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我县林业产业建设的调研报告

  鸡东县林业局

  摘 要:林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我县林业产业化进程,促进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林区职工增收致富,就要对当前我县林业产业建设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总结好已取得的经验,找准产业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和探索促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及对策。本报告分四个部分,并注重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对我县的林业产业建设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产业建设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引 言:前不久,县委书记李树海到我们林业调研,要求撰写一篇关于林业产业方面的调研报告。林业局党委非常重视,迅速成立专题调研组,于4月24日-28日深入基层一些产业搞的好的典型单位,对我县林业产业建设开展摸底调查。调研组实地考察了五味子、林下参、森林猪、林蛙、獭兔、大鹅、花卉苗木等产业建设情况,并召开由各林场负责人和部分林业产业协会工作者、林业产业经营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林业产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一)基本情况

  鸡东县林业局下辖8个国有林场、1处苗圃、2个局直单位和11个乡(镇)林业站,共有职工1586人,党员335人。全县林业经营总面积164055公顷(县属),林业用地153920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25031公顷,森林总蓄积量为102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44.25%(县属)。全县划定生态公益林106045公顷,其中黑龙江凤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6570公顷。

  近年来,针对国家实施生态效益补偿工程后,天然林采伐量减半带来的不利因素,局党委按照国家“十一五”期间林业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生态优先、产业优化”的方针,以改善生态环境、抓好产业建设、增加职工收入为目标,大力开展了以非林经济为重点的产业建设。

  养殖业品种和数目不断增多。牛338头、羊1254只、猪1556头、森林猪300头、獭兔600只、养蜂1130箱、林蛙24万只;种植业规模不断扩大。人工栽植蕨菜300亩,人工栽植五味子326亩(本年新栽231亩),天然五味子人工抚育2233亩,林下参1000亩(本年新播60亩),棚参4530亩,草本刺老芽30亩,穿山龙550亩(本年新栽130亩),山葡萄111亩,沙棘315亩,红松果材兼用林26065亩,药用杏400亩,天麻3亩,地摆木耳26.5万袋,新换落叶松苗1435万株,樟子松33万株、红松6万株、云杉140万株、花卉3万株;产业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宝泉中药材种植基地已完成育苗10亩,人工栽植348亩,林下栽植200亩;红旗林场二道岭五味子基地已育苗30亩,人工栽植五味子326亩;平房林场林下参基地已栽植林下参816亩;曙光林场棚参基地4530亩;曙光林场、四山林场、西南岔林场蕨菜种植基地目前已成功栽植蕨菜300亩;平房林场、四山林场天然刺五加基地已人工抚育500亩;投资与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2008年我局共投资300多万元改扩建了西南岔猪场,新架了9公里的高压线路。

  (二)主要做法

  1、外出考察学发展。为了适应产业建设的需要,林业局从2002年就成立了产业办,各林场也都成立了产业协会,书记任协会会长,专门负责产业建设工作。产业办和产业协会的同志们不畏艰苦,深入到河北、吉林、辽宁、山东、内蒙古等地考察。曙光林场产业协会2000年雇专车带领职工用二十多天时间往返几千里到外省考察产业建设。通过参观考察大家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发展信心,学到了生产技术,林场职工先后引进了穿山龙、林下参、五味子、天麻、绒山羊、森林猪、乌苏里貉等10余个种养殖项目。

  2、组织培训教发展。为了使广大干部职工迅速掌握产业发展技术,局里又先后多次从河北省唐山市、吉林省延吉市、牡丹江林副特产研究所、宁安市北药开发研究所聘请了12名专家深入到各林场,向干部职工传授中药五味子种植、林下参栽培,防风、龙胆草、五味子和仁用山杏种植等特色种植技术,还从辽宁等省聘请2名专家到部分林场传授绒山羊和乌苏里貉养殖技术,全系统共举办各类特色种养殖技术培训班18期,培训林场职工500余人次,绝大部分参训人员都系统地掌握了至少一门特色种植养殖技术,有480户家庭走上了靠特色种养殖项目脱贫致富之路。

  3、干部带头引发展。一些新的种养殖项目,刚引进时,许多职工对发展前景心里没底,往往不敢尝试,为了给广大职工提供一个渐进的认识过程,局领导号召林场干部带头发展和试验新型产业项目,引导和示范广大职工丢掉顾虑,抓住机遇,利用所学技术,大胆从事特色种植养殖业。原平房林场党支部书记兼产业协会会长聂有才率先建起了产业项目示范园,进行桑树、黄芩、玫瑰、五味子、沙棘、山杏套栽红松的试验培育,一些项目已试种成功。在他的带动下,有42户职工家庭从事山杏经济林种植,现已达到2250亩的规模。

  4、优惠政策促发展。为积极鼓励、扶持干部职工创业,局领导班子号召干部职工在不破坏森林资源和不违反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只要有利于发展,不管联营、私营、股份合作还是其它形式都可以放手经营,林业局和林场在六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一是在造林上,给每位在职林场干部职工提供20亩造林基地,由林业局无偿提供苗木,林权归职工个人所有,效益不分成。同时积极鼓励职工实施股份合作造林,同林场实行利益分成。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职工造林的积极性,截止目前,林业系统有984名职工参加了职工造林,占职工总数的62%,私有林和股份合作造林累计达3.4万亩。既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了森林生态环境,又增强了职工脱贫和发展的后劲。二是在发展地摆木耳产业上,要求各林场的采伐剩余物一律不许外销,经统一加工后,按成本价出售给林场职工发展地摆木耳。今年全局地摆木耳发展到30万袋,仅此一项,就可为职工增加收入30余万元。三是将林地分片以优惠价格承包给愿意搞种、养项目的职工发展林冠下经济,其中:林下参1400亩,五味子人工栽培1000亩,野生管理五味子3000亩。四是每个林场从机动地中划出2—5公顷,以优惠价格承包给职工,发展有推广价值和示范作用的项目,为大家起示范引导作用。五是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全部起用林场职工和警队队员,解决了270名职工的就业问题。六是为全系统1586名职工全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既减少了林场的经济压力,又解决了职工后顾之忧。

  二、林业产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林业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对林业产业建设的重视程度与当前林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尚有差距。一是林业产业建设规划滞后。多年来,林业产业建设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指导,林业产业规划、林地利用规划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来认识,导致林业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随意性、无序性,有的林场甚至出现了边种边废等不正常现象。而林业因为生产周期长,更加需要有科学长远的产业规划来指导。二是对林业总体上存在重取轻予现象,索取太多,反哺太少,融资不畅,投入明显不足。受传统经营观念束缚,大多数林业经营者过分依赖于国家政府部门融资,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以经营者为投资主体的多元投资体系。一方面,县财政对林业投入与林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对林业扶持力度明显低于全省同类地区和其它外省重点林区县,林业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没有列入财政预算等。另一方面,由于林业投入产出周期较长,社会资本对林业的投资积极性不高,投入总量远远不足,无法满足林业产业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一些经营者由于规模小、效益差、贷款难,难以投资基地建设。三是林业产业目标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局里对各基层单位的“双百分”考核中,涉及产业建设的内容甚少,所占分值低,难以激发和调动基层单位、特别是林区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

  (二)林业产业基础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一是森林结构不合理,总体质量不高。存在着“三多、三少、三低”的问题,即松林多、中幼林多、单层林多;阔叶林少、近成熟林少、复层林少;林地生产力低、林分质量差导致防护功能低、森林景观档次比较低。生态林、用材林、经济林比例分别是54%、25%、0.6%,连片性50亩以上的经济林仅占经济林总面积的20%。二是迹地更新困难,生态恢复难度大。全县现有森林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万余亩。由于林农营林积极性不高和扶持力度不够,大量迹地不能及时更新,造林或造而不管,处于低水平自然恢复和萌芽更新状态,部分林地植被恢复达不到规定的质量要求。三是林木和林地资源毁损严重。部分林区和山区的不科学造地,使林区和山区的自然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面积明显减少,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功能弱化,林地保护与开发的矛盾非常突出。

  (三)林业产业化总体水平较低,竞争力不强。由于我县林业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规模较小,优势产业还未全面形成。一是林业产业粗放经营现象普遍存在,“低、小、散”状况明显,集约化水平较低,总体效益不高。全县1500亩经济林近1/2以上属低产低效林,管理粗放,品质低下,平均产值不到500元/亩;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产业发展随着市场供求变化波动较大,优势产业少,产业链不长,产业竞争力不强。如曾经提倡发展的五味子、刺五加等产业处于不断萎缩状态,林蛙、食用菌、蕨菜等产业处于低水平徘徊。二是林产品加工业发展艰难。原木资源总量不足,总体质量不高,客观上制约了原木加工业发展,且当前原木产品仍以粗放型加工为主,消耗量大,附加值和整体效益不高,原木加工大多数停留于传统的加工方式或一些初级产品。三是林业缺乏龙头企业、林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全县没有森林食品、林特产品加工企业,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业全县也仅存4家;林产品商品化率较低,产地市场不完善,市场辐射能力弱,品牌建设管理落后。

  (四)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力度不够。重执法轻技术,林业产业技术力量薄弱,创新意识不强,林技培训和推广普及力度不够,推广网络不健全,力量严重不足。一些制约林业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久拖不解,如问题直接关系到销售范围,虽进行了公开技术招标,仍难以攻克,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食用菌的精深加工问题影响到菌类产品的竞争力;红豆杉的药用价值提取问题影响到产品附加值提高;红松、樟子松等经济林的低产林改造一直没能在全县铺开。

  三、加快林业产业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一)切实加强领导,完善林业产业规划。一要认真审视当前林业发展形势,进一步提高对林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林业作为一项基础产业,肩负着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各级政府要把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建立林业产业建设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加大对林业产业建设的引导力度。二要制定林业产业发展规划。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央七部委联合制定出台的《林业产业政策要点》和《黑龙江省特色林业基地建设实施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因地制宜地编制“林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林业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布局、主要任务及措施,科学引导林区和山区发展林业产业。同时要注重与生态园林县建设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及时制定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业产业规划,减少不合理的造地,构建科学合理的林业产业规划体系,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

  (二)明确发展重点,提高林业产业化水平。从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出发,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需求,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积极培育支撑力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优势产业,做强林业产业链。一要重点做强食用菌生产与精深加工产业。我省木耳质量较好,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滋味鲜美,不但可做美味佳肴,而且有一定的药用功能,成为我县纺织厂和矿山工人的重要保健食品。滑子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也具有一定的药用功能。我县森林资源丰富,每年都有大量的采伐剩余物,抚育剩余物,具有发展木耳、滑子菇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另外,黑木耳、滑子菇市场需求量大、销路广,我县每年生产的产品都被收购一空。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据估算,每年生产食用菌的利润可达1180万元,且投资回报率高,所以要加大对这项产业的投资和扶持力度,做强做大其产业链条;二要搞好林下参产业基地建设。林下参有大补元气、安神和益智功能,对治疗心血管疾病、胃和肝脏病、糖尿病等均有较好疗效。由于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市场对林下参的需求量将有增无减,具有可观的经管收益。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北药开发的决策意见,在我县加大林下参产业基地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林下种参将成为我县北药开发的主导产业。我县平房林场、四山林场林区生态条件好且距新医圣制药厂、乌苏里江制药厂、完达山制药厂近,具有便利的区位优势。加大对这两个场的林下参产业建设支持是当务之要;三要扩大五味子产业基地建设规模,实现科学经营。五味子以果实入药,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止泻、涩精之功能,能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提高肌体工作效能,减轻疲劳,除药用外,还可加工成风味独特的果酒和果汁饮料,早春的嫩芽除可加工成山野菜外,还可加工成具有保健功能的茶叶,因此,开发利用价值极高,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我省是国家认定的五味子原产地,而我县红旗林场二道岭具有生产五味子的独特优势和条件,扩大其产业生产与加工规模,可缓解目前国内外中药材市场及食品市场的原料缺口状况,同时还可促进职工增收;四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森林蔬菜基地。森林蔬菜,亦称山野菜、长寿菜,是目前风行世界的五类健康食品之一,是难得的绿色食品。森林蔬菜不仅野味诱人,而且富含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份,尤其是维生素、胡萝卜素的含量普遍高于一般蔬菜。我县林区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森林蔬菜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林区职工增收致富的新产业。经调查,在我县建立蕨菜、黄花菜、山芹菜等森林蔬菜基地,具有可观的经济收益顺应了当今百姓吃“野”的风气,具有潜在的市场。对此,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全县组建森林蔬菜基地,并延长其产业链条;五要做大做强花卉苗木产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绿化苗木、花卉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我县花卉、苗木一半以上从外地调运,市场缺口极大。要大力引导本地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我县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做大做强花木产业,真正把资源、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林业是一项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回报慢的产业,仅靠林区、山区群众和少量的政府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因此要加快制定林业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增加林业投入。一是要广开门路,招贤引才,将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产业经营管理人才聘过来,充实产业建设力量。二是县财政要逐年增加对林业产业建设的投入,提高农发基金支持林业产业的比重,制定并提高林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低产林改造项目的扶持标准。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将农业政策保险、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惠及林业产业。三是鼓励林农以林地、林木入股,参与林业产业建设。建立森林资源评估机制,允许林农以林地、林木等林权证明,在农村信用社融资、贷款。四是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林业产业,探索建立工业反哺林业的机制;精心规划,设计一批有规模、有优势、有潜力的林业产业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平台吸引本地、外地的企业投资开发林业产业;建立合理、有效的林地流转机制,解决投资者在林权、采伐等方面的问题。努力形成以政府财政扶持为引导,企业和林农自筹为主,金融和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的林业产业投资体系,加速建成比较完备的林业产业体系。

  (四)实施科技兴林,提高林产品的竞争力。一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组织开展林业科技攻关,大力开发食用菌、红豆杉、林下参等特色产品,提升改进木材、山野菜等传统加工业,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培育扶持林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新型森林食品、林特产品加工业,延伸林业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二要大力推进科技兴林。要制定科技兴林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理顺、健全林业产业科技推广网络,加强各林场产业科技能力建设,提高林业总体科技水平,搞好科技示范,在重点林区设立产业技术辅导员,延伸科技服务功能;加强对产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努力铸就一支研究推广能力强、专业结构合理的林业产业人才队伍,提高研究和推广指导水平。三要加速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林业科技产业,筛选并组装集成一批技术成熟、应用面广、见效快的科技成果予以重点推广应用,县科技经费安排中要加大对科技兴林的支持力度,对关键难题进行技术招标,提高科技进步对林业产业发展的贡献率。

  四、结论

  总之,要搞好林业产业建设,就要切实解决好产业发展中思想认识不足、政策扶持不够、融资能力差、科技力量薄弱、产业人才队伍困乏等问题。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落实税费减免、人才引进等优惠政策。尽快编制林业产业发展规划,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项目。对重点、特色产业项目要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加大引资力度,鼓励多方融资。以科技为支撑,积极开展林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以技术为核心,积极发展森林食品、药材培植以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新兴产业;同时,要完善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培育龙头产业,实施名牌战略,逐渐壮大我县的林业产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毕节日报
昆明认定5家森林庄园
观点丨实行五步保障措施,建设安吉森林康养
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创建森林特色小镇
贵州:紫云县林下食用菌产业“点绿成金”
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三农”这十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