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针秘传 子午流注 十二经脉起止歌 二十四总穴歌

金针秘传 中医宝典

子午流注歌诀
 
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戌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十二经脉: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阳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所有的阳经都起或止于头,所有的阴经都起或止于胸部。手太阴肺经起头,足厥阴肝经收尾。头为诸阳之汇,肢为诸阳之末。一阳分三阳:太阳、阳明、少阳。一阴分三阴:太阴、少阴、厥阴。多晒太阳少吃药,打通阳经保健康。自身产生的阳气,是自身最好的资源。

 

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
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阴,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时相互为用。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 
 
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
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统。将气血周流全身,起到濡养的作用。

名醫風範:

 

        針灸講義:二十四總穴歌                     /吳子平             

  

        針灸用穴,所謂「用針如用兵,在精不在多」,盡可能使用少數穴位,發揮最大的療效,是針灸醫療的最高境界。

         上下古今,針灸前賢累積經驗,心血的結晶,綜合而有「四總穴歌」之類的創作。筆者不揣冒昧,也有心血結晶的「廿四總穴歌」的創作,提供參考。

一、「總穴歌」的意義

二、傳統的四總穴、八總穴

三、「二十四總穴歌」的構想

四、二十四總穴歌的臨床意義

五、   

1.四總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

2.八總穴:(四總穴外)    胸腹內關取,脅肋用支溝;痠痛取阿是,筋傷陽陵搜。

3.二十四總穴歌:(含八總穴)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風池,面口合谷收。

胸腹內關謀,脅肋用支溝;痠痛取阿是,筋傷陽陵搜。

虛寒補中脘,婦科三陰交;急救刺人中,脫症百會灸。

退燒宜少商,降壓用大椎;中風十宣穴,救心刺中衝

落枕針後谿,踝傷瀉丘墟;腹瀉灸天樞,解表尋曲池

臂舉不自如,靈骨太白;感冒兼重咳,風門肺俞

廿四總穴歌,臨床如有神;時時勤練針,發心濟世人!    

 

4.傳統: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孫真人十三鬼穴、回陽九針穴。 

「二十四總穴歌」是筆者的臨床經驗心得,極為寶貴,是初級針灸學者基本的、必備的用穴,公諸於世,分享同好。

不過,要特別聲明的是,「廿四總穴歌」的內容中,並不全然是筆者的發明,它是結合了古典的「四總穴歌」、「八總穴歌」,略加修正後,再加上真正屬於筆者「專利」的其他十六則經驗用穴,編成諧韻的五言歌訣,提供學者參考。修正的是「四總穴」中的「頭項尋列缺」,將之修改為「頭項尋風池」。主要理由,是因為「列缺穴」位於手腕關節上方部位,取穴不易。以及針刺時容易刺痛,常會導致患者反感,療效又是遠部取穴,因而將「列缺」更改為「風池穴」,療效穩定而快速。

 

歷代醫者的經驗用穴,如馬丹陽的「天星十二穴」、孫真人的「十三鬼穴歌」、《針灸聚英》中的「回陽九針歌」。針灸用穴,所謂「用針如用兵,在精不在多」,盡可能使用少數精簡穴位,發揮最大功能,這是針灸的最高境界,也是針灸醫者所應努力的方向!但願人人都能「時時勤練針,發心濟世人」,共同營造針灸藝術更上一層樓的美好人間!

 

十二经脉起止歌



经始太阴,而厥阴最后,穴先中府,而终则期门。原夫肺脉,胸中始生,出腋下而行于少商,络食指而接乎阳明。大肠起自商阳,终迎香于鼻外。胃历承泣而降,寻厉兑于足经。脾自足之隐白,趋大包于腋下。心由极泉而出,注小指之少冲。小肠兮起端于少泽,维肩后上络乎听宫。膀胱穴自睛明,出至阴于足外。肾以涌泉发脉,通俞府于前胸。心包起乳后之天池,络中冲于手中指。三焦始名指之外侧,从关冲而丝竹空。胆从童子穴,连窍阴于足之四指。肝因大敦而上,至期门而复于太阴肺经。

经络次序

十二经络始于手太阴,其支者,从腕后出次指端而交于手阳明。手阳明之支者,从缺盆上挟口鼻而交于足阳明。足阳明之支者,从跗上出大指端而交于足太阴。足太阴之支者,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而交于手少阴。手少阴无支者,直至本经少冲穴而交于手太阳。手太阳之支者,别颊,上至目内 而交于足太阳。足太阳之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合 中,下至小指外侧端而交于足少阴。足少阴之支者,从肺出注胸中而交于手厥阴。手厥阴之支者,从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而交于手少阳。手少阳之支者,从耳后出至目锐 而交于足少阳。足少阳之支者,从跗上入大指爪甲,出三毛而交于足厥阴。足厥阴之支者,从肝别贯膈上注肺,入喉咙之后,上额循巅行督脉。络阴器,过毛中,行任脉。入缺盆,下注肺中,而复交于手太阴也。

十四经脉起止穴歌(+任督脉)

肺起中府少商止,大肠商阳迎香终; 
胃起承泣历兑止,脾起隐白大包终;
心起极泉少冲止,小肠少泽听宫终;
膀胱睛明至阴止,肾起涌泉俞府终;
心包天池中冲止,三焦关冲丝竹空;
胆瞳子廖窍阴止,肝起大墩期门终;
任起会阴承浆止,督起长强龈交终。

  十四经脉起止穴定位

(1)中府:第1肋间,任脉6寸; (2)少商:拇指内甲角旁0.1寸;
(3)商阳:食指内甲角旁0.1寸; (4)迎香:鼻翼旁0.5寸;
(5)承泣:目下0.7寸,眶下缘; (6)历兑:次趾外甲角旁0.1寸;
(7)隐白:大趾内甲角旁0.1寸; (8)大包:腋中线第6肋间;
(9)极泉:腋窝正中央; (10)少冲:小指内甲角旁0.1寸;
(11)少泽:小指外甲角旁0.1寸; (12)听宫:耳屏前凹陷中;
(13)睛明:内眼角旁0.1寸; (14)至阴:小趾外甲角旁0.1寸;
(15)涌泉:足心前中三分之一交界处;(16)俞府:锁骨下任脉旁2寸;
(17)天池:第4肋间乳头外1寸; (18)中冲:中指尖中央;
(19)关冲:无名指外甲角旁0.1寸; (20)丝竹空:眉梢凹陷中;
(21)瞳子廖:外眼角旁0.5寸; (22)窍阴:第四趾外甲角旁0.1寸;
(23)大墩:大趾外甲角旁0.1寸; (24)期门:乳下第6肋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二经脉流注的特点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顺口溜
十二经络走向及脏腑表里关系 云海
经络是怎样分类命名的?十二经脉的分布和循行
十二经脉起止歌:肺起中府止少商,大肠商阳...
十四经脉长短尺寸、脏腑十二经穴起止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