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波周期
userphoto

2023.06.11 陕西

关注

关于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研究,上一个活跃期是在20世纪70年代,那是第四波康波的衰退和萧条阶段。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也有一些经济周期著作出现,但大部分并不涉及对康波的系统论述。

2014年后中期之后,我们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当房地产作为一类资产的投资机制渐渐淡去之后,中国庞大的货币面临着方向的选择。随着中国步入工业化的后期,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宏观对冲时代。

康波的长度是一个甲子,而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讲,其出生在康波的哪个时点,就注定了人一生的经济轨迹,某种意义上看,人生的财富由康波注定,因为康波的本质表现是价格的波动,而人生的财富积累根本还是来源于资产价格的投资或投机,康波就是人生的财富规划。

一、康波周期概述

康波周期是1926年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在分析了英、法、德以及世界经济的大量统计数据后,发现发达商品经济中存在的一个为期50-60年的长周期。其实在19世纪末,俄国人帕尔乌斯已经发现了经济增长中的大体50-60年的长期波动。1913年荷兰经济学家范.盖尔德林提出经济发展中的大循环,其周期是60年。1924年-1925年他发表了题为《经济生活中的长周期》一文,奠定了康波研究的理论基础。因此也被称为康波周期。

1. 康波时期划分方法

康波周期的核心观点就是全世界的资源商品和金融市场会按照50-60年为周期进行波动,一个大波里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回升四个阶段。在康波周期中,前15年是衰退期;接着20年是大量再投资,并且次期间新技术不断采用,经济快速发展,迎来繁荣期;后10年是过度建设期,过度建设的结果是5到10年的混乱期,从而导致下一次大衰退的出现。

说到康波周期,不得不提及熊彼得“创新理论”。1936年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在《经济发展理论》艺术提出“创新理论”,他又相继在《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书中加以运用和发挥,形成了“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理论体系。正像康波周期中提及的“价格的长期波动不是自己产生的,而是资本注意体系本质的结果”,熊彼得以“理论创新”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解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趋于灭亡的结局。“创新理论”的最大特色就是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至高无上的作用。

结合康波周期理论和熊彼特创新理论,全球经济已经历经了完整的四轮康波周期,新一轮的康波周期正在展开。一轮长波里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回升四个阶段。


第五次康波自1982年起进入回升阶段,1991年之后进入繁荣。美国都是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康波主导国,美国繁荣的高点就是康波繁荣的顶点,即2000年或2004年。2004年后,康波进入衰退阶段,第五轮康波的标志性技术创新是信息技术。

2. 周期嵌套模式

美国的伊斯伯尔丁对康波做了简单而又深刻的描述,每一个康波是指一个相当长时期的总的价格上升或总的价格下降;价格的长期波动不是自己产生的,而康德拉季耶夫认为这是资本主义体系本质的结果;每一个康波又嵌套着几个库兹涅茨周期和朱格拉周期。

熊彼特提出了创新导致康波周期的理论,他提出了三周期嵌套模式,认为每一个长周期包括6个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短周期。短周期约为40个月,即3年左右;中周期约为9-10年,长周期为48-60年。

根据经济活动的发展演变,一般将经济周期划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为什么会出现这四个阶段,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不同的影响因素产生不同的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划分为短中期、中周期和长周期,长周期又嵌套着短周期和中周期。

1)库兹涅茨周期

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茨根据建筑业和房地产兴衰的波动现象,提出了为期15-25年的房地产和建筑业的周期,而房地产的需求变化与人口的繁衍迁徙息息相关,所以库茨涅茨周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人口周期。

周金涛预测2013年是房地产的拐点,也就是从1998年开始的20年房地产周期已经走过了高点,13年之后到17年的这波增长,属于B浪反弹。而从18年开始,房价的正常走势应该承接C浪下跌;而中国的近二十年房价增长,也符合人口红利期的走势。

2)朱格拉周期

朱格拉周期,是对制造设备价格的一种波动周期,更倾向于认为符合8-10年一次的金融危机周期。而朱格拉周期背后的成因,与太阳黑子爆发周期、行星间运行规律有密切联系。

3)基钦周期

基钦周期是一种短波理论,1923年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基钦提出。基钦周期根据对物价的统计,认为在资本注意环境下,每过40个月(2-3年)就会出现一次价格波动,而成因为:厂商生产过多时就会形成库存、从而减少生产的现象出发,把这种2-4年的短期调整称为“存货”周期,在40个月中出现了有规则的上下波动发现了这种短周期。

4)康波周期

康波周期就是价值波动,一个长时间内的总价值的上升和下跌。而康波的形成,在于每一个个体的行为的集合,即集体行为的结果。

关于康波周期的规律成因,目前依然无法得到最准确的分析,目前认为最主要的四种可能性为:科技革命的推动、金本位下的黄金产量的波动带来的货币量的改变、新的国家加入世界体系(包括战争革命等)、初级产品及能源的供给限制。目前来看,熊彼得的三周期嵌套理论模型是最为符合的(三周期为上述三种);三种周期的价格波动从而导致整个大的周期循环发生。

3. 康波中的增长与通胀

对康波表象的基本认识,实际上就是康波中增长与通胀的关系。任何周期的机制,都可以理解为价格对增长的反制,康波也不例外。但康波中通胀对增长的抑制是十分暴力的,基本上以冲击的形式完成。而且这种冲击要延续十年以上的时间,期间将经历两次重要的危机阶段。增长与通胀的关系是划定康波阶段的核心问题。

上一轮康波的衰退期后半段是滞胀,低增长高通胀,因经济低迷导致物价回落进入通缩阶段,低增长低膨胀,即萧条期。康波从萧条向回升的转换本质上就是从滞胀向通缩的转换。在康波的回升阶段,低增长低通胀,经济低迷政府开始对新技术进行投资,也可以称为新技术的导入期,经济开始走出低迷,进入繁荣阶段。新技术导入期一般是金融资本主导,如风险投资。

在康波的繁荣阶段,往往高速增长与低通胀伴随,可以解释为新的技术提高了效率,高增长并没有引发资源约束,这时进入技术展开期。当高速经济增长刺激消费时,因需求远远大于供给,会出现良性通胀。资本主义体系仍然期望按照原有的增长速度运行,这就必然增加资本投资。新的引入资本主义发达体系的国家开始工业化,从而造成资源需求的边际上升,而以前资源价格低位时供给没有充分准备,从而带来供需边际变化之间短期内不平衡,资源约束启动,价格迅速上升,就发生了经济冲击,经济出现高增长高通胀,进入衰退期。

每一个康波的衰退阶段,衰退的前半期都是高增长引发高通胀,而后后半期都是滞胀,从衰退期到萧条期总是如此反复。康波从萧条向回升的的转换本质上就是从滞胀向通缩的转换,此时经济增速不断下移,商品价格明显回落,通缩称为社会共识,这个过程也有十年之久。

从康波的形态来看,最复杂的就是衰退阶段,一般来讲,衰退阶段首先都会出现一个标志性的经济危机,比如第四波康波的1971-1973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事实上都确认了康波进入衰退阶段,而在这个冲击阶段之后,世界都将迎来一个暂时的稳定阶段,即两次冲击之间的间歇期,间歇期的结束,一般是以发生新的冲击为标志。我们看到,往往第二次冲击都更多的会发生在新兴经济体或者资源国,比如第四次康波萧条中陷入悲惨增长的拉美。在两次冲击后,康波进入萧条阶段,此时是一个通缩与滞胀反复的局面。从萧条向回升的过渡是缓慢而且漫长的,大约要经历十年以上的时间,期间,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复兴,比如1980至199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这就发生在第五波康波的回升阶段。

从以往的康波形态来看,衰退期和萧条期都表现出极其复杂的状态,特别是进入美元本位制后,货币对康波形态的扰动明显增加,第四波康波的衰退起点目前定在1966年,即美国经济增长的高点,随后出现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属于康波衰退的冲击,但在萧条阶段的9年中,1974和1979年再次发生两次石油危机。萧条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通缩,而是长期的滞胀,这显然与货币因素,政治因数都有关系。

在第四轮康波中,实际日本在1971年后就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通胀局面,日本在1974年时候冲击之后,通胀与增长的反向关系达到极致,但在1974年冲击之后,日本经济走出了明显的V字型反转,这也是经典的康波冲击形态。

1966年之后,美国结束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局面,而在1966年至1982年,始终处于滞胀状态,这就是康波的衰退与萧条期,1982年之后,美国又进入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局面,直到2007年。但在2007年后,全球的本质是通缩,这一点与经典的康波是一致的,但这并不等于说,本次康波将在通缩的局面中结束。

从产能利用率上可以清晰的看到,1983年是产能利用率的低点,也是康波萧条的结束和第五轮康波复苏的开始。

二、康波中的价格现象

对康波中的价格现象认识最为深刻的当属罗斯托,当然最终在判断第五轮康波的时候他也犯了错误。罗斯托用价格运动来解释康波,他认为形成长期波动的基本原因在于粮食和初级产品的相对丰裕和匮乏。他认为三种力量即增长的领先部门,粮食与原材料的价格,国际和国内人口迁移是研究康波的关键。这一认识的分支是太阳黑子学说,因为太阳黑子的变化导致了气候的变化,从而导致初级产品价格波动,现在看来,这个分支对研究农业和石油的价格波动具有重要意义。

1. 康波中的价格波动

罗斯托在他的《为什么穷者变富了而富者富的慢了?》一书中写到,在第一个康波上升时期,在英国,价格上涨趋势有66%在1799和1801年;在第二个上升时期,价格上涨有71%发生在1852年和1854年;在第三个上升时期,价格上涨有57%发生在1898年和1900年;在1973到1975年,世界经济经历了这样一种痉挛式的上升。罗斯托注意到在康波波动的顶点,物价三年中猛涨60-70%乃至两倍这一现象,并主张对这种现象应当从实物方面进行分析而不是从货币方面进行分析。

对于康波而言,价格的剧烈波动是其有别于其他周期的重要特征,而这种价格的剧烈波动主要集中于从衰退到萧条的阶段,罗斯托的观察描述了这种康波价格波动的基本特征,即价格的波动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急剧放大,从而最终对经济造成冲击,这实际上就是所谓的康波衰退的冲击,而这种冲击一般集中于康波衰退期,但在第四轮康波中,冲击贯穿于整个衰退和萧条。

价格的冲击性波动

美国经济增长与物价的长期波动

日本经济增长与物价的长期波动

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康波价格的突然上行,目前的解释集中在三个原因,第一是创新的原因,即罗斯托说的主导部门问题,由于新的技术发明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在繁荣的高潮期开始削减,造成了增长更多的依赖投资,从而造成价格上涨,这是一个常见的供需解释。第二是关于追赶国的工业化问题,由于新的国家的工业化加入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造成了对资源品边际供需差的突然增加,从而加剧了价格的波动,这是核心原因。第三就是关于农业及相关初级材料的丰歉问题,这个问题被有些康波研究者认为是康波价格波动的基础原因,而迄今为止,我们无法以一种完美的理论来解释农业价格波动的原因,而其最有体系的,则是太阳黑子学说。

在第四轮康波之后,世界货币本位制彻底与黄金脱钩,此时之后的初级产品价格水平呈现一个中枢不断上移的形态,但目前来看,货币本位制的变化的确改变了价格波动的中枢,但没有改变康波中价格波动的形式。价格中枢的上移是全球脱离金本位之后的结果,但康波认为,价格的波动当以黄金的购买力来衡量,我们用黄金原油价格比率来间接解释价格的波动,可以看到,黄金原油价格比率一直围绕着中枢波动,这就是解释了上面的观点。

2. 康波中商品价格牛熊的原因

在康波中初级产品价格的解释,罗斯托认为:初级产品部门(含能源、原材料和食品),生产能力的不足和生产能力的过剩交替过程较长,原因在于这些产品的需求不能平稳发展。1.在获利能力出现之后和为开发它进行投资决策之间存在着长时间的延迟,在开始新的生产能力上的长时间酝酿;2.在完成投资和最有效的利用之间存在着耽搁。

实际上,大宗商品价格本身也会随着经济中周期和短周期而波动,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供需机制问题,而康波对价格研究的意义在于,价格机制会在康波繁荣到顶点之前发生突然变化,即所谓的大宗商品十年牛市,而在十年牛市之后,又会出现一个价格剧烈波动的熊市阶段,这个熊市一般贯穿于康波的衰退和萧条,主要下跌阶段维持15年。在大宗商品牛市和熊市阶段中增长与通胀表现出迥异于以往的特征,而从过去十年价格的波动特征,不一定适用于未来十年,必须在大周期格局下理解短期的价格波动,这才是研究康波价格的根本意义。

至于为什么供需之间的边际突然拉大,这应该被视为一个累积的结果,因为从大的格局看,在从康波的回升到繁荣的过程中,总体来看价格是处于稳定状态的,周期研究认为,这是由于技术创新推动效率的提升,而当效率提升放缓时,为了保持原有的增速就需要更多的依赖投资,供需的原有平衡边际上发生了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在2003年达到高点,而2002年之后,正式本轮大宗商品牛市的启动点。

-全要素生产率、资本投入与劳动力投入对于产出增长的贡献

技术进步与经济周期

第四轮康波中,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在1966年附近达到高点,这正是康波繁荣的顶点,也是最后价格波动的起点,在经历了波动之后,全要素生产率的低点出现在1982年,即第四轮康波萧条的结束点。

还有一个问题,所谓的长鞭效应,由于上游资源品处于供应链的最末端,其波动性是最大的。“长鞭效应”其基本思想是:当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者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当信息达到最源头的供应商时,其所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由于这种需求发达效应的影响,供应方往往维持比需求方更高的库存水平或者说是生产准备计划。

-越是远离最终消费的生产过程,价格波动就越为显著;同时上下游的背离时有出现

但是在70年代之后,世界开始变得尤其复杂,第五轮康波出现了明显的全球化特征,更多的要用共生模式来解释,从而世界的低通胀主要靠共生模式中中国的低成本来承担,这是在2010年流行的一种低通胀的解释,但当2012年大宗商品出现牛市头部之后,虽然全球的共生模式依然存在,但世界经济进入通缩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这里面的核心问题是,全球化分工并不改变周期的秩序,自英国工业化以来,就不断有新的国家和人口被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但这并不改变周期波动的本质,从康波意义上讲,更多的人口加入资本主义体系之后,波动不是减少了,反而是放大了。

-全球产业链及其相关性

3. 康波衰退和萧条期的滞胀和通缩

第五轮康波以来,目前并没有出现类似第四轮康波的滞胀问题,而是表现出明显的通缩特征。这一点的解释对我们判断未来中期的价格形势非常重要。最有代表性的长序列还是美国的CPI,美国的CPI和PPI长期来看是一致的。所以以康波划分美国的CPI趋势,得到的结论是很有意义的。

从图的结论来看:1.康波的繁荣期100%概率是价格的平稳期;2.康波的回升三次中有两次价格平稳;3.康波的衰退期价格100%剧烈波动;4.康波的萧条期100%都是冲高回落。我们正处在衰退即将结束,向第五轮康波萧条过渡的阶段,而当前全球都处于货币大量释放后的通缩阶段,康波的规律向我们预示了,目前处于5年价格低点的概率非常高,未来5年,我们重点不是如何防范通缩,而是如何应对滞胀。

三、康波中的能源和有色金属

1. 康波中的能源

1983年,日本经济学家木船久雄在他的著作《经济的长期波动与能源》中研究了康波中的能源问题,他研究了日本和美国的一次能源供给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弹性值,并得出几个结论。

从超长期来看,弹性值集中于1。在约100年的时间内,尽管出现了重大的产业和社会结构变革,但作为生产要素和作为家庭最终消费品的能源消费合计增长率基本上与收入增长率相近似。从长期看,虽然弹性值集中于1,但仍有一定的波动,受到很大的干扰。按计测期间来计算,日本是在1947年到1954年间,美国是从1933年到1940年间,弹性值波动都很大。两国弹性值受干扰的时期均出现经济增长水平的急剧下降。经济增长率即使发生变化,能源消费结构瞬间并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而变化。经济增长率下降及其后的数年间,能源弹性值仍呈上升趋势,而形成适应低低速增长率的能源消费结构后数年,增长率开始回升,弹性值进入下降局面而形成谷底。

美国的长期一次能源供给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弹性值,美国两次弹性值超过1,且与国民生产总值趋势产生背离的阶段,一次是在1911到1922年,一次是在1972年到1976年,这两次都是处于长波的繁荣向衰退转换的过程中,在后一次,美国的核心CPI到1980年才见到最高点,因此也许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发生只能够更多的被解释为偶然因素。

但是,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在经济衰退之后依然出现一定时期的能源价格上涨呢,这个就存在着能源消费的惯性规律问题。木船久雄解释到,日本即使在石油危机之后,尽管能源价格发生了变化,但是战后近30年培植起来的多耗能产业和消费结构也难以因价格变化而急速转换。1960年末到1978年前后,日本弹性值超过1,正式由于这一时期是带有前一时期余韵的惯性时期。相反,弹性值有下降趋势时,情况亦相同。

-美国一次能源供给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弹性值

-日本一次能源供给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弹性值

-美国能源消耗量(千吨油当量)以及10年符合增长速度(%)

2000年之后,美国的能源消耗增速是下降的,而石油的价格是上涨的,所以不能用当期供需来解释价格的长期波动的原因,能源价格的波动,是一个长期累积的结果。

上面只是静态的看已经完成工业化国家的情况,对康波资源价格影响最大的是追赶国的工业化,这就是所谓当年流行的金砖四国理论的根基。追赶国在康波的繁荣后期至衰退期进入工业化起飞阶段,这是一个康波中的重要现象,包括第四轮康波中工业化的日本和第五轮康波中工业化的中国,都具有类似的情况。从工业化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来看,一般认为工业化起飞国家的能源消耗会呈现出一个倒U型的结构,在其边际爬升的时候,对资源价格影响最大。从第四轮康波日本的工业化可以看出,日本工业化经济增速的高点在1964年,其一次能源消耗的同比增长率高点滞后三年在1967年出现,而彼时第四轮康波资源牛市刚刚启动,四年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视为第四轮康波衰退的第一次冲击,1974年发生第一次石油冲击的时候(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是康波衰退的第二次冲击,是衰退的结束),日本的一次能源消耗的同比增速早已回落,所以,康波资源牛市是一个累积的结果,当期供需并不是核心原因。

-美国一次能源消耗增速和产出缺口

-日本一次能源消费增速和产出缺口

从第五轮康波中工业化起飞的中国来看,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增速从1998年开始启动,而这正好是中国的中周期低点附近,可以看到,中国一次能源增速高点是在2004年,正好是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高点,而随后开始增速回落,但资源价格牛市的冲击是发生在2007-2008年,恰好也在4年之后,由此可见,资源价格的冲击是一个累积的结果,而且也正好体现出了木船久雄所提出的能源结构调整的滞后性问题。

-中国一次能源增速和产出缺口

从能源冲击的角度看,康波中的能源冲击是一个累积的结果,是劳动生产率下降,长鞭效应和追赶国工业化的共同结果,但这一框架仅适用于分析冲击阶段。作为短期的能源波动分析,能源消耗增速遵从于朱格拉周期,所以周期的能源价格波动是与经济增长率相关的,而康波中的能源价格波动显然遵从上面提出的逻辑框架。

2.康波中的工业金属

从康波中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原理来看,能源与工业金属是一致的。只将工业金属价格与能源价格做对比,来研究工业金属价格波动与能源价格波动的差异性。

总趋势来看,工业金属(铜、铅、锌)价格走势与能源(石油)价格走势呈现较强的一致性。繁荣期(1991-2004年)是价格波动的稳定期,价格剧烈波动主要集中在衰退(2005-2015年)和萧条期,符合康波中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特征。周期研究认为,价格的波动是效率边际变化与供需平衡重构的结果。当技术创新刚被引入带来效率提升,较少的投入可以提供足额的产出,但当效率提升放缓时,为了保持原有的增速就需要更多的依赖投资,这种势必将打破原有的平衡关系,使得供求发生较长时间的重构。这种长时间的重构也进一步解释了工业金属和能源在更短周期里的不一致性。

值得注意的是,90年代之前,工业金属价格与能源的价格波动关联度较小。从20世纪下半页石油价格的历史梳理来看,在70年代才形成OPEC供给侧寡头垄断,在此之前石油的定价权完全掌握在英美石油公司手中。直到90年代之后,期货与金融因素对于石油的影响逐渐加大,最终产生了由OPEC、石油需求和国际石油资本共同决定的局面,至此,国际油价才基本实现市场定价。这也回答了为什么在90年代之前,能源价格波动幅度较小,并且与工业价格波动关联度偏低。

-石油价格、铜价和美国产出缺口

-石油价格、锌价和美国产出缺口

-石油价格、铝价和美国产出缺口

四、康波中的太阳黑子和农业

著名经济学家周金涛认为世界宏观经济规律实际上遵循的是天文学规律,曾说“主宰地球的经济规律是太阳规律,太阳黑子周期的循环就是55年到60年最长循环,20年一个海尔循环,20年当中包含两个10年施瓦贝循环,10年当中包含3个厄尔尼诺循环,即经济中的库存周期。

-1794年至今的23个施瓦贝循环和4个吉村循环

1. 什么是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是指太阳表面一种旋涡状的炽热气流,温度大约为3000-4500摄氏度。因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低1000-2000摄氏度,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斑点,所以叫太阳黑子。太阳黑子的数量并不固定,它会随着时间的波动,每隔11年达到一个最高值。

科学分析,太阳黑子活动容易导致地球磁暴发生,带电粒子流会流入高纬度地区,在对流层上部形成冰晶,从而引发龙卷风,搅乱上层大气。太阳黑子的周期性活动会深刻影响地球的气候物象。台风、干旱和冷害,甚至火山活动和地震都和太阳黑子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性。

厄尔尼诺循环,每3.5年有一个太阳热辐射循环,在经济周期理论中对应了基钦循环或者短期库存循环。

施瓦贝循环,每10-11年有一个太阳黑子循环,在经济周期理论中对应了朱格拉循环或者中期投资循环。

海尔循环,每20-22年有一个太阳磁极循环,在经济周期理论中对应了库兹涅茨循环或长期建设投资循环。

吉村循环,每55-60年有一个太阳活动大周期循环,在经济周期理论中称为康德拉季耶夫循环,即康波周期。

2. 太阳活动变化与经济活动趋势

除了上述的四个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对应关系,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岛中雄二总结了一些重大发现成果,太阳黑子数量与经济呈现正相关。另外太阳辐射变化和美国经济景气有正相关性。虽然是数据比较久远,有一定参考性。

岛中雄二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太阳黑子影响经济周期的三种可能途径:

一是太阳黑子影响农业水产格局。太阳黑子活动会引起气候异常,引发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导致部分地区农业水产品的供给周期性减少或增加,从而导致人类工业生产原材料价格上涨或下跌,进而影响经济发展。

二是太阳电磁辐射影响人类心理。太阳黑子具有极强的磁性,黑子数量的巨大变化,会打破人体的电磁平衡,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导致参与经济活动的所有人都会产生对经济前景的周期性心理变化,从而影响了世界整体投资、消费趋势。

三是气候变化改变人类能源需求。太阳黑子变化会影响地球的冷暖气温变化,从而影响了人类活动对地球能源燃料以及农林水产品的需求量,最终导致能源及农产品价格的波动,进而波及整体经济形式。

3. 太阳黑子极小期与历次经济危机

太阳黑子活动最活跃旺盛的年份被称作”太阳黑子极大年“,太阳黑子活动最微弱的年份被称作“太阳黑子极小年”。按照太阳黑子活动与经济周期相一致的理论每当遇到太阳黑子极小年,经济都容易陷入萧条期或爆发经济危机。

根据1975年至今太阳黑子的数量周期,标记红色的位置是从1788年到2021年至今,历次经济危机的爆发时间。黄色标记显示的是一战二战的起始时间跟朝鲜战争,跟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时间。绿色标记的是广场协议的发生时间。

可以看到,经济危机几乎全部发生在太阳黑子极弱或者极强周围,太阳黑子对战争的预测也有极强的准确性。若干次太阳黑子极弱期发生经济危机后,下一次危机可能会在太阳黑子极强时期爆发。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危机被政府或者国家之间协调进行隐藏,但是化解的并不彻底,不足以维持经济达到下一个太阳黑子至少值,会在新的周期中间爆发。

联系最近的几次经济危机都是在底部爆发,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一直试图掩盖危机,但是随着通胀上升,美联储可能会在2025年前面临危机的清算。

从下图看太阳黑子的周期就是10年左右,最近两次谷底是2008-2009年,2018-2019年,分别发生了次贷危机,以及全球经济低迷。

4. 农产品价格的周期属性

农产品价格实际上并不显著遵循长周期波动,反而与施瓦贝循环(11年)有着较强的关联。在康波价格波动的高潮期,农业价格也表现出波动放大的特点,例如在70年代石油危机和2007年金融危机前后,但这显然不是由天气造成的农业价格波动,从而仍是一种需求角度的原因,从这个角度看,农业并未表现出因天气影响供给从而影响长周期价格波动的特点,也就是说,农业供给不是康波波动的原因。天气对农业价格波动的影响可能更多的属于施瓦贝循环的级别,而在一个施瓦贝循环中,厄尔尼诺循环带来农业价格的短周期波动。

太阳黑子活动施瓦贝循环和厄尔尼诺循环与全球农产品价格表现出强相关性。将1866年起的太阳黑子活动数据与玉米、大豆、食糖和小麦的价格波动相比,发现了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黑子较多、活动频繁的时候,由于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往往大宗农产品产量增长,价格加速下跌。而黑子较少时,往往对应着该段时间内农产品产量的低点,价格由上扬趋势。

-1886-2013年太阳黑子数量与玉米价格涨跌幅关系

-1981-2013年太阳黑子数量与大豆价格涨跌幅关系

-1960-2013年太阳黑子数量与食糖价格涨跌幅关系

-1866-2014年太阳黑子数、小麦价格涨跌幅和小麦产量

从第四轮康波来看,农业价格的下降在1964年达到低点,1972-1973年出现了厄尔尼诺,歉收推动了农产品价格上涨,而随后发生两次石油危机和大宗商品价格上行,1982-1983年,发生超强厄尔尼诺,将农产品价格推向高峰。但第五轮康波中,1997年至1998年超强厄尔尼诺并没有带动价格上行,反而在2000年后没有发生超强厄尔尼诺的情况出现了商品牛市,从这个角度看,太阳黑子运动确实不是农产品价格的长周期推动力量,其更多的是影响短周期价格波动问题。

-厄尔尼诺循环与农业价格

五、康波中的黄金

在康波中,黄金作为货币,其价格理论上是与大宗商品的总体走势一致的,但事实也并非如此,黄金与货币脱钩之后,这个关系变得复杂。最核心的变化是黄金虽然不再是货币,但依然有货币属性,当货币体系发生动荡时,黄金的价格变化则变现出明显的独立走势,显示出黄金的信用特征。

货币体系金本位直至金汇总本位制瓦解之后,黄金的价格开始波动加大,从1967年开始,黄金价格大幅波动,这实际上都是黄金的名义价格。全球黄金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需求变化的左右,投资需求的变化主要受通胀率、美元汇率、避险需求三个因素的影响,所以黄金价格最终还是由其货币属性所决定。历史上黄金价格与美国CPI的定期指数的比率为3.2倍,这可以视为是黄金购买力的均值,称为黄金常熟。剔除美国的通胀率后,可以得出黄金的实际价格的长期走势,从实际价格趋势看,黄金的价格围绕着这一中枢波动,而波动的特征与康波中的价格波动一致,这就是说黄金理论上就是大宗商品的一般等价物。

-黄金价格同比增速与美国CPI同比增速

黄金作为康波中的货币,对其购买力的检验是其相对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比率,黄金-原油价格比率是广泛应用的指标。自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黄金的美元价格与原油的美元价格保持着很强的相关性,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黄金原油的兑换比例大致为每盎司兑换12.3桶原油。而当前兑换比率为14.3桶。当黄金原油的价格显著脱离这一趋势后,该比率会向这一水平回归,而且主要是靠原油的价格而非黄金的价格波动来回归。同样也把这一比率基本定位于每盎司黄金兑换10-15桶之间。

-全球黄金-原油价格比率

问题的关键还是要看黄金脱离其中枢的原因,黄金对通胀率的脱离和其对黄金原油比率的脱离是两个问题。黄金对通胀率的脱离,实际上就是所谓的吉布森悖论,即将扣除通胀后的实际利率当作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实际利率走低则黄金价格向上。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康波的萧条,回升及衰退阶段,黄金价格与实际利率的负相关真实存在,但在繁荣期,这种关系基本不存在,甚至相反,这实际上就是康波中不同阶段大宗商品的表现不同所致。

-黄金价格与美国实利率

关于黄金价格对商品购买力的波动,本质上讲不完全是康波问题,更可能是冲击因数所导致,包括商品自身的冲击因素和黄金价格的冲击因素,但从现有数据来看,黄金在大波段方面表现出了与大宗商品的滞后性特征,比如在2004年到2007年,显然黄金是落后于大宗商品的,这与黄金的货币属性有关系,因为在康波衰退的前半期,主要表现为大宗商品价格的冲击,而在此之后,黄金涨幅超越大宗的原因可能由于几个原因:一是货币体系动荡,避险情绪出现;二是由于货币宽松带来的实际利率的走低。这些都可能是黄金超越大宗商品总体的原因。但可以推测,由于在整个萧条期实际利率的走低可能是一个大方向,未来黄金对大宗商品的超越依然还会存在。

-黄金与金属价格指数的对比

黄金价格与工业原料指数的对比

-黄金价格与油脂价格的对比

黄金价格与CRB现货指数

六、康波中的房地产

康波增长除了作为技术革命的主导产业外,增长的最核心载体就是房地产周期,这对于国别的经济增长最为重要。我们可以把房地产周期视作是技术革命的引致增长,由于技术是从主导国逐步向外围传递的,从而增长亦是如此,这决定了房地产周期将从主导国向外围国家依次传递的过程。这种各国房地产周期之间的传递关系,会决定商品周期的出现,以及美元周期等问题。

1. 房地产周期与库兹涅茨周期

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兹在《生产和价格的长期运动》一书中,根据对19世纪初叶到20世纪初期,美、英、法、德、比利时等国60种工、农业主要产品的生产量和35种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价格变动的时间数列资料,剔除其间短周期和中周期的变动,着重分析了有关数列的长期消长过程,指出经济中存在长度为15-25年不等的长期波动。这种波动在美国的许多经济活动中,尤其是建筑业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所以库兹涅茨周期也称为建筑业周期或房地产周期。库兹涅兹周期是居民财产购建和人口转移两大因素互相作用推进发展。从水泥周期(建筑业周期)看,价格周期从谷到谷的时间为1880年到1913年左右(33年),产量周期从1894年到1918年左右(24年)。从1890年以后的生铁周期看,价格周期从谷到谷的时间为1895年到1915年左右(20年),产量周期从1895年到1925年左右(30年)。

2. 第三轮康波以来房地产周期划分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一个康波周期大致存在两个房地产周期,一个房地产周期时长约为25年左右。其中启动于回升期或繁荣期的房地产周期平均长度为30年左右,且上行期要短于下行期。美国启动于1995年的本轮房地产周期可能要到2020-2025年左右才会触及大底,历时25-30年。这个低点与商品产能周期的低点(2030年)接近,符合历史经验。从这个角度看,2012年之后美国房地产价格的一波反弹应视为房地产大周期下行期的一次B浪反弹,结合中周期运行情况,我们推算美国本轮房地产周期或将在2017-2019年进入C浪下跌。

启动于不同康波阶段的房地产周期,其房价波动性存在较明显差异,即存在强周期和弱周期的区别。研究发现,启动点在康波繁荣阶段或回升阶段的房地产周期的波动幅度要更大一些(尤其是回升阶段),原因可能在于康波回升或繁荣阶段正处于新技术加快扩散和应用的重要时期,房地产置业需求和富余产业资本的逐利性加剧了房价的波动性。启动于1995年(康波繁荣阶段)的本轮房地产周期属于较强的房地产周期。

在全球房地产周期中,核心主导国、外围主导国、追赶国、附属经济体、资源国等不同层次国别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领先滞后关系,并遵循着“核心主导国—外围主导国—追赶国—附属经济体、资源国”的传递顺序。美国房地产周期自2006年见顶至今已有10年,由于美国高点领先于香港、新加坡7-9年,而中国高点又是领先于香港和新加坡的,这意味着中国作为追赶国,其上行期可能已接近极限,2014年和2016年可能是双头顶部,或将在 2017-2019年进入下行期。另根据中周期的对比分析,我们判断美国房地产周期在2012年的B浪反弹将在2017-2019年结束。这意味着,中美两国的房地产周期或在2017-2019年共振下行,而这可能成为促使康波衰退向萧条切换的重要风险点。”

-第三次康波以来得全球房地产世纪价格走势-1892-2014年

-美国的实际房价周期与名义房价周期走势基本一致

根据美、英、法等国的实际房价数据,并结合康波运行特点,第三次康波以来的房地产周期可划分为:1892-1920(28年)、1920-1942(22年)、1942-1975(33年)、1975-1995(20年)、1995-2025(30年)共五轮周期。根据康波阶段、库兹涅茨建筑业周期等情况,将1892年定为当时那一轮房地产周期的启动点。从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周期看,一个康波周期大致存在两个房地产周期。在第四次和第五次康波周期中,主导国美国的房地产周期要领先于英国、法国等外围主导国,因此主要以美国的房地产周期作为划分基准,并在此基础上推演房地产周期的波动规律以及国别之间的传递顺序。

-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周期划分

在1942-1975年的房地产周期中,美国于1955年见顶回落,而英国和法国则仍处于上升通道,剔除领先性的因数,美国的上升期仍属于较短。从数据结构看,同期美国的名义房价处于增长停滞的状态,物价则文中略升,因此导致了实际房价的回落。造成当时房价停滞增长甚至回落的原因可能在于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货币政策的影像。从人口结构看,美国的主要职业人口(25-44岁)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处于停滞增长甚至下降的情况,势必会房价形成压制作用。

-美国置业人口的变化(单位:千人)

2000年后置业人口也存在停滞增长状态,何以房价能够快速上涨?这与当时红笔政策因数有关。1950年代中期开始1970年代,美国长期利率趋势上升,对房价势必有抑制影像。此段时期,由于需求回落和生产过剩等原因,美国还爆发了对此经济衰退,比如1953-1954年、1957-1958年、1960-1961年,这些因数也印证了房价趋势的背景。而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和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美联储的大幅降息使得美国进入了四十年来的最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随着房地产信贷结构不断放宽贷款条件,房地产实际价格被一路推高,至2006年达到历史的顶峰。因此,货币政策扰动叠加人口结果因数是导致上实际50年代房价上行期相对于英法两国过短的重要原因。

-利率与实际房价指数

关于房地产周期的时长问题。其中,1892-1995年,房地产周期的平均长度约为26年左右。1920-1995年,房地产周期的平均时长为25年左右。这意味着一个房地产周期的平均时长约为25年左右,即一个康波可能存在着两个房地产周期。其中,房地产周期的上行期平均长度为8.5年左右,下行期平均长度为17年左右,表明上行期要明显短于下行期。此外,启动于回升期或繁荣期的房地产周期下行阶段要明显长于下行阶段。

若从启动时点看,启动于回升期或繁荣期的房地产周期,平均长度为31年左右。启动于衰退期或萧条期的房地产周期,平均周期长度为21年左右,前者时要长于后者。根据这个特征,我们可以大致推算,启动于1995年(康波繁荣期)的本轮房地产周期可能要到2020-2025年左右才会触及大底,历时25-30年左右。这个低点与商品产能周期低点(2030年)是接近的。下一轮房地产周期将可能开启于康波萧条阶段,其可能持续至2045-2050年左右,即运行至第六轮康波繁荣阶段,长度约20-25年。

-历次房地产周期所处康波阶段及时间长度

-房地产周期的上行期和下行期

根据上述分析,美国房地产价格再2012年的反弹很有可能是下行期的一次B浪反弹。主导国美国本轮房地产周期启动于1995年左右,并在2006年已实质性见顶并回落至2012年,但随后出现了反弹。本轮房地产周期启动于康波繁荣期,因此周期时长可能长达25-30年。从这个角度看,2012年之后美国房价的反弹应当只是房地产大周期下行期的一次B浪反弹,最终大底要在2020-2015年左右才会达到。对这次反弹性质的界定,将直接联系到对未来几年房地产周期走势和方向的判断。

3. 房地产周期中的强周期和弱周期

启动于不同康波阶段的房地产周期,其房价波动性存在较明显差异。启动点在康波繁荣阶段或回升阶段的房地产周期(尤其是回升阶段),其上行期平均涨幅为49.4%,下行期平均跌幅为29.2%;启动点在康波衰退阶段或萧条阶段的房地产周期,其上行期平均涨幅为22.3%,下行期平均跌幅为12.9%。这意味着,房地产周期存在着强周期和弱周期的区别。识别房地产周期的强弱不仅有助于判断房地产投资的潜在收益,也可以与商品周期、中周期的强度进行互相验证。

-美国房地产周期的波动性

导致强弱周期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相对于康波衰退期或萧条期,康波回升或繁荣阶段正处于新技术加快扩散和应用的重要时期。从逻辑上看,随着作为技术革命的主导产业加速发展,以及相关产业链在国别之间的联动,其所引致的房地产增长将是较为强烈的。与此同时,经济中产生了许多对新领域的投资活动,由此带来了大量新的产业人口。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有了更大的房地产置业需求。同时,由于这些时期产生了大量富余的产业资本,在逐利性驱动下,他们演化成金融资本流向房地产领域,并催生房地产投机活动。因此,从上述角度看,启动于康波回升或繁荣阶段的房地产波动性会更大一些。

按照历史经验,启动于1995年(康波繁荣阶段)的新一轮房地产周期将是一轮较强的房地产周期。数据显示,从1995年至2006年高点,美国实际房价上涨了71.2%%,而2006-2012年的跌幅也达到了32.5%,涨跌幅均超过了前几轮房地产周期的平均水平。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强弱周期的运行规律。照此推论,下一轮房地产周期将于2020-2025年左右启动,即启动于康波周期的萧条阶段,因此届时的房地产周期长度和波动性将属于相对较弱的水平。房地产周期的强周期和弱周期在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从而印证了这种规律性的波动。房地产强弱周期的特点也可通过货币增速加以印证。

-房地产周期与货币增速的关系

-美国房地产周期的强周期和弱周期

-英国房地产周期的强周期和弱周期

-法国房地产周期的强周期和弱周期

4. 房地产周期与商品周期

一个康波周期商品价格波动内部,嵌套着两个商品的产能周期,每个产能周期约25-30年。在价格的低点,一定是需求引致了价格的上升,然后引致了产能的上升。这种需求可能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主导国的经济繁荣,如1947年是第四轮康波繁荣的启动,资本主义黄金增长20年;二是追赶国的工业化,如1955年后日本工业化,2000年后中国的工业化;三是货币体系变化或者通胀因数。

本文认为房地产周期是驱动商品周期的重要力量。从逻辑上看,康波增长除了作为技术革命的主导产业外,现实增长的最核心载体就是房地产周期,这意味着房地产周期是决定商品产能周期出现的重要因素。对于80年代起始的附属经济体(香港、新加披)和2000年后加速工业化的追赶国(中国)而言,房地产投资是推动这些国家和地区工业投资和经济增长的主导业务部门之一。房地产周期作为技术创新的引致增长,房地产周期的繁荣与衰退必然联系到商品产能周期的兴衰,也影响着商品产能周期的启动和衰退。

-工业金属产能周期与实际金属价格

-油气产能周期与实际原油价格

-两次产能周期统计

产能周期启动点序列是1945-1972-2002-2030,这几个时点与房地产周期启动点1942-1975-1995-2020(至2025之间)比较接近,即产能周期启动点往往位于房地产周期启动点附近。比如,1945年的产能周期启动点位于1942年房地产周期开启之后;1972年产能周期略微领先于1975年的房地产启动点;1995年房地产周期开启之后,产能周期于2002年启动。从历次房地产周期和产能周期的经验来看,房地产周期启动要领先于产能周期3-7年。推算下一轮房地产周期将在2020-2025年左右开启,而下一轮产能周期的开启点可能在2030年开启,即房地产周期可能领先产能周期5-10年。领先时间拉长的原因,可能在于下一轮房地产周期启动于萧条期,属于弱的房地产周期,叠加萧条期,因此对产能周期影响有所滞后。

-房地产周期与产能周期密切相关

-房地产周期与商品产能周期

产能周期的启动点位于诸如二战后美国的黄金增长时期、1955年后日本工业化、2000年中国工业化,这些时点也恰对应着美国、日本、中国等人口和经济大国城市化较快的阶段。从美国看,二战后的1950到1960年间城市化率由60%升至70%,上升10%仅用了10年时间。1967年之后日本大致用了15年直到1982年将城市化率从50%提升到60%。中国从2000年到2010年,城市化率从35%提升到了50%左右。城市化是驱动房地产周期的重要力量,因此也成为了推动房地产周期上行的重要因素。

-美国实际房地产指数与城市化率

-日本城市土地价格指数与城市化率

-中国城市房价指数与城市化率

5. 房地产周期与中周期

由于一个房地产周期跨越20-30年,明显长于9-10年的中周期(资本支出周期或朱格拉周期),因此一个房地产周期的内部走势可能会受到不同阶段中周期的影响。根据对美国产出缺口和设备投资占比情况了解,1942年以来,美国中周期低点(启动点)的大致出现时间为“1945-1954-1964-1975-1982-1991-2001-2009”。从中周期角度看,房地产周期与中周期的一些关联性:

1)中周期的下行期大致对应的是房地产周期的回调或下行阶段,而中周期的上行期则对应了房地产周期的上行或反弹阶段。从而房地产周期见顶下行后出现的反弹可能是源于中周期上行力量的影响。

2)在中周期的低点之前通常对应的是房地产周期中的回调或下行阶段,而房地产周期的低点则大致出现在中周期低点附近或之后。

3)美国本轮房地产周期启动于1995年左右,并于2006年见顶,在实际房价见顶后的下行过程中,中周期在2009年开启了上行阶段至今,而房地产周期则在2012年出现了B浪反弹,这正好对应了中周期的上行期。

4)美国中周期从2009年开启,并在2015年见到了中周期的高点,最终低点可能在2019年附近出现。根据经验,在中周期的低点之前通常对应的是房地产周期中的回调或下行阶段。因此,2012年房价的B浪反弹大概率在2019年之前会结束,即会在2017-2019年进入C浪下跌。

5)房地产周期的低点大致会滞后于中周期低点,由于2019-2020年可能是美国中周期低点,因此本轮房地产周期的终极大底可能出现在2020年之后,即在2020-2025年见底。

-房地产周期内部走势与中周期

6. 全球房地产周期演进的传递规律

在全球房地产周期中,核心主导国、外围主导国、追赶国、附属经济体、资源国等不同层次国别之间存在着较明显的领先滞后关系,即全球房地产周期的演进遵循着“主导国-外围主导国-追赶国-附属经济体、资源国”的传递顺序。这对判断主要国家的房地产周期所处阶段意义重大。

-不同康波周期中的国别层次关系

在第四次康波的第一轮房地产周期(1942-1975年)中,主导国美国领先于外围国(英、法)1-6年触底,而高点则领先外围国英国近18年,美国领先这么多年见顶,可能与1950年代中后期开始美国置业人口变化以及货币政策有关系。在第四次康波的第二轮房地产周期中(1975-1995年),从低点看,美国与法国基本同步,但领先外围国(英)2年左右,而领先于追赶国(日、澳、加2-10年。从高点看,美国领先于外围国(英)和追赶国(日)1年左右,但与追赶国(澳、加)基本同步。

在第五次康波周期的第一轮房地产周期中(1995-2020年),从低点看,美国与英国基本同步,但领先于外围国(法、澳、加)1-3年左右,而领先于追赶国(中)5年左右。从高点看,美国领先于外围国(英、法)1年左右,但对于外围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其仍处于上升趋势。对于追赶国中国而言,自2006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周期上行近10年,根据第四次康波的经验,美国高点领先于附属经济体7-9年,而中国在第五次康波中是领先附属经济体的。2014年和2016年可视为双头顶部,中国房地产周期在2017-2018年进入下行期。

综上表明,主导国相对于外围国和追赶国具有较明显的领先性,而外围国也同步或领先于追赶国的房地产周期,从而表明这三类国家的传递关系是切实存在的。目前看,不同层级国家之间领先滞后的时间长度规律性不强,尤其是主导国领先于追赶国的时长,这可能与各国工业化时点和进程有关。

-主导国房地产周期要领先于外围国和追赶国

-主导国、外围国和追赶国的房地产周期领先滞后关系

-主导国和追赶国的房地产周期要领先于附属经济体和资源国

-附属经济体和资源国的房地产周期相对滞后

七、第五次康波的价格波动

1. 关于第五轮康波周期

当前的中国经济所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与70年代初期的本质相似性在于,以美国经济为中心的世界经济共生模式面临着美国信用的危机,而这种危机在次贷危机,全球通胀的推动下极有可能进一步压缩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空间,而由此显现出的国际金融动荡的趋势可能被美国经济减速的进程所左右,这一点将是2008年决定全球资本市场走势的根源。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表示进入衰退期,康波冲击最剧烈的阶段已经过去。2011年对第五次康波衰退是一个重要关口,本次康波商品牛市的第二个头部在2011年二季度出现。而根据美国房地产周期,确认2011年三季度美国房地产周期启动。在长波创新周期中,主导国货币与其他货币强弱关系会呈现出周期波动,波长约为15年。一个长波包含3个货币周期。2012年开始,美国中周期力量恢复。在中、短周期力量促使下,经济上行。同时利用周期理论,可以判断出世界经济格局美强欧弱。美元指数升值的经济基础已经具备,欧元将在未来下跌20%以上,从而导致美元指数突破100。2014年下半年之后,伴随着美元指数上行,大宗商品的暴跌,世界经济可能进入康波衰退二次冲击的阶段,世界经济将出现动荡加剧的景象。

2.第五轮康波周期中的价格波动

第五轮康波大宗商品牛市起始于2001年至2002年之间,而美国GDP增长的最高峰是在2000年,按康波的划分,2000年或者2002年之后,就可以划分为第五轮康波的衰退阶段了,2002年之后,大宗商品经历后一个长达10年的牛市,其中2008年可以视为大宗商品牛市的第一头部,2011年视为大宗商品牛市的第二个头部,从康波大宗商品牛市的形态上看,我们可以确认本轮大宗商品牛市的终结。自2012年之后,大宗商品一直在熊市运行,至2015年中期已经4年半的时间,这就是对当前大宗商品价格运行的基本定位。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大宗商品的熊市会表现出什么样的走势,这是当前和未来商品价格研究中长期的核心问题。

-康波中的商品牛熊

-第五轮康波周期中商品的牛熊转换

2002年或者2004年之后,康波已经确认了从繁荣向衰退的转换,而经历了2008年的康波一次冲击之后,2015年之后康波应进入二次冲击阶段并向萧条转换。有一个结论是可以肯定的,即衰退和萧条的连接点一定是一个康波大宗商品价格的最低点,这一点为第五轮康波的价格形态所证明。从前三轮康波的价格形态来看,表现除了很明显的古典周期的波动形态,而第四轮康波治之后,表现除了增长型周期的波动形态,这与世界经济的历史趋势相吻合。所以可以肯定的是,第五轮康波衰退向萧条转换的位置,应是一个大宗商品价格的长期低点,而对于本次康波来讲,必然是一个增长型周期,所以不必期望商品价格可以回到2001年的低点,而是要根据供需边际及货币环境对低点的价格进行评估,这是我们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每一次康波衰退向萧条的转换都是一个价格低点

3. 大宗商品的中极反弹

从历史的康波价格运行来看,萧条期的开始必然是一个价格反弹的过程,我们这次康波衰退向萧条的转换点在哪里,就是对商品价格最终低点的确认过程。从一般康波的划分机制来看,衰退与萧条的转换点应划分在中周期的低点之上,作为本次康波衰退而言,衰退与萧条的转换点应推测在2018年。以周期的双底结构来看,在终极低点之前,应该出现一个一次探底的过程,这个过程显然以现在的世界经济周期运动状态来看,应该在2015年四季度至2016年上半年之间,恰好这个位置出现了商品价格的下跌。那么在2016至2018年之间,理论上会出现一次超跌反弹的过程。

康波中大宗商品熊市的形态是非常复杂的,第四轮康波大宗商品熊市是从1980年第二次石油危机之后开始的,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2002年结束,历时22年,这22年期间,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虽然大宗并未出现康波意义上的牛市行情,但从中周期的意义上看,每轮中周期大宗商品都会出现一次波段行情,这个行情大概率会出现在中周期的末尾阶段,基本上位于第三库存周期位置。这个问题不难理解,这是周期嵌套模式使然。虽然大宗商品处于康波意义上的熊市,但它的价格依然会随中周期波动,而中周期第三库存周期往往是滞胀阶段,所以出现大宗商品中周期反弹顺利成章。

-商品价格随中周期的波动

4. 第五次康波中价格的后续问题

大宗商品价格处于一个长期的低点附近,从短期角度看,这个低点需要反复确认。根据世界经济周期运动的理解,这个长期低点确认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根据世界库存周期,2016年即将启动本轮中周期第三库存周期,这轮库存周期来源于中国房地产周期的B浪反弹,以及美国房地产周期的高位延续,随着周期复苏和货币乘数上升,将给全球带来一个小的滞胀过程,这可以视为商品的一次触底。当2018年三期共振低点来临之时,也许才是商品价格的真正长期低点。后面需要在这一框架下紧跟美国、欧洲、中国的经济周期运动,从而判断美元指数,经济复苏的基本趋势,把握商品的长期低点反复震荡的机会。

从技术创新的视角来看,一个产业时代的萧条,势必会引发另一个新的产业时代的繁荣,这就是技术迭代更新的力量,也是康波周期的最大价值。如果对第五轮康波周期的时点判定有意义,当经济进入萧条期,并不是意味着我们将变得萧条贫穷,而是孕育着一种新的繁荣。

2016年5月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了创新型国家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当下推进的新基建、5G、区块链技术、AI人工智能等等,这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铺垫,趟过萧条,一轮新的繁荣即将展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宗商品投资神器:这篇文章把康波周期说透了
康波定论2019机遇
【收藏】每个人必须学习的周期理论——《涛动周期论-经济周期决定人生财富命运》读书笔记
经济周期系列之四: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2019,万劫之点*
【人生发财靠康波?康波到底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