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花开又花落,非是惹秋风--谈陆小曼

花开又花落,非是惹秋风--谈陆小曼

    
      陆小曼的成名固然是因为少女时在北京交际圈的如鱼得水,但名头日盛却终是缘于与徐志摩的爱情,正是这份当时搅得风声雷动世人皆知的徐陆恋让陆小曼这个名字从此愈发地活色生香、难以淡去。

    良好的家庭背景给予陆小曼鲜艳夺目地盛开的基础与养分,只是日后的轨迹却使得她的生活方式剑走偏锋继而自苦自伤。作为一个领略了繁花似锦烈火烹油的极致奢靡状态的女子,又如何会安分地蜷缩于角落里按照那个年代对于女子的要求过完自己的生活?与王赓结婚时,陆小曼不到二十岁,在那个时候不算早,但对于陆小曼来说,彼此她刚刚领略到出入各大场所、结交各式人群的快乐,刚刚发现自己可以恣意释放的美好与骄傲,完全奉父母之命而缔结的姻缘根本无法吸引她在外面尚未收回的眼光与好奇心,而军人身份的王赓更是显然无法满足陆小曼那少女心中固存的浪漫,无法理解她的遐思。偏偏陆小曼是有资本与底气质疑自己的爱情与婚姻的,在传统教育与西式教育并受的她看来,婚姻生活的宁静甚至乏味让她如同身拘枯井般恐慌而烦躁。但此时的陆小曼尽管无法忍受这种刻板无趣的婚姻生活,却仍然没有迅即挣脱,她依然如同传统的旧式妇女般试图隐忍、承受,一直到徐志摩的出现。
  
    徐志摩对于渴望浪漫的女人而言,无疑是一个魔障,他那如火如电般炽热强大的爱情能量可以将人迅速卷入其中并焚烧殆尽。在婚姻的枯井中守望的陆小曼恰好遇上了这名以追逐爱情为己任的狂热诗人,或许,陆小曼的内心早已是一束柴薪,只不过没有人为她点燃那小小的火苗。如果说在徐志摩出现之前陆小曼还谨守着本分有所忌惮内心的躁动的话,那么,徐志摩对她抛送秋波继而直白大胆向她发出呼唤与鼓励的时候,陆小曼内心的忌惮便再也不管不顾地飞到了九霄云外。
  
    发生的这一切,难论因果,却是注定。
  
    陆小曼与原配丈夫王赓离婚的时候,王正身陷囹圄,陆小曼不管不顾,执意要王赓在离婚书上签字,丝毫不掩饰自己如笼中小鸟般渴望放飞的心思,夫妻情份在这个时刻看来,似乎饱含着悲哀的色彩。最令王赓这个可怜人的可怜情形沦落到极致的是,徐、陆两人结婚时,也给他发了一份喜帖,而他也在贺礼附带的纸条上写下了“苦尽甘来方知味”的贺语,我没有办法想像他写下这句话的本意是什么,但不难明白一个身陷牢狱之灾仍被妻子频催离婚的人所领受到的这世间的凉薄。彼时为砒霜,此刻成蜜糖,婚姻中让陆小曼郁郁寡欢的王赓的不解风情在另一个时刻却彰显出了粗放背后的真诚与信义,徐志摩遇难后,王赓却不计前嫌,特意飞赴上海探望陆小曼。
  
    在后人看来,这出本应为千夫所指的夺人之妻的闹剧,因为涉及的是才子佳人,所以被裹上了一层“冲破封建枷锁,有情人得成眷属”的五彩糖衣,也愈发地增添了浪漫与传奇的色彩。但王子与公主并没有如童话故事里千篇一律的结尾一般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他们也如同柴火夫妻一样,跳不过红尘生活中的繁琐与困扰。就如同糖分越高的食品往往保质的期限越短一样,浓得化不开的情感很快便遭遇到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之后带来的挑战。婚后与徐志摩定居上海的陆小曼仿佛找回了自己的少女时光,流光溢彩的十里洋场让她如鱼得水,整日穿梭于衣香鬓影中的她几乎淡忘了自己的身份,无休止的应酬,无节制的挥霍刺激着她蛰伏已久的快感。而她的这种源自本性的释放与沉迷却让徐志摩日益厌倦与烦恼,纯粹的爱情沾染上世俗的气息之后便让他如孩子般困惑与无措。婚后的第四年,在北京教书的徐志摩给留在上海的陆小曼发去了一封不无抱怨的信:“我守了几年,竟然守不着一单个的机会,你没有一天不是没有约会的,我们从来没有独处的时间,到最近,我已然麻木了,也不向往那种世俗的幸福。”这位平日里词藻如湖心的波光般潋滟的诗人,句子中完全没有了追逐爱情的艳美与丰韵,而这样繁杂冗沉的生活也是他始料未及的,以至于他狼狈得丢失了几年的诗兴与闲情。
  
    人世间,很多故事都是重复着在上演,唯一不同的,只是故事中人物的轮换。在情感世界里抱着唯美的态度锲而不舍东奔西突的徐志摩轮到了自己悲情出演。在剧情开始的时候,陆小曼对前夫王赓的一席话提前为这出戏写下了注脚:“照理讲,婚后生活应该过得比过去甜蜜而幸福,实则不然,结婚成了爱情的坟墓。。。。。。志摩对我不但没有过去那么好,而且干预我的生活,叫我不要打牌,不要抽鸦片,管头管脚,我过不了这样拘束的生活,我是笼中的小鸟,我要飞,飞向那郁郁苍苍的树林,自由自在。”诚如陆小曼所言,她需要的是全情的绽放,而不是畏缩着,试探着,一点点,缓慢地射出自己的光华。她需要用奢华与迷醉来滋润自己,她有令人陶醉的歌喉,她更需要令人目眩的羽毛。陆小曼没有怠慢自己的年华,洋房、轿车、戏院、赌场,每个月五六百块银元的花销让徐志摩焦头烂额整日奔波,而相守时光的日益稀少却让陆小曼不能理解并渐至埋怨。如果说徐志摩在爱情世界里完全是一种小孩心性般的望之必得,那么陆小曼则是在生活中完全紧抱着这种小孩心性并拒不醒悟。徐志摩触摸到了现实的坚硬,虽然窘态毕现却能试着适应,陆小曼则不然,她心中有一把尺,那把尺无时无刻不在高悬并丈量、比对着理想生活与当下的情形,一有出入,便悻悻然。
  
    故事发展到这里,便逃不出模式般的结局。徐志摩日渐的窘迫与灰心与陆小曼执着于自己生活方式的毫不退让显然越发不可调和。就如同当年徐志摩适时出现一般,翁瑞午也恰到好处地出现在了陆小曼的生活中。这个当时人口相传的道德败坏的风流公子如同烙印般从此印在了陆小曼随后近四十年的岁月中。翁瑞午与陆小曼日渐亲密的接触在当时的上海是公开的秘密,甚至有小报含沙射影地编排出深具侮辱性的故事来津津乐道,这也让一向以追求和演绎完美爱情故事自负的徐志摩脸上无光,然而,日渐消磨的的激情与活力让他没有更大的力气来进行普希金般的愤怒与决斗。他只有婉转地借用哲学思想进行自我安慰:“夫妇之间是爱,朋友之间是情,男女的情爱既有如此区别,做丈夫的就不应该禁止妻子结交男朋友,干涉她的人身自由!”他选择宁愿相信陆小曼与翁瑞午只是朋友,哪怕当时翁瑞午已经堂而皇之地搬到了陆小曼的楼上,与她不是夫妻,胜似夫妻地相处着。
  
    爱情让徐志摩这一生注定在路上。1931年11月9日,回上海探望陆小曼后,徐志摩急匆匆搭乘飞机赶回北平,因为他要参加林徽因当天在北平举行的一个演讲。这一路,风雨如晦,徐志摩也随着误触开山的飞机一同陨落。在这样一种尴尬的时候,死亡让徐志摩完成了自己的完美,而陆小曼也终于有了一段时期的沉寂与素雅。
  
    翁瑞午对陆小曼是着了魔的。徐志摩死后不久,徐家便断了陆小曼的供给,此后便一直由翁瑞午负担陆小曼不小的开销,这一切对家底殷实的翁瑞午而言并非难事,难得的是翁瑞午对陆小曼有如孩子般的照料与包容,这个万花丛中来去自如的浪荡公子从此竟心甘情愿画地为牢,长驻在了陆小曼的世界,一直到自己病逝,都没有离开陆小曼。台湾书画大家陈定山曾经定义:“现代青年以为徐志摩是情圣,其实我以为做徐志摩易,做翁瑞午难。”
  
    陆小曼病逝于1965年4月3日,终年六十三岁。她的前半生纠缠于三段不同的情感中,坎坷却不失幸运。陆小曼是绝对不适合婚姻的,然后她却在两段婚姻里让他人一败涂地。她在每一个时期都任性地索取着自己想要的一切,却无一例外地遇上了来自对方的宽厚包容。王赓虽处囹圄却仍大度放手,事后亦对她的绝情毫不计较,徐志摩为治疗她的病痛而隐忍她吸食鸦片以及她与翁瑞午的暧昧,翁瑞午更是为她一掷千金毫不吝啬,并陪伴她近四十年从未离弃。这些种种,使上天对她的眷顾让人感受得异常分明。有人说,陆小曼与林徽因是一时瑜亮,林徽因的完美是因了梁启超、徐志摩、金岳霖的成全,而陆小曼的光芒之所以次于林徽因,是因为情感世界的不完满,以至只让人见到她的挣扎痛楚却忽视了她的光艳。呵,有谁能成全谁的完美?如若不是因为恰如其分的选择与明亮如月的智慧,纵是千人万人,也终难完成这个如同塑神般的任务。
  
    有的路,走对了,步步生莲直抵彼岸,有的路,走上去,说不出对错,却必定一路荆棘痛扎心头。无疑,陆小曼选择的路是后面一条,她的反叛与追寻注定她跳脱出那个时代成为一个另类,她未及计算好收支,未及估量好承负,便一路前进,她的孩子般任性在她的娇媚下生成了一种令人无奈却顿生爱怜的情怀,于是,王赓解开了拴住她的绳索,徐志摩化为了一股源泉,翁瑞午更是成了一座静峙在她身边的青山,守着她所爱的一切,看着她绽放。
  
    陆小曼终身未育,据说是因为堕胎与随后挥之不去的妇科疾病。她形容自己孤寂的时候说“那是如海一般深的凄凉与孤独。”繁花开得越是亮烈,枯萎时便越是苍凉,欢闹堆积得越是满溢,收声后便越是让人仓惶。陆小曼终其一生,在爱情与婚姻中徘徊弗定,让看她的人也难以平静,胡适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得不看的风景。”过后,人们慕名来看这道风景,心情随之沉浮其中,唏嘘怜爱自是难免,却始终不如看林徽因的故事般,透着一份清灵与喜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志摩其实只是一个浪荡子
陆小曼:开的怒放,败的凄然
人美字美陆小曼
陆小曼婚内出轨徐志摩,丈夫王赓选择退出,他们后来的结局如何?
陆小曼每月耗费等同于如今的十万元,不肯认尸还大闹徐志摩灵堂
直击徐志摩之妻陆小曼的真容,眉如新月、卧蚕弯月、巧丽灵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