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 十二经腧穴精简表及作用
 
十二经腧穴精简表

 
 
 
 
 
 
 
 
腧穴的作用与脏腑、经络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反应病证以协助诊断和接受刺激、防治疾病两方面。 
1.反应病证,协助诊断 
《灵枢·邪客》说:“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张介宾《类经》注说:“凡病邪久留不移者,必于四肢八溪之间有所结聚,故当于节之会处索而刺之。”说明腧穴在病理状态下具有反应病候的作用。如胃肠疾患的人常在足三里、地机等穴出现压痛过敏,有时并可在第五至第八胸椎附近触到软性异物;患有肺脏疾患的人,常可以在肺俞、中府等穴有压痛、过敏及皮下结节。因此,临床上常用指压背俞穴、募穴、郄穴、原穴的方法,察其腧穴的压痛、过敏、肿胀、硬结、凉、热,以及局部肌肉的坚实虚软程度,并审其皮肤的色泽、瘀点、丘疹、脱屑、肌肉的隆起、凹陷等来协助诊断。这就是《灵枢·官能》“察其所痛,左右上下,知其寒温,何经所在”,以及《灵枢·刺节真邪》“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的具体运用。 近来,在利用腧穴协助诊断方面又有新的发展,如耳廓中耳穴的测定,对原穴用导电量的测定,对十二井穴用知热感度的测定等,通过仪器对这些腧穴的测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经络、脏腑、组织器官的病变,为协助诊断增添了新的内容。 
2.接受刺激,防治疾病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指出腧穴不仅是气血输注的部位,也是邪气所客之处所,又是针灸防治疾病的刺激点。腧穴防治疾病的关键就是接受适当的刺激以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使阴阳归于平衡,脏腑趋于和调,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腧穴在防治疾病方面可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论述: (1)近治作用 这是一切腧穴(包括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主治作用的具有的共同特点。这些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如眼区的睛明、承泣、四白、球后各穴,均能治眼病;耳区的听宫、听会、翳风、耳门诸穴,均能治疗耳病;胃部的中脘、建里、梁门诸穴,均能治疗胃病等。 (2)远治作用 这是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局部病证,而且能治本经循行所涉及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证,有的甚至具有影响全身的作用。如合谷穴,不仅能治上肢病证,而且能治颈部和头面部病证,同时能治外感病的发热;足三里穴不但能治疗下肢病证,而且对调整消化系统的功能,甚至对人体防卫、免疫反应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3)特殊作用 临床实践证明,针刺某些腧穴,对机体的不同状态,可起着双重性的良性调整作用。如泄泻时,针刺天枢能止泻;便秘时,针刺天枢又能通便。心动过速时,针刺内关能减慢心率;心动过缓时,针刺内关又可使之恢复正常。此外,腧穴治疗作用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等,均是其特殊的治疗作用。

 
腧募郄穴主症表
  肺经
  募穴:中府,锁骨外端下约一寸处。
  腧穴:肺俞,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BR>  郄穴:孔最,桡内侧腕上7寸。<BR>  以上诸穴,主治气管炎、哮喘、肺炎、结核、咯血、盗汗、胸痛、皮肤病、痔。<BR>  大肠经<BR>  募穴:天俞,脐旁开2寸。<BR>  腧穴:大肠俞,第四腰椎旁开1.5寸。<BR>  郄穴:温留,阳溪穴上5寸。<BR>  以上诸穴,主治肠炎、腹泻、便闭、腰痛、痔合。<BR>  心经<BR>  募穴:巨阙,前正中鸠尾穴下1寸,相当脐上6寸。<BR>  腧穴:心俞,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BR>  郄穴:阴郗,神门穴上0.5寸。<BR>  以上诸穴,主治心慌、心跳、心律不齐、心悸、亢进、贫血、疑病、神经衰弱、盗汗、胃痛、呕吐。<BR>  小肠经<BR>  募穴:关元,前正中线脐下3寸。<BR>  腧穴:小肠俞,屏第一骶后孔背正中线旁开1.5寸。<BR>  郄穴:养老,尺外侧腕后5分处。<BR>  以上诸穴,主治脐下绞痛、腹胀痛、不孕症、白带多、遗精、疝气、腰痛、坐骨神经痛、耳病、视力减退、近视。<BR>  心包络经<BR>  募穴:膻中,胸骨上,当两乳头之中间取穴。<BR>  腧穴:厥阴俞,第四胸椎棘突旁开1.5寸。<BR>  郄穴:C牛腕横纹正中直上5寸,两筋间。<BR>  以上诸穴,主治心脏病、血液循环病、心动过速、神经衰弱、多梦、头顶痛、胸闷、癫痫。<BR>  三焦经<BR>  募穴:石门,前正中线脐下2寸。<BR>  腧穴:三焦俞,第一腰椎棘突旁开1.5寸。<BR>  郄穴:会中,支沟穴尺侧旁开1横指。<BR>  以上诸穴,主治小便不利、泻泄不止、腹痛、水肿、遗尿、腰痛、胸膜炎、腹膜炎、耳鸣、耳聋、妇科病。<BR>  肝经<BR>  募穴:期门,脐上6寸巨阙穴旁开3.5寸。<BR>  腧穴:肝俞,第9胸椎棘突旁开1.5寸。<BR>  郄穴:中渎,内踝上7寸胫骨后缘。<BR>  以上诸穴,主治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神经衰弱、胆切眩晕、肝炎、呕吐、胃酸过高、腰痛、不能俯仰、月经不调、烦躁、眼病。<BR>  胆经<BR>  募穴:日月,期门穴直下肋当第7肋间。<BR>  腧穴:胆俞,第十胸椎棘突旁开1.5寸。<BR>  郄穴:外丘,阳陵泉穴与外踝之间,当腓前缘。<BR>  以上诸穴,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感染、胆炎、胃痛、坐骨神经痛、偏头痛、关节炎、小儿麻痹。<BR>  脾经<BR>  募穴:章门,腋中线,当第11肋幼肋前端。<BR>  腧穴:脾俞,第11胸椎棘突旁开1.5寸。<BR>  郄穴:地机,阴陵泉穴下3寸。<BR>  以上诸穴,主治脾脏肿大、腹泻、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神经性呕吐、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肝炎、胰腺炎、出血性疾病、四肢无力、肌肉萎缩、肌肉关节痛。<BR>  胃经<BR>  募穴:中脘,前正中线脐上4寸。<BR>  腧穴: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旁开1.5寸。<BR>  郄穴:;梁丘,髌骨外缘上2寸。<BR>  以上诸穴,主治胃炎、胃痛、胃下垂、消化不良、腹胀、呕吐、溃疡病、胃痉挛、气喘、高血压。<BR>  肾经<BR>  募穴:京门,第十二肋骨幼肋端直下。<BR>  腧穴:肾俞,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BR>  郄穴:水泉,太溪穴直下1寸跟骨上取穴。<BR>  以上诸穴,主治口苦、咽喉肿痛、心躁、足心热痛、发育不良、生殖泌尿系病、肾炎、阳萎、遗精、遗尿、闭经、子宫脱垂、脱发、耳鸣、腰痛、小儿麻痹。<BR>  膀胱经<BR>  募穴:中极,前正中线脐下4寸。<BR>  腧穴:膀胱俞,屏第二骶后孔背中线旁开1.5寸。<BR>  郄穴:京门,外踝下1寸。<BR>  以上诸穴,主治遗精、遗尿、阳萎、肾炎、膀胱炎、尿血、尿频、月经不调、面色黑、不能平睡、恐惧。 <BR>  呼吸系统疾病穴位检查<BR>  感冒,基础穴是肺俞,诊断穴是风门。<BR>  支气管炎,肺俞库房穴。<BR>  肺气肿,肺俞穴,痰喘(膺窗穴旁开1.8寸)。<BR>  支气管扩张,肺俞穴,膺窗穴在乳头直上一寸。<BR>  支气管哮喘,肺俞穴,气户。<BR>  肺炎,肺俞穴,乌鳢。<BR>  肺结核,肺俞穴,结核穴(大椎穴旁开3.5寸)。<BR>  肺门淋巴结核,肺俞穴,玉堂。<BR>  胸膜炎,肺俞,渊腋穴。<BR>  渗出性胸膜炎,肺俞穴,水分穴。<BR>  肺癌,新大郄穴,(臂横纹与澈嵛屏线中点偏外下五分),肺俞穴。<BR>  咯血,肺俞穴,印口穴(背部肩胛骨下角处)。<BR>  胸痛,肺俞穴,池颧(腕背横纹之中点伸指总肌腱桡侧廷出。 <BR>  消化系统疾病穴位检查<BR>  食道炎,水分穴,食管下腧(第八胸椎旁开1寸)。<BR>  胃炎,中脘穴,左成满。<BR>  胃痉挛,中脘穴,左成满,梁丘穴。<BR>  胃神经痛,中脘穴,左成满,左上曲(脐上2寸旁开5分)。<BR>  胃下垂,脾俞凹陷,下垂点(脐上2.5寸)。<BR>  胃溃疡,中脘穴,左溃疡点(胃苍穴旁开2寸)。<BR>  胃癌,新大细,中脘穴。<BR>  急性肠炎,天枢穴,左成满,下巨虚。<BR>  急性胃肠炎,中脘穴,天枢穴,左成满穴,下巨虚。<BR>  食物中毒泻泄,中脘穴,天枢穴,二里半(足三里穴上0.5寸),腹泻穴(脐下5分)。痢疾,天俞穴,魂射(脐旁1寸)。<BR>  过敏性肠炎,天枢穴,止泻穴(脐上2.5寸)。<BR>  溃疡性结肠炎,大肠俞,右溃疡点(胃苍穴旁开2寸)。<BR>  肠痉挛,天枢穴,脐中穴(气海穴旁开1.5寸)。<BR>  十二指肠溃疡,中脘穴,右梁门穴,右溃疡点(胃苍穴旁开2寸)。<BR>  消化道出血,中脘穴,阳陵泉。 <BR>  肠出血,阳池穴,(内踝下5分前后凹陷处)。<BR>  便血,大肠俞,血愁穴(第二腰椎悬俞与命门之间)。<BR>  消化不良,中脘穴,石关(建里穴旁开1寸)。<BR>  呕吐,中脘穴,滑肉门穴。     <BR>  膈肌痉挛,中脘穴,呃逆穴(乳头直下相当于第7.8肋间)。<BR>  胃酸过高,中脘穴,水上(水分穴上5寸)。<BR>  便闭,天枢穴,通便(天枢穴旁开1寸)。 <BR>  肝胆系统疾病穴位检查<BR>  肝炎,肝俞穴,肝炎点(内踝上1.8寸)。<BR>  急性肝炎,肝俞穴,肝炎点,至阳。<BR>  急性黄疸性肝炎,肝俞穴,至阳穴,腧边(第十腰椎旁开1寸)。<BR>  肝硬化,肝俞穴,肝炎点。<BR>  腹水,肝俞,肝炎点,水分穴,肝明穴(中脘穴旁开3寸,脐上1寸)。<BR>  肝癌,新大细,肝俞。<BR>  肝脾肿大,肝俞穴,兴隆(水分穴旁开1寸)。<BR>  肝下垂,脾俞凹陷,肝明穴(脐上4寸旁开3寸)。<BR>  肝区痛,肝俞,肝明穴。<BR>  急性胆囊炎,胆俞,胆囊点(阳陵泉下一横指)。<BR>  胆道感染,胆囊点,外丘。<BR>  胆道蛔虫症,胆囊点,陵下穴(阳陵泉穴下一横指)。<BR>  胆石症,胆囊点,百虫窝穴(穴海上1寸),足临泣。   <BR>  心血管系统疾病穴位检查<BR>  风心病,小肠俞,心脏点(前臂尺侧肘横纹下3寸)。<BR>  心瓣膜病,神堂穴,上郗门穴(郗门穴上3寸)。<BR>  心肌炎,神堂穴,大陵穴。<BR>  心内膜炎,神堂穴,督俞。<BR>  心力衰竭,神堂穴,寸平(腕背横纹上1寸,桡侧拇指边处)。<BR>  心包炎,神堂穴,膻中穴,。<BR>  心律不齐,神堂穴,心俞穴。<BR>  心动过速,神堂穴,郗门穴。<BR>  心动过缓,神堂穴,神门穴。<BR>  高血压,血压点(第6颈椎旁开2寸)。<BR>  低血压,血压点,神门穴。<BR>  冠心病心绞痛,神堂穴,灵道穴。<BR>  心肌梗塞,神堂穴,极泉穴。 <BR>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检查<BR>  肾炎,肾俞,太溪。<BR>  肾盂肾炎,肾俞穴,子宫穴(中极穴旁开3寸)。<BR>  输尿管炎,肾俞穴,盲俞(神阙穴旁开5分)。<BR>  膀胱炎,肾俞穴,大巨穴。<BR>  尿失禁,中极穴,夜尿穴(中极下旁开1寸)。<BR>  尿潴留,中极穴,箕门(血海上6寸)。<BR>  膀胱麻痹,中极穴,玉泉穴(阴痉根上正中点处)。<BR>  月经不调,三阴交穴。<BR>  功能性子宫出血,三阴交穴,血海穴。<BR>  崩漏,灸起穴(第一颈椎棘突下凹中)。<BR>  赤白带下,三阴交穴,漏阴(足内踝下5分)。<BR>  痛经,三阴交穴,外陵穴。<BR>  闭经,三阴交穴,痛经穴(腹部髂前肌内二寸处)。<BR>  产后呕漏,三阴交穴,阴交穴。<BR>  子宫内膜炎,次寥穴,带脉。<BR>  盆腔炎,三阴交穴次寥穴。<BR>  子宫癌,新大郄穴,次寥穴。<BR>  卵巢囊肿,次寥穴,急聚块穴(第二腰椎旁开4寸)。<BR>  孕吐,生殖点穴(次寥内侧5分),滑肉门穴。<BR>  子宫脱垂,脾俞凹陷,带脉,次寥。 <BR>  外科疾病奇特穴检查<BR>  急性胰腺炎,胰俞(第八胸椎旁开1.5寸),地机。 <BR>  阑尾炎,天枢穴,阑尾穴(足三里穴下二寸)。<BR>  消化道穿孔,温留穴。<BR>  急性腹膜炎,天枢穴,住室(腋窝直下7、8肋间处)。<BR>  膀胱炎,中极穴,大巨穴。<BR>  尿血,肾俞穴,血尿点(第7胸椎旁开5寸)。<BR>  结石,足临泣穴。<BR>  肾盂结石,足临泣,子宫穴(中极穴旁开3寸)。<BR>  输尿管结石,足临泣,盲俞。<BR>  膀胱结石,足临泣,大巨穴。<BR>  前列腺炎,肾俞穴,生殖点(次寥穴内5分)。<BR>  痔疮,大肠俞,孔最穴。<BR>  肛周脓肿,大肠俞,便都(腕横纹上4寸)。<BR>  腰痛,肾俞,中空(第5腰椎旁开3.5寸)。<BR>  腰扭伤,肾俞,扭伤穴(曲池与阳溪穴连线处)。<BR>  肘状骨骨折,大杼穴,阳溪穴。<BR>  月骨骨折,大杼穴,掌三穴(第三掌骨端)。<BR>  肋骨骨折,大杼穴,阴叉手穴(换手成阴叉状)。<BR>  筋膜炎,水分穴,直筋(足跟中点处)。 <BR>  神经系统疾病穴位检查<BR>  神经衰弱,神道。<BR>  经神病,无名(第二三胸椎棘突凹陷中)。<BR>  癫痫,定制(第7颈椎与第1胸椎凹陷中)。<BR>  坐骨神经痛,肾俞穴,坐骨穴(骨骨粗隆与尾骨连线中点下1寸)。<BR>  肋间神经痛,径穴(肘横纹与腕横纹连线中点)。<BR>  脑引血,血压点,(第6颈椎旁开2寸),阴穴(喉头部正中线,右侧5分入发际1.7寸)。<BR>  脑性瘫痪,哑门穴。<BR>  高热昏迷,小天心(手掌侧大小鱼际交点处之中点)。<BR>  糖尿病,神郄穴(扶突穴下1寸),小天心。<BR>  头痛,颈二穴(第二颈椎旁2.5寸)。<BR>  偏头痛,颈二穴,通天穴。 <BR>  五官科疾病穴位检查<BR>  青光眼,肝俞穴,延迟(从颞骨乳突高点划一连线与发际相交之点)。<BR>  咽喉炎,颈五穴(第5颈椎旁开2.5寸)。<BR>  扁桃腺炎,劳宫穴。<BR>  口腔溃疡,前正穴(头尾前方5分与耳垂中点相平)。<BR>  鼻炎,鼻留穴(鼻孔口中格小柱)<BR>  急性鼻炎,三肖穴(迎香穴外下方鼻唇沟之中点)。<BR>  过敏性鼻炎,加鼻穴(在鼻骨与侧臂软骨交界处)。<BR>  扶鼻窦炎,扶鼻窦穴(睛明穴眼内4分)。<BR>  恶窦炎,恶窦穴(睛明穴眼内5分)<BR>  上恶窦炎,上恶窦穴(眼下睑瞳孔直下7分)。<BR>  衄血,衄血穴(象肌隆起穴沟中,后发际之点)。<BR>  美尼尔氏症。头风穴(大腿腓骨侧面骨骨中线止9寸)。 <BR>  内分泌交圆病、关节穴位检查<BR>  甲亢,前曲泽(曲泽下1寸)。<BR>  糖尿病,肾腧穴(扶突穴下1寸)。<BR>  狼疮,少阳萎(太溪穴与扶留之间)。<BR>  血栓性脉管炎,脉根穴(第二骶椎旁开3寸下5分处)。<BR>  足背痛,趾背穴(通泉穴外开5分)。<BR>  骨性关节炎,肾俞穴,大杼穴。 <BR>  风湿性关节炎,小肠俞,髓骨穴(髓骨穴外开1.5寸)。<BR>  肩周炎,天宗穴。</P> </t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循经指压健康疗法》 陈玉琴(穴位压痛诊断学 )
陈玉琴循经指压疗法(3)
人体经络穴位系统知识
原穴、络穴、郄穴、募穴、俞穴、八脉交会穴的介绍
原穴、络穴、郄穴、募穴、俞穴、八脉交会穴的介绍A
针灸处方及腧穴学歌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