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愚墓志铭辨识

《李愚墓志铭》墓石,于2015年在河南洛阳伊川县出土,李金海、孙燕夫妇闻讯驱车三赴洛阳,最终在朋友的资助下,几返辗转得以扑拓。墓石共两块,两石等大,长、宽各94厘米,青石材质。上面是盖志墓石,刻“大唐赵郡李公墓志铭”九字,下面是刻志墓石,右始竖排57行2945字,首行题“故特进尚书、左仆射、上柱国、赵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食实封贰伯户、赠司徒李公墓志铭并序”。

墓志主人系后唐宰相李愚,渤海无棣人。现辨识志文如下:

盖志墓石 2022/5/30

故特进尚书、左仆射、上柱国、赵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食实封贰伯户、赠司徒李公墓志铭(并序)

——翰林学士、将仕郎守尚书比部郎中、知制诰、赐紫金鱼袋张砺

盖闻:高明定位,三台腾拱极之光;博厚流彩,五岳耸擎天之势。必有贤杰,以乂邦家。运阴阳舒惨之权,合礼乐质文之变。惟精惟一,著能事于岩廊;有始有终,标懋功于篆素。钟是全美,不其伟欤。

公讳愚,字子晦,赵郡人也,周柱史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官东周柱下史)之后。珠流璧合,玺曳蝉聪。西京则唯广与陵,具为良将;东汉则前通后固,悉是名臣。晋少傅楷有子三人,居于赵之平棘,封斯垒时,人谓之三巷李氏。戴仁抱义,累相重侯。代不乏贤,世济其美。公即西巷之十六代孙也。曾祖讳如林,皇大学博士,累赠尚书右丞。祖讳遵甫,皇应进士举,累赠兵部尚书。烈考讳瞻,皇协律郎,累赠太子少傅。皇妣清河张氏,累封郑国太夫人。

公:月角山庭,泉清玉洁。幼彰奇骨,众谓神童。屑兀制碑,橦钟讲义。赋诗三百首,著文五十篇。逮乎加冠,已称鸿笔。贞方守节,介特不群。瀚海鲲鹏,六月一息;渥洼骐骥,万里前程。

于时,靖恭杨赞禹拾遗,糜职营丘、海岱之间,声华藉甚。公向其德,不远谒之。既及宾次,投文一编。初见篇题,已多惊异。洎披词旨,愈甚嗟称。虽季长之接郑玄,伯喈之迎王粲,无以过也。他日谓公曰:“如子之德行文学,若求试于春官,必登上第。然一举则不显子之誉,三上则屈子之才,两造广场,必成殊事。”自此仕官,必极于台辅之任矣。

公乃携家入秦,欲观光于上国。次三峰(华州),属奸臣刘季述废昭宗皇帝于别宫,挟德王以篡位。公即日投长书,讽华帅韩公建。及交谭(谈),不觉膝之前席。因愤激泣下,遂谋兴复。及昭宗之反正也,命中使赍诏奖韩公之忠勋。韩公具以本末言于天人,寻欲上表慰荐,兼赠遗甚优,公并坚让不受,此所谓一言定国也。虽仲连辞赵主之赏,何以加焉。

遂负笈东下,寓止于郑之阳武县。室唯环堵,家绝斗储,饮水自欢,栖衡毓德。邑中豪富,欲以濡济者多矣。公确乎抗志,恬然燕居,未以滥受人之惠焉。

(越)二年,迁都洛邑,公始随乡荐投试春官,再赴广场,爰登上第。明年首登宏词,科榜下,授河南府参军。秩满,屏居伊阙之别墅,啸吟烟月,赏玩琴罇,有终焉之志。无何,为伪梁后主所知,除秘书省著作佐郎,不获已而拜命。于时,相国赵公光逢监修国史,精选馆职,甚难其人,遂奏请直史馆。逾两月,授左拾遗,因上封事三十条,并开政要,颇益时风。寻转尚书膳部员外郎,赐绯鱼袋,充崇政院学士。未几,复颁金紫,又加司勋员外郎,依前充学士。发言皆直,所谋必忠。遂为权臣李振所排,出为陈许观察判官、检校都官郎中兼侍御史。逾岁,移授唐邓观察判官。

自兵革已(以)来,勋臣守土藩方,虽有律令断决,悉不举行。公既列宾筵,仍司狱讼。轻重皆循于法,大小必尽其心。两府刑清,四人悦服。当庄宗与伪梁对垒之际,已向公之声猷。佐佑大臣相谓曰:“一朝平伪室,收中原,共访李公,显将委任。”及克复梁园之日,适当询访之间。公进纳本府符印,诣行在所,才见公之姓名,立召见,仍令近臣安慰。则公之德望,为时所重也如此。

(923)车驾归洛,寻授尚书主客郎中。未逾时,宣召以本官充翰林学士。岁序一周,复以本官知制诰,依前充职。每遇禁直之夕,侍中枢密使汾阳郭公崇韬召公䜩语,以吴蜀窃命,文轨未同,矧彼巴邛,尤崇昏乱。公曰:“国家兴复,唐祚威振华夷,若出阙下之偏师,纠关西之义旅,入剑阁、取锦城,如纵棹尔。”汾阳公深然其言,即以上奏,遂决徂征。以皇子魏王充都都统,复命汾阳公充都招讨使。上以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虽藉武威,亦资文德,乃命公带翰林学士、点检一行招谕文檄。及王师之问罪也,阙下止出万人,会合关西诸镇之兵,赏罚严明,号令齐一,兵不血刃,人安其居,文告所加,靡然向化。才入剑阁,伪蜀主飞笺乞降,及戒成都,则君臣衔璧舆榇(国君抬棺投降),请命于军前,上将解缚焚榇,接之以礼。是日,以中军入成都,其伪蜀兵尚十余万,军器山积,秋毫不犯,一夫不戮,实赖公之婉画也,皆如公之宿谋焉,在蜀正拜中书舍人。及师还,属明宗嗣位,宣充翰林学士承旨,又命权知贡举。众推直道,咸谓得人。加尚书礼部侍郎,依前学士承旨,又迁兵部侍郎,依前学士承旨。寻封平棘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以公久掌丝纶,俾均劳逸,除太常卿。视事之后,以并无廨者,奏请添修,半岁之中,厅事及廊宇,莫不宏敞。

长兴二(931)年春,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进封开国子,加食邑二百户。外谐人望,中简帝心。允符辅相之宜,雅称钧衡之任。公以周孔之教,皇王前规,传写既多,纰缪必甚,遂奏取《石经》本,命通儒并注校勘,尽除讹舛,靡不精详。仍命工人雕诸印板,非唯广其儒道,实亦迈彼前修,兼于《刑名》,倍更详审,不舍有罪,不滥无辜。仍命百司,各写《六典》,人存政举,道不虚行。转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进封开国伯,加食邑二百户,又加金紫光禄大夫,依前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平章事、监修国史。进封开国侯,加食邑三百户,又加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进封开国公,加食邑三百户,食实封壹伯户。敦勉史官,修成《庄宗朝功臣列传》三十卷,上进,寻加特进,依前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充太微宫使,弘文馆大学士,通前食邑二千户,食实封贰伯户。清泰元(934)年冬,以公久秉化权,议加优礼,遂迁尚书左仆射。

公连年抱疾,再表退休,继降诏书,不允所请。僶俛从事,力强趋朝,竟至弥留,俄悲殄瘁,即以清泰二(935)年九月十四日薨于洛城惠和里第,享年七十。上闻而痛惜久之,废朝两日,赗赙有加,诏赠司徒。即以是年十一月十七日葬于河南府伊阙县何晏乡王鲁定里别墅之南原,礼也。著文三十卷,内诗及制诰,因兵革多致散失。有贤胤嗣,必能编联。

夫人张氏,累封卫国夫人。言容以德,箴管有仪。周旋动合于礼文,辅佐显符于诗说。齐眉之道,偕老不渝。有子四人,长曰钧,自幼游学于外,已逾二纪(二十年),不知所从;次曰镕,安国军节度推官,试秘书省校书郎,乃故相国天水赵公凤之奏辟也;次曰铎,秘书省正字;次曰銮,应进士举。皆神清骨秀,秉哲象贤,兰丛将玉树相辉,龙翰与凤雏交映。趍庭问礼,早知为子之方;箧枕悬衾,曲尽事亲之敬。洎钟大故,几至仅生一女,适河东裴峻。

公:仪形玉立,气度泉渟。天纵文章,生知俎豆。心无适莫,智备圆方。明允笃诚,郑子产之行己;骨鲠忠亮,汲长孺之为人。加以练达宪章,详明礼法。澄不清而挠不浊,磨不磷而涅不缁。击水化鳞,搏风厉翼。名高日下,誉播寰中。齐珠含千里之辉,赵璧擅十城之价。难进易退,藏器待时。声华不炫而自高,爵禄不求而自至。

公之居谏署也,献可替否,激浊扬清。飞章屡仗于青蒲(直谏),及溜(到檐下)频斟于白兽(灾难)。公之参禁职也,唯理所在,应变无方。嘉谋动沃于君心,良药每痊于时病。公之为宾佐也,高谭理道,独振颓纲。两藩皆致于刑清,万井咸推于政举。公之在南宫也,极兰擅美,起草推工。不疑偿金,人称长者。魏舒幞被,众号纯儒。公之居内署也,思若涌泉,文如摛锦。敷扬帝道,合三代之典谋;润饰王言,成一家之训诰。而又静陈庙胜,遐复坤维。运筹而千里潜符,传檄而百城自服。公之掌文柄也,平衡有则,定镜无私。尽收崑岫之琳琅,靡漏会稽之竹箭。公之司大乐也,考击玉磬,调畅朱弦。六律和而丹凤来,八风顺而百兽舞。公之为相辅也,规天矩地,通幽洞微,振拔滞淹,征搜遗逸。历代之旧章毕举,一时之阙政咸修。练达礼仪,详明律令。稷嗣君之创绵蕝(表率),永作规程;张廷尉之议玉环,众推平允。校勘经籍,恢廓儒风。发言皆系于弥纶,立事惟图于远大,加以清通简要,谟明弼谐。谢安石之奇才,终居廊庙;和长舆之峻节,雅称栋梁。贵而能贫,卑以自牧。喜愠不形于颜色,清白可遗于子孙。当代名臣,有国贤相。

呜呼!天明地察,福善祸淫。何积德以如斯,而考祥而未备。自居重任,常抱沉疴。优思俾解于台司,异礼旋鼎于揆路。深知止足,恳上封章,明诏未喻,高情莫遂。藏舟易失,方寻庄叟(庄周,事物多变)之言;过隙难追,奄促留侯(张良,白马过隙)之寿。俄征梦奠,永叹阅川。天子废朝,礼官表行,其生也。公台极致,其殁也。赙赠殊常,生荣殁哀。于是乎在砺,道悬鹏鷃(大与小),学谢麟牛(灵与憨)。通家曾异于孔融,入室谬同于颜子。遽分幽显,永隔音徽,敬抒菲才,仰书懿范。随武子之家事,宁有愧词;郭林宗之人伦,谅无惭德⒁。

铭曰:

中丘降粹,大昴垂芒。应期间代,生贤诞良。

落落瑰姿,汪汪雅度。履孝资忠,经文纬武。

关西檀价,日下驰声。兰熏雪白,玉洁泉清。

擢第春闱,历官谏署。百步穿杨,一言悟主。

入参禁职,出践宾阶。道直众忌,政举民怀。

锦帐含香,金门视草。秩应星辰,词成典诰。

高谭庙略,遐取坤维。独见先定,奇谋在兹。

礼乐迭居,风猷藉甚。渭水熊非,傅岩象审。

如镜鉴物,如舟济川。有典有则,无党无偏。

功就台司,荣参揆路。未及遐年,俄缠大数。

礼优表行,恩极辍朝。云日黯黯,草树萧萧。

马腊高封,牛眠吉地。永閟玄堂,千龄万祀。

【注】

①张砺:字梦臣,磁州滏阳人,早先在唐担任掌书记,迁任翰林学士。后归契丹,辽太宗见张砺刚强正直,颇有文采,提升为翰林学士。辽会同初(938)年,升任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随从辽太宗讨伐晋国。又改任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

张砺与李愚同朝进士,同期任左拾遗、职史馆。同在郭崇韬伐蜀军中做掌军书,对李愚知之甚详。且张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与李愚义气相投,墓志可信度极高。

②李广:?-前119年,天水人,西汉名将。击匈奴有功,称之为飞将军。

李陵:?—前74年,字少卿,李广之孙。武帝时,拜骑都尉。力战匈奴,终因救援不继而被匈奴所俘,居匈奴二十余年而病卒。

李通:168-209,字文达,小字万亿。河南信阳人,东汉末年,汝南太守。

李固:94-147,字子坚,汉中人。东汉中期名臣,学识渊博,任荆州刺史、太山太守,平息叛乱,对朝廷屡有谏言,颇有裨益。

③三巷李氏:即赵郡李氏,始自战国赵将武安君李牧,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抵匈奴,打东胡,屡有战功,甚得军心。作为赵相,治国有方,使秦国不敢轻易侵伐赵国。赵王听信谗言,公元前229年杀害了李牧。李牧被赵郡李氏尊为先祖。

李楷:字雄方,是李牧孙子李左车的十七世孙,拜司农丞,居于赵国平棘县南(今河北高邑),生有五子:李辑、李晃、李棨、李劲、李叡。后来五兄弟分居: 老大、老二南徙故垒,老三、老四居在巷西,老五居在巷东。史称南、西、东三祖,为北朝时显赫士族之一,唐末五代走向衰落。下文西巷即西祖。

李左车:《方舆汇编·职方典》卷268《青州府部汇考十·古迹考》载:汉李左车墓,在县西北二十五里。成化间,盗发墓得铜鼎,上有汉将军李左车字。盖韩信封齐左车,卒葬于此。其传在海丰者。

齐左车镇(今车王镇)西李之口村李姓或为西巷后裔,待考。

④杨赞禹:字靖恭,唐昭宗大顺元(890)年庚戌科状元及第。由薛廷珪《授杨赞禹左拾遗制》一文知杨曾官左拾遗,其它生平不详。

⑤季长:东汉马融,字季长,学识渊博,尤长于古文经学。他综合各家学说,遍注群经。马融设帐授徒,门客千人,郑玄是其门徒。郑玄学成东归,马融担心算学东移,猜测忌恨于郑,但并没有加害郑。

伯喈:东汉末年蔡邕,字伯喈,才学显著,贵重朝廷,闻王粲来到门外,倒屣迎之。

⑥详见《无棣县志·民国版》李愚书《上韩建书》。

⑦仲连辞赵王之赏:平原君赵胜封赏有功之人鲁仲连,鲁不受。平原君具酒,再献金酬谢,鲁坚辞不受,别平原君而去,终身不见。

⑧赵光逢:?—927,字延吉,陕西乾县人。唐末五代大臣,唐乾宁三(896)年,从驾幸华州,拜御史中丞,改礼部侍郎。卒于洛阳,追赠太傅。

⑨郭崇韬:865—926,字安时,代州人。后唐宰相、名将、军事家、战略家。郭崇韬献计奇袭灭梁,后以长子魏王李继岌为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讨伐前蜀。

⑩郑子产:姬侨,?—前522年,姬姓,氏公孙,名侨,字子产。春秋时期郑国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历史典籍一般称他为“子产”。

汲长孺:汲黯,?—前112年,字长孺,西汉名臣。濮阳人。汉武帝时为东海太守,有政绩。汲黯为人耿直,好直谏廷诤,汉武帝刘彻称其为“社稷之臣”。

⑾稷嗣君:叔孙通,汉高祖其为博士,号稷嗣君。叔孙通为汉王制定朝仪和宗庙仪法及其他多种仪法,朝野次序井然。司马迁尊其为汉家儒宗。

张廷尉:张释之,字季,西汉法学家,法官。以执法公正不阿闻名。时人称赞“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曾力排汉文帝意,秉公执行玉环窃案。

⑿谢安石:谢安,320 —385,字安石,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治国以儒、道互补,有“江左风流宰相”之称。淝水之战大败前秦,战功过盛而被孝武帝猜忌,为避祸隐居廊庙,谥号“文靖”。

和长舆:和峤,?—292,字长舆,汝南人。曹魏后期至西晋初年大臣,少有风格,珍重自爱,为政清简,当世称:有森森千丈松之节,有栋梁之用。谥号“简”。

⒀孔融十岁在洛阳,求见名士李膺,对门人说:“与李君有通家之谊。”孔融答李膺道:“孔子与老子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周礼。

颜回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身居茅屋陋巷,用竹筒子当碗盛饭,用瓢喝水,但他人穷志不穷,安于其乐。唐钱起有“入室方知颜子贫”诗句。

《海丰县志》载:“愚为相不治宅第,借延宾馆以居。愚有疾,明宗遣宦官视之,见其败毡敝席,四壁萧然,明宗嗟叹,命以供帐御物赐之。”

⒁随武子:前660—前583,祁姓,名会,字季,因封于随,称随会或随武子;封于范,又称范会或范武子。春秋时期晋国政治家、军事家,范姓始祖。升任执政,专务教化,使晋国之盗皆逃于秦。

郭林宗:郭泰,128—169,字林宗。太原介休人 。东汉名士,“介休三贤”之一。与李膺等交游,名重洛阳,被太学生推为领袖,后世称“郭有道”。后为避祸而闭门教授,弟子千人,提拔“英彦”六十多人,死后有万人会葬。

墓志局部

2022

5/30

李愚墓志全文辨识已毕,现就志文与相关史书略作比对。

李愚,866—935,初名晏平,字子晦,渤海无棣人,新旧《五代史》均有传,不做详述。李愚出生年份不详,众多史料多有不具,今具墓志知李愚卒于后唐末帝清泰二年,即935年,享年七十岁,可推知李愚生于866年,即唐懿宗咸通七年,古人用虚年计寿。

李愚所在赵郡李氏西巷支中可谓“累相重侯,代不乏贤”,有唐代的李怀远,中宗时为相;李吉甫,宪宗是为相;李德裕,文宗、武宗、宣宗时为相。从墓志中知,李愚曾祖大学博士,祖应进士举,父协律郎,家境逐步衰退。《旧五代史》载:“(李愚)父瞻,业应进士不第,遇乱,徙家渤海之无棣,以诗书训子孙。”李愚自幼生活在无棣,及冠,能赋诗著文,远近闻名。清康熙九(1670)年《海丰县志》载:“愚为人谨重寡言,好学为古文。沧州节度使卢彦威,以愚为安陵主簿,丁母忧解去。”据《唐刺史考全编》,卢彦威做沧州刺史,在昭宗大顺元(890)年至光化元(898)年间,就是说,李愚三十岁左右曾受聘为安陵县主簿,后丁母忧去职回籍无棣。

李愚入仕可分后梁、后唐二个阶段。墓志所载:“于时靖恭杨赞禹拾遗,……公向其德,不远谒之。既及宾次,投文一编。”杨赞禹,字靖恭,《登科记考补正》载杨赞禹大顺元(890)年状元及第。此时闲居无棣的李愚前去拜谒杨赞禹,杨赞禹给予他足够的赞誉,“自此仕官,必极于台辅之任矣”。

从墓志铭中可知李愚离开无棣赴秦时,值宦官刘季述废唐昭宗,应为光化三(900)年。《资治通鉴》曰:“进士无棣李愚客华州,《上韩建书》,”在书中李愚以强烈的爱国之心恳请韩建出兵援主,韩建未遂其策。李愚离开华州东去,新旧《五代史》均说他到洛阳寄居在李德裕的平泉山庄,然而墓志中是“寓止于郑之阳武县。”据墓志可推测李愚先是902年到阳武,904年从阳武到移居洛阳,寄居在伊阙平泉山庄,参加唐哀帝的科举考试。

《海丰县志》引用《新五代史·李愚传》原文曰:“白马之祸(905),愚复去之山东(太行山以东),与李延光相善,延光以经术事梁末帝(朱瑱913—923),为侍讲,数称荐愚。愚由此得召,拜左拾遗,充崇政院直学士。”白马之祸是指唐末权臣朱温为篡唐而诛杀朝官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李愚生于唐、举于唐,对唐朝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墓志记载李愚在其间“屏居伊阙之别墅,啸吟烟月,赏玩琴罇,有终焉之志。”表达了他有心爱唐、无力救唐的无奈之情。在墓志中称后梁为“伪”,也是体现了李愚对唐的同情。

墓志载:“逾岁,移授唐邓观察判官”。这次移授唐邓观察判官,《海丰县志》载:“衡王友谅,帝兄也,梁大臣李振等皆拜之,愚独长揖,末帝以责愚。”才借口言事忤旨,罢为邓州观察判官。 

923年,后唐庄宗李存勖进入汴京,李愚上缴邓州观察判官府印信归诚后唐。被授予主客郎中、翰林学士、知制诰之职,深得后唐庄宗信任,随军灭蜀。《旧五代史》《资治通鉴》均有记载。墓志云:“虽藉武威,亦资文德,乃命公带翰林学士、点检一行招谕文檄。”李愚在讨蜀军中主要从事招讨文书事务。《资治通鉴》记载出征前“以翰林学士李愚并参预都统军机”。《海丰县志》载李愚讨蜀时言蜀主“王衍荒怠,乱国之政,其民厌之,乘其仓卒,击其无备,其利在速,不可缓也。”灭蜀之役李愚功不可没。墓志载李愚“在蜀正拜中书舍人。”

李愚在长兴二年(931),首倡雕版印刷。墓志载:“长兴二年春,拜中书侍郎……。公以周孔之教,皇王前规,传写既多,纰缪必甚,遂奏取《石经》本,命通儒并注校勘,尽除讹舛,靡不精详。仍命工人雕诸印板……。仍命百司,各写《六典》,人存政举,道不虚行。”《旧五代史》载:“依《石经》文字刻《九经》印板。”《资治通鉴》载:“长兴三年辛未,初令国子监校定《九经》,雕印卖之。……蜀主从之。……且请刻板印《九经》。……由是蜀中文学复盛。”《旧五代史》载:“时以诸经舛缪,与同列李愚委学官田敏等,取西京郑覃所刊《石经》,雕为印板,流布天下,后进赖之。”据墓志所载,雕版印刷起始时间在长兴二(931)年,雕版印制的内容,墓志记载有《监本九经》《刑名》《六典》等,明显比史料记载的更丰富一些。《监本九经》实为九经三传,即《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孝经》《论语》《尔雅》《周礼》《仪礼》和春秋三传《左氏传》《公羊传》《榖梁传》。

这是雕版印刷术得到当朝许可的最早最完整准确的史料记载。从墓志可以得知雕版印刷的发端于李愚,李愚于935年去世,而冯道卒于954年,后世才有“始其事者李愚,终为冯道”。李愚首倡雕版印刷,始终由国子监主持,故称“监本”。这是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刊印儒家经典书籍。《监本九经》的校勘、刻印质量高,成为以后历代传刻经书的祖本。这次雕版印刷对后世影响深远,标志着我国书籍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产方式。开创我国雕版印刷先河,为中华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李愚被后人誉为“后唐贤相,文坛泰斗。”

2022/5/30

唯一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窦仪墓志铭并序
欧阳修文集
柳公权书法作品表
柳公权书法作品年表大全!哪些真迹,哪些伪作,一目了然!
嘉祐杂志-宋-江休复
柳公权书法作品年表,哪些真迹,哪些伪作,一目了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