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刚刚中国香港“世界级大奖”公布!默默无闻的她凭什么获此大奖?

刚刚,香港传来一个消息,

世界级大奖,第四届“吕志和奖”,

在香港公布获奖者名单,

其中“正能量奖”,

由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获得。

这个奖项分量有多重?

甚至不亚于诺贝尔奖。

而樊锦诗是谁?为何能获此殊荣?

她是出身优渥的江南女子,

是风华正茂的北大高材生。

她的人生本来有无数种可能性,

却偏偏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

她将自己从城市放逐到大漠,

每天爬黑黢黢的洞窟,

一爬就是整整54年,

她被人们骂成是“傻子”,

可她今天,

却让所有中国人佩服到直呼逆天!

她,就是樊锦诗

1938年7月,樊锦诗生于北平,

之后又搬家到上海。

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

家境非常优越。

在爱好艺术的父亲影响下,

她打小就爱流连于博物馆、美术馆,

20岁时,她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北大,

但选择的却是考古历史系,

成了新中国最早的一批考古学生。

她在最喜欢去的就是图书馆,

懵懂的少女在这里也邂逅了爱情。

一个叫彭金章的男同学,

总是比她早到,还帮她占位子,

他来自河北农村,为人朴实,

他们之间,爱情渐渐生根发芽,

可是,还未好好感受其中甜蜜,

分别的日子就来了。

1962年,24岁的她,

主动报名去敦煌研究院实习,

那时她心中的敦煌还只是,

她在初中历史课本上看到的模样。

当她远赴荒天大漠,

来到莫高窟的面前,

第一眼见到敦煌艺术时

她被彻底地震撼了。

密密层层的洞窟里,

大大小小的佛像雕塑成千上万,

壁画飞舞,天女如梦如幻,

仿佛能洗净尘世一切存在和虚无。

如此壮丽恢弘,

犹如璀璨明珠闪烁光芒。

她一直记得初见敦煌时的美好:

“哎呀,

好像进入了一个艺术的宫殿,

好像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

看的美是真美,

但在这里的实习生活,

苦也是真苦,

洞内是绚烂的神仙世界,

洞外却是灰暗的艰苦生活。

这里黄沙漫天,渺无人烟,

住的地方是破庙泥屋,

没水没电,连厕所也没有。

房子的天花板都是纸糊的,

会时不时“咚”地掉下一个老鼠,

她这个一直生活在大城市的女学生,

以前哪里见过这场面。

伙食也是和大城市天差地别,

一天只能吃两顿,食物是白面条,

配菜是一碟盐、一碟醋,

没有商店,听不到收音机。

一次她半夜想上厕所,

出门时突然看到,

两只绿得发光的眼睛瞪着她,

她吓得心惊肉跳以为碰到狼了,

急忙回到屋内,憋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早上出门,

才发现原来不是狼,是屋外的驴。

每天,爬蜈蚣梯进洞做研究,

她整天都是灰头土脸的。

实习结束后即将毕业,

彭金章被分配到武汉大学执教,

而她,选择了守在风沙漫天的敦煌。

因为当时的敦煌莫高聚,

在千年岁月里,

历经战火动乱贼盗破环,

几乎已成荒芜废墟,

拯救莫高窟是刻不容缓。

有些事,注定是要有人要去做的,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她剪去长发,留着男生一样的短发,

风华正茂的她,义无反顾背起行囊,

离开都市,离开恋人,

毫不怨言就此过起了,

大漠里苦行僧般的生活

一年后,当恋人彭金章千里迢迢,

跑来大西北看她时,

一下傻眼了,他心爱的姑娘,

已经完全没有了城市的味道,

她变土,变丑了,

哪还有俏皮的上海姑娘的样子?

可他还是爱她,这一场无言爱恋,

铿锵有力坚韧无比。

她守在敦煌,

就意味着和他不能常见面,

1967年,她趁着假期,

在武汉和他举行婚礼。

第二年,第一个儿子出生在大西北,

5年后,二儿子也在大西北出生了,

为支持她的事业,

丈夫将儿子们接到身边,

当起了超级奶爸。

把青春奉献给了敦煌研究,

必然有些东西就要舍弃了,

她曾对孩子们说:

“你们爸爸是我们家的功臣,

没有他的支撑,

这个家庭可能就散了。”


之后她们有过很多可以团聚的机会,

领导看到她们常年两地分居的状况,

同意她的调离,

可她已经深深爱上了敦煌,

这份爱已扎根于她的心底,

融进了她的血液。

而他早就看出妻子的心思:

既然你不能来,那我就过去。

他抛弃了自己在武汉的一切,

带着儿子们跟她一起在敦煌生活,

他只为成全妻子的敦煌梦。

相恋在图书馆,相守在莫高窟,

这对年近50岁的夫妻,

分离19年后终于可以再次团聚。

时光荏苒,风沙、艰苦和寂寞,

不停地让一些人离开,

而她从青春到白发,

始终无怨无悔的留在敦煌。

1998年,

60岁的她成为敦煌研究院院长,

在任期间,她带领工作人员,

从壁画病害防治到崖体加固,

从环境监测到风沙治理,

涉及敦煌遗产保护的各个领域,

敦煌遗产走上科学保护之路。

她刚上任,就面临一个大难题,

当时全国掀起,

“打造跨地区旅游上市公司”热潮,

有关部门要将莫高窟捆绑上市。

她心急如焚,四处奔走,

她认为莫高窟是国家的财产,

人类的财产,不能拿去做买卖。

如果莫高窟被破坏了,

那她就是历史罪人。

任何人都没有权利,

将留给子孙后代的文化遗产,

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

这个勇敢的女人挺身而出,

在她的坚持下,

终于让莫高窟没沦为商业工具。

她还首提国际合作,利用先进技术。

进行洞窟环境监测,抵御沙漠侵袭,

在对外合作中,

她将维护国家利益不受损,

保护敦煌研究院的声誉不受损,

作为自己永不突破的底线。

她还改善了研究院住宿条件,

为研究人员家庭团聚四处奔波,

为年轻人争取出国进修的机会。

在她的领导下,敦煌研究院,

已形成成熟的管理架构和人才架构。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

这个与世隔绝的敦煌研究院,

因为她,竟然在全国文物保护界,

拥有位列第一的博士生数量。

慕名前来欣赏莫高窟的游客很多,

到黄金周,

日接待游客数量甚至超过2万人。

每个游客都会影响洞窟内,

温度、湿度、空气的变化,

而加速壁画的退色,盐化。

不让看不行,看坏了也不行,

她站着想的是莫高窟,

躺着想的也是莫高窟,

她好怕有天一觉醒来莫高窟就不见了。

她深知莫高窟迟早会消失,

但是她希望它能消失得慢一点。

2003年,

莫高窟在国内首创了旅游预约制,

游客人数得到有效控制。

大家都骂她傻,说她有钱不赚,

可她说:我看世界上的事情,

很多都是傻人做的,

没有点傻的精神,是做不成事情的。

控制住游客数量后,她又开始思考,

怎样能让减少入洞游客对洞窟的损害。

她异想天开,想到是不是,

能让莫高窟数字化,

让游客在洞外就能观看。

当时,她对数字科技一窍不通,

这种技术也远远达不到,

大家都叫她别傻了,

可这个在黑暗洞窟里,

摸索50多年的女人,

绝不是一个普通女人。

经过她十年的坚持和打磨,

全球首部以“石窟艺术”为表现题材的,

超高清8k数字球幕电影,

高清球幕电影《梦幻佛宫》终于问世。

电影在石窟外放映,

却同样能让游客感受莫高窟的美丽。

 她仍然没有停下脚步,

这个逆天的女人有了更大的理想,

她知道敦煌最终是要没有的,

但她希望它还能存在1000年。

她为每个洞窟,

每幅壁画、每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

用数字技术让莫高窟“容颜永驻”。

2016年4月,网站“数字敦煌”上线,

游客不必去敦煌,

就能参观莫高窟的美丽。

网站提供全景漫游体验,

点击洞窟,镜头就跟着鼠标走。

场景真实得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谁能想到这样高科技的成品,

竟是出于一个七旬老奶奶之手呢?

这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瑰宝,

终将会退化、消失,

这些数字影像将长留人间,

延续着莫高窟的魅丽传奇。

她还领衔出版了,

《敦煌石窟全集(考古报告)》,

被称为“精致绝伦、佩服之至”,

她对敦煌的贡献巨大,

连季羡林先生都赞她“功德无量”。

对她来说世上只有两件事:

那就是敦煌和其他事。

敦煌研究院的一面墙上,

写着这样一句话:历史是脆弱的,

因为她被写在了纸上,画在了墙上;

历史又是坚强的,因为总有一批人,

愿意守护历史的真实,

希望她永不磨灭。

她指着这面墙说:“如果我要死了,

让我留一句话,我会写,

我为敦煌尽力了。”

“看莫高窟,

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

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莫高窟以缓慢却不可逆转的速度消逝着,

但她却拼着命要把它们记录下来,

送到子孙后代的眼前,

是她赋予了敦煌莫高窟这样的生命。

她这样一个瘦弱的身躯里,

怎么会蕴藏着这么大的能量?

就在刚刚,2019年8月19日,

她荣获世界级大奖:

“吕志和奖——正能量奖”,

感谢她半个世纪的辛劳,

感谢她为祖国为世界带来的正能量!

她,

25岁,只身前往敦煌,

30岁,在废墟中保护敦煌,

40岁,让敦煌实现现代化,

60岁,接任敦煌研究院院长,

76岁,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竣工

……

樊锦诗,锦绣如诗,

守护敦煌51年,从青春到华发,

是她的爱和勇气,

让敦煌有了改变的机会,

莫高窟终有一天会消逝,

可樊锦诗的光辉永不消逝!

今天我们所有中国人,

向这位倾尽毕生精力,

保护国家文物的伟大女性,

致以最祟高的敬意!

上文推荐:他说:我是流氓我怕谁!

谢谢您的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大毕业的上海大小姐,她把最美青春都给了敦煌
看完她的一生,才知道热搜上的顶流多苍白
25岁北大才女抛下恋人远赴大漠,50年苦守终成“敦煌女王”,还感动了全中国!
人物阅读素材:敦煌的女儿——樊锦诗
从81岁的樊锦诗先生身上,我们能学到些什么?
她是北大才女,25岁抛下恋人远赴大漠,守护敦煌50年,如今是感动中国的国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