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俗钱里的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重视,为我国法定节假日之一。2006年5月,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端午


端午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当日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来因楚国诗人屈原于这一天投江自尽,就慢慢演变成一个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唐代诗人文秀有诗曰,“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它与春节、中秋等同属重要的传统节日。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端午节的风俗从避恶演变为节日娱乐活动,比较普遍的活动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张贴钟馗像等。


在我国众多的钱币品种中,有一类民俗钱,它是一种有关民间习俗的艺术产品,围绕着民俗文化信仰而产生。民俗钱的出现、发展与广泛使用,充分体现了中国广大民众普遍的文化信仰和习俗的心理需求。它寄托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农事丰收、人马平安、家宅安泰等迎接祈福、驱灾避邪的各种愿望。作为与民俗、民风渊源关系最紧密的一类特殊古钱,它承载了众多的民情民俗信息。在传统民俗钱币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多种表现端午节活动的题材。现在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传统民俗钱币中的端午节习俗。



第一种,面文“五日午时”或“五月五日午时”,背五毒图。在古人眼中,五月初五是一个很不吉利的日期,因为那天是阳气由盛转衰之际,阴气开始萌生,各种害虫纷纷出来活动,所以五月初五被视为“恶月恶时”。东汉《四民月令》一书中写道,“五月,芒种节后,阳气始亏,阴慝(恶)将萌,煖(暖)气始盛,虫、蠹(害虫)并兴。”为了达到逢凶化吉、禳除灾殃的目的,人们就悬挂有张天师和钟馗像的道符,如北宋《岁时杂记》记载,“端五都人画天师像以卖,又合泥做张天师,以艾为头,以蒜为拳,置于门户之上。”还有的地方做带有五毒图案的饰物,因为每月五月端午日午时,五毒开始孽生。明《宛署杂记》就记载,“妇女画蜈蚣、蛇、蝎虎、蟾为五毒符,插钗头”。不管当时人们作什么、带什么,目的都是为了辟邪,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害防病。“五毒”,是指五种有毒或有害的动物。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五毒有不同的指代,概括起来有四种说法:其一老虎、蝎子、蜈蚣、蟾蜍和蛇;其二蝎子、蜈蚣、蟾蜍、蛇和蜘蛛;其三蝎子、蜈蚣、蟾蜍、蛇和壁虎;其四为蛇、蜘蛛、蜈蚣、蟾蜍和老虎。在广大地区,五月初五午时前后,为灭五毒、驱秽气,人们于是在屋角及各阴暗处洒石灰和喷雄黄酒、燃药烟。人们将五毒图案用作驱邪的方法实际上也是一种巫术符咒,主要的原理是以毒攻毒。

如,“五日午时背五毒”钱。清代贵州地区铸造,直径55.8毫米,厚2.7毫米,重39.2克。面楷书“五日午时”,对读;背为蛇、蝎子、蜈蚣、蟾蜍和老虎五毒图案。


 “五月五日午时背五毒”钱。清代云南地区铸造,直径28.2毫米,厚2.3毫米,重9.77克。面楷书“五月五日午时”,旋读;背为蛇、蝎子、蜈蚣、蟾蜍和壁虎五毒图案。


第二种,面文“五日午时”,背文“天下太平”。 “天下太平”四字,出自《吕氏春秋》之《大乐》篇,“天下太平,万物安宁。”指整个社会祥和安宁,处处平安无事。

如,“五日午时背天下太平”钱。清代贵州地区铸造,直径42毫米,厚2.5毫米,重18.3克。面楷书“五日午时”,对读;背楷书“天下太平”,亦对读。字体粗大,制作精美。


第三种,面图案为钟馗驱邪,背五毒图。端午期间,在南方广大地区,人们大都悬挂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有关钟馗捉鬼的传说还要从唐玄宗李隆基说起。开元年间的某一日,李隆基因病而心神不宁,睡梦之中见一大一小两鬼。小鬼偷盗玄宗的玉笛和杨贵妃的香囊等御用品,大鬼立即上前将其捉拿,挖掉眼睛,并将小鬼生吞腹中。李隆基感谢之余问起名讳,大鬼说,“臣是终南进士钟馗,因应举不捷,角殿阶而亡,死后成为鬼王,誓除天下恶鬼妖孽。”李隆基醒后,命画家吴道子按照其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图”,下令将此画张贴悬挂,用以镇妖驱邪。实际上,在我国历史上并无钟馗其人,“钟馗”二字来源于古代一钟用于驱鬼的棒槌(椎)——终葵,后逐渐被人格化,演变成“赐福镇宅圣君”。

如,“钟馗捉鬼背五毒图”钱。清代苏州地区铸造,圆形圆孔,直径49.2毫米,厚2.5毫米,重28.8克。面穿左自上而下楷书“躯(同“驱”)邪降幅”四字,穿右为钟馗纱帽袍靴,执笏朝天,口中似乎念念有词(咒语),穿上方有一喜蛛,寓意“喜从天降”,穿下方有一只三足金蟾;背为蛇、蜘蛛、蜈蚣、蟾蜍和老虎五毒图案,“五毒”生动形象,纷纷作垂死挣扎状。


第四种,面文为驱邪、弘扬正气等词语,背五毒图或钟馗捉鬼图。这些词语包括驱邪降幅、祛灾除疾、驱邪辟恶、辟邪迎瑞、驱邪逐瘟等。

如,“辟邪迎瑞背五毒图”钱。清代云南地区铸造,直径31.1毫米,厚1.9毫米,重9.8克。面楷书“僻(同“辟”)邪迎瑞”四字,对读;背五毒图。


如,“驱邪降幅背钟馗捉鬼图”钱。清代苏州地区铸造,直径52毫米,厚2.2毫米,重35.8克。面楷书“驱邪降幅”四字,对读;背穿右为钟馗捉鬼图,穿上方有一只蝙蝠,取其谐音“福”,意味福在眼前。


上述表明,民俗钱上表现的端午节活动可谓是方式多样,丰富多彩,独具特色,是我们研究端午文化产生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说端午节的各种习俗和庆祝活动融入民俗钱中,丰富了我国民俗钱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和活动也通过钱币这一特殊载体得到了普及和流传,民俗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传承端午文化的作用,二者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钱币里的端午节
老虎也算五毒吗
虎驱五毒:民俗钱币中的虎与五毒
清代篆书“富贵昌乐背五D”花钱品鉴
“端午到,五毒醒”,五毒是哪五毒,五毒之首又是什么?
五月初五 辟邪迎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