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光绪帝:一山哪能容二虎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  (1875年1月12日),醇亲王奕譞的嫡子载湉在家里玩的时候,听下人说父亲突然在太后主持的宗室王公会议上哭晕了,一旁的母亲听说后也开始痛哭。懵懵懂懂的载湉只知道皇帝堂兄晏驾了,却不知道这是自己一生中能够愉快玩耍的最后一天。

  载湉成为光绪皇帝的前几年过得非常快。尽管他没有跟着姨母慈禧太后住,而是跟着慈安太后住,但这并不影响他对姨母的感情。让他奇怪的是,姨母似乎不太喜欢他,只喜欢督促他读书上进,甚至经常让醇亲王来督促他读书。被生父和皇爸爸训斥得多了,渐渐开窍的光绪也就真的上进了,希望让两人满意。这也让他的师傅翁同龢非常满意。

  光绪五年六月二十四日,慈禧召见翁同龢,关心光绪的学业进度。翁同龢和光绪一向亲近,见此机会便帮光绪说话:“还有四天就是皇帝的生日了,虽然按照规矩,听戏也是生日典礼的一部分,但恐怕会误导皇帝去纵情声色……”慈禧通情达理地发话:“皇帝这么喜欢念书,是国家的福气!那就让他把书本带到听戏的地方去看吧!  ”于是次日开始,光绪真的连续两天都带着书去了宁寿宫的戏台子。可是在锣鼓喧天的舞台下怎能好好读书呢?他便没有入座听戏,而是略微露面之后便去后殿读书写字。接下来的两天,他仍去书斋学习。

  在光绪九岁的一天,慈禧患了一场大病。孝顺的光绪不知从哪里听来一个“偏方”,便在夜里向上天祈祷,准备把自己的肝脏割下来给慈禧治病。幸亏太监及时发现,夺下匕首——此时白刀子已经变成了红刀子。旁人都称赞小皇上真有孝心,唯独慈禧神情漠然,似乎他做了一件蠢事。小皇上委屈了,怎么姨母这么不待见自己啊?加上幼年读书时积攒的畏惧情绪,他很自然地去亲近慈安了。慈禧见了愈发恼火,时常指责他不孝,并在看戏的时候时常点《天雷报》让他看。

  《天雷报》说的是一对穷困夫妇收养了一个弃婴,孩子中了状元,却假装不认识贫穷多病的老夫妇。夫妇俩走投无路,自尽了。老天爷看不下去,用雷劈死了状元。这出戏模拟了雷声和闪电的效果,有非常震撼的视听效果。不知慈禧让光绪看这出戏,是想警告他长大后别忘恩负义,还是只想吓唬一下他这个不贴心的孩子?

  光绪七年,慈安去世。和蔼的养母是光绪和皇爸爸之间的缓冲,她去世后,光绪只能战战兢兢地亲近冷冰冰的慈禧。





  慈禧其实挺理解他的心思,起码表面上挺愿意做出为他着想的姿态。光绪十二年六月,在光绪15岁生日来临之际,慈禧送了他一份大礼:宣布明年正月要举行皇帝亲政大典。光绪大喜,他没料到皇爸爸这么善解人意——是谁说她贪图权力的?不是别人,正是军机处领班礼亲王和醇亲王。

  光绪刚刚高兴了四五天,他们就恳请慈禧收回懿旨,继续“训政数年”,侧面帮助慈禧巩固权力。光绪傻了:说好的亲政呢?他眼巴巴地望向慈禧,但慈禧不动声色,不说好,也不说不好。光绪的心慢慢凉了。果然,六月十八日,在他生日的十天前,慈禧开口,说自己会在皇帝亲政后再训政几年。于是,慈禧继续掌握大权,光绪则憋屈地选了慈禧的侄女当皇后,寄希望于那道“大婚后即归政”的懿旨。

  熬到光绪十五年二月,大婚典礼和亲政典礼相继结束,光绪热火朝天地投入朝政后才发现:根本没有他可以发挥热量的地方!满汉重臣里,只有师傅翁同龢真心向着他,可是翁师傅早在光绪十年就不再是军机大臣了!失望之余,逐渐认清了现实的光绪反而不得不对慈禧赔着小心,处处投其所好,生怕她一不高兴就剥夺了自己来之不易的权柄。

  饶是如此,慈禧还是一有机会就“提醒”他,到底谁才是宫里主事的人。

  光绪自己也只能打掉门牙往肚里吞。有一年,他跟着慈禧去谒陵,慈禧一高兴,赐给他一件黄马褂,差点把他气死——什么样的人会被赏赐黄马褂?文武高官、御前侍卫、钦差特使、有特殊功勋的人等。整个大清朝,皇帝什么时候被赏赐过黄马褂?!可皇帝以孝治天下,光绪不能忤逆太后,还得假装高高兴兴地谢恩,随即就在路边换上明黄的新马褂。

  天长日久,以至于天子  “亲耕而袍褂敝旧,祀天而著破靴”都是寻常事了。光绪三十三年,他去天坛祭祀,甚至能淡定地跟陪着祭祀的御前大臣逗哏:“你们跑这么快干吗,你们穿着好靴子,可以跑快,我穿着破靴子,怎么赶得上你们,你们何不稍微慢点儿?”御前大臣除了凑趣地感慨几句“太后待皇上实在太冷酷了”,好像也说不出更多安慰的话。

  穿着破靴子“怡然自得”的这一年,光绪已经失去权柄九年了。能保住“俘囚天子”的名头,而非以“废帝”的身份来吐槽,他也就满意了。

  慈禧也曾特意给光绪送过狐裘。那是戊戌年冬天,光绪被幽禁在瀛台小半年的时候。某天下了大雪,太后突然让一个太监把一袭狐裘送给光绪,说:“你告诉皇上,老佛爷想着万岁爷寒冷,穿着这件狐裘就温暖了。今天虽然下了大雪,但是瑞雪兆丰年,正是大吉的日子啊。这狐裘的纽扣都是金子做的,请万岁爷一定要注意。”说完,她再三嘱咐,最后两句话一定要不停地说,看皇上怎么回答,回来禀报。

  太监奉命去了,说完太后的旨意,光绪只回答了三个字:“吾知之。”太监很听话地一遍遍重复慈禧的最后两句话。泥人也有土性,重复了十几遍之后,懦弱的光绪也愤怒了:“我已经知道了,你可以回去禀报太后,太后希望我吞金自杀,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自从光绪进宫,二十多年来,“母子”俩一直维持着表面的和平,光绪何曾有过这样直白的话语?慈禧闻之色变,连续几天都很不高兴,从此对光绪的防范更加严密,看见他更加没有好脸色。

  光绪也自知失言。帝后不和是一回事,让外人看皇室的笑话却是另一回事。何况,成年后,光绪已经渐渐清楚了慈禧的心思,自己不过是她摄政的幌子罢了。亲儿子尚且争不过,自己这个外甥又能有什么作为?





  内有孝道的帽子压着,外无得力的重臣帮着,光绪不得不这样把负面情绪埋在心里,甚至刻意做出“恭敬和顺,一无忿恨之气,形之于外”的姿态给不明真相的局外人看。他们以为,大清皇帝很孝顺,太后对皇帝也极其和善,皇帝居住的瀛台涵元殿临着波光潋滟的中南海,华丽宏伟,宫中有无数太监宫女伺候,皇帝的日子过得美着呢!

  他们怎么知道,光绪的心里苦着呢:每天清晨,他要到慈禧宫中请安,然后与慈禧一起上朝——即位之初,光绪坐在宝座上,其后拉起一道纱幕,慈安和慈禧坐在纱幕之后,这就是所谓的垂帘听政;后来慈安去世,慈禧就独自坐在纱幕之后;等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宣布皇帝仍然不成熟、自己要重新训政之后,就成了皇帝和太后一起坐在宝座上,俨然一国两君。大臣奏事,光绪一言不发。有时候慈禧用胳膊肘捣捣他,他就开口,往往说一两句话就住嘴,也根本谈不上对国事的处理。

  退朝之后,他得即刻返回自己的寝宫,专心读书——他早年用心读书是为了掌握帝王之道,可现在他已经成了提线木偶,慈禧的胳膊肘动一动,他就说说话,而且说了也不一定对,读书还有什么用?

  没用也得读,因为这是他惟一能做的事了。自从光绪二十二年二月,一个据说上书表达了政见的太监被杖毙(一说在菜市口被处决)之后,光绪身边的太监全都被换了,从西安回来之后,更是全都换成了慈禧的心腹。被幽禁后,光绪曾设法逃出中南海门口,结果被多名太监扭着辫子拉了回来。之后,他哪怕到乾清门附近散步,前后左右都围着上百人,逃都没地方逃。他也曾在隆冬之际从三面环水的瀛台踏冰而出,结果被看守阻挡,未能出门,之后竟然有工匠来把瀛台的冰给凿了!

  他有心,无力,他有理想,没经验,不务实;她有心,也有力,她熟能生巧,游刃有余,也知道要送五大臣出洋考察,要预备立宪。不如让早就习惯处理朝政的太后一直处理下去吧,起码不会有一山二虎的内耗……想明白了这一点,光绪的心情忽然就不那么沉重了。

  光绪三十四年七月二十一日,紫微星坠,其声如雷。光绪心中一紧,认为这不祥之兆是上天的旨意。但他继而心中一松:他的时间快到了……孩儿不孝,先走一步,接下来,请能干的姨母继续勉力支撑吧!

  十月,光绪病危。垂危之际,他听说太后下了懿旨,留醇亲王载沣嫡长子溥仪在宫中教养,封醇亲王为摄政王——姨母果然早已安排好了一切。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在惆怅与纠结中离开人世,终年37岁。

(摘自《百家讲坛》 文/青柠) 



新刊推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光绪帝载湉传略(2)
慈禧的最后一天:早晨在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就穿上了寿衣
光绪的死亡之谜
太监都是恶人吗
历史
晚清历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