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借书读史”随笔】大器晚成后的两种表现和结局(上)

【“借书读史”随笔】

                               大器晚成后的两种表现和结局(上)

封建王朝和平年代的官吏选拔,靠血缘和裙带关系的近亲繁殖是常态,来自民间一无战功二无官亲能青云直上者实属凤毛麟角。西汉武帝时期就有两位这样的“凤毛麟角”者,一个是公孙弘,从七十岁二度被征召为博士,一路直升为御史大夫、丞相;一个是主父偃,四十多岁凭一封自荐书赢得皇帝赏识,“相见恨晚”,一年内被四次提拔重用,官至中大夫、诸侯国丞相。史海深潜,掩卷《平津侯主父列传》,对同为来自山东民间、皆属大器晚成型的公孙弘、主父偃的不同表现和结局唏嘘不已。

(一)两位大器晚成前的小出身

公孙弘是山东(齐地)淄川国薛县人,年轻时曾在薛县监狱打工当过一阵子狱吏,因为犯错被辞退。家穷,与后妈相依为命,靠在海边放猪为生。年过四十了,公孙弘放猪之余自学《春秋》等儒家学说,算是积攒了一些学问。

汉武帝刚继位第二年(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朝廷向各地征召有学问的人,此时已经六十岁的公孙弘被征召为博士。公孙弘领到第一个任务是出使匈奴,辛辛苦苦回来后却让年轻的汉武帝很生气。一大把年纪了竟被骂“无能”,深感伤自尊的公孙弘借口有病不干了。

然而,命运偏偏垂青这位公孙老汉。十年后的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逐渐成熟的汉武帝再次向全国各地征召有学问之人,淄川国选来选去又把公孙弘给推了出来。此时已七十岁的公孙弘虽然身体硬朗却因有过前车之鉴已不想再吃回头草,便极力推辞。公孙弘越谦虚,国人越坚定力推不换人。公孙弘无奈找到上级太常那里,太常就让公孙弘与百十个儒士一起笔试,把公孙弘的答卷列入下等,想用成绩说话满足公孙弘不想干的愿望。

福气来敲门,神仙挡不住。天下儒士考卷汇总到朝廷,汉武帝竟然把打入下等另册的公孙弘对策卷给以满分,名列第一名。赶紧面试,却见古稀之年的公孙弘“状貌甚丽”,汉武帝当即拜其为博士。

再说主父偃。齐鲁自古多才俊,主父偃也是山东(齐地)人,家在临淄。出身寒门的主父偃年轻时自学纵横家的学问,也是到四十多岁开始研究《春秋》《易经》等儒家学说。文人相轻,也许是锋芒太露,主父偃在齐地游学屡遭儒生排挤。家乡齐鲁没有容身之处,身无分文的主父偃就北漂到燕赵大地找活干,但赵国、燕国同样看不起他,客居他乡,尝尽了人间辛酸。

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主父偃又西漂进入函谷关,想通过大将军卫青引荐进入皇帝视野。卫青也的确欣赏主父偃,多次向朝廷举荐,但是汉武帝一直不理不睬。主父偃在长安城漫长的等待中,更加穷困潦倒,处处遭人嫌。用他后来的话说,“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

晃荡了大半辈子,父母不疼、兄弟不爱、朋友不容,满腹才华却一事无成,主父偃情急之下斗胆直接给汉武帝上书自荐。用人不按常理出牌的汉武帝看到主父偃的九卷上书,其中有一卷是论述如何对待匈奴的,正中下怀。汉武帝早上收到上书,下午就召见了主父偃。一番深谈,让汉武帝直呼“相见恨晚”。

(二)两位大器晚成的德才展示

被二度拜为博士后,公孙弘第一次公差是到大西南巴蜀二郡调研巡视,大汉朝为巩固扩大西南版图正组织人力修路。一路调研看到的都是民工受苦受累的场景,心太软的公孙弘就在呈交朝廷的调研报告中历数民工修路之苦,力主放弃西南这蛮荒之地。这一次汉武帝没说他无能,而是没有理睬,因为公孙弘为人处世的德行在朝中是一股难得的清流。

德才不能兼备,以德为先,汉武帝似乎很看中这一点。公孙弘老先生不争而争,很有气度,他常说当皇帝怕的是心胸不广大,当臣子的就怕不节俭。公孙弘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被子都是粗布做的,吃饭最多上一个肉菜,继母死了他守丧三年,朝廷开会议事他都是力陈前因后果让皇帝自己决断,不争论。对老先生的沉稳内敛、品行敦厚,汉武帝越来越欣赏,两年后就提拔他为左内史。

公孙弘私下与朝中大臣谈论问题时有自己的观点,但一拿到朝廷,皇帝说啥他就说啥。因此,大臣们都认为公孙弘这老家伙不实在,就在皇帝面前诋毁他。汉武帝找公孙弘谈话,公孙弘说出一句名言让汉武帝佩服有加:“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七十四岁的公孙弘更是被提拔到御史大夫的高位。

也许公孙弘认准了节俭的道理,官至御史大夫后,对朝廷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开疆拓土的战略举措,比如打通西南夷、东置沧海郡、北筑朔方郡等,很有意见,认为这些边疆之地都是无用蛮荒之地,民众开疆疲惫不堪,得不偿失,多次上书叫停。汉武帝深知老先生珍惜民力的好意,但治国不能是妇人之仁,就让主张开疆拓土的大臣朱买臣当庭与公孙弘辩论。结果,朱买臣以设置朔方郡为例一口气说了十条好处,让只懂节俭的公孙弘哑口无言。公孙弘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同意设朔方郡,但还是主张叫停设置西南夷和沧海郡。汉武帝拗不过这可爱的老头,只好暂时答应了。

公孙弘贵为“三公”重臣,领着高薪,却一直以“布被、食不重肉”的节俭形象示人,而且打着珍惜民力的说辞一再彰显自己善良敦厚的一面,成为官场的另类。直性子大臣汲黯看不下去,就对汉武帝进言,说公孙弘“沽名钓誉”、忒会装。汉武帝又找公孙弘谈话,公孙弘很诚恳地说:“汲黯说我沽名钓誉装逼,这正是我的短处。我听说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但管仲有三处家室,比国君还奢侈,这是僭越行为;晏婴辅佐齐景公也把齐国治理的很好,但晏婴是食不重肉、妾不衣丝,生活标准向老百姓看齐。见贤思齐,我是向晏婴看齐,汲黯说的一点都不错,但我一直都是这样,不想改也不愿改了。汲黯这人忠心耿耿,他要不告诉您恐怕您还不知道我有这短处呢。”一番话把汉武帝说得心潮起伏,如此忠厚节俭之人实在难找啊!不久,汉武帝将公孙弘直接提拔为丞相,并破天荒地封他为平津侯。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篇分解)

编辑: 贺宇 责任编辑:李瑾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公孙弘:一个城府极深的政客,一只不爱争辩的老狐狸
揣摩术:公孙弘官运亨通之密钥
汉武帝刘彻四大用人之道
​主父偃:足智多谋,献出“推恩令”的西汉名臣,为何最后被汉武帝灭族
公孙弘
平津侯主父列传(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