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花甲学琴,欣然自乐

                    花甲学琴,欣然自乐

    学生时代家里没条件,只允许学画,任何乐器都别想,看着男同学一个个玩乐器馋死了。大学时代蹭好友的提琴,玩了好几年。工作后自己买了把提琴拉着玩,也算加入音乐爱好者行列,但始终没拉出个名堂。

  

    没想到退休养老之后,居然学会了弹钢琴,其乐无穷,不弹就难受,一日不可无此君。连带着还影响了好几位从没摸过琴的朋友买钢琴,学钢琴。

    2003年秋退休,先是抓紧全国旅游,然后天天打羽毛球,别提多痛快了。2005年春,已六十有一,又去老年大学学唱歌。学了半个学期,已是五月。在老大忽遇同学于真,方知她在学电子琴。我才知道还有琴班。既然她能学琴,我肯定更行。我很清楚,自己其实不适合拉小提琴,那是乐器之王,难度最高,无品,全靠手指的准头,差一毫米都走音,还是键盘乐器适合我,有品,只要别弹到旁边的键,音高就错不了。

    为了圆学生时代学琴之梦,不顾花甲老迈,赶快去报名。得知只有古川老师的班还没全满,但已上了半学期,看能不能插班。

    一、跟古老师学汤普森

    去之前,匆匆复习了一个小时的五线谱。到班里,古老师问:你学过电子琴吗?答没有。老师说:已经教半学期了,你跟不上。我说自己补课还不行吗?老师无奈,问:认识五线谱吗?答认识一些。老师翻开琴谱,指着“玛丽有只小羔羊”叫我弹。我看了一遍谱,弹下来了。再换一只曲,也能弹下来。老师说,那就跟着上吧。

    我们的教材是汤普森的《简易钢琴教程》第一册。那天我在家里练琴,我的美术学生尤桢艺说:这是儿童教材,你们是老年大学,怎么学这个?不觉得丢脸吗?我哈哈笑道:这有什么丢脸?学着玩呗。老人学琴其实还不如儿童学得快。

    的确是这样,老师经常在班上讲:我其实也就是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玩,只要你们玩得高兴就行,至于学会没学会都无所谓。

    我可不是这么想,我来就是要认真学的,而且以后一定要从电子琴转向钢琴。就是为了圆年轻时没学过钢琴的梦。

    开始的半个学期我没参加,基本就是练手指,练手型,不弹曲子。我相信肯定对,基础不打好,以后别想弹得好。看老师表演时手指飞快,用相机都拍不清楚。老师说:你们想弹我这么快吗?没门儿!这是童子功!我非常信服。但我仍然要苦练手型,以便将来能弹多快弹多快。

    别看刚开始几课简单,学到《滑稽面孔》就感觉有难度了。琴谱也是左右手配合,但并非同时,而是交替弹。众所周知,左右同时开弓,等于一手画方一手画圆,非常难。我们的老手不给劲,一开始只能交替弹。

    弹过几课,发现尽是美国俚曲,比如杨基歌、老麦科唐纳、自新大陆交响曲,等等。一查,原来汤普森就是美国佬。

    学了两个月,7月14日考试。考了三首曲子,雷格泰姆舞,划船曲,公主圆舞曲。我都完全正确地弹了下来,一个音符都没错,三首都是100分。可能有点儿出乎老师意料,没想到老师大发脾气:

    这位同学品质不行,不老实,肯定以前在其它班里学过。那天来报名跟我说没学过,我差点不要他。学过就是学过,直说嘛,偏要说没学过!

    唉,叫我说什么好呢?老师批评还是别顶嘴,只要他愿教就行。要说基础,早年拉过小提琴,乐理肯定懂点,虽然拉的是简谱,但线谱也自学过。再说女儿小时候上电子琴班,家里有琴,闲时自己也弹弹,对键盘不陌生,但只能右手弹弹歌,没用线谱弹过乐曲。我猜想同班学员大多连这点基础也没有,所以我显得有点超前了,给老师留下“编谎”的印象。

    虽说老师差不多小我一辈,但我毕恭毕敬。大家都说这老师废话太多,确实是这样,肚子有货说不出来。罗里罗嗦,尽扯闲篇。但我认为,哪怕十句话只一句有用,对我来说也是金玉良言。人家到底是专业老师,有时一句话就能让我们顿开茅塞,三年苦练都不见得能达到。

    他说我手型不对,我百思不得其解,从肩到臂,到手腕,手指,我完全是按照他所说的角度位置形状操作的呀。下课后,我追出去问老师:我的毛病究竟在哪儿呢?老师说:你没放松,发僵。

    就这几个字,令我恍然大悟。真是这样,没放松。回家立刻按照老师所说,放松,放松,再放松。整个手臂、手腕立刻软了下来,找到了感觉。

  

    考完试,原来两个班,走了不少,合为一个班。跟我同座是一位白发老头,我发现他理解五线谱很困难,才半个学期就走了。我们班长李德宽也走了。还有一位焦春明,以前自己就会弹琴,估计想再正规学一学专业弹法,可能不大适应,也走了。合并后的班长就是原来另一个班的金班长。我班的刘大姐也在,于真哪个学期进来的忘了。

    整个一个暑假天天练,一开学我又要去北京看儿子,为了不耽误课程,我把电子琴直接背到北京,自学第二册。

    就这样,从2005年春到2006年夏,我们跟着古老师学了三个学期,一直学到汤普森第三册。里面的许多曲子,比如《军号响》、《上学的日子》、《苏姗娜》、《太阳升起》、《溜冰女孩》、《布吉鸟吉舞曲》、《我的太阳》到现在还有点印象。

    除了学曲子,也学了不少乐理知识。音乐里面包含了大量数学知识,非常有趣。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以研究数学和音乐的关系著称。我们理科生理解这些东西明显比文科生容易得多。

    我发现,西方人对音乐的和谐性理解比东方人要深刻得多。但反过来,他们对东方几乎完全不理解。第三册有一首《中国大戏院》,哪有一点儿中国味儿?只不过是一堆不和谐音罢了,大英百科全书说过,除了西方音乐,其它音乐都是不和谐的,没有和声。

    当然,除了学知识,扯闲篇也听了不少。老师对郎朗佩服得五体投地,说那是真正的天才!没人能比。我第一次从老师嘴里知道这位天才,一查,当年才24岁,比老师小了差不多20岁。在专业圈子里,大家都认专业水平,水平高就是爷爷。

    老师一直是弹钢琴,几乎没弹过电子琴,一弹电子琴就抱怨,琴键太软,琴架太晃,简直没法弹。他对电子琴的操作使用也很不熟悉,想给大家教教如何用电子琴存储所弹的曲子,但对说明书上写的存储方法懒得看,叫我替他看懂,并直接演示怎么存储。

    二、学《新编电子琴教程》

    三个学期下来,汤普森学了三册,到2006年9月,第四个学期又开始学一本中国人编的书《新编电子琴教程》,也全是线谱。在这本书中学了各种和弦,什么原位和弦,转位和弦,大调、小调、大三和弦、小三和弦、纯五度、大三度等等。

  

    为加深理解,我把心得写成博文《纯律与平均律》,我从物理的声学角度对其原理进行了科普,我相信这部分内容肯定超过音乐专业毕业生。经过这一写,对纯律可以说彻底理解了。我把博文给老师看,老师看了虽没什么评价。但以后再讲课时就增加了一些更深的内容,他知道我一定能听懂。

    后来同学们也发现,说只要你没来,老师就不讲这些乐理。你来才讲,就是专门讲给你听的。我不管那些,只要学到新知识就行。

    从手法上一开始还是双手交替,后来就开始同步配合,只是左手很简单,但对我们来说还是很难,非常费劲。我发现自己理解力比年轻时还强,但手的动作比年轻差太远了。

    也学了不少曲子,比如《八只小鹅》、《小步舞曲》、《小波尔卡》、《丰收之歌》等还有点印象。

    老师讲,不管哪首曲子,只要弹够999遍,肯定能弹会。这是至理名言,功到自然成。

    有的学员等不及了。山东人梁同学动不动就提意见:“我们的右手早就过关了,周围朋友都说我弹得不错,我来这儿就是为了学左手,几年了怎么还不教我们左手?”古老师气得翻白眼说不出话来,半天才蹦出一句:“有资格提这个问题的同学还没提,你着什么急?”

    我知道他说我呢,我自然深知我们的基础有多差,学左手有多难。这位梁同学真是无知者无畏。

    有一次老师病了,耽误了几周后才来。一来就批评我:“同学们都去看我,就你没去,我真是看错人了!”

    这时我才知道原来那帮女学员全都去看望了老师,但没通知我,究竟我一个大老爷们儿,也不好总跟一帮老娘儿们厮混。我理解在老师心目中,我算最得意门生,关键时刻居然没去看他,伤心了。我无地自容,都怪自己缺心眼。

    现在全班整个成了娘子军连,就我一个政委,太孤单,连看望老师也没人给通个气。唉!上学时喜欢玩乐器的全是男生,怎么到了老年全变成老太太学乐器了呢?我总不能因为这而放弃学琴。如何改变呢?我拉了弟弟来学琴。正好他女儿给他买了一部电钢,但他不会弹,在家闲搁着, 一拍即合。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学琴也得哥俩一块才能互相帮衬。弟弟又拉来我中学同学的妹妹杜平参加。

  

    老师还给我和几位同学布置了假期作业,把书上的五线谱高低音谱表全部翻译成简谱,以增强对五线谱的理解,我也全部认真做了。

    三、转到琴行学弹歌

    等这本教程学差不多之后,从2007年春第五学期开始,老师教我们按简谱直接弹歌曲。这时古老师跟老年大学的业务骨干吴老师彻底闹翻了。按照吴老师的意见,学电子琴的学员就不应该弹简谱,应该从头到尾一直弹线谱。一定要把以前脑子中的首调思维完全抛弃,换成固定调思维,这才能叫做真正学琴,否则就是个业余的“二半吊子”。

    这番道理从专业上来说,当然是对的。既然学西洋乐器,当然只能用线谱。但我们并非专业院校的学生,亦非要培养成专业乐师。我们只是一伙业余老邦子,纯粹自娱自乐,目的不过是能弹点自己喜欢的歌曲,最多也就是能给歌友唱歌伴奏。甚至很多人就是为交结朋友,凑热闹,图乐子,并不指望真能学会。

    我觉得无意中跟了古老师是对的,这们业余老者也只能走这条路子。反正线谱也弹了,也认识,乐理也大致懂一些了,就算不错。真正想达到玩乐的目的,还得弹简谱,弹歌曲。否则永远是“二半吊子”。我的一些大学同学也是退休后学钢琴,也是一直弹线谱,弹专业钢琴曲。学了多少年还是嗑瞌巴巴,永远不可能弹利索,那还有什么乐趣?哪像我,现在随便拿一张生歌谱,上手就能弹,弹几遍就能贯通只要弹下去,一定能达到熟练的地步。必须承认我们没有童子功这个现实,不要妄想能达到专业水准。

  

    当然,我的那些大学同学也有他们的想法,弹歌曲一听就业余,只有弹正规的钢琴曲才显得专业,有水平,不管能不能弹顺溜儿,但身价不能降下来。

    因古老师跟老年大学闹翻,只好离开老大。我们这伙儿怎么办?老师在北门附近找了个琴行(环球)接着教。

    记得第一支要双手真正配合的曲子是蒙古歌《蓝色的故乡》,老师给我们讲了A段体、B段体、大调、小调、主音、属音、导音、主和弦、副和弦、功能圈之类,教我们如何编排和弦。这些我都好理解,但回家一练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右手一弹旋律,左手就动弹不了。其实电子琴左手比钢琴简单太多了。只要过一会儿变个和弦就行,但我连这都拿不下来。只要一想动左手换和弦,右手立刻无法动弹。

    我想连我都配合不了,其它人肯定更不行。干脆这周我就只练右手,左手只在刚开始点一个主和弦,然后就右手一直弹旋律,听起来也挺好听。

    到了班里,一个一个过。我才发现别人都能左右配合,甚至连刚开始学的弟弟都行,就我一个人不行。老师讽刺道:那以后你就左手插兜里,一个手弹得了。

    我这才明白,我从小手笨,天生的,关键时刻过不了关。怎么办?把左手剁掉也没用,只能在琴上想办法。我用的还是女儿小时候的雅玛哈,好几千块,但节奏很不明显。远没有老师的那架卡西欧788音色明亮,节奏清晰。下了课,我立刻拉上弟弟一起去南门,花1700元买了架卡西欧788。

  

    回家苦练,用极慢的速度,从第一小节开始,一小节一小节的啃,等到前几个小节过了关,后面就容易了。苦练一周终于把《蓝色故乡》拿下。

    万事开头难,只要一开了头,后面就顺了。一个学期下来,我仍然是班里弹得最好的。

    梁同学最有趣,当时闹着要学左手的主要是她。到了真正玩左手时,她无法理解分解和弦,左手完全跟着右手跑,谁给她也讲不通,他也看不明白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不同。

    期末要表演,每人一个曲子。我看好了《雕花的马鞍》,但金班长捷足先登选了这曲,我只好另选一曲《盖碗茶》。经过苦练,表演时我弹得极熟。刘大姐弹了一支《我和草原有个约定》,也非常棒。我第一次从刘大姐这儿听到这支曲子,太好听了,人家怎么那么会选呢?我怎么没发现呢?其实我最喜欢蒙古曲,弄了半天,反倒选了个回回曲。到期末考试时,刘大姐又换一首《马儿呀,你慢些走》。

    薛同学弹《梁祝》,在家里也弹得极熟,但一上台就紧张,两手发抖。这就看出老爷们儿脸皮厚的好处了,我在台上完全不紧张,跟在家里一样。其实大家弹得都不错,但关键能不能在台上过心理关。

    后来古老师要我和刘大姐再去另一个地方表演一下,看来我们两个最老的反倒走在了前面。我还是《盖碗茶》,刘大姐又换了一支曲《花儿与少年》。弹完反映不错,还有人问:你俩是不是回族?怎么都弹回回曲?

    四、玩MIDI

    2007年4月,在第五个学期中,古老师忽然心血来潮,要玩MIDI,这是一种计算机上的音乐创作软件,它能连上电子琴,这边一弹琴,那边就出琴谱,这对音乐创作来说太方便了。以往作曲家都是一边弹琴一边记谱,弹几句,赶快换成笔,记下来,再弹,再记。这个过程是断开的,不连续,影响创作激情。而音乐软件就能实现连续思维,自动记谱。

    但古老师对电脑一窍不通,据他说全市的音乐家还没有一个能玩MIDI的,只能找我,我以前没玩过,只好自己现学现卖。下载试验了好几个软件:乐音、作曲大师、Encore,等等。还买了电子配件,信号线。最终试验成功。2007年5月24日,古老师到我家来正式开始玩,我把电子琴跟电脑连上,只要他一弹,电脑屏幕上就出谱子,不管要线谱,还是要简谱,都可任意选择。还能存盘,还能打印出来。他最近准备借助这东西创作多首曲子。

    结果真正一看,还是不能用。原来电脑没有模糊处理功能,完全按照电脑上的精确时间,把电子信号转换成谱子。但人的节奏哪能那么精确?不是快0点几秒,就是慢0点几秒。把这个小节的音弄到上个小节或下个小节,结果谱子变得极其复杂,没法用。如果再在电脑上用手工修改,还不如直接用笔在纸上记谱。

    电脑是个好东西,但人机结合是门学问。电脑上模糊处理的原理我都懂,但想让作曲软件实现模糊功能,还得等编音乐软件的人进一步开发。

    不管怎么说,总算把MIDI玩了一把。

    五、与古老师告别

    从2007年秋开始第六学期,还是弹歌曲,又换另一琴行。琴行就为卖琴,如果大家都不买,琴行也不愿意。老师撺掇大家买钢琴,价格也不算贵。他说我:你是这里面第一个该买钢琴的。但我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连电子琴还没弹好,我也试了试钢琴,发现琴健很硬,弹起来费劲,怀疑自己是不是因太老指力不够?好在金班长买了一架,大家又能继续在琴行里混。

    又勉强凑合了一个学期,期末又是表演,又是每人一曲,我弹得好像是《卓玛》,李同学是《八百里大秦川》,其它人记不清了。

    这时古老师实在撑不下去了,找教室不好找,他身体也总有病。感谢古老师,三年来把大家领进弹琴的大门。教给我们许多知识,给了我们许多欢乐,我们会永远记着古老师的好处。

  

    六、重打锣鼓另开张

    到了2008年春,忘了是谁,又联系到光明路上的兵团老年大学,也有电子琴班,老师叫和惠俞,朴实而亲切,讲得也清楚,没古老师那么多废话。关键是他的教法与古老师一样,也是简谱、首调、歌曲。而且已经教了几个学期,等于我们又接上了茬,初中转高中,严丝合缝。3月4日正式开课。

    和老师一开始教的几首歌都不难,比如《送别》《母亲》《彩云追月》《澎湖湾》等等。只是他的方法与古老师不同,每人一架电子琴,全带耳塞,自己弹自己的,教室里静悄悄的。不像原来那个班,所有的琴都在响,吵成一片。

    我以前吃够了当领头羊的苦头,老师总盯着我,不管谁有点什么,总拿我说事。这次这个挂耳塞的办法好,谁也听不见谁的。我决心咪起来,做个缩头乌龟,自己闷头练。

    和老师只是来回巡视,其实只要看看手法就能知道弹得怎么样。老师看我缺了一节课,跑过来巡视我,我一弹,老师竖起大指说:好!再一会儿又转过来。最后问我:你是在哪儿学的?感觉非常好呀。我说我跟他们这伙儿一块学的。没想到金班长立刻报告:他是我们这伙儿里面弹的最好的!老师说,好,那下一节课你就把这支曲子的电子琴弹法和钢琴弹法各弹一遍!

    这下把我害惨了,金班长赶快给老师说,我们只学了电子琴弹法,没学钢琴弹法,老师也不听。弟弟埋怨金班长:你把他卖掉了!

    后来和老师知道我和力凡是哥俩,每次让我俩示范。老师大概想,要女学员示范可能会下不来台,男学员脸皮厚,关系不大。这下苦了力凡,他是半截学的,基础不够。弹不了那么溜,经常卡住。不过这也促使他更加努力,我想。

    老师看我们这伙儿一上来就弹得很轻松,也来了精神。把上个学期这个班已经弹过的两支器乐曲拿出来,一是《梁祝》,分五六个乐章,一是《花儿与少年》,分三个乐章。这个比歌曲更过瘾,更带劲。这两支曲子让我们大家受益终生。每次同学聚会,大家一弹起梁祝,都格外出色,显得上了一个档次。

  

    恰好我女儿上班的新华社也在光明路,学校就在她单位和家的旁边,每次来还能看看女儿。

    那时我们外孙刚出生几个月,女儿抱出来,胖呼呼的,人见人爱。孙子总把小肉拳头塞进嘴里,泡得红肿流汤,金班长赶快给掏出来,擦干。一会儿孙子又塞进去了。后来金班长说,我查了网络,原来小孩吃手是成长的需要,没办法。

    我在班上还意外见到了以前和田的老画友王宗岚老师,当年她和丈夫张良渡都在和田报社工作,算是和田美术界老前辈。两口子都画国画,张老师写意,王老师工笔,水平相当不错。他们的宝贝女儿是和田一枝花,陈毅去和田,女儿去献花。王老师专门为这事画了一套连环画,出版成小人书。我那时只要去和田,几乎天天去她家玩,还给她女儿画了一幅油画写生,抱着小提琴。这次故友重逢,高兴得不得了。她还领我和弟弟去她家去看她的画作。

    王老师住在区团委,离琴班很近。她在这个琴班已经好多年了,是多年的优秀学员,倍受尊重,每周弹琴成了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寄托。

    七、游泳班

    2008年夏,于真忽然出一个主意。说咱们成立个游泳培训班,由我和王力德教,大家纷纷说好。于真也是我的游泳徒弟,我领着她在红雁池中游过,敢游水库,水平就算基本过关了。

    我教游泳已经十几年,有一整套经验和方法,已写成教材,带插图,我给每人打印一份,包括屈同学。领大家去铁路局游泳馆,这里有浅水池,好教。教了几次之后,发现最老而且声称自己最笨的刘大姐进步最快,学得最标准,已经首先能蹬腿漂行很远。我看出来了,刘大姐特别善于学习。不管学琴还是学泳,刘大姐都学得最好。

    过了几天,于真请大家去环球酒店泳馆游泳,她有一些票,也是好意。但实际上环球不适合初学者,泳池很小,但中间比较深,有危险。我劝她别去,她说有我保护不会出问题。看来她还是不大清楚初学者如果被淹一次就垮了,尤其老年女性,就算有保护没淹死,心理也彻底垮了。我年轻时被淹过,又给别人教了十几年,太清楚这事了。我只好在底下劝刘大姐:于真肯定让你示范,你千万别听。

    果然,于真在泳池让刘大姐给大家示范,大家都站在浅处漂一漂,不敢进深水。泡了好久纷纷上岸,只有梁同学拉在后面,一个没注意滑倒爬不起来,刘大姐发现忙喊,任同学一把给拉了出来。

    下次再去铁路局,梁同学果然已经吓破了胆,说什么都不敢爬进水中,无论多少人保护都不干。从这次之后,梁同学彻底跟泳池拜拜,也跟琴班拜拜。

    学游泳最难教的就是老太太,剩下这些人,经过我耐心教,后来全都游得不错。我们游遍了乌鲁木齐几乎所有泳池,包括铁路局、红山、八钢、石化,人人都能游上千米,甚至还敢去白湖,去博斯腾湖金沙滩,玩得十分尽兴。刘大姐的女儿甚至只看着我的教材就学会了游泳。我这样的“教材学员”在全国还有不少。

  

    八、学了半截的葫芦丝

    学到2009年春夏,已经是和老师这边的第三个学期。大家收获满满。

    首先学会了自编右手指法,和老师也给我们讲了指法规律,古老师以前也讲过顺指、穿指、跨指、同位换指等等,和老师让我们自己试编,每次都少不了把我拎上黑板,现场作业。通过一段时间,我们也能自己编指法,这就有了自由度。

    第二步,我们逐步掌握了钢琴弹法。关键在于不开电子琴节奏,而用自己的左手弹出分解和弦,半分解和弦。和弦的编排是有规律的,和老师的和弦编排规律跟古老师的“功能圈”不大一样,主要依每小节的主音而定,这个更好掌握。也让我们自己试编,这个对我们作用太大了,只要有简明的规律就好掌握,又是一个自由度。

    我看许多其它琴班,都是老师把现成编好指法和弦并印好的谱子发给大家,只管照着弹就是。这样学几年毕业后,还得依赖现成谱子,无法独立自练。

    老师在讲到编和弦时,在最后一小节之前,一般还要放个不和谐的属七和弦,以便过渡到最后的“解决”,这个更难理解。课后我跟弟弟一起徒步时,他问我属七和弦到底怎么回事儿,我给他大致讲了讲。然后回家又开始写科普博文,我有个习惯,只要想彻底弄懂一个问题,就用写博文的办法,旁证博引,条分缕析,必能得到通俗而生动的答案。

    写好后发在博客上。好评如潮,有人说:以博主的功底,只学电子琴太屈才了。我知道自己只是理解力还行,乐理还过得去,但学琴太晚,手不给劲,要想学钢琴,还得猴年马月。

    和老师看我们越弹越好,一高兴,又让我们学葫芦丝。说实话我对这玩艺儿不是太喜欢,有点土。但艺多不压身,和老师愿意给我们教,我们哪能不学呢?2009年4月30日正式开始学,这样每周就得抽出两天上课,每周要分别练两种乐器,忙得够呛。

    这回力凡高兴了,他本来就喜欢民乐,拉二胡,吹笛子都会一些。吹葫芦丝他明显比我学得快。和老师仍然动不动把我俩拎出来示众,很有些压力。

  

    7月4日是周六,这学期已经结束,我们大家相约去农家乐玩,还带着电子琴。当时正在学《步步高》,已十分精熟,等吃饭时大家一起合奏,玩得十分尽兴。

    第二天是7月5日,下午出大事了,从此大家不敢出门。但电子琴还得继续学,葫芦丝就只好算了。后来我在家里还自学了几天,但基础太浅,又没那个氛围,坚持不下来。

    九、再次转战

    2009年9月,在和老师这儿继续第四个学期,又学了不少东西。

    和老师看我们进步快,让我先单独练练“拉德斯基进行曲”,这是个快曲子,音符密集,好听全在速度上。结果我练了一周,速度怎么都上不去。和老师摇摇头:老手指真是不行。

    后来又弄一首《新疆吆喝》,典型的维吾尔舞曲,也是密集快曲,我还是不行。这回弟弟厉害,他以前就喜欢新疆风格,手指又比我灵活,居然弹得飞快,老哥自愧不如。

    《献给爱丽斯》也是我不如大家,只要速度一快左手一难我就不行,手指天生笨,尤其左手。

    然后又教“加花”“双音”,都还可以。和老师总的目的就是要我们达到能在业余小乐队中伴奏的程度。他自己业余时间大概就在乐队中伴奏。主要方法是:只在前奏和间奏时弹点旋律,到了唱歌时,右手不弹,只左手改变一下和弦,等于打拍子,给唱歌者配节奏。但实际效果很难听。因为在家里练并没有人唱,只听见咣咣咣的,非常单调烦燥。他叫我们自己唱,我们哪有那嗓子?

    最后教到了“八度和弦”。以前我们学的都是五度,左手基本在一个小范围,只是小移动,易学,但音域窄,声音单调。八度和弦就扩大了不少,而且位置也大幅移动,有变化,好听。有些人学琴,从一开始就是八度和弦。

    和老师布置了“二小放牛郎”让我们练,一练才知道,手指一张开,难度立刻翻番,顾左就顾不了右。再加上大幅移动,苦练半个月,也只能勉强弹下来。

    和老师看出来了,光弹歌曲不是个办法,还是基本功不够,从2010年9月第六个学期开始,又教大家练专业钢琴教材《拜厄》。

    就这样坚持到2010年末,终于学不下去了。其实不是我们不想学,也不是和老师不想教,而是有人在背后捣杆子。

    我一个大老爷们儿,对背后的猫儿匿完全不知晓。但那些女学员全都不干了,都想离开。闹了半天,原来是班上那些老学员在捣。而头儿竟是我的和田老画友王老师。她为什么对我们不满呢?想想可能是这样,以前他们这伙儿特别受宠,尤其王老师年年评优秀学员。学习态度确实刻苦,但水平太洼。我们一来,把他们比下去了,不再受宠。就为这,在和老师跟前搬弄是非。

    唉!婆姨窝子真不能待呀。老年学琴不过是个乐子,又不是评职称,争官位,一点利益都没有,争什么劲呢?什么狗屁“优秀学员”,我把那破玩儿早扔垃圾桶了,但有人把那当金宝贝。在和田时他们俩口就跟另一位油画家马老师争学员,争地区美术界老大的地位,看着马老师那边学习班红火,气就不打一处来,闹得不可开交。没想到退休了,七老八十快入土了还在争!

    大家都要走,我也不能耗下去,再加上陈同学一个劲儿催,于是2011年春我们又回了自治区老年大学,这回我们跟另一位年轻的小吴老师学。

    小吴跟老吴同一个理念,都是专业路子——线谱、固定唱名、专业钢琴曲。小吴老师水平也不错,但喜欢在课堂上点评时弊,骂这个骂那个,全是负能量。面对老家伙们说这些,除了自我渲泄有什么用呢?

    我头疼的是他这套固定唱名,硬要把其它各调全按照C调唱名来唱,听起来就跟不识谱唱错了似的,太别扭。我这老脑瓜已经不可能从“首调”改造成“固定”了。勉强凑合了一个学期就坚持不下去了。

  

    十、再转回小和老师

    2011年秋,我们不得不回到兵团老大,跟和老师商量,能不能换一个班?躲开那伙儿是非老太太。和老师说:他现在新开了初级班,从一年级开始教,你们可以去我儿子那个班。他儿子去年就出现过,叫和声,对我有印象。另一个儿子叫和弦,一听就知道和老师的音乐世家梦。

    小和老师长得很像他爹。我们在他那儿也学了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用音级标和弦,音级以前我们都学过,一般写成罗马数字Ⅰ、Ⅱ、Ⅲ, 但没用在和弦上。

    以前和老师给我们标注和弦,用的都是音名,比如:C和弦、Am和弦、Dm和弦,等等。如果弹C调,C和弦就是135,D和弦就是246,这没问题。但只要一转调,和弦的音名就得变。比如同样是135和弦,在C调中叫做C和弦,到了D调就成了D和弦。246到了D调就成了Em。对这帮老太太非常绕脑子,一转肯定乱套。所以和老师只给我们教C调,别的调不敢教。

    和老师也教转调,不是真转,而是利用电子琴的转调功能,变成其它调。而指法和弦永远用C调。

    现在小和老师让大家用音级标和弦,这样,135永远是Ⅰ,246永远是Ⅱ,不管到了什么调都是这样,最适合转调。对于我们这些首调脑瓜来说,是最省事的办法。而且能够真的用自己的手指转调。

  

    到2011年12月,我们上完最后一个学期,已历时七年,共14个学期,就算老年大学,也是超长学历,大家不想继续上了。可能年纪渐老,精力已衰。虽然我自己还想在科学院老年大学继续求学,但无一人响应,只好算了,自我“毕业”。

    总起来,从2005年到2007年,跟古老师学了三年。从2008年到2010年,又跟和老师学了三年。最后2011年,跟小吴和小和老师各学半年。

    十一、继续自学

    生也有涯学无涯,我们不能就这样废了七年工夫。但究竟怎么继续?我看不少同学朋友,琴班毕业后只能拿着当年跟老师学会的老琴谱,复习旧作业,但没了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激励,只能越来越退步,弹不连续,嗑嗑巴巴,越来越没意思,最终全撂了。

    我不走这条路,决定继续学新曲子,学以前未掌握的新技法。大家商量,由我出曲谱,编指法,编和弦,用手机发给大家,继续往下学。

    关键是专攻钢琴弹法,专攻左手,电子琴和弦没多大意思。我们还是用简谱,用首调,反正掌握了音级和弦法,什么调都不怕。最终见歌就能弹,真正达到自娱自乐的目的。

    就这样,一曲接一曲:雪绒花、送别、今夜无眠,等等。每编一曲都发给大家,互相交流弹琴心得。后来手机能拍视频,发视频,交流起来更方便。

    几年后已经弹得很熟了,后来可以不用事先编指法,编和弦,看到生曲子,上手就弹,指法自然就能出来。一扫旋律就知道下句该用哪个和弦。到后来甚至不用怎么去想左右手,不用去看键盘,这时就进入一种境界,边弹边想象曲中的意境:草原、白云、悲怆、欢乐……。

    有次看电视,一位专业歌手在唱刘和刚的《父亲》,唱完刘和刚当场指出:你唱得都对,但没表达出感情。然后给他演示了一番。我听出来了,柔和深情时与激情迸发时轻重力度对比非常明显,我试着用电子琴来摹仿,才发现电子琴本身的力度差别太小,太机械,非钢琴无法表现。这时才下决心买钢琴。

    正好金班长当年买的那星海钢琴要卖,我就花了一万买来。因为钢琴指法已经练得很熟,拿来就能弹。虽然一开始感觉琴键太硬,但一周过后就适应了,明显感觉比电子琴音色好得多,电钢也没法跟真钢琴比。再回头去弹电子琴,也跟古老师一样,感觉电子琴琴健太软,琴架也晃,没法用力。钢琴弹久了才发现,轻轻一触,音色就很明亮,如果全力去弹,再加上踏板,真是声震屋瓦。

    不久后,我的好几位朋友听到我弹钢琴,一了解退休后才开始学,居然能到这种程度,也都动了买钢琴的念头。我劝他们买电子琴都不干,一上来就是钢琴,比我豪爽多了。

    我先后帮好几位朋友买了钢琴,包括在北京的朋友。有次我去一同学家玩,感觉我帮他挑的两万多的德克森比我那一万的星海,声音又好一大截。于是把这架星海琴卖给刘大姐,自己也买了架德克森,比同学那个声音还要好。而且给儿子也买了一架乔治·斯泰克,做为生了孙子的祝贺,也补偿一下儿子小时候没学过琴的遗憾,后来儿子还真上了个琴班,一上手就比我们一开始要强,到底年轻不一样。

  

    孙子上学的那个班有位女同学会弹《梦中的婚礼》,把孙子羡慕得不得了。我说这有什么?我练了一段时间,也照样能弹下来,听起来效果好像也不错。

    有一年山东的妻妹来我家住了几个月,看我弹钢琴非常羡慕,也想学。她小时候识谱还是我教的。不过我说:你完全没有弹琴的基础,还是学电子琴更合适,但她不干,非学钢琴不可,我只好试着教。没想到只用两个多月,就能双手配合,用钢琴方法弹几支歌曲了。而我们自己当时用了好几年才达到这个程度。后来妻妹回山东也闹着要买钢琴,这样我去山东玩也有琴弹了。

    虽然妻妹两个月就学会了双手配合钢琴弹法,但根基究竟太浅,其实也就等于梁同学当年所期望的那个效果。再往后,只要离开我的辅导,就很难有进步,也很难靠自学坚持下去。所以这实际上不是个长久之计。

  

    有个基督教堂唱诗班,正好没人弹琴,请我去弹,我特别乐意。看欧美大片,唱诗班那些西洋歌多好听,我想给唱诗班伴奏不定多过瘾。没想到真正一接触,才发现全是国内土老帽风格,有一支歌简直跟电影《苦菜花》中的插曲如出一辙,一股山东妞的大葱味儿。连神父宣讲教义也是安徽味儿。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猜想可能是为了照顾国内众多农村信众,国内教徒中的作曲家就地取材,现编的。

    玩了一两个月,感觉意思不大,层次太低,不玩了。不过认识了一位业余钢琴学习者,也是教徒,比我小十几岁。但学习能力比我强太多了。不用上老年大学,只靠自学两三年,比我学七年再自学三年还厉害。真是天外有天。我继续学习八度和弦,还是在他的指点下缓慢前行的。我想他一是年轻,二是理解力强,三是手指灵活,这就是天赋。

    而我自己手笨,其实不是学琴的料。能坚持到现在,主要靠喜欢,靠热爱,并非靠毅力。关键是不断有新的进步,七老八十不但能保持不退步,还能“日有所进”,这就是乐趣的源泉。

    当然,也没有热爱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只是众多爱好之一,只是个乐子,给生活多增加一份快乐而已。

    众位琴友现在有一些已不太弹了,甚至连游泳也坚持不下去了,但能坚持这么多年也不容易。给老年生活增加了许多光彩,也避免了老年痴呆。

    最后有个体会,如果晚辈要学琴,一定要鼓励,不管能不能学成都不后悔。女儿小时候上过几年电子琴班,到现在手指还是比我灵活。如果她退休后想继续学琴,基础肯定比我好得多。在西方几乎人人小时候都学过钢琴,可惜我们小时候没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花甲学琴,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2020年5月10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电子琴多指和弦图表大全,建议收藏!
电子琴21:《驼铃》不用钢琴技巧学习左手和弦伴奏
电子琴指法详谈
成人如何自学电子琴?
玩转电子琴基础篇练习:强化左手和弦分解练习《我和你》
电子琴入门必须掌握的左手基本和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