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都西安:中国历史文化最华彩的篇章
西安市,古称“长安”、“京兆”,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
从古到今曾用名中,以“长安”最为长久和著名。据《广博物志》、《述异志》、《山海经》等记载,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等故事都发生在这里。据考古证实,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是蓝田猿人的聚居区,新石器时代早期,这里就已经形成了原始聚落“华胥古国”、“半坡”、“姜寨”、“灰堆坡”等。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发现,将中国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同时确定了西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秦州自古帝王都”,公元前12世纪,周文王在这里建立丰京、镐京两京,从此,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200多年,是中国建都最早,建都最久(1200多年),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古都,浓缩了中国历史的精华:从奴隶制社会的顶峰西周王朝、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秦、中国第一个盛世王朝西汉到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唐朝,从成康之治、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盛世、开皇盛世、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代周、秦、汉、隋、唐均建都西安,书写了中国历史最华彩的篇章。
汉唐时期,西安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中心,是世界上最早超过百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都城,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西罗马,东长安”是其在世界古代历史地位中的写照。西安向世界展现了文明中国拥有的自信、开放、大度、包容的民族精神,铸造了炎黄子孙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秦始皇陵兵马俑则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西安,这座中国历史文化的首善之都,以世代传承的雍容儒雅,博学智慧,大气恢弘,成为中国古达历史的底片,中国文化的名片之一。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时代,是世界上闻名的天朝大国。盛唐时期指的是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段时间,这个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开明,在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所呈现出来的繁盛景象,被后世称为“盛唐气象”。这种局面的开创,是由于始于唐太宗及其后的君王关爱百姓、选贤任能、善于纳谏的结果。唐太宗身居高位而谦恭待人、大度容人,敢用反对过自己的人,励精图治,不仅是唐代盛世伟业的开创者,更为后世树立了治世的典范。
唐文化的特有气质,正是这种“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精神。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孟子·尽心下》),这种精神造就了唐代的“充实而又光辉”的文化繁荣时代,使我国传统文化进入了一个异彩纷呈、奇峰迭起的时期。
一、文学艺术
从清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来看,作家二千二百多人,作品四万八千多首,诗人之众,诗作之繁,实为中国诗史之奇观。唐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艺术精湛、水平极高,《全唐诗》开篇就是唐太宗的《帝京篇十首》,诗作气势宏大,使人感到他“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经破薛举战地》)的高尚节操和远大抱负。随后群臣的诗作也展现出阔大的气势和胸襟,如大臣杨师道的“爽气长空净,高吟觉思宽”(《初秋夜坐应诏》)等,刚健质朴的贞观诗风影响着后世。
盛唐时期名家辈出,宛如星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以写自然风景著称的孟浩然、王维;边塞诗人高适、岑参;“诗家夫子”王昌龄;经历了盛唐的成熟,中晚唐时期众多的诗人代表者白居易等。其诗作博大、雄浑、深远、超逸,无不体现着时代的风格和精神。如李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杜甫的“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除诗歌外,唐代散文、小说、传奇等方面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成就。体现了一代文人:“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抱负,反映民生和揭露社会时弊的敏锐洞察力和勇气,对国家的责任感,高瞻远瞩的大眼光、大格局。
二、书法绘画
唐太宗非常重视书法,设置了弘文馆,委任书法名家担任书学博士,专门培养书法人才,并下诏京师五品以上的官员必须到弘文馆学习书法;倡导天下学习王羲之的字体,并称其“尽善尽美”,使书法正统化。在唐太宗的影响下,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都十分爱好和提倡书法,唐代书法水平因而达到了历朝历代的巅峰,也是我国书法史上书法家最多的一个朝代,如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薛稷、李邕、颜真卿、柳公权、张旭等。而颜、柳、欧、褚等名家法帖,至今仍是很多书法研习者们临摹的样本。
唐代的画坛亦显示出蓬勃的活力,题材范围空前地扩大了。如阎立本所画《太宗真容》、《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图绘了开创大唐伟业的唐太宗及众臣,形象逼真传神,时人誉之为“丹青神化”。吴道子曾在长安、洛阳寺观中作佛道壁画四百余间,神态各不相同,展现出神佛的庄严和天国圣境的光辉。他落笔一挥而就,绘画轰动长安,“立笔挥扫,势若风旋,人皆谓之神助”。他被后世尊为“画圣”,被民间画塑匠人尊为“祖师”,足见其影响之大。
唐代的壁画和雕塑也有了高度的发展,以卓绝的造型、丰富的色彩,富丽中不失典雅,鲜明中又有沉着,呈现出一派大气雍容的风度。如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西方净土变》,展现出天国世界的景象,神佛、菩萨、众生,人物众多,画面宏伟,神采生动,令人敬畏与神往。
三、乐舞艺术
唐乐舞荟萃历代歌舞所长,兼收西域众多少数民族及国外之精粹,日臻极境,充份体现了盛唐时百国朝贺、民族交融的景象,是国泰民安的完美写照。唐乐舞气势磅礴,场面壮观,集诗、词、歌、赋于吹奏弹唱;融钟、鼓、琴、瑟于轻歌曼舞;乐曲高亢悠扬,动作舒展流畅,服饰华丽多紫,堪称历代歌舞之最,成为吸收异域优秀文化和传播中华文明的载体。唐乐舞中:继承前代的传统乐舞并加以发展的,如《九部乐》、《十部乐》中的《清商乐》;以国名、地名、族名为乐部或舞名的,如《十部乐》中的《西凉乐》、《高丽乐》、《龟兹乐》等;唐代新创的乐舞,是音乐、舞蹈、诗歌三者结合的大型多段体乐舞套曲,如吸收传统武舞的《破阵乐》、《大定乐》等。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唐太宗时设立了十部乐,除了燕乐、清商为中原乐舞,其余四部来自唐朝境内少数民族、四部来自国外,南至印度支那,北到撒马尔罕。当时著名的歌舞大曲有《秦王破阵乐》,以唐太宗统一中国、功定天下为题材,表现了除奸佞、气吞万里的气势和拯民于水火的仁德,此曲当时在国外亦广为流传。西域音乐在唐也非常盛行,长安城内住有大批西域音乐家,著名的乐曲有《龟兹佛曲》等。有关民间乐舞盛况,在唐诗中也多有反映,出现了“《六幺》《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的局面。
千古第一帝王 唐太宗
四、意识形态和信仰
唐代是儒、释、道发展和弘扬的鼎盛时期,三家思想交相辉映,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渗透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使社会维持较高的道德水准,使盛唐时期达到举世瞩目的辉煌。唐太宗既尊崇儒学,又扶持道教和佛教。唐代有完善的祭祀天地、神明和宗庙的祭祀制度,人们敬天信神,尊道崇德,读圣贤书,以经世济民为己任。儒家的“仁者爱人”,道家的“悟道证真”,佛家的“慈悲普度”,在这些正统信仰的影响下,人们明了做人的理念,保持质朴、善良、纯真的本性,追求真理,坚定为善。
唐太宗下诏组织学者修撰了《五经正义》,使儒家经典成为唐代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并一直沿用后世,儒家思想成为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基本准则。唐代道家思想亦得以广泛弘扬,文人中求道访道的非常多:真率夷旷如贺知章,或翩翩欲仙如李白;在绘画上有“道释人物”一科,画家们的艺术也被人们称为有若神助的艺术;音乐上“玄真道曲”、“大罗天曲” 大盛;书法上追求“真率天然”、“禀天而自强”的境界美,看重意象,崇尚自然;名医孙思邈一生以修道和行医济世为务,造福世人不计其数,被后世称为“孙真人”和“药王”。佛家思想传播亦规模空前,佛经翻译、传播数量巨大,人们信奉佛法,敬信神佛,深信因果而修心向善,社会安定,民风淳朴,八方来朝,正如佛经所述:“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无有冤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高僧玄奘法师以慈悲为怀,立志拜佛取经以济众生,远赴西域印度十七年,取回六百五十七部佛经,并在长安慈恩寺将其全部译成中文。唐太宗赞其壮举,对其翻译、广传佛经给予大力帮助和扶植,并为译经作序《大唐三藏圣教序》。此序文气势开阔,文笔典雅,从天地阴阳、四时变化述及显像与无形,宏观与微观,再述及佛家教化之功能,赞扬玄奘法师拜佛求经之壮举,“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方翼兹经流施,将日明而无穷;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
点击中心按钮播放
五、对外文化交流
唐太宗提出“柔怀万国”的睦邻友好政策,贞观之治为邻近列国所仰慕,和中国有使节往来的国家和部落已经超过了三百个,于是朝廷设立鸿胪寺、典客署和礼宾院等外事机构,专门接待外宾。亚洲、非洲许多国家纷派使节,而有“万国遣使”的盛况。唐很多措施许多国家甚至是照搬过去直接来用。许多外国的王侯、使臣、留学生、艺人、僧侣都来到唐朝,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国子监成为世界上最可观的高等学府。仅日本一国先后十九次派出的遣唐使,就有五千人以上。其中随团前来的留唐学生大多被唐朝友好地接纳到唐朝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学习数年毕业后或在唐朝官府工作或返国将汉文化传授于国。僧侣们则入住寺院,潜心钻研佛经。有的国家还礼请中国派人去传授文化,如高僧鉴真携带佛像、佛经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弘扬佛法与盛唐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综上所述,唐代文化不仅以辉煌的成就使华夏文明璀璨夺目,而且以深刻的内涵、强大的力度远播世界,使唐代文化成为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辐射的文化源地,在世界文化史上映照古今。它是中华民族史册上一幅亮丽的历史画卷,它是华夏儿女的骄傲和自豪!人们怀念和向往记忆中永远清晰的盛世天朝,无限景仰唐太宗的正义、仁爱和宽广的胸怀。
相关博文   ◎神州中华 古圣贤发明的奥秘【音画
苍绿的雪松、冬青树丛中,陕西历史博物馆恢宏大气,古朴典雅。飞檐翘角的仿唐式宫殿建筑庄重简约,错落有致,将盛唐时期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完美结合,演绎了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唐风古韵。
走进博物馆大门,大厅中央陈列着一尊唐代顺陵石狮,造型威武,气宇轩昂。背景衬以奔腾的黄河壶口瀑布巨型石刻,显示出秦地陕西悠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基调。
流连于各个展厅,仿佛穿越历史的空间,梦回汉唐。扑朔神秘的商周青铜器、苍劲古朴的秦砖汉瓦、千姿百态的秦汉陶俑、精美绝伦的唐三彩......可谓国宝荟萃,精品云集。那些文物珍品仿佛是一卷卷凝固的历史,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而璀璨的古代文明。
国宝级文物五祀卫鼎,是西周中期典型的青铜器。造型古朴大方,纹饰精美。商周时期在史上被称为“青铜时代”。当时,天子使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青铜鼎风格大多神秘奇诡,为奴隶主贵族专用的祭祀礼器。
西周的青铜鼎内壁大多铸有铭文。青铜器铭文上承甲骨文瘦劲挺拔的风格,下启篆隶楷严谨之先河,字体遒劲朴实,隽丽圆润,属书法艺术之瑰宝。
人面鱼纹盆,是仰韶文化彩陶的代表作之一。陶盆上的人戴着尖顶饰物、圆圆的脸,嘴上衔着两条小鱼,俏皮可爱。人面和鱼纹巧妙结合在一起,说明远在仰韶时期,鱼纹已成为人们崇拜的图腾。
独具匠心的牛尊,构思巧妙,纹饰疏朗生动,情趣盎然,是西周中期青铜器的经典之作。这尊模仿牛的酒器,牛背的开口上加盖,盖与牛背以系环相连。盖上铸一猛虎。牛憨实,虎凶猛,两相对照,令人忍俊不止。
鸟盖瓠壶,壶身呈葫芦形,壶颈倾斜,样式极为别致,表现出秦人不圄于周人保守刻板之创新精神。壶体装饰的蟠璃纹和盖部的鸟形精美富丽,神话色彩浓厚,显示了战国时期秦国青铜器高超的铸造技艺。
秦汉时期的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房屋上简瓦出檐的一端圆形或半圆形装饰物。四神纹瓦当的四神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些被视为神灵的动物,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其动物造型夸张写意,空灵飘逸。龙的逶迤苍雄,虎之凶猛强劲,朱雀的展翅飞舞。玄武的龟蛇交缠,动静相宜。云纹瓦当,线条古朴遒劲,色调沉着典雅,贯穿了雄浑奔放的大汉风范。
汉代的皇后玉玺,据说是权倾天下的吕后所用。玉玺印面为正方形,上雕一只螭虎做纽,四面刻有云纹,印面篆书“皇后之玺”四字,刀法自然娴熟,书体流利,可见当时的篆刻艺术已达到了高超的水平。此玉玺为新疆和田羊脂玉,温润洁白,有着凝脂般的光泽。据《汉官旧仪》记载:“皇后之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钮”。这枚皇后玉玺,对研究秦汉帝后玺印制度很有历史价值。
唐代的金银器以其华美瑰丽的装饰图案著称于世。这个双凤纹大银盘,龙凤呈祥,周围饰以花鸟鱼虫。构图对称,纹饰细密繁复,富丽堂皇,颇有韵律感。表现了盛唐时期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唐朝的陶俑艺术继承秦汉陶俑的古朴简约风格,成就了唐代陶俑艺术的辉煌。这一组唐三彩女俑,形体优美,云髻高耸,服饰华美,雍容大气。唐三彩是一种铅釉彩陶,具有晶莹温润的艺术魅力。
到了盛唐时期,唐三彩日臻完美。动物俑中,骆驼雕塑精美,栩栩如生。这尊唐三彩牵驼俑,背负货物,旁边有胡人牵驼俑,这不仅反映了丝绸之路上的商旅生活情景,也是开放的大唐盛世时代,中西贸易兴盛的真实写照。
青釉提梁倒流瓷壶,伏凤式提梁,以花蒂象征壶盖,盖与壶衔接处塑有哺乳母子狮,球形壶腹刻饰缠枝牡丹,底部中心有梅花形注水孔,造型典雅奇巧,是北宋耀窑瓷器出类拔萃的文物珍品。
明代的酱釉描金孔雀牡丹执壶,通体以酱釉描金彩,纹饰精美。壶身绘有花繁叶茂的牡丹,一只孔雀立于枝头,回首眺望。壶底有青花书“富贵佳器”四字铭款,书法古朴雅致。
钟山石窟始建于东晋时期,历经历经唐、宋、金、元、明、清代千余年凿建而成,主佛像是释迦牟尼横三世佛,佛像造型传神,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呈现出一种“秀骨清像”。钟山石窟被中外文史学家誉为“全世界罕见的石窟”,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古朴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身居闹市而幽雅宁静。欣赏陕博文物珍品,流连忘返,意犹未尽。凝视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倾听它们述说曾经的辉煌;徘徊于历史的长廊,感受古老而璀璨的中华文明。汉韵唐风,穿越千年时光,散发出隔世之悠悠遗韵。
长亭外,古道边,秦陵兵马俑
古都西安,一个“古”字,涵盖了这座城市逶迤千年的汉唐遗韵。古城楼、兵马俑、大小雁塔、十里城墙......行走在古长安城中,咱随便踢到的一块小石头,说不定也是汉府唐都遗落下来的文物。就像当年临潼的农民那样,一不小心,几锄就挖出千年的地下军团——秦兵马俑。
旅行西安,最想去明城墙上骑自行车,穿行于瓮城、箭楼之间,悠游古城。结果呢,天天下大雨。害得咱在西安的几天里,日日看秋雨滂沱,夜夜听雨滴更漏。好不容易逮着一个晴天。赶紧的,上长乐门,骑游古城墙。
清晨的古城墙上,秋天的阳光折射在长乐门城楼的飞檐翘角,苔痕斑驳的秦砖汉瓦间,散发出隔世的光泽。看着这尊锈蚀的古铜钟,依稀听到穿越千年的晨钟暮鼓。
瓮城之内,古兵器林林总总。这个木结构的车轱辘像是古代战车上的车轮子。遥想秦时明月下,长亭外,古道边,荒草连天。古战场上,铁马金戈,战车隆隆。
骑行在古城墙上,阳光清朗,秋风猎猎。长乐门城楼上的一块块古砖,黝黑而泛黄,残存着岁月流逝的痕印。周秦汉唐,往事并不如烟。
站在瓮城之内,通过幽暗的城门洞往外看,市声沸沸,红尘滚滚。穿行于城门内外,恍若隔世。
蓝天白云下,雨后的阳光,为古老的长乐门城楼涂上一层金黄的釉色。飞檐翘角上,清风几缕,古韵悠悠。
从箭楼的垛墙上眺望,环绕古城墙的护城河蜿蜒向西。河岸,青杨树郁郁苍苍,一行行,仿佛是明城墙下的绿色卫士。
深秋的古城,天朗风清,树木渐黄。骑车从长乐门一路往南,是隋唐修筑的、且保存最完整的永宁门遗址。垛墙边,有几位本地人在吼秦腔,一声声,粗犷而苍凉。
午后,准备去临潼的秦陵兵马俑博物馆看看。走下长乐门,回望古城墙,巍然耸立的城楼,似阅尽汉唐盛世之雄风。蓦然回首,尘埃落定,烽烟俱静。
    尽管在来之前,看了一些关于秦兵马俑的图片资料。但当我行走在秦陵兵马俑博物馆的几个俑坑时,仍然为这浩浩荡荡的大秦王朝之地下军团所震撼。
在这尊先秦的彩绘铜车马前观看了很久。其造型惟妙惟肖,色彩鲜艳,工艺精美绝伦,堪称为一流的古代青铜器工艺水准。据说,这栩栩如生的一号铜车马,是用一千多块出土碎片精心恢复而成的。
绕着一号俑坑近距离的端详那些陶俑、陶马,这前几排身着长襦、没穿盔甲的官兵,个个彪悍骁勇,想必是大秦帝国的神勇敢死队。
    转过来看看秦始皇巡游的御乘二号铜车马,驷马单辕,宝马威风凛凛,跃跃欲试。它们是不是来自古羌的河曲马呢?
这个坑道里的兵马俑后面,跟着几头耕牛。猜测他们是先秦时期的农垦部队。平时种庄稼,战时上战场冲锋陷阵。
在秦兵马俑博物馆的三个俑坑中转悠参观,仔细欣赏兵马俑之神奇风采,意犹未尽。这庞大而神秘的地下军团,不仅是一部生动的秦代兵书,也是一座辉煌的艺术殿堂。秦陵的陶俑、陶马群雕,表现出秦朝工匠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平,且多角度的展示了先秦社会的众生百态。
路过大雁塔,迎面是肃然耸立的玄奘塑像。雕像后面慈恩寺,由于游人太多,咱没有进寺。只是站在这位唐代译经家、旅行家雕像前凝神瞻仰一番。
玄奘主持修筑的大雁塔,无龙檐、无雕琢,朴素无华,体现出佛教之无为风范。广场北面的音乐喷泉两侧,是雁塔广场的主题园区,一溜的仿唐建筑,古色古香。
夜晚,淅沥沥的又下雨了。站在街边的古董店里躲雨,抬头就看见长安鼓楼。隔着时尚广场、星巴克,古老的钟楼、鼓楼遥遥相望。北院门外,清乾隆年间重建的这座鼓楼,雕龙琢凤,霓虹闪烁。城楼上,复原的古匾额,檐角泛黄的灯光,尚存几缕汉唐遗韵。
设计时尚的一排排高楼大厦,在古老的钟鼓楼旁边拔地而起。历史与现代,时尚元素与古典建筑,交织出西安城奇幻而迷人的夜色。
沿着北大街向南走,煌煌钟楼上,雕梁画栋,霓虹璀璨。广场前,游人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古都长安似一座流光溢彩的不夜之城。回望古钟楼上岁月斑驳的飞檐翘角、拱门廊柱,是不是有一种穿越时空、梦回汉唐的幻觉?
雨游华清池、浐灞
秋雨连绵的西安,烟笼寒水,晓风细雨,倒是有几分烟雨江南的韵致。濛濛秋雨天,可以撑一把伞,在古都西安四处溜达。这天,准备去华清池瞅瞅杨贵妃的温泉御汤。不曾想,走进华清池后,雨越下越大,终至大雨倾盆,打伞也无济于事。索性,收起雨伞,在贵妃的华清池,来一次天浴。
毛泽东手书的《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毛泽东的草书气势磅礴,导游介绍说当年写这幅书时,只写了上半部分。毛泽东写到后来感觉不好,把书纸随手丢弃在垃圾桶里。毛泽东身边的警卫有收集毛泽东手迹的习惯,于是捡起保存起来,后来捐献给了华清宫。
出水芙蓉。雍容华贵。据导游介绍,有史记载杨玉环身高155cm,体重65kg。如此说来,岂不是比偶老人家还要肥?
贵妃池。莲花汤。杨玉环就是在这里沐浴,酿造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开拓君王不早朝的先河。当年华丽香艳的莲花池如今已干涸,空留下浓重的历史味道。
这个高高在上的小亭子叫“晾发亭”。想当年还没有吹风机,贵为帝皇大概也要为湿发愁了。唐玄宗因此专门建了这个小亭子,给心爱的女人晾头发。
这是二号温泉出水口。这里的温泉常年保持在45度左右,池内水气氤氲,清澈无比。近闻丝毫没有琉璜气。
1号出水口。
这就是著名的五间厅。
世界园艺博览会这个月在西安举行。这个红色的大头娃娃就是西园会的吉祥物。
走过荷花阁小桥,来到清雅的飞霜殿。石榴树下,一池碧水,热气蒸腾。“咕嘟咕嘟”喷涌的温泉,氤氲亭台楼阁间。藤蔓的秋红,爬满了斑驳的飞檐翘角。唐代御汤华清池,唐明皇与杨贵妃的一个温软鸳梦,终归是,霓裳羽衣曲抵不住渔阳角鼓声,贵妃缢于马嵬坡,遗留下这一方水榭林苑,朱颜斑驳。
华清池御汤遗址海棠汤,是当年杨贵妃的专属浴池,以青石雕龙琢凤,围砌而成。温泉的进水出水口,设计精妙。浴池四周,朱漆栏杆、水榭曲廊逶迤。想当年,唐明皇与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一脉温泉,千年御汤,盛世之奢靡,可见一斑。
莽莽骊山下,古树蓊郁,林苑清幽;水榭长堤外,沉香殿、宜春阁毗邻相接。走过长桥,九龙湖南岸,便是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的外景地。本想欣赏一场仿唐歌伎歌舞表演,结果因大雨取消了演出。
殷殷枫树下,一地秋叶,满目霜红。湿漉漉的草丛中,丝丝秋雨,片片落叶,莫不是当年贵妃遗落的一缕相思?
雨淅沥沥地下,咱优哉游哉的溜达。冒雨走进浐灞的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广运河畔,山水清秀,花木扶疏,一派江南水乡风情。楼台亭阁间,秋水长天,青草凄凄。伫立河岸,任思绪穿越时空,想象古人折柳灞上、赋诗长亭的情景,品味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古韵。
古典风的七孔桥外,雨声泠泠,青荇袅袅。水岸,现代雕塑“水龙”,势如石溅水起,幻化为巨龙腾空而起,表现出一种飘逸之美。
江天之外,秋雨潇潇;烟雨水岸,霜色渐浓。傲然矗立河畔的长安塔,将绿色生态技术和建筑艺术巧妙结合,设计既有隋唐古塔之神韵,也有现代艺术元素。这种古典与现代建筑风格的构思,演绎了古都长安的神韵。
长安塔内陈列着唐三彩、和田玉雕、古画、琉璃等国宝级文物与当代艺术珍品,精美绝伦,融古汇今。这一组古色古香的唐代陶俑,村姑与官兵的交流,生动活泼,人物神态逼真,情趣盎然。
系列唐代仕女画,线条流畅,笔墨写意,雍容中见雅致,正是盛唐美女所独有的。唐帝国的繁荣,绽放在那些流光溢彩的花样笑靥上。也许没有哪一种题材更像仕女画那样,淋漓尽致地再现了大唐盛世的声色风貌。
这尊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七个乐俑环坐,分别执笛、箜篌、琵琶、笙、箫、拍板、排箫7种乐器演奏,女舞俑婷婷玉立于7个乐俑中间,轻拂长袖,且歌且舞。这组乐舞俑釉彩明艳,雕琢细腻,说明盛唐的唐三彩艺术水平达到一个巅峰时期。
现代琉璃雕塑“海韵”,设计大方,玲珑剔透。侧面看,宛若大海女神枕着蓝色的波涛,酣然入眠,梦回海上。
晶莹剔透的古法琉璃镇纸,名为绿梦。透过灯光的折射,似乎可以看到琉璃中有碧草、树影、湖泊......或许,这块绿水晶,诠释了长安人的一个绿色梦幻。
河边的陕西庭园中,一棵棵柿子树上挂满了火红的柿子,它们仿佛是一盏盏小灯笼,点亮了深秋的林苑。暮色渐浓,雨越下越大,今天没有时间继续参观创意馆、盆景园、世界庭园了。那就留一个遗憾,下次再来。
这个别致的手型雕塑,是用冬青树枝培育制作的。彼岸,西安世博园的标志性建筑长安塔肃然耸立。塔与雕塑组成一个主题:送你一个长安。众多的游人排着队从雕塑的方框中拍摄长安塔,咱就只能在旁边拍摄了。暮色中,回望一帘秋雨中的塔影、翠湖、绿荫,这个古典林苑和现代园艺相结合的生态空间,天人合一,古今相融,在古都长安打造出一个大西北的绿色神话。
古代长安自古就有九城十二街之说,九城和十二街各有出处,九城应指皇宫,皇宫为九层或九重,十二街就是说古代长安的街道布局了。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著名的诗,其中写到了长安的街坊布局,有两句是“千百家似围棋书,十二街如种菜畦”,想必这就是十二街这一说法的由来。
长安城建筑上的最大特色,是城内街道均为东西或南北向,排列正气、方向端正,宽畅阔达,宛如一块规则明朗的棋盘。如今西安城虽然不是唐代的长安城,但作为千年帝都,城建的规格还是一直延续了下来,经过历代的翻修,如今的西安街道已不止所谓的“十二个”了。就如同西安的十八个城门,历经千年沧桑,依旧留存下来,每一个城门的来历都有一段故事和历史,西安众多的街道所隐藏的历史与文化渊源,就如同一本好书,静静的躺在那,等着我们去翻阅……那就随着我们一起走街串巷,细细品味西安各个街巷的历史,了解一下那些有趣街道名称的由来。
西大街
1.西安西大街
西安西大街,位于钟楼以西,东起钟楼,西至西门(安定门),长1950米,是以钟楼为中心辐射出的四条大街之一。以方位而得名。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皇城中心大街第四横街西段,唐朝最高行政机关尚书省和六部设于东段北侧今鼓楼两侧并有秘书省、太常寺、左军领卫、右军领卫、唐朝主管外交的鸿胪寺和接待外宾的鸿胪客馆也在附近。
唐代在今钟鼓楼广场附近,穿着各种服饰的和外国人车来人往,比现在还热闹。唐以后,宋、元、明、清、民国的地方首府永兴军路、奉元路、京兆府、西安府、民政府(厅)、长安县署等重要衙署均设在此街北侧,与隋唐皇城相对故又称子城,唐后至南宋仍称子城厢正街,中段又称指挥街。现街名启用于明神宗万历年十年(公元1582年)。
自古以来,西大街商铺鳞次栉比,商贾云集,成为贯穿古城东西轴线的商业黄金大道。现在西安西大街已形成九大景观广场,整体景观表现为传统建筑风格,将钟鼓楼与西门串连起来,营造出一条再现盛唐风采,展现西安历史文化,集商贸、旅游、观光、餐饮、文化、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仿古商业街,具有“祥和、大气、欢快、简洁”为特色格调,充分展现盛唐风韵。西大街北侧是回民坊,西安最大的回族聚居区,钟楼西北侧就是鼓楼,中段是都城隍庙,西大街西口就是西安明城墙西门,也叫安定门,安定二字意为“西部边疆安泰康定”。
在2007年,西安市西大街改造全面竣工,进入2007中国著名特色商业街的名单,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全仿唐建筑的一条街。西大街建设突出仿唐建筑的风格,沿街建筑的形式、色彩、材料以及景观灯的选择和建设都与西大街的仿古特色协调一致,形成富有西安特色的历史街区。仿古一条街在鼓楼西侧新建了鼓楼西广场、文化广场,在西城门新建了安定门北广场,恢复了市民盼望已久的西大街城隍庙牌楼,重建城隍庙牌楼是西大街仿古一条街的点睛之笔。所以来西安旅游,这是不可不去的一处人文景观!
2.西安回民街
从西安市中心钟楼向西100多米、穿过鼓楼门洞,就进入了西安回民历史街区。区内有大小形态各异、年代不一的10座清真寺,约2万名回民依寺而居,维持着原有的宗教传统和生活习惯。西安著名的北院门小吃一条街、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化觉巷清真大寺,以及中国三大城隍庙之一的西安城隍庙都在区内,以汉族和回族为主的多个民族于此居住生活,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具有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回民街一般指的是鼓楼到北院门一线的南北向街,不过有时也会把相连的化觉巷、西羊市还有大皮院一同算进去。到了西安的游客一般都不会错过回民街,不光是因为街道两旁大量的美食店铺,更是因为这条街道深厚的文化内涵。回民街顾名思义就是回民聚居之地。
夜晚的钟楼
3.西安东大街
东大街为钟楼至长乐门的一段街道,长2150米。隋开皇二年建新都大兴城,此街位于皇城东墙南门景风门内外两侧,名景风门街。景风门遗址在今炭市街南口东侧。
唐末,长安城毁,佑国军节度使韩建缩建长安新城,新城东西两侧筑万年,长安两个县城,成为母子三城拱卫之形制,此街分为城内外两段。城内至元代仍称景风门街。城外为万年县城北门外横街。因县城有西北最大的驿站京兆驿,车马过往,商贾云集。宋金时期这一带名大草市,明清时演化为大差市。明初扩大西安府城,拆景风门东移1300米建东门,始统名东门大街。利用元奉元城东北隅建秦王府,今为新城,又在此街南沿和今北大街中线筑秦王府萧墙,萧墙内为王城,俗称皇城,将此街包入王城内。清将原王城改为八旗驻防城,俗称满城,此街又称顺城街。街西端即钟楼东门洞,亦即满城西南角门。辛亥革命,新军即由大差市东薄弱处攻入满城。民国二年九月,张凤翔督陕,拆满城,利用赈陕款对此街大加修筑,取名中山大街。1953年部分拓宽,改名东大街。
4.西安南大街
西安南大街为钟楼至永宁门的一段街道,长670米,宽60米。最初为隋唐皇城安上门街。当时宽90米,两侧栽植槐树,并砌水沟。因南端有皇城南墙东门安上门故名。路两侧有尚书省六部衙署,门内东侧有斗鸡场,今演化为大吉厂巷,宋之问有‘日晚斗鸡场,经过狭斜看’句。今大吉厂古乐社仍流传着唐代的鼓乐。宋至元仍称安上街。明初改筑南门,朱元璋钦定永宁门,意为南方永远安宁,为示不用出兵之心故今永宁门瓮城外墙无正门。此街也就称南门大街。明清时是西安最繁华的大街之一。清中期每遇雨积水成河,人不能过,戏称滴水河。民国初年改称南大街至今。
5.大差市
因此地拥有西北最大的驿站--京兆驿,车马过往,宋、金时这一代名“大草市”,明清时演化为大差市。大差市这个名称,有名无街,落个虚名。习惯上把和平路、解放路与东大街的交汇十字称作大差市。据史料得知,今大差市在宋代为菜市,元时《类编长安志》中称草市,明代沿用了菜市之称谓,清代的《陕西通志》又记之为大菜市。变来变去,估计这里当时可能是蔬菜市场。“菜”与“差”在发音上又比较接近,因此,《西安府图》便正式称作大差市,一直沿用至今。但现在大差市已不是一条街的名称,只有在十字口附近公交车站的站牌。
书院门
6.书院门街
书院门位于南门内东侧,东至安居巷接三学街。明万历七年间,学者冯从吾,今长安县人,因与阉党斗争失利,辞官归里,在宝庆寺讲学。后辟新址,在街北侧建立关中书院,学生常至千人,为著名学府。后为阉党所迫,书院毁冯从吾在此坐两百日而死。明末清初又作了大规模修建。现为西安师范学校,遗址保存完好。此街因在书院门前而得名。于佑任曾住32号。西口有唐宝庆寺华塔。1991年修整街容保留明清风格建为文化旅游街。从西安钟楼南行,将至南门往东拐,便是书院门古文化街,街口有一座突兀而起、古韵十足的高大牌楼,牌楼上方是“书院门”三个金灿灿的颜体大字,两旁是“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的醒目对联,街道两旁是青一色仿古建筑,街道为青石铺砌。
7. 炭市街
清中叶西安生活供热由南山薪木转变为北山煤炭。当时只是一个堆放煤炭的无名小街。后因商而声名大振并得名炭市街。1927年拓宽。解放前为干果海味市场。现多为副食品。1989年建门牌楼。木炭是宫廷民间取暖的重要材料。有条件者用木架火盆烤脚。据说流芳千古的《卖炭翁》就是白居易在这里吟成的。经唐宋元明清1400多年的演变,现在的市场南北从东大街至西一路约莫200米,并曾向东延伸至红会街。
德福巷
8.德福巷
德福巷位于西安市碑林区南门湘子庙街北侧,隋唐时期曾经为皇城的一部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茶馆、咖啡馆和酒吧业逐渐兴起,并逐步走向繁荣、形成规模。
过去,西安每年要接待许多中外旅游者,尤其是南门地区,景点众多、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游客云集,但缺少高品位的消闲娱乐场所,客人游完名胜古迹,只好守在宾馆饭店磨时间,德福巷咖啡屋的出现,既是市场的需求,同时也让人们领略到了西安古文化和现代气息相融和的魅力。德福巷的繁荣与发展,成为古城日益开放的一个写照。如今,德福巷与古色古香的书院门古文化街东西为照,遥相呼应,成了传统文化区中一条最有“洋味”的街道。
9.西安湘子庙街
西安湘子庙街座落在南大街西侧,和南大街东侧的书院门相望,和北边的德福巷咖啡酒吧一条街紧临。湘子庙街的得名自然来自于座落在街道岔口的湘子庙。这是个“人”字形岔口,一撇向北,是德福巷,一捺往南,是湘子街。湘子庙街,听名字都是那么古色古香的。如果说书院门充满了浓郁的书香气息的话,那么湘子庙街就充满了清淡休闲的茶香味道。在这里除了有一座上千年的规模不大,但很小巧精致的“八仙之一”韩湘子庙外,还经营着大大小小的充满文化气息的茶社和各类展出画廊。西安最早的《古旧书店》就在这里。
10.粉巷
叫“粉巷”,是因为这里自盛唐时期就是长安城内有名的烟花柳巷,这里的“粉”取青楼歌女们“涂脂抹粉”之意。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时常到粉巷与歌女们把酒言欢,推心置腹。粉巷东面是南大街了,虽然粉巷名字比较有暧昧的味道,但目前是比较有特色的美食场所。
11.骡马市街
骡马市街位于西安市东大街东段南侧,北起东大街,南至东木头市。骡马市商业步行街经过6年多的整体开发建设,总投资23亿元,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主体分为北区、中区、南区、地下等四个相对独立的消费区域,北区为大空间的百货商场,中区为演艺中心及民俗博物馆,南区为小空间的商业精品屋以及配套休闲、娱乐项目,地下部分以超市、餐饮和精品服饰专卖为主,实行了街、场、店的有机结合。骡马市源于唐而得名于明。此街原为唐长安城少府监所在地,唐末以后渐为居民坊巷。唐代的时候,这个地区叫“耳窝坊”。
盛唐的长安城,置110个民坊,其中官府专门设“东市”和“西市”两坊,进行商业交易。唐末国运衰落,都城东迁洛阳,长安城内的皇城筑为新城,皇城少府监处渐成为居民坊巷,元朝时称为太平坊。明朝时因东门大街贯通和钟楼东移,使原来聚集在西大街的商业中心逐渐东移到以钟楼为中心的商业圈。所以靠近钟楼又接口于东门大街的骡马市街市也逐渐形成。
12.草场坡
草场坡位于长安北路东侧。唐时为长安官马草场。宋人张礼游城南记记“草场坡在永乐坊,即横岗之第五爻也”元代骆天壤类编长安志载“在朱雀门外,乃旧之草市,有坡故曰草场坡”。
13. 五味什字
为东西横街,东起南院门,西至五星街,长290米。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初年这里药业汇集,曾有藻露堂、树仁堂、万年堂等多家中药店。此街以我国中药分甘、辛、酸、苦、咸五味而得名。1966年改名为五星街中段,1972年恢复原名。
14.下马陵街
在西安南城墙东段内侧,有一条小街道,叫“下马陵街”。它东至和平门,西通柏树林街南口的碑林博物馆。在这条街偏东北侧就是董仲舒墓所在。董仲舒墓也叫下马陵,这条街因此而得名。汉武帝时,所有文武百官每经过此处都要下马,故名。今西安人到此均以注目礼以示对这位大儒的尊敬。
15.青年路
在西安城内西北角附近有一条不起眼的街道,叫“青年路”。它位于莲湖路以北,东起北大街,西边止于西北三路。提到青年路,一般市民并不是很清楚,如果说那条路上有个止园饭店,人们便不觉得陌生了。大名鼎鼎的“止园”,没有几个人不知道。
青年路旧称九府街,因明秦王朱第九子府第在此而得名。“老西安”习惯九府街的称呼,反倒觉得叫青年路有些别扭。其实青年路的街名也不是解放后起的。1947年国民党三青团曾在此地活动,这以后也就改称青年路,一直沿用至今。  止园,位于西安市青年路止园饭店西侧,相比较位于建国路的张学良公馆名气上逊色不少。止园是唐代的政治中枢太极殿所在地,到了明代则是朱元璋之孙千阳郡王王府。一九三〇年九月,杨虎城在这里修建了传统风格的二层小楼,竣工时由书法家寇遐隶书题匾“止园”,取“止戈为武”之意。
资料图
中国的古丝绸之路有三条,一条是走河西走廊,出西域;一条是从云南,出缅甸,第三条由海岸城市下南洋。前两条是陆路丝绸之路,后一条是海上丝绸之路。陆路丝绸之路的起点,现在已通过考古证明是在洛阳。现在陆路丝绸之路沿线各省(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与中亚五国正在联合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料图
在西安市西门外,有座丝绸之路群雕,这组群雕长55.9米,宽3米,刻画和表达一队来往于丝路中途的中外混合的骆驼商旅。在这队商旅中,包括3个唐人、3个波斯人、14匹骆驼、3条狗、2匹马。石雕材质选用陕西关山的花岗岩石料,石质古朴典雅,线条苍劲有力。这分明是漫漫古道、悠悠驼铃的丝绸之路上,商贾队伍的真是写照。
历史上,汉武帝两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在河西走廊西端,驱逐匈奴右部,并移民十万,建两关四郡。从此开辟了人类历史上首条连接亚欧大陆的物质文化沟通的渠道。它向西一直延长到地中海,2000多来了,双方人员往来频繁,这条“化干戈为玉帛”的文明之路为东西方人类历史的发展和进步立下不久的功勋。  
八百里秦川文武盛地,五千年文化中外名城。
作为东方文明的首都,这里曾经谱写了中华民族最华彩的乐章,铸就了世界文化史上最雄伟的峰巅。厚重的西安,以其包容与大气,为中华民族铺排了强健的精神底色,给予了所有华夏子孙创造未来的自信和豪情。
今天,在中国崛起、竞争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西安更彰显着伟大的战略意义。没有文化支撑的崛起只能是短暂的崛起,没有文化底蕴的强大只能是脆弱的强大。华夏文明的复兴、汉唐盛世的再现,将是最具示范意义、最具激励意义的事件。今天西安推进国际大都市建设,复兴东方文化、再展盛世辉煌,深深寄托着亿万国人炽热的期待与梦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话说西安
为什么西安南大街比北大街短?难道真是董仲舒显灵?
送你一个长安,古风建筑梦回大唐
曾经的大唐北京长安,有多繁华?
史上最全西安街道名字的来历
古都回响——西安钟鼓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