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字成语由来溯源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传说中道家有八大仙人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他们来到东海边,吕洞宾建议各自渡海,铁拐李站在龙头杖上,韩湘子坐在花蓝里,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何仙姑、曹国舅乘各自的箫、纸驴、拍板、鼓、竹罩、玉板渡海。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语出: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意思是: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春秋时期,孔子经常教育他的学生向颜回学习,不要追慕富贵与享受,用心读书。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吃得饱饱的没有事可干,不去用心思考问题,那就没有造就了。下棋的人虽然悠闲但也要用心,比起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来强多了。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语出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宋朝时期长沙高僧景岑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他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众与他谈论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他拿出偈帖给大家念道:“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人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语出《后汉书·班超传》。意思是: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东汉时,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和鄯善王交好,鄯善王对他们也很友好,表示愿意与汉修好,匈奴国的使者从中挑拨离间。班固对随从说:“不进入虎穴,怎么能抓到虎子。”连夜攻击并全歼灭匈奴使者,与鄯善王重归于好。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给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好坏都由一个人造成。

  西汉的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他曾向刘邦推荐了善于用兵打仗的韩信做大将军,使之为汉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劳。后来有人向刘邦的妻子吕后告发韩信谋反。吕后想把韩信召进宫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萧何设计以庆贺平叛胜利为理由,骗韩信进宫。韩信一进宫,就被吕后以谋反罪名杀于长乐宫钟室。民间因此有“成也萧何(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的说法。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语出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春秋时期,宋国的一城门发生火灾,火借着风势越烧越旺,城里的居民纷纷到护城河去取水灭火,大火被扑灭了,但护城河的河水也被舀干了,河里的鱼再也没法生存下去了。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晋书·王徽之传》:“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反,何必见安道邪?’”意思是:趁着兴致来到,结果很扫兴的回去。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生性高傲,行为豪放不拘,他辞官隐居在山阴,天天游山玩水,饮酒吟诗。在一个雪后月夜里,他喝酒赏景觉得少了琴声,就命仆人开船连夜赶往戴逵处,拂晓时却说自己只是兴起才来,现在兴致没了就该回去。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语出《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意思是: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

  唐朝大臣魏光上书唐玄宗要求把魏征整理修订的《类礼》列为经书。唐玄宗命元澹校阅,右丞相张说认为已经有郑玄作注成为经书。元澹写《释疑》表明自己观点:郑玄的注过时了,魏征不是下棋人,他是旁观者所以注解得比较真实。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语出: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唐朝时期,诗人杜甫处于盛唐走向衰弱的时期,他深切体会到上层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看到的都是尔虞我诈,不禁想起了春秋时期的管鲍之交的真情友谊。于是抚今思古即兴作《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唳:鸟鸣。

  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消灭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击秦军。苻坚登上寿阳城,看见晋君阵容整齐有些畏惧。晋军用计围攻苻坚的秦军,秦军大败,在溃逃中听到风声或鹤叫声,看到草木阴影,都以为是追兵。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即把风声鸟叫声也当成了敌人追赶的异常声响,一草一木也看成了敌人的军队,足见战败逃亡时惊吓恐惧到了什么程度!

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后人根据这段史实,造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立即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语出《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仰认睿智,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难以违拒,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意思是: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

  公元前203年,汉将韩信灭了齐国,被刘邦封为齐王,韩信的谋士蒯通分析天下形势后认为韩信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劝他不要跟随刘邦而自立为王,可以与楚汉三分天下,认为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韩信没有采纳蒯通的意见。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俗语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说,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是“老叟”,都要随其生活一辈子。后来,“嫁乞随乞,嫁叟随叟”也慢慢地转换了语音,人们把它叫成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意思是: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唐太宗李世民任命魏征做谏议大夫,他问魏征怎样成为贤明皇帝。魏征说尧舜善于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所以就贤明,能保住天下;他又说秦二世、梁武帝和隋炀帝只相信少数人的话,不去了解真实情况,所以国家就灭亡了。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金玉:比喻华美;败絮:烂棉花。外面象金象玉,里面却是破棉絮。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

  从前杭州一个卖鲜水果的人,很会保藏柑子,他保藏的柑子外表金黄似玉,里面却像破旧的棉絮。买柑的人说他欺骗世人,他说世界上搞欺骗的人很多,包括文官武将,他们不为人民办事,难道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吗。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晋朝文学家和哲学家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指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告诉人们一个人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受到好的影响,生活在坏的环境里也会受到坏的影响,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语出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意思是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语出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先后消灭董卓、黄巾军、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地方势力,控制北方领土。袁绍的儿子投奔北方的乌桓,53岁的曹操亲率大军彻底征服20万乌桓人,凯旋后作《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严重损害。斗:争斗。

  战国时期,韩国和魏国打了一年多还不分胜负,秦惠王想出兵干涉,楚国使者陈轸给秦惠王讲卞庄子利用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道理,得到它们两败俱伤时一举打死两只老虎,劝秦惠王采取坐山观虎斗的计策,等待时机再消灭这两国。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语出: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西汉·戴圣《礼记·礼运》:“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意思是:东西丢在路上没有人拾走,夜里睡觉都不需要关门防盗。形容社会风气好。遗:遗失的东西;户:门。

  战国时期,卫国人商鞅因逃难到秦国,主张法制国家,受到秦孝王的重用,他先后制定一系列新法,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法严明,不循私情。经过一段时间,秦国社会安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国力强盛。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语出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师曰:‘路见不平,所以按剑。’”意思是:在路上遇见欺负人的事情,就挺身而出帮助受害的一方。旧时为人们所称道的一种侠义行为。

  蒋门神依仗张团练的势力霸占施恩的酒店,施恩向武松报告此事,求武松去帮忙讨回酒店。武松一向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就随施恩一起去快活林,他的武功非同小可,把蒋门神收拾得服服贴贴,乖乖将酒店退回给施恩。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语出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秦末项羽灭了秦以后,自封西楚霸王,背叛谁先攻入咸阳的人为王的约定,刘邦极为不满,领兵进入四川,沿途烧了巴蜀的栈道,封为汉王,刘邦得到韩信的帮助,明里在修栈道,背地绕道轻取项羽的大将章邯,进而取得中原为王。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语出《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意思是: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公元550年,东魏的孝静帝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后被毒死。高洋同时还杀害他的儿子及所有亲属以斩草除根。后扬言杀他的远房宗族。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宁愿被杀头也不愿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杀害。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语出西汉·刘向《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战国时期,苏秦来到韩国游说韩宣惠王抗秦,他说:“韩国地理位置优越,拥有最先进的弩机,士兵十分勇敢,可以一当面。如此强盛的国家却要向秦国称臣屈服让人耻笑,俗话说:‘宁可当鸡的嘴巴不要当牛的肛门。”宣惠王同意抗秦。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语出《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焉:哪儿;附:依附。 

  春秋时,晋国的公子夷吾求秦国帮他登上王位,并答应给五座城池。夷吾成为晋惠公后就违背诺言。后来秦国遇饥荒向晋国借粮,晋惠公也没答应。大臣虢射对晋惠公说:“我们借粮也不能改善关系,就好比‘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他主张:处理问题要在它未发生以前。治理国家要在未乱之前。合抱的大树是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是一筐一筐泥土砌成的,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先秦·韩非《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战国时期,魏国相国白圭在防洪方面很有成绩,他善于筑堤防洪,并勤查勤补,经常巡视,一发现小洞即使是极小的蚂蚁洞也立即派人填补,不让它漏水,以免小洞逐渐扩大、决口,造成大灾害。白圭任魏相期间,魏国没有闹过水灾。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意思是: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师:借鉴。

  战国初,晋国大臣智伯掌握了大权,他派人向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索要土地。赵襄子拒绝,智伯联合魏、韩出兵围困赵,赵派谋士张孟谈去游说魏、韩,他们三家联合消灭了智伯,要封赏张孟谈,张不要并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语出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一般人犯错误是难免的。

  春秋时期,晋灵公十分残暴,滥杀无辜,大臣赵盾和士季进宫劝谏,晋灵公态度冷淡,不情愿地认错。士季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晋灵公根本听不进,于是派人暗杀了赵盾。人们奋起反抗,赵穿将穷凶极恶的晋灵公杀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意思是: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虑:考虑;忧:忧愁。

  三国时期,曹操出兵40万来攻打东吴。东吴孙权召集文武百官研究对策,大将吕蒙建议在濡须口修筑船坞,孙权称赞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吕蒙有远见。”于是连夜修建。等魏军到时,船坞已修好,魏军在这一战中损失惨重。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语出《论语·为政》。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

  春秋时期,著名大思想家孔子经常教育人们要讲信义,他说:“作为人却不讲信用,真不知道那怎么可以,就好像高大的马车没有驾马的倪,小的马车没有驾马的轨,它们凭什么才能行走呢?为人必须做到言而有信,才能取信于人。”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

  楚汉相争时,项羽屯兵40万在新丰鸿门,谋士范增设计要除掉刘邦。刘邦依约赴鸿门宴,范增请项庄舞剑助兴,意图杀害刘邦。张良叫来樊哙,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与樊哙商议如何逃走,樊哙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薛蟠从老家来到大观园住下后,打听到贾府有一所家学,学校里有许多年轻人,就动了龙阳之兴,假装去上学,不过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而已。学校里有些学生图薛蟠的钱财就被上了他的贼船。秦钟与贾宝玉来上学,薛蟠立刻就打他们的主意。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语出《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九:“渊材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意思是: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 

  南北朝时期,齐明帝暴病而死,王敬则仓卒在东面起义,朝廷十分震惊。东昏侯在东宫召集手下密议反叛,派人登楼观察,看到征虏亭发生火灾,说王敬则来了,假装要走。有人告诉王敬则,王敬则讥笑檀道济父子逃走不负责任。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春秋时期,孔子带他的学生子路周游列国宣扬儒家思想,一天子路掉队,遇到一老农,就问其见到他的老师没有?老农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子路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就道歉,老农将他领回家。第二天孔子认为老农是位隐士。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指万事皆由天命注定。

  西汉后期,平庸而贪色的汉成帝整天在后宫享乐,他喜欢班美女,封她为婕妤。班婕妤很有文学才华和修养。汉成帝废许皇后立赵飞燕为皇后。赵飞燕为了消灭对手诬陷班婕妤诅咒皇帝。班婕妤辩解死生有命,世上根本没有鬼神。汉成帝认为言之有理。

  【塞翁失马,安(焉)知非福】《镜花缘》第七回:“处士有志未遂,甚为可惜,然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病玉缘》:“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祸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眼前不信俺的话也罢,到了日后,才觉得俺不是说笑话哩。”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

  古代塞北的一老汉家的马跑到长城外面胡人那边去了,乡亲们安慰他,他说这不一定是坏事,几天后走失的马带回几匹烈马回来。老翁认为这不一定是好事,他的儿子因骑胡马摔断了腿,老翁认为不是坏事,后老汉儿子因腿伤而躲过战祸。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语出《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树:培植,培养。

  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任齐国丞相40多年,帮助齐桓公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的人才观是:“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西汉·戴圣《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意思是: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西汉时期,赵充国奉汉宣帝之命去平定西北地区叛乱,见叛军军心不齐,就采取招抚的办法,使得大部分叛军投诚。可汉宣帝命他出兵,结果出师不利。后来他按皇命收集军粮,造成叛乱,他感慨地说:“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派大将冯异与邓禹去围剿赤眉农民起义军,邓禹与义军交战后不幸损兵折将,冯异命令部队加强防御,收拢溃散的散兵,同时派军装成赤眉军打入其内部,结果大获全胜。朝廷下文书表彰他们的战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语出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扔掉又有点可惜。比喻事情进行下去没多大必要,就此放手又舍不得。也形容进退两难,犹豫不决。

  公元217年,夏侯渊被刘备杀死,汉中失守。曹操率大军前去汉中,双方对峙几个月,曹军处境越来越不妙。一天晚上曹操吃饭发现汤中有鸡肋,随口说出“鸡肋”两字,被杨修误以为是退兵的意思。第二天曹操果然下令回师。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三国时期,东吴能武不能文的武将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后,发奋读书。一段时间后,都督鲁肃来视察吕蒙的防地。吕蒙就对蜀防备的事情讲得有条有理,还写份建议书给鲁肃,鲁肃很惊讶。吕蒙说道:“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语出:《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汉·韩婴《韩诗外传》:“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意思是: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鸟。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论》载:“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蹊:小路。

  西汉名将李广英勇善战,历经汉文帝、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战功,匈奴单于都很敬佩他,对部下也很谦虚和蔼。西汉政府并没重用李广,60多岁被迫自杀,许多部下及不相识的人都自动为他痛哭,司马迁称赞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有趣的俗语出自古时的一则典故,而且还和赞成老年人黄昏恋有关。

  很久以前,有个名叫朱耀宗的书生,自幼丧父,母亲怕他受委屈,一直没有改嫁。朱耀宗从小就聪慧过人,喜欢读书,于是母亲就省吃俭用为他请了一个名叫张文举的老师。师生二人一个教学有方,一个聪明好学,结果朱耀宗十八岁便高中了状元。

  皇上见朱耀宗才华横溢,一表人才,下旨将他招为驸马。朱耀宗不由想起了将他养大成人的母亲,遂向皇上讲述了母亲独力抚养他的辛苦。皇上听后非常感动,当即下诏为多年守寡的状元之母立一个“贞节牌坊”。母亲见儿子中了状元,自是高兴,但是得知皇上要给她立“贞节牌坊”,却露出了不安的神色。原来,恩师张文举的妻子几年前因病去世,在朱耀宗家教书的日子里,和朱母逐渐产生了感情。最近,二人正准备正式结婚。

  朱母左右为难,想来想去,最后她随手脱下身上一件罗裙递给朱耀宗说:“明天上午你把裙子洗干净后晾晒在院子里。如果天黑前晒干了,我就不改嫁;否则你也不用再阻拦我改嫁了。”

  第二天上午,晴空万里,朱耀宗心里暗自高兴,可是他刚刚把裙子晾好,天空突然阴云密布,暴雨如注。大雨下了一整天,裙子始终像泡在水里一样。天黑以后,母亲望着窗外的大雨对朱耀宗说:“儿呀,天要下雨,娘就要嫁人,天意不可违呀!”

  回到京城后,朱耀宗将母亲和恩师的婚事以及他给母亲洗裙子、天下暴雨的情况如实向皇上做了汇报,皇上听罢连连称奇,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是天作之合,由她去吧。”

  从此,人们便用“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话来形容那些不可逆转之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多年来流行一种说法,认为这是顾炎武说的。

  顾炎武(公元1613—1682年)时江苏昆山人。少年时,他攻读历史、军事书籍,立志报效国家。明朝末年,它参与“复社”活动,抨击明朝弊政。清兵入关以后,他在昆山一带组织抗清。昆山城被清兵攻破后,他母亲绝食自杀,临死前嘱咐顾炎武,不要当清朝的官。

  明朝灭亡后,他便游四方,考察山川形势,风俗民情,致力于边防和地理研究。晚年,他隐居陕西华阴,专心著述,取得很大的成就。清政府开设明史馆和博学鸿儒科,顾炎武以死自誓,拒绝清廷征召,保持了坚贞节操。

  顾炎武一生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很多著作,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在政治方面,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反对“独治”,即君王一人独裁,主张“众治”。他认为“亡国”与“亡天下”是有区别的。亡国是改朝换代,只是君和臣的事;亡天下,则是关系到民族存亡的大事,从而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论点。

  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句话,究竟出自顾氏的哪一部书,却从未有人发现。为此,有人经过查索做出如下结论:按照语言发展运用的实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语意,出自顾氏《日知录·在始》;而八字成文的句型,则出自梁启超《痛定罪言》。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第七十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魏书·任城王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春秋时期,大哲学家老子认为人世上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命运已经安排好了的东西,人们想改变它是不可能的,只能顺从自然的摆布,不要去争取,这样反而得不到什么好处,说不定还会有害处,这就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意思是: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东汉末,曹操亲率大军南下屯驻赤壁,企图消灭刘备与孙权。诸葛亮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周瑜主张用火攻曹,双方派黄盖、庞统降曹作内应,曹操将战船连在一块。诸葛亮给周瑜写封信:“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周朝时期,民间有一个祭祀百神的“蜡”节日,孔子带弟子子贡去看热闹。子贡担心百姓只顾玩乐而会有危险。孔子给子贡解释道:“百姓成年累月在田间劳作,让他们放松一下,有张有驰,这是周文王与武王定下的规矩,这样便于更好地生产。”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公元前208年,项羽率40万大军开往咸阳,被刘邦的守军挡住。项伯请刘邦到鸿门赴宴。刘邦到鸿门后,项羽设计让项庄舞剑助兴,意在乘机杀了刘邦。项伯也舞剑助兴,百般保护刘邦,刘邦手下樊哙冲进营帐来保护刘邦,刘邦借机逃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语出:《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明·张居正《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究观近年之事,皆起于不才武职、贪黩有司及四方无赖奸徒窜入其中激而构扇之,星星之火,遂成燎原。”意思是: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

  明朝时期,宰相张居正起用名将戚继光练兵对付倭寇的侵略,起用潘季驯治理黄河水灾。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叛乱,他认为是贪官与无赖所为,起义军的力量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下令惩治贪官悍将,迅速平息了叛乱。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宋·朱熹《集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意思是: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曾参勤奋好学,深得孔子的喜爱,同学问他为什么进步那么快。曾参说:“我每天都要多次问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先生教的学生是否学好?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汉·王充《论衡·道虚》载:“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另见《神异记·刘安》。比喻一人得势,与其有关者亦皆随之发迹。多含讽刺意。亦作“一人得道,仙及鸡犬”。  

  汉武帝时,淮南王刘安笃信修道炼丹,一次遇到八个鹤发童颜的老翁,拜他们为师,学习修道炼丹,丹药炼成后,汉武帝派人来抓他,他情急下喝了丹药,成仙升天。他的亲友也赶紧喝药成仙。刘家的鸡狗因吃了炼丹锅里的丹药也成仙了。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说的是小人依靠裙带关系而得志。关于这个典故的由来,有着好几种版本的传说,一说是黄帝得道,一说是淮南王刘安,还有就是其他的神仙高人,故事的结构总有着惊人的相似,都是说道人炼丹成功后,成仙飞天之余,鸡犬吃了其所服的丹药余沥,便也沾光成了神犬神鸡。

  为什么是“鸡犬”升天,而不是其它的动物?一来是因为汉语的习惯用法,鸡犬常成为众多饲养动物的代表,如“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等;二来,鸡犬与道家颇有渊源。鸡主司晨,雄鸡一唱天下白,各类鬼魅在鸡鸣之时会立即遁形,而道家的很多仪式上也常用得上鸡,所谓歃血为盟,这血有时候就用鸡血代替。鸡之于道家有避邪之功,而犬则更是人类灵魂的守护者,有犬相随,鬼魅不近。我们常说的“狗血喷头”其实就是一种道家的法术,可以降服作祟之鬼。

  鸡犬便于饲养,道人凡修炼大丹,必至深山野林人迹罕见之处,鸡犬便成为道人最好的伴侣。道家成仙的传说有如今世的励志故事,在你最落魄的时候有鸡犬相伴,当你成功了自然忘不了它们的功劳。但是鸡犬能够升天其实是另有原因的,这就要看另一个版本的传说。

  据《太平广记》卷二引《神仙传》记载,当年魏伯阳率弟子在山中炼丹,丹成后欲试弟子心诚,就告诉弟子,丹虽成但功效难知,先拿狗做试验,如果狗中毒死亡就算失败,如果狗都升天了便可放心服用。结果狗服丹立即暴毙,那些不够坚定的弟子便放弃了服用,只有少数弟子和魏伯阳坚持服用,结果都成了神仙。

  这个故事中犬成了人类的小白鼠,是药物实验的牺牲品,这时我们才明白,道人饲养鸡犬还有一个很“科学”的目的,就是实验。

  古籍中有很多由关道人服丹成仙的传说,我们有理由怀疑那些成仙的道人其实有不少是死于药物中毒的。古代的中国人为了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曾经做过非常认真的探索,虽然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却发明了火药,发现了汞的升华现象,留下了一大堆的实验报告,一定也牺牲了不少的鸡和犬。自古无人能成仙,那是因为每一次的动物实验都失败了,鸡犬不升天,何人能得道啊?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淮南子·兵略训》:“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过也。”晋·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看到朝政腐败,奸臣当道,预感到潜伏变乱的危机,他借送朋友入蜀之机写下《蜀道难》这诗揭示现状:“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安公子是自幼娇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语出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战国时期赵国准备攻打燕国,燕王派苏代去赵国游说赵王不要战争,讲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夹住一只鹬鸟的长嘴,双方争执不让,最后被一个渔翁轻易擒住。如果燕赵发生战争,秦国就像渔翁那样轻易吞并燕赵。赵王只好放弃战争的打算。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意思是: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

  楚汉相争时期,韩信活捉赵王歇后,同时活捉他的参谋李左车。韩信十分谦虚地向李左车求取燕齐之道。李左车建议他暂时休整,同时加强伐燕的舆论攻势,可以不战而胜。他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些仅供参考。”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意思是: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北魏文人李谧学习很用功,在文学博士孔璠门下做学生,勤奋刻苦,虚心好学,提高很快。几年后,李谧的学问超过了他的老师孔璠,孔璠反过来向李谧求教。同学们做歌:“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吃不到的葡萄总是酸的,出自《克雷洛夫寓言》。狐狸看到了成熟的葡萄,眼睛和牙齿都发亮了,可惜吃不到,只好愤愤地说:“算了,虽然看上去挺好的,实际上都没有成熟!没有一颗不是酸的。”讽刺某人得不到某种好东西,就反过来说这东西不好,以求心理平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超级知识贴】典出帝王的50个成语及其典故
韩信的死不是吕雉的意思,她是被利用了,最想杀韩信的是他
和帝王有关的成语
历史解密:韩信将死,张良不救韩信的五点理由
淮阴侯的悲剧:解读楚汉将星韩信(2)
韩信被杀,万代警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