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家山村志》2、序、目录、概述

刘 家 山 村 志

 

编委会主任  刘虎林

     张来元

 
 
 
   
序 一

董村镇党委书记  郭新和

 

在董村镇,刘家山是个小村子,无论人口数量、土地资源,还是建村时间,都无法与其他兄弟村相比。但是,在来董村工作不长的这一段时间内,这个小村子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从二十五年前便开历史先河,开始了移民搬迁,使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虎林同志勤于谋事,善于做事,敢于任事,班子成员和谐共事,勇于干事,使刘家山的各项工作走在了全镇前列;村民们憨厚淳朴,聪惠明礼,吃苦耐劳,造就了刘家山村的和谐之风。

编志之初,虎林同志和我讲有此想法,当时没太在意,以为一个小村编写村志,记录一些历史沿革、自然状况、乡村民俗也未尝不可,是个好事,善事。说了些鼓励之词,支持之语。

审志之时,正赶上去刘家山有事,看了看初稿,听了听大家的意见,结果喜出望外,资料之翔实、内容之全面、体例之得当,特别是参与修志之群体情绪之高昂,使我深受感动,也使我深受启发。对于一个泱泱大国来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其历史沿革、乡风民俗、文化遗产可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对于世代居住于此,生活在这种氛围当中的村民来说,这些东西也许是他们口口相传、赖以生存的一种精神支柱。记录这些我想是一种对祖先负责的态度,是一种对历史负责的精神。谈论间,提到了刘家山村唱秧歌的传统,我意识到也许这应该是我们编书修志的重点,把一些历史上口口相传下来的民俗、民谣等民间文化记录下来,在不经意间或许会把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存下来,那么,我们这一举动会功德无量的。

印志之际,虎林同志嘱我写一下序,我想我虽然念过几天书,写过些讲稿,可为志作序,感到有点勉为其难。但有感于他们的精神,也是作为一个党委书记的责任使然,又翻看了一遍基本定稿的村志,拿起了笔,写了些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权且作为我写的序言。

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推古验今,所以不惑”。读罢这本村志,我想大家就能够理性地认识这个村庄,感知这个村庄的发展变化的脉搏,能够指导和展望这个村庄的未来。从这个意义来看,《刘家山村志》的编纂人员确实是做了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值得我们肯定和褒扬的。

董村镇是一个不错地方,刘家山更是一片热土。刘家山的昨天是辉煌的,今天是发展的,我相信她的明天会是更加美好的。

 

      2011.9.19


 
   序 二

刘家山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刘虎林

 

《刘家山村志》终于编纂完成,就要付梓面世了,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

刘家山地处忻州东南,是一个仅有700多口人的小村庄。革命战争年代,刘家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险,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为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刘家山人民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这里人杰地灵,仁人志士,英雄模范,层出不穷。一代又一代的刘家山优秀儿女在建设家乡,奉献社会中,身手不凡,功劳卓著。

刘家山地处丘陵,自然条件较差。但是刘家山人民并不愚昧落后,刘家山人观念超前,敢为人先,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刘家山人民在发展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刘家山建村将近七百年的历史了,在这七百年里,刘家山人民前赴后继,艰苦奋斗,从一穷二白到文明富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留下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灿烂的精神文明。因此,用文字的形式把刘家山人民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记录下来,传承下去,是一件光前裕后、意义重大的事情。编纂《刘家山村志》就是为了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让子孙后代谨记刘家山的历史。就是为了总结刘家山发展和建设的经验教训,研究刘家山发展和建设的规律,为我们以后的决策和发展积累重要的史料。

《刘家山村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引用大量的历史资料,纵述历史,横陈现状,较为全面、客观、真实、准确地记录了刘家山的历史演变和社会风貌,系统地反映了刘家山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风土人情。尤其是突出地记载了建国后刘家山的发展变化,写出了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做到了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有机统一。这本志书确实是我们刘家山的珍贵财富,对于我们我们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意义将越来越重要。所以,编修《刘家山村志》是一项上承祖宗、下惠子孙的重大工程,其意义是深远的。

编修《刘家山村志》是刘家山有村以来的首创,得到了全村人民的赞称和支持。尤其是许多老党员、老干部、老同志为《村志》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的资料,使我们的志书质量更翔实更完善。本书主编张来元同志,集采、编、写为一身,不辞劳苦,呕心沥血,为本书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更是功不可没。在此,我代表刘家山党支部、村委会向所有为《刘家山村志》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一个科学发展的年代,《刘家山村志》愿为全村人民提供借鉴。相信刘家山人民会鉴古知今、继往开来、生生不息,再铸辉煌,经济更加发展,生活更加美好。我们的目的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凡 例

一、《刘家山村志》(以下称本志)的编纂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力求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刘家山的历史与现状。

二、凡属刘家山境内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生均收录其中。力求全面展示刘家山的社会全貌。

三、本志记事年限,上至事物的发端,下限至2011年。采用纵述历史、横陈现状,详今略古、详近略远、详异略同的叙事原则。

四、本志采用横排竖编的志体编排方式,设编、章、节、目四个层次。采用志、述、表、照、录的体裁,以志为主。叙事采用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编纂方法。采用语文体为记叙体。

五、本志记事以现行的行政区域为范围。

六、计量单位,采取群众熟悉的计量单位。



 
   目 录(略)
 

    概 述

刘家山村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董村镇,位于忻州市区东南方12公里处。南靠系舟山脉,北瞰忻定盆地。地域面积5500亩,耕地3090亩,716口人。境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8—9度,无霜期166—180天之间,年平均降水462毫米。

明朝以前,就有人在此居住,以后失传。明朝初年,刘武周后裔刘光祖从朔州马邑县移民来此定居,依崖碹窑,临沟凿井,繁衍生息,逐步形成村庄。

刘家山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爆发后,忻县县委、县政府的干部和军人经常在刘家山一带活动。所以,刘家山较早建立了共产党的地下组织,许多人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英勇奋斗,流血牺牲。刘家山群众也为保护党的干部和支援前线作出了巨大贡献。日本侵略者和阎匪军对刘家山群众的报复也到了惨绝人寰的地步,就在忻州解放前夕,阎匪军熏死躲藏在地道中的村民26人。

刘家山地处偏僻,但是不乏优秀人才。尤其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代又一代的党员干部开拓进取,艰苦创业,为全村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刘家山人既保持着热情好客、勤劳勇敢、尊老爱幼、不偷不昧的传统美德也思想解放、眼光超前、敢为人先,极具现代开放意识。

刘家山原来的村子在系舟山脚下,村民居住在一沟两梁上,吃水困难,交通不便,环境恶劣,生产生活困难重重,祖祖辈辈深受其害。1986年,党支部、村委会另选村址,重建新村。全村人集财聚力,奋发努力,陆续搬迁。经过十多年的奋斗,都住入新村。刘家山人十分重视街道、水利和交通等基础建设。历任干部和全村人民为改变居住、水利、交通等基础条件,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特别是2009以后,公共设施全面增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内街道纵横笔直,宽阔平坦。外出道路便捷通畅,晴雨无阻。全村家家通了自来水,人畜免费吃水。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方兴未艾,成就卓著,被忻府区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刘家山地处丘陵山区,历史上以农业为主。粮食产量不高,收入及其微薄。直到上世纪60年代,群众的温饱问题仍然没有解决。70年代以后,以烧石灰为主的集体工副业兴起,工副业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60%,以种粮食为主的经济格局被彻底打破。经济收入增加,群众生活有所改善。改革开放以后,刘家山各业兴起,收入倍增,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1995年到2005年,林业收入占到全村总收入的60%。林业面积、林果产量、林果收入都居忻府区之首,成为忻府区屈指可数的林果村。2005年以后,其它产业也逐步形成规模,尤其是劳务收入迅速上升,占到总收入的30%以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10年,全村形成了种植、养殖、林果、劳务四业并举、协调发展的经济新模式。全村总产值达到45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5260元。

刘家山地域面积大,资源较为丰富,交通十分方便。农业以种植玉米、高粱、谷子、糜子为主。尤其是糜子,质地优良,风味独特,是地方传统美食——粘糕的上等原料,在忻州很有名声。林业资源主要有苹果、梨、香椿、核桃。苹果、梨,品质上乘,色鲜味美,知名度很高。香椿、核桃绿色环保,营养丰富,符合现代人的健康消费理念。刘家山南靠系舟山麓,山高林密,风光秀丽,空气清新,是个避暑消夏的理想场所。石灰石和花岗岩的储量也相当丰富,极具开采价值。荒山荒坡有2000多亩,发展林业、畜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前景广阔。刘家山虽然村庄不大,人口不多,但是拥有两条大道,刘游路、刘双路都已开通,交通运输十分便利。随着全村人民的团结奋斗,不懈努力,前途将会更加辉煌灿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化刘家序
榜头镇洋山村简介
【刘家故事】刘家村的风水结构及非遗传承
隐在冬日雨雾中的山村——兰峰村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古郊乡昆山村介绍
安徽省最美的高山村落,摄影师的天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