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子光:伤寒真诠在于存津液

郭子光:伤寒真诠在于存津液

广东省中医师承项目,拜名医为师,成为执业中医,全国招生!本批2017年4月进行公证拜师,可添加客服微信:13620946215(手机号),咨询报名!

  

析“存津液,是真诠”


清代陈修园治伤寒数十年,最后悟出“长沙室,叹高坚,存津液,是真诠”。认识到仲景治法处处重视固本,固什么本?存津液是也。


伤寒治法之所以重视存津液,主要因为津液的存亡是证候传变、转化的决定性因素。换言之,一经病传变为另一经病,一证候转化为另一证候,是亡津液所致;而证候的好转、痊愈也首先是津液回复或“津液自和”的结果。


根据原条文,分析仲景对人体津液的流动、分布与转化的深刻认识,就能展示仲景对亡津液的观察与存津液的途径,从而阐明仲景的津液学说。


所谓津液,是人体一切流动着的体液的总称。其来源有两途:一是摄纳于水谷,二是自身气化,即津液气血互相转化。因气涵于津,津育于气,气聚成津,津化为气,“津气同源”也。如大量出汗,严重吐下,未有气不随液耗者。


论中第114条“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即含此义。故仲景存津液治法重视益气。至于血液,本来就是津液的组成部分,故仲景认定,伤津必定亡血,亡血必定亡津液,养血可以生津,保津即是保血,“津血同源”也。



论中第384条“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第50条“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所以然者,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第89条“亡血家,不可发汗”等,即含此义。


仲景还认识到,人体内各部分的津液是互相交流和互相影响的。第246条“小便数者,大便必硬”,第223条“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第21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


第59条“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亡津液故也”,明确地描述了汗液、尿液与大便的水液互相交流和影响的情况,意味着观察水液从任何一个窍道的流失情况,即可推知津液的损益。


对此,仲景正确地抓住对小便的观察,作为推测、判断体内津液存亡、流动和分布情况的指标,所提供的经验十分丰富。例如,第59条“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又如,第114条“阴阳俱虚竭”的重证,只要“小便利者,其人可治”。小便利提示津液存,只要津液未亡其病虽重不险。事实上,小便是人体排出水液的主要途径,小便的排出,对人体水液的质量保持稳定起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表明仲景的观察很符合实际。


在《伤寒论》中亡津液的证候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局部性津液不足。这通常是因气机障碍或气化不利,引起津液的流动、分布紊乱,致使一些脏腑层次津液缺乏,另一些脏腑层次又为津液停聚或有余所苦,津液分布不平衡为其特点。如五苓散证、猪苓汤证即是。


二是整体性津液匮乏。多因津液的大量亡失或转化障碍所致。如第173条白虎加人参汤证,第218条小承气汤证,就是大量出汗,津液外失,热邪蒸烁,津液内消,引起的整体性津液不足证候。


第282条则是下焦阳虚不足以温化水液,以致水液从下流失而为“自利”;水液不能气化为津,津不上承,故口渴而“引水自救”,就是阳虚有寒致使津液的转化障碍,引起津液大量亡失,而发生的整体性亡津液证候。


由此可见,有寒有热,阳虚阳盛,都可引起亡津液,而亡津液的证候也就有寒热虚实的不同性质了。


深入分析仲景存津液的治法可见,其与西医学有关水电解质紊乱时所用“缺啥补啥,缺多少,补多少”,重在“补充”的治法,迥然不同。


仲景着重人体自身津液的调节与代偿,积极排除耗液因素,以促使其津液的平衡、稳定,达到存津液的目的,许多经验即使是在输液术已非常发达的今天也是很有价值的。



仲景也常使用直接口服补充水液的治法,如第71条“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第329条“渴欲饮水者,少少与饮之”等,但不是主要的。仲景存津液的治法与途径主要如下:


1.自身津液调节途径


这是仲景存津液最具特色的方法。包括:


(1)调节津液的流动与分布途径:


①行水法,旨在促使停蓄的水液加速流动,去充填津液缺乏的部位,达到津液平衡的目的,如五苓散证等。


②通津法,即开郁通津,如小柴胡汤证使“上焦得清,津液得下”。


③分利法与固涩法,如第164条“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是说从大肠固涩,如不效,当从小便分利,即“利小便以实大便”,力图通过改变津液的流动方向,以制止津液的流失,达到存津液的目的。


(2)促进津液的转化与代偿途径:


①温阳法,用于三阴病吐利不止,引起亡阴亡阳的证候。只要津伤阳不亡,其津自能再生,此即“阳生阴长”之义。


温阳以存津,可能与调节人体气化功能,促进了自身津液生成、转化有关。故病入三阴,亡阴亡阳,始终把纠正亡阳视为当务之急,如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等,大力回阳,实则生阴以存津也。


②益气法,由于“津气同源”,互相转化,更因津液的流动不息,又是靠气的推动与约束来实现,故益气生津治法广泛应用于亡津液的寒证热证、阳虚阳盛、整体性局部性证候。


如第62条桂枝新加汤证、第69条茯苓四逆汤证、第168条桂枝人参汤证、第173条白虎加人参汤证、第396条竹叶石膏汤证等,都用到人参、甘草等益气药。这可能与增强了人体对亡津液的代偿和适应能力,促进其自身调节与转化功能,补充了某些物质缺乏有关。


2.排除耗液因素途径这是存津液的根本大法。包括:


(1)祛除病邪耗液途径:


①解表法,旨在排除邪气于萌芽状态和刚人门户之时,以免入里化热伤津,是预保津、液之先着。


②清热法,有甘寒清热如白虎汤,苦寒泄热如白头翁汤证等。里热高亢,伤津最速,如不积极清热,光调节或补充津液,是舍本逐末,犹如杯水车薪,难济于事



③攻下法,如阳明三急下存津证以存胃津,少阴三急下存津证以存肾液,都因里热化燥成实,津液迅速枯竭,不急除耗液因素,势难存将亡之津也。至于津液枯竭又不任攻下者,仲景尚有用蜜、猪胆汁等外导法。


(2)排除治疗方法上的耗液因素:


主要指防止治不得法或用药不当而造成的津液耗损:如强调太阳病当发汗,忌攻下;阳明病用清、下两法,禁发汗、利小便;少阳病当和解,忌用汗、吐、下、利诸法;病入三阴宜温里,或清热,或滋阴,或急下,总之不可发汗。


这些禁忌法实际就是为了减少津液的无谓耗损。至于服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均取微汗,不要大汗,汗出则“停后服”;服承气汤“若一服利,则止后服”等,表明仲景是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耗液因素加以排除的。


3.补充津液耗损途径


是指直接或间接补充津液的量和质。包括:


(1)滋阴生津途径:主要是补充津液的质的耗损。津液的质是指津液中所含各种精微物质。人体各部脏腑层次的津液所含精微物质是不同的,其功能也大不一样,故有肺阴、心阴、胃阴、脾阴、肝肾之阴等不同名称。


这些不同名称就意味着各部脏腑津液存在质的差别。论中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等,侧重滋养肺胃之阴;芍药甘草汤滋肝阴而养筋脉;黄连阿胶汤滋养心肾之阴。


麻仁丸则是充填脾津等等。诸如此类方药,其中也可能具有促使自身津液转化、生成的作用,但不能忽视补充了不同的阴质,仲景存津液通常是多途径、多方法综合运用。


(2)直接补水途径:论中主要采取口服法,直接补充津液的量,但再三强调要“少少与之”,意味着不能大量灌注。如第76条“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因津伤气必虚,突然大量饮入,可因气不化行,导致水液停滞而生喘满之故。


由此可见,“存津液,是真诠”,可谓抓住要领,一锤定音。


注:以上条文编号,出于成都中医学院主编二版教材《伤寒论讲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学习笔记120
名医李赛美讲透《伤寒论》16首养阴方
中医松楠:汗法运用需谨慎,看仲景经方如何拯救误汗证
伤寒论条目及学习笔记-58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结合《伤寒论》探讨“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