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之妙玉形象的矛盾性


    妙玉是《红楼梦》中极为特殊的一个人物。她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没有血缘与婚姻关系,也没金陵十二钗之妙玉:论妙玉形象的矛盾性有世谊来往,作为一个出家人,它是因一个偶然的机缘(元春省亲,贾家需“采访聘买”几个尼姑、道姑)进入贾府的。她性格孤癖,极少与人来往,贾家的许多事都未涉及到她,在《红楼梦》中,妙玉的戏很少。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与贾家毫无关系的人物,作者却给予她极大的热情,不但把她安排在金陵十二钗正册里,还排在脂粉英雄王熙凤之前。尤其引人注意的是,作者把妙玉塑造成了一个矛盾复合体,让多种矛盾集于其一身。“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红楼梦》第五回中言简意赅的判词和《世难容》曲子,让读者未见其人,却已感受到了其鲜明的矛盾性,性格、爱情、命运,妙玉的一切似乎都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书中的故事情节更是向读者展示了诸多矛盾之处:她出身仕宦之家却不为权势所容;她身为尼姑却非常富有;她久入空门却不能免俗;她是方外之人,按说脾气应该很好,却没人喜欢她……妙玉艺术形象的矛盾现象之突出,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曹雪芹为什么要在这人间天堂般的大观园中安排这样一个少女,他想表现什么,实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细品全书有关妙玉的描写,可从三个方面来对妙玉的形象进行探讨。

 

一 、出世与入世的两难抉择

    从本质上讲,妙玉算不上一个真正的出家人,她始终没有将自己的心完全交给佛门,她是一位将尼金陵十二钗之妙玉:论妙玉形象的矛盾性姑庵当作“闺阁”的大家闺秀。她身处“槛外”,眼望“槛内”,身披佛衣,心向红尘,生活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缘。



    那么,妙玉怎么会身处这种尴尬的生存状态呢?这与她的特殊人生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妙玉的出家,实是出于客观的无奈。


我们且看妙玉是怎样出家的?

    《红楼梦》第十八回中作了这样的交代:“……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在封建时代,人们迷信地认为,像妙玉这样体弱多病且久治不愈的小孩儿,是被神佛看中了,迟早要被他们收去的。这些孩子往往短寿,而想活下去的唯一出路就是身许佛门,一辈子做一个尼姑或和尚,当然,如果家庭富裕,也可以买一个人作自己的替身,代自己入佛门。妙玉祖上是读书仕宦之家,家庭富裕,父母便给她买了替身,结果是买了许多替身,妙玉的病还是不见好转,无奈之下,妙遇才最终被送进了佛门。妙玉的父母是不愿把自己的骨肉抛在佛门,让她成为一个真正的尼姑的,这样做是为了她能平安地活下来,实在是无奈之举。他们在生活上对妙玉关怀备至,尽量让她生活得幸福。在蟠香寺时,她的身边有老嬷嬷和丫鬟照顾她的生活起居,所用的生活用具都不普通,有的甚至是价值不菲的古玩。除了环境不同,其他的一切与家庭生活应该没有大的区别,这里只不过是父母给她安置的第二个家。

住进蟠香寺后,妙玉就一直把自己当作闺阁中人,依然过着自己的大家闺秀生活。她没有加入寺中僧尼的苦心修炼队伍,十多年的晨钟暮鼓的生活也未把它浸润成一个六根清净的佛教徒,妙玉只不过是一个身居佛门的红尘中人,她有着“俗世” 中人所有的种种“俗念”。



    首先,身处空门的妙玉心中一点儿也不空,她的心时时关注着“俗世”。住进贾府后,她虽极少与人来往,但从她与贾府中人的交往中仍可以看出这一点。宝玉过生日,并没有通知她,她却送去了一个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的祝寿帖子,这让宝玉都有些意外;湘云和黛玉联诗,她又突然出现,使得两人很是诧异,后来她不但对湘、黛二人的诗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居然还将这首未尽的诗续完。既然说自己是“槛外人”,就应不问世事,怎么还记挂着宝玉的生日呢?又怎么会不请自到,冒然地打断别人联诗的雅兴呢?这正说明妙玉尘念未绝,正值青春芳龄的她,渴望像别人一样能有自己的知心朋友,独守静庵,心中孤苦难忍,所以宝玉过生日,她才送去贺帖;湘、黛联诗,她才去续。“妙玉并未超尘脱俗,还有着一颗凡心”。


    金陵十二钗之妙玉:论妙玉形象的矛盾性其二,妙玉并未接受佛家众生平等的思想,尊卑观念严重。妙玉虽已出家修行,但还带着供自己役使的仆人,那些人对她也视为主人,她俨然一副主子的模样。而对那些下人――包括其他社会底层的人,妙玉都是用鄙视的目光来看的。刘姥姥用她的茶具喝茶,她则整个茶具都不要了,她表现出的是一幅嫌弃的样子,她是看不起从乡下来的刘姥姥,在她眼里,刘姥姥是不配用她的茶具的,即使用了,也要砸掉。这是极度的不平等心里,佛门中人是不应该有这种表现的。


    其三,她依然保持着自己富家小姐的孤高自傲。妙玉出身豪门,且颇有才华,这使得她自视甚高,“万人不入他目”,做事“不合时宜” ,常常给人难堪,让人难以接受。且不说她在蟠香寺时因不肯低头而“不为权势所容”,单说住进贾府这一节,其实是寄人篱下,供人驱使,地位是很低的,但妙玉却还要别人下帖去请。在贾府里,除了对贾母略显尊敬外,对其他人,她是都不放在眼里的。黛玉问她沏茶用的是不是旧年的雨水,竟遭她冷笑,还被说成是一个俗人,不会品茶;宝玉更惨,因“不懂品茶”,竟被她笑作“饮牛饮骡”。在她身上,我们看不到一个出家人的修养,能看到的是豪门千金的影子。



    我们不将妙玉看作完整意义上的尼姑,她自己也没将自己当作真正的出家人。她很清楚自己所处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位置,她是活在现实中的,她的心境也是现实的。她不信奉佛门因果轮回之说,不相信佛门超越生死的精神,崇奉“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佛在她的眼中,却不在她的心上,她是佛门中一个不折不扣的世中人。


    妙玉的心虽是活跃的,现状却是令她痛苦的。但她虽不甘于佛门无情无欲清静无为的生活,却又不能冲破枷锁,追寻自己的自由。妙玉出家时,也只有六七岁。从某种意义上说,妙玉是被家庭“抛弃”了,小小年纪的她,从此远离了父母的呵护、家庭的温暖和人世的温情,每日面对的是清灯孤影,听到的是暮鼓晨钟,开始了清冷孤寂的出家人生活。后来父母亡故,家道衰落,黛玉也由有家不能归变为无家可归,不但失却了物质形式上的家,其精神世界中的家园也不复存在,扰扰红尘,竟无妙玉的栖身之地。这段特殊的生活经历,对黛玉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养成了她很难与人相处的特殊性格。


    金陵十二钗之妙玉:论妙玉形象的矛盾性首先,妙玉性格倔强,个性太强。邢岫烟说她随师傅到“长安”牟尼院来,就是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书中没有写他是如何得罪权势的,但从她到贾府时说的那句 “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也不去的”可以看出,此前确实发生过一件她不屈不挠与权势抗争的事。



    其二,从禀性上说,妙玉是个极其孤僻,极不合群之人。偌大的贾府里,妙玉只与邢岫烟、黛玉等几个人有交往。邢岫烟幼时曾跟妙玉学识字,有半师之分,妙玉与邢岫烟交往,多半是出于师生之谊,加之现在流落贾府,孤独无依,邢岫烟应该是她感觉最亲近的人,她们今日的交往缘自旧情,并非真心推重邢岫烟。和黛玉的交往,多半是因为黛玉的才识,黛玉本是一个高洁孤僻之人,可妙玉又胜黛玉三分,还有些看不上她,说她是个“俗人”。以这样的高洁孤僻,怎么和“俗世”中人相处呢?


    其三,她有洁癖。妙玉是因为体弱多病才被送入佛门的,服侍她的人自然格外注意卫生,加上佛门本身就是一个洁净之处,长期的生活让妙玉特爱洁净。刘姥姥用她的茶杯喝茶,她便嫌脏,连茶杯都不要了。宝玉说等他们走了让小厮们抬水来洗地,她居然就答应了,还嘱咐宝玉,让小厮们将水放在门外,不要抬进来。到惜春处闲坐,她竟自己带上茶具。如此洁净的一个人,让他再过俗世生活,恐怕已不可能。即使它能接受别人,谁又能接受他呢?


    可以看出,黛玉在思想情趣、性格爱好、生活习惯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两面性。她渴望过正常人的生活,却因家道衰落,无家可归;她留恋尘世的美好,却不能完全适应普通人的生活,无法融身其中;她想栖身豪门,却性情孤僻,常因做事“不合时宜”而“为权势不容”。妙玉是在“洁”与“俗”的巨大反差中尴尬生存着的,正如邢岫烟所说的 “放诞诡僻”,“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但她也只有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缘挣扎。

 

二、可望却终不可及的爱情生活

    金陵十二钗之妙玉:论妙玉形象的矛盾性妙玉进贾府之前,她的师傅临终的时候告诉她:“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妙玉不是真正出家,她的师傅应该是很清楚的,对妙玉这样的妙龄女子来说,师傅说的“结果”无疑是指美满的爱情生活。妙玉知道师傅是 “极精演先天神数” 的,她“本欲扶灵回乡的”,听了师傅的话,“他竟未回乡”。她留下来干什么?应该就是在等一段美满的爱情。因为妙玉始终认为自己是闺阁中人,她不认为自己因为种种原因成为了这样一个尼姑,就必须去遵守那些佛教的清规戒律。她认为自己是一个闺阁当中有尊严的女子,她享有俗世的所有女子应该享有的权益,当然应该有自己美满的爱情生活。



    妙玉有没有自己的爱情追求?她的爱情生活是怎样的?前八十回没有明显的写到这一点的情节。高鹗续写的第八十七回中,写妙玉对宝玉动了真情,许多人都是反对的,认为这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说在曹雪芹的笔下,“妙玉和贾宝玉之间不是一种情爱关系,而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交流,这两个人物之间是互相欣赏的,是互相给予高度评价的”。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有失偏颇。在前八十回中,妙玉和宝玉之间有着超越常人的过密交往:有着洁癖的妙玉让宝玉用自己用过的茶具喝茶;栊翠庵的梅花,唯有宝玉能摘来;宝玉过生日,妙玉居然还出人意外地送去贺帖。为什么洁净得要命的妙玉要让贾宝玉这么一个男子用自己用过的器皿来喝茶呢?为什么妙玉惦记着宝玉的生日?这不是妙玉在向宝玉传递爱慕之情么?尤其让人起疑的是,妙玉明明与宝玉的关系很好,却处处加以掩饰,示人以疏远的假象。在“栊翠庵茶品梅花雪”这一回中,妙玉给贾母献过茶后过,金陵十二钗之妙玉:论妙玉形象的矛盾性把黛玉和宝钗悄悄地让到了耳房吃茶,宝玉也跟了去。吃过茶后,妙玉突然对宝玉说了一句让人费解的话,“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书中怎么说的,妙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从“仍将” 来看,宝玉是常来吃茶的,现在怎么说出这样一句话来,以他对宝玉的看重,这是很反常的,庚辰本在此处有一批语,“玉兄独至岂真无茶吃?……”本人深有同感。其实,这句话表面上是说没茶给宝玉喝,实质上是要告诉宝玉,不要在钗、黛面前过分显露他们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也是让钗、黛两人听的,那意思就是说,我和宝玉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很远的,是很少来往的,逼着宝玉在黛玉跟前说:“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她才放心。再看“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一节,李纨想折栊翠庵的梅花插瓶,却讨厌妙玉的为人,不愿理她,就借作诗之机,罚宝玉去折,宝玉回来后,说:“你们如今赏罢,也不知费了我多少精神呢。”宝玉是不会撒谎的,也没必要撒谎,说明宝玉折这一枝梅花,是费了口舌的,但接着,妙玉又让宝玉送大家每人一枝梅花,人人有份。别人求一枝尚需费口舌,转眼间却主动送出了这么多枝,如果不是为了掩饰与宝玉之间的亲密关系,又是为了什么呢?而给宝玉送去的祝寿帖子,竟别出心裁的署上“槛外人”,也无非是掩人耳目,让人感觉这就是一般的礼节性交往。



    这样的分析看似牵强,可当我们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妙玉,她其实就是一个仍渴望过奢华生活的昔日富家小姐,一个一心在这里等 “结果”的妙龄少女,出身侯门、风流倜傥的贾宝玉,应该就是她的理想人选。然而,特殊的身份,尴尬的境遇,又让妙玉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它只能将这份真情暂时埋在心里,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

   

    那么,妙玉等到了她的爱情了么?“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世难容》曲子中的这段内容告诉我们,因为种种原因,妙玉不但没有等到她的美满爱情,还无奈地委身于一个她所厌的人。她有关爱情的种种美好设想,最终都化为泡影,烟消云散。

                                                             

三、美玉终陷淖泥的悲惨命运

    金陵十二钗之妙玉:论妙玉形象的矛盾性在曹雪芹的笔下,妙玉不但气质脱俗,而且才华横溢,《世难容》曲子说她是“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 。兰,兰花,第一句是说她象兰花一样高雅脱俗。妙玉的居所,简直是人间仙境:红梅疏掩,暗香轻浮;拒俗绝庸,幽雅洁静。妙玉喝茶,茶具是连贾府也“未必找的出”的古玩奇珍,沏茶的水是放了好几年的她亲自“收的梅花上的雪”融的水,非常人所能比。所交之人,必是颇具慧心,能超然物外 “些微有知识的”,正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阜,多也,第二句话是说她的才华超过了神仙,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妙玉的才华在大观园中确实是首屈一指的。第七十六回中,黛玉与湘云写诗,还未写完,她跑来续写。这首诗一共做了三十五韵,黛玉与湘云二位合起来才做二十二韵,每个人只做了十一韵,这二十二韵是怎样做出来的?“想了一想”,“ 半日”,“ 一步难似一步了”,两个人可谓绞尽脑汁。而妙玉做这余下的十三韵是“一挥而就”,并且将前二十二韵中的“颓败凄楚”给 “翻转过来”了。黛玉与湘云读了她的续诗,赞赏不已,说道,“可见我们天天是舍近而求远,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妙玉对写诗所发表的看法,黛玉与湘云也认为极为中肯,“皆道极是”。这些当然都是作者想传递给读者的信息,就是妙玉是个诗仙,是真正“才华阜比仙”的。无论气质还是才华,在人才济济的大观园中,妙玉都堪称是一块真正的“妙玉”。



    以妙玉的才气,她应该生活美满幸福,有一个美好的归宿,但她却命运多桀,一辈子凄苦孤单:少时因体弱而入佛门,妙玉不能享受家庭的幸福和父母的疼爱,每日与青灯古佛相伴,心中的凄苦,自不必说;及稍长父母亡故,妙玉无依无靠,任人欺凌,以致为“权势不容”,只得如浮萍一金陵十二钗之妙玉:论妙玉形象的矛盾性般,远离家乡,投奔他处,尝尽生活的辛酸;贾府衰败,妙玉的栖身之地再遭损毁,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再度破灭,结果怎么样呢?“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妙玉没有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最终还是陷入了一个于己不利而又无力自拔的“淖泥”境地,过着 “违心愿”的生活,以了余生。其实,妙玉这一生不都是生活在淖泥中么?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妙玉确实是一个集各种矛盾于一身的悲剧性人物,她的遭遇,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与其他金陵诸钗全不类同的特殊悲剧:因为从小体弱多病,她不容于家庭;因为性格耿直,她不容于权势;因为脾性“不合时宜”,她不容于社会。可以说,妙玉是一个被家庭与她生活的阶层及社会“抛弃”了的人,难舍的亲情,纯真的友情,如痴的爱情,对她来说,就像海市蜃楼、空中楼阁一样,可望而不可及,然而,妙玉偏偏一天也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正常生活的渴望与寄人篱下无家可归的残酷现实形成的巨大反差,深深地折磨着妙玉的心灵,这种畸形的生活,最终让妙玉成为一个既“洁”又“俗”,渴望“入世”却又不得不寄身空门,集多种矛盾于一身的人物,一个气质高雅、聪慧过人的美少女,就这样被摧残了。


    在曹雪芹的总体构思中,妙玉应该是他“抱着悲愤心情而重彩描绘的一个最重要最奇特的女性”,妙玉的原型,可能就是曹氏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妙玉的故事一定“承载着他内心深重的辛酸悲悯”,也正因为如此,曹雪芹才将她排在金陵十二钗的第六位。在原稿的后几十回中,一定有关于金陵十二钗之妙玉:论妙玉形象的矛盾性妙玉的让人心酸的故事。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内容博大精深,研读红楼,必得八方搜罗,毕集资料,而本人手头资料有限,对妙玉形象的探讨,难免会窥一斑而难知全貌,有不足之处,还望方家批评指正。写作过程中参阅了许多大家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致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妙玉的悲剧 娄炳成
癫、痴、狂——从《红楼梦》人物病态人格,品曹雪芹的嗔痴与癫狂
红楼梦中她仅出场两次,十二钗排名超王熙凤,和宝玉有过亲密举动
妙玉,红楼梦里活得最为通透的女子
贾府外姓四位奇女子
小说《红楼梦》妙玉与贾府不相干,为何金陵十二钗排在第六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