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次出家嗜糖如命,活到35岁,别人笑他是吃死的,却不知这是自杀

曾经有一个人问章太炎::子女从何来?

章太炎回答:你自个儿找本男女卫生的书看看就知道了,用得着问我?

那人又说:书上写着男女需要媾精才能生子,但事实有例外,我乡下有个妇女,丈夫三年外出不归仍然生育,这难道不是说明了女子不需要男子也可以单独生子吗?”

众人听后,啼笑皆非,而问这个糊涂问题的,却是被评价为亘古未见的希世之才苏曼殊。

1884年,苏曼殊出生于日本,祖上三代旅日经商,到了父辈这一代由父亲苏杰生接手,家境相当殷实,且在国内捐有官职,可谓是春风得意。但悲催的是,苏曼殊并没能从优渥的家庭条件中得到相对快乐的成长环境,反而因为身世的复杂,给他的童年抹上了凄凉。

图 | 年幼的苏曼殊与养母

悲催身世,童年出家

苏曼殊的父亲苏杰生在日经商时人寡好色,口袋里又多了个闲钱,加之正妻在老家鞭长莫及,于是纳了一位日本歌姬河合仙为妾,但苏杰生却有违道德地与河合仙的妹妹河合若发生关系生下了苏曼殊,而河合若又因有婚约在身,产后几个月便离开了苏曼殊改嫁,最后苏曼殊只得交由河合仙收养。

所以苏曼殊从小只有养母,而且在家族中来说,他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孽种。幸运的是养母对他视如己出,在日本的童年虽未能记事,但对苏曼殊来说,应是最为轻松快乐的时光。

六岁那年,苏曼殊离开日本的养母,随父亲回到广东老家香山,过上了大家族的日子。家族里男少女多,苏曼殊本应可以得到更多宠爱,遗憾的是苏曼殊的身份不明不白,家族视之为私生子,一直受到姨娘们的排斥,族亲兄弟也常常予以白眼。

九岁那年养母河合仙与父亲关系破裂,苏曼殊在家中地位更是一落千丈。没妈的孩子像棵草,苏曼殊长期受到虐待,父亲苏杰生虽知情,但因向来有点惧妻,所以只要姨娘们不乱来也不敢多说话。

十二岁那年苏曼殊大病一场,正好父亲外出经商,家人觉得他活不了了,便将他抛进柴房等死,苏曼殊几度昏迷不醒,险些丧命,但最后却又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经过这次大难不死后,苏曼殊的性格开始变得敏感、抑郁,年纪轻轻就有了出家的念头,随一位大师一路化缘来到了广州剃度出家。可惜苏曼殊终究只是个孩童,人生阅历尚浅,又怎能看破红尘,逃离家庭才是彼时的真实想法,在寺里没待上几天就因偷吃鸽肉被赶出了山门。这是苏曼殊第一次出家失败。

图 | 苏曼殊与外祖父、外祖母

感情受挫,再次出家

1898年,一直被家族歧视的苏曼殊有幸得到表哥的资助,随表哥赴日本横滨华侨办的大同学校上学。而在留学期间,因为多看了妹纸一眼,苏曼殊迎来了初恋,也为二次出家埋下了伏笔。

在横滨求学时,苏曼殊陪同养母河合仙探望外公,期间与河合仙的姨侄女菊子一见钟情,俩人开始书信来往。但是这段感情遭到苏家的强烈反对,而且有点过火的是,苏曼殊的叔父竟然拿着枪去指着女方的父母,质问为何不管好女儿,居然勾引自家侄子。菊子父母害怕,答应断绝关系,但是菊子却坚决不从,在被父母痛打一顿后于当天夜里跳海自杀。

苏曼殊为此负气,回到广州后便跑去了蒲涧寺出家,而且起初态度还挺诚恳,发愿要去佛祖的故乡印度一饮恒河之水,所以他出国了。但遗憾的是,途径锡兰时他又对一名华裔女子产生了感情,心里一番抗争,感觉自己六根未净,不是当和尚的料,继续下去就有点愧对佛祖,于是辗转回国,在寺庙里清静了没几天,索性怀着一腔报国热血投身革命。这是苏曼殊第二次出家失败。

1907年旧历元旦,苏曼殊再赴日本,与章太炎合居东京,一同在《民报》副刊发表文章声援革命,期间还认识了鲁迅,并且俩人还打算合办杂志《新生》,但后来因为鲁迅不把苏曼殊当哥们,苏曼殊不爽,杂志也就没办成功。

而这次在日本这个革命基地逛了大半年后,苏曼殊对革命的情绪也发生了变化。他渴望革命早日成功,但是看着一次次武装起义连连喋血,一批批革命志士滔滔不归而深感沮丧,心灰意冷下于同年8月回国复入空门,但这次他的态度有点飘忽,时僧时俗。后来想想,国难当头,又怎能安心修行,然后又跑了。这是苏曼殊第三次出家失败。

图 | 1915年秋摄于日本东京之苏曼殊

调虎离山,偷钱出家

苏曼殊真正意义上被认同的出家只有如上三次,但其实苏曼殊对出家的态度很儿戏,所以真要深究起来还不止。比如1903年,苏曼殊在上海时趁着章士钊不在,于是约何梅士去看戏。结果戏还没开始,苏曼殊就着急说没带钱,要回去拿钱。何梅士本想大方请客,但苏曼殊坚决不肯,执意跑回去拿钱,结果戏都看完了,也没见苏曼殊回来。到家一看,发现苏曼殊给章士钊留下了一封信:“拿你30个大洋,等有钱了再还。”这才知他偷了钱就卷起被铺走人了。走人之后苏曼殊来到了香港,本想在《中国日报》找份工作,但未能如愿,感觉不开心然后又跑去落发为僧。这次没呆几个月他又跑了,跑的时候还顺手牵羊,偷了已故师兄的度牒,搜刮了师父仅有的那点钱财。

综合苏曼殊几次出家,其实挺搞笑的,他完全把寺庙当作了一个想静静的地方,静完之后就跑。但也不能否认,苏曼殊每一次出家的契机都源于人生失落或者受挫的情况下,也并不完全是开开玩笑。只是他调整心态的能力还挺强,只消几个月就能满血复活爬回红尘积极面对生活。毕竟当和尚并不值得称颂,大抵只是对人生感到失败,选择消极避世的一种生活方式。

不过对于苏曼殊的出家,鲁迅先生却有不同的见解。

“曼殊和尚的日语非常好,我以为简直像日本人一样。”他是“一个古怪的人,有了钱就喝酒用光,没有钱就到寺里老老实实地过活”。

“黄金白银,随手化尽,道是有钱去喝酒风光,没钱去庙里挂单。”

从骨感的现实角度来看,鲁迅先生的评价一针见血。苏曼殊一生人都不算富裕,父亲经商不善很早就破产,能去日本留学也依赖于表哥每月10元的资助,加之他本人经常暴饮暴食,生活窘迫是常有之事。

红尘袈裟

有心当和尚,无力逃红尘,是苏曼殊的真实写照。他一生的情感纠葛非常多,在《曼殊杂记》中苏曼殊记录了有名有姓有住址的歌妓就有28人。

苏曼殊人缘不错,而且大多都是留学生,出身好,经常跟着朋友去打打茶围,逛逛窑子也是常事。但苏曼殊逛窑子的风格非常独特,他喜欢穿着僧袍去逛青楼,朋友劝他改穿西装也不肯,同乐者笑他意不在花,也不在酒,就是来凑热闹的。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其实苏曼殊也曾对一名叫百助枫子的艺妓动了真情,而且两人还同床睡了一晚,但尴尬的是,一晚上什么也没做。百助枫子郁闷了,问他:“大师和我究竟如何?”苏曼殊说:“我怕达到沸点也!”能如此高度克制的人,之前所知道的只有鲁迅先生,如今苏曼殊刷新了认识。

图 | 苏曼殊笔下的艺妓百助枫子

在上海时,苏曼殊出入妓院的次数最为频繁,为此在外人不理解下,他一度被认为贪色好色,但这一说法完全误解。据记载,苏曼殊到死都还只是一个处男,他在妓院只是陪聊,而且从不允许妓女碰他的衣服。遇到愿意以身相许的女子,他写下“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遗憾拒绝。而且他喜欢倾听妓女们的身世故事,闻到伤心处还会不惜重金安抚。他的账本就清晰地记载了他在“青楼楚馆”花了1877元,而用于买书的钱只花了500元。

妓女的身世大多凄惨,结合苏曼殊自身的身世来看,寻花问柳很大可能只是寻找那些似曾相识的故事,和同他一样被遗弃的人。因此他深得许多歌姬喜欢,一生无数女朋友,但情史乱而不脏,从未破戒,只求交心。茗山大师就感叹曼殊是在妓院得道,他的诗友也不禁感慨:曼殊本是多情种,一领袈裟锁火焰。

吃死或自杀

“午后试新衣,并赴源顺食生姜炒鸡三大碟,虾仁面一小碗,苹果五个。明日肚子洞泄否,一任天命耳。” ——苏曼殊

苏曼殊有暴食症,要吃不要命是他的一大怪癖。朋友陈去病请他吃栗子,吃完后他觉得好吃,趁陈去病睡着后偷偷出去又买了一包,陈去病发现后也不责怪,劝他说:“栗子吃多会腹胀”。苏曼殊不以为然,一把吃完后结果腹胀呻吟至天亮。

最疯狂时苏曼殊曾和人打赌吃60个包子,吃到第50个的时候翻白眼,旁人劝他不要再吃了,他起身就和别人干起来。在日本期间,他爱饮冰水,一天要喝五六斤,章太炎就特别记载了这事:

“一日饮冰五六斤,比晚不能动,人以为死,视之犹有气,明日复饮冰如故”

关于苏曼殊吃货的逸事非常多,而在众多口腹之欲中,苏曼殊最爱的就是吃糖。他自称“日食酥糖三十包”,而且无糖不欢。他的同事周越然回忆:他最爱吃蜜枣,“有一次,他穷极了,腰无半文,他无法可想,只得把金牙齿拔下来,抵押了钱,买蜜枣吃”。后来他又爱上了一种叫“摩尔登糖”的糖果,拮据时曾把手头仅有的一百元全数购买,未及上船前就一扫而光。

图 | 苏曼殊最爱的摩尔登糖

1913年,暴饮暴食的苏曼殊身体已经愈发堪忧,患上了严重的肠胃炎。同年12月时,他在日本写信给朋友:“病骨支离,异域飘寄,旧游如梦,能不悲哉!瑛(即苏曼殊)前日略清爽,因背医生大吃年糕,故连日病势,又属不佳。” 而此前,他已曾因每天吃五六十枚甜果而差点客死他乡。

1918年,苏曼殊因肠胃病住入上海宝隆医院,期间医生告诫不许吃糖,结果苏曼殊抓住机会乔装逃出医院,在街上狂吃八宝饭、年糕、栗子和冰淇淋导致胃病加剧,最后留下八个字“一切有情,都无挂碍”离开了人世,享年35岁。

对于才子苏曼殊的死,俨然已成了一个笑话,许多人不明就里地给他按各种各样的病,以验证他的暴食行为。然而却鲜少有人体会,苏曼殊疯狂暴食的背后,隐藏着某种刻意的端倪,正如别人笑他嗜糖如命,但又有谁知道他心里苦。

一直以来,苏曼殊朋友虽多,却少有人懂他,歌姬虽好,也只有他倾听别人的故事。于家庭而言呢,也没有什么亲人,自从表哥断绝资助后他就写信告知父亲,自己已经自杀,直到父亲病死也没回去见一面。至于多次出家与还俗,极为证明了他厌世而又恋世的表现,不断徘徊在红尘与空门之间痛苦挣扎。寺庙的主持就早已窥见他的性格极为可怜,“曼殊常常独自躲在楼上吃糖、抽烟,白天睡觉,晚上独自去散步,直到天亮才回来。”

苏曼殊的世界如此神经诡异,或许真如他的挚友陈独秀所惋惜道:“曼殊的贪吃,人家也都引为笑柄,其实正是他的自杀政策,乱吃以求速死。”

那么关于苏曼殊,吃死,是真的,自杀,或许也不假,但似乎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唯一没错的是,他贪图以一种快乐的方式加速死亡。

文 | 不留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曼殊:红尘在左,佛门在右
才子苏曼殊:一天吃30包糖,自称“糖僧”,年仅34岁就离世(转)
一生三次出家,渴望当个和尚,遗憾红尘难逃,不过四十死于吃字
中日混血奇才子:因为“心里苦”,一天吃30包糖,34岁英年早逝
苏曼殊:一顿饭吃50个包子,喝6斤冰水,不听医生劝阻,享年35岁
苏曼殊:一个以泪和墨的现代禅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