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朝如果不重文轻武,会不会更加强大?

众所周知,宋朝在历史上一直都被辽、金、西夏等周边国家欺负。而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宋朝重文轻武所造成的结果!

重文轻武国策是北宋防范武将专权割据,维护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它贯穿于北宋的政治运作中,形成“文人主政”的局面。这一政策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并对整个北宋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对北宋时期执行的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的背景和影响加以探讨。并提出当今社会要反思历史给我们带来的经验和教训。

唐朝末年武将势力强大,轮流上台执政,国家处于混乱不堪的局面,王朝更替频繁,百姓苦不堪言,北宋的建立正是在武将势力强大的基础上。宋太祖吸取前朝的教训,大力压制武将势力的增强。北宋初期武将的势力很强大,中央政府很难驾驭强大飙悍的武将群体,于是就开始推行“以文驭武”的方针,用文官来压制强大的武将,这就开始了重文轻武的国策。另外武将群体素质也有所下降,在北宋武将群体四个主要类别表现与作为中,将门世家、军班行伍出身者虽然存在着自身的诸多问题,如武将世家中存在依赖家门的问题,门第对他们的出身起着重要作用,军班行伍出身者在文化素质上存在先天不足的弱点,但发挥的作用最突出。

北宋统治者普遍重视文官的作用,在一些武将的职位上也用文官来担任。武将的地位越来越下降,文人地位逐渐的得到上升。在北宋枢密院中,由于实行“崇文抑武”方略及“以文驭武”政策,武将出身者日益受到排挤。从宋真宗朝以后,武将在枢密院长任中的比例不断下降,特别是从宋仁宗至和三年以后,武官基本上被排挤出枢密院。北宋枢密院中武将遭受压制和排挤,以不知兵略的文臣长期主掌最高军事决策,便不能不对当时的国家武备和边防产生颇大的消极影响。北宋时期,禁军最高统帅机构——三衙,完全是由武将统管的机关。但在“收兵权”的政治原则下,三衙受到枢密院的控制和制约。因此,三衙将帅并无独立指挥和用兵的权力。随着抑制武将方针、政策的不断推行,不仅三衙将帅的权威及地位逐步下降,而且三衙将帅在出征和镇守地方时也完全沦为文臣统帅的下属和部将。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国家将要重视文臣的作用、忽略武将地位的变化。这也对文人和武将的心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这一政策的实施,对武将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曾经战功赫赫的武将却受到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压制和排挤,武将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压抑,可是权力的丧失却也使他们无可奈何。但与此同时,武将群体受到极大的束缚和压制,其用兵作战能力无法得到正常发挥,武将角色应有的自信、果敢精神日益萎缩,惧战气氛弥漫于军营上下。由此还造成“崇文抑武”风尚和价值观在社会上的盛行,从军卫国的意识没有其应有的地位。

北宋对辽夏的妥协退让,并不标志也并不表明宋代在各个方面都是弱的。在其他诸方面,北宋非但不“弱”,而且很“强”。因此,把宋代尤其是北宋称之为“弱宋”,是不妥当的。把“弱宋”的原因归之于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更是不合理的。北宋的重文轻武,有其消极作用,这在历史当中已经得出的结论。

如果宋朝不是重文轻武,而是抓重武力,那么辽国西夏等周边小国就不敢屡屡侵犯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宋朝是怎么做到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
北宋“重文轻武”国策的实施
将不识兵,兵不知将?简论宋朝的治军特点与边防困境
宋朝是因为经济过度发达而间接导致灭亡的吗?
明朝和宋朝都是重文轻武 两朝军队为何完全不同
中国历史必知100事(四六)崇文抑武影响中国千年的“大政方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