘连分子与白血球表层粘连分子相互结合,因而白血球可以附着在发炎区域的血管壁上。

5.最后一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1.白血球 白血球可以消灭从皮肤表层伤口进入的细菌和病毒,从而消除炎症。

2.指皮肤划伤处会肿胀起来,逐渐发红。

3.打比方:“发炎可以算得上是体内一场火灾”或“白血球被人们称为人体内的消防员”等。

作比较:“体内消防员的工作过程可要比他们客观现实生活中的同事复杂得多”。

4.B

5.白血球是怎样附着在发炎区的血管壁上,保护着细胞壁不受外界干扰的。(意思对即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考语文:教你四招写好说明文
学习阅读说明文.
说明文知识大全
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的技巧 摘抄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与答题指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