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81年陕西学生捡到“煤炭”上交,10年后专家鉴定:全世界仅一枚
userphoto

2023.01.11 江苏

关注

1981年11月9日下午,陕西旬阳一名学生在放学途中捡到一块黑色的“煤炭”。

等他第二天把这东西带到教室后,老师发现这好像是文物,于是便带着他把这块“煤炭”交到了当地博物馆。

不料,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不识货,将它放置在角落里沉睡了10年.

10年后,一位老专家无意间发现了这块“煤炭”,当场惊呼:

“这是价值连城的国宝啊,世界仅此一个!”

这块“煤炭”究竟是何来历?

它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我们先来了解下,这枚宝物的发现过程。

造型奇特的“煤炭”

1981年11月9日下午,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中学放学铃声一响,一群学生就叽叽喳喳地涌出了教室,这其中就包括一名名叫宋青的学生。

宋青家离学校不远,所以每次放学他都是步行回家。

路上,宋青感觉一个人实在无聊,便顺手捡起石头朝着旁边的小河扔过去,欣赏河面荡起阵阵涟漪。

河岸附近大都是白色或青色的石头,这时,宋青却发现不远处有块黑漆漆的石头,他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块“煤炭”。

在当时那个年代,煤炭是人们取暖用的主要燃料,于是宋青便想着把它捡回家去。

然而拿起来的那一刻,宋青却发现这个“煤炭”的形状很奇特:

它有很多个面,每个面都大小一样,似乎是被刻意切割成了这个形状,有些切面上还隐隐约约露出了类似文字的花纹。

宋青把它在衣服上使劲蹭了几下,果然发现这上面有红色的文字,只不过这些字他一个也不认识。

他看这东西新奇,便一路拿着把玩,一直到家里才把它放进书包。

到家之后,宋青担心妈妈不让他玩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便躲进房间找来一块湿抹布,仔细将这个黑球擦拭了几遍。

擦过之后,他发现原来这个黑球一共有26个切面,很多切面上都刻着字,而且这些字会发出微弱的红光。

宋青心想,这肯定是个稀罕玩意儿,于是,便打算第二天上学时,拿出来让同学们开开眼。

第二天早上,宋青早早来到学校,小心翼翼地从书包里翻出这个黑球,并把它放在课桌最显眼的位置。

果然,同学们一进教室,就被这个造型奇特的东西吸引了,纷纷好奇地问道:

“宋青,你这是什么东西,怎么从来没见过?”

“是你家祖传的宝贝吗?借我看看!”

说罢,几人就争相拿过黑球,互相传看把玩着,直到上课铃响了大家还围在一起讨论。

老师进入教室后,看到同学们都围在宋青跟前,便径直走了过来,宋青立马眼疾手快地夺过同学手上的黑球,将它塞进了课桌抽屉里。

不料,这一举动早都被老师尽收眼底,老师一脸严肃,要求他把东西拿出来。

无奈之下,宋青只好把黑球拿出来交给了老师。

沉寂多年的文物

老师接过黑球,仔细端详了起来,几分钟之后终于开口:“宋青,这东西是哪里来的?”

“我...我捡的,放学路上在河岸边捡到的。”

宋青怯怯地回答。

“这东西,我看着像是文物,先放老师这,下课之后我们一起把它交到博物馆吧!”

老师笑着说。

宋青立马点点头,表示同意。

下课之后,老师带着宋青来到了旬阳县博物馆,给工作人员说明了来意并上交了这个黑球。

工作人员一看,这的确像是有些年头的文物,于是便把它收进了博物馆。

为了奖励宋青,工作人员送给他一支钢笔和一个笔记本作为纪念,还给了他一把糖果表示感谢。

宋青离开博物馆后,工作人员开始研究起这个黑球。

它是煤精制作而成,煤精在古代又被称为“煤玉”,这种煤精比普通的煤炭质地更为坚硬,亮度也更高。

基于这些特性,煤精常常被用来制作文房四宝、印章、装饰摆件等。

而宋青捡到的这个黑球,一共有26个面,重量约有75.7克。

在其中的14印面上,都刻着古文,看上去既像是装饰摆件,又像是印章。

当时旬阳县博物馆,大都是水平一般的普通文物工作者,分析到这里之后,他们就再也没有头绪了。

只知道此物是文物,却不知它究竟是何文物,也不知道出自何处,大家只好把它放进了博物馆的仓库里。

这一放就是很多年,后来博物馆装修翻新,这个文物就被放到了展厅里供游客们观赏。

这个物件造型奇特,前来参观的游客都忍不住多看两眼.

然而,对于这个物件儿具体信息,展厅里却没有过多介绍,因此大家也就只图看个新鲜。

专家:这是国宝啊

直到1991年,一位名叫王翰章的老人走进了博物馆,他久久地伫立在这个展位前,似乎发现了什么。

这位老人正是西安文史研究院的考古专家王翰章,这次他来旬阳是做文化交流的,闲暇之余就四处转转打发打发时间。

这天,他走进旬阳县博物馆,看着琳琅满目的展品,瞬间感慨陕西不愧是文物大省,就连旬阳县博物馆都有这么多的藏品。

由于时间有限,他大致参观了这里的展品,不过对于展品旁边的介绍,他总是认真看完才离开。

等他走到这个黑球的展位旁边时,发现这个物件儿的造型非常奇特,根据他多年的研究经验,他判断这应该是一枚印章。

然而当他把目光扫向旁边的介绍牌时,却发现只有寥寥数字,根本不足以说明此物究竟是何物,出自何处。

在王翰章看来,如果不能探明文物的身份,那把它摆出来又有什么价值呢?

于是他找到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询问这个黑球的有关信息,不料工作人员一问三不知。

最后被王翰章逼问的实在没辙了,工作人员只好道出实情:县博物馆研究人员水平有限,实在查不到有关这件文物的信息。

王翰章一听更加不高兴了,既然弄不清那就送到更高一级的博物馆嘛,怎么能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摆出来呢!

随后,王翰章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并提出要亲自研究一下这个黑球,工作人员向有关领导申请后,便将这个物件暂时交给了他。

王翰章仔细端详着这个印章,发现其中一面的印文上,写着“大都督印”,他反复转动观察,又发现另一面写着“大司马印”。

在我国历朝历代,大都督和大司马都是极高的官职,而如今这个印章上同时刻有这两个职位,说明印章主人生前身份非常显赫。

王翰章微眯着眼睛回忆历朝历代的大人物,然而想了一圈也没有匹配上同时担任过大都督和大司马职位的人。

于是他找来几把工具,小心清理着印章表面残存的少量污渍,尽量让每个印面的字都清晰地展现出来。

终于,在清理到其中一个印面时,他赫然发现了“独孤信白书”这五个字:

“这,这竟然是独孤信的印章!”

王翰章突然惊呼道。

其他工作人员听到声音后,立马围了过来,纷纷询问道:

“王老,谁是独孤信?”

王翰章此刻激动得很,平复了好一会儿情绪后,才娓娓道来独孤信是何身份。

印章主人的传奇人生

独孤信是鲜卑人,出生于显赫的独孤家族,原名叫独孤如愿。

独孤信从小就生得一副俊俏面孔,聪明好学又非常懂事,是父母为之骄傲的好儿子。

独孤信的确是天赋异禀,青年时期就练就了一身好武功,并且有胆识率兵上战场。

二十岁那年,独孤信在战场上一举斩杀了敌军首领,令敌军迅速溃败,他也因此一战成名,在鲜卑族打响了知名度。

俊朗的容颜、健硕的身材、超高的武艺,独孤信几乎囊括了古代男性的所有优点,也因此成为了无数少女们迷恋的对象。

在这样众星捧月的氛围下,独孤信获得了“独孤郎”的美称,当地稍微有点权势的官老爷,都想让他做自家的女婿。

而自带光环的独孤信,也无意识地引领了当地的时尚潮流,相传有一次独孤信骑马外出打猎,归来时没有注意自己的帽子戴歪了。

如果换作旁的男子,必定要被批评轻浮做作,可就因为他是独孤信,人们觉得这样的戴法非常时髦,于是纷纷开始效仿。

到了第二天,城里所有卖帽子的商铺都挤满了男男女女,各种款式的帽子都被抢购一空,这场面像极了现代的追星现场。

不过这样意气风发的日子,对于独孤信来说仅仅持续了几年。

在他二十三岁那年,鲜卑爆发了“六镇之乱”,他们独孤家族也因此没落,他只能带着家人逃亡到了定州。

没有了显赫家族作为背后支撑的独孤信,不甘心一辈子平庸地活着,于是再次踏上了凶险残酷的战场。

起初,独孤信跟随葛荣起义队伍四处征战,希望通过军功来重振独孤家族的威望。

然而即便他本人骁勇威武,可却左右不了整个战局。

令人没有想到的,不久后葛荣就起义失败,他也因此沦为了俘虏。

后来敌军将领尔朱荣视察俘虏,其他人都垂头丧气,唯独独孤信昂首挺胸,一副随时准备赴死的架势。

尔朱荣一看这小伙子身姿挺拔健硕,容颜俊朗帅气,具有一种异于常人的气质,于是把他叫了出来。

几番询问之后,尔朱荣发现这小子果然不是普通的兵卒子,于是便吩咐身边亲信暗中调查了独孤信的身份和履历。

这一调查才知道,独孤信出生显赫又骁勇善战,于是便破例留下了他的性命。

尔朱荣一向爱惜人才,当场放话打算招揽独孤信为自己部队的前锋。

当时独孤信身处乱局,他见尔朱荣为人豪爽,便投诚到他帐下做了一名前锋。

之后,独孤信多次随军出征,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立下了不少军功,一路被提拔到了安南将军的职位。

后来,北魏分裂,独孤信偶然遇到了自己的童年伙伴宇文泰,二人交谈一番后独孤信才知道自己的小伙伴已经另立新帝,瞬间感慨不已。

宇文泰深知独孤信的才能,于是,便劝独孤信跟他一起闯出一番大事业,出于年少情谊独孤信同意了他的提议。

此后,二人一起征战沙场,可谓强强联手所向披靡。短短几年时间独孤信就一路高升,成为西魏的栋梁之臣。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独孤信走上了一生权利的顶峰,同时拥有大司马、大都督、荆州刺史等多重职务。

而这每一项职务,都需要签发一些文件,因此独孤信常常在一堆印章中翻来翻去,寻找自己当次要用的那枚印章。

有一次他一边找一边想:“若是这些印章能连在一起,按序排列就好了!”

正想着,他忽然来了灵感,决定在一块印章模具上,把这些职位全部刻上去,一个职务占一个印面,这样用起来就方便很多。

于是,就有了本文中这个造型独特的印章。

史上最牛老丈人

通过这枚印章,我们可以看出来独孤信在当时的身份有多尊贵,这还没有到头呢,得益于三个女儿嫁得好,他日后的身份会更加尊贵!

独孤信一生有9个孩子,六个儿子,三个女儿。

古代婚姻嫁娶往往讲究门当户对,独孤信身份显赫,他儿女的婚姻自然是选择名门望族甚至是皇族联姻。

独孤信的大女儿就是嫁给了发小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宇文家族当时的权势远超独孤信。

多年后宇文毓成了北周明帝,独孤信的女儿也就妻凭夫贵成了皇后。

有意思的是,除了大女儿,他的另外两个女儿也阴差阳错成为了皇后或太后。

独孤信的七女儿名叫独孤伽罗,北周孝闵帝元年(公元557年),独孤信在一次聚会中,相中了老友杨忠的嫡长子杨坚。

当时杨坚17岁,已经出落得一表人才了,独孤信觉得杨坚器宇轩昂,很有自己年轻时候的风范,便有意让他做自己的女婿。

一番说亲后,独孤信就把自己十四岁的七女儿独孤伽罗嫁给了他。

后来,杨坚经历了朝代更迭,命运转折,几经周折后自立为帝,成为了隋朝的开国皇帝,也就是人们熟知的隋文帝。

作为发妻的独孤伽罗,自然而然成为了独孤皇后,之后,隋文帝又追封她为文献皇后。

独孤信的四女儿名叫独孤毗罗,当时嫁给了唐国公李昞,婚后独孤毗罗给李昞生下了一个儿子。

这个儿子就是李渊,后来李渊也自立为帝史称唐高祖,独孤毗罗作为李渊的生母就被封为了元贞太后。

独孤信一生就这三个女儿,三个女儿的姻缘都是他亲自安排的,估计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把每一个女儿都送进了未来的皇室,成为了各个朝代最尊贵的女人。

正是基于这三段颇具传奇色彩的儿女婚姻,令世人不禁称独孤信为“史上最牛老丈人”。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独孤信本人并没有亲眼看到自己的大女儿成为北周皇后,没有亲眼看到七女儿成为隋朝皇后,也没有亲眼看到自己的四女儿成为大唐太后。

这是为什么呢?

一切还要从那段混乱的朝代更迭历史说起...

一代枭雄的陨落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四月,已经成为西魏实际控制人的宇文泰(也就是独孤信的发小),在外出巡视时不幸染上了重病。

宇文泰深感自己命不久矣,但考虑到自己的儿子们都还小,于是便派人快马加鞭把自己的侄子宇文护叫到了病榻前。

当宇文护赶到时,宇文泰已经仅剩一口气了,他拉着侄子的手艰难地说:

“我的儿子们都还小,如今朝中内部对手很多,外敌也虎视眈眈,今后西魏的国家大事,都由你说了算。

你一定要努力完成我的志向,好好辅佐你的弟弟宇文觉。”

宇文护突然受此重托,又被叔侄亲情感动,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宇文泰死后,其子宇文觉继承了他的权力和地位。

在宇文护的辅佐下,宇文觉于次年接受西魏恭帝的禅位,并改国号为周,史称周孝闵帝,北周由此建立。

宇文觉深知自己要想稳坐皇位,必须依靠自己的堂哥宇文护,于是便拜宇文护为大司马,并封他为晋国公。

当时宇文觉尚且年幼,因此宇文护成了北周的实际控制人,可谓权倾朝野,就差自己坐上皇位了。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朝中老前辈独孤信、赵贵等人看不惯新贵宇文护把持朝政,便一起密谋除掉宇文护。

然而,等赵贵行动时,却轻易被宇文护识破了阴谋,宇文护将计就计捉拿了赵贵等人,并将其当场诛杀。

这一谋杀计划失败后,独孤信为赵贵的同谋,被宇文护上书奏请罢免了官职,从此远离朝堂赋闲在家。

即便独孤信已经失去了官职,但宇文护依然担心他在朝中的威望,怕他日后东山再起,于是便逼他在家中自尽。

彼时,独孤信已经55岁了,他深知自己的处境回天乏力,只能黯然赴死,一代枭雄就此陨落。

独孤信死后不久,宇文护出于自己的政治阴谋,重新拥立了宇文泰的长子、也就是独孤信的大女婿宇文毓继位。

由此,独孤信的三个女儿陆陆续续成为了各个朝代的皇室女主人。

结语

独孤信的一生,是波澜壮阔、跌宕传奇的一生,他从豪门子弟沦为败军俘虏,又从败军俘虏逆袭为乱世中的枭雄,足见其过人的才能。

而他生养的三个女儿,每一个都知书达理,孕育或辅助出一代代帝王,这样的家族基因堪称强大。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独孤信晚年对当朝时局判断失误,最终殒命于政治权力的斗争中,未能亲眼看到女儿们的幸福和荣耀。

如今几千年过去,唯一能见证独孤信传奇一生的,恐怕只剩下这枚珍贵的多面印章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81年陕西学生捡到破石头上交,10年后专家鉴定:全世界仅一枚
81年陕西学生捡到“煤炭”,上交10年后,专家鉴定:全世界仅1枚
1989年,陕西一学生捡到“发光黑球”,10年后“煤球”成无价国宝
高考数学题,捧红了这枚1000多年前的印
“史上最牛老丈人”和他的“最牛印信”
陕西旬阳县博物馆南北朝时期独孤信26面石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