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屈原《天问》,石破天惊

    大概出于对科普的爱好,我非常钦佩屈原的《天问》,两千多年前的蒙昧时代,屈原竟然能发出那么多探究大自然的拷问,对宇宙、地球、水文、气象等都有深度思索,中国人从来不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统统在屈原的追问之中。依我看,屈原《天问》中的科学思想在中国文化中极为难能可贵,价值远高于屈原其它那些忠君爱国的所有诗篇的总和。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上下未形”是古人的一种猜测,指天地还未成形时的状态,即“混沌”。“元气未分,浑沌为一”,以后才“轻清者上升为天,重浊者下沉为地。”

    屈原问:谁也没见过那时的混沌状态,怎么能考证呢?屈原问得很有道理,你光是猜测当时是“混沌”那不行,得要有考证才行。

    当时的条件下,谁也无法考证。现代天文学对宇宙起源已经考证出了结果,宇宙之初只是一个点,由这个点产生宇宙大爆炸,才形成了宇宙。怎么考证的呢?反推法。从宇宙现在一直在膨胀,反推回去,150亿年前由爆炸产生。有证据吗?有。根据这个学说做了不少推测,结果与天文观测完全一致,于是证明了这个学说是正确的。

    即使我们的太阳系,产生之初也的确是一团“混沌”的气,通过万有引力的吸引,凝聚,旋转,发热,发光,形成了太阳,然后再产生行星包括地球。

    地球形成之初,也确实是“轻清者上浮”,即大气,形成“天”,“重浊者下沉为地”,跟古人的猜测很接近。

    “明明闇闇,惟时何为?”

    屈原问:日出而明,日落而闇,这是因为什么呢?那些“天人合一”论者认为,“天”的运行是为了方便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屈原似乎不信这一套,一定要问个究竟,难道日出日落真是为了方便人类吗?

    看来屈原怀疑得完全正确,实际上,日出日落是大自然本身的规律,与人类毫无关系,人类包括生物只能适应大自然而繁衍生息,所以人体生物钟的节律周期恰好24小时,如果亿万年后,一天缩短为18小时,生物钟也得跟着变。再比如在北极,太阳半年不落,半年不出,根本不理会人类的“作息”需要,人类没办法改变,也只好适应它。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古人认为:日月星辰一个个挂在天下掉不下来,而且还走的走,停的停。屈原感到奇怪,是谁有这么大能耐把它挂上去的呢?恐怕并非像人们所看到的那样挂在天上的吧?

    现代天文学已经把这一切完全闹清楚了,日月星辰并非是谁挂在天上,其原因全在万有引力规律。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古人认为月亮从圆到缺是旧月死去,而从缺再到圆是新月诞生。屈原奇怪,月亮哪有什么德行,能死而复生?也就是说,他怀疑月亮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死而复生”。

    现在我们当然很清楚,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古人见江河全都东流入海,却从不见大海溢出,猜测“渤海之东”有无底洞,即“归墟”。《列子·汤问》说:“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为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

    看来屈原对这个说法有怀疑,那么多水亿万年往“归墟”里面灌,难道灌不满吗?所以屈原怀疑这个说法不合理,应该另有原因。现在我们当然知道,海水蒸发,成云成雨,再回到地面上形成江河,是一种水的循环。屈原的怀疑显然是有道理的。

  

    李白有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入海不复回。”上句话是对的,黄河之水的确从天上来,但下句话“不复回”有点问题,虽然不可能从大海再顺原路逆流返回,但通过蒸发循环,还是可以“复回”的。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

    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大地如棋盘,而中原位于整个大地的中心。但屈原怀疑这个说法。你怎么能知道中原就正好位于大地的中心?从中原到东南西北哪边更远?谁测量过?

    现在我们当然知道大地是球形,没有什么大地中心,往哪个方向走都会转回来,不过中原离南北两极的距离确实不一样,北近南远,因为我们在北半球。而且东西的纬线与南北的经线不见得一样长,只有赤道的纬线跟经线差不多长,都是四万公里左右,在中原这个位置上,经线比纬线长得多。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屈原问:什么地方冬天反而暖和?什么地方夏天反而寒冷?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屈原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想到,也许普天之下并不都是冬寒夏暖,可能有跟我们相反的地方。

    屈原猜得不错,南半球正是这样,我们的冬天他们暖和,我们的夏天他们寒冷。

    总之,中国历来不缺乏乏忠臣和诗人,缺的正是直面宇宙,如古希腊那样的思想家,就连诸子百家那么多的思想家,居然都没有一个能对宇宙发出几个像样的拷问。屈原这篇《天问》太难能可贵了。

    屈原在中华文化中其实是个异类,他当时属于中华文明的旁系长江流域文明,不属于正宗的黄河文明。诸子百家全部出自黄河文明,这是个缺乏科学传统的文明,所以没有一人有屈原这样的科学想象力,他们对大自然没多少兴趣。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重要。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屈原就是这样的人,可惜中华大地后继乏人,未能有人继续追问下去,更没有人试图去解答。

                  2011年7月15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时间的实质
纬线经线
经纬纱克重计算
今天复习经线纬线大总结!
2019中考地理速记知识点:重要的经、纬线
地毯的故事 3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