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乖就要打屁股:廷杖趣事

圣天子天威难测,若是赶上皇上和善仁厚,君臣相得益彰,自然皆大欢喜,在青史上留下个君圣臣贤的好名声。可若要皇帝性格古怪,天威难测,抑或是臣子傲骨嶙嶙,丝毫不顾君上的面子,非要把君主刺了个体无完肤,为了体现皇家威严,君主仪表,则要对臣子实行惩罚。

有一类者,君主最为难办,此类人自诩为忠臣,平时自然满嘴仁义道德,孔曰孟言,自以为是道德化身。说起君主之过是一套一套的压根都不带重样,恨不得君主不饮不食,不游不乐,不近女色 ,全天候全身心的扑在朝政上,若君主略有懈怠,则滔滔不绝,君主睡了个懒觉,天下即将动荡不稳,对君主的劝谏,若不上升到道德的高度则显不出自己的殚精竭虑、忠肝义胆。

站在君主的角度当然很讨厌,谁也不愿意成天耳边都是嗡嗡的聒噪,成千上万只眼睛在盯着自己,对于这些个言官谏者,君主们自然也是能忍则忍,但也不排除哗众取宠,博取名声者,嘴贱心刁者,把君主们给说急了眼,自然要好好的惩戒,一消自己心中的怒气。

惩戒有小有大,小者,降级罚俸,大者,自然是杀头流放。但若是谋反作乱,自然是九族株连,对这些个聒噪者,却是杀不得也说不得,

臣子,好比孩子,孩子犯了错惹大人生气,自然是要责罚,若是打脸,自然不雅相,伤及筋骨,自然舍不得,屁股上肉多,能够承受巨大的痛楚,小施惩戒又起了教训作用,梁实秋先生说,这屁股上的一棍,就胜过了千言万语苦口婆心的劝说,当真有一棍顶万句的神效。

有明以前,廷杖者并不多见,但等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后,廷杖就由民间教训孩子的小惩变成了国家的根本大法,有明一朝,关于廷杖的记录是洋洋洒洒,皇帝们咬牙切齿的喝令打,臣子们轻车熟路的奉命挨,廷杖板子的噼啪声可以说是明朝留下的鲜明记录。

为何明朝对于打屁股如此痴迷?

原因有下,第一:打孩子屁股,这是给你教训,让你听话,打忠臣屁股,同样是给你教训,让你听话,孩子是自家的孩子,打的重了舍不得,忠臣也是自己的属下,自己的“孩子”(所谓君父是也),打死打残对自己的名声也有影响,所以适当的惩戒,不能威胁生命最为重要,打完以后,孩子仍然是自己的骨血,忠臣,依然是自己使用的对象。第二:打屁股虽然不致命,但是打起来却极痛,一点也不输于其他部位,不把你打个叫苦连天,怎么消天子的心头之怒?第三:你们这些大臣平日里不是自称是道德楷模,思文君子么?众目睽睽被扒了裤子打板子,岂不是斯文扫地,这种对于装模做样的读书人的羞辱感,有了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岂不妙哉!

廷杖的大小尺寸,笔者未能考据到,但是流程大致为,官员被立刻拔了官服,反绑双手,押在午门之前打屁股,负责打屁股的是锦衣卫的校尉,而监督的则是司礼监的太监,行刑方式则为:用布从头上套住,使其头部无法动弹,另一人将手脚绑住,从四面拉扯,只露出屁股和大腿(裤子也被拔了),喊一声打,板子就打在屁股上,若是受刑人强壮,可以坚持八十下,如果超过了一百,估计就小命不保,死在杖下,如果受刑者身体虚弱晕厥了过去,则用人尿灌醒接着再打,这一通下来,什么斯文礼仪,君子风度,早都被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受廷杖还极容易残废,从太祖到宪宗时期,廷杖还只是威吓羞辱的手段,官员们不用脱衣,还可以用棉垫护着,到了武宗时期,宦官当权,对于这些个斯文人可就没这么客气了,拔了裤子打屁股成了惯例,阉人们自然没有什么替读书人考虑的想法,越是羞辱的体无完肤自然越是兴高采烈。

实施杖刑之时,生死完全取决与行刑者,他们是锦衣卫校尉,经过了严格训练,家传陶冶(一辈传一辈),棍棒的力度可以根据司礼监太监和锦衣卫指挥使的暗示进行调整,若靴子呈八字形张开,则表示可以留一条活命,若是靴子内向一收,则代表此人是死路一条了。

廷杖尺寸最夸张的一次

明英宗,这个宠信太监王振的皇帝作了一次大死,为了显示自己的英明神武,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亲率大军征讨瓦剌,在王振这个猪队友的蛊惑下,行军路线飘忽不定,将士疲惫饥渴,被瓦剌找准机会一套闷棍下来,五十万明朝大军被打了个落花流水溃不成军,成祖朱棣所留精锐(包括三大营)损失殆尽,史称土木堡之变。这场惨败造成了开国勋贵集团和靖难功臣集团、六部九卿等官员尽皆战死。连英宗自己也被俘虏,这样的耻辱性惨败,给了明帝国最为沉重的一击,群龙无首,大军尽墨。瓦剌大兵马上又要逼近北京,难不成又要上演一遍靖康之耻?

国不可一日无君,帝国马上又推举了英宗的弟弟郕王继位为皇帝(是为景泰帝),抵御瓦剌太师也先的进攻。

在于谦的率领下,北京军民出色的抵御了瓦剌的攻击,本想大捞上一把,没想到反被崩了牙的瓦剌意识到了自己和大明国力上的差距,于是乎便撤兵,过了一段时间后更是将明英宗放了回来,对比一下赵构死活不愿意宋徽宗,宋钦宗回归旧土的表现,我们可以想象景泰帝此时的心情一定为:

被抓了你就老老实实的呆在瓦剌得了呗,最好就死在那了,还非得回来给我添堵,你这旧皇帝回来了,老子这个新皇帝该怎么办?

已经当上皇帝的朱祁钰当然不想放弃已经到手的皇位,接到了哥哥之后尊称为台上后,马上软禁在南宫,一锁就是七年。同时严厉禁止哥哥与朝臣接触,为了保证绝对的隔离,景泰帝甚至把南宫的树都砍了(避免有人上树给明英宗传递消息)。哥哥方面严加防范,自己的皇位好歹是比较平稳了,但是,自己儿子的皇位还不安稳。

原因在于,土木堡之变后,老太后立自己为帝不假,但是立的却是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意思其实也很明确,大明江山还是明英宗这一系执掌,自己只不过是代理执政而已,等到自己死了,皇位还是人家的。

这朱祁钰就不愿意了,等到瓦剌退去,自己慢慢坐稳了皇位,就开始想法设法,挖空心思,好歹算是换来了内廷和朝臣们的默认,废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立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不想到了第二年,小太子便死去了。此刻的景泰帝朱祁钰,怕不是要心里崩溃。

自己收到沉重打击心灰欲死也就罢了,偏偏还有不知死活的想在伤口上撒盐,一个叫章纶的官员蹦跶出来上疏请求复立朱见深为太子,另一个贵州道监察御史钟同,说法更是刻薄, “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也就是说,这太子死的该,你这个皇帝也只是临时工而已,还是老老实实的立人家朱见深为太子呗。说句实话,笔者看明史,总是很惊奇,几乎没有明朝言官不敢作的死,说是这些人是二愣子也好,耿介也好,这种足以送命的话他们是丝毫不隐藏,直来直去。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看到奏疏后的朱祁钰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估计活剐了这两个人的心都有,尽管已经天黑了,但怒发如狂的景泰帝还咬牙切齿的命令从宫门中递出圣旨,先命令把章纶给抓了,严刑拷打之下又供出了钟同,有了皇帝的命令,锦衣卫结结实实的把这两兄弟给严刑折磨了一番,本来这哥俩是必死无疑,正巧赶上北京发生了沙尘暴,景泰帝忌惮天象变换,于是乎打算把这两个关到死拉到了,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大理少卿廖庄又插了一脚进来。上奏请求复立朱见深

内心还未能从丧子之痛中回复过来的景泰帝的心情应当是:

这还有完没完了?为了警告朝廷其他的大臣们闭嘴,为了雪自己的丧子之痛,朱祁钰开始下狠手了,考虑到廖庄还在服丧,先略做小惩,八十廷杖把廖庄打的奄奄一息,又把他贬到了遥远的定羌城去吃沙子,宣告廖庄仕途的终结,接下来开始收拾监狱里的哥俩,锦衣卫特制了六根巨杖,选了六个身体强壮的开始痛打钟同和章纶各一百杖(每打五杖就换人接着打)。

明史对这一段的记载是:帝乃封巨就狱中杖之,同竟死。也就是说,这一杖下去,钟同同志就没气了,管你什么横练金钟,小命是立刻玩完,钟同干脆利落地被打死,章伦则幸运的捡回了一条命,但他也只留下了英宗复辟后放出来的记录,后续是什么情况我们不得而知,承受了这样的巨杖,估计不死也是残废了。

历史上的景泰帝颇为仁厚,与于谦的君臣相知相得的关系也让人欣赏,让这么一个老实人做出了这么恶毒的举动,也只能说是这几位老兄实在是不该在他人伤口上撒盐,老实人逼急了也会发怒,更何况你恶毒嘲讽的是当今的天子!

廷杖人数最多的一次

打屁股规模最大的一次发生在明嘉靖年间,明武宗死后,由他的堂兄弟朱厚熜继位大统,是为嘉靖帝,根据利益规矩,朱厚熜必须要认自己的伯父明孝宗为爸爸,明孝宗皇后张太后为老妈,而自己的亲生父母则称之为叔叔和婶婶。

朱厚熜心想这算哪门子事啊,于是要求尊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为皇帝,遭到了大臣们的一致抗议,你爸爸又没当皇帝,你的爸爸就是故去的明孝宗陛下呀!朱厚熜也犟上了,我还就非这样不可了,我亲爸爸一定要被尊称为皇帝才行!大臣们也炸了窝,你这不是乱了伦常道统么,万万不行!首辅杨廷和(坚决反对大礼议)的儿子杨慎(跟着老爹一起反对)跳出来义愤填膺的说: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义死节,就在今日!

于是受到正气感染的大臣们开始跪地大哭,一付非暴力不合作的架势,反正我们大家集体都反对,看你还能咋地?对于大臣们的这种拖后腿的举动,朱厚熜一开始还想着息事宁人,让大臣们散去,不要把事情搞大,结果人家倒是一点都不给面子,双方就此僵持,没法下台,丢了面子的朱厚熜还是下手了,祭除了祖传的打板子大法,你们不是不给面子么,你们不是哭么,好,老子让你们哭。

朱厚熜根据哭声大小(够腹黑!)选了134名官员,第二天又加了90个,来了个集体廷杖,既然你们不要面子,那么索性就都不要面子了吧,我也不怕青史上留这么一笔,你们也别介意来个集体受刑,这一顿板子噼啪下来,竟然一共打死了16个官员!

真要出了人命,本来还一直叫嚷着坚守大义,一付你要是不按我们的意见走,这事儿我们没完的文官们被更心黑的嘉靖皇帝给唬住了,于是朝臣们开始三缄其口,大礼议以朱厚熜的大获全胜告终。

作者:胡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明景帝
明清史丨为什么明英宗可以很容易实现“夺门之变”?
明朝历代君主及评价
“他变成了一个好人”:历经苦难之后明英宗的心理变化浅谈
中国各朝代帝王——明(二)
正说明朝十六帝 景帝朱祁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