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虚劳
虚劳,是由外感.内伤诸多原因引起的五脏亏损、气血阴阳不足的证候的泛称。可见于各种慢性疾病的中晚期。
  虚、劳、损之名都先见于《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给“虚”下了一个很明确的定义:“精气夺则虚”,并以气虚、脉虚、尺虚为“重虚”,脉纽、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为“五虚”。对于“劳”,虽没有正面作释,但有。五劳所伤”之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此外,《内经》还有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饮食劳倦伤脾等论述.据汉。许慎《说文解字》:“劳,剧也”,又说。用力者劳”。这与《素问.经脉别论》所说的。生病起子过用”和《举痛论》所说的。劳则气耗。的精神是一致的。后世著作据此而加以发挥。
  如《外台》引《删繁论》云:。夫五脏劳者,其源从脏腑起也。鼓生死之浮沉,动百病之虚实,厥阴阳,逆腠理,皆因劳瘠而生,故曰五脏劳也。”戴元礼《证治要诀》谓;.五劳者,五脏之劳也,皆因不量才力,勉强运为.忧思过度,嗜欲无节,或病失调将,积久成劳。。也就是说,诸凡精神隋志,视听言动,饮食、房事的失控或无节,皆可致劳,劳则必然导致五脏气血阴阳的虚损。
  《内经》还提出了“虚”、“劳”、“损”的治疗大法、。虚贝.补之”,。劳则温之。,。损者益之”。他如“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等有关虚劳治法的论述,也极其精辟+稍晚于《内经》成书的《难经》,对虚劳的认识和治疗大法,作出了重要发展。该书把种种不足之证,分属于五脏,这说是“五损”之说。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皮毛、肉、血脉、筋、骨谓之:五体”,。五损”就是指上述形体的损伤,反映了五脏精气的亏损。对其治疗,《难经》主张.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者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很显然地把辨证与治疗都更具体化了.正因为如此,所以清代吴澄《不居集》称秦越人为。治虚损之祖”,。其发明五脏治法,优入圣域,虽无方可考,而调治之法已耀然矣。”除此之外,《难经》提出的。虚则补其母。(如肺虚者补土以生金,肝虚者补水以生木)和。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这两个对后世影响很大的治别以及“命门”的新概念。也都是重大的贡献。 .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的虚劳篇,将虚劳合称,作为一个病名提出来,仆景笔下的虚劳病,是以一系列脾肾阳虚证候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虚弱性疾病。其脉象是。大”或。极虚”,其症状有。面色薄”、。卒喘悸”、。阴寒”(阴头寒)。情自出”、。酸削不能行”、。无子。、“精气清冷”、。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梦失精”、“腹中痛”、。衄”、。争足烦热”、。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不得眠”等等。其治则分别主以建中汤、肾气丸。吴澄赞誉二方“可为万世法”,但同时又指出:“阶其不及阴虚脉数之人。”不知仲景之虚劳,是一个有特定范围的。病”,而不是象《内经》《经难》那样,是泛指五脏气血阴阳虚衰的。证”。仲景之后论虚劳者.多宗《内经》、《难经》以虚劳为。证。,泛指各种疾病引起的诸虚劳损,治法则效法仲景而加以扩充、丰富。自从仲景的《金匮要略》出现之后,才有了直接用于虚劳临床的治法方药。后来的许多治虚劳的处方,差不多都是在建中,肾气二方的基础上发挥起来的。如《千金》的无比薯蓣丸、《济生方》的济生肾气丸、《小儿药证直诀》的六味地黄丸、《宣明论方》的地黄饮子,张介宾的左归,右归等等,皆为肾气丸的加减方。归芪建中汤,内补当归建中汤、乐令建中汤、十四味建中汤等等, 皆为建中汤的扩充、就是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也受建中立法的影响,如《金匮要略注论》指出:小建中汤。为后世补中益气汤之祖。虽无升柴。而升清降浊之理,具于此方矣。。此外,由于仲景虚劳从脾肾论治.宋,明医家遂有补脾,补肾,先天、后天之论,从理论上作出了深化:由于仲景用药侧重甘温扶阳, 才有从宋元到明清持续八百多年的养阴,温补两大学:派之争.
  隋唐时期,《诸病源候论》,<<千金方》等著作,祖述内难,在五脏虚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虚劳的范围.《病源》所载。虚劳诸候”,就多至七十五个条目,差不多把许多慢性病的后期阶段都划属于虚劳,如:
  虚劳咳嗽候
  虚劳而咳嗽者,脏腑气衰,邪伤于肺故也。久不已,令人胸背微痛,或惊悸烦满,或喘息上气,或咳逆唾血……。
  虚劳浮肿候
  肾主水,脾主土.若脾虚则不能克制于水,肾虚则水气流溢,散于皮肤,故令身体浮肿,……。
  虚劳阳萎候
  肾开窍于阴,若劳伤于肾,肾虚不能荣于阴器,故萎弱也. .
  《诸病源候论》还把虚劳分作五劳(志劳。思劳,心劳、忧劳,疲劳),六极(气极、血极、筋极,骨极,肌极,精极)、七伤(阴寒,阴痿,里急,精连连,精少.精清,阴下湿. 小便苦数。临事不卒).其后,《千金》《外台》均以此为宗,而附以大量方药,为五脏虚劳损极的治疗,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千金方》的作者孙思邈,生当盛唐治平之际,他以毕生精力,博采兼搜,大大丰富了中医药学宝库的内容。他搜集和创制的虚劳处方。用药的路子较之仲景更宽,特别是大量血肉有情之品的运用,堪为其重要特色。诸如羊肉、羊骨、虎骨、动物内脏(鸡肝.羊肝、羊肾、猪肾;、鹿茸,鹿角胶、蚕蛾、白马茎、牛乳、酥酪、牛髓等等,在其补虚劳方中,皆屡见不鲜,如《千金要方.肾脏方》中,用羊肾、鹿茸者,即达27方之多.两部《千金方》中均有食治专卷。记载谷、肉、果、莱之有益于病者近二百种.明代韩愗《医通》治虚劳,亦多用牛、犬、鹿等动物药。至清代叶天士,除宗《千金》用羊肾、猪羊牛髓、鹿茸等外,更广泛地应用了紫河车、猪脊髓、人乳,海参,淡菜、阿胶、龟胶、鹿角胶、鱼鳔胶、坎炁黄鳝等动物药,皆受《千金》之教也。《千金》治虚劳还结合用灸法,如《千金要方卷十九。肾脏方》载。。五脏虚劳,小腹弦急胀热,灸肾输五十壮.……若虚冷可至百壮”,。虚劳尿精灸第七椎。十椎各三十壮.又灸十九椎两旁各二十壮。,。梦泄精,灸三阴交七壮。”此外,在理论上.《千金》也有一些新观点,如。五脏不足调于胃尸,。劳则补其子。等(据王焘《外台秘要》,。劳则补其子。论出谢士泰《删繁方)),可惜由于其书所重在方,均未能对这些理论问题.有更多的发挥。
  在宋代,医界已有善用寒药或热药的两派了.朱肱《活人书.自序》中曾提到:其时,好用凉药的医生,见附子、硫黄便加以攻讦;好用热药的医生.则畏硝、黄而不敢用。他认为这是医生的。偏见所趋然也。”但他又说:如果病家略晓一点医药知识,知道患的是热证,就请善用凉药的医生;知道患的是寒证,就请善用热药的医生,结果。往往收效。,于是可见其偏者正其所长者。又有蜀医石藏用好用热药,杭医陈承善用凉药,二位又皆当时名医,时谚遂谓。藏用担头三堆火,陈承箧里一盘冰。”虽不见他们的著作,也不知他们所治的是外感抑或内伤,但不同学术派别的存在于北宋,却由此可以得到证明。宋代方书很多,影响最大的要数《局方》。《局方》在大观年间仅297方,后来屡经增补,到于南宋绍兴时已至788方,且经名医精选,官方推广,所以。盛行于时。。其治脾胃诸方,多用香燥;治虚证,偏用温补。诸如人参、桂、附、鹿茸、熟地、苁蓉之类,几乎是家常便饭。金元医家所用的温补方,如河间之“双芝”、“内固”,东垣之“天真”、“还少”,明代张介宾的。右归”, 皆似《局方》用药,如右归丸一方,药凡十味,其中七味(熟地、鹿角胶、菟丝、杜仲、肉桂、附子、山萸肉)竞与《局方》菟丝子丸相同(《局方》用鹿茸)。由此可见《局方》在温补上对后世之影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从宋代开始,产生了补脾补肾何者重要的不同学术见解。宋人许叔微《本事方》说:“有人全不进食,服补脾药皆不验,予授以此方(按:指二神丸),服之欣然能食。此病不可全作脾虚,盖因肾气怯弱,真元衰劣, 自是不能消化饮食,譬如鼎釜之中,置诸.米谷,下无火力,终日米不熟。其何能化?”但许氏未明言。补脾不如补肾”。后来张介宾、李时珍大约就根据上面这段话,把“补脾不如补肾”安到许氏头上。据吕元膺《医宗摘要》,此语实见于宋人严用和《济生方》,该书。卷一。补真丸”条云;。古人云,‘补肾不如补脾。,余谓。补脾不如补肾。.肾气若壮,丹田火经上蒸脾土,脾土温和,中焦自治。。至于。补肾不如补脾。,严氏说是“古人云”,是哪位古人呢7有人说出《千金方》,而《千金方》无此语,实则见于张锐《鸡峰普济方》引孙兆语(张、孙皆北宋时人),可能是论者误将孙兆作为孙思邈了。总之“补脾不如补肾”,“补肾不如补脾。,均出于宋人之口无疑。此说各有一定道理,且都由事实做依据,于是,到了明代医家,便来了一番折衷,“先天之本”、“后天之本”之说也就,此而产生了。
  此外,宋人还认识到:人有阳脏人、阴脏人之异,阴脏人虚劳用黄芪建中汤甚效,阳脏人则。不可用暖药,虽建中汤不甚热,然有肉桂.用之稍多,亦反为害”。故虚劳用药,须。量其所秉,审其冷热,而非是可一概用建中汤治虚劳也。”(宋.张呆《医说》).张锐《鸡峰普济方》批评“今人才见虚弱疾证,悉用燥热之药,如伏火、金石、附子、姜、桂之类,致五脏焦枯,血气干涸,而致危困,皆因此也”。并认为虚弱。非滋润粘腻之物不能实也。”前者论述了体质上的差异,所谓。阳脏人”即阳盛阴虚之体无疑,建中甘温,当然不可概投;后者所说的。滋润粘腻之物”,显然指的是养阴填精之品。这些观点,对于后来的养阴学派,当有启迪。
  虚劳是阴阳气血虚损的证候的总称,临床极其常见。所以也是金元医家议论的题目。河问《宣明论方》.《保命集》,一以《难经》为宗,认为。上下转变,不过脾胃,五脏条分,各有主治.”从其所用双芝丸(熟地、。石斛、五味子、黄芪、肉苁蓉、牛膝、杜仲;菟丝子、鹿角霜、沉香、麝香,人参、茯苓、复盆子、木瓜、天麻、秦艽,苡仁)、内固丸(肉苁蓉、茴香、破故纸,葫芦巴。巴戟、黑附子、胡桃仁、川附子)看,他也擅用温补,他的地黄饮子,浊药轻投,更是颇有心思的名方。所以吴澄《不居集》说他“深明《堆经》之理,洞悉《金匮》之微。,“世言其偏者,皆非深知河间也.”张子和在补法上是有偏见的。尝谓:“养生当用食补,治病须用药攻。”盖其意在于纠正滥用补药的时弊,故其辞不免偏激。其实食补代替不了药补,病有虚实,也不是可以一概可以用攻的。但从《儒门事亲》看,他曾把补法分作平补、峻补、温补、寒补、筋力之补、房室之补六类,并列举出一些药物来加以说明,虽未闻其详,但亦可证子和并非全不知补法者。正如他自己所说:“余岂不知补法,但未遇可补主人耳。。
  东垣继承了其师张洁古“以养胃气为家法。的学术思想,《脾胃论》等书,独详于脾胃内伤,其说略谓:内伤之病.多起子元气不足,而气之不足,又缘于饮食劳倦,脾胃受伤。他说:。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又说:“夫元气、谷气、营气、生发诸阳之气,此数者,皆饮食入胃上行, 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故脾胃虚则元气衰,百病之所由生。他在畅明脾胃虚病理的同时,还提出了。阴火”之说,谓。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虚则阴火乘其土位。脾胃不虚贝.阴火自然敛降。这实际上是对气虚发热的病机的一种推测。盖阴虚则热,气虚则寒,气虚何以发热7东垣就用“阴火。来作释。不过他的。阴火”说概念比较混乱罢了。临床时,东垣治脾胃内伤,主张补土升阳,戒用峻利药、苦寒药;气虚阴火,治疗大法相同。俾脾胃复健而阴火自消.当然,如果阴火太甚者,甘温升阳之外,也酌用甘寒、苦寒,朴中益气汤可谓其生平得意之方。洁古、东垣之法,向来被称为。医中王道”.至于肾虚患者,东垣也用补肾,其说亦以《难经净为宗,用药亦以温润填精为法,具见于《医学发明分一书中.不过补土升阳之法影响太大,故对他一般皆以。补土派”目之。
  朱丹溪为罗太无高足,而罗氏则得宋金时北方三家之薪传者.丹溪所倡者,为。阴不足阳有余论”,实开后世养阴派之先河,其说略谓;
  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血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他从《内经》经文“年至四十,阴气自半,而起居衰矣。,。阳道实,阴道虚”。五行之中,唯火有二”,从自然现象中,属阳的日无盈亏而属阴之月有圆缺以及从社会现象中婚嫁的年龄等几个方面的材料得出了“夫以阴气之成。

  止供得三十年之视听言动,已先亏矣”的结论。他认为:本来就“阴常不足”,如果不知摄生,。人之情欲无涯,此难成易亏之阴气,若之何而可以供给也?”“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相火易起,五脏厥阳之火相煽,则妄动矣,火起于妄,变化莫测,无时不有,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至于相火是什么7他指出,“相”是对“君”而言,“以名而言,形气相生,配于五行,故谓之君,以位而言,生于虚无,守位禀命,因其动而可见,故谓之相。。但相火有常变,常则。五火之动皆中节,相火唯有裨补造化,以为生生不息之.机,变则妄动,戕害真阴”。因此,他提出节饮食,戒色欲,以防相火妄动,是保精最重要的环节.而其治疗,则泻相火为多,养阴次之.如其以一味黄柏名大补丸,盖相火妄动,煎熬真阴,不去其火,则阴必难保,泻火即是养阴也。当然,更多的是滋阴降火同用,如《丹溪心法.火门》云:“阴虚火动难治,火郁当发,看在何经,轻者当降,重者则从其性而升之,实火可泻,……虚火可补,有补阴火即自降,如黄柏、生地黄之类;阴虚证本难治,用四物汤加黄柏降火补阴:龟版补阴,乃阴中之至阴也。”其大补阴丸,即以熟地,猪脊髓、龟版养阴精,知母、黄柏泻相火、滋阴降火之法,至丹溪而得到确定;从理论到临床, 自成系统,故后世有以“滋阴派”称之者。
  薛立斋是明季温补派的宗师. 他私淑钱乙、洁古、东垣之说,治疗内伤杂证,强调以脾胃为本,不效则改用或兼用补肾。《四库全书提要》说他“治病务求本源,用八味丸、六味丸直补真阴真阳, 以资化源,实自己(己,立斋名)发之。”他自己也说他治内科杂病所用的方法是*医中王道。。沈启元《疠疡机要.序》对于薛氏的。王道”有很好的说明:“其治病不问大小,必以治本为第一要义.无急效,无近期,纾徐从容,不劳而病自愈.”薛著《内科摘要》共202案,其中十之九是“亏损”之病:元气亏损25案,饮食劳倦13案,脾胃亏损4案,脾肾亏损29案,命门火衰8案,肾虚火动7案,脾肺亏损39案,肝肾亏损4案,肝脾肾亏损14案,共199案。其用方也十九不离补中益气,六味、八味、八珍、人参养营、当归补血,归脾,理中、四君、六君.他痛诋知母黄柏损胃气,泄真阳”。他的用方,往往注意到郁,痰、瘀和外邪,灵活加减,“多在一二味间见其神奇变化之巧。”薛氏之学于后来影响颇大.明之周慎斋、赵献可、张介宾,黄承吴,清之李士材、陈士铎、高鼓峰、吕留良等,在学术上皆与之有关。后世非难温补学派者。亦往往集矢于薛氏。
  张介宾为薛氏之后温补派之健将.其攻击刘河间、朱丹溪,可谓不遗余力.《类经图翼.大宝论》谓:“天之大宝, 只此一丸红日; 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凡阳气不充,则生意不广,故阳唯畏其衰,阴唯畏其盛,非阴自能盛也,阳衰则阴盛矣.凡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非阳能死万物,阳来则生,阳去则死矣。”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也说。。人得天地之气以有生,而有生之气即阳气也,无阳则无生矣。”他还列出形气、寒热,水火之辨,反复说明阳气的重要性。其结论便是,。刘朱之言不息,则轩岐之泽不彰。是诚斯道之大魔,亦生民之厄运也。。景岳此论,把阴寒与阴精的概念混淆了,盖其为驳倒丹溪,就顾不上言辞之激、立论之偏了.他自己也承认:。阴阳之道,本自和乎,一有不平则灾害至矣。而余谓阳非有余,岂非一偏之见乎7盖以丹溪补阴之谬,故不得不为此反言,以救万世之生气。。其实,景岳也是深知阴精的,他的《真阴论》,认为真阴虚即精虚,也包括有形之形肉,精藏于肾,而命门即藏精之所。精藏于此,为阴中之水,气化于此,为阴中之火,水即元精,火即元气。故人体“阴常不足,阳非有余.”《景岳全书.杂证漠》在论及虚损时,也说:“人赖以生者,惟此精气,而病为虚损者。亦唯此精气。凡病有火盛水亏,而见营卫燥、津液枯者,即阴虚之证也,有水盛火亏,而见脏腑寒、脾肾败者,即阳虚也。”在虚损的治疗上,他主张。善补阳者当于阴中求之,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当于阳中求之,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阴虚者用左归丸(熟地、山萸肉、山药、龟版胶、牛膝、鹿角胶、菟丝子、枸杞子)以补元阴;阳虚者用右归丸(熟地、山萸肉、山药、枸杞子、菟丝子、杜仲、当归、鹿角胶、肉桂、附子)以补元气.
  明末复有赵献可者,“与介宾同时,未尝相见,而议论往往有合者”(黄宗羲《质疑录。序》)所作《医贯》.强调先天命门之火乃人生命门之主宰。养生治病,一以贯之,故五脏之主,不是心,而是命门。从先天论,它是生命的根本;以后天说,则为健康的保证.在治疗上赵氏专重先天命门水火,常用六味丸、八味丸;温养脾胃则用补中益气,差不多完全是薛立斋那一套,。执其成法。,就不免。胶柱鼓瑟了.
  薛立斋、张介宾、赵献可,被后世称作。明季温补三大家。”
  此外,受“三大家”影响较大者,有周慎斋,黄承吴、李中梓、高鼓峰、吕留良等。周慎斋,立斋弟子,著《慎斋遗书》。他强调。凡病不起子先天,即起于后天”,这是因为。肾为先天五脏之始,脾肾为后天五脏之成”的缘故。故其辨治,颇重脾肾。他对偏重补阴补阳皆有所批评,明确提出“辨证施治”四字,但又认为“真本又惟在元阳一气”,“扶阳为治病之要诀”,还是不免于偏。
  黄承吴作《折肱漫录》.他对薛氏十分心折,认为薛氏之。滋化源,滋胃气”二语,。真医杂病之龟鉴也。”什么是“滋化源”?前在《四库》评立斋语中已提及,一是指脾”旨为气血之化之源,正如黄氏说:“造化生物,惟此春温之气,阳春一转, 草木甲坼,惟此温和故也.。……甘温之品,煦之言之,可使生机勃发,满腔皆春”,故“治病必须脾肾为本”。而误用。苦寒阴沉之药”,必致“胃气先伤,五脏皆无生气”,“脾胃不伤,即有他证,犹可调治,若脾肾伤,饮食少,本根之既摇,则杂证蜂起而难为力矣”,“每治他病,切须照顾脾胃,不可一意攻伐,忘其根本。”至于。补脾土.不应。者,就须改从补肾命之火以生脾土,即.“求端于其母”。这是。滋化源”的又一含义。黄氏是为发挥薛立斋之学者。但其所论,亦往往偏颇。如说。阳原该有余,阴原该不足,天地间之理, 阳自先乎阴,如月借月光, 阳生阴长,天包平地,昼动夜静,夫唱妻和”,就不那么有说服力了。 .
  明代医学家绮石,则主张折衷于各家,融而通之,他在《理虚元鉴》一书中,提出。执两端(温阳、养阴)以用中,合三部以平调”,拟定了“理虚三法”:一清金保肺,无犯中州之土;二,培土调中,不损至高之气,三、金行清化,不觉水自流长”。并以肺、脾、肾为。治虚三本”:“肺为五脏之天,脾力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啤、治肾,治虚之道毕矣。”颇有见地。
  李中梓《医宗必读》既从薛氏而论脾肾为先后天之本,又剿袭张介宾《大宝论》之意,谓人身水火即气血阴阳,“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实皆陈陈相因之论,无何新意可言。惟其所拟。拯阳理劳汤”(黄芪、人参、 肉桂、当归、白术、甘草、陈皮、五味子、大枣、生姜),拯阴理劳汤(丹皮、当归、麦冬、炙甘草、苡仁、白芍、五味、人参、莲子、桥红、生地、大枣)尚属乎正可法.清代费伯雄《医酵腾义》曾采用之。
  清代高鼓峰、顾松同以及吴师朗、叶天士,王孟英等,对于阴虚皆有杰出的贡献。
  高鼓峰、吕留良亦私淑立斋、景岳之学者,此外,他们都是浙东人,还多受赵献可的影响。高氏著《医家心决》(一名《四明心法》).善用补中益气汤,认为。凡病属中宫虚损,病后失调,无不相宜”,又说。七情内伤,脾胃先病,治宜补土;此方是也”。又善用熟地、人参等温补大剂起重危重病。然其疏肝益肾、滋肾生肝方, 以六味合逍遥,水中达木。论膈证又创。胃阴亡”之论,堪称卓识.吕留良《东庄医案>亦善用温补。谢利恒批评他。五十八案,无一案不用人参地黄者,可谓奇谈。”但观其治验,亦必当用而用,似未可全非。
  高氏通过对猪羊胃的观察悟出:。胃为多气多血之海,人见其不思饮食,便为胃气之虚,而用参、芪、白术以补之;见其食即呕吐,便为胃中之寒,而用姜、桂、茱萸以暖之,殊不知肠胃之为物,最是润泽,试以羊豕之肚观之,必是滑腻稠粘,如液如脂,如膏如津,在人胃亦如之,所谓阴也。怯证之人,其肠胃必枯涸干燥,绝无滑腻稠粘之象,是胃阴亡也.。阴亡,地气绝也……故多死.。高氏还提出过。伤寒书中最紧要关头在存津液三字。,。原汗乃胃中津液也。的高论。
  清初颐松园著《医镜》,对于阴虚虚劳,有较全面的阐发。他认为虚劳皆内伤脏腑所致,其因不外纵欲劳精,劳倦伤脾,过饮伤肺,恚怒伤肝,思虑伤心,先天不足,或郁火内蒸,“大抵酒色成劳者为多耳。。此外,他认为也与误治有关,举凡辛散、苦寒、补中升提、引火归元,用之不当,皆足以动火伤阴,而为虚劳之证。他指出:虎劳一证,世之偏于阴虚者, 比比皆是,其治有三大要法:一日丰卜肾水,二日培脾土,三日慎调摄。用药以甘寒为主.其自制方中,有不少精心配伍之方,如保阴煎(熟地、生地,天冬、麦冬、 怀牛膝、山药、玉竹、鳖甲、龟甲),心悸怔忡加桂圆肉,骨蒸有汗加地骨皮,无汗加丹皮,腰痛加杞子、杜仲,盗汗加杏仁。五味,咳嗽加鲜百合、冬花、桑叶,痰中带血加藕汁、童便,食少加苡仁,肺经无热,脉无力加人参。从其立方看,虽曰补肾水,而用二冬,既以保金,又滋化源,用山药玉竹,则又有甘平补脾之功,盖补肾理脾,则不嫌其滋润也。自谓此方用于阴虚火旺,投之辄效。氏又有回生丸(地黄、菟丝、杞子,牛膝、萸肉、山药、茯苓、白芍、天冬、五味、枣仁、圆肉、莲须、玄参、地骨皮,女贞、龟胶、鳖甲胶、鱼鳔胶,猪脊髓、黄牛肉、紫河车),是在上方之中,又加进血肉有情之品, 自谓。此丸功在六味左归之上。。至脾阴虚者,则以仲淳资生丸为主.尝谓。越人治损,从上而下过于胃则不治,从下而上过于脾则不治,故仲景治虚劳乃用甘药建立中气以生血化精,俾脾胃强则五脏皆盛,况土强则生金,金旺则水充, 故补脾不仅当为虚损一法,即壮水清金,峻补真阴,亦必以培建脾胃加入其中,则其效益佳。但以上治虚劳法,皆在其病已成之后,不如慎调摄于药饵之先,所以顾氏又以预防为调治大法之一而三致意焉。
  乾隆时新安吴澄著《不居集》,其书集古近治虚损之大成,而于理睥阴一法,尤为吴氏所擅长。脾阴虚之证, 如其所述:六脉数而不清,滑而无力,大便闭结,嘈杂中消,多食易饥.吴氏认为:古方理脾健胃多偏补胃中之阳而不及脾中之阴。然虚损之人, 多为阴火所烁,津液不足,筋骨皮毛既失所养,而精亦赢弱,百病丛生矣。所以他拟之方,.用甘平清芬之品,补中宫而不燥津液,“虽日理脾,其实健胃;虽臼补阴,其实补阳,”如此,则。乾资其始,坤作成物,中土安和,天地位育矣.”他的中和理阴汤方(人参、燕窝、山药、扁豆,茯苓、莲肉、老米),理脾阴正方(人参、紫河车、白芍、扁豆、茯苓、莲肉、荷叶、 老米、橘红),都是精心配制的处方,颇能体现其学术思想。此外,对于外感不已而致虚损,也能祖述前人,嘉惠来兹。
  清代名医叶天士创。养胃阴”之说,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二者虽为表里之脏,而体用各殊。脾阳不足, 胃有寒湿者, 固可用东垣法温燥升运,而脾阳不亏,胃有燥火者,再用升阳,就不啻火上加油了.且术甘之守,升柴之升,竟是脾药,须知。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胃为阳明之士,非阴柔不克奏功,盖脾喜燥,胃喜润也”。胃阴虚的原因:就叶案总结起来,约略有四:①或素体阴分不足,或年老液衰,或感受温热、燥热之邪,劫夺胃阴;②木火体质,烦燥易怒,五志过极,阳升火炽;③饮食偏嗜辛热;④不识胃阴虚之病,滥用辛温香燥。其证则久咳无痰、形体消瘦、噎膈,便秘、嘈杂、失音,出血、呕吐、咽干、音低、气短、不食不饥,舌红少)苔,舌有裂纹,脉细数或细涩。其治以沙参、麦冬、石斛、扁豆、玉竹、霜桑叶、莲肉,枇杷叶、蔗浆、糯稻根须、生甘草等为主蓟,均为甘平、甘凉濡润之品,俾胃阴来复,诸恙悉安。叶氏此法,颇有影响,清代的温热学家吴鞠通、王孟英俱多效法叶氏方药,近代则有孟河费氏,治慢性久病,多为脾胃之阴入手调理,颇具心得。
  从上述介绍中,可以看出:历代医学家对于虚劳一证,极为重视,论述相当丰富。
  [临床表现]
  虚劳是五脏、气血阴阳不足的总称,故其临床表现极为复杂,详见。辨证论治”部分。此不复赘。
  [诊断要点]
  ①虚劳由慢性病或急性病失治,久而不愈,演变而成,故其病程较长。 .
  ②以脏腑功能衰减,气、血、阴、阳不足为其主要病机。
  ③以虚证为其突出的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导致虚劳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先天禀赋不足:禀赋来自先天,禀赋充足者,体质多壮实:禀赋不足者,。体质多孱弱。
  2.情志、饮食、劳倦,房室不节:皆为后天因素。
  情志即“七情”,或称“五志”,均属人的正常生理范围,但如因长期的精神创伤,或突如其来的强烈刺激,导致气血阴阳紊乱失调,即可成为致病因素。其中以肝郁气滞, 日久不解,或化火伤阴.或耗气耗血。或兼夹痰浊、瘀血,以至长期削弱,消磨正气而致虚劳者最为常见。
  饮食为人体气、血、津、液.精的重要来源,如果缺少饮食,不能补充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或饮食失节,损伤脾胃,皆可导致五脏失养,进一步演变而为虚劳.
  劳倦过度,包括劳力和劳心两个方面.持久劳作,超出体力所能承受和支持的限度,则形气受伤:劳心过度, 曲运心思,则营阴暗耗。
  房室不节作为致病因素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屡见强调,性生活无节制,则精气枯竭,五脏虚损。
  3.久病,重病延久失治,或病后失调:也是导致虚劳的常见原因。前人特别强调外感六淫之邪后,如失治或治不得法,邪气久踞,或变生痰浊,瘀血、水饮、滞气,消磨正气,积虚至损,因损成劳.即所谓。伤风不醒便成劳..
  4。药误:用汗、下、吐法攻邪太过,损伤正气:或长期误服有毒的药物而造成脏腑气血损害;或阳气不足者长期误进寒凉;或阴血不足长期误进温补。都可造成五脏气血阴阳虚袁。
  [辨证论治]   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对药方进一步加减;得到最后的药方后,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再次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虚劳的辨证与治疗,应注意以下几点:
  1.虚劳作为“证”,可见于多种慢性病后期,涉及到多个脏腑,见证纷繁,因此辨证用药必须以脏腑气血阴阳为纲,否则就不得要领,无从着手。
  2。五脏是一体整体,在病理状态下互相影响,临床见证,往往错综复杂.物别是虚劳这样病程长的疾病,很难见到。单纯”的病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脏同时罹病,或气血双亏.或阴阳俱虚,甚至五脏兼病、气血阴阳俱不足都并非少见。这就需要细溯病史,详察病情.分清主次,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只颐一点,不计其余。
  3.脾胃为后天之本,主饮食物的纳、化运,布;肾为先天之本,主元阴、元阳.故历代相传的虚劳证治大法.均以脾胃和肾为重点.
  4因虚而致病(如种种虚损病象)者,重点扶正补虚,虚复则病去;因病(如肺结核病.各种恶性肿瘤)而致虚者、.则需区别对待,或攻邪为主,佐以扶正,或攻补兼施,或以扶正为主.
  5.虚劳以补益为基本治疗原则。但实际上却往往有虚不受补者,其原因多是兼夹实邪(如痰湿、痰火,滞气、瘀血,水湿、湿热、饮食等),或用药呆钝.滞腻。误伤胃气所劲须加注意.前人于此多所阐发,如尚寅《医经秘旨》说。。气虚生痰。如以为气不足而补之,则痰气愈滞,胸膈不利,营卫不通,加之肾元衰耗,厥气上逆,诸病丛生.。周学海《读医随笔》亦谓:.劳病先因气虚,久之气不能运血,卫阳内陷,津液又为之销烁,血行不能滑利,贝rJ因之痹阻矣。,‘阳虚血必凝,阴虚血必滞,”不可只认定一虚字,。并以活血化瘀,通脉生新为虚劳不可或少的治法。这些均可供临床家参考.
  下面,拟以气血阴阳为纲,介绍虚劳的辨
证论治。
  (1)气虚
  气在人体有温煦、运血、固摄、卫外等多方面作用,也泛指所有脏腑的功能。气虚证的产生,多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饥饱伤中,劳倦过度, 七情不节,或久病重病,伤精耗气,或年老体衰,精气匮乏而致。
  主证:面色萎黄或咣白,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头目眩晕.遇劳则剧。舌淡胖,边有齿印,脉弱。
  兼证:
  ①精神恍惚,或无故悲哀,心慌,神气怯弱,为心气虚。
  ②郁郁不乐,胁肋胀闷或隐痛,喜太息,为肝气虚。 .
  ③食少。便溏或便次增多,消瘦,为脾气虚.
  ④自汗、频频伤风,声音低怯,为肺气虚. .
  ⑤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多,或小便失禁,为肾气虚。
  临床以脾肺气虚证最为多见. 加之肺主气,脾为肺之母气,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所有气虚证,其治均宜健脾益气为主,常用四君子汤加味.药如人参(或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大枣
  如见腹部下坠感,或泄泻日久.或脏器下垂,或脱肛,或妇女子宫脱垂,为气虚下陷,加升麻、柴胡,或迳用补中益气汤;
  如见发热,劳倦后加重,为气虚发热,加升麻。柴胡、防风,葛根.当归,或迳用补中益气汤; .
  食后腹胀满者,加木香砂仁;痰多,加半夏、陈皮:
  兼气郁,胁肋胀痛,加柴胡,白芍、蒺藜;
  兼血虚,面色不华。爪甲色淡,加当归,白芍,或迳用八珍汤;
  易反复感冒 加防风,当归,’生姜,或迳用玉屏风散, 。
  纳食量少,或纳谷不馨,加谷麦芽、鸡内金、山药、扁豆;
  兼肝气虚者,加细辛、柴胡.吴茱萸、桂枝;
  兼心气虚者,加淮小麦,玉竹,或再加龙骨,牡蛎以镇摄之;
  兼肾气虚者,可去大枣,甘草、白术,(肾恶燥),加菟丝子。山药、杜仲。枸杞子、山萸肉,或迳用金匮肾气丸。
  (2)血虚 .
  血在人体有濡润、营养的作用.引起血虚证的原因,多由脾胃虚弱,不能化生精微,或、久病失血,.或劳心思虑,暗耗营阴,或肾精不足.或瘀血久留,影响新血化生而致。
  主证:面色苍白或萎黄,门唇、眼睑、舌质、指甲、皮肤淡白无华。 目干涩、昏花,舌淡.脉细弱。
  兼证:
  ①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为心血虚;
  ②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或筋肉跃跃跳动.皮肤搔痒,女性月经量少或愆期。甚则闭经,为肝血虚。
  血虚多见心血不足和肝血不足证,以心主血脉,肝藏血故也。但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藏营(营为血中之精粹),故心肝血虚,均与脾密切关连.其治以养血为主,常用四物汤为基础方。药如熟地、白芍、当归、川芎、阿胶、制首乌,枸杞子、桂圆肉等。
 如见健忘、.失眠、多梦、怔忡者,加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
 兼见乏力、短气、食少者,为心脾两虚,宜益气补血,健脾养营,用归脾汤或人参养营汤。
  兼见倦怠、少气懒言、乏力等气虚证主证者,加人参、黄芪,或迳用八珍汤:
  肢体麻木,加鸡血藤,丹参:
  头晕目眩、视物昏花,加枸杞子,菊花、羊肝、山萸肉;
  皮肤搔痒,为血虚生风,加首乌、生地,桃仁.红花、夜交藤,徐长卿;
  筋脉拘急,加木瓜、山萸肉;
  月经量少、经闭,加丹参、益母草,桃仁,红花。
  (3)阴虚
  阴的内涵较为广泛,包括了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如血+精、津。液等。阴虚证的产生,多由先天精血不足,或七情不节、气郁化火;或饮食、药物,香燥劫阴;或外邪入里,热盛伤阴;或久病失血后阴血不复;或房室不节。肾精亏耗而致。,
 主证: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咽干,潮热盗汗。舌红,脉细数。
  兼证:
  ①心悸。失眠。烦躁、口舌生疮,为心阴虚; 。
  ②头痛、眩晕,耳鸣, 目干涩,昏花.烦躁易怒。肢体麻木,筋脉拘挛,筋惕肉困为肝阴虚; .
  ③口干,食少,嘈杂,大便干燥。为脾胃阴虚:
  ④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咳血,失音,为肺阴虚;
  ⑤眩晕,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遗精,为肾阴虚。
  五脏阴虚.皆为临床所常见.其治以滋阴为主,泻火为次.并视其见证,分别不同脏腑用药。
  心阴虚,宜滋阴养心,用天王补心丹为基本方,常用药如麦冬、天冬,生地,柏子仁,酸枣仁、玄参、丹参、五味子、朱砂(此药不可作煎剂,不可久服)。烦躁、口.舌生疮。少加淡竹叶、黄连、生甘草清心降火。
  肝阴虚:宜滋养胖阴,用补肝汤为基本万,药如生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归芎用量宜少于地,芍,火旺者不用)、枣仁,术瓜、天冬等。眩晕耳鸣加羚羊角粉、石决明、钩藤、天麻: 目干涩昏花加枸杞子、菊花、谷精草;阴虚肝郁,上证兼见心烦易怒、胁痛,口苦而千,脉弦细数者,可用六味地黄汤合丹栀逍遥散加减, 以收水中疏木之效。或用一贯煎。
  脾胃阴虚:宜养阴和胃,常用益胃汤为基本方,药如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石斛,花粉、白芍、甘草等。不思饮食加谷芽、山药、生枇杷叶:大便干燥加火麻仁。
  肺阴虚:宜养阴润肺,常用百合固金汤为主方加减,药如:百合、沙参、麦冬、生地、熟地、玄参、川贝母、白芍、甘草等。用补肾药,是取金(肺)水(肾)相生之意。痰粘难出,加瓜蒌皮、蛤粉炒阿胶:痰中带血或咳血,加白芨:盗汗加玉米茎心、牡蛎;潮热加知母,鳖甲、地骨皮。
  肾阴虚:治宜滋补肾阴,方用左归丸加减,药如生熟地、龟板、山萸肉、枸杞子、山药、怀牛膝、女贞子、早莲草。阴虚阳亢,口干咽痛,烦躁,盗汗,颧红者,用知柏地黄丸:相火失制,扰动精室而遗精者,宜苦寒坚阴,不可套用一般固涩精关之药,常用知母、黄柏、胆草、远志、生地、车前仁、萆藓、猪苓、茯苓、莲子心、丹皮等。阴精不足之耳鸣耳聋,可用耳聋左慈丸。
  (4)阳虚
  阳虚多在气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阳虚与气虚的区别,主要在病情的轻重及有无寒证表现上。
  主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精神萎靡,舌淡胖、脉象沉迟。
  兼证:
  ①心悸,心痛,为心阳虚:
  ②忧郁不乐,头顶冷痛,胁肋.少腹隐痛,少腹、阴器冷感。为肝阳虚;
  ③食少、泄泻、腹中冷痛,为脾阳虚:
  ④咳嗽、气喘,咳痰清稀,背冷,为肺阳虚;
  ⑤腰膝酸软,阳萎,夜尿多,或尿失禁,下利清谷,或五更泻,或浮肿尿少,为肾阳虚。
  五脏俱有阳虚。阳虚证的治法,均宜补气温阳,但须辨其见证,区别不同脏腑用药.
  心阳虚:治宜温养心阳,常用保元汤或拯阳理劳汤为基本方,常用药如人参、黄芪、桂枝(或肉桂)、炙甘草、白术、当归、大枣、陈皮、五味子 生姜.寒象显著者,加制附片;心悸、汗多,加酸枣仁、龙骨、牡蛎;心痛加当归、川芎、赤芍、丹参、郁金、瓜蒌、半夏、薤白活血祛瘀,通阳泄浊.
  肝阳虚:治宜温补肝阳,常用温阳补肝汤(蒲志孝医师方)加减,药如人参(或党参)、黄芪、当归、白芍、淫羊藿、枸杞子、吴萸、细辛、桂枝、川芎、鹿角胶、生姜。
  脾阳虚:治宜健脾温中,常用理中汤加味,药如人参(或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寒盛加制附片、肉桂,中虚气滞加木香、砂仁、艾叶。
  肺阳虚:治宜益气温肺,常用甘草干姜汤为基础方,药如炙甘草.干姜、桂枝、吴萸、人参、细辛、大枣等。
  肾阳虚:治宜温补肾阳,常用右归丸加减,药如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杜仲、菟丝子、当归、巴戟、肉桂、附子等.兼气虚主证者,加人参(研粉冲吞);阳萎加淫羊藿、肉苁蓉+蜈蚣(研粉冲吞);大便泄泻,甚则下利清谷,或五更泻,为脾肾阳虚,可去熟地,鹿角胶,加白术、茯苓、一卜姜,肉豆蔻、补骨脂、吴萸、大枣;浮肿尿少者,可迳用金匮肾气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虚症”(阴、阳、气、血)该如何调理?
名医熊继柏教你治疗各种“汗”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五脏气血阴阳虚实鉴定表
五脏常见虚劳症:阴、阳、气、血等虚劳的调理法(火速收藏)
实症、虚症与五脏病变的诊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