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校长论坛-“董玉泉教学实践思想暨浙派体育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系列报道

 
(北秀小学范晓红副校长)
知“趣”达“味”
——杭州市北秀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建设
这枚带有浓浓“中国味”的北秀小学校徽,传递着我校“显优秀、展自信、秀风采”的“秀”文化理念。这枚动感十足的校徽诠释着北秀师生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体育运动精神;也蕴含着北秀师生共铸有效体育学习的追求。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推进,教育改革的立脚点必定落在课堂教学转型的变革。我校以立足学生学习逻辑结构的体育课堂转型,构建有效的40分钟体育学习,以此占领提升体育整体质量的主阵地。
“激趣促学”课堂教学范式的阐述。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学生发展需要的基本内涵,那就学生身心健康的现实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期需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满足两个层面的需要培养学生学习体育兴趣与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课堂体育向生活体育的过渡,从而形成终身学习体育的愿望和能力。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校的体育教学,立足学生身体发展水平,以“兴趣发展线”、“有效学习线”两个维度,构建“激趣促学”的体育教学,形成乐趣在低段——情趣融中段——理趣显高段三阶段的教学实施,让我们的体育课堂呈现“趣”的内涵,体现“学”的味道。
乐趣在低段  
课堂教学理念:每一个学生在一堂课中充满快乐,“玩出汗来”。在充满学科味“玩”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对基本运动技能形成一定的定式,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形成较强的体育课堂常规意识与行为,为下一阶段的体育学习做好各项准备。
学习策略一:借用“模仿”为抓手,运动能力形成显生动。
水平一学生对语言理解相对偏弱,特别是专业术语理解困难,但是对事物具有很强的模仿欲望与能力。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抓准孩子的认知特点,结合体操、球类、田径的跑、跳等不同大类基本动作技术习得时,依据选取的学习内容,设计学生能模仿的动物或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为学习抓手,让讲解变得形象简短易懂。
例如:体操类“前后翻”学习。在垫上,学生双手躯体抱膝与正前方一学生手中红白接力棒代表“磁铁”指挥下,模仿做磁铁相吸作躯体的前后翻运动;“左右滚”学习时,在垫上,学生躺直并双臂伸直靠拢,身体成“铅笔”状在垫上滚动,形成左右滚的连续练习。
借助“模仿”的游戏学习方式中,学生学的兴趣练得投入,孩子的身体柔韧性、协调性得以锻炼,感受到看到模仿与运动相结合的学习魅力。
学习策略二:巧用童谣促学习,体育课常规训练显生机。
依据水平一学生的身心特征,建立低段的教学课堂基本规范,从低段开始培养良好的体育活动、体育锻炼习惯,为中、高段的学习打好必须的基础。
如:针对“快速集合”的常规训练。编制“哨声一响要集合,注意安全静、齐、快;轻轻踏步走,队伍排排好”童谣;取放运动器械常规训练,如皮球器械,排好队伍来取球,手好皮球快速走;皮球帮我我谢它,我帮皮球来回家;队伍排挤慢慢走,拿稳皮球轻轻放” 。
童谣吟唱引入教学,使得体育常规训练即有学科“味”又符合学生形象记忆的特点,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情趣融中段  
当进入中段,水平二学生已不满足于单纯的模仿与聆听。随着语言敏感度、事物感知能力的增强,对动作技术掌握能力的提高,尤其情感体验能力的增强。因此,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点必须是紧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习方式必须有别于低段,学生体育学习方式要符合运动技能习得的情感与学科相融的需求。这也是我们对情趣融于课堂教学的内涵思考。
学习策略: 在情境中习得运动技能   以情境之趣促发展需求
中段体育课教学依据学习内容设计合情合理的情境,以此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身心得以和谐发展,逐步实现将习得过程中的体验情感融入生活学习中。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实践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
例如,田径类教学——“蹲踞式跳远”
借助“时尚音乐” 创激情热身之境。教师在准备热身中,将蹲踞式跳远中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4个完整动作所需的机体储备,融合当下最为时尚的《江南style》富有动感的音乐伴奏,进行辅助性机体准备运动,为下阶段学习做好身体准备。
动作技能习得过程中,教师以供生图文学习单 设自主学习之境;搭自学检验之台 暴露动作之问题 ;创师生PK之境促生动作规范性 ;学生投入练习之境;设难度变化挑战之境 ,增技能习得练习之情;(多人齐做仰卧起坐)出练习创新之举 助身体发展之本。
当学生随着音乐节拍进行原地踏步的放松,教师跑动与每位孩子们击掌给予学习的肯定。这种用肢体性评价替代语言评价的方式更具有体育“味”。
在整个动作技能建构中,依据学习需求而创设的不同情境,让学生在运动技能习得时,情境创设使得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更为和谐,实现学生自主学、练的“会学”体育能力的培养。
情趣融中段将“以人为本”与“体”自然结合,实现了形式为内容服务的教学功效。
理趣显高段  
随着学生水平提升,依据体育课程要求,我们对于情趣的思考有更多的理性认识。学生在习得过程中需要不是情境的创设,更多需求情感上给予满足。激发学生内驱力,唤醒学生对自我的重新认识,体验挑战后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这是课堂有效学习的关键。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成为学生发展需要的促进者和指导者。
学习策略:“展示性学习——从“学会”走向“会学”
水平三学生在球类学习时,要融入学生自身对其热爱,激发内心需求的运动学习,将多种“高级学习”方式介入,实现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有效学习,它是学生成长所必须的。
例如:六年级学生的足球学习。当颠球、运球基本运动能力形成后,组织课堂足球赛以赛促学,在掌握的运动能力表现出来的“展示性学习”中,实现从“学会”走向“会学”,并感受足球赋予的运动快乐。并体验集体运动所需的合作协调的素质要求。
学习策略:体验式学习——从激发兴趣转向凸显体育“味”。
    田径类长跑的耐力训练是作为高段体育必选学习内容。针对这样的学习内容,并非能有很适合的情境创设下的习得。对于学生而言毫无快乐之趣。我校体育教师对于这类内容教学,策略从情境创设转向凸显体育运动“味”。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在跑道进行“泪水+拥抱”的体验式学习,当孩子们含着泪跑道终点,老师会伸出双臂深情拥抱孩子,并真诚地告诉孩子:“相信我,如果明天你再跑一定不会像今天这么累,因为你战胜过自己的耐力极限。”这是一种痛苦的磨练,更是一种快乐的提高。
类似这样的学习内容,我校老师的课堂结课往往会在上演“温馨”大片。在放松后,孩子与老师一起席地而坐。随着一曲钢琴曲的响起,老师深情讲述此曲背后的故事,原来孩子们听到的乐曲是无手少年用双脚弹奏而成。带着孩子们的惊讶,钟老师深情讲述这位一位身残志坚的无手少年,为了实现自己的音乐梦,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诸多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短短的几分钟里,老师承担了有着异曲同工之效的体育精神传播。将体育学科的目标、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实施的朴实而无痕,德育润泽课堂原来体育课也可以做到,这就教育无痕的风范。
三阶段的课堂教学是“分而不断”螺旋上升,它承载着满足不同水平学生不同的身心发展需求。它并非简单的划分而是有所侧重,犹如长方体长、宽、高,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关联支撑起立体的空间,稳稳地构筑起属于学生学习体育的快乐天地。
校本课程浸润于三阶段的课堂学习。
“激趣促学”的三阶段课堂教学,融入我校体育学习螺旋上升的教学理念。在体育选学内容中,我校开设“跳绳”体育校本课程也浸润三阶段的课堂学习。乐趣在低段——抓单跳打基础,情趣融中段——练双跳促成效。理趣显高段——创新跳展风采。
一路走来,以跳绳为学习内容,从普及到创新显个性的大众体育活动,从课堂延生至课外,从校内拓展至校外,给孩子寻到一类易学易成功的体育运动载体,为孩子们奠定终生体育意识与行为而努力。令人欣喜的是沿用此教学看到“跳出健康甩出精彩”的学习成效:区“三跳”三联冠桂冠落户我校、市长绳记录有我校身影、“童年达人秀”舞台绽放我校学生创编花式跳绳的风采。
实施多元评价 促进全面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无论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都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了这一课程目标的落实,我校体育教师将其创造性地转化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行为,实施“教学与评价融为一体”的策略,形成多元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根据学生能力的高低,我们在评价体系的设立上,力求体现分层性、激励性的评价原则。鼓励能力强的孩子,也不落下一个能力弱的学生,让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运动进步,了解自己运动能力中的强项与弱项。
教师设计不同年段、不同形式的课堂学习评价记载表,诠释着教师对体育学习过程与评价促学习的理解。开展不同层次不同评价功能的评价机制,例如:最守常规星;积极参与星;加分分竞赛制;达人榜;潜力星榜;PK榜;挑战榜……这些符合不同水平学生身心、运动特点的评价,实现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身心需求。
分享收获 体验成长
在高效体育课堂的建设中,随着教学理念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质的转变,我们的课堂生动而富有成效。
(1)07届学生近三年体测整体水平的统计图表
学生体育成绩让我们看到课堂教学转型的成效,更坚定我们实施的信心。
我校这支朝气阳光、勇于进取的教师团队,立足课堂的不断思考与实践,在打造“知趣达味”的体育课堂中,教师的自身专业也随之提升。
(2)体育教师在科研和教学比武方面获得的成绩统计
结束语
北秀小学的体育教学一直践行着体育特级董玉泉老师的12字教学箴言:心中有纲目中有人 手中有法。北秀师生共同开垦充满活力的课堂“沃土”,享受体育教学带来的快乐。
虽然,我们只是迈出体育理想课堂的第一步。但是,北秀师生高效体育课堂建设的脚步不会停歇。因为行走的路上有您的关注与支持,那就是一份幸福与动力。
(行知中学陈葭璐校长
迎着光 不懈的努力 向完美伸臂
——让体育精神撬动学校的发展
                           
杭州市行知中学建校于一九九六年,是杭州唯一一所以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命名的公办初级中学,校内建有拱墅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陶行知纪念馆”。学校现有三个年级,22个教学班,800余名学生,实施小班化教学。
学校地处城北,周边做小生意和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人口繁杂,生源情况一般。而且学校附近建有目前杭州市升学率最高的两所民办初中,给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考验。为突破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学校以足球运动为突破口,弘扬“抱团合作、锲而不舍、务实创新”的体育精神,努力践行“对每位学生负责,让每个学生灿烂;给每位教师平台,使每个教师发展”的教育教学宗旨,确定了以“特长培养,多元发展”的学生发展策略,从而打开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一支队伍迎来的曙光 
学校足球队成立于1999年,2007年,学校有幸成为首批Adidas足球绿茵成长计划训练基地,开始参加Adidas全国绿茵计划足球联赛。作为中国足球协会钦定的青少年校园足球基地,行知中学足球队得到了专业教练的指导,实力大幅提升。校足队在教练许天明老师的带领下,先后获得2010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杭州赛区)第一名,2010年杭州市中学生足球比赛初中组第二名,2011年浙江省校园足球联赛(ZSFL)德清赛区比赛第六名,2011年校园足球比赛第四名,2011年度杭州市中学生足球比赛初中组(男子组)第七名,2011-2012年度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比赛杭州赛区竞赛优胜奖。我校女子足球队虽然组建不久,但在今年的杭州市中学生足球比赛初中女子组的比赛中获得了第四名和道德风尚奖。近年来学校有9 名足球队员获得了重点中学的特长生保送资格。原本无缘重高的孩子用足球踢开重高大门的消息不胫而走,这让不少老师、家长开始认识到,成绩的高低,不是判定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中考也不是成才的唯一路径。更令人欣慰的是,因为离重高只差临门一脚,特长生们互相鼓励、认真学习,自我效能被极大地激发出来,都顺利通过了重高的考试,进入了心仪的学校。此后,器乐、声乐、舞蹈、美术、健美操等特长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孩子跳着舞、唱着歌、画着画……一路欢歌笑语地进入了高一级学校。
为了进一步推进足球运动的开展,学校开始着手《玩转足球》的校本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包括四个板块:一是课堂渗透,二是班级联赛,三是考级评价,四是竞技比赛。每节体育课用十分钟进行足球基本功训练,每学期进行师生足球基本动作考级,每年举办一次“校长杯”班级足球联赛,经常性组织学校男足和女足队参加各级足球联赛,以赛带练。学校各班都成立了以班级为单位的足球小队,每个班级都有自己比赛的特色服装,都有自己的口号,班级之间经常开展友谊赛,各年级举行联赛,培养了许多铁杆的足球迷。为了让更多的孩子特别是女孩子喜欢足球运动,学校音体美组老师群策群力自编了校园足球操,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在此基础上,音体美组老师还创编了“红旗操”、“健身操”等丰富多彩的校园韵律操,上学期还引进了江南style,让时尚元素走进校园,让孩子们快乐运动,受到孩子们的追捧和喜爱。
足球运动的开展促进了学校各项体育运动的展开,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跆拳道、轮滑、象棋、击剑、武术等运动项目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运动的平台,其中健美操、跆拳道、武术成了最受学生欢迎的项目。三支队伍在老师的带领下近三年来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随着学校各项体育运动的推进,合作、坚持、创新的体育精神开始在音体美组老师身上日益体现,这种精神成就了这个团队,让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如何让这种体育精神辐射到学校全体师生身上,引领学校的发展?正在这个时候,董玉泉老师带着他编创的团体操来到了我们身边。
一次活动带来的思考
2011年10月21日,拱墅区第二十一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上首次举行团体操表演,只见864面小红旗上下翻飞,相继组合出“精彩旗语”、“千手观音”、“龙腾虎跃”、“时代车轮”等不同造型,最后汇成一面巨大的红旗覆盖在运动场中央,随着音乐起伏变换,燃动了全场观众的激情。这是行知中学表演的由董玉泉老师编创的大型团体操《燃动的青春》。当巨大的红旗被478位同学高高擎起,在音乐中缓缓退场时,老师们热泪盈眶:“这真的是我们的学生吗?他们太棒了!”孩子们也流出了激动的眼泪:“爸爸妈妈我们做到了,我们成功了!”
当初,当学校接到区运会团体操表演任务时,所有老师都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接到任务到正是表演除去休息日只有25天排练时间,学校迅速启动,制定方案、分配工作、明确职责。除了个别同学因身体原因未能上场,初一、初二所有同学都参加了排练和表演,因为我们坚信,在青春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是主力。
师生们充分利用每天大课间活动、体育课、课外活动时间,认真排练。渴了,喝一口水再来;乏了,躺下歇一会还练……动作太难学生无法完成,改动作;动作和音乐合不上,改音乐;要合乐了,体育老师听不懂节拍,音乐老师上;合排时15个班级478学生,班主任就成了教练……美术老师当起了摄影师,信息技术主任扛起了摄像机,团委书记当起了音控师,后勤老师每天送来了热腾腾的包子和水灵灵的鸭梨……体育老师、班主任、年级长、全体干部全情投入,分工合作,相互补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我们获得了成功。“你们将被传诵。”当兄弟学校的老师发出这样的赞叹时,行知的老师们相信,25天的艰苦、12分钟的演绎,将成为孩子们在中学阶段乃至人生一次难忘的回忆。
家长感动了,于是我们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学生被自己感动了,悦纳了自己,充满自信;
教师感动了,坚信只要合作、坚持、创新就一定会有改变。
    “抱团合作、锲而不舍、务实创新”,这一体育精神开始植入我校全体师生的心中,并逐步成为学校的核心精神。
一种精神撬动了学校的发展
我们知道运动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头脑清醒,反应灵敏,增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疾病,可使生命充满活力,健康成长。而“抱团合作、锲而不舍、务实创新”的体育精神更是凝聚了人心,激发了教师工作的激情和智慧,于是学校各项工作开始启动。
老师们充分发挥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等团队的力量积极研究课堂,学校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课堂教学改革。吴朝辉老师的小白板教学;傅伟娣老师的小组合作学习;赵铁英老师的两栏式“助学案”辅助教学;徐伟庭老师的移动大黑板定格再悟;李霖老师的“并列式”结构作文;金梅老师的“口诀教学法”;俞晴雯老师的“绿色作业”、宣如萍老师的“群言堂”、周常付老师的“归纳法”;体育组老师集体设计的颠球游戏……课堂不再是老师的讲堂,它成了学生的学堂,孩子们的眼睛亮了,因为课堂精彩纷呈、引人入胜;孩子们的声音响了,因为课堂让他们发现自我,更加自信!
此外,老师们还开设了20多个社团,学校引进了专业的健美操、美术、摄影、击剑、跆拳道、京剧、书法等老师,给孩子提供最专业的义务指导,同时,学校还不定期地邀请各界专家前来学校与孩子们近距离交流。初一的学生进校后,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进入心仪的社团。透过丰富的社团活动,不少学生的艺术、体育潜质开始慢慢展现,最后走上特长发展的道路,每年有同学获得各类特长生资格并被重高提前录取。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学校品牌特色已经成为全体师生和家长的共识,并在社会上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短短三年时间,学生、教师、学校都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中考升学率每年递增,特别是省二级重高升学率跨越式提高;课堂教学改革呈现“百花齐放”格局,班级学科水平整体提高快,受到市区教科所的关注;“有温度的慢的教育”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同行的认可;2012年全区教育系统年度综合考核中学组第一名;学校呈现出和谐奋进、全面发展态势。先后获得了“中国陶行知实验学校”、“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杭州市示范教科室”、“杭州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基地学校”、“杭州市文明单位”、“杭州市红十字示范学校”、 “杭州市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先进单位”、“拱墅区体育特色学校”、“拱墅区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学校”、“拱墅区阅读教育优秀学校”、“拱墅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拱墅区普法教育依法治理先进集体”、“拱墅区教育系统先进党支部”、“拱墅区优秀关工小组”等荣誉称号。
因为合作,我们面向阳光,和谐奋进,乐观向上;
因为坚持,我们汲取太阳的力量,勇敢坚强;
因为创新,我们向完美伸臂,迎接朝阳。
我们将坚守“抱团合作、锲而不舍、务实创新”的体育精神,为了全体师生的健康发展,迎着光,不懈的努力,向完美伸臂。
 
(杭州市始版桥小学副校长俞富根)
有效发挥“协同教研”实效,助力体育教师专业提升
         
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也是当下教育改革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体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一支,是学校体育课程和学校体育活动的指导者、协助者,学校体育的进步由体育教师队伍的发展所决定。由此,各级和各类学校要发展学校的体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身体水平,必然要先发展体育教师队伍。本文主要谈一谈学校层面要如何培养体育教师,提升其专业性。
一、优秀体育教师的标准与要求
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需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与运动技能,具有精湛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具备体育与健康教学综合素养,具备不断学习的精神和创新能力,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思想情操,以及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1.较强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体育教师要坚持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教学指导思想,能够在体育活动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关注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体育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全面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
2.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组织教学能力
体育教师不仅肩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的任务,更要通过体育教学与活动,增强学生体能,提升学生体质,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教育教学理论扎实,体育专业素质突出,教学有所创新。在学校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组织能力,协助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3、具备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优秀的体育教师在能在教学的同时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对教育教学现象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辨别能力等。
二、优秀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思想
体育教学思想是对体育教学价值、内容和方法的认知。优秀的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要不断学习与进修,提高知识层次,完善知识结构;具备持久的自学意识;能够对知识采取主动探索发现的学习;积极想前辈和优秀的同事学习。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教育意识;对所从事职业的社会责任感;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责任感;自身职业道德和修养。能对各时期的体育教学思想进行分析、比较和概括;对新理论和新思想的认识理解较快;对体育教学思想的理解。摆脱实际教学工作中重智轻体,重经验轻理性等传统观念。善于独立地获得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对新思想具有灵敏的感觉和敏锐的洞察力。积极参加各种学术研讨活动;积极专研业务。新的体育教学思想确立后,能否及时准确地推广;各时期出现的体育教学思想的实际指导意义的吸收与消化。
三、校本教研提升体育教师能力
校本教研要注意内容、方法的选择和合理运用。校本教研要以本校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设置符合本校特点的教研内容和教研方式。要发挥各种有利因素,最大限度的提升体育教师“我要教研,我要提升”的迫切愿望。
校本教研要从教研计划上提升体育教师的内驱力,从教研形式上增加教师行动力,从教研活动内容吸引体育教师的专注力,真正做到强大内驱力,突破瓶颈期,跨越领域性的校本教研。这样的校本教研活动,才能让体育教师真正有进步,有发展。
四、学校助力体育教师发展
学校要发挥体育组的作用,激发体育组的合作效应,甚至学校内每一学科的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不同群体中每一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变“单兵作战”为“协同作战”;变“单课活动”为“综合活动”;变“单一空间”为“立体空间”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使体育教师个体专业素养增值,产生1+1大于2的协同效应。所以协同教研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理想;既是一种机制又是一种思维,更是对教育实践的一种规范和引导。
1.协同教研网状结构
“五际协同”,即人际协同,网际协同,科际协同,课际协同,校际协同(联盟),发挥师带徒形式的协同研教活动,利用网络程序进行研教活动,跨课程的协同研教活动,同课异构的模式课堂研讨活动以及学校与学校之间联盟式的研教活动。实现处处可以学,时时可以学的教研形式,帮助体育教师把时间碎片捡起来充分利用到自我全方面的提升中去。
“四项机制”,即协同教研的动力机制、目标机制、评价机制、保障机制。
在体育校本教研活动时同行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勉励,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师徒结对,为青年教师指引方向,加速青年教师发展。智囊团体,团结协作,发挥集体的思维力量,成就更多的研教成果。专家学者从旁指点,拨正教研方向,保证教研指向性。同行教师,师徒结对,智囊团体,专家学者,四个团体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在体育校本教研过程中要注意创造良好的研讨氛围,使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教研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激励。明确每次教研活动的方向和目的,设置目标清晰,明确。确定每一步骤、任务,落实要求等,有计划、有步骤地真正落实教育教研活动。及时鼓励和评价教师获得的成就,适当给予奖励。即氛围影响、目标导向、任务驱动、成就激励。积分等级制,提升体育教师教研内驱力,化“被动”为“主动”。校长、教导处直接管辖,保障体育教师教研活动开展条件。
“七大策略”,自我完善自助式策略,精雕细作保健餐式策略,学习交流营养餐式策略,系列活动套餐式策略,特色活动会餐式策略,需求活动点餐式策略,常规活动家常餐式策略。保证体育教师的教研领域,教师可以本着自我完善为目的进行自助型学习提升,也可以跨领域学习交流的形式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还可以通过学校常规教育活动选择研讨内容。多种多样的形式,方便不同教师选择,更好地为教师个人服务,为教师量身定制。
“四大平台”,在教师主动发展,自我提升的过程中,不断运用平台,保障教师获得最快、最大限度的提升。
搭建团队研训平台,促进卓越成长。开展骨干教师“引领课”(骨干教师上课-说课-现场反思-组内评课-现场互动、交流-总结),让骨干教师的教学技能技术更好的得到发扬,使普通体育教师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体育教师之间“互助课”(小组确定主题-组内分头准备-教师组内汇报-组内合作交流),体育教师之间三两相约,看课评课,共同进步。随机检查“抽签课”(确定抽签时间表及名单-教师随机抽签-单独准备-公开教学-确定优点指出努力方向),提升个人教育教学能力,发展组织教学能力。问题教师“跟踪课”,对发展迟缓的教师给予最大限度的帮助,实行跟踪式指导教学,随班讲授,采用“我做给你看,我教给你的看”的模式,手把手教学指导。
搭建课堂诊断平台,培育教学智慧。教学目标确立的诊断与分析,教学资源处理的诊断与分析,教学过程调控的诊断与分析,教学活动效度的诊断与分析,学习效果评价的诊断与分析等。及时诊断与分析,改进教研不足,摆正教研方向。
搭建才华展示平台,给足成长机会。青年教师“汇报课”,课程改革“研讨课”,集体调研“会诊课”,轮流主持“月沙龙”。全方面发展体育教师,给足展示机会。
搭建对话交流平台,促进协作共赢。师徒双赢结对平台,互补协作备课平台,随机灵动调研平台,听课评课平台。多种形式的开展交流,在活动中交流,在交流互动中进行活动,使教师有内容可说,产生知识碰撞的火花。
在协同教研的校本教研模式下,着力于体育教师的身心素养,专业素养,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与培养,最终达到体育教师对于优质化。
(丽水缙云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沈津辉)
“小篮球”拍出“大教育”
——缙云县第二实验小学创建篮球特色教育纪实
篮球强健体魄,书香润泽童心。小小篮球是缙云县第二实验小学素质教育园地里一朵闪亮的奇葩,是该校持续发展的一个有力支撑点。在篮球精神的感召下,一种校园篮球文化正孕育成形,一所充满篮球气息的校园正日益焕发出勃勃的生机、青春的活力。“篮球”已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六一前夕,记者走进实验二小,切身感受这所百年老校走特色发展之路而形成的快乐成长的氛围。
酝酿 萌生篮球特色之路
缙云县第二实验小学前身为崇正书院,始建于1851年,是一所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百年老校。现有教学班40个,学生2055人,教职工111人。学校占地面积34132平方米,建筑面积8020平方米,运动场地10980平方米。
走进实验二小,顿时被一种浓浓的篮球氛围吸引着,校园环境洁净幽雅,绿草如茵,运动场边围墙绘着篮球运动精彩动作剪影;教学楼、综合楼的楼梯走廊挂着篮球活动之靓丽展牌;体艺楼张贴着世界著名篮球运动员之图片;橱窗板报上有篮球运动之起源与现状……这一切,无不传递着学校对特色教育的美好追求:以球促德、以球会友、以求健体、以球益智。篮球文化服务着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在教学楼墙壁上,挂着一块块牌匾:全国勤工俭学先进集体,全国队刊宣传先进单位,浙江省示范学校,浙江省体育达标先进集体,浙江省教研示范学校,浙江省普及实验教学先进集体,浙江省绿色学校。校长沈津辉告诉我们,在多年的追求优质教育中,实验二小一直坚持“为学生终身持续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着眼学生一生发展,着手素质全面提高,逐步形成了以“崇正”为核心的价值观,“崇真务实,正直正气”的管理文化、“崇教善教,正己正人”的教师文化与“崇学乐学,正德正行”的学生文化。
“为什么要选择篮球作为特色创建呢?”记者问。
“把篮球运动变成篮球资源。”沈校长说,“篮球运动作为国内外体育运动中开展得最普及最受人们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在我们壶镇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镇政府、社会、企业等各界人士都很重视,同时我校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也极高,校男女篮球队多次获得全县第一,积累了一些科学有效的篮球训练经验。另外,我们还投入大量资金,新建了一个室内塑胶篮球场,六个标准的室外球场,添置了篮球架等大量的篮球设备。”      
“身体健康是学生终身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沈校长继续介绍,“在很多室外集会活动时,我们总会看到一些让人心痛的画面:尽管天不是很热,还是有学生站立不久便中暑了,有的甚至昏倒了。这不禁引起了我们的思考:身体是一切之本,一个学生要是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强健的体魄,学习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学生健康是第一位的,健康成长是最基本的!”这是实验二小一直践行的一种理念,也是该校选择创建篮球特色、打造阳光体育的出发点。
沈校长介绍,由于升学率的压力,教学质量的压力,很多老师课内不足课外补,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课业负担,导致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越来越少,活动越来越匮乏,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创建篮球特色,打造阳光体育势在必行。
创建篮球特色,不仅堵上增加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门,更重要的作用是动静搭配学习不累,劳逸结合事半功倍。儿童的天性是玩,玩是权利,没有人可以剥夺他们在玩耍中寻求快乐的权利。如果儿童时代没有感受到那份真的快乐,那么这样的缺憾将伴随人的一生,要让体育运动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活方式,让健康成为他们终生受益的宝贵财富,这就是实验二小篮球特色创建的目标。
2010年9月,学校领导班子经过反复酝酿,提出了以“篮球、书香”项目为依托,通过动静结合,强健学生体魄,润泽学生心灵,打造学校品牌的新思路,并有计划地开展了系列篮球活动,让学生们真正走出了教室,在篮球活动中领略体育的魅力,享受运动的快乐,校园内呈现出了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阳光体育氛围。
构建 营造篮球特色之氛围
“篮球运动是一种文化,它应该植根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沈校长告诉记者,“因此,我们在推行篮球运动的同时,更注重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采访中,实验二小的一些细节让记者深有感触。
为了解决篮球的摆放难和学生的洗手难问题,学校特意花5.2万元定制了可以直接放入篮球的凳子,花1.3万元改建了水池和近百个水龙头,保证了篮球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学校编制了篮球校本课程《我爱篮球》的各年级单册教材、双册教材,准备下学期投入使用。
教学楼前的宣传橱窗里,展出了世界著名篮球运动员的图片和文字,学生可从中了解篮球、认识篮球、感受篮球的魅力。
教室门外的墙上,詹姆斯中队、锦辉中队、湖人中队……每个班打造特色中队,挖掘特色内涵,弘扬特色精神,通过资料展示、演讲、小品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将特色精神生动形象地展现在队员眼前,深入到队员心中。
除此以外,学校还通过组织《我与篮球》为主题的征文比赛,绘画比赛、班刊展评、学说英语口号,学唱篮球主题歌曲多多种形式的活动,使篮球渗透于每一门学科,让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篮球带来的快乐。
大课间和体育活动课是普及训练的主要时段。每天上午的大课间活动,学生跟随音乐,排着整齐有序的队伍来到操场做篮球操,训练篮球基本技能。每天下午,学校统一安排了体育活动,时间为40分钟。除了操式篮球,学校还开发了充满趣味的游戏篮球,紧张激烈的赛事篮球,充满想像力的花式篮球,充分展现学校新风貌、新形象的课间篮球、节日篮球。
举办篮球节是学校开展篮球运动的又一大举措。立足运动项目多样化、趣味化,参与对象全员化,学校组织开展了学生喜闻乐见、简单易行的一分钟原地拍球、运动投篮、抱球接力跑、运球过障碍传球、迎面传球、班级三对三对抗赛及亲子你投我接、亲子迎面绕障碍运球接力等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增进了与父母间的感情,进一步体会到了团结、合作、拼搏、创新的篮球精神,学校篮球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了。
激励   享受篮球特色之精彩
为了深入开展篮球特色项目的创建工作,提升篮球特色项目的文化内涵,以篮球精神贯穿、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为他们终身持续发展奠定身体之基,素质之基,思想之基,能力之基,实验二小进行了《开展篮球特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行动研究》课题研究。
在不断提高篮球运动水平的同时,学校注重提炼篮球精神,根据篮球的局部特性提炼出了这样一些内容:
“篮球是圆的” ——要团结起来。
“篮球是需要传递的” ——要相互协作。
“篮球比赛是在争抢中进行的”——要有竞争意识,拼搏精神。
“篮球最终是要投进球框的”——要有明确的目标。
“篮球是讲规则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另外,总结校篮球队屡屡获胜经验,就是靠的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以及相互支持、团结奋进的合作精神,学校把“团结合作、拼搏争先”作为篮球精神,贯穿全校教育教学过程。经过近两年的实践与探索,学校篮球文化已初步形成。“以球健体,以球益智,以球会友,以球促德”目标已初见成效。
经过篮球活动的开展,学校“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得到了巩固,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为主要目的观念得以强化;学生对体育兴趣更浓,锻炼内容和方法更多了,既增强了体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与人际交往能力。三(6)班学生麻智升在作文中说:“篮球打了几个月,我发现自己长壮了,饭量也大了许多,在学习上更爱动脑筋了……所以我更喜欢打篮球这项运动了!”
篮球特色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而且提升了学校各项竞赛的成绩。本学年,该校相继获得了浙江省第三届中小学生乒乓球联赛丽水赛区赛农村小学女子组团体第一名,男子组团体第二名;丽水市教学质量效益奖;县小学生六年级语文阅读竞赛一等奖;县五年级英语模仿秀一等奖;县五年级数学竞赛一等奖;县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一等奖,县中小学生阳光大课间活动评比一等奖;县中小学生阳光眼保健操比赛一等奖;学校特色项目评比县一等奖;在刚刚结束的缙云县小学生篮球赛中,该校男子、女子篮球队再创佳绩,双双夺冠……
如今,篮球运动已不仅仅深深地扎根于该校校园,成为全体师生心目中的第一运动,而且已经在社会及家长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很多企业要积极赞助该校篮球队,其他学校的家长慕名把子女送到该校就读,高一级体校要到该校来招篮球特长生……
经过三年的努力,学校已被定为缙云县青少年篮球训练基地,浙江省青少年体育训练俱乐部,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
付出不定有收获,坚持才会出奇迹。沈津辉校长说:“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二小人必将携手同心,坚持把篮球特色的创建工作抓得更细,做得做实,将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更加深入。”
宁波市鄞州区邱隘实验小学校长  
“足时足质”视野下的阳光体育活动建设
近年来,因为青少年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这个不争事实,全社会对学校教育,尤其是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极度关注,从党中央到国务院,再到教育部,已经数次下发了要求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相关文件,在这样的背景下,关于校园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这个话题也愈来愈热,领导、专家、学者、学校管理者、一线体育教师,甚至是学生家长等各个层面的热心人士纷纷就如何保证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各抒己见,高谈阔论。一时间,各种媒体和刊物上,关于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新闻和观点层出不穷。大家似乎都觉得只要保证了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那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提高就有了根本的保证,就一定能够在短时间里让孩子们的体质得到明显的改善。
但我认为这个观点还是有偏颇的,不错,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保证确实能有效促进孩子们身体素质的提升,但我认为仅仅保证一小时的活动时间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除了“足时”,更要“足质”,我们更要在保证活动时间的基础上,确保活动的质量,从而让孩子们能真正从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中受益。而要保证既“足时”更“足质”的关键之关键那就是把学校体育工作的每一个内容都做扎实和踏实,真正做到务实和落实。
我们宁波市鄞州区邱隘实验小学创办于2001年8月,是一所地处农村的公办小学。建校以来,学校始终本着“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在孩子培养中提出了“新六艺”理念。所谓的“新六艺”为:礼、技、射、书、悦、展。礼,知书达理;技,特色技能;射,强身健体;书,博学好问;悦,快乐玩耍;展,展现自我。在这个培养体系中,“射”,即强身健体被列为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围绕这个“射”,我校做足了文章,立足“实”字当先,用心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每一个内容,使学校体育活动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我们主要采用了“五实”策略强行推进,努力建构好了校园阳光体育活动体系。
一、基础工作做实
我们认为要做到阳光体育活动的“足时足质”,体育课等各项基础工作的真正做实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们重点做好了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学校严格按照上级规定开设了体育课,一、二年级每周4节,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在专职体育教师欠缺的前提下,对兼职的体育教师也提出上课的要求,杜绝放羊式体育课的出现。
2.大课间操活动。每天上午安排了三十分钟的大课间操活动,除了统一做广播操外,还特意设计了符合学校武术特色氛围的武术自编操。自主活动部分则安排了跳绳、迎面接力跑、单双脚接力跳等学生喜爱的活动内容。
3.午间体育活动。每周一、三、五安排了午间体育活动时间,每个班级由指定教师带领进行30分钟的体育活动。为了抓好午间体育活动,我们充分挖掘了校内的体育资源,结合学校的特点和体育传统,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学生特点的活动方式和内容,制定了详细的活动细则。午间体育活动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形成了“学校有方案、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校园群体活动格局。
4.体育活动课。学校每周安排了2节活动课(每个班级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列入学校课表,并设有具体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加有质量的体育活动。
二、特长技能夯实
为了保证学生通过六年小学学习能真正掌握几项体育技能,我们特意从每个班级中每周抽出一节体育课,安排外聘教师上专项技能课,踏实做好特长技能课,把好事做实,把好事做好,把学生的特长技能夯实。
根据学校现有体育工作的特点,我们的特长技能课按低中高段安排三个内容:一二年级是羽毛球,三四年级是武术,五六年级是篮球。专项技能课的开设既激发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更让学生掌握了三项体育技能。
三、社团体育务实
我们学校的社团活动共开设了20个项目,在这些社团活动中,我们的体育类项目成为了主角,共有10个项目,占了整个社团活动的半壁江山:羽毛球、武术、篮球、乒乓球、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体育舞蹈、跆拳道、轮滑等,这些活动项目都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项目,每个项目的报名人数一般都要超出可容纳的定额数。
四、评价方法落实
为了让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能真正建设好,除了做好上述三项工作外,适合的评价机制落实也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学校把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活动的情况纳入了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将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专业教师)组织开展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学校通过教导处,组织展开每学期一次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并将测试内容融入到日常活动过程中。结合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进行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同时在每年一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上报时,将每个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作为附加分纳入其中。
与此同时,政教处根据一周两次开展的活动课及大课间活动的内容,每月组织开展一次阳光活动系列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一次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对班级、教师的业绩考评指标。
另外,我们还对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的尖子生,在期末各类先进积极分子的评比中享有优先权。学校对积极策划、组织、参与的主要负责人视工作量和工作性质的不同,给予业绩突出者享受课时量或其他奖励,并与奖励性绩效考核相应内容挂钩。在活动过程中消极,甚至不参与学校工作的安排的教师,相应的绩效考核不得分同时,取消一切年度先进的评比资格。
五、保障机制扎实
有了基础活动,有了评价机制,还有一个层面是无法忘却的,那就是保障机制。为了保障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正常运作,学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保障工作机制,既有领导小组,又有每个责任部门和负责人的工作要求和职责,这些保障机制的扎实推行,真正确保了学生体育活动“足时足质”的落实。
其中教导处负责学校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方案计划制定,时间场地及内容的安排,配置活动师资,组织活动开展。政教处负责学校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统筹协调、督促检查、考核评估工作。总务处负责学校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器材设施的添置和活动场地的维护、修缮、管理的保障工作。班主任是班级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直接责任人,负责本班活动的组织、实施、管理、安全等工作。体育教师是学校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直接指导责任人,负责按照学校的活动规划,协调班主任组织实施,进行体育活动的项目指导。
在分管校长的有力协调和督查下,这套保障工作机制已经运行得非常高效和高质。比如以往难以推行的午间活动得到了很扎实的保证,一改以往学生滞留在教室内被补课的陋习。
“五实”策略强势推进后,我校的阳光体育活动建设得到了很好的落实,真正落到了实处,孩子们的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得到了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质量得到了提升,“足时足质”的阳光体育活动理念得到了高效践行。
当然,不管我们的工作做得如何扎实、踏实和务实,不管我这个体育教师出身的校长如何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在推行“足时足质”阳光体育活动建设过程中,我们还是遇到了一些依靠学校自身难以客服的困难。在这些困难中,最难以解决但又最重要的便是体育教师的结构性缺失问题。不是我这个校长不想进体育教师,而是结构性缺编让我有心做,但无力做到。以我们邱隘实验小学为例,全校有1065名学生,按照21:1的生师比可以有50.7个教师编制,加上1个计算机教师编制,加上省示范小学每班0.2个计4.8个,合起来是56.5,正好与学校现有教师57名一致。学校一共24个班级,一、二年级8个班应安排32节课,三至六年级16个班应安排48节课,合起来是80节课,按照每个体育教师每周上16节课计算,需要5个体育教师,而目前学校配的是2.5个体育教师(其中担任总务主任的体育老师上8节课),体育教师缺编一半。而体育教师缺编的问题不解决,无论体育课还是体育活动都受到影响,严重制约了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所以,我恳请各位领导能高度关注体育教师的结构性缺编问题,在难以全面扭转现有编制体系的情况下,能否考虑将农村和城市的教师编制统一起来,目前城市生师比是19:1,农村中心小学是21:1,农村其它小学是23:1。城市农村编制一致化后能让我们农村的体育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得到很好的缓解。
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汪洋老师:阳光体育,健康成长
2021.4.7体育课堂大比拼
小学体育教师工作计划
2018东宝中学素质教育实施总结
初中初二八年级上学期上册体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2011学年第一学期体育教研组工作计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