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奇商人熊德龙,没有中国血统的中国人,把五星红旗挂在美国上空|印尼|海外华人

有这样一个商人,他说自己没有一滴中国血,却有着百分之百的中国心。作为印尼商人他却不遗余力的支持中国建设,落叶归根把梅州当做自己的故乡。豪掷数千万美金,只为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他的故事。



第一个问题:熊德龙的中国心

如果看过他的照片很多人都会记忆深刻,他是一个面相和蔼又精神矍铄的老人,一头白发加上白色卷曲的络腮胡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并不是传统印象中华人的形象。就是这样一个印尼人居然觉得自己是纯正的中国人,而且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作为中国人的责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还要从新中国成立之前的1947年说起。这一年熊德龙在印尼的雅加达出生,他的生父是荷兰人,生母则是印尼人,不幸的事,他的生父母在生下他之后就把它遗弃在了孤儿院。但是幸运的是,他的童年并不曾缺少关爱,因为没多久一对祖籍山东梅州的夫妇就将他领养回家,还给了他一个中国意味浓重的名字,熊德龙,德才兼备,望子成龙。



要知道从明清开始就有不少祖籍广东福建等地的居民,来到了像印尼这样的东南亚国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下南洋。在清末民国时期这一趋势更加明显,所以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华侨一直都是一股十分重要的力量。当时收留熊德龙的熊如淡、黄凤娇夫妇其实就是祖籍广州梅州,在印尼谋生的小生意人。



而且在熊德龙之前熊家已经收留了四名女婴,可以想象当时一家的生活是非常拮据的。但是虽然物质条件并不丰裕,这对夫妇却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及亲情的培养。熊德龙从小就被父亲要求背诵《增广贤文》,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中长大的。相比于言传可能身教给熊德龙的印象更加深刻。



虽然当时家里生活拮据,但到逢年过节,父母都要往远在中国的老家寄去生活费。有一年家里店铺生意不好,眼瞅着一家几口都艰难度日了,没有办法,母亲含着泪去金店卖掉了自己唯一一个手镯,换了点钱寄回梅州老家。当时才八岁的熊德龙对此很不理解,明明自己都已经那么艰难了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父母就教育他,人不能忘本,虽然我们生活并不容易也不能忘了家里的老人。正是这一点一滴的事情慢慢塑造了熊德龙独属于中国人的乡土情结,中国也成了他魂牵梦绕的故乡。



第二个问题:熊德龙的发迹之路

1964年,17岁的熊德龙为了帮助家庭减轻压力主动走入社会开始工作。当时已经接受了中等程度的教育,加上自身脑袋也比较灵活,在一起工作的工人中很快就崭露头角。



在学得了一些技术后熊德龙也展现出了很强的商业头脑,于是两年后在父母和朋友的支持下成立了一家海绵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效益却不错,短短半年时间就帮家里还掉了多年的欠债,这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绝对是意气风发的时刻。但是好景不长,没多久突发的一场大火将整个工厂烧成灰烬,也让熊德龙的心跌到了谷底。



为了帮助他重新振作起来,父母悄悄卖掉了家里的房屋和店铺,让熊德龙重新开始。此后,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和灵活的行动方式先后转战房地产、报业、烟酒制造、酒店、旅游等多个领域,最终造就了业务范围横跨北美、亚洲的商业帝国。



第三个问题:两笔特殊的投资

如果说故事仅仅到这里其实也并不算什么,无非是穷小子靠自己打拼一路逆袭的桥段,但很显然我们要说的并不止这些,熊德龙最让人敬佩的地方还是他那颗始终不忘本的中国心。生意做大后他一心想要带着父母回到中国,看看自己魂牵梦绕的故乡,很快机会来了。1978年改革开放,熊德龙带着妻子以旅游的名义来到了香港、澳门,看能不能进入大陆。

在这段辗转多次的旅途中有一件事让他愤怒异常。澳门距离大陆很近,在澳门放置了很多那种投币的望远镜供游客使用。投币一元就可以看,而被看的对象则是大陆那边耕作的人。自己的故土成为游客嘲讽吐槽的对象,这是任何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忍受的。



经过艰难的旅程最终熊德龙成功踏上了故乡的土地。回到老家,家里人问,是谁回来了,旁边的年轻人喊着说:德龙回来了。当时95岁的奶奶卧病在床双眼模糊,但当她听到德龙回来了急忙伸出手想要摸一摸乖孙。一瞬间虽未曾见过,熊德龙却难以抑制自己内心的情感,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的根。



对于熊德龙来说,他就是一个中国人,这里就是他的家乡,也是如此他有责任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他人生中两笔重要的投资。

第一笔,投资家乡梅州。改革开放之后熊德龙有了更多的机会回到这里,他也就有能力为家乡建设做更多贡献。首先就是基础方面的投资,而当时基础建设最紧缺的就是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自掏腰包购买先进的医疗设备,建设学校。



人才培养是国家持续进步的重中之重,为此他携手爱国华侨捐赠了数百万,创办了嘉应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大学等。为了提高梅州教育质量,2020年熊德龙专门拿出了500万设立奖学金,并承诺从2020年到2025年,每年拿出100万用于激励梅州市的优秀教师。据统计,熊德龙在中国创办了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场所近百家,捐赠的资金高达数亿元。要想富先修路,在基础设施方面熊德龙捐赠了六座大桥,极大改变了家乡的交通状况。



如果说这一笔投资还只是建设家乡的话,第二笔投资格局可就大得多了。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以印尼华人富商的身份去美国创业,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选择了当时最不被人看好的报业,当时有一句话就是:如果你想让谁破产就让他去办报纸吧。熊德龙收购了美国华文《国际日报》,就这一笔投资就让他亏掉了两三千万美元,要知道这在当时可不是什么小数字。



在谈到这笔投资的时候熊德龙坦率表示,这就不是为了赚钱的,因为他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让世界更为全面的了解这个国家,倾听中国声音和中国故事。为此,他还在自己印尼的报纸上免费翻译人民日报等重要媒体,力求让更多外国人了解真正的中国。



熊德龙的这两笔投资单纯从商业的角度绝对谈不上什么成功。要知道上世纪改革开放,中国的机会多了去了,他的那些钱但凡投在东部沿海,那就是十倍百倍的收益,但是他却往西南西北投,是他傻吗?生意做那么大哪有傻的,人家只是比那些聪明人更知道不能忘本的含义。

而这种不能忘本放大了就是对于中国以及中华民族的认可。熊德龙在美国一直致力于团结海外华侨同胞,从1995年到1997年多次举办庆祝香港澳门回归的爱国聚会。



特别著名的就是1995年熊德龙在洛杉矶举办庆祝国庆的升旗仪式,这次仪式上万人参加,期间两家直升机挂着中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字样的横幅划过美国上空,极大激发了海外华人的爱国热情。

最后一个问题: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

是黑头发黄皮肤的这个人种吗?我觉得不是。在中国历史上有太多身为中国人却甘当汉奸,甘愿为侵略者驱使,这些人背离了祖宗背叛了国家,这样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为真正的中国人。



还有的崇洋媚外,为了拿到所谓的绿卡大肆攻击污蔑自己的祖国,真正的中国人不应该以地域划分、以血统区别,而应该以爱国与否来分辨。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包括熊德龙先生在内的无数的海外华人侨胞,全球采购防疫物资助力祖国同心抗疫,这些人都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没有中国血统的侨商熊德龙,几十年来不断为我国建设提供帮助?
real传奇!他是汕头市荣誉市民,曾被美国FBI盯上,感恩事迹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侨商熊德龙:没有一丝一毫的中国血统,却有百分之百的中国心
印尼富商熊德龙向中国捐款建校、建医院、公共设施等超过4亿元
“我没有一丝一毫的中国血统,但是我有100%的中国心,我将用一生
古玉如‖颂熊德龙先生【客都推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