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代国画名作欣赏

001 《五牛图》
唐 韩滉 纸本设色 纵20.8厘米 横139.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韩滉(723—787),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东西两道节度史,后封晋国公。以画牛著称于时。此图画五头状貌、姿态各不同的黄牛。五头牛均膘肥体壮,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但又各自有不同的性情,居中一头更显沉静本份,蹭痒那头显得有些调皮,回头舐舌那头较为活泼,昂首那头似乎有些胆怯。此画行笔粗放凝重,设色较为淡雅。作品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002《照夜白图》
唐 韩幹 纸本设色 纵30.8厘米 横33.5厘米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韩幹(706—783前后),陕西西安人,少时家贫曾为酒肆雇工,经王维资助,学画十余年而艺成。工画马,师曹霸而重视写生。杜甫言其马图“逸态萧疏,高骧纵姿”。图中所绘“照夜白”骏马,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一匹坐骑。它昂首嘶鸣,四蹄飞骧,鬃毛竖立,膘肥肌健。韩幹曾对玄宗说过:“陛下内厩之马皆臣之师也。”而此画以富有弹性的、遒劲的线条和略加渲染的绘画技法,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骏马的矫健和奔腾气势,使之成为中国古代画马的精品。




003 《牧马图》
唐 韩幹 绢本设色 纵27.5厘米 横34.1厘米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画马赞》中说:韩幹画马,毫端有神。……鱼目瘦脑,龙文长身,雪垂白肉,风蹙蓝筋。对他的画马,赞赏倍至,后人将他与当时最善画牛的戴嵩并称为“韩马戴牛”。《牧马图》描绘骏马肥硕雄骏的英姿。图中画黑白二马,有一人物手执缰绳缓行。此图线条纤细遒劲,寥寥几笔勾出马的健壮体型,结构严谨,用笔沉着,神采生动,纯是从写实中来。画上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款:“韩幹真迹”。




004《溪芦野鸭图》
五代 黄荃 纸本设色
此图见《历代名笔集胜册》第一册。此图虽无款,却是北宋早期之作。一望即知是状物至精的画幅。旧题黄荃作。黄荃集诸家之善而兼有之,凡山花野草,幽禽异兽,溪岸江岛,钓艇古槎,莫不精绝。广政癸丑岁(953),尝画野雉于八卦殿。有五方使呈鹰于陛殿之下,误认雉为生,掣臂者数四。以此知筌之用意为至,悉取生态,岂是踏袭陈迹者哉。




005《红寥水禽图》
宋 徐崇矩 纨扇 设色
此图原载《历代名笔集胜册》第一册。耿昭忠题云:“传写物态,蔚有生意。徐崇矩岂惟不坠祖风,真可领袖后学。”他是徐熙的孙子。《宣和画谱》云:“画克有祖之风格。熙画花竹禽鱼,蝉蝶蔬菜之类,极夺造化之妙。一时从学者,莫能窥其藩也。崇矩兄弟,遂能不坠所学。作仕女益工,曲眉丰脸,盖写花蝶之余思。”此图状水禽栖于枝上,双目凝注于水里的游虾之态,最为俊逸可喜。




006《晴春蝶戏图》
宋 李安忠
此图原载《四朝选藻册》(见《石渠宝笈续编》)。签题李安忠作。李安忠,居宣和(1119—1125)画院,历官成忠郎。绍兴间复职画院,赐金带。工画花鸟走兽,尤工捉勒,山水平平。此幅状各色蛱蝶,翩翩飞舞于空中,虽不见花,却似嗅得出晴春的百花香味。





007《墨竹图》

宋 文同 绢本水墨 纵131.6厘米 横105.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石室先生,锦江道人。梓州永泰(今属四川)人。后中进士,仕为太常博士司封员外郎。他的画风潇洒姿致,如迎风而动。《墨竹图》笔法谨严中又潇洒之致,所谓“浓墨为面,淡墨为背”,由此可见。其墨竹选取其清洒生动姿态,运用了书法行书的用笔,因他的竹木怪石独具一种风味,后人号之为“文湖州竹”。此图写倒垂竹一梢,出枝微曲取横空之势。着叶不多,疏密有致,其茎多新枝,以淡墨渲写,生趣蓬勃。




008《杏花图》
宋 赵昌 绢本设色 纵25.2厘米 横27.3厘米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赵昌, 字昌之, 剑南(今四川省)人, 生卒年不详, 主要活动于北宋前期。他工画花卉, 兼草虫。他继承了其师深入观察花卉的创作方法和笔迹轻利、设色鲜艳的画风。他常在清晨朝露未干时, 绕栏谛视花卉姿容情态, 手调色彩当场画之, 他以能为花卉传神著称, 常自号“写生赵昌”。《杏花图》形象秀雅清俊,设色古秀沉着,杏花娇而不艳,媚而不俗,花朵盛开而迎风招展,是宋代画家所流行的折枝画法。




009《枇杷山鸟图》
宋 赵佶 绢本设色 纵22.7厘米 横24.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佶于靖康二年(1127)被金兵俘虏,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在位时广收历代文物、书画,扩充并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其画重视写生,以精工逼真著称;亦擅书法,自称“瘦金书”。此图绘一山鸟立于枇杷树上,描绘精微细致,构图虽然简洁,笔法却极为简括而具表现力,是宋徽宗花鸟画中的精品。




010《柳鸦图》
宋 赵佶 纸本淡设色 纵34厘米 横22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 宋神宗赵顼之子,哲宗赵熙之弟,初封为端王,元符三年即位。诗书画却有精湛的造诣,尤以花鸟画见长,以工细彩墨为主, 有时并能寓巧于拙。此幅《柳鸦图》中的柳树和鸦采用没骨法, 设色浅淡, 构图洗练, 粗壮的柳根、细嫩的枝条、姿貌丰腴的栖鸦画得都很工整精细。栖鸦双双憩息嬉戏, 形态自然安详, 用生漆点睛, 更显得神采非凡。




011《祥龙石图》
宋 赵佶 绢本设色 纵53.8厘米 横127.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佶绘画重写生,以精工逼真著称。此卷分左右两部分,右部画宫苑中一珍奇石头“祥龙石”,左部为赵佶以“瘦金书”所写的题记、题诗。 徽宗皇帝以细劲线条勾勒玲珑剔透奇石的轮廓和纹理,并施水墨层层渍染,表现出石的坚硬和湿润的质感,显得一丝不苟。 而作为皇帝的画家之所以对描绘“祥龙石”如此感兴趣,则如题诗所说,是因为“彼美蜿蜒势若龙,挺然为瑞独称雄”。作品具有“瑞应”的象征寓意。




012《腊梅山禽图》

宋 赵佶 绢本设色 纵82.8厘米 横52.8厘米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一株腊梅枝干略弯而劲挺直往上伸,极富弹性,互相交错而有变化。枝头几点黄梅开放,似乎有阵阵清香袭来。腊梅枝头上的一对山雀相互依偎均向着左侧画面,将观者视线引向画外。刻画工整细致,富有生活情趣。腊梅枝干以劲细墨笔钩勒,再用水墨渲染;山雀、萱草均用水墨画出。笔墨的细粗、干湿配合协调和谐。左下有画家以瘦金书的题诗一首:“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013《雪中梅竹图》
宋 徐禹功 纸本设色 纵29.4厘米 横926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画雪梅一枝横空而出,修竹两管,雪压枝头,笔法清逸洒丽,意境清幽朦胧,充满诗情画意。作者徐禹功画史无考,惟在卷后赵孟頫题跋中始知为画家扬无咎之及门弟子,又从书于竹节之名款“辛酉人”考之,当生于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或北宋元丰四年(1081)。画上有清代乾隆皇帝及董邦达、梁诗正等人的题诗。




014《寒鸦图》
宋 佚名 绢本水墨 纵27.1厘米 横113.2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淡彩画雪霁严林、群鸭、寒塘衰草。此画无名款,原定为李成,然风格相差太远,后认为是南宋初期画院之作。元人赵孟頫题跋誉为能品。拖尾题跋还有元代知名词章家钱塘仇远和乐府名家蒙古族贯云石两题,尤为难得。




015《枇杷绣羽图》
宋 佚名
此图原载《宋人集绘册》(《石渠宝笈三编》)。与上载林椿的《果熟来禽图》是尺寸相同的对幅,作风也极为相同。如果不是林椿之作,也必出于同时代的画院中的高手。





016《瓦雀栖枝图》
宋 佚名
此图原载《宋人集绘册》(《石渠宝笈三编》)。无作者姓氏。按其作风,与林椿为近,当是同时代之作,故附于此。笔法生动传神,具有典型的宋画风格和神韵。




017《鸡雏待饲图》
宋 李迪
此图原载《宋人名流集藻册》(见《石渠宝笈续编》)。上题云:《庆元丁巳岁李迪画》。按宁宗庆元丁巳是1197年。迪如于宣和末年(1125)在画院,其年龄为30岁,则到了庆元丁巳,他已是过百岁的人了,怎能画出这么体物入微的这幅 《鸡雏待饲图》来呢?他当是与马远同辈的人,是一个唐、宋朝(1190-1224)的画院待诏。此作当是他盛年的作品。




018《太液荷风图》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3.8厘米 横25.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属于工丽严整的院画体系,却又清新别致。荷叶田田,有的花开粲然,迎风带露;有的含苞待放,顾盼生情。再加燕子低徊,一派迤逦。构图巧妙,设色浓丽而清韵自具。



019《柳塘呼犊图》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4.9厘米 横26.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上无题款。画柳塘边,柳树洒脱,树下一老翁倚锄而立,张嘴呼唤不远处翘首做回应状的耕牛,场景很是动人。画家对牛犊的描绘很是细腻逼肖,特别是牛犊的眼睛,婉转流动,脉脉含情,对主人感激和依恋之情溢于言表。



020《秋葵图》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4.2厘米 横26.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无署名,南宋人作。写秋葵一枝,工笔勾勒填彩,花瓣用粉细勾,叶用重绿,姿韵生动,重彩渲染,布局严谨。两朵开着的花与疏疏的叶子,充分表现出秋葵的神态,是南宋写生佳作。





021《四羊图》
宋 陈居中 绢本淡设色 纵22.5厘米 横24.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陈居中,生卒不详,南宋画家,曾任画院待诏,专工人物、番马,描绘物态准确自然,画法精细,形神兼备。此图以左实右虚的一角景式构图,描绘四只毛色各异的山羊。画面构图简洁,精练的笔墨,淡雅的设色和准确生动的形象,充分而传神地表现了山羊顽皮、好斗的天性。坡上枯木荆棘,木叶凋零,野草枯黄,画面上一派清秋幽旷的氛围,富于生活情趣。





022《白蔷薇图》
宋 佚名
此图亦是散页,不知原载何册,上有“马远”二字签名。马远所画的花卉,见者不多。此幅画盛放的白蔷薇,一笔不苟,可称是宣和画院的嫡传子孙。如果不是有他的题名,我们不会以它为马远所作的。可见能者所写,是无所不臻其极的。




023《雪滩双鹭图》

宋 马远 绢本浅设色 纵60厘米 横38厘米

此图显示出马远富有创造性的卓越构图技巧和特定的环境气氛与意境的表达能力。隐约出现的远远的高大雪山的一角几乎布满整个画面。以此为背景,不仅点明了作品的环境气氛,而且对作为重点描写的前景的山石、树木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从左侧伸出的带有积雪的树枝,向下弯曲后转向右上伸长,横斜曲折极富变化。左侧及下部的山石,以带水的墨笔作大斧劈皴画出方硬有棱角的“一角”。




025《层叠冰绡图》

宋 马麟 绢本设色 纵101.5厘米 横49.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马麟花鸟画的存世名作。描绘绿萼梅两枝,一俯一仰,婀娜多姿。据称,绿萼梅花萼、蒂纯绿,枝梗带青,系梅花中极名贵的品种。画面梅开似玉蕊占风,琼葩含露,绰约玲珑,清幽冷艳。扶疏的瘦枝玉蕊清冷,暗香浮动,为典型的“院体”宫梅。画家以钩勒法淡墨细线写出花瓣,再层层填色。以水墨绘枝,重彩染花,强烈的对比映衬,生动地体现了寒梅冰肌玉骨之美。





026《暮雪寒禽图》
宋 马麟 绢本设色 纵27.6厘米 横42.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马麟继承了家学渊源,不但山水楼阁画得如泣如诉,在花鸟画方面也有深厚的功力和独到的美学思想。《暮雪寒禽图》画苍寒暮雪中展翅未禁寒的小鸟,在簌簌的寒风中依然挺立的情景,将寒禽那种不畏严寒风霜的品德作了很好的渲染。画家精心刻画盘错多节的枝桠和风竹傲雪的景色,画面设色古雅清逸,笔墨清淡,是一幅意境清幽的花鸟画佳作。




027《红梅孔雀图》
宋 佚名
此图原载《历代名笔集胜册》(见《虚斋名画录》)。签题马麟作。细审画上题名,与马麟的风格十分迥异,其作风亦不相似。马下一字模糊不清,不宜误认为麟作。所以只好以无名氏收录于此。或许是马氏一家之作,但作品的年代似乎比马麟早。
 

 



028《菊丛飞蝶图》
宋 朱绍宗
此图原载《四朝选藻册》,见《石渠宝笈续编》。签题朱绍宗作。画幅上题一“朱”字,其下已无字迹。今从《四朝选藻册》,作朱绍宗作。《图绘宝鉴》云:朱绍宗工人物猫犬花禽,描染精邃远过流辈。隶籍画院。《绘事备考》云:朱绍宗隶籍院中。当补祗候,而恬退不仕。日作墨画数幅,以为酒资。同列有供御笔墨,辄携酒就商焉。




029《松涧山禽图》
宋 佚名
此图不知原载何册,无作者姓氏。幽邃的山溪,参天的老松,疏零的竹篁,长尾的山禽,在那里或飞鸣往来,或息或啄,静谧清韵似溢出绢面上来。





030《秋兰绽蕊图》
宋 佚名 纸本设色
此图原载《四朝选藻册》(见《石渠宝笈续编》)。签题马麟作,无根据,故今改题无名氏作。兰花吐蕊,芳香四溢,满纸清韵,颇为生动。





031《出水芙蓉图》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高23.8厘米 长25.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出水蓉图》一画虽小, 画得却十分精致生动。此画系用没骨法。用笔轻细, 敷色柔美, 几乎不见笔迹。浅粉色的花瓣、嫩黄花蕊, 似乎还带有拂晓时分的露珠, 这正是花苞初发的最佳时刻。粉红色的莲花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显得格外的清妍艳丽。它突出地表现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这是宋人花卉小品中难得的上乘佳作。





032《碧桃图》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4.8厘米 横2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碧桃两枝,枝上的碧桃花有的吐露盛开,有的含苞待放。花瓣用细笔勾描后多层晕染,富有层次变化和立体感。全图用笔精细,设色淡雅,画面虽小,意趣无穷,是南宋写生妙品。画面无款。画中钤有“于滕”、“何荣精赏”。 宋内府曾收藏。





033《墨兰图》
宋 赵孟坚 纸本水墨 纵34.4厘米 横90.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坚(1199—1264), 字子固, 号彝斋, 宋宗室。宝庆二年(1226)中进士。赵孟坚擅画水墨梅、兰、竹石等, 画法上学扬无咎、汤正仲一派, 用笔劲利流畅, 微染淡墨, 风格秀雅。《墨兰图》画兰两丛, 叶、花淡墨一笔点划, 有柔脆婀娜的姿态, 流利俊爽。属文人画笔墨淡墨一路, 开后世墨兰法门。款字行书少嫩, 应是早年之笔, 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 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 一岁才华一两茎。彝斋赵子固仍赋。”
 

 


034《桃枝松鼠图》
元 钱选 纸本设色 纵26.3厘米 44.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结着两只鲜桃的桃枝的松鼠正欲前去偷食的情景。一只松鼠蹑手蹑脚,小目圆睁,直视鲜桃,长尾翘起,正欲前行。画面构景极简,布局平正中寓奇俏。其笔法精致细密,造型具体严谨。桃树枝叶的翻转变化一一描画而出,尤其那只松鼠,动态传神可爱,其身上的细毛根根精描细勾,显出毛茸茸的感觉,憨态可掬。画中着色浓丽,但却精致典雅,有宋画遗韵,而且富于清淡雅逸的士大夫气息。此画无款,中有清乾隆皇帝的御题诗:“绥山果熟踔枝尝,五技何妨用所长。自是托身远穹窒,不须老吏畏张汤。”




035《八花图》
元 钱选 纸本设色 纵29.4厘米 横333.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钱选早期的花鸟画工丽细致,受宋院体画风影响。晚年在院体画基础上吸收扬无咎一派水墨花卉的技法,转向清淡,形成工中富拙,秀中见雅的艺术格调,与北宋以来文人画风格颇为接近,创造了新的体格。《八花图》是钱选的早年作品,绘海棠、梨花、杏花、水仙等8种花卉,工整秀雅,受宋院体画风影响。





036《竹石图》
元 刘秉谦 绢本设色 纵147.7厘米 横78.7厘米 旅顺博物馆藏
刘秉谦的作品元气淋漓,天真烂漫。《竹石图》画竹石的风雨变化,追求天趣。竹干以中锋运送,略呈飞白笔法,由根至梢,粗细得体,笔意相属,竹叶顺枝而出,浓淡相叠,以现向背,用笔挺劲洒脱,而俱在法度之中。





037《秋郊饮马图》
元 赵孟頫 绢本设色 高23.6厘米 长5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秋郊平原水泽, 一红衣奚官驱策骝马, 近处双马似嘶如闹, 远处双马追逐腾跃, 余者皆入泽饮水。人物马匹形态生动。岸上林木稀疏, 树叶错落。全画浑厚, 设色浓丽, 具有浓郁的情致和意趣。画面剪裁看似平淡,像是信手拈来之作,却显示出画家驾驭画面的非凡本领。画上自题:“秋郊饮马图,皇庆元年十一月子昂。”





038《枯枝竹石图》
元 赵孟頫 绢本墨笔
此图描绘由奇石、枯木、丛竹、兰草所构成的田野小景。一石布置于画面正下方而取斜势,石后有二三枯木,高低错落,相互扶助,与石一起构成画面主体。奇石前后有高低不同三丛细竹扶衬奇石,石脚并有三丛兰草,整体布置居正而有势。画家用笔直以写法,顿挫自然,松秀灵活,墨色浓淡变化虽不明显,但其枯润变化丰富。兰竹多以湿笔,树石则枯湿结合,依其行笔的速度、提按、转折,笔锋正侧等造成气势流动之感,虽为枯木,却仍生机勃勃,极具生命力。




039《古木竹石图》
元 赵孟頫 绢本水墨 纵108.2厘米 横48.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古木竹石图》画古木丛篁,散布于大石旁侧。近似于苏轼《枯木竹石图》,虽木石无似苏画的虬曲和怪异,但画法构思显然皆从苏画变化中来。用笔姿意纵横,格调却秀润,清逸。此图的行笔较苏画用笔迅疾、流畅,画石富于篆书的趣味,画竹、树的运笔也颇有书法用笔的味道。《古木竹石图》是画家将书法笔法融于绘画的典型作品。




040《调良图》
元 赵孟頫 纸本水墨 纵22.7厘米 横4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是一个早熟而多能的画家, 其绘画渊源, 具体表现在力追晋唐和北宋风貌。其工笔重彩人物鞍马, 取唐人风范, 法度严谨, 风格古朴。《调良图》仅画一矫健的、长鬃毛的马和一奚官,毫无背景,但从奚官飘拂的衣袖、胡须及被风吹得往前倾的马的鬃毛、马尾来看,当时似乎狂风大作,似乎已力透纸背,直往观者刮来。




041《赵氏一门三竹图》(部分)
元 赵孟頫 管道昇 赵雍 纸本墨笔 纵34厘米 横108、57、65厘米
此图卷可分三段,分别为赵孟頫、赵孟頫之妻管道昇、赵孟頫次子赵雍所画竹三支。第一段赵孟頫所画之竹,自画卷后方斜出,以淡墨画出,浓墨加点,笔法温雅厚重,墨色变化细腻丰富。第二段为管道昇所写竹。此竹亦从画面左下斜出,向右伸展,笔法文秀,墨色温润,颇见女性娴淑气质。第三段为赵孟頫之次子赵雍所画。其竹从画面右下斜出,笔法劲健,以重墨写出,枝干多见干笔,更有一种生机勃勃之势。




042《墨竹图》
元 管道昇 纸本水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管道昇,赵孟頫之妻,字仲姬,浙江吴兴人。至元后随夫入京,封魏国夫人。工诗文书画,擅画梅、兰、竹。传世墨迹不多见。《墨竹图》是她亲笔之作,用笔尖劲,密叶中有赵孟頫润饰处—用笔较圆厚的部分。自识:“仲姬画与淑琼”, 钤白文“管氏仲姬”一印。此图与赵孟頫、赵雍墨竹合装一卷, 被称为《一门三竹》卷。




043《水凫图》
元 任仁发 绢本设色 纵114.3厘米 横57.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任仁发的人物鞍马师法唐人李公麟,用笔工细,线条简练而精确,设色快而秀丽,形象真实生动,具有唐人风范,与赵孟頫齐名。花鸟画师法黄筌工整艳丽一格,接近宋代院体花鸟画风。此图描绘的花鸟,格调优美,是接受了南宋院体的创制,与他描写人或者马的传统画法有所不同,在传世的任氏画中,为仅有的佳作。





044《乔松竹石图》
元 李士行 绢本墨笔 纵181.9厘米 横106.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苍松一株、枝干虬曲弯转,细枝伸张,古节老麟,斑驳欲落。此画构景简洁,但却布置精心,通过松树枝干的虬曲姿态与其下的竹石取得呼应协调,并通过松枝的伸张之态与石的伏卧之态,松枝的枯老与竹枝的青葱等形成对比,使画面显得简练而又多姿。画中笔法苍劲而沉稳,石以披麻皴法,造型温厚,松树勾线枯湿疾徐,变化灵活,极具动感,而其画竹则笔法爽利而形态谨严,品性清雅坚贞,有其父风范。





045《修篁竹石图》
元 李衎 绢本墨笔 纵152厘米 横100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李衎曾遍游东南山川林薮, 出使过交趾(今越南), 深入竹乡观察各种竹子的生长状况, 是一位既具深厚传统功力, 又注意师法自然的画家。此图题材还是修竹与树石,修竹清秀流畅, 怪石形制奇异,树枝则枯涩古拙, 杂以兰花野草,共同构筑了此画幽雅明快的意境。




046《琪树秋风图》
元 倪瓒 纸本水墨 纵62厘米 横43.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倪瓒(1301—1374),“元四家”之一, 字元镇, 号云林, 别号幻霞生、荆蛮民、奚元朗、净名居士、朱阳馆主等, 常州无锡梅祗陀村人。出身江南富豪, 家境十分富裕。此图画怪石兀立,笔墨凝练。《琪树秋风图》有多方收传印章和题款。盛赞此画颇有生意和意韵。





047《墨竹谱》
元 吴镇 纸本水墨 共22页 每页高 40.3厘米 宽5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吴镇除山水画外, 兼善水墨竹石。喜用秃笔重墨, 笔锋劲利沉着, 气势浑厚豪迈。此《墨竹谱》画竹及石, 写竹用秃笔重笔, 竹姿情态生动, 笔意豪迈; 画石则用湿墨, 墨气淋漓, 画法苍劲简率。册上题句印记, 系统记述了写竹的经验和创作理论。吴镇的画竹法对后人影响巨大。




048《雪竹图》
元 郭畀 纸本墨笔 纵31.8厘米 横145.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人追求一种隐居和出世的生活方式,因此梅兰竹菊便成了文人士大夫们经常借题发挥或寓意的对象。此图表现的翠竹傲雪的场景。画面上似乎有一股寒流迎观者扑面而来,潇潇清竹在霜雪的肆意侵袭下,宁折不屈,显示了修竹的高风亮节。画面意境十分凄美感人。画上有清乾隆皇帝的长篇题跋,也盛赞了雪竹的冰清玉洁和高贵品质。




049《墨梅图》
元 王冕 纸本水墨 纵31.9厘米 横50.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人。出生农家,幼时好学。年轻时热衷功名,屡应举不中,便绝意仕途,浪迹天涯。王冕存世代表作有《墨梅图》,画倒垂老梅一枝,繁枝参差,密蕊交叠,以圈花法勾勒花瓣,淡墨烘染。




050 《南枝早春图》
元 王冕 绢本水墨 纵151.4厘米 横52.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冕爱梅,也善画梅。他画梅干,用笔遒劲,顿挫得宜。绘花瓣,或用浓淡水墨点染的点花法,或用双线勾勒的圈花法,或点、圈合用,变化多端,均能生动地表现出梅花的特有形态,并通过对梅花的刻画,寄寓或抒发自身的情怀、理想和抱负。《南枝早春图》画一折枝梅,枝干劲健,用浓墨填涂,显得气势雄劲。枝上梅花报春,迎春怒放,生机盎然而清新纯净。是一幅设色清丽、笔墨严谨的花鸟精品。




051《风雨竹图》(部分)
元 顾安 纸本墨笔 纵25.1厘米 横183.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描写两竿绿竹在雨中随风起伏,斜逸旁出。墨叶纷披,淋漓酣畅。其用笔如作草书,皆中锋长毫,苍润劲拔,错落有致。本幅自识:“至正甲辰四月二日,连日雨初霁,天朗天清,从兄携杖登山望远,偶见一儒者油然而来,问之,则刘性初也,自霅川持此卷远访余写竹,已作风雨枝以赠。迫署,余方醉眠,童子扣门后求余作,适兴写之,颇为石室遗意,识者当发笑也。定之。”




052《双钩竹图》
元 张逊 纸本水墨画 纵43.4厘米 横68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逊,字仲敏,号溪云,吴郡(今苏州)人。善画竹,作钩勒法。张氏用“钩勒之法,殆若绝响”。有“妙绝当世”之评。《双钩竹图》画土皮又钩竹二丛,中间巨石,接画古松偃卧高坡,稍间枯树数枝,其后以古木老干,平坡丛所收尾。画面陂陀间松竹飘拂偃仰,姿态横生,坡石用中锋圆笔乾皴,双勾飞白竹,笔法劲利凝练,枝叶繁而不乱,疏密有致, 极得扶疏潇洒之意。




053《竹鹤双清图》
明 王绂 边文进 纸本设色 纵109厘米 横46.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王绂与边文进合作的花鸟画精品,很有艺术性和意境。从画上清代乾隆皇帝的御题诗中可以看出此画的主题和意境。乾隆的诗为:“九龙沙县两幽人,一味芝兰气合亲。恰似绿筠将白鹤,无心常自结高邻。”除画家的题款和印迹外,画上还钤有“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等帝王的收藏玉玺。




054《牛背横笛图》
明 郭诩 纸本水墨 纵208.7厘米 横2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郭诩(1456—1529),字仁宏,号清狂道人,江西泰和人。擅长画山水、人物,兼有粗笔和细笔两种面貌,他的水墨写意人物画,风格豪放与吴伟齐名。精于粗笔写意画。此画是他的出色代表作之一。画面一牛一童,用笔极为精练,运墨更见特色,非有高深的艺术修养,实在难以达到这种境界。




055《杂画册》
明 郭诩 纸本设色
《杂画册》是画家的传世作品,可以代表画家的艺术风貌。此图册为山水、花卉、人物集,共绘图八幅,它们分别是《青蛙草蝶图》、《青山花村》、《鸡冠蛱蝶》、《竹石秋菊》、《草亭钓艇》、《芦塘芥菜》、《溪山空亭》。每幅图各题七绝一首,以诗配画,抒发胸中意绪。图册之中的山水画都构造一种清寂的意境,以寄寓画家淡泊的生活情致。此外,几幅草虫、花卉、人物小品,充满着活跃的生气。在花鸟画方面,画家的突出的创造性的成就是采用没骨法来绘写花卉草虫。如画水草时,用笔尖先后蘸上红和绿两种颜色,饱和着水分,下笔勾画时两色自然过渡,秋草泛黄的感觉十分真实。此画为《杂画册》中《芦塘芥菜》。




056《秋花图》
明 孙龙 绢本设色 纵21.8厘米 横22.9厘米
孙龙和林良同时。画翎毛、花卉、草虫,富有生趣,但作品流传极少。此图所写秋花,风格独特,深得物象的神貌。





057《三友白禽图》
明 边文进 绢本设色 纵152.2厘米 横78.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题中的“三友”,指松、竹、梅三种花木,画家常常将花木人格化,借其自然特性比喻或象征人的品德气质。此图画寒冬季节,坡石旁两枝翠竹耸立上伸,梅枝从左上部与竹枝交叉斜插而下,枝头梅花点点竞放,禽鸟多而不乱,在繁复的构图中巧于安排。画家将象征傲霜耐寒高尚人品的“三友”与多姿多彩的“百禽”画在一起,其构思显然富有深意。





058《瓜鼠图》
明 朱瞻基 纸本淡设色 纵28.2厘米 横38.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列朝诗集》中说朱瞻基“点染写生,遂与宣和(宋徽宗赵佶)争胜”。他临政时明画院比较兴盛。《瓜鼠图》是一幅写意小品画,画面右下角的大石之上,一小鼠踞石蹲伏,苦瓜藤条沿大石旁的竹枝攀绕而上,枝叶丰茂,苦瓜成熟肥厚,小鼠的目光正注视着苦瓜,急待攫食。整幅作品布局紧凑,虚实结合。用水墨粗笔点染瓜叶,淡墨虚笔写出藤条,其根梢一直曲折地向外伸展开来,填补了半幅的空间。其画法兼用没骨和勾描,别开生面




059《松石图》
明 沈周 纸本墨笔 纵156.4厘米 横72.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笔墨简逸而又沉着,物象写实而又生动,画法兼具写生、写意之妙,诚如王世贞所评:“石田氏乃能以浅色淡墨作之,而神采更自翩翩,所谓妙而真也。”




060《芦雁图》
明 林良 绢本设色 纵138厘米 横69.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林良以擅画写意花鸟著称。早期所做设色花果翎毛,画法工细精巧,后来师承南宋放纵简括一路,变为水墨粗笔写意,取得突出成就。在表现技法上,挺健豪爽的笔法,既有迅捷飞动之势又比较沉重稳练;在运笔顿挫之间讲究规矩法度。此图描绘了两只向下飞翔的大雁,其身姿矫健妩媚,羽翼丰满,充满活力。





061《双鹰图》
明 王乾 绢本设色 纵172厘米 横10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乾(15世纪前后),字一清,初号藏春,后更号天峰,浙江临海人。他擅长画花鸟,多以写意法作寒塘野禽,轻墨淡彩,独具风格。此图描绘的是寒石之上,两只苍鹰,傲然屹立在朔风峭厉的漫天大雪之中。在用笔上,作者运用草书的笔法入画,扫出双鹰身后的陡峭的山壁,脚下突兀的岩石,由此加重了画面的力量感。作品在笔墨敷色上,墨韵色润,富于层次、力度和节奏感。整个画面,以简笔粗放为主,构图饱满而有法度,气势雄浑不凡。





062《桂菊山禽图》
明 吕纪 绢本重彩设色 纵190厘米 横10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吕纪善画花鸟,初学边景昭,后研习唐宋诸家名作,略变南宋画院体格。此图画一株高大的桂花树斜立在土坡上,枝干苍劲,花叶繁茂,占据了画面的一半。在表现技法上花与叶勾勒填色,禽鸟羽毛晕染而成,用笔工细设色鲜丽属于典型的工笔重彩画法。用笔工细与粗放形成对比,两相映衬,使画面灿烂夺目。




225 《竹雀图》
明 吕端俊 绢本墨笔 纵153.2厘米 横8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吕端俊,明代画家,善画竹,生卒及生平均不详。此图以墨笔描绘了丛竹、湖石、兰花、麻雀等。在湖石旁边,丛生着数竿竹枝,其枝干粗壮挺直,竹叶茂密,浓淡疏密,俯仰有致。此图中,画家极善运用对比的手法,在这布局饱满大方又清疏合度的画面上创造了一种幽美而富于生趣的气氛。此画用笔劲爽,墨色温润,浓淡变化丰富自由。描绘形象真切准确,生动自然,堪称明代画竹佳作。





063《卓冠群芳图》
明 王谦 绢本设色 纵206.4厘米 横117.6厘米
王谦(14—15世纪),字牧之,号冰壶道人。善画梅花,系从王冕画派发展而来,与鄞县陈宪章齐名。此图写千花万蕊,表达出梅花的优美丰姿,是作者经意之笔。




064《寒鸦月夜图》
明 周臣 绢本水墨 纵24.6厘米 横21.3厘米
周臣,江苏苏州人,山水学宋人李、郭、马、夏诸家,运笔纯熟,兼攻人物,古貌奇姿,与戴进齐名。此图寒月当空,枯树鸦栖,书法苍劲,境界超脱,寒夜景象,跃然绢素之上,殊觉意境深远,不愧为唐寅、仇英之师。




065《秋葵折枝图》
明 文徵明 纸本水墨 纵65.4厘米 横30.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的花鸟画大都细致、清丽、秀婉,偶作粗笔,大都寓奔放于凝重,气象雄浑,即不施丹青,也光彩照人。画史上就有“细沈粗文”之论,意思是说沈周的画多纵逸,故以细笔为重;文徵明的画多工细,故以粗放为贵。此画写秋葵一枝,取其正面之势,与一般斜欹折枝不同。花开粲然,叶呈多貌,浓墨淡墨穿插其间,神韵清俊舒朗。




066《枯木疏篁图》
明 文徵明 纸本墨笔 纵88.2厘米 横47.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吴中四大画家各具复合的风格,沈周厚重雄放,唐寅俊逸峭丽,仇英工整伶俐,文徵明劲爽缜密。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文徵明学习传统,所获最多,有评为:遇古人妙迹,惟览观其意而师心自诣,辄神会意解,至穷微妙处,天真烂漫不减古人。文徵明综合前人的艺术成果,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风格特征,不愧为明代杰出的艺术家。此画充分显示了画家的美学追求和艺术风格。




067《墨梅图》
明 唐寅 纸本水墨 纵95.9厘米 横36.1厘米
此画画折枝梅花,其花用浓淡水墨点成,颇有质感。自题:“黄金布地梵王家,白玉成林腊后花。对酒不妨还弄墨,一枝清影写横斜。公堂看梅和王少傅韵,吴趋唐寅。”唐寅的这幅折枝梅花固然有孤芳自赏自命清高的一面,但整个画面清新的意趣,却给人一种秀雅的美感。唐寅的这幅墨梅,主干虬曲劲挺,用笔潇洒劲健;枝干或斜刺而出,或扶摇而上,苍劲挺秀。梅花疏而有致,错落组织自然,用浓淡的水墨点出,质感传神。




068《菊花图》
明 唐寅 纸本设色 纵135厘米 横55.5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唐寅是一位放荡不羁的旷代才子,在琴棋书画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山水画方面,他那才子型的才思敏捷与自由飘逸的思维方式,更是造就了他那潇洒的笔法墨法以及独特风格。画中画家自题:“彭泽先生懒折腰,葛巾归去意萧萧,东篱多少南山影,挹取荷花入酒瓢。唐寅。”点出了画意和画家胸臆





069《杂画图》
明 张翀 纸本设色 纵29.6厘米 横80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张翀,生卒不详,明代画家。字子羽,号浑然子、图南,江都(今江苏南京)人;一作江宁(今南京)人。他以人物画见长,上追古法,笔墨豪迈。他笔下的仕女,艳丽委婉,但设色古雅,神态超逸。评者以为他得人物画之正传,而又不流于庸俗。他也能画山水,所画山水树石,苍郁深秀。他的写生杂画亦佳。这幅画写春秋四时瓜菜果蔬、河鲜、家兔、鲜花。表现技法多样,用湿笔、干笔、破笔运笔豪放洒脱,似乱而不乱,笔致生辣而不失法度,显示了画家深厚的笔墨功夫。




070《红梨诗画图》
明 陈淳 纸本墨笔 纵34.2厘米 横106.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陈淳以水墨写意花卉著称,也擅长设色没骨法和勾花点叶法,然亦工写结合,更多简逸的写意成分。图绘折枝梨花,自上而下斜出。红色的梨花和墨青的叶子均不加轮廓勾勒,直接用色画出,色即形,形即色,简练而不失其真。徐沁《明画录》曾如是评析其水墨浅设色花卉画:“其写生,一花半叶淡墨欹毫,疏斜历乱之致,咄咄逼真,久之并浅色、淡墨之痕俱化矣。”




071《万玉争辉图》
明 陈淳 绢本墨笔 纵116.5厘米 横61.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陈淳早期的花鸟画受到老师文徵明的影响,笔墨较为工致秀润,气格含蓄安详。后来他得到沈周浅色淡墨写意花鸟画法的启发,凭着他英发的才气,朝着放逸纵肆的方向发展。并结合他草书的飞扬笔法,充分发挥水墨浓淡晕化的性能,最终形成他笔致潇洒、墨色酣畅、意足气振的独特风格。在此图中,画家不厌其烦地尽情状写梅花,显得梅花繁茂而多,很有气势。真正是画家自己所题:“万玉争辉”。




072《梅花》
明 陆复 绢本墨笔 纵205.3厘米 横108.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老梅一枝,笔势遒劲而老辣,古拙而生动。从画中画家自题“大雪围林僵叶木,老梅潇洒正开华”中可以看出,此画是表现雪中傲梅不畏霜雪、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画上有“宣统御览之宝”等收藏印章。




073《墨葡萄图》
明 徐渭 纸本水墨 纵116.4厘米 横64.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构图奇特,信笔挥洒,似不经意;藤条错落低垂,枝叶纷披,以豪放泼辣的水墨技巧造成动人的气势和葡萄晶莹欲滴的效果。画上题诗为:“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其书为行草,字势欹斜跌宕,令人联想其画家的不平经历。自宋元以来,写意花鸟画就有一定的发展,但真正能够发挥中国画笔墨纸张特殊效果而创立了水墨大写意画法的,应该归功于徐渭。




074《黄甲图》
明 徐渭 纸本水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这幅画上,画家以奔放精练的笔墨写出螃蟹的爬行之状和荷叶萧疏的清秋气氛。此画画在生纸上,作画时在墨中加了胶水,这样可以避免水墨渗散,徐渭时喜用此法。蟹的造型,虽然是寥寥数笔,却浓、淡、枯、勾、点、抹诸多笔法参用,其质感、形状、神态历历具足。覆盖在上面的荷叶,用笔阔大,一气贯成,偃仰有致,在点画之外更具无尽的秋意。




075《牡丹蕉石图》
明 徐渭 纸本水墨 纵120.6厘米 横58.4厘米
徐渭晚年又号青藤道人。性情奔放,不拘礼节。画法学米南宫。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极佳妙;笔简意赅,善于概括事物的形象,实开明代以来水墨写意一画的新风格。此幅墨韵气势,奔放横溢,为徐氏不可多得的杰作。徐渭的写意画不仅生动地表现了笔墨和造型,显示出其于花鸟、蔬果、走兽、鱼虫 、人物、山水等无所不工,令人耳目一新,其特点更在于他以笔墨形象寄予浓烈的思想感情。




076《玉堂芝兰图》
明 孙克弘 纸本设色 纵135.8厘米 横5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用双钩填色法画玉兰,兰花以湖石相衬托。笔致清秀,色彩淡雅。湖石用墨厚重,点染结合,浓重的玲珑湖石与轻盈的素白玉兰,对比强烈而又和谐,画风清丽。这幅作品属于画家细笔风格一路,整幅作品有典雅秀雅之态,颜色对比鲜明,富于节奏感,是能代表画家细笔花鸟画风的一幅作品。




077《朱竹图》
明 孙克弘 纸本设色 纵61.7厘米 横29.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朱竹图》除秀丽淡雅之外,又具高爽清气古淡之风。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构图布局,一瓶枝菊处在画面的下半部,画面上方和瓶花左右留下大面积空白,使得瓶菊更加夺人耳目。菊花用钩花点叶法,笔法粗简,设色清丽淡雅,似学石田一派。




078《荷花鸳鸯图》
明 陈洪绶 绢本设色 纵184厘米 横99厘米
陈洪绶对人物、山水、花鸟画无所不精,当时有“南陈北崔”的美誉。花鸟画勾勒精细,色泽清丽,风格鲜明。此图画水中亭亭而生的红莲花。赭墨石色的湖石衬托着绿叶、红莲。水中一对鸳鸯在戏嬉。花鸟以劲细的线条勾勒,敷色艳丽,层次细腻,变化微妙。湖石用笔方折粗硬,衬托了描绘精细圆润的莲花、莲叶。这种对比衬托的手法是陈老莲常用的。图上自识:“溪山老莲洪绶写于清义堂。”




079《莲石图》
明 陈洪绶 纸本水墨 纵151.9厘米 横62厘米
陈洪授人物宗李公麟,躯干伟岸,衣纹圆劲;花卉学宋人双钩,设色雅丽;山水法王蒙,都能自出机杼,独创风格,为明末大家之一。此图墨色变化多韵,写荷塘清趣,幽雅静穆,为具有别调的陈氏佳作。




080《花卉草虫扇面》
明 陈洪绶 纸本泥金 16.6厘米 横52.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此图绘花卉和数只彩蝶,花及蝶的画法均极工整,花用粉多次轻染,分出浓淡,再用工笔勾勒,烘托出花瓣的肥厚、白嫩;蝴蝶先用轻细的线条勾出轮廓,用淡墨轻色逐层晕染,刻画精确。画幅构图大胆新颖,平稳巧妙,设色明丽温和、层次细腻、变化微妙,在赭色的绢底上更显典雅端丽。




081《落花游鱼图》
清 恽寿平 纸本设色 纵65.5厘米 横30.1厘米
恽寿平(1633—1690),原名格,字正叔,号南田,又号东园生、云贵溪外史、白云外史,武进人。为清六家之一。山水学元人简逸小品,笔墨超脱,别具风格;花卉学北宋徐崇嗣没骨法,一洗时习,别开生面,对后来花卉画家,影响甚大。此幅意境清新,设色秀润,气韵生动,且富变化,代表了恽氏的风格。





082花卉扇面
清 恽寿平 纸本设色 纵17.9厘米 横52.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恽寿平为“清初六大家”之一。善山水、花卉、山水早年师承家学,从堂伯恽向,并上溯元四家传统,风格超逸灵秀,花卉继承、发展了北宋徐崇嗣“没骨花”法,创造了设色明净、格调清雅的“恽体”没骨花卉画风,别开生面,一洗时习,被称为“写生正派”的“常州画派”。画上自题:“艳雪微歌处,红罗醉舞时。彩霞长在手,含笑看瑶姬。”揭示了画意。





083《蕉石图》
清 朱耷 纸本墨笔 纵220.5厘米 横8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朱耷的绘画学董其昌,又上承黄公望、倪瓒。他的笔法多取自董其昌,又变其温和平静为荒寒寂寞,润泽秀雅为雄健质朴。他的布局构境承倪瓒之法,但却善于用他人之法直抒胸臆。此图绘芭蕉、文石、幽篁。




084《荷花小鸟图》
清 朱耷 纸本墨笔 纵182厘米 横9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荷花小鸟是朱耷最擅长也最喜爱的题材。画中荷叶呈即将衰败之势,荷花也将凋谢,两只小鸟则鼓着一双惑眼,四目对注,流露出几多对未来的惶惑和不解……整个画面,墨荷生动,各有姿态,意趣盎然。八大山人描绘荷塘,多是浅水露泥,荷柄修长,扶摇直上,亭亭玉立,具有君子之风。在这幅图中,与莲荷相呼应的左下面画水中露石,组合得当,右部留在画外,用笔放逸,疏秀而具生气。八大山人曾自云:“湖中新莲与西山宅边古松,皆吾静观而得神者。”可见其画荷是观察入微,静观悟对而以意象为之,信手拈来,妙趣自成。





341 《竹石梅兰图》
清 石涛 纸本墨笔 纵205.9厘米 横94.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这是一幅能代表画家艺术风格的作品,竹叶梅花画法奔放自如,墨色浓淡相间,并富有层次。石头画法也简率放逸,形象洗练,造型夸张。整幅作品,意境空灵,余味无穷。 “一叶一清静,一花一妙香。只些消息子,料得此中藏。……”画面诚如石涛自题,清香四溢的花卉隐逸于树干竹叶间。




085《浦上生绿烟》
清 石涛 纸本墨笔
这幅画描绘的是清风拂过的河塘,水波涟漪,阔大的荷叶与荷花也随风轻轻摇动。荷塘的水面画家没有完全用空白的虚境表现,而是用湿笔淡墨富于动感的笔势略加点染,表现水波荡漾。此画上有画家自题:“浦上生绿烟,波底荡红云。勿摇双桂楫,犹恐湿湘裙。相约采莲来,艇子打两桨。惊起白鹭鸶,飞入横塘港。……”描绘荷叶田田、荷花盛开的荷塘风景。





086《柏鹿图》
清 沈铨 绢本设色 纵98.2厘米 横47.2厘米
此轴可视为作者翎毛走兽的代表作品之一,极为清丽活泼。画面内容是柏树下、溪流畔的风景,两只梅花鹿一立一卧,神态悠然,动态生动,极是传神。最为引人注意的是鹿的描绘,十分工整、细腻,山石的点染、溪波的勾勒也有类似笔调,十分细致而并非完全照抄写实,显得画面既真实又不泥于细节。柏、鹿均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从题款可知,这是作者为友人祝寿而作,选用此题材是有考虑的。




087《梧桐双兔图》
清 冷枚 轴 绢本设色 纵175.9厘米 横9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冷枚,生卒年不详,字吉臣,号金门画史,胶州(今属山东)人。曾经跟随康熙时宫廷画家焦秉贞学画。画风工整、细致,色彩较浓丽,具有装饰性。此图为工笔重彩画,线条挺拔有力,颇见功夫,色彩也很鲜艳明快;但是同时又受到欧洲画风的影响,双兔造型准确,皮毛的质感较强,尤其是兔子的眼睛用白粉画出反光(即高光),显得晶莹透亮,这些借鉴西洋画法的长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088《桃潭浴鸭图》
清 华喦 纸本设色 纵271.5厘米 横13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春日水潭中野鸭嬉逐落英的场景。画家大胆地以浓艳的朱砂点缀桃花,奇古妍丽,别饶天趣。在构图上力求新巧,以两枝垂柳隔在繁簇的桃花枝干间,更衬托出春光的灿烂、明媚。他以大片的空白代表平静的水面,以干枯的浓墨擦出水禽的毛羽,质感逼真蓬松,而野鸭弯转的颈项和专注的眼神,更表现出潭中幽谧的环境与水禽闲静的意态,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与清新的审美情趣。





089《竹荫西狑图》
清 郎世宁 绢本设色 纵246厘米 横133厘米
画面主体是一只西方品种的良犬,身量细长,目光机警而温和,作者刻画得极其细致,连眼睛中的细微明暗变化,犬口部细细的毫发,甚至犬身上体表微现的脉络都被一丝不苟地表现出来。在犬周围,散生着一些小草,野花等,左端是苦瓜绕生的两竿翠竹,亦是极尽工整细致之能事,不仅明暗、纹理等被刻画得十分清晰,甚至可以辨认出花草的种类。




090《仙萼长春图》之二
清 郎世宁 绢本设色 纵33.3厘米 横27.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描绘桃花的花卉图还极为写真地描绘了两只春燕。燕子身姿妩媚矫健,极富生趣,画上桃花也取中国绘画所常用的折枝。郎世宁在绘画技法上善于用中国绘画之所长,融为一炉,创作出一批写实工整的工笔花鸟画。




091《松鹤图》
清 郎世宁 绢本设色
郎世宁的中西结合的形式的确比较适合于花鸟类绘画作品风格,此类风格的中国画可以说只有郎氏一人为代表,最终也未能蔚然成风,究竟原因,可能就在于它过分写实,不是中国画之风。而后世西学东渐时,这样的枝叶改进也不足为训了。这只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




092《菊石图》
清 钱载 纸本设色 纵185厘米 横79厘米 沈阳博物馆藏
钱载(1708—1793),字坤一,号择石,晚号万松居士、百福老人,浙江嘉兴人。乾隆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学问渊博,人品修洁,工诗,善书,善写生。此图绘秀石挺立,五色菊花盛开四周。上钤“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宝蕴楼书画录”等收藏印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名画赏析[50P]
国之精粹--名画之山水篇
[图集]中国明代绘画名作精选(上)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 历代梅花图赏
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三 -
传世山水名画~宋代篇之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